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增强讲述案例

合集下载

北师大2011课标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2.1有理数》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2011课标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2.1有理数》优秀教学案例
在案例中,我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概念形成: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有理数的定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强化运算技能: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例如讨论购物时找零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
3.组织小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互评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中有理数知识的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轴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理数的图像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4.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讲授新知
1.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有理数的定义,解释有理数的分类,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有理数的定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食用真菌优秀教学案例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食用真菌优秀教学案例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食用真菌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二节《食用真菌》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食用真菌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人类美食的一部分,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食用真菌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
3.作业讲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分享优秀的作业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食用真菌的图片和讲述有趣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食用真菌的知识。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用性。
结合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食用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真菌的生殖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冀少儿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我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1.学生自我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4.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评价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例如:“动物体是由哪些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是如何组织成不同的组织的?”,“组织是如何形成器官的?”,“器官又是如何构成系统的?”,“整个动物体是如何协调工作的?”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动物体需要有不同的结构层次?”、“这些结构层次之间有什么关系?”等。
2.回顾旧知识: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例如细胞、组织、器官等,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
3.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动物体的实物模型或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动物体的美丽和复杂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细胞:讲解细胞的定义、功能和特点,以及细胞如何组成组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示例,让学生理解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层次的基本单位。
2.组织:介绍不同类型的组织,如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等,以及它们在动物体中的分布和功能。
3.器官:讲解器官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器官如何构成系统。通过具体的例子,如心脏、肺、肝脏等,让学生了解器官在动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4.系统:介绍动物体的八大系统,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调工作。
5.动物体:讲解动物体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动物体结构层次的统一性。通过展示动物体的整体结构,让学生理解各个层次是如何相互关联和协调工作的。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配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分配相关的讨论任务。例如,让学生小组讨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哪个结构层次在功能上最为重要?”等。
3.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帮助。

第二章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讲述案例

第二章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讲述案例

电工电子技术
参数 见书32页
2、电容
(1)电容是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 理量,用字母C表示,单位是F(法拉)。
1F=106μF=1012pF (2)电容的大小与极板间的介电常数ε,电 容极板的正对面积S,电容极板的距离d有关。
即: C S (k为静电力常量) 4 kd
电工电子技术
(3)电容器极板上储存的电量q与外加电压 u和电容C成正比。
设 i Im sin t u、i 同相!
则 u ImR sin t Um sin t
u、i最大值或有效值之间符
合欧姆定律的数量关系。
Um ImR

U IR

相量图
相量关系式

I
U
U0
U
0 I0
U
RRR
I
电工电子技术
(2)电阻元件上的功率关系
1)瞬时功率 p
瞬时功率用小写!
i Im sin ( t) 则 p u i Um sin t • Im sin t
成正比,与感抗成反比 I U U U
X L L 2 fL
电工电子技术
2 电路的功率
p
i
p ui
ωt
u
说明:(1) p>0,电感线圈吸取电能,并以磁能的方式 储存起来 (2) p<0,电感线圈把储存的磁能转换为电能, 还给电路
电工电子技术
2)平均功率 P
P 0 电感元件不耗能!
3)无功功率 Q
+ 负极,使电容器带电的过程称为
US -
充电。
结果:把从电源获得的电能储存 在电容器中,两极板之间有电压
电工电子技术
b 放电
+q E -q

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第二章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第二章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第二章案例分析第二章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描述在小学音乐教材的第二章中,针对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具体的案例分析。

该章节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案例一:节奏感知与表达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使用小鼓、木鱼等乐器,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不同的节奏感,同时鼓励学生模仿和表达这些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案例步骤:1. 为学生播放一段简单的节奏,指导学生跟随敲击木鱼等乐器,感知和模仿节奏。

2. 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节奏合作,以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和合作能力。

3. 指导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节奏,并通过演奏的方式表达出来,鼓励创造性表达和合作。

三、案例二:音调感知与表达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使用简单的乐谱和音阶,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不同的音调,同时鼓励学生模仿和表达这些音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案例步骤:1. 播放简单的音阶,指导学生跟随发声,感知和模仿音调的变化。

