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地球运动之地球自转 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七上科学第四章知识要点(全)

七上科学第四章知识要点(全)

七上科学第四章知识要点(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第四章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来得早。

2.时区:把全球划分成24个150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区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区时计算原则:东正西负,东加西减3.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即东经1160经线的地方时(2)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经线的地方时。

4.日界线:以1800经线为基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它是曲折。

(1)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2)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3)西十二区在日界线东侧(昨天),东十二区在日界线西侧(今天)。

(4)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5)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

(由于地球自转)(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

地球自转笔记整理理解.

地球自转笔记整理理解.

二、地球自转的地意义之一 ——产生昼夜更替 1、昼夜的成因:地球是个 ⑧ 的球 体;太阳照亮地球的一半。 2、昼夜的界线:晨昏线(圈)。 3、昼夜更替的周期:⑨ 。 4、昼夜更替的意义: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 物形成;昼夜节律(生物钟)。
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二 ——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 • 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 生偏转的力。 • 2、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垂直于⑩ 方向。 • 3、方向偏转规律:⑪ • 4、影响:河流、大气、洋流等的运动方向。
4、区时:各时区⑯ 的地方时为整个时 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又称⑰ 。 5、国际日期变更线: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上, 可以看见一条大体沿⑱ 穿行的折线,它 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四、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三 ——产生地方时 • 1、地方时的成因:地球⑫ ,不同经度 有不同的时刻。 • 2、地方时的概念: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 时的时间为⑬ ,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 分为24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 方时。 • 3、时区: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 划分为⑭ 个时区,每个时区占⑮ 个经度。
地球的自转运动
一、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1、自转围绕的中心:① 。 2、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 ② 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③ 旋转。 3、自转的周期:以太阳为参照物,1个太阳 日,时间为④ ,转过的角度360°59′; 以恒星为参照物,1个恒星日,时间为⑤ , 转过角度360°。 4、自转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均为⑥ ; 线速度由⑦ 递减,赤道最大;南北两 极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地球运动知识点

地球运动知识点

地球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

1. 自转的方向。

-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地球仪演示来直观理解。

2. 自转的周期。

- 恒星日: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地球自转360°,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地球自转360°59′,时间为24小时。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天的时间长度,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所以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3. 自转的速度。

-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各点的角速度均为15°/小时。

这意味着地球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相同的。

-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处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千米/小时,两极点线速度为0。

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不同纬度的圆周长度不同,在相同的时间内转过的弧长不同。

4.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昼夜交替。

- 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且地球自转。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夜半球,随着地球的自转,昼半球和夜半球不断交替。

-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

- 地方时。

-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点的时刻比西边地点的时刻早。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 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12个时区。

- 区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东八区的区时就是120°E的地方时。

-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东转西。

自转是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具有的基本运动状态。

2. 自转的轴倾角地球的自转轴倾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度。

3. 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变化,不同地区因为自转的不同阴影变化也不同,同时也带来了地球上的风与云的形成,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的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这个椭圆轨道的长轴可以看做近似圆形,这条椭圆轨迹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2. 公转的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6天,也就是一年。

但由于每4年多出一天,所以每隔4年就会多出一天,作为闰年来安排。

3. 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使得四季变化形成,同时也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公转还导致了日照时间的变化,影响了生物的生长与活动规律。

三、地球的倾斜与季节变化1. 倾斜与季节地球自转轴倾角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照不一样。

倾斜导致了当地面对太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

这样就形成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2. 季节的变化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四个重要的节气。

春分时,地球正好处于公转轨道椭圆的长轴上,白昼与黑夜持平。

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最长白天,北半球最短黑夜。

接下来是秋分,北半球白昼与黑夜持平,南半球开始变长。

最后是冬至,太阳直射点来到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白天最短,北半球黑夜最长。

四、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1. 椭圆轨道的特点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有一个长轴和一个短轴。

