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蜗牛(一)》教科版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精选4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精选4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1教材说明:本课教材中的蜗牛主要是用螺旋线画出不同动态的蜗牛,并添画环境。

教学目的: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蜗牛;2、通过画蜗牛,学生能掌握画圆形动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形并用基本形画蜗牛。

教学难点:画出蜗牛的不同动态。

教具准备: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1、导语: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学们都见到过蜗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动的姿态,真惹人喜爱。

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蜗牛。

2、板书课题:蜗牛3、新授:(1)讲解怎样画蜗牛。

演示画法(边演示边讲解)。

画法步骤(用彩色粉笔画):请同学们练习两遍画法。

(2)讲解怎样画各种姿态的蜗牛。

师: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活动。

它们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后爬行的,有抬头的,有低头的等各种不同的姿态。

这些神态各异的蜗牛,我们该如何去画呢?(出示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抬头的;向前爬的;向后爬的;低头的。

(教师设问,各种姿态的蜗牛哪里在变动?)(3)教师总结蜗牛动态画法规律。

强调:蜗牛不同动态的画法主要是肉体的变化,圆壳不动,因此画蜗牛先画圆壳,再根据蜗牛的不同动态画出肉体及触角。

(4)启发引导学生绘画:师:蜗牛喜欢在什么地方爬行?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让蜗牛自由自在地爬行。

(出示范画: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爬行。

蜗牛(一)-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蜗牛(一)-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蜗牛(一)-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形成观察和发现蜗牛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实验认识蜗牛呼吸、移动、觅食等生活特性。

二、教学重点1.蜗牛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观察和发现蜗牛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科学实验认识蜗牛呼吸、移动、觅食等生活特性。

2.学生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发掘科学现象。

四、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实验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引入生活场景,介绍蜗牛的了解情况,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出没情况、形态特征等。

2. 概念及知识点讲解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讲解蜗牛的形态特点、性格等方面的知识点。

3. 实验环节1.学生分小组,进行蜗牛观察实验:分别观察蜗牛的活动时间、行动方式等基本特征。

2.学生参与呼吸实验:通过观察水中的蜗牛是否呼吸和消耗氧气,发现蜗牛呼吸现象。

3.参与蜗牛觅食实验:观察蜗牛对口香糖的反应,了解蜗牛觅食特性。

4. 总结学生小组发表实验结果,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给予评价和总结。

6. 拓展练习1.向学生介绍蜗牛的分类、分布与生长发育情况。

2.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调查蜗牛的生长环境。

六、教学评估1.学生实验报告。

2.学生口头表述。

3.学生课堂表现。

七、教学反思该节课通过实验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实践,积极发掘、体验蜗牛的生活习性等特性,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并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

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增强了学生自我探究和发现的能力,同时也更好地培养了其实践、探究、发现、创造的能力。

蜗牛(一)-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蜗牛(一)-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蜗牛(一)-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以及形态特征,欣赏蜗牛的美丽之处。

2.能简单描述蜗牛生活中的各种活动,理解蜗牛的生存环境和适应能力。

3.学习观察并记录蜗牛的生长变化,了解其不同生命阶段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1.蜗牛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蜗牛在不同的生命阶段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掌握蜗牛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生是否能深入理解蜗牛的生态环境和适应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通过展示蜗牛的图片或实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蜗牛长什么样?蜗牛怎么生活?或其他相关的问题。

2.让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进行讨论并了解蜗牛的常见特征。

2. 正式学习环节1.引导学生从蜗牛的外形特征入手,例如:形状、颜色、纹路等,让学生能辨别不同的蜗牛,并探究其生活习性。

2.学习蜗牛的食性以及消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蜗牛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作用。

3.观察不同阶段的蜗牛并记录它们的特征和变化,让学生深入理解蜗牛的生命过程和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 扩展应用环节1.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如何保护野生蜗牛和人们与蜗牛生活的关系。

