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五)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PM2.5是城市灰霾的“元凶”,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呼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下面关于微米的单位转化,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1微米=0.1毫米B.1微米=0.01分米C.1微米=1×10﹣9米D.1微米=0.0001厘米2.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3.下列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红墨水在水中能扩散,既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又说明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B.教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证明分子在做运动C.厨房炒菜时,闻到菜香,是因为分子运动的缘故D.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不能证明分子间存在空隙4.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
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
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5.为了探究运动与静止的鸡蛋撞击时谁更容易破,小明将甲鸡蛋分别从斜面上的A、B、C 三处由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乙鸡蛋,实验结果是:第一次两只鸡蛋都破;第二次甲鸡蛋完好乙鸡蛋破;第三次两只鸡蛋都不破。
接下来的步骤是()A.得出“与鸡蛋动静无关”的结论B.得出“静止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C.在B处释放鸡蛋,重复做几次实验D.得出“运动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6.两支相同的试管装入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液体,如图所示,它们液面齐平,甲、乙两液体的密度相比()A.甲大B.乙大C.一样大D.无法比较7.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纸的燃烧温度需要高于100摄氏度)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水烧开时温度达到水的沸点且水需要继续吸热,导致温度不会高于100摄氏度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就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8.在“比较水与砂石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砂石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砂石吸热升温较快,说明砂石吸收的热量多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C.实验中,将砂石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大9.用量筒量取液体,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大于6毫升B.小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二、填空题10.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解析(五)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2分)一元硬币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建立假设B.设计方案C.收集证据D.交流分析2.(2分)纳米技术中的所说的“纳米”,是指()A.长度单位B.体积单位C.质量单位D.时间单位3.(2分)下列是几位同学在科学实验中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情况,其中做法正确的是()A.测酒精灯火焰的温度B.B、用温度计测烧杯中液体的温度C.将温度计从烧杯中取出来读数D.读温度计的示数4.(2分)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A.7.2m=7.2×100=720cm B.7.2m=7.2m×100=720cmC.7.2m=7.2×100cm=720cm D.7.2m=7.2m×100cm=720cm5.(2分)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与物质的质量成正比,与物质的体积成反比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C.只要状态不变,同种物质的密度就不会改变D.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越大,密度越小6.(2分)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B.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kgD.人的正常体温为38℃7.(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冬天常见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直接升华而成的小冰粒B.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冰棍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大风吹起尘土“漫天飞扬”,是扩散现象造成的D.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8.(2分)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A.3:4B.4:3C.2:1D.1:29.(2分)小红和小明各自用刻度尺测量同一张课桌桌面的长度,小红测量的结果是122.9厘米,小明测量的结果是1.228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红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B.小明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毫米C.两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相同的D .两人中至少有一个测量结果是错误的二、填空题10.(2分)炼油中采用的分馏技术,是利用原油中各物质的来进行的,将丁烷气体储存在气体打火机里,是采用(填“降温”或“加压”)的方式来液化的.11.(4分)如图所示,是反映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某物质由图甲的状态直接变为图丙的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含有此过程的(填序号)①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或变小②北方严寒地带,凉出的衣服结冰后变干③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蔫.12.(2分)从互联网上查得的信息知道,法国准备生产一种冬暖夏凉的夹克,这种夹克在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物质.人们穿上这种夹克,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开始熔化;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开始凝固,这种夹克能自动调节温度的原理是.三、实验、简答题13.(6分)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在此实验中,比较水或沙子吸收热量大小的方法为.(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为.质量温度升高10℃所需要的时间/秒温度升高20℃所需要的时间/秒温度升高30℃所需要的时间/秒/g沙子306489124水3096163220(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4)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中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14.(4分)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时,小军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描绘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1)加热时,需要将酒精灯火焰的部位集中加热,给烧杯加热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垫上石棉网.(2)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若该物质的沸点为8℃,如果继续加热足够长时间,请在答题卷图上画出进一步变化的大致图象.四、测量、分析、计算题15.(10分)(1)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一项基本技能.(1)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为cm,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如图2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体温计的示数是℃.