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概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科学技术的组织机制——
• 科技共同体通过一定的组织机制从事科技活动。 • 现代科技活动的组织机制的新特点: • (1)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基础应用研究,从非战 略性基础研究到战略性基础研究 • 基础应用研究的提出有其历史必然性。 • 现代社会已进入风险社会,国家安全、环境、能 源、资源、国民健康等领域问题需要进行科技研 究。 • 科技共同体要走出学术象牙塔,更多地关注企业 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科技问题, 针对基础应用研究的特点展开相关研究。
二、科技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制
• • • • • 科学技术的体制化—— 古代: 近代的科学技术体制化: 现代的科学技术体制化。 科学技术的体制化以科学技术的职 业化为核心。
•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 •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 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 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的 社会组织制度。 •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包括经济支持体制、法 律保障体制、交流传播体制、教育培养体制 和行政领导体制等。 • 科学技术的经济支持体制:完善科研经费在 国家R&D(研究与发展)中的支出以及在各 个执行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
第9课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一、科技社会建制的内涵及形成 二、科技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制 三、科技的伦理规范
• 社会建制化是科技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 科技社会建制的形成与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社会 角色形成密切相关。 • 经济支持制度、法律保障体系等科技体制是科技 社会建制的根本; • 各种组织机构和科研组织运行是保证; • 科技伦理规范是导引。 • 科技的社会建制呈现出新特点,必须进行科技体 制的改革,保证科技的良性运行。
• 现代科技研究的新特点:战略性基础研究 • 围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科学自身发展 等相关的重大问题展开,以国家战略利益为导 向,突出国家利益,强调科研的知识目标和国 家发展的战略目标的统一; • 重大科学问题更复杂,需要巨大的经费、大型 的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投入,需要由众多的 人力资源组成的跨学科、跨单位甚至跨国的协 作才能完成。如美国的“曼哈顿工程”、“阿 波罗计划”,中国的“两弹一星”、“载人航 天”,世界多国合作参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等。
• 科学技术的法律保障体制:《科技进步法》、 《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科技普及法》 等,成立知识产权法院,以法律的形式保障科学 发现的优先权和技术发明的专利权。 • 科学技术的交流传播体制:学会,期刊、杂志, 研究报告和论文;同行专家评议、专家评审、科 技奖励;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 科学技术的教育培养体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科研教学体制、研究生培养体制等。 • 科学技术的行政领导体制:政府科技管理部门 • 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科技研究资源的合理 配置、科技活动的法律保障。
• 技术的社会建制与工程教育、工程师社会角色的 确立有关。 • 16世纪开始,欧洲出现工程师,主要是从事测量 和路桥建设的人员,后来相继出现采矿、冶金、 机械、电气、化工和管理等工程师。 • 工程师角色的出现还与近代技术革命和工程技术 教育的昌盛密不可分。 • 法国、德国的工程技术教育走在英国的前面,在 世界上首先创办技术学院。近代工业社会的技术 专家取代了传统工匠。 • 科技的社会建制过程是科技活动的制度化过程, 也使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角色最终得以确立。
一、科技社会建制的内涵及形成
• 社会建制是指科技事业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 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部类,主要包括组织机 构、社会体制、活动机制、行为规范等百度文库素。 • 科技的决策、管理与咨询机构,科技的活动组织 机构,科技的传播机构,科技的人才培养机构。
• 马克思论及科学的社会建制问题——科学认识总 要采取一定的社会形式;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 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项基本内容。
• 科学的社会建制是从创建科学学会进而组成特殊 的小社会开始的。 • 1660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 • 1666年,法兰西皇家科学院在巴黎成立,并由政 府提供经费支持; • 19世纪初,德国新建柏林大学、波恩大学、慕尼 黑大学等,制定大学实验室制度和研究班制度; • 美国在大学中建立系和研究生院制度。 • 1834年,英国哲学家休厄尔创造“科学家” (scientist)一词。19世纪末,“科学家”一词 才被接受并广泛使用。近代科学家群体的社会角 色真正诞生。
三、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
• 1、科学共同体的研究伦理与行为规范 • 科学共同体:以共同的科学范式为基础形成的、 从事智力劳动的科学家群体。 • 现代科学共同体开始于17世纪英国皇家学会成 立之时。 • 科学共同体在科学研究中要对研究中的个人、 动物以及可能影响到的公众负责,遵循“公众 利益优先原则”,即科学共同体的科研活动要 符合社会伦理和动物伦理的基本要求。
• (3)从正式的学术交流到非正式的学术交流,如创新 者网络、虚拟科研组织等 • 科学共同体的交流方式:正式的学术交流系统与非正式 学术交流系统。 • 非正式学术交流系统常出现于学科前沿和几个学科的边 缘,为了尽快获得新的信息,研究人员大多通过直接交 谈、通讯等个人联系的方式进行非正式交流。这就是无 形学院。 • 技术共同体的“创新者网络”提供创新者非正式的直接 互动的机会,从而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 • 21世纪出现虚拟科研组织(“e-Science”):以虚拟组 织的方式组织用户和成员通过科学2.0、Web2.0、开放 源代码(Open Source)、开放存取(Open Acess)等 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人类进入开放科技时代!
• (2)从学院科学到后学院科学,从高校科研到 “官产学”三螺旋发展态势
• 学院科学:在学术机构里进行的科技活动。 • 产业科学:在产业组织如企业研发机构或工业实验室里 进行的科技活动。 • 政府科学:由政府资助、在政府实验室里进行的科技活 动,其中科学家主要进行的是那些既不能走向市场,又 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研究与发展(R&D)项目。 • 科学、技术、生产日益一体化,政府、企业与大学之间 的关系紧密,呈现出“政府——产业界——学术界”三 螺旋发展态势。 • 政府总体规划,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企业变革R&D模 式和类型,与外界进行R&D合作;大学进行基础研究, 促进知识资本化和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