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教学设计
《雨说》教学教案
![《雨说》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0cc67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a.png)
《雨说》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并欣赏《雨说》的诗意和音乐性。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学会欣赏诗歌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兴趣,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雨说》是郑愁予的一首著名诗歌,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描绘了雨的形态和特点。
诗歌通过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不太熟悉。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并欣赏《雨说》的诗意和音乐性。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3.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欣赏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4.2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4.3 分析法:通过分析,让学生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对诗歌的了解,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向学生介绍诗人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5.2 朗读:让学生朗读《雨说》,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押韵。
5.3 分析:让学生分析《雨说》的形象和意境,理解诗人对雨的描绘。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5.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5.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分析,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
《雨说》教学设计(优秀8篇)
![《雨说》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b639e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6.png)
《雨说》教学设计(优秀8篇)雨说教学设计篇一【知识目标】1、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
2、学习诗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归纳每一小节所表达的主要意思。
【教育目标】热爱生活,乐观向上。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一句。
【教学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自古至今,有许多的诗人都要用诗来赞美春雨,你能背诵几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台湾诗人郑愁予写的一首关于雨的诗。
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而著称。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讨论这首诗以雨的口气向人们诉说了哪些意思?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1节:探访四月的大地。
2节:雨轻轻地来了。
3节: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
4节: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
5节:请孩子们跟它去迎接春天。
6节:告诉孩子们它来自何方,又是怎样长大的。
7、8节: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9节:交代最终的归宿。
三、问题研究分小组讨论:2、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好在哪里?明确: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童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能形象生动表达思想。
3、这首诗的语言有什麽特色?明确:有亲切感,用儿童化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心理,口语化。
4、“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明确: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态度,是诗人鼓励孩子们要乐观向上的生活及美好的祝福。
五、布置作业1、把这首诗改编成一篇小散文。
2、读写生字词。
【教学课后记】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主要让学生体会如何用拟人化的语言去学写一些简短的小诗,从中感受写诗的乐趣。
雨说教学设计篇二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把握。
这首诗是诗人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全诗分为九节。
其中五次以“雨说”为提示语,是“雨”的诉说的内容变化和情感递进的线索。
第一节,雨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诗以“(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开始,请注意这一句是放在括号里的,它仿佛是幕布开启时的画外音,预示了雨的“出场”,又使人感到其中一种久久的期待和强烈的愿望。
《雨说》(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雨说》(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b99f5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5.png)
《雨说》(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雨说》(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雨说》(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雨说》是人教版九年级必修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是通过描绘小说中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成长历程,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的苦难与挫折、成长与坚韧,从而践行人生中的规律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生规律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习分享,让学生了解到人生中的挫折和成长,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和探究能力。
4. 通过评估和反思,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有所认识和反思,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生规律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难点:让学生了解人生中的挫折和成长,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解、课堂讨论、问题导学、反思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内容1. 预习步骤(1)导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情绪。
教师可以提问如下问题: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你们对上节课讨论的什么问题有疑惑和思考?(2)预习过程教师通过课前的预习,激发学生的前瞻思维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阅读,让学生对课文了解更深入;通过提供阅读导图,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思维框架;通过提供问题导引,让学生形成预习策略和思考模式。
2. 正式教学(1)读课文教师通过逐段阅读,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课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词语、句子的理解及语境的分析。
(2)学习重点难点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释。
教师可以采用板书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课堂讨论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人物性格、人生经历、道德观念等方面展开讨论。
《雨说》最新教案
![《雨说》最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53497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f.png)
