心理学 词语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知觉。

无意识:指的是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它包含了大量的观念、想法、欲望、冲动等,这些观念和想法因为与社会伦理道理相冲突而被个体压抑在无意识中,个体无法觉察到。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催眠诱导: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

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它们转化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阀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发生变化所需的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适应:指的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应;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觉印象。

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的核心。

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思维:是以人的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概念: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现。

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问题解决: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性思维:是相对常规思维而言的,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智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

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而智力则只是表现在人的认知学习方面。

离差智商:是确定个体在相同条件的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它实质上是将个体的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

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量度量。

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量度量。

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由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

信度:即可靠性,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他所要测量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

动机:是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源泉。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工作动机:是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工作的动机。

本能理论: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匮乏动机:是指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

成长动机:是指个体试图超过他以往成就的动机。

情绪情感:人类在认识外接事物时,会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管体验。我们把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称之为情绪情感。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是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体现了一定的阶级性与道德性。

特质: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征,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的测量单位。

个性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它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三种。

共性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

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

人际沟通: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在这过程中,沟通的双方彼此交流各种思想、情感、观念、态度和意见,从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

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群体的成员一般都有直接的接触或互动。

社会助长: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从众: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心理健康:广义上,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指的是一种身心反应;是一个过程。

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

焦虑障碍: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

关键期:认为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年龄或关键期。

社会性发展:主要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