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打印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49facaa4960590c69ec376f5.png)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发现地点:云南3、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北京人遗址。
3、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功绩: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4、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5、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6、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周武王建立西周。
6、任用贤人:商汤任用伊尹,周文王和周武王任用姜尚。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我国青铜器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西周青铜器大量用于祭祀。
3、与商周同期的“三星堆”文化位于成都平原4、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
6、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东周的建立:时间公元前770年,建立者周平王,都城洛。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是从公元前475年年至公元前3(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4;②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③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④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⑤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3、战国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4、长平之战:时间:公元前260年,交战双方:秦军和赵军,结果:赵国战败,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5、★本课相关成语: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桂陵之战(围魏救赵),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铁农具:春秋时期开始出现。
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8ee3687a26925c52dc5bf49.png)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一)伐无道诛暴秦一、秦的暴政(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表现:①刑法苛严②赋税沉重③兵役徭役繁多二、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经过:①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②起义军在陈建立政权,陈胜自立为王。
③起义军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几十万人。
④由于秦军的强大,起义被镇压,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项羽:前207年,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前206年,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前206年—前202年,垓下之围,项羽战败。
西汉建立: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刘邦是汉高祖。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二)汉武帝“大一统”一、文景之治1、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2、措施①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②提倡节约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富强起来,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是“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三、东汉建立建立时间:公元25年都城:洛阳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三)丝绸之路的开辟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称为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38年使命: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7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19年使命: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
4、西域都护的设立时间:公元前60年意义: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中亚、南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三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36362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7.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三篇】【导语】此文为作者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三篇】,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篇一】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分。
2、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北京人还保持人猿的某些特点,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4、北京人常常几十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5、我国是世界上发觉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储存火种。
7、山顶洞人能打制石器,但已掌控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和别的原始人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知道爱美,他们死后还要埋葬。
8、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的先人繁育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品,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10、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发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11、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食粮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
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等打猎捕鱼。
12、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陶器上还显现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就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13、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陶器有了黑陶,白陶。
14、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同盟,经太长期发展,成为日后的华夏族。
15、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2460e3e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5.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复习提纲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3、原始农业的发展:(1)时间:9000-7000年前(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原始农业的发展:(1)时间:9000-7000年前(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不同点:①地理位置不同:半坡人处于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处于长江流域;②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③建造的房屋不同: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④制作的彩陶艺术风格不同。
相同点:①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都处于原始社会后期);②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发展;③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④都使用磨制石器;⑤都会制造陶器影响:农耕文明的发展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进而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终促使国家出现。
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二、炎帝和黄帝1、炎帝的贡献(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3)制作乐器琴瑟等。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95979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6.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完整版一、秦朝建立与统一中国1. 秦始皇的统治与政策a. 合并六国,统一中国b. 推行中央集权制度c. 进行重要改革如度量衡、文字、车辆、货币等2. 秦朝的政治制度a. 列置郡县制度b. 设置三公九卿,实施儒家教育3. 秦朝的农业与手工业发展a. 推崇农业,改进农耕方法b. 促进手工业的发展,提高物质生产水平4. 郑国渠与董仲舒的影响a. 郑国渠的建设与对交通运输的促进作用b. 董仲舒奠定了封建专制的思想基础二、汉朝的兴起与贡献1. 西汉王朝的建立a. 功臣刘邦的封禅之变b. 平定吕后之乱,取得统治权2. 西汉王朝的政治制度a. 设置太尉、司马等官职b. 设立丞相,国家由文官主政3. 西汉王朝的经济繁荣a. 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繁荣b. 鼓励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力提高4. 西汉王朝对文化的贡献a. 儒家思想的兴盛,培养士人精英b. 桃花源等文学作品的出现,丰富文化内涵三、遗失的知识——秘境敦煌1. 敦煌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a. 位于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b. 古代为西域与中国之间的交通要道2. 敦煌的壁画艺术a. 描绘佛教故事和宗教图像b. 展现当时社会生活与历史人物3. 敦煌的音乐文化a. 发现的乐谱和乐器b. 反映古代音乐风格与文化交流4. 敦煌的文学之宝a. 珍贵文献的发现,如《大唐西域记》b. 反映历史与文化的重要价值四、三国鼎立与魏晋南北朝时期1. 三国鼎立的形成与原因a. 东汉末年政治内乱的导致b. 诸侯割据的局面和三国之势的形成2. 三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化a. 曹魏的丞相制度和儒家文化的继承b. 蜀汉的刘备的开明政策与文化事业c. 