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act改革开放前后对比

合集下载

改革开发三十年前后变化

改革开发三十年前后变化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后三十年的对比在不久的两个月前,我国度过了她伟大的六十年华诞,在这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普天同庆,人们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六十周年而感到激动,而今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周年的日子。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开放在中国的全面展开。

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中国在这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间,我国可谓全方面得到的高速的发展。

政治制度越来越完善,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等等,这都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的。

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当时,整个政治局面是处在一个混乱状态,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出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面对这种局面,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也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只有通过改革开放,吸取国际的高科技成果,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在中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发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就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上看,就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转变。

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最简单的就是衣食住行,另外还有生活用品,娱乐方式,从这种种方面都可以看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真是今非昔比。

现在人们不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从衣着方面看,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改革前后中国之比较

改革前后中国之比较
>> 0 >> 1 >> 2 >> 3 >> 4 >>
该时期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分配型”经济,商业的主 要作用是按计划将相当稀缺的社会资源(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 品)均衡地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以维持基本的生产活动和 满足基本的消费需求。“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当时指导商 业的基本方针。“分配型”的经济特征,使商业的主要作用是 按照计划对社会资源进行一层层的分配。商业在很大程度上受 到生产的影响和制约,生产决定流通是一种主要的倾向。
3
>>
4
>>
1949年以前,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工业 年以前,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年以前 十分落后。 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只有140亿元 占工 亿元,占工 十分落后。1949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只有 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只有 亿元 农业总产值的3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农业总产值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没收了 官僚资本,清除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 官僚资本,清除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逐步改造了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个体手工业,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经济成份 在工业中占了统治地位。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在工业中占了统治地位。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义现代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
0
>>
1
>>
2
>>
3
>>
4
>>
第二阶段是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中国商业进入了计划调节与市 场调节相结合的阶段,商品流通开始形成“主体多元化,渠道多元 化,形式多样化”的基本格局。 从80年代初开始,为了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商业体制给生产、流通 和消费的发展形成制约的状况,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改革的措施: 1.对商品的购销体制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其主要特征 是将原来由国家计划严格控制的“统购统销”、“统购包销” 的商品购销体制,逐步放开,允许生产者在一定范围内将产 品自行销售,允许商业部门在一定范围内对商品自由采购。

毛概--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对比

毛概--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对比
经济飞快地发展,中华民族要新的姿态迈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我们坚信,只要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万众一心,开拓 奋进,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胜 利。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15
LOGO
3、城市设施条件明显提高,人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
善。从城市建成区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城市人 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1.0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城市用水和燃气普及率方面可以看出这就是大家身边的改变, 是我们最直接感受到的。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采用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在于,中国是一穷二白 的农业国,处于工业化初期,技术和管理极为落后,只能依靠劳动力和增加 投入来发展经济; 更重要的是因为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 重工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必须投入更多资金。要赶超, 必须快速发展。高速度和重工业发展,只能主要依靠数量规模扩张、外延扩 大、高积累、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难以通过高技术和高水平管理来达到。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情况
LOGO
一、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1、经济高速增长,到2016年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 第二。
此处添加公司信息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情况 LOGO
2、人均GDP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稳步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逐年增 加。人均GDP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早已经由低收 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标志着我国在向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又迈出 了坚实的一步。而据最新统 计显示2016年我国人均GDP 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地区水平。

时代变迁

时代变迁
时代变迁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前后变化
• • • • • 1、衣 2、食 3、住 4、行 5、用

•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着那个时侯实际上衣服单调 得很,一般只有两三种式洋,比如说中山装、军 装。而且颜色偏重于蓝灰黑三种颜色。且因为经 济水平较低,商品供应贫乏,所以买衣服要凭布 票购买。 •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 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 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 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 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 30年前,大家总是这样描述当时的交通状 况:“开门就是坡(山),抬头就是坡, 迈步就是坡,啥时有大路,修到咱这 坡?”30年后,条条宽敞的公路、四通八 达的公路网,让大家不再为出行难,为农 产品运不出山而发愁了。改革开放30年, 是中国交通大发展的30年。本专题将从公 路、航空、水运等方面展示交通30年的蜕 变。

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 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 本的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 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 “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 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 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 旧民居。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 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 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只有床、 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 洋溢着和谐宁静。

• 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 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

