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与浮动汇率下货币和财政政策效果63550

合集下载

固定与浮动汇率下货币和财政政策效果63550

固定与浮动汇率下货币和财政政策效果63550

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各是什么(1)固定汇率下: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情况下,实行固定汇率政策,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1)扩张的货币政策,会使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利率下降,资本外流,本币有贬值压力,为了维护固定汇率,货币当局将在货币市场中买入人民币,卖出外汇,货币供给量将减少,直到LM*曲线恢复到初始水平,所以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无效。

2)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利率上升,资本内流,本币有升值的压力,为了维护固定汇率,货币当局将在货币市场中卖出人民币,买入外汇,从而使LM*曲线向右移动,直到达到均衡汇率为止,所以在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有效资本不流动本国利率将不影响国际收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产出增加,进口增加,出现贸易赤字,本国货币有贬值压力,此时,货币当局将买入人民币卖出外汇,则货币供给减少,LM*曲线向左移动,直到抵消财政政策的作用。

所以财政政策无效同理,货币政策也无效资本不完全流动扩张的货币政策,会使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利率下降,资本外流,收入增加,本币有贬值压力,为了维护固定汇率,货币当局将在货币市场中买入人民币,卖出外汇,货币供给量将减少,直到LM*曲线恢复到初始水平,所以货币政策无效。

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利率上升,收入增加(资本不完全流动,利率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下有所上升,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的规模)本币有贬值的压力,为了维护固定汇率,货币当局将在货币市场中买入人民币,卖出外汇,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直到达到均衡汇率为止,所以在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有一定的效果(2)浮动汇率下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情况下,实行浮动汇率政策,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货币供给增加,则利率下降,资本外流,汇率贬值,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会使出口增加,则IS*曲线向右移动,直到国际收支恢复均衡,所以在资本自由流动下,货币政策有效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利率上升,资本内流,国际收支顺差,汇率有升值的压力,会使进口增加,则IS*曲线向左移动,直到国际收支恢复均衡,所以在资本自由流动下,财政政策无效资本不流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收入增加,则国际收支逆差,汇率贬值,出口增加,则IS*向右移动,直到国际收支恢复均衡,所以货币政策有效同理,财政政策也有效资本不完全流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下降,收入增加,资本外流,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逆差,本币有贬值的压力出口增加,IS*向右移动,直到国际收支恢复均衡,所以货币政策有效同理,财政政策有效(资本不完全流动,利率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下随有所上升,但资本的流入无法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浮动汇率制度下两个政策相互影响且不可兼顾有可能顾此失彼调控经济需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和经济影响研究共3篇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和经济影响研究共3篇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和经济影响研究共3篇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和经济影响研究1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各国间竞争愈加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的政策效果和经济影响。

首先,人民币汇率改革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这一政策效果明显,可以促进货币市场逐步稳定发展。

在此过程中,中国政府和央行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缩小人民币贬值预期、引导大型商业银行增加外汇存款、加强外汇市场规范化等,均有助于完善人民币汇率体系。

其次,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国经济影响也显著。

改革有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信誉,能够进一步提升国际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中国市场,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此外,人民币汇率改革还优化中国货币政策体系,改善了宏观经济稳定性。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后,央行可以依靠市场供求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来进行货币政策调整,增加即时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同时,人民币汇率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风险与挑战。

由于我国市场宏观环境和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复杂性,人民币汇率需要更加关注对市场偏差及冲击的风险。

同时,国际市场的波动以及经济的下行压力,也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人民币汇率制度逐步合理化和完善。

当前,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道路已经逐步打开,人民币也逐渐走向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舞台。

虽然改革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和风险,但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政府将始终坚持不懈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加强外汇市场监管和风险防控,确保人民币汇率体系的长期稳定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优化汇率体系可以促进市场的规范化和国际化,对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信誉也是有利的。