(2)对于一些难以直接测量的物体,可以采用特殊测量法,如图表示测定金属丝直径的办法,根据图3所示情况,回答①细金属丝的直径是;②若在数匝数时多数了2匝,则测量结果将偏;③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结果将偏.16.(5分)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是0.2千克,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0.7千克,用此瓶装植物油,最多能装0.45千克.求:(1)玻璃瓶的容积.(2)植物油的密度.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2分)一元硬币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建立假设B.设计方案C.收集证据D.交流分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解:利用磁铁吸引铁的性质,“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是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环节,目的是为了收集证据.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科学探究环节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采用过程的分析,并结合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解决此题.2.(2分)纳米技术中的所说的“纳米”,是指()A.长度单位B.体积单位C.质量单位D.时间单位【分析】纳米技术是一种微观技术,即当物体的数量级达到纳米后,即达到人的肉眼是不能直接看到的级别,即1nm=10﹣9m.【解答】解:纳米技术是一种微观技术,即1nm=10﹣9m,所以nm是一种长度的单位.故选A.【点评】知道纳米是一种长度的单位,是解决该题的关键.3.(2分)下列是几位同学在科学实验中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情况,其中做法正确的是()A.测酒精灯火焰的温度B.B、用温度计测烧杯中液体的温度C.将温度计从烧杯中取出来读数D.读温度计的示数【分析】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解答】解:A、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超过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会损坏温度计.故A错误;B、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故B错误;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将温度计从烧杯中取出来再读数.故C错误;D、温度计放置位置及读法方法均合理.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4.(2分)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A.7.2m=7.2×100=720cm B.7.2m=7.2m×100=720cmC.7.2m=7.2×100cm=720cm D.7.2m=7.2m×100cm=720cm【分析】物理量的单位换算,例如7.2m,前面的7.2是倍数,只是对后面的单位m进行单位换算,换算到合适的单位,最后整理成最简结果.【解答】解:A、7.2m=7.2×100=720cm,过程中无单位;故A错误;B、7.2m=7.2m×100=720cm;过程中7.2后不应有单位m;100后应有单位cm;故B错误;C、7.2m=7.2×100cm=720cm;换算过程规范正确,故C正确;D、7.2m=7.2m×100cm=720cm;过程中出现两个单位;故D错误;故选C.【点评】无论是质量单位换算、还是长度单位换算、重力单位换算、功率单位换算等等,思路都是相同的.5.(2分)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与物质的质量成正比,与物质的体积成反比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C.只要状态不变,同种物质的密度就不会改变D.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越大,密度越小【分析】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对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解答】解: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误;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与状态和温度有关.故B错误;C、同种物质,状态不变,但温度改变时,体积会发生变化,由公式ρ=知,密度也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D、由公式ρ=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所以体积越大,密度越小.故D正确.故选D.【点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公式ρ=只是密度的量度式,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6.(2分)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B.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kgD.人的正常体温为38℃【分析】(1)动物和植物的密度都约为水的密度.(2)中学生的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8m.(3)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4)人的正常体温为37℃.【解答】解:A、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大致相同,约为1.0×103kg/m3.选项正确.B、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0.8m.选项错误.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选项错误.D、人的正常体温是37℃.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针对本类估计性问题,要识记和人相关的物理量,例如人的质量、人的体积、人的密度、人的身高等,并且用人上的物理量和被估计的物理量进行对比即可.7.(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冬天常见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直接升华而成的小冰粒B.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冰棍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大风吹起尘土“漫天飞扬”,是扩散现象造成的D.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像霜、雪、玻璃上的冰花等都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我们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3)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因此被水蒸气烫伤比被同温度的水烫伤更严重.【解答】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粒,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液化而成的小水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扩散现象说明分子的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灰尘是肉眼可见的物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100℃的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变成100℃的水,由于多了水蒸气液化放热这个过程,所以,100℃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以及扩散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分子运动是不可见的,不要把微小物体颗粒的运动当做是分子的运动,这是学生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8.(2分)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A .3:4B .4:3C .2:1D .1:2【分析】根据天平左右质量相等,利用密度的公式列出等式,再进行整理,即可得出两种球的密度关系.【解答】解:天平左右两侧的质量相等,根据公式m=ρV 可得,2ρ甲V +ρ乙V=ρ甲V +3ρ乙V ,ρ甲V=2ρ乙V ,ρ甲:ρ乙=2:1.故答案为:C .【点评】根据质量相同,利用方程法可将两侧的质量表示出来,因为体积V 均相同,可顺利约去,这样简单整理后即可得出密度之比.9.(2分)小红和小明各自用刻度尺测量同一张课桌桌面的长度,小红测量的结果是122.9厘米,小明测量的结果是1.228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红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B .小明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毫米C .两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相同的D .