2.学生们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数据,结合自己的探究想法,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观察蜗牛在人工环境下的生活和适应情况。

五、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在课前准备好蜗牛的照片或实物,并通过图片展示法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形态特征。

2.观察记录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观察蜗牛的生命过程和变化,并通过图表、图画等形式完成观察记录。

3.探究发现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蜗牛的生态习性和适应性。

六、板书设计蜗牛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呈螺旋形,表面有纹路爬行缓慢,以叶、菜、木屑为食七、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出示蜗牛连线题、选择题等形式的测验。

2.作业评估:布置有关蜗牛的作业,例如:填空题或简答题,检测学生对蜗牛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的掌握情况。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一)》教案——第1课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一)》教案——第1课时

《蜗牛》(一)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蜗牛的身体和壳2.知道蜗牛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教学重点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教学难点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教学准备放大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平时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2.由此引入课题:蜗牛3.检查学生捉到的蜗牛。

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蜗牛?二、新授1.同学们,说说你们对蜗牛的认识有哪些?2.观察蜗牛的身体(1)(发给学生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观察蜗牛)(板书:观察)(2)我们怎样观察?(尝试按一定顺序)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蜗牛,并把它画下来。

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蜗牛。

(出示蜗牛的身体的课件)3.观察蜗牛的壳(1)观察过蜗牛的壳吗?有什么特点?怎么描述蜗牛的壳?(2)蜗牛壳上的螺线的观察和讨论。

(3)螺线旋了几圈?怎么数?(4)螺线的展开方向是怎样的?(5)自然界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展开疑问:蜗牛的外形有何特点?身体有几部分组成?生A:我观察过蜗牛的壳,蜗牛的壳一圈代表一岁。

生B:我也观察过蜗牛的壳,而且我知道蜗牛的心、肺以及很多重要的器官都在这个壳里面,壳是保护它们的。

生C:我知道如果蜗牛的壳坏掉了,那么这个蜗牛就不会再活很长时间了。

……呀!同学们真棒!对蜗牛的壳了解到这么多!那么对于蜗牛的身体,你又观察到了多少呢?组内合作讨论并汇报生D:我观察到了蜗牛有两对触角,其中眼睛长在比较长的那对触角上面。

而且它的皮肤是带粘性的。

生E:我看到了蜗牛的口,蜗牛的口里有好多牙齿,而且它的嘴是带锯齿形状的。

生F:蜗牛有腹足,我看到蜗牛在向前爬行的时候是靠腹足运动的。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道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能够观察蜗牛,描述蜗牛的外形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课件、幻灯片、蜗牛模型、纸张、铅笔、色彩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和幻灯片,向学生展示蜗牛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蜗牛的好奇心。

然后问学生:“你们见过蜗牛吗?它们长什么样子?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什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

Step 2:观察和描述蜗牛(15分钟)将一只蜗牛模型放在教室中央,让学生小组围绕模型观察。

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观察,其他同学记录下观察到的蜗牛的外形特征,并给出描述。

观察时间结束后,学生依次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观察结果。

Step 3:课堂探究(10分钟)老师向学生提问:“蜗牛是怎样行走的?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帮助学生总结归纳。

Step 4:小组合作活动(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一份纸张和铅笔。

要求每组选择一个小组成员,这名同学在纸上画出一只蜗牛的形状,然后小组其他成员根据观察到的蜗牛的外形特征,用色彩笔给出具体的描述。

最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修正描述内容。

Step 5:展示和分享(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组画的蜗牛形状和描述贴在黑板上,与全班分享。

鼓励学生对其他小组作品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交流和学习。

Step 6: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总结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做出总结。

Step 7:作业布置(2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寻找蜗牛并观察,然后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蜗牛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小组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和展示分享,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真实的蜗牛和自主绘制蜗牛的形状,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蜗牛的外形特征,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一》教案 (2)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一》教案 (2)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一》教案 (2)一. 教材分析《蜗牛一》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文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蜗牛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但对于蜗牛的认识相对较少。