同时,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需要加强监管和防范。

小型开放经济中浮动汇率下和固定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学习笔记

小型开放经济中浮动汇率下和固定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学习笔记

小型开放经济中浮动汇率下和固定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学习笔记小型开放经济中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学习笔记(要点提示:IS-LM模型也是假定物价水平是固定的,只是IS-LM模型讲的是封闭经济,而这里讲的是小型开放经济,但二者都是为了说明:是什么因素引起了总产出的短期波动)一、浮动汇率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西方经济学中小型开放经济的一个关键假设就是资本能够完全流动,也就是该国的居民可以完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特别是该国政府并不阻止国际借贷。

在此假设条件下,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利率等于世界利率。

由于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由市场供求所决定,所以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的变化可以影响汇率,同时,汇率也可以对经济的变动做出反应。

1、财政政策无效假定政府通过增加政府购买或减税来刺激需求,即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则可以使IS曲线向右移动,其结果是汇率上升,但收入水平不变。

这是因为:在小型开放经济中,只要利率上升到世界利率以上水平,资本就会迅速从国外流向国内,以便获得较高的收益。

资本的流入不仅会使利率回到世界利率水平,另外还有一个作用:由于国外投资者需要买进本币在国内投资,所以,资本流入会增加外汇市场上对本币的需求,从而会使本币升值。

本币升值会使国内产品相对于国外产品变得昂贵,从而会减少净出口,而净出口的减少则会抵消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收入的影响。

所以,此时财政政策无效。

2、货币政策有效假定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由于物价水平是假定为不变的,所以,货币供给的增加则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而实际货币余额的增加会使LM曲线向右移动,其结果是汇率降低,收入提高。

这是因为: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对国内利率造成向下的压力,从而会使投资者把资金投到其它地方,以便获得更高的收益,即资本会流出该经济。

资本流出不仅会阻止国内利率下降到低于世界利率的水平。

另外,还有一个作用:由于在国外,投资者需要把本币换成外币,所以,资本流出会增加外汇市场本币的供给,从而会使本币贬值。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2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2

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汇率制度是指各国普遍采用的确定本国货币与其它货币汇率的体系。

固定汇率制度是货币当局把本国国币兑换其他货币的汇率加以固定,并把两国货币比价的波动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固定汇率制度可以分为1880-1914年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1944-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也称为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两个阶段。

浮动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不加固定或不作出汇率波动的上下界限,而听任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自发决定的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按照政府是否干预区分,可有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两种;按汇率浮动的方式划分,有单独浮动、联合浮动、钉住浮动和联系汇率制四种。

三、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一)固定汇率制的优缺点1.固定汇率制的优点(1)汇率稳定,减少风险。

使国际债权债务的清偿以及国际贸易的成本计算,均有可靠的依据,从而减少了进出口贸易及资本输出入所面临的汇率大幅度变动的风险。

(2)使国际清偿能力稳定,进出口商品价格也稳定。

(3)汇率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汇市场的投机活动。

2.固定汇率制的缺点(1)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内经济目标服从于国际收支目标。

当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时,就需要采取紧缩性或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从而给国内经济带来失业增加或物价上涨的后果。

(2)在固定汇率制下,易发生通货膨胀,结果物价上涨使出口商品的成本增加,导致出口减少,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本币币值更加不稳。

为了稳定汇率,该国货币当局只能动用黄金与外汇储备,投放到外汇市场中,使大量的黄金与外汇储备流失。

(3)在固定汇率制下,由于各国有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而削弱了国内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二)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1.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1)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可以经由汇率的自由波动而予以消除。

(2)各国不承担维护汇率稳定的义务,可根据本国的情况,自主地采取有利于本国的货币政策。

(3)可以保证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避免国际性通货膨胀的传播。

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一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