2. 引导学生一起演唱简单的歌曲,提醒学生注意音调的变化,鼓励合作和表达。

3. 指导学生设计自己的音调并进行模仿演唱,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案例三:乐器表演与合作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学生合作演奏乐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乐器的魅力。

案例步骤: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如小提琴、钢琴或口琴等。

2.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并练习演奏乐器,帮助他们熟悉乐器的使用。

3. 各小组准备一段简短的音乐,通过合作演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技巧。

五、结语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第二章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表达和合作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为他们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3.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敬畏之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培养学生勇于实验、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尝试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声音现象,如乐器演奏、动物叫声等,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设计实验情景,如鼓面振动实验、声速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2.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如声音的振动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声音传播距离与介质的关系等。
3.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如从声音的产生到传播,再到声音的特征,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4.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等。
(三)小组合作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的声音现象,激发学生对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兴趣。
4.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我们能听到远处的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如何传播?”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的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等。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方向。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声音产生的原因,即物体振动产生的原理。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振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2.讲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传播的规律。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特点。
3.介绍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以及音色与发声体材料和结构的关系。

大班讲述活动教案

大班讲述活动教案

大班讲述活动优秀教案第一章:活动背景与目标一、活动背景1. 适应大班幼儿的认知发展需求,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

2. 通过讲述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二、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讲述活动,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3. 通过讲述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第二章:活动准备与过程一、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书、图片、卡片等。

2. 环境布置:创设一个舒适、安静的讲述环境。

二、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坐好,引导他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个有趣的故事场景。

2. 主体活动:a) 教师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导幼儿倾听并复述。

b) 教师出示图片或卡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并发挥想象力进行扩展。

c) 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讲述活动,鼓励他们相互倾听、交流。

第三章:活动评价与反思一、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讲述活动中的语言表达、倾听和理解能力。

2. 评价幼儿在讲述活动中的合作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反思1. 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分析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讲述活动的效果。

第四章:活动延伸与拓展一、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家长协助教师,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讲述活动,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讲述角,提供相关书籍、图片等材料,鼓励幼儿自由讲述。

二、活动拓展1. 组织讲述比赛,提高幼儿的竞技意识和自信心。

2. 邀请幼儿参与编写故事,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文学素养。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一、教学计划1. 确定讲述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2. 合理安排活动时间,确保活动的高效进行。

二、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一次讲述活动,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机会参与。

2. 在活动前,教师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动员,确保他们积极参与。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讲述案例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讲述案例

2.辩论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对辩论权予以
认可和保障的准则。
3.法律依据
【法条链接】 《民事诉讼法》第12条:“人民法院 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
二、辩论原则的内容
1.辩论权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也是 辩论原则的核心内容; 2.辩论权行使的主体仅限于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 人; 3.当事人行使辩论权的范围包括案件争议的事实 和法律问题、实体和程序问题; 4.当事人行使辩论权的形式包括口头形式和书面
(1)法律赋予双方当事人相同的诉讼权利。 (2)法律赋予双方当事人相对等的诉讼权利。 (3)双方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承担的诉讼义务也是平等。
2.权利保障平等
(1)法院在诉讼过程中有责任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法律规 定的诉讼权利,不得随意限制或剥夺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2)法院应当为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提供方便,使当事人 能够实际地和有效地行使法律规定的各种诉讼权利; (3)法院对双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应当一视同仁,不得 偏袒一方,歧视压制另一方。 3.法律适用平等:对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一审法院认为乙超市不能提出没有强令甲脱取内衣进 行搜查的证据,故对脱衣搜查的事实予以认定;认为乙超 市的搜查行为侵犯了甲的人格权,且侵权情节恶劣,后果 较为严重,同时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判决被告 赔偿精神损害11万元。乙超市不服,提出上诉。
思考:请问本案一审法院的做法是否正确?为 什么?
一、含义及法律依据
一、含义及法律依据
——又称当事人平等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 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民事诉讼权利的准则。
【法条链接】《民诉法》第8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 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 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土木工程合同管理第二章案例分析