在生活经验方面,部分学生可能接触过蜗牛,但对其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对蜗牛的基本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蜗牛的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描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图片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蜗牛的特点。

4.实验法:进行蜗牛爬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蜗牛的生活习性。

六. 教学准备1.蜗牛的图片和实物。

2.实验器材:蜗牛、观察箱、计时器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蜗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蜗牛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蜗牛爬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蜗牛的生活习性,观察蜗牛的形态特征。

4.巩固(5分钟)讨论:蜗牛的形态特征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帮助蜗牛生活的?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蜗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何关爱蜗牛?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年级上科学-2.2《蜗牛(一)》_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上科学-2.2《蜗牛(一)》_教案-教科版
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问题和给与指导。
2、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四、饲养蜗牛新课|标第|一|网
1、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2、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
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记录的方法。新-课-标-第-一-网
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2、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的问题。
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蜗牛(一)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教具学具
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教法和
学法指导
观察、整理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推荐】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2、蜗牛(一)》教案(1).doc

【推荐】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2、蜗牛(一)》教案(1).doc

“蜗牛”(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科学课程教材中动物单元的第二课,属于观察事实性学习的内容,属于认识自然事物为中心的一类课。

设计此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经历有目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小动物的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

教学对象简析:三年级学生对小蜗牛有所了解,蜗牛怎样吃东西、怎样运动、怎样选择食物等会让他们很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小蜗牛,懂得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基本方法,初步的观察、比较、描述能力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经历有目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

知识与技能经历按一定顺序观察,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观察描述蜗牛的身体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研究小动物的乐趣,培养珍惜小生命的爱心。

重点、难点:蜗牛头部、腹部、尾部和头部的眼睛、触角、嘴的观察。

教学策略:1.以学生自主观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主要的形式。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观察方法。

3.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研究的兴趣。

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观察描述——归纳整理——应用发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蜗牛,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苹果、菜叶、面包、洋葱。

3.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你知道的蜗牛是怎样的?谁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二、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1.同学们,今天就和蜗牛做朋友,先让我们了解它的身体是怎样的,对于它的身体,我们观察它的什么?2.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

重点观察头部及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

3.学生进行分组观察活动。

4.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

尝试按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板:头、腹、尾(展示图片)三、蜗牛壳的观察1.对于蜗牛的壳,你有什么发现?(壳较硬、有弯曲的线(板:螺线)、跟田螺的壳差不多。

(小学教育)2019年(秋)三年级科学上册 2.2《蜗牛一》教案 (新版)教科版

(小学教育)2019年(秋)三年级科学上册 2.2《蜗牛一》教案 (新版)教科版

2019年(秋)三年级科学上册 2.2《蜗牛一》教案(新版)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经历对蜗牛进行细节、痕迹观察的过程;对蜗牛壳的观察、比较、描述的过程;对蜗牛运动的观察、研究、设计方案的过程。

3、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研究蜗牛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继续观察与研究蜗牛的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蜗牛的生活环境课前及早安排到周围寻找蜗牛,以备上课研究。

1、教师提醒学生交流在哪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环境有什么特点,以及对蜗牛的其他方面的了解。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对于蜗牛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哪几个部分?(学生边说边指一指)2、我们要观察蜗牛的身体,你准备怎样观察?你打算用怎样的顺序进行呢?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3、出示观察要求:(1)用放大镜观察(2)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尾部、仔细观察蜗牛的头部有什么?(3)及时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可以用画图的方式。

4、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5、交流汇报,整理观察情况。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一)》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一)》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题《蜗牛(一)》,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教材通过观察和探究蜗牛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本节课是学生对蜗牛的初步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喜欢观察和探究。

