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中国馆室外泛光照明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博中国馆室外泛光照明设计
提到亚明,大家都不会陌生。1923年,上海亚明灯泡厂有限公司生产了中国第一个白炽灯,给中国的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亚”字灯泡。亚明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在中国照明领域创造了无数个第一,第一只灯泡,第一家上市公司,第一支陶瓷金卤灯……中国照明产业的每一次升级,都能看到亚明的原动力。而经过百年的发展,亚明早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出售灯泡的公司,而是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提供整合方案的照明服务商。
国内LED产业的领衔军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推进城市照明升级,2006年,亚明即引入欧洲及台湾地区一流的LED
研发制造商,共同组建国内第一个LED国际化团队,建设了中国第一条LED检测线,并耗资千万建立了全自动LED生产线,LED产品生产线规模达到1万平方米以上。2008年,亚明的LED产品点亮了奥运会中轴大道,完成了北京前门大街的改造,以及为迎接60周年国庆北京天安门地区照明改造。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次世界检阅上海,了解上海的机会,上海理应成为世博会最精彩的展品。为了让上海的夜晚更迷人,体现灯光在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作用,积极推进上海LED照明产品的运用,作为中国百年的民族工业代表,上海本土企业,亚明积极投身于世博会的各大重点照明工程项目,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先后完成了黄浦江景观灯光设计项目、中国馆室外泛光照明项目、世博会主题馆照明深化设计,大世界景观灯光设计,作品获得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
亚明世博团队
早在2007年,亚明即成立了世博团队,专注于世博会景观灯光项目。该团队由上海亚明以及纵横广告强强联手组成,集合创意设计、灯光技术、科技研发的精英人才。团队平均年龄35岁,发挥了中、青年新生力量的智慧、创意和拼搏意识,体现了新世纪亚明人用专业智慧、敬业精神“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的独特风采。主要团队成员有:
——领导组:苏耀康,谢卫钢
——创意设计组:韩玙佳,刘建勋,张庭赫
——技术设计组:徐成斌、李琳,董伟雄
——产品研发组:徐光明,严华峰等
世博项目介绍一:点亮中国红
中国馆,作为世博场馆最重要的场馆之一,其本身就应该成为世博会的一个精彩展品。中国馆经纬交错的斗拱造型气势磅礴,但这一外观对于照明而言却提出了挑战。焦点问题有如,灯具的隐藏,红色还原性,层次感,体量感等等。亚明世博团队经过大胆的创想,细致的科研,反复的论证,为中国馆的室外泛光照明提出了一个完整可行的方案。
一、项目范围
此次照明设计针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国家馆和地区馆的室外泛光照明,不包括室外景观照明。
二、设计理念
充分体现两馆建筑本身的设计理念。
透过“中华之冠”“天下粮仓”“鼎盛中华”的象征寓意,国家馆的建筑精髓是斗拱结构,“匠人营国”中九经、九纬的成为屋顶构架,以及富有东方神韵的中国红。
中国馆,是永久性、标志性建筑,体量巨大,气质古典。过于抢眼的、高频率、大规模的动态变化会喧宾夺主。在保持主要照明效果不变的基础上,在特定时刻,增加适量与建筑文化相吻合,与环境相协调的创意变化,提高建筑的生命力。
三、总体定位
我们认为此次照明设计不是为了夜晚制造一个光的结构体、堆砌物,而是用光还原建筑本身的气韵。所以,我们的设计不是为亮而亮,而是在夜晚向世界展现中国建筑艺术。中国馆所体现的中国古典建筑的独特风格,是灯光表达的第一重点。
1、国家馆:重点表现四个效果
1) “褪晕效果”:中国传统建筑追求整体的“四平八稳”,也就是要“稳”,要“平衡”,夜间照明也是如此。国家馆倒三角的斗拱造型而言,最上层横梁的长度和面积几乎是最下层横梁的2倍,若平均布光会显得重心偏上,产生不安稳的视觉感受。设计采用中国古建筑照明的经典手法,即由下向上的照明,形成底层最亮,层层衰减的“褪晕效果”,“自然消褪”的光线避免了头重脚轻的大忌,也符合设计理念“鼎盛中华”中“鼎”的庄严、稳重。
对比图:左侧全部打亮的效果显得头重脚轻。右侧层层衰减的照明效果使得建筑物得到视觉上的平衡。
2) 层叠出挑:要体现国家馆斗拱建筑的层次感,横梁的三个重要截面——立面、底面、端面的照明处理非常关键。通过对不同观赏视角的分析,发现若将照明重点放在每个横梁的立面,远观亮成一片缺乏层次感,近处抬头看又很难看到。而作为通风口的横梁端头,由于其属于“点”光又数量众多,若全部点亮,
会破坏主体建筑的整体大气,画蛇添足。所以,本次设计以每一层横梁底面为重点照明对象,用光将层次分离,底部亮度高于立面,形成明暗比对,凸现层叠出挑的结构美和高度感。
对比图:立面或端头打亮的效果,显得视觉零乱,缺乏层次感。而底部打亮具有很强的层次感。
3) “自然光影”:模拟自然光对方形物体照射,相邻面形成亮暗对比的效果,设计将建筑体南北两侧照明亮度定位高于东西两侧面,无论从什么角度观赏,建筑在夜晚同样具有立体感,也凸现南北主通道的重要位置,更体现出合理节能的理念。
示意图:模拟在白天日照下效果,两相邻面有明暗对比关系。
4)“虚实结合”:国家馆建筑体量很大,但建筑使用榫卯穿插的斗拱结构,经纬网格之间有透明空间,仿佛国画中的留白,与厚实的横梁形成“虚实调和”,避免笨重单调。夜晚,通过对玻璃部分进行内透光处理,将这一重要特征体现出来,让建筑更通透、开放,并形成内外空间的对话。
2、地区馆:重点表现两个效果
1)“透光留影”:根据独特的百叶结构,使用内部透光,将叠纂文字造型以暗区阴影的方式凸现出来。
2)“流水环绕”:用缓和的光线明暗变化,营造流水环绕的效果,制造亲和宜人的光环境。
由此,两馆的建筑风格得以充分体现,也自然满足了上文所提到的整体关系:
刚与柔——国家馆明暗层次对比,体现硬度和结构;地区馆光线均衡柔美。显与隐——国家馆亮度高于地区馆,整体形成璀璨夺目的“中国红”,地区馆暖白色,与周围环境照明过度和协调。静与动——国家馆静态照明,稳重大气。地区馆流水明暗变化,增加灵动。
四、关键要求
要实现上述定位,照明产品的亮度、发光效率和产品寿命之间也有一定制约关系。总结起来,中国馆的照明设计有如下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