土木工程合同管理第二章案例分析

土木工程合同管理第二章案例分析在土木工程领域,合同管理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

它不仅涉及法律条款的遵守,还包括对工程进度、成本和质量的监控。

本章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有效执行土木工程合同管理。

案例背景设定在一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项目由一家知名建筑公司承接,该公司与多个分包商签订了合同。

项目初期,由于缺乏有效的合同管理,出现了预算超支和进度延误的问题。

我们来分析问题的根源。

在项目启动阶段,合同条款制定不够明确,导致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了歧义。

例如,对于材料供应的责任划分不清晰,使得主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出现了责任推诿。

合同中对于变更订单的处理流程描述不够详尽,当实际施工中需要进行调整时,双方难以快速达成共识。

针对这些问题,项目管理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改进。

他们重新审视了所有合同文件,对模糊不清的条款进行了澄清和修订。

通过与法律顾问的紧密合作,确保了合同条款的严密性和可执行性。

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合同管理小组,负责监督合同执行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任何争议。

在改进过程中,该团队还引入了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比如使用专业的合同管理软件来跟踪合同履行情况。

这种软件能够实时更新项目进度,自动记录变更订单,并生成相应的报告供管理层审阅。

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强了透明度。

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项目的运行状况有了显著改善。

预算得到了更好的控制,进度也逐渐回到了正轨。

分包商和主承包商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任何问题都能得到迅速而公正的解决。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有效的合同管理对于土木工程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它不仅要求项目管理者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还需要他们能够运用现代管理工具和技术。

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也是确保合同顺利执行的关键因素。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三年级第二章案例分析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三年级第二章案例分析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三年级第二章案例分析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生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将结合三年级第二章的案例,对品德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

1. 案例描述在三年级第二章的教材中,存在一个案例,描述了小明在上学路上发现一只受伤的小鸟,他决定将小鸟带回家进行救助。

小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爱心和责任感,得到了身边同学的尊重和赞赏。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这个案例,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这个案例强调了小明的爱心和责任感。

小明看到受伤的小鸟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主动采取行动。

这种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精神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一环。

第二,这个案例展示了小明的善良和同情心。

小明在看到受伤的小鸟后,不仅没有加以欺负或忽视,反而表现出关心和同情。

这种同情心能够培养学生对他人困境的理解和尊重,进而使其学会关心、关爱他人。

第三,这个案例强调了积极的行为对于他人的正面影响。

小明的举动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和赞赏,展示了积极行为对于个人形象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这也告诉我们,通过积极的行为来影响他人,可以促进友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案例启示基于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案例启示。

第一,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培养爱心和责任感的机会和环境。

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活动、讲述感人的事例、进行实践体验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发展这些品质。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会福利机构,让学生亲身体验贫困、疾病等情况,进而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同时,老师和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去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困境。

第三,倡导积极行为对个人和他人的积极影响。

学校可以设立帮助他人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到积极的活动中去。

通过提供正面的激励,能够增强学生去行善的意愿,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4. 结束语通过对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三年级第二章案例的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讲述案例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讲述案例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讲述案例在刑法的第二章中,涵盖了刑法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刑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原则,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案例来加深对其内涵的理解。

案例:小明盗窃案小明是一名经常逃课、品行不端的高中生。

他在学校里非常不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因此常常感到自卑和孤独。

渐渐地,小明发展出了一种盗窃的习惯,他偷学校里同学的钱包、手机等物品。

然而,小明的行为终究是被发现了。

学校在调查后,发现小明有多起盗窃行为,并对他进行了严肃批评和教育。

随后,学校决定将此事向警方报案。

小明在接受警方调查时,承认了他的盗窃行为,并表示自己知道这是错误的。

最终,根据小明的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身份,他被警方责令回家,同时,案件也被移交给了检察机关。

在检察机关的介入下,小明的案件开始进入了司法程序。

在审理过程中,法庭考虑到小明的年龄、犯罪动机等因素,并综合考虑到其社会危害程度较低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影响,最终对其判处了缓刑。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刑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得到了应用。