两人中至少有一个测量结果是错误的【分析】把给出的数据换算成小数点后有一位数字的数值,那么,其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小红测量的结果为122.9cm ,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小明测量的结果是1.228m=122.8cm ,因此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也是1cm .结果不一样只是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不同的测量者,估读的数字可能不同.【解答】解:小红测量的结果为122.9cm ,小明测量的结果是1.228m=122.8cm ,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都是1cm ,故B 错、C 正确;两人的准确程度是一样的,故A 错误;两人的结果不一样,只是估读的数字可能不同,都是正确的.故D 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的能力.二、填空题10.(2分)炼油中采用的分馏技术,是利用原油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来进行的,将丁烷气体储存在气体打火机里,是采用加压(填“降温”或“加压”)的方式来液化的.【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变化是汽化,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装入打火机后是液态的,而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而且要知道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解答】解:常温下的石油是液态的,有用汽油、柴油、煤油等的沸点不同,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利用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分馏出汽油、柴油、煤油等许多石油产品;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气体打火机里的丁烷气体,是利用压缩体积,即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小体积.故答案为:沸点不同;加压.【点评】本题考查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及液化方法,属于基础题.11.(4分)如图所示,是反映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某物质由图甲的状态直接变为图丙的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升华,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含有此过程的①②(填序号)①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或变小②北方严寒地带,凉出的衣服结冰后变干③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蔫.【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解答】解:(1)因为图甲是固态,图丙是气态,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是升华,所以某物质由图甲的状态直接变为图丙的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升华;(2)①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是因为固态的清香剂变成气态消散在了空气中,属于升华现象;②衣服结冰后变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这是升华现象;③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蔫,是因为蔬菜中的水分蒸发成水蒸气消散了,属于汽化现象.故答案为:升华;①②.【点评】此题考查了固体、液体、气体中分子的排列特点及物态变化的判断,判断物态变化需要牢固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先看物体是什么状态,再分析是由什么状态形成的即可.12.(2分)从互联网上查得的信息知道,法国准备生产一种冬暖夏凉的夹克,这种夹克在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物质.人们穿上这种夹克,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开始熔化;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开始凝固,这种夹克能自动调节温度的原理是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从人体吸热,当气温较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向人体放热.【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时需要向外界放出热量.【解答】解:气温升高,固态的微胶囊物质会变成液态,发生熔化现象,会从人体吸热,人因此会感到凉爽;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会凝固,凝固时需要向人体放热,人会感到暖和.故答案为: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熔化从人体吸热,当气温较低时微胶囊物质凝固向人体放热.【点评】此类问题是考查物态变化及变化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三、实验、简答题13.(6分)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在此实验中,比较水或沙子吸收热量大小的方法为加热时间长短.(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为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质量/g 温度升高10℃所需要的时间/秒温度升高20℃所需要的时间/秒温度升高30℃所需要的时间/秒沙子306489124水3096163220(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沙子(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4)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中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水的导热性能好或沙子的导热性能不好(沙子里的温度计玻璃泡插入的比较浅或没有用搅拌器搅拌或水和沙子的状态不一样或沙子与玻璃泡的接触面积不一致,合理即可).【分析】(1)我们使用相同的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化法.(2)比较表中相同的量和变化的量,分析得出吸收的热量与变化量的关系.(3)在(2)结论的基础上推理.(4)从受热是否均匀、温度计测量是否准确等方面分析.【解答】解:(1)根据转换法,在此实验中,比较水或沙子吸收热量大小的方法为加热时间长短.(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的时间长,即吸收的热量多.故可得出的结论为: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3)在(2)结论的基础上推理: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沙子升高的温度更高.(4)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中结论不符,即沙子升高的温度比水的小的不正常现象,可能的原因:水的导热性能好或沙子的导热性能不好(沙子里的温度计玻璃泡插入的比较浅或没有用搅拌器搅拌或水和沙子的状态不一样或沙子与玻璃泡的接触面积不一致,合理即可).故答案为:(1)加热时间长短;(2)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3)沙子;(4)水的导热性能好或沙子的导热性能不好(沙子里的温度计玻璃泡插入的比较浅或没有用搅拌器搅拌或水和沙子的状态不一样或沙子与玻璃泡的接触面积不一致,合理即可).【点评】本题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考查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运用及数据分析和对反常现象的分析.14.(4分)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时,小军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描绘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1)加热时,需要将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位集中加热,给烧杯加热时,需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垫上石棉网.(2)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若该物质的沸点为8℃,如果继续加热足够长时间,请在答题卷图上画出进一步变化的大致图象.【分析】(1)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外焰处的酒精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燃烧充分,放热较多,故其温度最高;为使烧杯受热均匀,应使用石棉网;(2)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晶体沸腾的特点:吸热热量,温度不变.【解答】解:(1)酒精灯外焰处的酒精与空气接触面积大,燃烧充分,放热较多,温度最高,故加热时,需要将酒精灯火焰的外焰部位集中加热;给烧杯加热时,为使受热均匀,需要垫上石棉网;(2)由图象可知,该物质从1min至5min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是晶体;(3)晶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又知该物质的沸点为8℃,所以作图如下:故答案为:(1)外焰;需要;(2)晶体;(3)见上图.