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全册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说课稿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 5.3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案 鲁教

九年级化学上册 5.3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案 鲁教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课堂探究知识点一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基本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恒定的质量比。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①设未知量。

一般情况下,求什么就设什么;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包括相对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把与解题有关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计算出来,标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下面;④列比例式求解;⑤简明写出答案;⑥回顾检查。

计算18 kg 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解:(1)设未知量: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设(2)写出化学方程式: 2H 2O=====通电2H 2↑+O 2↑写(3)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2H 2O=====通电2H 2↑+O 2↑2×18 2×218 kg x 标(4)列比例式求解:2×182×2=18 kg x列 x =18 kg×2×22×18=2 kg 算(5)简写出答案:答:18 kg 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是2 kg 。

答(6)回顾检查:①方程式是否正确;②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关系是否正确;③单位是否正确;④数值大小是否合理;⑤有效数字是否正确。

在实际运算过程中,还可以再简化些。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注意事项(1)写对化学方程式;(2)设未知量时不带单位;(3)计算质量比时不要漏掉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4)只计算已知量和未知量的质量关系;(5)列式时单位要统一,单位要带入计算过程;(6)比例式的各项要对应。

知识点二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解题关键是选对化学方程式,找准已知量、未知量及其质量关系。

格式要规范,步骤要完整。

实验室中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7.9 g 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可制得氧气多少克? 解析:已知量是反应物高锰酸钾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物氧气的质量。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说课稿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说课稿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说课稿学法:本节课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教学手段: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程序1、新课导入【创设情境】以今年哥本哈根地球峰会引入,要解决温室效应就需引入新能源。

氢气作为最理想的能源,其燃烧时会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采用情景激学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温故知新。

)2.课题提出汽车行业响应节能策略,宝马公司,以氢气作为燃料动力。

所需氢气来源于水的电解。

以实际问题引出,18Kg水分解能产生多少氢气?(以问题引入,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3、教学过程环节1:引导学生思考出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想出依据化学式计算求解;一少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出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求解。

让学生自己把解题依据、思路、过程等表达出来。

(在老师点拨下,学生先思考并寻求解题方法,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环节2:对学生思考结果做点评,并讲解每种方法的思路。

针对第一种方法,教师可利用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不能依据过氧化氢的质量求的氧气的质量,指出依据化学式计算的局限性。

针对第二种方法,结合水通电分解的化学反应,从微观角度进一步引领学生认识物质间的恒定质量关系。

明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依据,那就是化学反应中物之间的恒定质量之比,就等于化学计量数乘以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物质间量的关系。

环节3:激励学生继续努力,通过阅读课本、改正不足、相互交流,获取计算的解题步骤。

老师引领归纳,明确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具体步骤,通过改正错误,进一步规范解题格式。

通过点拨步骤,让学生了解解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我精心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会比教师的说教式的教学更加深刻和牢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得更加全面。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3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3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设计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目标: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2.认识化学计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3.进一步了解化学定量研究的实际应用;4.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分析,体会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意义。

教学重点: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化学反应中简单的定量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化学方程式建立物质间的定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课件(火箭点火视频)。

问:火箭的燃料是什么?师:一次火箭发射,大约要燃烧2t左右的氢气,按照我们学过的方法,需要电解多少水?2. 播放课件(宇航员在空间站视频)。

问: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短则一天,多则几年,他们一刻也不能停止呼吸。

那么,他们呼出CO2怎么办?吸入O2从哪儿来?聪明的科学家想出了办法,在宇宙飞船携带适量的Na2O2,和CO2发生反应,生成O2,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请看大屏幕,这个办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第一次独自太空飞行24小时,他最少要携带多少Na2O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板书课题)二、新授(一)活动天地一:阅读教材110-111例1,初步了解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1.学生齐答。