1.罪刑法定原则:刑法要求明确规定各种犯罪行为及其刑事责任。

在该案中,小明所犯的盗窃罪符合法定的犯罪界定,因此可以被追究刑事责任。

2.人民主权原则:刑法要服务于人民的福祉和利益,保护人民的权益。

在这个案例中,学校和警方为了保护学生财物和安全,积极采取了相应的举措。

3.罪刑相适应原则:刑法要求刑罚应当与罪过的轻重程度相适应。

法庭在审理小明案件时,综合考虑到他的年龄和犯罪动机,选择了缓刑作为刑罚,以期能够对其进行改造教育。

4.不罚无辜原则:刑法要遵循以罚不罚无辜、宁放勿错的原则。

在该案中,警方和检察机关在决定是否起诉小明时,对他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调查和评估,确保不对无辜者进行刑事追究。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刑法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刑法的公正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司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然而,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法律人员在根据法律原则判断和决策时,要具备合理判断和综合衡量的能力,以实现合法的、公正的刑事司法。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优秀教学案例
2.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观察、实践等,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和体验。通过实物展示、模型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组织的形成和器官的功能;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实现全面发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各个层次的图片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人体结构层次的美妙。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制作人体结构层次的手工模型、PPT展示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动物体。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利用实物、标本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采用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人体的结构特点。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人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已有的知识。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大气的受热过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大气的受热过程》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气受热过程,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3.注重知识点的巩固和拓展,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大气受热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同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知识巩固和拓展方面,通过课后作业、课堂小测等形式,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通过课后作业、课堂小测等形式,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对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在反思与评价环节,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通过课后作业、课堂小测等形式,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最后,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对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导入,如气温变化、季节交替等,引导学生关注大气的受热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知识点,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注重知识点的巩固和拓展,通过课后作业、课堂小测等形式,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教学评价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又关注他们的学习效果。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课后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节内容。

法律案例真实小故事书(3篇)

法律案例真实小故事书(3篇)

第1篇第一章:神秘失窃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有一家名为“阳光珠宝行”的店铺,店主李先生经营这家店铺已经多年,生意一直很红火。

然而,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那天下午,李先生像往常一样打开店铺,准备迎接一天的生意。

然而,当他打开珠宝行的保险柜时,却发现原本放在里面的几件贵重首饰不翼而飞。

这些首饰价值不菲,李先生顿时感到心急如焚。

第二章:警方的介入李先生立刻报了警。

接到报案后,当地警方迅速展开了调查。

经过初步勘查,警方发现现场有明显的翻动痕迹,初步判断这是一起盗窃案。

警方调取了店铺的监控录像,发现案发时,一个身穿黑色外套的男子进入了店铺,并在店内四处翻找。

男子离开时,手中紧紧握着一件首饰。

警方根据监控录像,迅速锁定了嫌疑人。

第三章:追踪嫌疑人警方根据监控录像中的线索,开始追踪嫌疑人。

经过一番调查,警方发现这名男子名叫张强,是镇上的一名青年。

张强平时表现良好,但最近却有些异常,经常出入一些偏僻的角落。

警方决定对张强进行进一步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警方发现张强与几名可疑人员有联系,这些人员经常出入一些地下赌场。

警方判断,这起盗窃案可能与这些人员有关。

第四章:真相大白警方对张强进行了一次突袭,将他抓获。

经过审讯,张强交代了盗窃珠宝的经过。

原来,张强与几个朋友一起赌博,输光了所有的钱。

为了筹措赌资,他决定盗窃珠宝行。

张强和他的同伙在深夜潜入珠宝行,翻找贵重首饰。

在得手后,他们迅速逃离了现场。

然而,由于紧张和兴奋,张强没有注意到自己手中的首饰在阳光下闪烁,这正是警方追踪的关键线索。

警方根据张强的交代,迅速找到了他的同伙,并成功追回了被盗的首饰。

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第五章:法律的审判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听取了双方的陈述,并仔细审查了案件证据。

最终,法院依法判处张强有期徒刑三年,并赔偿李先生经济损失。

案件结束后,李先生感慨万分。

他感谢警方的辛勤工作,让他的店铺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同时,他也意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

小学科学第二章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第二章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第二章案例分析第二章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在小学科学的学习过程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真实或虚拟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对小学科学第二章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二、案例一:小红家的温度计小红是一个好奇心旺盛的小学生,他在家中发现了一只温度计。