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一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
在三元经济中,有: Y=C+I+G Y=C+S+T 则宏观经济均衡条件为 C+I+G=Y=C+S+T S=I+G-T 而 C=c(Y-T+TR) 当经济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时,均衡的国民收入 事实上就由总需求水平决定 Y=C+I+G
有:Y= c(Y-T+TR)+I+G Y=( cTR-cT+I+G)/(1-c) 由政府干预,则国民收入均衡值将按乘数原理 多倍扩大 政府购买乘数 KG=1/(1-c)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TR=c/(1-c) 政府税收乘数 KT=-c/(1-c) 平衡预算乘数 KG+ KT=-c/(1-c)+1/(1-c) =1
2.自动变化的政府支出 不仅税收制度具有内在的稳定作用,政府支出的 某些项目也是可以发挥同样的功效的。 (1)失业救济金。在经济萧条时期,随着GDP 下降,失业人数增多,失业救济金的发放就倾向 于自动增加。失业救济金的增加就是转移性支出 的增加,从而有利于抑制消费支出的下降,防止 经济衰退的进一步严重化。 (2)各种福利支出。 (3)农产品价格维持。按照通行的农产品维持 法案,政府要把农产品价格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在经济萧条时期,随着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收 购剩余农产品的支出自动上升,这样就会增加农 民的收入,维持他们既定的收入和消费水平。
第三节 财政政策
一 公共财政政策 意指公共财政间接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稳定状态 上的政策,即政府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的动作, 以达到充分就业、通货适度稳定、国际收支平 衡等经济目标的一种经济稳定政策。 二 政策目标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
三、财政政策手段
1.税收 这种影响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即对产出(或供给) 的影响和对总需求的影响。 2.预算 预算作为一种控制财政收支及其差额的机制,在各 种财政政策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它能系统地和明 显地反映政府财政政策的意图和目标。 3.补贴 补贴作为—种重要的财政手段,在现代各国的财政 政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它最终 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

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优缺点之比较

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优缺点之比较
•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金融市 场的日益复杂化,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 度的优缺点将不断变化。未来,各国应根 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和外部环境变化,灵 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同时,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全 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挑战与风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应对经济冲击的能力较强
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经济可以更好地应对外部经济冲击,如贸易战、金融危机等。
优缺点比较
优缺点比较
01
汇率波动大
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的汇率波 动较大,增加了国际贸易和投资 的不确定性。
02
对政策制定要求高
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需要 更加关注汇率波动,对政策制定 和执行的要求较高。
波动性
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波动较大,可能给国际贸易和投资带来不确 定性。
政策自主性受限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自主性受到限制,因为货币政策的实 施需要考虑到国际经济形势和外汇市场的反应。
应对危机能力有限
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时,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家可能需要更多的国际 合作和支持来应对危机。
04 比较与结论
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
灵活性
01
浮动汇率制度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避免货币
当局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难以应对的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
自动调节
02
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能够自动调节国际收支,避免货
币当局过度干预经济。
促进竞争
03
浮动汇率制度能够促进外汇市场的竞争,提高外汇交易的效率。
浮动汇率制度的缺点
常见的固定汇率制度包括钉住汇率制度和爬行钉住汇率制度 。
固定汇率制度的优点

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作用

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作用

、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作用(1)固定汇率制度的作用①固定汇率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作用固定汇率为国际贸易与投资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降低了汇率的风险,便于进出口成本核算,以及国际投资项目的利润评估,从而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对某些西方国家的对外经济扩张与资本输出有一定促进作用。

但是在外汇市场动荡时期,固定汇率制度也易于招致国际游资的冲击,引起国际外汇制度的动荡与混乱。

②固定汇率对国内经济和国内经济政策的影响1♠固定汇率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很难奏效。

2♣固定汇率制下,为维护固定汇率,一国往往须以牺牲国内经济目标为代价。

3♥固定汇率是一国国内经济暴露在国际经济动荡之中,由于一国有维持固定汇率的义务,因此当其他国家的经济出现各种问题而导致汇率波动时,该国就需进行干预,从而也受到相应的影响。

(2)浮动汇率制度的作用①浮动汇率对金融和外贸的影响1♠实行浮动汇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防止国际游资对某些主要国家货币的冲击,防止外汇储备的大量流失,使货币公开贬值与升值的危机得以避免2♣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自由升降虽可阻挡国际游资的冲击,但却容易因投机或谣言引起汇率的暴涨暴跌,造成汇率波动频繁和波幅较大的局面3♥浮动汇率波动的频繁和剧烈,也会增加国家国际贸易的风险,使进出口贸易的成本加大或不易核算,影响对外贸易的开展,同时也促进了外汇期权、外汇期货、远期合同等汇率风险防范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②浮动汇率对国内经济和国内经济政策的影响浮动汇率下,一国无义务维持本国货币的固定比价,因而得以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的采取各项经济政策。