东吴的孙权的勤政和文化交流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和变迁a. 魏晋时期政治思潮的兴起与多元化b.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立与统一努力五、结束与思考1. 北方民族入侵与北朝的灭亡a. 匈奴入侵北方,威胁中原政权b. 北朝的西迁与南方政权的建立2. 社会经济文化的受影响a. 农业受战乱影响,经济衰退b. 文化发展受阻,人才流失3. 思考历史给我们的启示a. 团结统一的重要性b. 积极开拓,创新发展的重要性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的完整版,从秦朝建立与统一中国开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与变迁,最后总结结束与思考。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89f36e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b.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1.1 人类起源及文明的诞生•人类起源的理论和考古发现•文明的定义和特点•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概念1.2 中国古代文明•三皇五帝与夏、商、周的历史传说•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动乱和思想文化的繁荣1.3 印度、希腊罗马和埃及文明•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的产生和发展•古希腊城邦和古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和文化•埃及的金字塔和法老文明二、中世纪世界2.1 封建社会的兴起•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封建制度的产生•欧洲和中国封建制度的异同•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2.2 欧洲的封建社会和宗教改革•中世纪欧洲的政治格局和君主专制制度•宗教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世俗与宗教法律的冲突2.3 由中世纪到近代•文艺复兴和它的影响,人性主义的兴起•开拓沿海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科技的进步和非洲大陆的殖民化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3.1 主要的政治制度•哪些王朝采取了什么形式的政治制度•儒家思想和中华文化的基础•政治、社会制度的关系3.2 科技和文化艺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长城、京剧等文化遗产的起源和发展•文学、历史和哲学经典的影响3.3 中外思想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繁荣•马可波罗和郑和的传奇故事•文化交流对中外文化的影响四、列强入侵和民族抗争4.1 列强入侵和中国的危机•鸦片战争和中英条约的签订•中法战争和列强划分势力范围•国家危机引发的思想启示4.2 义和团和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前的激进运动•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失败原因•辛亥革命的发生和背景4.3 民族英雄和抗争精神•中华民族英雄的事迹和成就•爱国主义和抗争精神的形成•民族文化对中华民族抗争的影响五、总复习•重点人物和事件的回顾•基础理论的概述和辩证方法的运用•历史与当今社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三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a0880b192e45361066f5b4.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三篇】【篇一】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北京人还保持人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4、北京人往往几十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7、山顶洞人能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和别的原始人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他们死后还要埋葬。
8、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10、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11、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
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等打猎捕鱼。
12、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就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13、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陶器有了黑陶,白陶。
14、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成为日后的华夏族。
15、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eb3a53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9.png)
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一、炎黄子孙和夏朝的兴起
1. 炎黄子孙的传说
•始祖神农氏
•黄帝统一全中国
•郑国渠水利工程
2. 夏朝的兴起
•夏禹治水
•夏桀的暴虐
•夏朝的灭亡
3. 夏朝始祖与传说的关系
•传说与历史的关系
•夏朝始祖与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三皇五帝和商朝的兴起
1. 三皇五帝
•三皇: 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 黄帝、颛顼、尧、舜、禹
2. 商朝的兴起
•商王朝的盛衰
•商朝三代之间的关系
•商王的祭祀活动、甲骨文的出现
3. 三皇五帝和商朝的历史时期
•时代背景和特点
•各个历史时期的推移和演变
三、周朝的兴起
1. 周朝的兴起与纣王的暴虐
•周武王的伐纣
•周朝的建立
•周武王的“成语故事”
2. 周朝政治制度
•封建制度和分封制度
•周朝的军队制度和官员制度
3. 周代文化
•春秋时代的卑弥呼
•周代重要的文化成就:乐器制作、《诗经》
四、总结与复习提纲
1. 炎黄子孙、夏朝、三皇五帝、商朝、周朝的兴起时间和其间的历史事件
2. 周朝政治制度、文化成就以及著名历史人物的重要事迹
3. 总结以上历史知识
•历史的相关概念(如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区分和理解
•各个历史时期之间的关系
•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复习重点和复习方法
以上为初一历史上册的知识点总结和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的历史学习和复习能够有所帮助。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5a2c97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1e.png)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一、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代表有?A.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170万年。
B.蓝田人发现于陕西蓝田,包括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距今约160万年。
C.郧县人发现于湖北郧阳,目前发掘出3个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
3、通过对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遗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1、遗址位置: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距今时间: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命名:1921年发现,后来古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4、北京人头盖骨发现:1929年,我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5、特征: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6、工具: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
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能够制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
北京人使用这些工具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7、生活方式: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从事获取食物的劳动。
8、火的使用:北京人会使用火,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
学会用火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
9、地位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进址之一。
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三、山顶洞人1、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考古学家将他们命名为“山顶洞人”。
2、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属于晚期智人。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9dbacd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f.png)
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古代人类的活动和社会生活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主要特点及转变•出现农业生产、手工业和文字的背景及意义
•奴隶制度的出现、特点及其影响
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明
•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的比较
•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和分封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形态和社会文化
第三章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与文化
•古希腊城邦和古罗马城邦的政治制度及特点
•古希腊的哲学和文学成就
•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和建筑艺术
第四章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第五章世界上的伟大发现与探险
•哥伦布的发现和意义
•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的经过和影响
•马可·波罗的东游历程和结果
第六章近代世界的变革
•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影响和作用
•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和发展
•民族主义和殖民地反抗运动的兴起
第七章近代中国的动荡岁月
•鸦片战争及其原因及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及其原因、经过和影响
•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意义
以上为本次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的主要内容提纲。
希望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注重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和事实的认识,同时要理解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及其深层次的意义。