改革开 放前后对比

改革开 放前后对比

谢谢
观赏
衣住 食行
衣 在“ ”方面
在改革开放前,正如“老大穿新的,老二 穿旧的,老三穿补的”“新三年,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人们很少添置新衣服, 且当时的衣服花色款式少,中山装,江青 裙是当时的潮流。
现在人们不再为穿衣服而发愁了,反倒是 在为穿什么样的衣服而发愁,穿衣服不再 只是为了保暖,更是讲究个性是时尚。
文化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 成果。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广泛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思想 道德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人 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科 学、文化、新闻、出版、卫生、体育和其他社 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建立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社会步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在政治方面
邓小平理论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民经济不
城里居民等国家建房,靠单位分房, “筒子楼”是当时的主流,家家人共用 一间厨房,每天都是锅盆瓦罐汇成的交 响曲。
“住”
这是当时最繁华的都市 现在的上海和新农村的
之一……上海
建设
行 在“ ”方面
以前出行主要还是靠步行,如果要坐车 的话就得走上很远到大马路上才有的坐, 而且车次也少,等上几个小时是常见的 是,所以出行很不方便。
断增长,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
经 质量得到改善。改革中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 济 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
方 共服务;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支
面 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价格改革, 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推荐优秀PPT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推荐优秀PPT

“大包干这劳种动家庭合联同产承法包、制度企解业放了所农得村的税生法产力、,反最终垄上断升为法中、国农城村乡的基规本划制度法,、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
就业促进法等一批重要法律将在年内实施。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ຫໍສະໝຸດ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1997年 的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同年7月香港粮回食归 、棉花、肉类、钢
一、改革开放的
1、从包产到户到土地流转 小岗村探索 农村致富新路 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 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大包干”生死契 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从此拉开了中国 农村改革的序幕。包产到户实现了小岗 村的温饱,但一直没有解决小岗村的致 富问题。近年来,小岗村开始进行以承 包制为基础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开展 多种形式的土地集中经营,探索致富之 路。这种集中利用土地、实现规模经营 的新型合作经济给小岗村的农民带来了 实惠。2007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达到 6000元,而当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是4140元,小岗村摆脱了自改革 开放后20多年经济停滞不前的状况。
“2200三006个年4代年作表出”推构重建进要社思资会想主本和义保市和护谐场私社有发会财重展产大被的决写定“入国宪法九,条”颁布,
7%的增长速国度,有世商界第业一。进行股份制改革
(特7)权人垄民断生利活益水“集三平团显个已著经代改发善表展成”重为中要国思最大想的祸和害保。护私有财产被写入宪法,
神舟六号载人中航央天飞启行动圆满“振成功兴东北”战略
一、改革开放的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年 设立经济特区 (同年1月邓小平应邀对 进行正式访问 ) 1981年 邓小平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
的若干 问题的决议》 1982年 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改革开放30年的前后变化我是90后,不知道改革前的条件,但我通过报纸,电视,与上一辈的交谈,我也得到了一点了了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改革开始改革前人们都是生活在自己的家乡,不存在外出打工赚钱,都是统一的模式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人们没有肥料,人们就是把草挖去田里,用粪船把人的粪便拉倒天里做肥料;人们没有农药,人们就从有石灰的地方担来石灰,撒在田里杀虫,来回一次可能就是一天的时间;即使人们都辛苦的劳作但水稻的产量一般都是两三百斤一亩(是现在一半的一半),如果遇到水灾旱灾可能是颗粒无收;因为灾害1960年出生的人很少;饿死人是常事;人们没有经济来源,人们就到山里砍一捆柴,砍根树,拿到市里去卖;人们当时没有技术,劳作都是低效率;以前的衣服都是单一的颜色,简单款式,结婚,喝酒要穿衣服如果没有衣服穿,还存在借衣这种现象;人们出行,即使是很远大多都是走路,没有车坐;人们几乎没有什么休闲娱乐,有时就是可能要跑很远的路到别的地方看下电影(可能是改革后才出现);改革后即使家里贫穷,也可以外出打工赚钱,从事的行业也可以随着自己的喜欢而改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贫穷的现状;人们在农业方面肥料,农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经济来源也多样化了,可以通过劳作,知识等多方面来得到经济来源;人们有了一定的技术,效率正在不断提高;穿着可以是百花齐放,什么型,什么式都有;交通得到了改善,摩托车,公交车,三轮车,火车,高铁,飞机等不断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人们娱乐的方式也越来越多,球类,电子产品类,旅游类等;这是我对改革前后的一些了解;我们是改革成果的完全享受者,我们应该感谢邓小平,感谢所有革命先烈,是你们让我们过上了如此美好的生活,我们会站在你们的肩膀上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丽;。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探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1. 政治变化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非常强大。

然而,改革开放的实施意味着放开了经济的市场化,逐步引入市场经济机制。

政府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计划调控转变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

这种政治变化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同时也使政府更加关注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

2. 经济变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中国引入了外资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国际化。

外资的引入和对外贸易的扩大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竞争优势。

其次,改革开放后,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市场化措施,推动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企业的发展。

特别是农村改革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此外,改革开放后,中国开放了内地的经济特区,如深圳、珠海等地,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技术引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3. 社会变化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农村的发展水平得到了提高。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如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农业技术推广等,使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增加,乡村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