他拿着温度计走到不同的地方,发现温度计的指示会有所变化。

小红为了弄清楚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他将温度计放在冰箱里,温度计的指示下降到了5摄氏度。

然后,他将温度计放在饭锅上,温度计的指示上升到了85摄氏度。

最后,他将温度计放在自己的手掌上,温度计的指示上升到了37摄氏度。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温度计的指示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并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三、案例二:小明家的植物光合作用小明喜欢养花,他发现把花盆放在太阳下可以使花长得更好。

为了探究原因,他进行了一项实验。

小明将两株相同的花分别放在房间内和阳台上,并每天给它们适量的水。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小明发现放在阳台上的花长势更好。

于是他想到,可能是阳光的作用。

为了验证他的想法,小明分别在房间内的花盆和阳台上的花盆上覆盖黑色塑料袋。

几天后他发现,被黑色塑料袋覆盖的花叶片变黄,生长缓慢,而阳台上的花盆没有明显变化。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以及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证能力。

四、案例三:小王家的电路实验小王对电路非常感兴趣,他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来研究电路连接方式对电流的影响。

他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小王将一根导线连接到电池的两端,发现灯泡亮起来。

然后他在电池和灯泡之间增加导线数量,发现灯泡的亮度会变暗,电流减小。

实验二:小王将两个电池并联连接,发现灯泡的亮度明显增强,电流变大。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流的流动规律以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第二章问题研究何时蓝天常在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二章问题研究何时蓝天常在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空气质量的基本概念,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和分析空气质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4.让学生了解我国空气质量的现状及环保政策,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4.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空气质量问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醒学生关注环保。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空气质量状况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质量问题的严重性。
2.设计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如城市雾霾事件、农村秸秆焚烧等,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问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提问:“你们对空气质量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我国空气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与教育性的结合:本案例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了解我国空气质量的现状及环保政策,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通过户外实践活动,如监测空气质量、提出改善建议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关爱家园的情怀。
2.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主要内容包括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声音的基本概念和传播条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声音的特性,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影视等作品的欣赏水平。
2.使学生认识到声音特性在人际沟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3.通过探究声音的特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创设生活情境,如在教室里讨论如何通过声音辨别物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声音特性。
3.设计实验情境,如通过调整琴弦松紧程度,让学生观察音调的变化,从而理解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如何提高音响设备的音质?”等。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如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为什么声音会随着距离变小而变大?”等疑问,教师要给予耐心解答。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在探究声音特性的过程中,学生要思考自己的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是否合理。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的持续成长提供指导。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声音特性时,往往混淆概念,难以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旨在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贴近生活的实例和互动实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声音的特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册第二章案例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册第二章案例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册第二章案例分析案例一:小明偷窃故事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生,他在学校一次偶然的机会偷了同学小红的铅笔盒。

案例描述:小红发现她的铅笔盒不见了,她询问了周围的同学也没能找到。

她很沮丧,因为那个铅笔盒是她最喜爱的礼物。

小明看到了小红的失望情绪,心里感到不安,但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案例分析:这个案例涉及到小学生偷窃、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这样的问题。

首先,从道德角度看,偷窃行为是不道德的。

学生应该明白偷窃不仅仅是违法行为,更是伤害他人的行为。

他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财物,理解每一个物品对于他人的重要意义。

同时,他们也要明白偷窃行为会带来恶劣的后果,可能会损害与他人的友好关系,破坏自身的声誉等。

其次,从法治角度看,小明的偷窃行为也违反了法律。

尽管小学生的偷窃行为通常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这是一个机会教育学生的时刻。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案例向学生解释与讨论法律对于偷窃行为所做出的规定,以及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治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

解决方案:对于小明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道德引导: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相关的道德故事,教育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财物,并具备正确判断和行为的意识。

2. 惩罚措施:学校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例如停课、家长约谈等,向小明传递偷窃行为是不能容忍的信息。

3. 规范教育:学校可以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于偷窃行为的规定,增加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和尊重。

4. 积极引导: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益活动,提高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从而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