【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熔化实验的注意事项,晶体熔化和沸腾的特点,以及图象的画法,难度不大.四、测量、分析、计算题15.(10分)(1)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一项基本技能.(1)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为12.02cm,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如图2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体温计的示数是37.3℃.(2)对于一些难以直接测量的物体,可以采用特殊测量法,如图表示测定金属丝直径的办法,根据图3所示情况,回答①细金属丝的直径是0.17cm;②若在数匝数时多数了2匝,则测量结果将偏小;③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结果将偏大.【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测量过程中,测量的数值和被测量物体真实值之间一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个差异我们称之为误差,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永远不能被消除,但能够无限的被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一般有: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利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等;体温计分度值是指每个最小格所表示的温度,可以看1℃之间有多少小格,就可计算出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温度,也就是分度值,然后根据分度值和液面的具体位置读出温度值;(2)根据图示从左向右数,可数出金属丝的圈数;由图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由图知,金属丝的端点没有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金属丝两端点所对应的刻度尺示数之差等于金属丝的总长度;根据金属丝的圈数及总长度,可求出金属丝是直径;金属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或者测不出或者误差太大,如图所示,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d=,多数匝数结果偏小,少数匝数结果偏大;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结果将偏偏大.【解答】解:。
2019-2020学年杭州市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9-2020学年杭州市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在插有小树枝的密封烧瓶中,放着一些卫生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
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雪景是先熔化后凝华而形成的B.雪景是先熔化后凝固形成的C.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D.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固形成的2.一支刻度均匀,但已不准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温度为2℃,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8℃,当用这只温度计测实际温度为25℃的某物体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为()A.20℃B.22℃C.24℃D.26℃3.用滴管分别将同一环境中的水和酒精滴在手上,感觉酒精要比水更凉一些,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小明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水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致冷作用要比水明显。
随后,他在两只相同烧杯中分别倒入适量水和酒精,用相同的电子温度计分别测环境温度t1、水的温度t2和酒精的温度t3,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t3,由此,他()A.只能验证猜想1B.只能验证猜想2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4.在“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砂石”实验中,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砂石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砂石升温较快,说明相同时间内砂石吸收的热量多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的多与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C.实验中,将砂石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的实验思路5.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A.20g,1.0×103kg/m3B.60g,0.8×103kg/m3C.60g,1.0×103kg/m3D.20g,0.8×103kg/m36.小伟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他们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B.前者是小水珠。
2022年-有答案-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 PM2.5是城市灰霾的“元凶”,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呼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下面关于微米的单位转化,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1微米=0.1毫米B.1微米=0.01分米C.1微米=1×10−9米D.1微米=0.0001厘米2. 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3. 下列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红墨水在水中能扩散,既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又说明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B.教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证明分子在做运动C.厨房炒菜时,闻到菜香,是因为分子运动的缘故D.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不能证明分子间存在空隙4. 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 B.C. D.5. 为了探究运动与静止的鸡蛋撞击时谁更容易破,小明将甲鸡蛋分别从斜面上的A、B、C三处由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乙鸡蛋,实验结果是:第一次两只鸡蛋都破;第二次甲鸡蛋完好乙鸡蛋破;第三次两只鸡蛋都不破.接下来的步骤是()A.得出“与鸡蛋动静无关”的结论B.得出“静止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C.在B处释放鸡蛋,重复做几次实验D.得出“运动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6. 两支相同的试管装入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液体,如图所示,它们液面齐平,甲、乙两液体的密度相比()A.甲大B.乙大C.一样大D.无法比较7. 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纸的燃烧温度需要高于100摄氏度)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水烧开时温度达到水的沸点且水需要继续吸热,导致温度不会高于100摄氏度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就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8. 在“比较水与砂石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砂石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砂石吸热升温较快,说明砂石吸收的热量多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C.实验中,将砂石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大9. 用量筒量取液体,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大于6毫升B.