椭圆轨道的长轴称为长半轴,短轴称为短半轴,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在椭圆轨道的中心平分线上,这个中心平分线称为椭圆轨道的主轴,每个焦点到椭圆轨道的距离之和等于一个常数。

2. 椭圆轨道的优点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为地球带来了季节变化,同时也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轴倾斜地球的自转轴不垂直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而是与之倾斜23°27',这个倾斜称为地球的自转轴倾斜。

这个自转轴倾斜导致了地球季节的变化,例如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会有所不同。

2. 自转方向地球绕自转轴以西向东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个自然日为一次自转周期。

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较快,导致在地球表面上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

3.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周期为24小时。

4. 自转不均匀性地球的自转速度并不是匀速的,其自转速度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微小的变化,例如地球椭球形状、地球内部结构等,这就是自转不均匀性。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轨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其公转轨道实际上是一个椭圆。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黄道面。

2. 公转速度地球绕太阳的公转速度约为每秒30公里。

在地球的公转轨道上,地球有分布着春分点、秋分点、夏至点、冬至点等重要位置。

3. 公转周期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365.25天。

4. 公转不均匀性地球的公转不是匀速的,其公转速度会因受地球椭球形状、其他星球和月球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微小的变化,这就是地球的公转不均匀性。

三、地球的季节变化1. 季节变化原因地球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轨道的椭圆形状和地球自转轴倾斜所引起的。

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并不是一致的,因此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和日照强度也会有所不同。

2. 四季变化地球的四季分别为春、夏、秋、冬,这些季节的变化是因为地球的轨道上不同时段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关系所致。

3. 不同地区季节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原因,不同地区的季节与其所在的纬度有关。

距赤道越近的地方,所受到的日照时间越长,因此气候更加炎热;而靠近极地的地方,则会有更长的白夜和黑夜的交替。

四、地球的日照现象1. 白昼与黑夜地球的自转造成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每天地球上都会有大约12小时的白天和12小时的黑夜。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涉及到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产生的地理现象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下是对地球自转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进行的旋转。

地球的自转轴大致通过地球的两极,从北极点到南极点。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太阳和其他天体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现象。

二、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称为一天,即24小时。

但值得注意的是,地球的自转周期并不完全等同于昼夜更替的周期。

昼夜更替周期,也称为太阳日,是太阳再次回到同一位置所需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而地球自转一周的实际时间,称为恒星日,大约是23小时56分。

三、地球自转的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不是恒定的,它在不同的纬度有不同的线速度。

在赤道,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千米/小时。

随着纬度的增加,线速度逐渐减小,到两极点降为零。

此外,地球自转的速度还会受到地球形状(扁球形)、季节变化和月球等因素的影响。

四、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上的每个地点都会经历昼夜交替。

这是最基本的地理现象之一。

2. 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的地区会有不同的日出和日落时间,从而产生地方时差。

3. 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还会产生地转偏向力,即科里奥利效应。

这种力会影响大气和海洋环流,导致风向和洋流的偏转。

4. 气候影响:地球自转还对气候产生影响。

例如,赤道地区由于线速度大,热量分散,因此气候较为稳定;而高纬度地区因线速度小,季节变化更为显著。

五、地球自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时区划分:为了解决不同经度地区日出日落时间不同造成的时间混乱问题,全球划分了24个时区,每个时区大约相差1小时。

2. 交通运输:地球自转导致的时间差异对国际交通运输有着重要影响,需要进行时差计算和调整。

3. 通信技术:地球自转对卫星通信、网络数据传输等也有影响,需要考虑时区和通信延迟。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点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进行的运动,旋转周期为24小时。

地球自转的知识点包括:自转的方向、速度、时间制和造成的现象。

1.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即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这是因为地球从西向东自转所造成的地面上的天体运行轨迹为东西方向上的弯曲。

2.自转的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即地球的自转周期。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即一天的时间。