同时,减缓国际游资对一国的冲击,从而使其货币政策能产生一定的预期效果。

3、汇率变动对国际经济的影响(1)汇率不稳,加深西方国家争夺销售市场的斗争,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2)汇率不稳,影响某些储备货币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的形成(3)汇率不稳,加剧投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同时又促进国际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考研考试重点-考研真题-专业课笔记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考研考试重点-考研真题-专业课笔记

五、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类专业初试科目、 参考书及解析
(一)初试专业科目
本资料由育明教育独家整理,更多高质量资料下载来源:(育明官网)
十年专注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
院系 招考专业 120401 行政管理 (行管理论与实践 方向) 科目一 科目二
201 英 语 一 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 语 或 240 德 语或 241 法语 201 英 语 一 或 202 俄语或 203 日 语 或 240 德 语或 241 法语
土地资 源管理 综合 (含 土地经 济学、 土 学科基 地 利 用 础含管 规划、 地 理学、 经 籍管理、 济学 土地法 学、 土地 估价), 外语 公共政 策与公 共财政, 外语 城乡发 展与规 划,外语 卫生经 济学,外 语 公共组 织与人 力资源, 外语 学科基 础含管 理学、 经 济学 学科基 础含管 理学、 经 济学 学科基 础含管 理学、 社 会学 学科基 础含管 理学、 经 济学
10 人
10 人
11 人
3人
2人
4人
土地资源管理 1 公共管理学院 公财政与政策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 城乡发展与规划
6人 14 人 2人 4人 2人 11 人 3人 5人
4人 8人 1人 4人 5人 2人 0人 5人
5人 10 人 2人 4人 7人 11 人 8人 5人
2
教育学院
序 号
年份
政治
英语
专业一
专业二
总分
1
2015
50
50
90
90
350
2
2014
50
50
90
90
350
3

汇率政策_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_浅析当前汇率制度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效应

汇率政策_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_浅析当前汇率制度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效应

汇率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浅析当前汇率制度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效应冶晔周述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成都,61113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武汉,430074)摘要:在中国当前的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使得基础货币投放量被动增加,进而导致了经济中流动性过剩问题。

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汇率制度改革:完善中国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培育相对均衡汇率;深化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开放资本市场;汇率制度改革要与其他政策改革配合协调。

关键词:汇率制度货币政策中图分类号:F8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0)01—0009—01一、中国现行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效应(一)中国政府在政策组合中的选择中国1994年对汇率制度进行了重要改革,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变动很小(基本固定)。

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事实上还是在努力维持汇率的稳定。

同时,中国一直强调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调控和货币政策的调整。

可以说,在理论上中国选择了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对资本流动严格控制。

但在现实中,中国的结售汇制度使资本流动呈现单向自由化,即人民银行的外汇储备增长是以人民币等值投放为代价。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实施这一政策组合的成本越来越大,外汇储备增长成为本币投放的主要闸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已经严重削弱。

也就是说,中国当前事实上被迫实行了汇率稳定和资本单向自由流动(流入)的政策组合。

(二)中国当前汇率制度下基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深化,特别是加入WTO 之后,在开放的条件下,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就不得不放弃货币当局对货币政策的完全控制权。

当流入的外汇过多时,就会威胁到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必须投放人民币买入外汇,这意味着基础货币的投放量不能由中央银行主动控制,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

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优劣

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优劣

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优劣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不同的汇率制度意味着政府在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不同的规则,同时,汇率的特定水平及其调整对本国的经济也有着重大影响。

在当今社会,存在两种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这两种汇率制,有各自的优缺点,在不同的经济体或面临不同的经济情况,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

固定汇率制度是货币当局把本国货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加以基本固定,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的、很小的范围之内。