小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二、填空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1)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是1.437米,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图1中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2)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当把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发现温度计的水银液面慢慢升高,此时,温度计内的水银的:①体积,②质量,③密度;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当水银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如图所示,则热水的温度为________∘C小刚与小健在家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1)制作冻豆腐:将豆腐切成正方体后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一天后取出来观察,豆腐的形状与下面第________幅图相似,这是因为水在凝固后体积________.(2)他们在一杯水中加入半勺盐,搅拌使盐溶解后插入一支温度计,放到冰箱冷冻室.一小时后发现部分盐水已经结冰,此时小刚读出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④所示,他的读数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C.另一杯水中加了更多的盐,凝固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⑤,可以初步得出食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是________.(1)小应测出甲、乙两种实心固体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________g/cm3.(2)小应还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做出了“m−V”图象,如图2所示,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三、实验探究题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小明实验如下: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内分别放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水和煤油,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一同浸入热水中相同时间,如图所示.(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瓶口的气球膨胀得大些.(2)要使两球膨胀的大小相同,应对________加热的时间长些.(3)此实验表明________.学习了密度的测量后,小应想学以致用,采用多种方案测量酸奶的密度.方案一(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________,使横梁平衡.(2)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________g.然后他打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他找到了5mL针筒(如图丙所示),用针筒抽取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7.6g;则酸奶的密度为________kg/m3.同组的小红观察发现,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积,还有一个优点是:________.(3)小应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5mL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方案二仅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密度,实验过程如下:步骤①:天平测出小玻璃瓶(含盖)的质量m0;步骤②:在瓶内装满水,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1;步骤③:________,请完善实验步骤并用测量得到的物理量符号表示酸奶密度的表达式ρ酸奶=________.如图1分别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和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比较两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两个探究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________;(2)两个实验都用图象很直观的反映了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甲、乙所示,两图象反映出海波熔化和水沸腾时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3)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关键是要保证海波受热________;而探究水的沸腾的关键要尽可能缩短水沸腾的时间.为了加速水的沸腾,我们通常是在“水”上做文章,可以尽可能减少水的质量和________.(4)郭明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由于________.(5)给半杯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丁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给一整杯水加热,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c”“d”);(6)将盛水的试管放入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如图1所示,水在水杯中沸腾,试管中的水将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________沸腾.(填“能”或“不能”)小应看到广告上宣传红外保暖内衣的神奇效果,决定设计实验,来比较红外保暖内衣和普通保暖内衣在人体运动时,通气和散热的效果,设计如下实验:①上午某时间穿红外保暖内衣,跳绳前测前胸体表温度,跳绳10分钟,再次测前胸体表温度.②下午某时间同一人穿普通保暖内衣(假设普通保暖内衣和红外保暖内衣除材质不同外,其余都相同),在通风状况相同的同一房间里,重复上午相同的实验步骤.③比较上、下午跳绳前后的体表温度变化量,得出两种保暖内衣通气散热效果强弱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认为根据该实验得出的结果不可靠,你认为该实验设计中变量控制不严密的地方是________.(写两点)(2)为了得出更可靠的结论,请写出你认为该实验最需改进的具体方面________(写一点).四、简答题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2×10−2米2,容器内水的深度为0.2米,且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已知ρ酒精=0.8×103千克/米3,ρ铁=7.8×103千克/米3,ρ铝=2.7×103千克/米3.)(1)求A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2)求B容器中酒精的体积V酒精.(3)将2700克铝块浸没在水中,质量未知的实心铁块浸没在酒精中后,发现两个容器中的液面上升了相同的高度,且液体均没有溢出,求铁块的质量.本学期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常常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事实与证据,进而通过认真思考与推理得到科学结论.(1)如图所示,在甲、乙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大小相等的水和酒精,置于同一环境中,观察到酒精先消失,该实验说明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最后水和酒精都会从玻璃表面消失,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实质是由于分子因________而离开玻璃片.(2)在研究X物质的熔点实验中,同学们每隔5分钟正确读数后,描点得到如图图象,根据此图,出结论:X物质没有熔点,但通过查阅资料获知X物质是晶体,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的不当之处________.(3)使用工具进行测量时会因为某些因素的变化造成测量结果的偏大或偏小,下列情况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____(填序号,可以多选)①使用生锈的砝码测物体质量;②测量跳远成绩时,将皮尺拉的太紧;③在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时,先用量筒测小石块体积,再用天平测质量.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21-2022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答案】D【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解析】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m=10dm=100cm=1000mm=106μm=109nm;根据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A、因为1mm=103μm,所以1μm=10−3mm.故A错误;B、因为1dm=105μm,所以1μm=10−5dm.故B错误;C、因为1m=106μm,所以1μm=10−6m.故C错误;D、因为1cm=104μm,所以1μm=10−4cm=0.0001cm.故D正确.故选D.2.