所以地球的自转速度为每小时约1667公里。

3.自转的时间制:地球自转的时间制通常采用24小时制,即将一天分为24个小时。

每个小时再按60分,每分钟再按60秒计算时间。

4.造成的现象:地球自转造成了许多重要的现象,如天文学上的昼夜交替现象,即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白昼和黑夜不断交替;同时自转也会造成地球产生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影响地球的重力分布和气候。

二、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的运动,公转周期为365.25天。

地球公转的知识点包括:公转的轨道、速度、时间制和产生的季节变化。

1.公转的轨道:地球绕太阳的轨道为近似椭圆形。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不断变化,最近时距离太阳约1.47亿公里,最远时约1.52亿公里。

2.公转的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是指地球在绕太阳轨道上每单位时间所走过的距离。

地球的公转速度不断变化,平均速度约每秒29.8公里。

3.公转的时间制:地球公转的时间制采用365天制,每隔四年会多加一天,即闰年。

所以平均每年365.25天。

4.产生的季节变化: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和地轴与黄道的倾斜角度是引起季节变化的关键因素。

因为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椭圆形,所以当地球离太阳最近时,能量较高,温度较高,此时为夏季;当地球离太阳最远时,能量较低,温度较低,此时为冬季。

而南北半球由于在不同时间离太阳最近,所以季节是相反的。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特征。

地球自转决定了地球的自然日和时间制度,造成了昼夜交替和离心力、科里奥利力等现象。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身的轴线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转轴:地球的自转轴是地球通过北极和南极的一条假想直线,又被称为地轴。

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

2.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4秒。

3.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不是均匀的,随着纬度的增加,自转速度逐渐减小,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大约为1670公里/小时。

4.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也是引起地球上各种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称之为椭圆轨道。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公里。

2.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一年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

4.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是引起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地球轨道的椭圆性质和自转轴的倾斜,使得地球不同位置的太阳辐射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季节的交替变化。

2.章动:地球的自转轴会不断变动,这种变动称为章动。

由于章动的存在,太阳和其他星体在地球上的视运动产生了复杂的变化。

3.地球的偏心率:地球的公转轨道并非完全的椭圆,而是稍微扁平的椭圆。

这个扁平度称为地球的偏心率,偏心率的大小影响着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影响着季节的强度。

4.地球的前进运动:地球在太阳系中不断向前移动,这是地球的前进运动。

地球的前进运动还会受到其他行星和恒星的引力影响。

6.地球的自荷平衡运动和地壳运动:地球的自荷平衡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重新分布所产生的。

地壳运动则是指地球地壳产生的各种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总结起来,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包括自转、公转、岁差运动、地球的前进运动、地球的旋进运动等。

这些运动不仅影响着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也为人类提供了时间的度量和导航的基础。

高一地理第四章知识点第二节

高一地理第四章知识点第二节

高一地理第四章知识点第二节一、概述本节主要介绍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点。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而地球公转则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轨道运行的运动。

二、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线从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以及地球表面风向、海洋洋流、水平气压分布等现象的生成。

1. 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即地球上的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2. 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恒定的,大约是每小时1667公里,即一天自转一周,也即24小时。

3. 效应:地球自转产生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导致了各地经度的时间差以及时间带的划分。

三、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

地球公转导致了季节变化和年份的生成。

1. 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也即从北半球看,太阳运行轨迹是从左上方向右下方。

2. 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是365.25天,约合一年。

3. 偏心率: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椭圆形,其偏心率为0.0167。

四、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影响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季节变化:地球公转的椭圆轨道导致了地球到太阳距离的变化,进而引起了季节的交替变化。

2. 气候变化: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表面风向、水平气压分布的生成,进而影响了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3. 时间差:地球自转的速度导致了各地经度的时间差异,从而实现了各个地区的标准时间的划分。

五、结语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以上就是关于高一地理第四章知识点第二节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自转
定义: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心的旋转运动。