2.教师板书:设、写、找、列、答3.课件展示,教师提示重点、关键点。

(二)例题讲解:一位宇航员每天大约耗纯氧0.75Kg,如果他在太空历时5天,需要携带多少千克Na2O2?(课件展示解题过程)(三)活动天地二:分组对抗1规则:按照学生位置,把全班学生分成甲、乙两个组,分别推举一名组长和一名解说员。

题目A:工业上电解Al2O3制取金属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如果加工一个铝锅需要1.08Kg的Al,至少需要电解多少Kg的Al2O3才能得到制成这个铝锅所需的Al?题目B:实验室用分解H2O2的方法制取O2,68g的H2O2完全分解,可以生成多少g氧气?1.学生抽签选取题目。

鲁教版化学九年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word说课稿

鲁教版化学九年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word说课稿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材分析:在第四单元中,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道了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跟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但学生还不知道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在质量方面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和普遍规律。

本节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从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及化学方程式,明确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的依据、基本思路和计算方法。

因此,本节教学的起点是建立化学反应中宏观物质的质量、微观粒子的数量与化学式之间的联系,即首先要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去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乘积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归纳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认识和理解问题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学生认识事物逐渐由感性向理性转化,由定性向定量转化,因此,对于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应促使学生从本质上、从微观层面上去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数学比例模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化学反应中的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和基本任务,因为将来学生能否正确解决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定量问题,关键是看学生能否真正理解这类问题的化学意义、并找到比例关系,即能否找到化学反应中的相关物质,以及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1、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初步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根据。

2、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思路。

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并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初步学会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解决化学反应中简单的定量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教学,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认识定量控制化学反应,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2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2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4.3.3 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的过渡,引导学生从定性到定量角度来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教材中给出了两个实例来说明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的特点来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

本课题中只要求学生学习有关纯净物的计算,在数学方面的知识要求不高,计算难度也不大,关键在于正确列出比例式。

因此,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方程式是进行化学反应相关计算的基本依据,体会到化学计算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在本册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为今后的化学计算奠定了基础。

3.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已经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表示化学反应,在此基础上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显得水到渠成,学生能够认识到反应物和生产物之间的质量比是不变的,利用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就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此外,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注意使学生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使用化学方程式,要强调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及时检查纠正不规范的书写。

【学习目标】1. 通过自学,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简单计算。

2.通过学习例题,总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的一般方法。

3.结合实际生活,初步体验定量计算在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中重要作用,进一步了解化学定量研究的实际应用。

【评价任务】1.设计题目,书写化学方程式,计算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目标1)2.从例题的格式中总结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本步骤。

(目标2)3.列举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实例,写一写与生活联系的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3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3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来源于九年级化学鲁教版第五单元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计算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基础上的,包括用一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以及含义的基础上的,要制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计算结合起来。

本节课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故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进行简单的计算。

(2)初步学会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解决化学反应中简单的定量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教学,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2、教学难点:含杂质的相关计算。

四、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反馈与诊断、勇攀高峰五、设计思路将本节课主要划分为“2个活动元”,逐步完成教学任务。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视频引入教师设问:企鹅的生存状况是否严峻?学生感到事态严峻,并且想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视频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提出:科学家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给予具体数据,引入今天的新课。

学生明白,需要通过今天的学习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让学生明白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合作学习活动元一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110页倒数第二段,找到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并齐读。

教师带领学生,按照正确的格式和步骤完成计算题。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第三節化學反應中的有關計算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讓學生能通過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的計算,進一步認識化學反應中各物質之間的品質關系。

(2)理解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步驟和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初步認識定量研究化學反應對於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計算原理的探究,培養學生從微觀粒子的角度去分析化學反應中分子之間的品質關系,使學生理解化學反應中各物質品質關系的實質,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

(2)通過討論及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瞭解未來的理想能源——氫能源的制取方法,培養學生的能源意識,體會化學與社會的關係,激發其學習化學的熱情。