【答案】B【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解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PM2.5是城市灰霾的“元凶”,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呼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下面关于微米的单位转化,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1微米=0.1毫米B.1微米=0.01分米C.1微米=1×10﹣9米D.1微米=0.0001厘米2.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3.下列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红墨水在水中能扩散,既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又说明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B.教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证明分子在做运动C.厨房炒菜时,闻到菜香,是因为分子运动的缘故D.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不能证明分子间存在空隙4.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5.为了探究运动与静止的鸡蛋撞击时谁更容易破,小明将甲鸡蛋分别从斜面上的A、B、C三处由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乙鸡蛋,实验结果是:第一次两只鸡蛋都破;第二次甲鸡蛋完好乙鸡蛋破;第三次两只鸡蛋都不破.接下来的步骤是()A.得出“与鸡蛋动静无关”的结论B.得出“静止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C.在B处释放鸡蛋,重复做几次实验D.得出“运动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6.两支相同的试管装入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液体,如图所示,它们液面齐平,甲、乙两液体的密度相比()A.甲大B.乙大C.一样大D.无法比较7.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纸的燃烧温度需要高于100摄氏度)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水烧开时温度达到水的沸点且水需要继续吸热,导致温度不会高于100摄氏度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就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8.在“比较水与砂石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砂石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砂石吸热升温较快,说明砂石吸收的热量多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C.实验中,将砂石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大9.用量筒量取液体,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大于6毫升B.小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二、填空题10.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1)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是1.437米,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图1中物体的长度是(2)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当把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发现温度计的水银液面慢慢升高,此时,温度计内的水银的:①体积,②质量,③密度;没有发生变化的是.(选填序号)当水银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如图所示,则热水的温度为℃11.小刚与小健在家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1)制作冻豆腐:将豆腐切成正方体后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一天后取出来观察,豆腐的形状与下面第幅图相似,这是因为水在凝固后体积.(2)他们在一杯水中加入半勺盐,搅拌使盐溶解后插入一支温度计,放到冰箱冷冻室.一小时后发现部分盐水已经结冰,此时小刚读出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④所示,他的读数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另一杯水中加了更多的盐,凝固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⑤,可以初步得出食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是.12.(1)小应测出甲、乙两种实心固体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g/cm3.(2)小应还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做出了“m﹣V”图象,如图2所示,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该液体的密度为kg/m3.三、实验探究题13.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小明实验如下: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内分别放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水和煤油,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一同浸入热水中相同时间,如图所示.(1)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口的气球膨胀得大些.(2)要使两球膨胀的大小相同,应对加热的时间长些.(3)此实验表明.14.学习了密度的测量后,小应想学以致用,采用多种方案测量酸奶的密度.方案一(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使横梁平衡.(2)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接着他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g.然后他打算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容易粘在筒壁上,对测量影响较大;于是他找到了5mL针筒(如图丙所示),用针筒抽取5ml酸奶,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57.6g;则酸奶的密度为kg/m3.同组的小红观察发现,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积,还有一个优点是:.(3)小应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他发现5mL针筒的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隙”,这会导致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方案二仅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密度,实验过程如下:步骤①:天平测出小玻璃瓶(含盖)的质量m0;步骤②:在瓶内装满水,盖上盖子,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1;步骤③:,请完善实验步骤并用测量得到的物理量符号表示酸奶密度的表达式ρ酸奶=.15.如图1分别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和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比较两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两个探究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2)两个实验都用图象很直观的反映了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甲、乙所示,两图象反映出海波熔化和水沸腾时的共同特点是:.(3)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的关键是要保证海波受热;而探究水的沸腾的关键要尽可能缩短水沸腾的时间.为了加速水的沸腾,我们通常是在“水”上做文章,可以尽可能减少水的质量和.(4)郭明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由于.(5)给半杯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丁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给一整杯水加热,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选填“a”“b”“c”“d”);(6)将盛水的试管放入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如图1所示,水在水杯中沸腾,试管中的水将(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沸腾.(填“能”或“不能”)16.小应看到广告上宣传红外保暖内衣的神奇效果,决定设计实验,来比较红外保暖内衣和普通保暖内衣在人体运动时,通气和散热的效果,设计如下实验:①上午某时间穿红外保暖内衣,跳绳前测前胸体表温度,跳绳10分钟,再次测前胸体表温度.