但他们对于蜗牛的了解有限,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蜗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难点:观察和描述蜗牛,以及对蜗牛生活习性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培养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蜗牛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观察日记本、画笔、彩泥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蜗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同学们,你们见过蜗牛吗?蜗牛有什么特点?”2.呈现(5分钟)展示蜗牛标本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蜗牛的外形和生活环境。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特点,如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让学生观察蜗牛,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蜗牛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描述错误,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蜗牛为什么能伸出缩进壳里?蜗牛是怎么运动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蜗牛的生活习性。

5.拓展(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蜗牛的了解。

如:“你们在哪里见过蜗牛?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一》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一》参考教案

蜗牛(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科学课程教材中动物单元的第二课,属于观察事实性学习的内容,属于认识自然事物为中心的一类课。

设计此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经历有目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小动物的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小蜗牛有所了解,蜗牛怎样吃东西、怎样运动、怎样选择食物等会让他们很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小蜗牛,懂得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基本方法,初步的观察、比较、描述能力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经历有目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

知识与技能:按一定顺序观察,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观察描述蜗牛的身体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研究小动物的乐趣,培养珍惜小生命的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蜗牛头部、腹部、尾部和头部的眼睛、触角、嘴的观察。

教学策略:1.以学生自主观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主要的形式。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观察方法。

3.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研究的兴趣。

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观察描述——归纳整理——应用发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蜗牛,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苹果、菜叶、面包、洋葱。

3.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你知道的蜗牛是怎样的?谁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二、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1.同学们,今天就和蜗牛做朋友,先让我们了解它的身体是怎样的,对于它的身体,我们观察它的什么?2.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

重点观察头部及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

3.学生进行分组观察活动。

4.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

尝试按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板:头、腹、尾(展示图片)三、蜗牛壳的观察1.对于蜗牛的壳,你有什么发现?(壳较硬、有弯曲的线(板:螺线)、跟田螺的壳差不多。

《蜗牛》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蜗牛》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蜗牛》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蜗牛》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四、饲养蜗牛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小学教学三年级教案科学上册2.2《蜗牛一》教案新版教科版

小学教学三年级教案科学上册2.2《蜗牛一》教案新版教科版

蜗牛(一)【教课目的】科学看法1、蜗牛的特色表此刻它的运动、身体结构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响,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闪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样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涛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印迹。

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察看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仔细的察看。

2、经历对蜗牛进行细节、印迹察看的过程;对蜗牛壳的察看、比较、描绘的过程;对蜗牛运动的察看、研究、设计方案的过程。

3、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依据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察看记录。

感情、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察看研究蜗牛的兴趣;鼓舞学生在课外时间连续察看与研究蜗牛的活动;培育学生认真仔细、脚踏实地地察看态度,做到不打搅、不损害小动物。

【教课要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响等方面的察看活动。

【教课难点】学生察看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察看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课准备】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索、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同样的但大一号的资料。

【教课过程】一、蜗牛的生活环境课前提晨安排到四周找寻蜗牛,以备上课研究。

1、教师提示学生沟通在哪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环境有什么特色,以及对蜗牛的其余方面的认识。

2、关注:学生捉蜗牛能否损害蜗牛和其余动植物。

3、设计企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察看蜗牛的身体。

1、关于蜗牛我们能够把它分为哪几个部分?(学生边说边指一指)12、我们要察看蜗牛的身体,你准备如何察看?你打算用如何的次序进行呢?组织议论察看蜗牛的身体的次序,议论纪录的方法。

3、出示察看要求:1)用放大镜察看2)挨次察看蜗牛的头部、腹部、尾部、认真察看蜗牛的头部有什么?3)实时记录察看到的内容,能够用绘图的方式。

4、学生疏组察看,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问题。

5、沟通报告,整理察看状况。

关注:学生在察看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察看过程中沟通和记录状况。

设计企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色。

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的教案(3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的教案(3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的教案(3篇)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的教案(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的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

教学准备: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2.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观察蝗虫。

1.观察蝗虫的身体。

☆观察身体的哪些部分?(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眼睛、触角、嘴;蝗虫的脚;蝗虫的翅)☆用什么方法观察?☆按怎样的顺序观察?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二、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