这种制度下的汇率是在货币当局调控之下,在法定幅度内进行波动,因而具有相对稳定性。

浮动汇率制度一般指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相对于固定汇率制而言的,是指一个国家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汇率的上下波动幅度,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而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的变化自由浮动。

在这一制度下,外汇完全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一种特殊商品,汇率成为买卖这种商品的价格。

不同的汇率制度在面对国际资本流动对本国经济产生影响的时候表现不同。

一般而言,选择浮动汇率,主要由市场力量来控制资本的跨国流动;而选择固定汇率,则需要政府来控制资本的跨国流动。

固定定汇率制,它的优点:(1)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将降低;(2)汇率可以看作一个名义锚,促进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预期的稳定。

即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很稳定,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将降低。

而缺点:(1)容易导致本币币值高估,削弱本地出口商品竞争力,引起难以维系的长期经常项目收支失衡;(2)同时,僵化的汇率安排可能被认为是暗含的汇率担保,从而鼓励短期资本流入和没有套期保值的对外借债,损害本地金融体系的健康。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一国必须要么牺牲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要么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否则易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

如1992~1993年的欧洲汇率机制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卢布危机。

简述固定汇率制度下和浮动汇率制度下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及效果

简述固定汇率制度下和浮动汇率制度下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及效果

3.简述固定汇率制度下和浮动汇率制度下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及效果。

3.简述固定汇率制度下和浮动汇率制度下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及效果。

3. briefly describe the means and effects of adjusting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under the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and the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A: under different exchange rate regimes, th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adjustment is different. Therefore, different regulation methods should be adopted for different exchange rate regimes. And different adjustment method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Here isa brief analysis.(1) the means and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under the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The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e international gold standard system and the international gold exchange standard.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gold standard system,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between countries is adjusted spontaneously. According to Hume's "price - cash flow mechanism, international payments imbalance will cause the gold flow, while gold flow will cause the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the price level of goods, so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balance. But the spontaneous adjustment mechanism needs to meet certain prerequisites: the international gold standard monetary discipline; the free trade system must be observed; the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y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must satisfy the Marshall Lener condition. Since these conditions are often difficult to obtain, the effect of the spontaneous adjustment of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is not very satisfactory. Even ifexternal equilibrium is achieved, it is usually at the expense of internal equilibrium.In the international gold exchange standar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 country's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imbalances, it can take the following methods:Foreign exchange cushion policy. All countries maintain a certain amount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s, used as a foreign exchange stabilization fund, to cope with temporary imbalances 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In this policy, when the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imbalance occurred, by the central bank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foreign exchange, foreign exchange regula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the influence of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to stop stage, without affecting the domestic economy and finance. However, the effect of the foreign exchange buffer policy is limited, and it can not be used to resolve the persistent balance of payments deficit, and can not do anything to deal with large-scale capital evasion.Exchange rate adjustment. To adjust the exchange rate as a means of balancing international payments requires devaluation in the event of a deficit; a surplus and appreciation. Generally speaking, depreciation can improve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while appreciation worsens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It is up to the circumstances to balance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by adjusting the exchange rate. If a country does not meet the Marshall Lerner condition, the devaluation will not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Even if meet the Marshall Lener condition, if the currency devaluation caused him inretaliation, take more drastic depreciation of the currency devaluation can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Direct control. Direct regul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and trade control. The former is to restric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transactions from foreign exchange, such as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tariffs, export credit and other policies. Trade control is the direct restriction on import and export, such as import license, import quota, etc..The advantage of direct control is that it has quick results and strong pertinence, but it easily leads to resistance and retaliation of other countries and does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IMF, so it should not be used frequently.Demand management policy. Demand management policy mainly refers to fiscal policy and monetary policy.The use of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can affect aggregate social demand, thereby affecting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balancing it. In a country because of the total demand is greater than the total supply and demand cau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it can be achieved by tightening fiscal policy and monetary policy to adjust the public expenditure and private spending, consistent with the aggregate demand aggregate supply, thus restoring the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Similarly,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surplus can be restored through expansionary demand policies to restore balance of payments. Demand management policy can adjust the im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caused by the imbalance of total supply and demand, but it will bring about domestic economic stability, bring inflation (or contraction), and unemployment.(2) the means and effects of the adjustment of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under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Under the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the exchange rate depends entirely on the change of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forces and can maintain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only through changes in exchange rate levels. Deficit countries, the currency exchange rate to float downward, resulting in commodity export prices fell, stimulating exports. On the contrary, the currency exchange rate of surplus countries goes up, so exports decrease and imports increase. Thus, the market forces regulate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But the exchange rate changes in the regulation is really effective, on the one hand depends on the reaction of economic policy, on the other hand, the feedback effect depends on the relative price changeson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flows and the regulating role of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Therefore, governments always tend to use demand management policies to adjust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In the adjustment of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there are two main policy choices, namely, expenditure change policy and expenditure conversion policy.Expenditure change policy. A governm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imbalance, change the level of expenditur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ffect the domestic aggregate demand, and then affect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re is a direct link between imports and income or expenditure. A country's government to solve the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deficit, the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tightening, the domestic economy, to reducespending on imports, the trade balance improved, its effect depends on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import, the marginal import currency is stronger, the more effective expenditure policy change.Expenditure switching policy. The policy is mainly to shift expenditure from imported goods to imported exports made in their own country. The main measures are currency devaluation and direct control of two kinds. If the import and export demand is sufficiently elastic, import prices rise, import decreases, export prices fall and exports expand, the devaluation of the currency is effective.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direct control, mainly tariff and quota, 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and so on. The advantage of direct regulation is that it is effective and targeted, but it can easily lead to resistance and retaliation from other countries.相关文档:••••••••••更多相关文档请访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各是什么
(1)固定汇率下:
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情况下,实行固定汇率政策,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1)扩张的货币政策,会使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利率下降,资本外流,本币有贬值压力,为了维护固定汇率,货币当局将在货币市场中买入人民币,卖出外汇,货币供给量将减少,直到LM*曲线恢复到初始水平,所以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无效。