②下午某时间同一人穿普通保暖内衣(假设普通保暖内衣和红外保暖内衣除材质不同外,其余都相同),在通风状况相同的同一房间里,重复上午相同的实验步骤.③比较上、下午跳绳前后的体表温度变化量,得出两种保暖内衣通气散热效果强弱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认为根据该实验得出的结果不可靠,你认为该实验设计中变量控制不严密的地方是.(写两点)(2)为了得出更可靠的结论,请写出你认为该实验最需改进的具体方面(写一点).四、简答题17.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2×10﹣2米2,容器内水的深度为0.2米,且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相×103千克/米3,ρ铁=7.8×103千克/米3,ρ铝=2.7×103千克/米等.(已知ρ酒精=0.83.)(1)求A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2)求B容器中酒精的体积V酒精(3)将2700克铝块浸没在水中,质量未知的实心铁块浸没在酒精中后,发现两个容器中的液面上升了相同的高度,且液体均没有溢出,求铁块的质量.18.本学期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常常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事实与证据,进而通过认真思考与推理得到科学结论.(1)如图所示,在甲、乙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大小相等的水和酒精,置于同一环境中,观察到酒精先消失,该实验说明蒸发的快慢与有关,最后水和酒精都会从玻璃表面消失,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实质是由于分子因而离开玻璃片.(2)在研究X物质的熔点实验中,同学们每隔5分钟正确读数后,描点得到如图图象,根据此图,出结论:X物质没有熔点,但通过查阅资料获知X物质是晶体,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的不当之处.(3)使用工具进行测量时会因为某些因素的变化造成测量结果的偏大或偏小,下列情况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填序号,可以多选)①使用生锈的砝码测物体质量;②测量跳远成绩时,将皮尺拉的太紧;③在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时,先用量筒测小石块体积,再用天平测质量.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七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PM2.5是城市灰霾的“元凶”,PM2.5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呼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下面关于微米的单位转化,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1微米=0.1毫米B.1微米=0.01分米C.1微米=1×10﹣9米D.1微米=0.0001厘米【分析】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m=10dm=100cm=1000mm=106μm=109nm;根据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A、因为1mm=103μm,所以1μm=10﹣3mm.故A错误;B、因为1dm=105μm,所以1μm=10﹣5dm.故B错误;C、因为1m=106μm,所以1μm=10﹣6m.故C错误;D、因为1cm=104μm,所以1μm=10﹣4cm=0.0001cm.故D正确.故选D.【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2.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的热点.3.下列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红墨水在水中能扩散,既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又说明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B.教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证明分子在做运动C.厨房炒菜时,闻到菜香,是因为分子运动的缘故D.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不能证明分子间存在空隙【分析】①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同时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②明确宏观现象与微观粒子的区别:分子直径一般在10﹣10m左右,肉眼无法直接看到.【解答】解:A、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分子能够彼此进入对方,发生扩散.原因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同时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故A正确;B、扫地时灰尘飞舞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能证明分子的运动.故B不正确;C、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厨房炒菜时,蔬菜分子可以运动到空气中,所以能够闻到菜香.故C正确;D、黄豆与芝麻混合的实验能说明宏观物体间的间隙,但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能与实例现象相结合,是一道基础题.4.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分析】水在常温下,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达到一定温度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此时的沸点;水的沸点跟气压有关,跟初温、质量多少都没有关系.【解答】解: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A图象符合题意,BC 图象的沸点与原来不同,不符合题意;D图象中水的温度不可能直接从很低的温度达到沸点,应该有一个升温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通过图象考查了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以及液体沸腾时的特点.5.为了探究运动与静止的鸡蛋撞击时谁更容易破,小明将甲鸡蛋分别从斜面上的A、B、C三处由静止释放,撞击静止在水平面上的乙鸡蛋,实验结果是:第一次两只鸡蛋都破;第二次甲鸡蛋完好乙鸡蛋破;第三次两只鸡蛋都不破.接下来的步骤是()A.得出“与鸡蛋动静无关”的结论B.得出“静止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C.在B处释放鸡蛋,重复做几次实验D.得出“运动的鸡蛋更易破”的结论【分析】一个实验结论的得出,应该建立在正确设计方案,大量实验的前提下,仅通过一次实验就得出鸡蛋容易破的原因,是片面的,有可能存在偶然性,应该多做几次实验,再根据现象总结结论.【解答】解:经过简单的三次实验不能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而A处位置高,机械能较大,可能每次滚下两个鸡蛋都会破,比较不出正确结论,同理C处位置低,能量小,两个鸡蛋都不会破,所以应接下来应在B处释放再重复多次实验,才能得出结论.故选C.【点评】物理规律应该在正确进行方案设计、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如果实验方案不合理、次数太少,容易出现以偏概全、极端、片面甚至错误的结论.6.两支相同的试管装入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液体,如图所示,它们液面齐平,甲、乙两液体的密度相比()A.甲大B.乙大C.一样大D.无法比较【分析】知道两试管液面相平、试管规格相同,可知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又知道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解答】解:∵两支试管装的液体液面齐平,由图知,V甲<V乙,又∵m甲=m乙,∴根据ρ=可知ρ甲>ρ乙.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密度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深度h相同是本题的突破点,根据液体体积关系确定液体密度关系是本题的关键.7.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纸的燃烧温度需要高于100摄氏度)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水烧开时温度达到水的沸点且水需要继续吸热,导致温度不会高于100摄氏度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就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分析】①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③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吸收热量;④液体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解答】解: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虽然不能沸腾,但会蒸发,所以水会发生汽化现象,故A错误;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C、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吸收热量,液体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故C正确;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停止沸腾,故D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不同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发生条件和特点,属于热现象基本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8.