(2)認識化學方程式不僅反映了物質在化學反應中質的變化,而且能反映出物質在化學反應中量的關係,認識定量研究化學反應對於生產和生活的實際意義。

教學起點分析:在上一單元的教學中,學生學習了品質守恆定律和化學方程式,知道了化學方程式能夠表示化學變化,化學反應前後反應物的品質總和和生成物的品質總和相等。

但學生還不知道化學反應中具體物質之間在品質方面存在怎樣的定量關係。

引導學生從定量的角度認識化學方程式,明確化學反應中有關計算的依據是化學方程式,建立化學反應中宏觀物質、微觀粒子與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這些化學符號之間的聯繫,是本節教學的起點。

因此,教材首先引導學生從微觀本質上去認識化學反應中物質的品質比與物質的相對分子品質之間的關係,然後運用建立數學比例模型的方法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比例關係,最後歸納出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一般步驟。

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解題思路和一般步驟。

教學準備:多媒體演示臺、課件等。

教學反思這節課沒有像傳統的授課方式那樣先介紹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一般步驟,然後讓學生根據步驟進行計算。

而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從微觀層面上用定量的方法認識化學反應中各物質之間的品質關系,探究計算原理,構建計算模型,歸納總結得出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一般步驟,然後進行鞏固練習。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教案-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教案-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5.3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定量计算,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

2.了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教学难点】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情景创设】之前我们已经学过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来确定有关组成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那么既然能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我们为什么还要引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师引导】在涉及物质的化学变化时,化学方程式直观地表示了物质的变化,同时还揭示了反应前后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可根据其中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出其他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而根据化学式对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时,则因涉及组成与变化间的不同,在进行化学变化计算时可能会有一些不便。

一、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依据1. 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基本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和解答格式[例题]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aCO3 +2HCl==CaCl2+H2O+CO2↑。

若需制备二氧化碳8.8 g,至少需要碳酸钙多少克?分析过程解答格式(1)设:按题意设未知量;解:设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

(2)写:写出题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 +2HCl==CaCl2+H2O+CO2↑(3)标: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并将与之成比例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的位置上;100 44x8.8 g(4)列:列出比例式,求解未知量;100 ︰44 = x︰8.8 gx = 20 g(5)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鲁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五单元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优秀教学案例

鲁教版初中化学2011课标版九年级全册第五单元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2.教师强调化学反应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一道有关化学反应计算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线索,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框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教师给予小组合作适当的引导和监控,确保小组合作有序、有效地进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机。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通过对化学反应计算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教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3.教师对课后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还需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说课稿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说课稿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节的内容,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并且为后面有关含杂质等计算做好准备,因此,学好本节内容知识极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分析《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在教材中如此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已有的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如下定位:就知识目标而言,本节课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其前提是,学生必须明确能够展开计算的基础,就是相关“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恒定的质量比”。

因此,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初步掌握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步骤。

就能力目标而言,本节课不仅要求学生能够会写出化学反应中的计算步骤,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恒定的质量比所反映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与量的关系,来设计并确定相关计算的步骤,从而在知识的表现形式与知识的本质内涵两方面都能够让学生明确掌握。

因此,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就是: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通过对具体例题的分析演练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言,通过对化学计算问题的分析与步骤书写,在掌握计算步骤与培养计算能力的同时,结合学生的亲身体会,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追求简而美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分析很明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就是让学生学会书写化学反应中的计算步骤,其前提就是让学生必须明确相应的思路;两者中最为关键、最为困难的就是第二方面。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思路和步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让学生明确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的思路——化学方程式中物质之间质量的关系。

四、教法学法分析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可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五单元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五单元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
板 二、方法步骤:
1、设——设未知量;

2、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对——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写到对应的物质下面;设4、列ຫໍສະໝຸດ —列出比例式5、解——求解
6、答——简明地写出答案。
3/4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五单元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这节课,由于在讲授化学方程式
的有关意义时重点讲解了量的含义,学生已经大量练习了各物质
质量比的计算,所以这节课学生掌握的还不错。虽然是这样,但