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日,约为23小时56分4秒。

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各地约为每小时15度。

线速度则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约为每秒465米。

影响: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地球形状变化、离心力的存在、地球磁场和万有引力的产生,对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大气、水文和气候系统产生各种影响。

二、地球公转
定义:地球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即从西向东。

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年,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

此外,还有一个回归年,用于描述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回归运动,其时间略短于恒星年。

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时较快,在远日点(7月初)时较慢。

地理意义:地球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季节更替等现象。

三、其他相关知识
天体系统:地球位于地月系中,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而太阳系则属于银河系。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总星系。

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包括光球上的黑子、色球上的耀斑以及日冕中的太阳风等。

这些活动对地球磁场、电离层以及气候等产生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涵盖了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速度以及它们对地球和地球环境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以及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地球的自转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地球的自转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地球的自转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自转)的地理意义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极点俯视图):南顺北逆。

(2)自转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周期)(3)自转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赤道最大,南北极点为0;60°纬度的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一半;(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知识点2: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1)原因:由于地球自转,且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因此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2.晨昏线晨昏线是昼夜的分界线。

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是一个大圆。

①晨昏线的特点: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角为0°。

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α)变化范围为0°~23° 26′,且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相同,即图2中①α=①β。

晨昏线在二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晨昏线以15°/h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2.时差(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①地方时定义: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地区相比,东面的地点总是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因此,东面地点总是比西面地点时刻早。

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叫做地方时。

规律: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向东加,向西减。

计算方法:所求经线地方时=起算地方时±时差(注意:东+西-;计算结果①24 日期加上1天,时间减去24小时;计算结果< 0日期减去1天,时间加上24小时;同为东经或西经,经度差为两者差值;若一东经一西经,经度差为两者之和)① 时区: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全球共24个时区。

地球的运动与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与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与自转知识点总结地球,这颗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始终处于不停歇的运动之中。

其运动方式主要包括自转和公转,而自转更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诸多直接且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简单来说,就是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转动。

地轴是人们为了研究方便而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它穿过地球的南北两极。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3 小时 56 分 4 秒,我们通常称之为一个恒星日。

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4 小时,这被称为一个太阳日。

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一系列有趣且重要的现象。

首先是昼夜交替。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随着地球的自转,被照亮的半球和未被照亮的半球不断交替,从而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昼夜交替的周期,也就是一个太阳日,对地球上生命的活动节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它使得生物能够形成规律的作息,适应环境的变化。

其次是地方时的差异。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总是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间也就更早。

我们将全球划分为24 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 1 小时。

比如,当北京是上午 8 点时,伦敦可能还处于凌晨 0 点。

这种地方时的差异,对于国际交流、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安排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再者,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也是地球自转带来的结果。

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在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这种偏转现象在大气环流、洋流运动以及河流的流动中都有所体现。

比如,北半球的河流右岸往往受到更强的冲刷,而南半球则相反。

地球自转的速度并非一成不变。

从长期来看,地球自转的速度有逐渐减慢的趋势。

这可能与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潮汐作用等因素有关。

不过,这种变化非常缓慢,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和研究地球的自转,科学家们进行了各种实验和观测。

例如,傅科摆实验就是一个经典的证明地球自转的例子。

在一个足够长的摆线下悬挂一个重物,让其自由摆动。

由于地球的自转,摆的摆动平面会发生缓慢的偏转,从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知识点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东加西减。

2.地球自转的周期: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用于科学研究计时)。

1太阳日:24小时(以太阳为参照物,昼夜交替周期,用于生产生活计时)3.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的约为赤道的一半),两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0。

4.地球自转产生了的地理意义有:○1昼夜交替;○2地方时;○3地转偏向力。

5.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赤道不偏转,速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地转偏向力和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只改变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6.晨昏线的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昼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

7.晨昏线性质:○1晨昏线是平分地球以球心为圆心的大圆;○2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4晨昏线在二分日和经线重合,在二至日和极圈相切。

(可用来判断节气)8.地方时,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隔1°,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相差4秒钟。