《雨说》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说》;(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雨说》的字词理解和朗读技巧;2. 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分析和体会;3. 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和感悟;2. 诗歌创作技巧的运用和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雨说》的课件和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诗歌《雨说》的文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雨声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氛围;(2)学生分享对雨的感悟和记忆。
2. 诗歌朗读(1)学生朗读诗歌《雨说》,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纠正发音和韵律错误。
3. 文本解析(1)学生自主学习诗歌《雨说》,理解字词含义和句子结构;(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学生合作探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雨说》的美妙之处;(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喜爱和欣赏心得。
5. 诗歌创作练习(1)学生根据对雨的感悟,尝试创作一首小诗;(2)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诗歌创作评价: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创意、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运用,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雨说教学设计(优秀8篇)
![雨说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a4411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a.png)
雨说教学设计(优秀8篇)雨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依据】《雨说》是郑愁予先生的佳作,它清新活泼,明快耐读,轻柔温软。
作品出色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以一个爱的使者的形象,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
在诗中,雨是那样的温柔,那样的轻盈,那样的善解人意!因为有了爱,世界因此而美丽;因为春雨的到来,世界因此有了无限生机的活力。
面对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极需勇气,所以有了雨的叮咛和鼓励。
雨是笑着长大的,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孩子们,也应该笑着长大啊。
雨来了,冰雪融化了,江河歌唱了,柳条儿舞动腰肢,小鱼儿跳出水面呼吸空气……一切的困难都会过去,所有的忧伤都会化解,因为,有了笑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当雨看到孩子们自由勇敢的笑了,它就“快乐的安息”,它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它勇敢、善良、乐观,它是这样的可亲可敬可爱!带领学生陪伴雨走过奉献的生命历程,便是一次愉快的、充满爱意和笑容的精神之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性、思想的丰富性。
作品意境优美,通过朗读使学生感悟诗意、进入诗境,感受诗中塑造的“雨”的形象,并尝试诗歌或散文诗的创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练习朗读,在读中感知诗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意境、品味诗的语言。
鼓励学生对是个内容表达自己的感悟所得,并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小组竞赛的形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人本对话,实现互动。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诗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培养学生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受是一、进入诗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熏陶的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式】诗歌是文学体裁之一,新课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要求是“欣赏”。
它应该包括领悟内涵、品味语言;体验情景和形象、说出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三方面。
因此,本诗作如下设想:1、朗读为本:《雨说》是诗,也是歌,轻柔欢快,活泼可爱,特别适合朗读。
《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758433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3.png)
《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导言《雨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歌,通过雨水,表达出人生的沉浮、喜悦、追求和矛盾。
本篇文章将介绍针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雨说》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堂练习及评价方式。
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形式及特点;2.理解并感悟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意义;3.掌握诗歌的意境和意象;4.能够理解并运用修辞手法;5.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2.掌握细致入微的诗歌分析方法;3.能够独立思考并感悟诗歌内涵。
三、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对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究雨与人生的关系的兴趣。
2.呈现:投影或手写诗歌,并解释诗歌的含义和背景。
3.分析:引导学生逐字解析诗歌,并针对诗歌中的隐喻、比喻、抒情手法等进行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义和修辞手法。
4.感悟:鼓励学生发表对诗歌的感悟、体会和理解,让学生理性思考诗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5.运用:组织学生模仿创作、朗读、写作等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1.诗歌分析:给学生分发《雨说》的分析题目,让学生逐步分析诗歌,从形式到内容,逐步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2.诗歌创作: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主题,让学生自由创作与《雨说》相关的诗歌,从而发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想象力。
3.口头表达: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诗歌的朗诵、解读和感悟,提高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
五、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思考、参与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内容丰富、思路清晰、语言表达等方面。
2.诗歌写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创作质量及表达能力进行打分,主要包括文学素养、创新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
3.阶段性测试:将该诗歌作为阶段性测试内容,考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总结通过本篇文章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雨说》教学涉及诗歌形式与特点、内涵分析、修辞手法运用、创作和表达等多个方面。
《雨说》优秀教案
![《雨说》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d2c1f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d.png)
《雨说》优秀教案•相关推荐《雨说》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雨说》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雨说》优秀教案篇1教学设想这首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春雨一种灵动的生命,拥有了特殊的韵味。
要求学生在学习时,注意朗读、讨论,了解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并通过想像体验情境,理解诗歌的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初步朗读全诗,熟悉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3.在词语摘抄本上摘抄词语。
田圃寒浅锢踪迹留滞喑哑温声细语喧嚷知悉抗拒洗礼油膏襁褓安息三、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四、讨论交流,理解诗歌内容四、采用问题组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问题组合一:通过这一组问题,意在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1)文章标题为《雨说》,请概括一下,雨“说”了哪些话?(2)学生齐声朗读“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段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3)学生自由朗读其他章节的内容,然后仿照教师示范的方式进行想像,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想像的内容。