查看历史地图和时间轴可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革。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f3dbc0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4.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一、古代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的演化与早期人类文明•早期人类的社会组织和生产方式•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二、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 夏朝与商朝•中国历史的初现:传说中的夏朝•商朝的兴起与社会发展•商朝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2. 周朝的建立与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与思想流派•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繁荣3. 秦朝的统一与汉朝的兴盛•秦朝的统一战争与政治制度•秦朝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汉朝的兴盛与文化发展三、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起与发展1. 希腊城邦的兴起与民主制度•希腊城邦的兴起与政治制度•希腊城邦的文化成就与影响2. 罗马帝国的建立与扩张•罗马帝国的建立与政治制度•罗马帝国的扩张与统治制度3.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希腊罗马文化对欧洲的影响•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与接受四、古代印度与古代非洲文明1. 古代印度的形成与佛教兴起•古代印度的形成与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与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影响2. 古代非洲文明的发展与贸易活动•古代埃及文明的兴起与河流文明的影响•古代非洲的贸易活动与文化交流五、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组织•中世纪欧洲的农业与农民•教会的强大与宗教改革六、古代日本与朝鲜的历史文明1. 古代日本的天皇制度与文化•古代日本的天皇制度的形成与影响•古代日本的文化成就与交流2. 古代朝鲜的三国时代与统一王朝•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统一王朝的建立与文化发展七、中世纪东亚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东亚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东亚文化的独特性与共同点以上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的复习提纲,主要涵盖了古代人类文明的起源、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起与发展、古代印度与古代非洲文明、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古代日本与朝鲜的历史文明以及中世纪东亚文化的交流与影响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复习,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相关历史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92c19d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b.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p2页)早期人类时间地点体貌特征生活情况地位/意义元谋.人170万.年云南省元谋县知道用火制作工具已确认我国最早古人类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头部像猿,四肢像人学会用火打制石器(旧)采集狩猎群居生活内容最丰富、材料最齐全(p5全)山顶洞人3万年与现代人相像人工取火磨光、钻孔技术打制石器(旧)审美观念补充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p8页)原始居民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距今年代距今7000年距今6000年生活地区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南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北方)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种植水稻种植粟原始畜牧业饲养猪、狗、水牛饲养猪狗;打猎捕鱼原始手工业一、尧、舜、禹的禅让1、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通过民主推举的方式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有贤能的人。
2、尧、舜、禹的禅让顺序:尧→舜→禹3、大禹治水的方法:疏导 精神:大禹治水的成功说明解决问题、处理问题要灵活多变,要善于思考,要有创新精神;大禹治水还让我们体会到做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坚持不懈、刻苦耐劳、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相关成语:“三过家门而不入”)。
【思维拓展】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古史传说是一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但有一定的历史事实;而史实是客观的、真实的历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p20页)一、夏商周更替表(奴隶社会)1、世袭制形成的标志是:禹把位子传给启。
这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君主 重大事件夏朝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阳城 禹桀(桀驾人车)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 “家天下”商朝 约前1600年约前1046年 亳、殷 汤 纣(炮烙之刑、酒池肉林)盘庚迁殷、牧野之战(武王伐纣)西周 约前1046年 约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分封制 周厉王国人暴动 东周 前770年前221年 洛邑 周平王 //启示 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统治者实行暴政,与民争利,失去民心。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优质5篇)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优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b74a5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1.png)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优质5篇)1.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1篇汉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汉初的汉高祖、文帝、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措施:⑴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主父偃),进一步削弱封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中央司隶校尉,地方十三州部。
⑵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3)教育上:在长安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4)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5)军事上: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6)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的交往,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影响:汉武帝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军事上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东汉:25年,刘秀(光武帝)都城洛阳(东京)2.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2篇书法:“书圣”王羲之。
东晋,其字端秀清新、绚丽华贵,“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行书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绘画:东晋的顾恺之。
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范缜的《神灭论》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的精品。
重点分析题: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在那些方面有相似之处?(1) 政治上:建立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经济上:都采取了统一的经济措施,发展封建经济。
(3)军事上:都发动对匈奴的战争,确保边境安定。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17c237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d.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交流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影响2.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封建制度3.周朝的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4.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和思想文化变革5.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6.中国上古时期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影响7.丝绸之路及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制度1.封建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2.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3.封建制度下的社会结构和人民的生活状况4.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和汉代的郡县制5.三皇五帝、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的特点比较6.秦汉时期科举制度的出现和影响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1.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及其影响–先民的原始宗教信仰–古代中国的祭祀活动和神话传说–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和发展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和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铁器的应用和冶炼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使用技术3.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与变迁–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发展–文学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历史记载和史学理论的发展四、中国古代的经济和农业发展1.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农耕文化的形成与农业生产的技术–农耕经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2.