案例二:小红欺凌小芳故事背景:小红是一名小学生,她经常在校园中欺负同班同学小芳。

案例描述:小红在课间休息时间时,经常找机会欺负小芳。

她会取笑小芳的外貌,恶作剧让她难堪,甚至有时候采取暴力手段威胁她。

小芳忍受了很久,但她心理和生理上都感到受伤和无助。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优秀教学案例: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优秀教学案例: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我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视觉感受,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掌握动物运动的方式及其适应性,能够列举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并理解其对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
2.了解动物行为的分类,包括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能够识别和描述各种行为的特征和功能。
3.掌握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等,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及其适应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如比较法、分类法等,帮助他们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合作完成任务,如观察和分析某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探讨某种动物行为的意义等。
2.教师要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相互尊重、共同进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动物运动和行为”为主线,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首先,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接着,我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动物行为的分类和功能,进而提高他们对动物行为的理解和认识。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些实践性强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只猎豹追捕猎物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提问:“你们知道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吗?它们为什么要有这些运动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3.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资源安全实例,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我国资源安全现状的图像、数据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资源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2.教师讲解资源安全的概念、内涵及其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如:资源安全的定义、分类和评价指标等。
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大单元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一、案例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我设计了一节以“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为主题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
4.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地理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形象的图表、生动的动画和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资源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直观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资源安全的概念、内涵及其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我国资源安全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国家资源安全战略。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审视资源安全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国家资源安全政策,了解国家在资源安全方面的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增强他们的国情认识。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审视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90℃ 1135~1140℃
结 晶
600℃
冷却速率↑→玻璃化温度↑→自由体积↑→密度↓
19
2.2.4 玻璃纤维的性质
1)力学性质 (1)玻璃纤维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 应力-应变关系为一条直线,无明显的屈服、塑性 阶段; 呈脆性材料特征 (2)玻璃纤维的拉伸强度较高,但模量较低。 拉伸强度: 10um以下 1000MPa; 5um以下2400MPa;
23
2)热性能
类似于无定形有机高聚物,存在Tg、Tf两个转变; Tg 较高,约600℃; 拉伸强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200~250℃:无明显影响 300℃ 24h:↓20% 400℃ 24h:↓50% 导热系数低,良好的绝热性能;热膨胀系数较低。
24
3)耐介质性能
酸 玻纤 Na2O/K2O 离析,溶解 (促进) 硅酸盐 硅酸 胶体 保护膜 (减缓溶解过程) Na2O/K2O 玻纤
溶解玻纤所有成分,玻纤变细
25
在水中浸泡后,强度降低。
碱含量越大,玻璃纤 维受水侵蚀的速率越快。
一般来说,除氢氟酸外,对酸、稀碱、盐及有机 溶剂都具有较好的耐腐蚀能力。
26

(1)电绝缘性好 玻璃纤维的体积电阻率为1011~1018Ω.cm。玻璃钢大部分做 绝缘材料。 含碱量越高,电阻率越低; 湿度越大,电阻率越低; 温度越高,电阻率越低。 (2)良好的高频介电性能 玻璃纤维的介电常数较小,介质损耗很低,具有良好的高 频介电性能,可做雷达罩,微波天线的天线罩。
16
浸润剂类型:
(1)纺织型浸润剂 石蜡型浸润剂
:石蜡、凡士林、矿物油、硬脂酸、表面活 性剂等; 性树脂等;
淀粉-油浸润剂 :淀粉、动植物油、阳离子胺类化合物、水溶
(2)增强型浸润剂 主要成分: 成膜剂:聚酯、环氧、聚氨酯、聚醋酸乙烯
酯,聚丙烯酸酯等; 还包括:偶联剂、润滑剂、润湿剂、抗静电 剂等组分
2)玻纤制品的制造
玻纤经原纱退 绕后可以制成各种 制品,如无捻粗纱 、短切纤维毡等。 设备:纺纱机和织 布机
14
无捻粗纱 Continuous Rovings
短切纤维毡 Chopped strand mat
第一次课2010
表面毡
Surface veils
15
3)玻璃纤维浸润剂