9.地方时性质:①同经度地方时相等;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是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10.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经度差:同减异加)11.全球每隔15个经度划分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经度数为15°的整数倍。

并且规定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这就是区时。

12.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看商看余数看东经西经(商为时区数,若余数>7.5°,时区数+1;东经西经对应东西时区。

地球自转的知识点

地球自转的知识点

地球自转的知识点一、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

1. 定义。

- 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地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轴,它是一个假想的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 方向。

-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可以通过记忆“北逆南顺”来方便掌握。

二、地球自转的周期。

1. 恒星日。

-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恒星日。

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这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360°所用的时间。

2. 太阳日。

- 太阳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时间单位,时间为24小时。

它是以太阳为参照点,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一周后,还要再转过一个角度(大约1°)才能再次对准太阳,所以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三、地球自转的速度。

1. 角速度。

- 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为15°/小时(15°/h = 360°÷24h)。

- 南北两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因为它们是点,没有转动的圆周。

2. 线速度。

-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

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随着纬度的增高,地球自转线速度逐渐减小。

纬度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为837千米/小时。

计算公式为v = ω× r(v是线速度,ω是角速度,r是该点到地轴的垂直距离,也就是该点所在纬线圈的半径)。

四、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 昼夜交替。

-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是黑夜。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这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于过高或过低,为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条件。

2. 地方时。

-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

地理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理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理自转知识点总结一、自转的原理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着其自转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轴是通过地球表面两极的想象的一条轴线,它是地球自转的轴线。

地球自转轴在地球公转平面内的两个点(北极、南极)是固定的,而且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倾斜度保持一定的角度。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称为“地球日”,它的长度为23小时56分4秒。

地球的自转是由地球形成时的原有角动量守恒导致的。

当地球自生火成岩的形成时,其内部的火成物质也随之自西向东旋转。

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的惯性力与地球自生火成物质产生的惯性力相互作用,导致地球整体开始自西向东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因此地球平均自转速度为1670千米/小时。

由于地球是不规则的椭圆体,所以地球自转速度在赤道上最大,为1675千米/小时,而在两极上自转速度为0。

二、自转对地球的影响1. 产生地球的自转应力地球的自转运动会在地球自转轴上形成自转应力。

当地球自转时,处于赤道位置的物质受到最大的自转应力,而处于两极的物质受到最小的自转应力。

这种自转应力造成地球自转轴上的地球体自转变形。

在地球自转变形的基础上,使得地球的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大,两者之间的差别约为21千米。

2. 产生地球的拱矢变化由于地球自转变形,使得地球的赤道部位鼓出。

地球自转引起地球表面测量拱矢(倾角)的差别,使得地球的地理形状发生了变化。

地球的平均拱矢为21公里,而由于地球自转变形而引起的拱矢最大为41公里。

地球各地的拱矢差别较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3. 产生地球的科里奥利力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的自由物体存在科里奥利效应,即地球自转对物体的影响。

当物体在地球自转的参考系中作直线运动或在地球自转的参考系中做圆周运动时,会产生科里奥利力的影响。

科里奥利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成正比。

4. 影响风水循环地球的自转会影响地球上的风水循环。

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使得地球上的大气环流呈现出回旋状,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呈逆时针旋转,而南半球的大气环流呈顺时针旋转。

『地球的运动』之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之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之地球⾃转知识点总结⼀、地球⾃转的基本特征1.⽅向:⾃西向东(如图A)。

(1)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向旋转(如图B)。

(2)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向旋转(如图C)。

(3)东经度增⼤的⽅向,西经度减⼩的⽅向即为地球⾃转⽅向。

2.周期:1个恒星⽇(23时56分4秒)。

3.速度(1)⾓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转⾓速度都相等,约为15°/h。

(2)线速度:随纬度增⼤⽽减⼩。

图解地球⾃转的⾓速度和线速度思考1.航天发射基地为什么多选择在低纬度地区,并且选择海拔较⾼的地区?提⽰:纬度越低,⾃转线速度越⼤;海拔越⾼,线速度越⼤,发射时节省燃料。