是在讲解过程中还是出现了短暂“卡壳”,原因是计算方法和做题
的格式一块抛给学生,信息量稍大,有些同学接受起来有点困难。
所以,我打算做如下改进:设置几个计算情景,先让学生根据计

算的理论依据做出计算(先强化解题方法),等解题方法比较熟练
教学重点、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格式。 难点:
教师活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复习回顾: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有哪些?
思考并回答
在 2H2O= 2H2 + O2 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多少?怎 计算并回答 样计算?
问:若 36 克水分解会得到多少克氢气?多少克氧气?
1/4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第五单元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
之后,再利用这几个情境,根据解题的格式再做一遍,这样就把
解题方法和解题格式这两个难点有效的分开了,学生接受起来就

容易多了。在四班授课时按照新的思路来进行,学生接受起来就
容易的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4
展示错误计算方法
在以氢气为燃料的汽车中,1kg 氢气完全燃烧需消耗氧气 多少千克?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5.3 化学反响中的有关计算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经过对详细化学反响的定量计算,理解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

2.认识化学反响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响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经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育学生的审题能力、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育学生学致使用、联系实质的学风,同时培育学生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一致的看法。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依照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课难点】依照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课过程【情形创建】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依据物质的化学式来确立有关构成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那么既然能依据化学式进行计算,我们为何还要引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师指引】在波及物质的化学变化时,化学方程式直观地表示了物质的变化,同时还揭露了反响前后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可依据此中一种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出其余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而依据化学式对物质的构成进行剖析时,则因波及构成与变化间的不同,在进行化学变化计算时可能会有一些不便。

一、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依照1. 理论依照:质量守恒定律。

2.基本依照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响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和解答格式[例题] 碳酸钙与盐酸反响生成二氧化碳:CaCO3 +2HCl==CaCl 2+H2O+CO2↑。

若需制备二氧化碳8.8 g,起码需要碳酸钙多少克?剖析过程解答格式(1)设:按题意设未知量;解:设需碳酸钙的质量为x。

(2)写:写出题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CaCO3 +2HCl==CaCl 2+H 2O+CO2↑(3)标:找出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并将与之成比率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的地点上;100 44x 8.8 g(4)列:列出比率式,求解未知量;100 ︰44 = x ︰8.8 gx = 20 g(5)答:简洁地写出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5.3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教案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5.3化学反应中有关计算教案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3化学反响中的相关计算教课设计设计化学反响中的相关计算教课目的: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2.认识化学计算关于解决实质问题的重要意义;3.进一步认识化学定量研究的实质应用;4.经过对化学反响的定量剖析,领会定量研究化学反响关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意义。

教课要点: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化学反响中简单的定量问题。

教课难点:依据化学方程式成立物质间的定量关系。

教课过程:一、导入1.播放课件(火箭点火视频)。

问:火箭的燃料是什么?师:一次火箭发射,大概要焚烧2t左右的氢气,依据我们学过的方法,需要电解多少水?2.播放课件(宇航员在空间站视频)。

1/5问: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短则一天,多则几年,他们一刻也不可以停止呼吸。

那么,他们呼出CO2怎么办?吸入O2从哪儿来?聪慧的科学家想出了方法,在宇宙飞船携带适当的Na2O2,和CO2发生反响,生成O2,奇妙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请看大屏幕,这个方法的化学反响方程式。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航天英豪杨利伟,第一次单独太空飞翔24小时,他最少要携带多少Na2O2?经过今日的学习,我们就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板书课题)二、新授(一)活动天地一:阅读教材110-111例1,初步认识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1.学生齐答。

2.教师板书:设、写、找、列、答3.课件展现,教师提示要点、要点点。

(二)例题解说:一位宇航员每日大概耗纯氧0.75Kg,假如他在太空历时5天,需要携带多少千克Na2O2?(课件展现解题过程)2/5(三)活动天地二:分组抗衡 1规则:依据学生地点,把全班学生疏成甲、乙两个组,分别推选一名组长和一名解说员。