1.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

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动器官--足……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

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三、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1.看课本插图:给与蜗牛相同的动物画“〇”。

与蝗虫相同的动物画“△”。

有疑问的动物画“?”。

剩下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

2.汇报交流: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

3.你还知道哪些长得像蜗牛的动物和长得像蝗虫的动物?四、观察蝗虫的大小。

1.怎么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2.测量蝗虫的大小。

☆测量什么?☆怎样测量?3.测量并描述一只蝗虫的大小。

五、观察蜗牛的大小。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

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一)》教案——第2课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一)》教案——第2课时

《蜗牛(一)》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

2.经历观察蜗牛运动的现实过程。

3.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

教学重点不断发现新的观察内容,蜗牛运动的观察以及生活习性教学难点蜗牛的运动以及生活习性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准备放大镜、玻璃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上一堂课,大家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蜗牛的问题,对蜗牛也已进行了一番比较仔细的观察了,那么,蜗牛有脚吗?为了继续研究,所以,今天我们又请来了大家的好朋友——蜗牛。

咱们继续对它展开研究。

蜗牛到底有没有脚?如果有的话,蜗牛的脚是怎样的呢?没有的话,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呢?二、新授1.观察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1)那么,小朋友我们就赶紧开始观察吧,请大家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学生交流,引导说出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

(2)小结:蜗牛没有像人,兔子,蚂蚁那样的脚,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这是一种特殊的脚——腹足。

2.观察蜗牛的爬行,你发现什么?学生观察在玻璃上爬行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

(下面我们就让蜗牛在玻璃上爬行,让透明的玻璃解开蜗牛爬行之迷吧,看看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3.哪位小朋友已经发现了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快点把你的发现和大家分享吧!4.好了,这位小朋友请你用各种方法描述一下蜗牛的爬行吧(引导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适时给学生鼓励)5.蜗牛除了能在玻璃上爬行,它还可以在哪些地方爬行?6.学生交流并试验(引导学生让蜗牛在小木棒、棉线上爬行。

)让学生描述蜗牛在这些物体上的爬行7.在观察蜗牛爬行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8.学生交流,蜗牛爬行后留下的痕迹9.那谁来推测一下这些粘液可能有什么作用?9.观察蜗牛居住环境以及食物(1)蜗牛小伙伴来到我们课堂上,我们该怎么招待它?(2)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3)讨论:你们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你们想了解的问题?需要哪些实验用品?(4)根据各小组所研究的问题,分别给学生提供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实验用品。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导读:本文是关于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希望能帮助到您!教学目标:1.经历有目的的、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的活动过程。

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

2.体验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3.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和蜗牛的食物。

教学准备: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黄瓜、苹果、菜叶、面包或馒头;某些带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洋葱、大蒜头之类的。

3.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物体的图片,如海螺壳、盘状的蚊香、旋涡、牵牛花的缠绕茎、葡萄的攀缘茎触须等。

4.准备几个开拓新的观察内容的关于蜗牛壳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观察过蜗牛吗?能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吗?用放大镜观察过蜗牛吗?二、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

1.观察蜗牛的准备。

区分蜗牛的壳和蜗牛的身体,确定蜗牛的身体为本次观察的重点;确定"了解蜗牛的身体,回答'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的问题"为观察目的;2.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