2)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利率上升,资本内流,本币有升值的压力,为了维护固定汇率,货币当局将在货币市场中卖出人民币,买入外汇,从而使LM*曲线向右移动,直到达到均衡汇率为止,所以在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有效
资本不流动
本国利率将不影响国际收支,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产出增加,进口增加,出现贸易赤字,本国货币有贬值压力,此时,货币当局将买入人民币卖出外汇,则货币供给减少,LM*曲线向左移动,直到抵消财政政策的作用。

所以财政政策无效
同理,货币政策也无效
资本不完全流动
扩张的货币政策,会使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利率下降,资本外流,收入增加,本币有贬值压力,为了维护固定汇率,货币当局将在货币市场中买入人民币,卖出外汇,货币供给量将减少,直到LM*曲线恢复到初始水平,所以货币政策无效。

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利率上升,收入增加(资本不完全流动,利率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下有所上升,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的规模)
本币有贬值的压力,为了维护固定汇率,货币当局将在货币市场中买入人民币,卖出外汇,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直到达到均衡汇率为止,所以在固定汇率下,财政政策有一定的效果
(2)浮动汇率下
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情况下,实行浮动汇率政策,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货币供给增加,则利率下降,资本外流,汇率贬值,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会使出口增加,则IS*曲线向右移动,直到国际收支恢复均衡,所以在资本自由流动下,货币政策有效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向右移动,利率上升,资本内流,国际收支顺差,汇率有升值的压力,会使进口增加,则IS*曲线向左移动,直到国际收支恢复均衡,所以在资本自由流动下,财政政策无效资本不流动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收入增加,则国际收支逆差,汇率贬值,出口增加,则IS*向右移动,直到国际收支恢复均衡,所以货币政策有效
同理,财政政策也有效
资本不完全流动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下降,收入增加,资本外流,进口增加,国际收支逆差,本币有贬值的压力出口增加,IS*向右移动,直到国际收支恢复均衡,所以货币政策有效
同理,财政政策有效(资本不完全流动,利率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下随有所上升,但资本的流入无法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浮动汇率制度下两个政策相互影响且不可兼顾有可能顾此失彼调控经济需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