题目A:工业上电解 Al2O3制取金属铝,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O=4Al+3O,假如加工一个铝锅需要 1.08Kg的Al,32起码需要电解多少Kg的23AlO才能获得制成这个铝锅所需的Al?题目B:实验室用分解H2O2的方法制取O,68g的H2O22完整分解,能够生成多少g氧气?1.学生抽签选用题目。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_教案设计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_教案设计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2.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记住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和步骤,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根据化学方程式会进行不纯物质的计算。

4.根据化学方程式会进行质量差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1.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格式和步骤。

2.化学方程式的各种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1.硫的燃烧2.磷的燃烧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4.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二、创设情境实验室欲通过加热分解6克高锰酸钾的方法得到多少克氧气,需高锰酸钾多少克?三、学生讨论可能得到的结果:1.无从下手。

2.根据化学式计算,求出水的质量。

3.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

四、教师点拨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题。

学生可能出现未配平而算错数,或格式步骤不对等问题。

点出,但可以先不展开讲。

关键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引导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五、引导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条件。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及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练一练:1.求碳在氧气中燃烧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求磷在氧气中燃烧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试一试:实验室欲通过加热分解6克高锰酸钾的方法得到多少克氧气?由利用化学方程式得出正确答案的同学2名上黑板写出解题过程。

学生讨论:参照课本例题的解题过程,“电解水”的解题过程,指出缺漏。

由学生自己做的目的是:在清楚解题思路的基础上,自己先探讨解题格式。

六、强调格式1.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

2.根据题意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准确。

指出若不配平,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3.标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练习。

例题: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氢气,计算18kg水分解产生的氢气质量。

解:设产生的氢气质量为x,2H2O通电===2H2↑+O2↑36 418kg x36:4=18kg:xX=2kg答:电解18kg水可生成2kg氢气。

鲁教版九上化学 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设计

鲁教版九上化学 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设计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2.理解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和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配合阅读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请计算下列物质的化学式量O2 KMnO4 CaCO3(提示:32、158、100)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填写下列空白2H2 + O2点燃 2H2O质量比 2×2 ∶ 32 ∶ 2×184 ∶ 32 ∶ 36若4 g ( )g ( )g( )g ( )g 18 g提示:32 36 2 16[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猜猜看未来理想车用燃料是什么?(生:氢气)我们现在是如何制取氢气的?(生:通电分解水)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通电2H2↑+O2↑想一想:这个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哪些意义?(从质和量两方面来说)[学生讨论]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条件。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及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新课讲解]请计算:18kg水完全分解可生成多少千克氢气?板书并讲解例题:解:设产生的氢气质量为x,2H2O通电===2H2↑+O2↑36 418kg x36∶4=18kg∶xX=2kg答:电解18kg水可生成2kg氢气。

在清楚解题思路的基础上,自己先探讨解题格式。

[强调格式]1、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2、根据题意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准确。

指出若不配平,直接影响计算结果3、标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4、列出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写出正确解题步骤。

让学生先练习再讲解[练习]工业上电解氧化铝制取金属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通电 4Al+3O2↑如果加工一个铝锅需要1.08kg铝,至少需要电解多少千克的氧化铝(Al2O3 )才能制成这个铝锅?解题过程解:设需要氧化铝的质量为x2Al2O3====4Al+3O2↑204 108x 1.08kg204 :108=x:1.08g得x=2.04kg答:需要氧化铝2.04kg课堂小结:1.计算原理依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实际质量之比等于_______________。

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教学设计)

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一、知识与技能1.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2.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二、过程与方法本堂课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课件演示]展示火箭发射的视频。