(4)指名学生描述自己想像的内容,并为自己所描述的画面取名。
(5)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把握诗歌的.写作思路。
2.问题组合二:这一组问题,意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优美文句和关键语句,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1)朗读“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体会,这一节内容在全文起什么作用?(2)朗读“第一样事儿,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体会:这两节中,“勇敢地笑”反复出现,诗人为什么这样写?(3)最后一节中写道:“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你如何理解?3.问题组合三:通过这一组问题,探讨诗歌所运用的.写作技巧,从整体上把握诗歌。
《雨说》教学设计(精选7篇)
![《雨说》教学设计(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7e298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1.png)
《雨说》教学设计(精选7篇)《雨说》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雨说》教学设计(精选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雨说》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
在教学这首拟人化的诗时,我们应该在朗读诗歌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用心体味,揣摩诗句,体验诗人蕴含的真情。
将品析与写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文章内容梳理:二字雅词:禁锢、寒浅、留滞、喑哑、喧嚷、知悉、洗礼、襁褓四字短语:温声细语、润如油膏修辞佳句:1、比喻: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2、反问: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3、拟人:通篇将雨比作人4、排比: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5、顶真:(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生动语句:1、复说式扩展句: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2、并列式扩展句: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全篇特色:典雅的语句与活泼的口语相结合【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把握情感,体悟诗意。
2、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仿写诗句,达到学以致用。
《雨说》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雨说》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42920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7.png)
《雨说》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雨说》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雨说》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次教学以课文《雨说》为主题,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通过对雨的形成、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等方面的介绍,表现了雨的神奇与伟大。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使学生深入理解雨的形成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也为近距离接近自然提供了机会,帮助学生进一步认同自然。
二、教学目标设计1.了解雨水的形成过程。
2.认识雨对环境的影响及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3.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
4.提高学生对自然的认知。
三、教学重难点设计1.教学重点:雨水的形成过程及对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雨对环境的重要性,更好地理解雨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设计1.课堂讲授法:首先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及对环境的影响,并加强对雨表现的语言技能的练习。
2.案例研讨法:通过讨论国内外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引导学生认识到雨对人类的重要性。
3.观察法:发现有关雨、雨滴、溪流等相关的图像、视频,使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
5、教学步骤设计1.导入:通过PPT、影像、音乐等多媒体进行导入,并通过互动、猜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对雨的认识。
2.学习过程:(1)声音的生产雨水是云层中由水汽冷凝而成的,下雨的声音就是水滴落在物体上形成的响声。
(2)形成的原因雨水是地球上的水源之一。
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等都是它的来源。
太阳的热量使水变成水蒸气,升空形成云层后,温度下降,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水晶,就有了雨和雪。
(3)对环境的影响及对人们生活的作用雨水不但能滋润自由,而且还能带给我们许多附加好处,如洗涤空气、清除灰尘等。
是推进各种水生动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
(4)水资源状况我国是一个大水国,但水的分布不均,中国七成的水流在南方,人口密度高,水资源短缺问题特别突出。
3.课堂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写一篇能够阐述雨的奥妙的小作文,加深学生对雨的理解,同时还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雨说教案 教学设计5篇
![雨说教案 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9e95451711cc7931b716c1.png)
雨说教案教学设计5篇雨说教学设计:《雨说》教学设计一、教学资料选取⒈写字与识字:田圃禁锢忍冬寒浅滞留喑哑丝缕喧嚷蓑衣斗笠润如油膏洗衣谣襁褓温声细语⒉理解“雨说”与“诗人说”之间的诗意转化,了解文学作品中拟人艺术表现手法与拟人修辞的区别。
⒊梳理“雨说”的资料及情感,理解“雨”与孩子的关系,联系写作背景,理解“勇敢地笑”等诗句的深层含义。
[由整理]⒋诵读诗文,理解“雨”的仁慈、无私、博爱的奉献者形象,感受作者对春之生命和期望的赞美,即诗人对祖国儿童的关爱和祝福。
⒌运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方法选取仿写诗意的情境画面,进行口语交流训练和诗歌写作小练习:⑴“雨说:四月的大地等待久了”⑵“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⑶“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请跟我”⑷“雨说,我要教你们,”⑸“雨说,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了,要记着。
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⒍将本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诗与散文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或将本诗与朱自清《春》中的春段落比较,体会诗歌与散文语言的不同。
二、教学安排⒈充分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雨”的形象;⒉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意的深邃;⒊要以知识为先导,帮忙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⒋拟用2课时授完。
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㈠导入新课“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而诗人郑愁予化身为雨,悄悄地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说了些什么呢?为什么呢?这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雨说》。
㈡作家简介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教师归纳、概括: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
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㈢正确地朗读诗歌。
《雨说》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雨说》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9690b9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79.png)