玻璃纤维突出的弱点:
9
表2-2 常用玻璃纤维的化学成分
铝硼硅酸盐。 具有良好的电 气绝缘性及机 械性能
也叫中碱玻璃纤维 中碱玻璃纤维 硅酸铝-镁玻 璃纤维,4.9GPa
碱金属氧化物 10 含量接近0
(3)按产品特点分 按纤维长短分:
定长纤维(6~50mm) 连续纤维
按纤维直径的大小:
粗纤维(单丝直径30um) 初级纤维(单丝直径20um) 中级纤维(单丝直径10~20um) 高级纤维(单丝直径3~9um);
5
2. 有机纤维
1)刚性分子链 对位芳酰胺: kevlar,twaron; 聚苯并咪唑; 聚芳酯; 2)柔性分子链 聚乙烯;聚乙烯醇
2.2 玻璃纤维glassfiber
玻璃纤维:将熔融的玻璃液以极快的速度拉成细 丝而成。 质地柔软,具有弹性,可并股、加捻、纺织成各 种玻璃布,玻璃带等织物。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 Glass Fiber Roving
20
玻璃纤维强度具有以下特点: ①单丝直径越小,拉伸强度越高; ②试样测试段长度越大,拉伸强度越低;
21
③化学组成对强度的影响: ④强度的分散性较大 ⑤受湿度影响: 吸水后,湿态强度下降
22
拉伸模量:70GPa 断裂伸长率2.6~3%;
密度为2.50~2.56 g/cm3,比有机纤维 大,但比一般金属 纤维密度低。
17
(3)化学处理剂 偶联剂
2.2.3 玻璃纤维的结构
一次结构: 以SiO2为基本骨架的无机离子型高聚物;
18
二次结构: 为各向同性的无定形结构。 拉制出的玻璃纤维处于不 稳定状态,再次受热会发生收 缩,其结构也应与玻璃的结构 相同,为无定形的离子结构。 E块状玻璃:ρ=2.58g/cm3 玻璃纤维: ρ=2.52g/cm3
无捻方格布
35
36
(2)主要规格 表2-7 编织方法: 布的厚度:反映纤维弯曲程度; 布的幅度: 排纱密度:为1cm布宽上排了多少根经纬纱, 面密度Gf:布单位面积的纤维质量,g/m2 布在经、纬向的拉断力有很大差别的,这种布即单向布。 常有4:1,7:1,11:1,14:1的单向布供应。 (3)牌号表示法 平纹-100:厚度0.1mm的平纹布; EW100A-90:E:无碱;W:布;100:0.1mm厚;A:类别; 90:幅宽90cm。
短切纤维 6 AR-Glass Fiber Chopped Strand
2.2 玻璃纤维 2.2.1 玻璃纤维的组成和分类 2.2.2 玻璃纤维及玻纤制品的制备 2.2.3 玻璃纤维的结构 2.2.4 玻璃纤维的性质 2.2.5 玻璃纤维制品的品种和规格
7
2.2.1 玻璃纤维的组成及分类