2.在航天发射时为什么总是向偏东⽅向发射?提⽰:顺着地球⾃转⽅向,充分利⽤地球的⾃转速度,节省发射燃料。

考点分析1.影响地球⾃转线速度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纬度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负相关海拔海拔越⾼,线速度越⼤正相关2.地球⾃转线速度⼤⼩的应⽤(1)判断南、北半球由北向南,线速度越来越⼤的为北半球;越来越⼩的为南半球。

如上图位于北半球。

(2)判断纬度带如上图位于中纬度。

(3)判断地势⾼低地球⾃转等线速度线凸向低处说明线速度⽐同纬度其他地区⼤,即地势较⾼(如上图中A 处可能为⼭地、⾼原等);地球⾃转等线速度线凸向⾼处,说明线速度⽐同纬度其他地区⼩,即地势较低(如上图中B 处可能为⾕地、盆地等)。

⼆、地球⾃转的地理意义1.产⽣昼夜交替(1)图中甲为夜半球,⼄为昼半球,AOB︵为晨线。

(2)昼夜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在同⼀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的⼀半。

由于地球不停地⾃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3)周期:1个太阳⽇,即24⼩时。

2.产⽣时差(1)地⽅时①定义:因不同经度⽽出现不同的时刻,东早西晚。

②特点:同⼀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时相同;经度相差15°,地⽅时相差1⼩时。

(2)时区和区时①时区: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一、地球自转的基本情况1、地球自转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说从地球的西面向东面旋转。

因此,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是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方向一致的。

2、地球自转的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是不均匀的,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最快,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而两极地区的自转速度最慢,约为每小时0公里。

因此,地球的自转速度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是地球有四季的重要原因之一。

3、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上的各种现象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地球的昼夜交替、气候的变化、地球引力场的分布等都与地球的自转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地球自转的原因1、地球形成的旋转地球形成时,由于原始气体和尘埃云的自旋运动,使得地球自身也具有了旋转的动能,这也是地球自转的最初原因之一。

2、行星的守恒运动地球自转是地球守恒角动量的结果,由于地球形成时的旋转和外源能量的影响,使得地球具有了守恒角动量,导致了地球的自转。

三、地球自转的重要意义1、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产生了昼夜的交替。

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由于地球只有一面在太阳的照射下,所以产生了昼夜的交替。

2、气候变化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气压、风向、云雨等气候要素都具有了明显的分布规律,这也是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地球引力场的分布地球自转导致了地球上重力场的非均匀分布,由于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作用,使得地球赤道处的重力最小,而两极处的重力最大。

4、地球磁场的产生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的激磁场,导致了地球有了类似巨大磁铁的磁场,这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都具有着重要的保护意义。

四、地球自转的测定方法1、日晷法利用日晷的影子来测定地球的自转周期。

通过观察日晷影子的移动,可以进一步推断出地球的自转周期。

2、星测法利用恒星的位置来测定地球的自转速度。

通过观察恒星在天空中的运动,可以测得地球的自转速度和方向。

3、地震波法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来测定地球的自转速度。

地球自转现象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现象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现象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己轴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知识点包括地球自转的原理、影响、观测方法等方面。

下面就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一、地球自转的原理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轴是地球自转的轴线,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从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乎球体的,其自转使得地球在自身周围形成了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

地球的自转使得太阳在地球上东升西落,形成了日出和日落,使得地球表面在不同的时间处于白天和黑夜的状态。

2. 惯性的作用地球自转的原理主要是惯性的作用。

地球旋转时,地球上的物体由于惯性保持了水平的状态,并表现出地心向外的离心力。

这种离心力使得地球上的物体向外走动,形成了地理现象。

3. 日地运动地球的自转与其公转一起,构成了日地运动。

日地运动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做公转,同时围绕自身轴线旋转。

地球自转的原理与日地运动一起共同构成了地球四季交替、白天黑夜交替等一系列自然现象。

二、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自转对地球上的生物、地理和气候等方面都产生着影响。

地球自转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 形成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得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不断地转到阳光照射到地表,形成了白天;转到无阳光直射的地区,形成了黑夜。