[问题]已知卫星要达到预定轨道,火箭至少要充分燃烧200kg的液氢才能获得足够能量。

假如你是火箭的设计师,你应在火箭发动机中装多少千克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引入新课]我们知道这可是不能马虎的事情,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一)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复习提问] 以电解水为例,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具体说出该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2H2O= 2H2↑ + O2↑36 4 3218g ()()() 1g ()1 g ()[例题]完全燃烧30克氢气需要氧气多少克?[提问]大家肯定知道可按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但计算步骤及解题格式如何呢?[阅读]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例1与例2,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过程与例1、例2的对比,并仿照教材中的例题写出完整格式。

[提问]对例1和例2有那里不明白的?[提问]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一般步骤有哪些?[课件展示]学生回答后展示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正确解题步骤以及例题的完整解题格式。

[练习]1、加热分解4.9g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2、已知卫星要达到预定轨道,火箭至少要充分燃烧200kg的液氢才能获得足够能量。

假如你是火箭的设计师,你应在火箭发动机中装多少千克液氧来满足这些液氢完全燃烧?[投影]电解18g水得到多少g氧气? 下面是李红同学的计算过程,请你帮她找出错误,并改正.(同位间进行讨论)解:设电解18克水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H 2O = H2↑+ O2↑18 16×218g x18 16×218g xX=32 g答:电解18克水得到32 g的氧气的。

鲁教版九上化学 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 (1)

鲁教版九上化学 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教案 (1)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能力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二、重、难点:
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思维的科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上承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学生已经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去表示各物质的恒定质量之比,但是还不了解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去求解物质的实际质量。

本节内容是化学中定量研究的真正体现和具体应用,也是化学计算的重要组成和基础,故学好本节知识极为重要。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2、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熟记计算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方法与过程
通过对具体例题的计算,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难点:深刻领悟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新课改理念,我采用了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引导点拨为辅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对例题进行自我解答,经过讨论交流完成教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掌握了新的技能,用学生竞赛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法:本节课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教学手段: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

三、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以今年哥本哈根地球峰会引入,要解决温室效应就需引入新能源。

氢气作为最理想的能源,其燃烧时会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采用情景激学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温故知新。


2.课题提出
汽车行业响应节能策略,宝马公司,以氢气作为燃料动力。

所需氢气来源于水的电解。

以实际问题引出,18Kg水分解能产生多少氢气?
(以问题引入,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3、教学过程
环节1:引导学生思考出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想出依据化学式计算求解;一少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出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求解。

让学生自己把解题依据、思路、过程等表达出来。

(在老师点拨下,学生先思考并寻求解题方法,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环节2:对学生思考结果做点评,并讲解每种方法的思路。

针对第一种方法,教师可利用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不能依据过氧化氢的质量求的氧气的质量,指出依据化学式计算的局限性。

针对第二种方法,结合水通电分解的化学反应,从微观角度进一步引领学生认识物质间的恒定质量关系。

明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依据,那就是化学反应中物之间的恒定质量之比,就等于化学计量数乘以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物质间量的关系。

环节3:激励学生继续努力,通过阅读课本、改正不足、相互交流,获取计算的解题步骤。

老师引领归纳,明确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具体步骤,通过改正错误,进一步规范解题格式。

通过点拨步骤,让学生了解解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我精心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会比教师的说教式的教学更加深刻和牢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得更加全面。


环节4:实践反馈,巩固基础。

以水通电分解的反应为例题1,已知18Kg水分解,生成多少氧气?以课本P137的练习题为例题2,工业上电解氧化铝制取金属铝,已知要制取的铝的质量为1Kg,求氧化铝的质量。

利用这样两个练习题,加强学生对解题过程规范性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巩固本节重点内容。

环节5:在已有的基础上,适当拓展训练。

以实验室利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为例,已知碳酸钙含量为80%的石灰石的质量25g,求解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的质量。

引领学生意识到,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是纯净物质的质量。

同时,探究有关含杂质的混合物的计算。

环节6:组织竞赛,变式练习,加深认识。

(我精心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用竞赛形式,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同时增加学习乐趣。


4、本堂小结。

(盘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5、习题检测。

6、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