《雨说》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说》。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通过创作练习,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理解诗人对生活、自然的感悟,培养对人生的思考。
(3)学会珍惜生活,关注自然,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雨说》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
(3)诗歌中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诗歌情感的表达与体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谈论对诗歌的感受。
(2)邀请学生分享对雨的感悟,引出本课诗歌《雨说》。
2. 诗歌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强调字词的准确发音。
(3)学生集体背诵诗歌,培养记忆力。
3. 诗歌解析:(1)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结构,概括每节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雨说》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强调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提醒学生关注生活、自然和他人,珍惜每一天。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诗歌《雨说》。
2. 写一篇关于《雨说》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修辞手法,写在作文本上。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雨说》教学教案
![《雨说》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fd49cf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0.png)
《雨说》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雨说》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诗歌《雨说》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雨的景象。
提问学生对雨的感受和想象,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3 讨论与表达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想象和感受。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雨说》的读后感,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和分析。
4.2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表现和讨论,评价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雨说》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图片或实物使用与雨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诗歌的内容。
5.3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关于诗歌鉴赏和创作的参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雨说》的背景、作者以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6.2 互动式教学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6.3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感受诗歌意境的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雨说》教学教案
![《雨说》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897a4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6b.png)
《雨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说》。
(2)理解诗歌《雨说》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雨说》。
(2)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形象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雨说》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3)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2)诗歌语言的品味和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雨的联想,引导学生思考雨的意义。
(2)展示诗歌《雨说》的插图,引导学生欣赏。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雨说》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品味诗歌语言,欣赏诗歌的美。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强调诗歌《雨说》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
四、作业布置1. 朗读并背诵诗歌《雨说》。
2. 写一篇关于诗歌《雨说》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不足之处。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总结经验,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利用图像和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
4. 运用实例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雨说教案(精选多篇)
![雨说教案(精选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e83e0c33d4b14e8424683a.png)
雨说教案(精选多篇)篇:《雨说》教案《雨说》教案【教分析】《雨说》是诗人郑愁予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点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温情学童的倾诉,是诗人用拳拳之心为我们谱出的曲爱之歌。
这首诗清新明丽,节奏欢快,充满情趣,特别适合朗诵。
教学时可淡化其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加强诵读,感知“雨”的形象,品味诗的语言,体验诗的魅力,让学生真正走进诗的世界,与诗同歌,与诗共舞。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介作本人郑愁予多半的主要事迹。
2、积累重要字词〈能力目标〉1、鼓励学生尝试写作。
〈情感目标〉1、反复诵读,感知现代诗歌的节奏和美、意境美、人情美。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拟人化抒情诗的艺术语汇,感受雨的形象。
【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
3、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1、表现手法体会诗歌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雨的形象。
2、学生尝试写作。
【教学方法】1、献法。
教与学收集有关雨的诗词,上课初始全班互动。
2、诵读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
3、合作探究法。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动员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描写雨的名句。
雨,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绵果人聚花多情的心。
今天我们就起来阅读郑愁予的古诗《雨说》,看看这位天空的泪水是如何给田野带来微笑的?二、作本人简介郑愁予是台湾诗作,本名郑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偕同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
在避难途中避居由母亲教读古诗词;面学习,面写作,并招致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三、配乐朗诵读准“田圃(pǔ)、禁锢(jìngù)、留滞(zhì)、喑(yīn)哑(yǎ)、襁(qiǎng)褓(bǎo)、蓑衣(suō)、丝缕(lǚ)、斗笠(lì)”。
雨说教案《雨说》教案(优秀12篇)
![雨说教案《雨说》教案(优秀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10e56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6.png)
雨说教案《雨说》教案(优秀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雨说》教案【优秀12篇】。
《雨说》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
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
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
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 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雨说》教案教学设计