在“比较水与砂石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砂石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砂石吸热升温较快,说明砂石吸收的热量多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C.实验中,将砂石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大【分析】(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质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比热容是反映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强弱的一个物理量.(2)水和砂石,谁温度升高的快,需要利用Q=cm△t来判断.【解答】解:A、实验中,砂石吸热升温较快,说明砂石的比热容小,吸热能力弱,故A错误.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加热时间决定的.故B错误.C、将砂石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据Q=cm△t,水吸收的热量多.故C错误.D、将砂石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时间,根据公式,末温低的物质比热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了比热容的概念,学生要学会总结实验得到的结论.考查了利用吸收热量公式Q=cm△t的熟练应用,对实验说明的问题,学生要记住这个结论.9.用量筒量取液体,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A.大于6毫升B.小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分析】根据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量取到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大还是偏小,俯视读数量取到的液体体积偏大还是偏小考虑本题.【解答】解:仰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大,所以仰视液面读数为25mL实际比25mL大;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俯视液面读数为19mL,实际小于19mL,所以倒出液体的体积是(>25mL)﹣(<19mL)=(>6mL).故选A.【点评】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接近刻度后要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不能仰视或俯视,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二、填空题10.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1)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是1.437米,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cm,图1中物体的长度是 1.60cm (2)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当把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发现温度计的水银液面慢慢升高,此时,温度计内的水银的:①体积,②质量,③密度;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②.(选填序号)当水银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如图所示,则热水的温度为74℃【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由质量的概念可知质量与物体的温度无关;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而物体的体积会由于温度发生变化,所以密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计在使用前要先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可根据这两点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解答】解:(1)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是1.437米,数据的倒数第二位3对应的长度单位是c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图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6.20cm对齐,右侧与7.8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7.80cm﹣6.20cm=1.60cm;(2)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在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过程中,水银的体积在变大,质量是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由此可知,质量与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无关,所以水银的质量不变,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虽然水银的质量不变,但由于水银的体积变大了,所以水银的密度减小了;由图可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2℃,即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液柱在70℃上面两个小格,即水的温度为74℃.故答案为:(1)1cm;1.60cm;(2)热胀冷缩;②;74.【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以及温度计的原理、读数以及对质量和密度概念以及特性的了解,注意密度是与物质的温度有关的.11.小刚与小健在家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1)制作冻豆腐:将豆腐切成正方体后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一天后取出来观察,豆腐的形状与下面第③幅图相似,这是因为水在凝固后体积变大.(2)他们在一杯水中加入半勺盐,搅拌使盐溶解后插入一支温度计,放到冰箱冷冻室.一小时后发现部分盐水已经结冰,此时小刚读出杯内温度计的示数如图④所示,他的读数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2℃.另一杯水中加了更多的盐,凝固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⑤,可以初步得出食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是盐水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分析】(1)水结成了冰,它的体积不是缩小而是胀大了,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2)读数时要确保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温度计的读数首先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然后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如果是零上温度应读作正数,如果是零下温度应读作负数,最后都从从小数字向大数字读数;分析比较④⑤温度计的示数得出结论.【解答】解:(1)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里面的水结冰,由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使整块豆腐的体积变大;(2)温度计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所以他的读数是错误的;从图⑤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零刻度以下,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2℃;⑤中温度计的示数要比④中示数低,由此可得盐水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故答案为:(1)③,变大;(2)错误,﹣2℃,盐水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点评】本题以冰箱为载体综合考查了物态变化中的凝固和温度计的读数,以及通过比较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考查的知识较全面.12.(1)小应测出甲、乙两种实心固体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其中密度较大的是甲(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 1.5 g/cm3.(2)小应还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做出了“m﹣V”图象,如图2所示,根据数据绘出的图象如图所示,该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