重点观察头部,观察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

3.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活动。

4.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

尝试按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三、蜗牛壳的观察。

1.观察蜗牛壳的讨论。

观察过蜗牛壳吗?蜗牛的壳是怎样的?蜗牛壳的观察会有多少观察内容?2.蜗牛壳上的螺线的观察和讨论。

蜗牛壳螺线的观察的内容。

螺线形状的观察描述和螺线名称。

螺线旋了几圈?怎么数?螺线的展开方向,左旋和右旋。

3.左旋蜗牛和右旋蜗牛;头发的旋涡;海螺、牵牛花等等自然界的左旋和右旋。

4.从一条螺线的观察内容到蜗牛壳的其他观察内容--提出观察蜗牛壳的新的问题,发现蜗牛壳的更多的观察内容。

四、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蜗牛(一)》教案——第1课时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蜗牛(一)》教案——第1课时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蜗牛》(一)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蜗牛的身体和壳2.知道蜗牛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教学重点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教学难点能对蜗牛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教学准备放大镜、“学乐师生”APP、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平时大家都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让大家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2.由此引入课题:蜗牛3.检查学生捉到的蜗牛。

说说你在哪里捉到的蜗牛?二、新授1.同学们,说说你们对蜗牛的认识有哪些?2.观察蜗牛的身体(1)(发给学生放大镜),你能用它来干什么?(观察蜗牛)(板书:观察)(2)我们怎样观察?(尝试按一定顺序)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蜗牛,并把它画下来。

谁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画的蜗牛。

(出示蜗牛的身体的课件)(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

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3.观察蜗牛的壳(1)观察过蜗牛的壳吗?有什么特点?怎么描述蜗牛的壳?(2)蜗牛壳上的螺线的观察和讨论。

(3)螺线旋了几圈?怎么数?(4)螺线的展开方向是怎样的?(5)自然界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展开疑问:蜗牛的外形有何特点?身体有几部分组成?生A:我观察过蜗牛的壳,蜗牛的壳一圈代表一岁。

生B:我也观察过蜗牛的壳,而且我知道蜗牛的心、肺以及很多重要的器官都在这个壳里面,壳是保护它们的。

生C:我知道如果蜗牛的壳坏掉了,那么这个蜗牛就不会再活很长时间了。

……呀!同学们真棒!对蜗牛的壳了解到这么多!那么对于蜗牛的身体,你又观察到了多少呢?组内合作讨论并汇报生D:我观察到了蜗牛有两对触角,其中眼睛长在比较长的那对触角上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蜗牛(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科学动物单元的第二课,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

所以本课观察活动的开展,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特征,逐步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所知道的蜗牛;第二部分,观察蜗牛的身体;第三部分,观察蜗牛的运动;第四部分,饲养蜗牛的方法。

学情分析
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小动物,它行动缓慢,易于观察研究,因此非常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研究活动,在本课的学习中,还将发展学生观察、饲养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蜗牛,初步感知蜗牛的身体特点等。

经历探究蜗牛的科学观察过程,学会尊重、合作交流。

难点: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并在探究中对获得的新发现进行描述。

评价任务
1.观察并描述蜗牛的身体特征及运动方式。

2.学会饲养蜗牛并能坚持饲养观察蜗牛的生活。

教学准备
为每小组准备:2~3只蜗牛、1个放大镜、1条树枝、1条线、1块玻璃、1个饲养箱。

教师准备:与学生相同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1.《寻访小动物》一课拓展:今天我们一起去“寻访”了校园里各种小动物,这种动物你们见过吗?(教师出示自己饲养的蜗牛)
2.这是老师在田野里抓来饲养的小动物蜗牛,你想去观察一下吗?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如何记录?
3.想知道老师是怎样饲养蜗牛的吗?先回去寻找并观察蜗牛,用你的观察记录到老师这儿换一个“小锦囊”(蜗牛的饲养方法)。

4.用两周时间观察并饲养蜗牛,尝试记录,写一篇科学日记。

【设计意图: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实践。

让学生真正地置于真实的生命世界中观察自然状态下真实的蜗牛,饲养真实蜗牛,真实的观察、如实的记录描述,使教学具有真实感,使学生具有真实体验。

为接下科学概念构建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引入
1.谜语导入: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走,别说它的力气小,能够背起屋子走。

(打一动物)。

(蜗牛)你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蜗牛?
2.画曾经看到过的蜗牛:我们在课前已经用两周的时间观察和饲养蜗牛了,你能画一只蜗牛吗?
3.观察蜗牛、饲养蜗牛你有哪些发现?
【设计意图:谜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画蜗牛、汇报发现,暴露学生前概念。