1) 玻璃纤维的组成
4)电性能
27
2.2.5 玻璃纤维制品的品种与规格
1 玻璃纤维纱 1)常用的术语、参数 (1)原纱 Strand 玻璃纤维制造过程中的单丝经集束后的单股纱; (2)表示(原)纱粗细的指标 支数: 1 g 纱的长度(m )。 支数越大,原纱越细; 特(tex): 1000 m 长纱的质量(g) 旦或袋(Denier): 9000m 长纱的质量(g), 特和旦数越大,纱越粗。
28
(3)捻度 纱的加捻程度,单位长度内纤维与纤维之间所加的 转数,以捻/m为单位
加捻的作用:
提高纤维的抱合力 改善单纤维的受力状况, 利于纺织工序的进行。
缺点: Z捻(左捻),顺时针方向加捻;
S捻(右捻),逆时针方向加捻。
捻度过大不易被树脂浸透。
(4)股数 N 由几根原纱合股组成。 玻璃纱的公称支数为原纱支数/股数
12
单丝 filament:从坩埚中拉出的每根纤维叫单丝; 原纱 strand:一个坩埚拉出的所有单丝经过浸润剂槽后,集束 成一根原纱; 池窑法 将玻璃配合料投入熔窑熔化后直接拉制成各种支数的连续 玻璃纤维。 省去制球工艺 生产能力高 可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稳定; 适用于生产粗玻璃纤维;
13
2011第一次课
纤维越细、 缺陷越少、 强度越高
按纤维外观分:
连续纤维 短切纤维 空心玻璃纤维 磨细纤维 玻璃粉 中 空 玻 璃 纤 维 玻 璃 粉
11
2.2.2 玻璃纤维及玻纤制品的制备
1)玻璃纤维的制备
坩埚拉丝法:制球和拉丝
砂 1260℃ 石灰石 硼酸 熔炼炉
造球机
1300℃ 玻璃球 铂金坩埚 15~18mm 漏丝板 (102、204、408孔, 1000~3000m/min d=1.5~2mm,玻璃液 玻璃纤维 为1190℃) 3~20um
39
3. 其他玻纤制品
1)立体编织物 2)玻璃纤维毡片 ①短切原丝毡 ②连续纤维毡 ③缝合毡 ④表面毡(单丝毡) 3)缝编织物 4)无纬布
短切原丝毡
缝合毡
40
2.3 碳纤维
2.3.1 碳纤维的分类 2.3.2 碳纤维的制造 2.3.3 碳纤维的结构 2.3.4 碳纤维的性能 2.3.5 碳纤维品种与规格 2.3.6 碳纤维的发展
30
3)折算断裂强度
纱的截面积:
β- 玻璃纱的公称支数,1g纱的长 度,(m ) ρf- 密度(g/cm3)
折算断裂强度:
Pb- 纱的拉断力
β0 - 原纱的支数, β0=N β
注意纱和原纱的区别,纱由N股数的原纱组成。
31
4)纱强度低于单丝强度的原因
①两者的测量标距不一样, 单丝:10mm;纱:200mm; ②各单丝准直不一,不可能同时受力,同时断裂, 最终断裂是强度最大的单丝; ③加捻使得纤维承受附加的扭转力。
37
2)布的折算断裂强度
2.5cm—测试时布条的宽度 b—排纱密度,根纱/cm;
3)布强度低于纱强度的原因 玻纤经过纺织以及在布中呈现弯曲和扭曲状态。
38
4)布的使用特点
(1)编织情况 编织方法对布的使用特点的影响:
(2)布厚度 布越薄,纤维弯曲越小,纤维拉伸强度越高;易浸 透胶,但糊制层数多。 (3)排纱密度 排纱密度越大,越不易浸透胶。
浸润剂:是一种乳液,包括: 粘结组分:2~15% 润滑组分:0~5% 表面活性剂
较脆而且不耐磨,纤维之间的摩擦系数大。在拉丝 和纺织过程中,纤维就难免出现断裂现象;
刚拉出的纤维容易受到空气中水蒸汽的侵蚀,使其 强度下降。

浸润剂的作用:
使单丝集束,便于后续的并股、纺织等工序; 防止原纱缠绕成卷时,纤维相互黏结; 保护纤维,防止纺织时纤维的表面磨损而降低强度使 多根单丝集中成股,增加原纱的耐磨性和提高拉伸强度; 保护纤维免受大气和水分的侵蚀作用。
29
2)纱的品种和规格
(1)品种 有捻纱和无捻纱 随合股数的不同分:粗纱、细纱 无捻粗纱:纤维平行排列,较松散,对树脂的 浸润性好,但易断头、起毛、不易编制。 有捻细纱:刚好相反。 (2)规格 单丝直径:4um、6um、8um 原纱支数(m):40、80、160 股数:有捻纱:2~8股;无捻纱:5~60股; 纱的公称支数(原丝支数/股数)、断裂强度及 捻度等。 (3)牌号表示法 无碱纱4-600/2: 4-单丝直径4um; 600-原纱支数; 2-股数N为2无碱玻璃纱。
B2O3:提高耐酸性,改善电性能,降低熔点、黏度。
但模量和强度下降。
8
(1)按化学组成(碱金属氧化物含量)
有碱玻璃纤维 >12%; 中碱玻璃纤维 6% ~12%; 低碱玻璃纤维 2% ~ 6% ; 微碱玻璃纤维 <2%(无碱玻璃纤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