商业经济的兴起和城市的发展–商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及其发展–商业道德和商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和工商业–手工业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和作用–工商业的兴起和手工业与工商业的关系–工商业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五、中国古代的地理和人文环境1.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和区域特点–中国古代的自然地理条件–中国古代的地理分区–不同地理条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2.中国古代的人文环境和民族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及其影响–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中国古代的多元文化和多元民族共同演进以上提纲是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系统地回顾各个章节的重点知识点,准备好期末考试!。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4309960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4.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1. 埃及文明•位于哪个地区?•埃及的社会结构是什么样的?•埃及法老的职权是如何传承的?•埃及的宗教信仰是什么?2. 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城市是哪些?•古代印度的社会结构有哪些特点?•印度教和佛教对古代印度有何影响?3. 古代中国文明•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特点是什么?•古代中国的社会阶级如何划分?•秦朝的统一对中国有何重要影响?二、古希腊1. 古希腊城邦•古希腊城邦有哪些重要城市?•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是怎样的?•希腊城邦的社会文化特色有哪些?2. 古希腊的民主思想•古希腊的民主思想是如何发展的?•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什么?•古希腊的民主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3. 古希腊的奴隶制度•古希腊奴隶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奴隶在古希腊社会的地位如何?•奴隶制度对古希腊的影响有哪些?三、古罗马1.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是怎样的?•帝国时期的罗马社会有哪些显著特点?•罗马的法律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2. 罗马城市的建设与管理•罗马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如何?•罗马城市的治安和卫生管理体制是怎样的?•罗马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对今天的城市规划有何启示?3. 罗马的文化与文艺•罗马的文化特色有哪些?•罗马的文学、建筑和艺术有哪些代表作品?•罗马文化对欧洲文化的传播有何重要影响?四、古代阿拉伯帝国1. 阿拉伯半岛的地理环境•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是什么?•阿拉伯半岛的气候和资源如何?•阿拉伯帝国如何利用地理环境发展?2.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谁?他的生平如何?•伊斯兰教如何迅速传播?•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怎样的?3. 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和文化•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制度和行政结构是怎样的?•阿拉伯文化的特色有哪些?•阿拉伯帝国在科学、农业和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以上提纲提供了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重点内容,通过复习这些内容,可以对相关历史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为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通用6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7010b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4.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通用6篇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篇一1、我国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面积最接近)。
2、我国的四个端点是:3、要求掌握中国的14个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六个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
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
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
我国的内海是渤海。
5、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共有34个行政区划。
P44-456、要求熟记我国34个行政区划的全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以及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它们的。
形状。
7、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最南的省区是海南省,最北的省区是黑龙江,最西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东的省区是黑龙江。
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
邻省最多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
浙江省的邻省是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
8、2000年我国的人口已达12.9亿,约占世界的22%。
我国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P469、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
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少。
P4610、我国民族有56个,其中少数民族是55个。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人口多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而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
P461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
少数民族中“回族”以普通话为本民族的共同语言。
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
13、我国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14、我国的气候类型有五种: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我国气候的特点是:气候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异显著,季风气候影响最大。
15、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及它们的特点。
并明确它们在哪一级阶梯中。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decbc9b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10.png)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一)秦朝中心集权制度的创立:(七上P5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2、中心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3、在地方,承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秦始皇稳固统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一)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二)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运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三)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运用更为简洁的隶书。
(四)思想焚书坑儒(P52)为加强思想限制,秦始皇承受李斯的建议。
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五)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P53)(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秦朝稳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1)完毕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心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非常深远。
3)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开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闻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稳固祖国的边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答:1、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2、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3、全国推行郡县制;4、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5、修筑了长城;6、开凿了灵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复习提纲一、选择题或填空题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是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人已能直立行走、会制造和使用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3、北京人的变化说明劳动在从猿向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山顶洞人,距今约1万8千年,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5、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多年,是黄河流域的代表。
半坡居民是最早种植粟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屋,还发明了彩陶。
6、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屋,使用黑陶。
★7、炎帝号称神农氏,是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黄帝号称轩辕氏。
★8、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帝和黄帝战胜蚩尤,涿鹿之战,走向联合,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的主体。
★9、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10、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
尧、舜、禹是通过禅让制度继承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的。