三、指导学生观察自己饲养的蜗牛
1.今天这堂课我们再仔细的去观察一下蜗牛?看看蜗牛的身体是不是和你画的一样。

2.画好蜗牛我们要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

你还想知道蜗牛的一些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你能解决以上的问题吗?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观察去揭开其中的秘密吧。

那我们在观察蜗牛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4.强调观察要求:(1)观察蜗牛时,不能打扰蜗牛的活动;(2)静静地、耐心地观察蜗牛一会儿,把你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仔细地画在左边方框。

(3)再等待几分钟,观察蜗牛在干什么,不能惊动它。

(4)小组交换观察。

【设计意图:在学生暴露前概念后,通过两周的观察,孩子的收获基本很丰富了,这里通过引导学生继续仔细观察蜗牛,加深对蜗牛结构、其他特征的认识。

课前的充分观察,课堂呈现变得非常丰富,并且建立在孩子自身已有体验上,课的主要内容也变成了研究、观察孩子们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小组交换观察不同的蜗牛,比较蜗牛相同特征和不同特征,学生亲自发现自己的已知与新事实或现象不一致甚至矛盾时,让学生会做出积极的思考,形成思维碰撞。


四、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教师重在观察指导
1.教师帮助没有带饲养蜗牛的小组。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蜗牛各个部分以及小竹棒的使用。

3.友情提醒个别不能严格遵守常态下观察的小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建立仔细、安静的去观察小动物的习惯。


五、交流研究成果。

1.交流汇报,对比前后两次画的蜗牛,引导学生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

2.你们小组在不打扰蜗牛的情况下,还观察到蜗牛在干什么呢?预设:蜗牛在睡觉;蜗牛在吃青菜叶;蜗牛在慢慢地爬;触角会动;……
3.它是怎么爬的?你们看清楚了吗?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吗?
4.有的小组没有看清楚,那我们小组有没有办法借助一定的材料,更清楚看清蜗牛是怎么爬的呢?小组讨论研究方法。

5.学生领取材料观察蜗牛的爬行;师:每个小组选择材料进行蜗牛爬行的观察,仔细观察蜗牛的爬行,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新发现。

6.交流发现:蜗牛的爬行特点与它的身体结构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前后两次画蜗牛的对比,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构建蜗牛结构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择玻璃片、竹棒观察蜗牛爬行,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六、课外延伸
(机动)师:刚才我们在实地观察中,有些小组的同学还看到蜗牛在吃东西,那么你知道蜗牛喜欢什么样的食物吗?我们怎么样为蜗牛建造更加舒适的一个家,来饲养蜗牛呢?请学生说一说。

让我们一起来继续饲养蜗牛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在于观察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运动方式等特点。

同时在学生经历的观察中还会发现蜗牛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然而,生命世界是个活生生的世界,是儿童生活世界的一部分。

“生命世界”的教学应尽可能把学生真正地置于真实的生命世界中活将真实的生命引进课堂,真实的观察、如实的记录描述。

使教学具有真实感,让学生具有真实体验。

新课标也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等多方面,它给教师、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不应局限在学校课堂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利用课余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研究,也是实施开放式科学探究的必由之路。

所以,《蜗牛(一)》一课的设计中,我提前花两周的时间布置学生先去观察大自然中的蜗牛,并且先尝试着饲养蜗牛,充分挖掘孩子与生俱来的对神奇的生命世界表现出来的好奇,注重孩子课前对蜗牛的经历、体验和发现,让孩子们课堂以外先去观察蜗牛、饲养蜗牛。

孩子们在课前的充分观察,课堂呈现变得非常丰富,并且建立在孩子自身已有体验上,课的主要内容也变成了研究、观察孩子们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构建科学概念也会很轻松,而且兴趣浓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