![《雨说》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0c369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9.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说》。
(2)理解诗歌《雨说》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雨说》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雨说》。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雨说》所传达的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雨说》。
(2)理解诗歌《雨说》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雨说》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雨说》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诗歌《雨说》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谈论对诗歌的感受。
(2)简介诗歌《雨说》的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雨说》,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雨说》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雨说》中的艺术特色。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欣赏感受。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雨说》的主题和情感。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雨说》。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雨说》。
2. 写一篇关于诗歌《雨说》的读后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解读诗歌《雨说》?学生对诗歌《雨说》的主题和情感是否有深入的理解?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诗歌《雨说》的教学是否激发了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感人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
《雨说》精品教学设计7篇
![《雨说》精品教学设计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0fdea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0.png)
《雨说》精品教学设计7篇作业篇一熟读这首诗歌,并思考研讨与练习。
教学目标篇二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雨说教学设计篇三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诗歌语言的凝练性、思想的丰富性。
充分朗读,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中“雨”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尝试诗歌的创作。
2、过程和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在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意境。
通过学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感受诗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主题,感受真情。
品析诗歌语言,理解诗意。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运用联想想象法,指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
3、运用探究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让他们畅所欲言。
朗读教学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学生背诵出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由传统诗歌引入到现代诗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朗读,初步感知1、听配乐诗歌朗读,营造氛围。
2、学生边听边读,熟悉诗歌内容。
3、学生齐读,教师指导。
(节奏、重音、语调、情感等)4、引导学生理清诗歌内容之间的联系,把握思路。
5、运用想象,理解诗中“雨”的形象。
6、教师简介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
三、合作探究,具体研习品味诗意1、请学生找出每节诗中的意象,通过联想和相象,把这些意象所在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2、联系诗句,说说诗歌中“雨”的形象。
3、齐读七、八两节,品味其中的“笑”。
问题探究:这些动人的笑有什么含义吗?试品析。
从两个“勇敢地笑”中,你获得了些什么启示呢?4、找出诗歌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
四、学生齐读全诗,师生共同总结诗歌艺术特点五、迁移练习春雨对孩子们说了这么多,现在,你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呢?几行诗几句话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说》教学设计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
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
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
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
生动活泼的灵气。
二、作家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
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
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舛9年
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四、结构划分
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以此引导学生理
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
五、分析内容
1、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题目是“雨说”,
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2、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
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在教师的讲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
带来的生命气息。
3、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
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4、齐读第1-5节
5、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
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回答提问: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
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第2课时
一、教学步骤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
读的方式。
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2.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
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
(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
地成长。
)
3.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
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4.讲解并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5.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6.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7.提问: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8.讲解诗歌的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二、本课总结
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
全诗共九节,以题目“雨说”开篇,并通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前后呼
应的结构。
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
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
者”的形象。
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通过
这首诗作的学习,大家应该初步了解自由体新诗的特点,感
受到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现代性创作技巧的把握。
三、布置作业:
熟读并朗诵诗歌。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