这种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所决定的,这种现象在地球上是普遍存在的。

2. 形成地球的气候现象地球自转的影响还表现在地球的气候现象上。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赤道、中纬度、极地的气旋环流,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现象。

太阳直射点的东西向移动和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形成了风、洋流和气候。

3. 影响地球的地理现象地球的自转对地球的地理现象也产生着影响。

地球自转形成了地球的经度、时间和经纬度等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影响着地球上的地理现象,如地壳构造、地形地貌等。

三、地球自转的观测方法地球自转是由地球自身围绕自转轴的运动,可以通过观测太阳、星星等天体来观测地球的自转。

有关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有关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有关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进行旋转的运动,它是地球运动的三种基本运动之一,另外还有公转和章动。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同时也引起了离心力,使得地球呈现出拟球形。

地球自转对地球上的生物、大气和水文等有着巨大的影响,并且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下将从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运动规律、影响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1. 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在其自身轴线上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时间周期为一日。

地球自转的轴线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23.5度,即地轴倾斜角。

2. 地球自转的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是不稳定的,因此通过平均自转速度来描述地球自转的速度。

地球的平均自转速度约为1674公里/小时,不同纬度上地球自转速度略有不同。

3. 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即地球自转是逆时针方向的,也称为顺时针自转。

因此在地球表面上观测到的太阳在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二、地球自转的运动规律1. 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地球自转是引起地球表面昼夜交替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当地球的一半面处于太阳照射区时,即为白昼;另一半面处于太阳不照射区时,则为黑夜。

很显然,昼夜交替的出现是由于地球的自转。

2. 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是地球形成椭球形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不同,赤道附近的地球自转速度最快,而极地附近的自转速度最慢,导致了地球自转产生了一个由赤道向极地方向的离心力,使得地球呈现出椭球形。

3. 地球自转引起章动地球自转还引起了地球的章动,即地轴的进动和章动。

地球的章动是指地球自转轴在天空中的摆动,地轴的进动和章动引起了地球上一些自然现象的周期性变化,如季节的变换等。

三、地球自转的影响和意义1. 对地球上的生物的影响地球自转引起了地球表面的昼夜交替,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昼夜两个不同的环境,这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休息等生活活动,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生活更加多样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4 地球运动之地球自转
【知识梳理】
一、地球自转方向、周期、速度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即地轴)的旋转运动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极地上空俯瞰:北南
3.周期:恒星日:时分秒(真正周期)
太阳日:时(昼夜更替周期)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地方时和区时
(1)地方时:不同出现不同时刻。

个经度相差小时。

越往东的地方,时间越(早或晚),时刻数越(大或小)。

a.同一条经线上时间相同。

B.特殊的地方时:直射点所在经线(昼半球中央经线):
夜半球中央经线:
晨线、昏线所在经线与赤道的交点:、
(2)时区
目的:为了解决2个问题:a.同一瞬间,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时刻不同。

各地人们交通通讯不便。

b.日期混乱。

方法:全球共划分为个时区,每个时区跨越个经度。

计算:经线所在时区:用已知经度除以15°,除不尽时,四舍五入。

(3)区时
含义:每个时区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个小时
法则:东加西减
(4)国际日期变更线
a.国际日期变更线在180°经线附近,为保证同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时区,国际日期变更线有几处弯曲,并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

b.东西两侧的相同,不同。

自西向东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东侧的日期比西侧
3.地转偏向力
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记忆:“南左北右”)
高纬度地区受其影响,低纬度地区受其影响,赤道地区无偏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