11、“大禹”治水,他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治水,取得了成功。
12、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3、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
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后,商朝统治稳定,史称“盘庚迁殷”。
商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1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15、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16、西周的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实行目的: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主要内容:①“授民授疆土”: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朝觐、纳贡和服役;共同抵御“蛮”“夷”“戎”“狄”。
作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巩固了国家的统治,扩展了疆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17、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主要有贵族、平民和奴隶三个等级。
18、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两种手段:暴力镇压和礼仪教化。
1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两个时期。
20、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楚庄王。
其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用管仲改革,在“葵丘会盟”上确立了霸主地位。
21、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
问鼎中原的成语出自楚庄王。
2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
纵横家有秦国的张仪和魏国的公孙衍。
23、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24、公元前356年,商鞅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开始变法,称为商鞅变法。
(详见91题)◆商鞅最终被诬告遭受车裂而死,商鞍变法失败了吗?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鞍最终虽被处死,但秦国的变法并没有废除,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
因为秦国经过商鞍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25、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27、商朝的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铸造业的鼎盛时期。
★28、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思想体现在“仁”和“礼”两部分;在政治方面,提倡“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 29、百家争鸣出现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治理国家:儒家——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无为而治影响:奠定了整个封建文化的基础,有力的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有用30、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1、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
★32、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完成统一,定都咸阳,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割据争霸的局面。
启示:统一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
33、由于秦的暴政,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4、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建立皇帝制度。
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秦始皇首创)(2)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作用:国家通过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分封制与郡县制最大的不同: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世袭。
★35、巩固统一的措施交通上:统一车轨、驰道。
经济上:(1)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2)统一度量衡。
作用:巩固了秦的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作用:巩固了秦的统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思想上:“焚书坑儒”。
危害:钳制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36、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格局采取的措施:①思想上: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②政治上:由于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对皇权构成威胁,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③监察制度上:在中央,汉武帝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设十三刺史.④民族交往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影响: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37、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是在公元前138年,目的是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没有达到目的;第二次是在公元前119年,加强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意义: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8、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
★39、西域开通后,世界出现了一条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
路线:以丝绸为代表的手工艺品,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意义: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40、秦汉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①造纸术:西汉前期发明了纸。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人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 3——4世纪时,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相当普遍。
意义:造纸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②医学:东汉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制成“麻沸散”,被人们誉为“神医”;③数学:《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
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41、秦汉时期昌盛的文化:①宗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派人求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重现世的特点;★②史学:《史记》由司马迁撰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秦始皇陵兵马俑是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它反映出秦汉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生动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42、公元200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43、公元208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火烧赤壁”)★4445、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①北方人口的大量南下为南方补充了大量劳动人手,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②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③南方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表现:①农业上,开辟出了大量湖田,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②纺织业上,技术进步,官府建立起专门机构管理丝织业;③冶铸业上,发明了灌钢法;④青瓷烧制业上,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影响: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6、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目的: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内容:A、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说汉语;采用汉姓;同汉族通婚;C、采用汉制,推崇儒学等作用: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治改革家。
启发: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是富国强兵的重要途径。
★47、祖冲之南朝的科学家。
他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年。
48、贾思勰是北朝时期的农学家。
他著有《齐民要术》一书,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49、郦道元是北魏的地理学家。
他写的《水经注》,既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50、东晋的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
他改变了前代比较质朴的书风,将字写的端秀清新、绚丽华贵,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
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后人称为“书圣”。
51、东晋的顾恺之是著名的绘画家。
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以人物画最为突出,代表作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52、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它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二、问答题88.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有哪些?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②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③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