其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职业机会的增加,使得大量的中国人民从事高薪工作,提高了生活水平。

此外,改革开放还带来了文化多元化的变化,形成了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社会氛围。

4. 环境变化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环境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的破坏,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

另一方面,政府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推动了绿色发展。

同时,改革开放也为中国的环保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推动了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改革开放35年的变化

改革开放35年的变化

什么是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外开放
政治的变化
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强化集权、个人崇拜——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封闭——开放 战争与革命论——和平与发展论
经济的变化
单一公有制经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育的变化
轻视知识践踏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衣食住行的变化
思想观念的变化
恋爱婚姻 个人基本追求 价值观念 公民意识
人与自然
改革开放35年的前后变化
改革开放前中国是什么样子?
穿衣基本靠纺,吃饭基本靠党
性生活基本 靠手~~
致富基本靠抢,娶妻基本靠想 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 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
改革开放前中国是什么样子?
文化大革命: 1966 年 5 月至 1976 年 10 月 徘徊中前进时期: 1976 年 10 月至 1978 年 12 月 改革开放: 1978 年 12 月至今

改革前后30年对比

改革前后30年对比
从真实数据比较中国改革前后30
年经济发展
• 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几乎为空白,或者说可 以忽略不计。但在7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产值就超过了 农业总产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年中国农林 牧渔业总产值为1397.0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4237.0亿 元,按这个数据计算,1978年时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已 经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5%,工业总产值是农业总产值 的3倍。这也就是说中国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初步工 业化。并且按实物计算,那时的农业产量也翻了一倍 多。中国在70年代末就开始制造核潜艇、能独立修建 葛洲坝那样的大工程。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的综合工 业水平,也代表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步伐。这一切几乎 是从零开始的。
改革开放30年 回顾与展望

• • • •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 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 思主义。” 关于改革开放,十七大报告中有两句话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 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这两句话不仅旗帜鲜明地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坚定性, 而且也明确了下一步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由此可见,今后,中央对改 革开放只会加强、只会扩大、只会深化,不可能倒退,不可能停滞。所以, 党的十七大报告实际上也是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阐明的一个全面的、发 展的、深刻的改革论和开放论。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取 得巨大成功
• 1978年,我国GDP为3645.2亿元,财政总收入 为 1121亿元,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 • 2002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为102398 亿元; 2006年,我国GDP又突破20万亿元,为 211923亿元,折2.7万亿美元。 • 2002年,我国GDP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3.9%、日本 的37.0%、德国的71.8%,2006年上升到相当于美 国的20.0%、日本的60.6%、德国的91.3% 。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自1978年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经济变化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经济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有企业主导了整个经济活动。

而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实行开放政策,吸引外资进入中国。

这些改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改革开放后的贸易自由化政策带来了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

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出口和进口额大幅增加,与世界各国形成了紧密的贸易联系。

此外,改革开放还鼓励了内外资本的流动,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

外资的引入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并促进了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其次,农村经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土地使用权并可以自由经营农田。

这种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效益显著提高。

同时,农村地区也受益于城乡经济一体化政策,乡村基础设施逐渐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最后,改革开放还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

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

城市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

政治变化除了经济变化,改革开放还带来了政治体制的改革。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封闭的政治体制,个人权利受到限制。

而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首先,改革开放带来了党的领导方式的变化。

由于经济改革的需要,党的领导思想逐渐从完全集权向依法治国转变,逐步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新一届领导集体开始注重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加强了党内民主,开展了反腐败斗争。

其次,在政治体制方面,中国逐步推进了选举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建设。

选举制度得到了改善,有限的选举权逐渐扩大,人民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度提高。

改革开 放前后对比

改革开 放前后对比

谢谢
观赏
文化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 成果。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广泛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思想 道德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人 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教育、科 学、文化、新闻、出版、卫生、体育和其他社 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融、投资等方面的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健全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
力度。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前进的道路上 还存在不少困难。中国人口多、底 子薄、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虽然 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排 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的产业结构 还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资源环 境压力加大。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 协调,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差距 扩大的趋势尚未得到扭转。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建立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的增长更加稳定 教育发展取的长足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在政治方面
邓小平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民经济不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建立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的增长更加稳定教育发展取的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在政治方面邓小平理论在经济方面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改善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

改·发展
们增 解 值 济 主 制 革 们 改 生强 放 规 , 义 度 中 既 革 活综 和 律 使 条 , 坚 在 开 水合 发 的 经 件 又 持 深 放 平国 展 要 济 下 创 社 刻 的 。力 社 求 活 发 造 会 而 ,会,力展性主广年 提生不遵市地义泛来 高产断循场社基的, 人力地价经会本变我 ,

30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在我们生活 各方面都可以体现 出来, 所以改革开 花是 我们 历史上很大一个转 折点,我认为我们应该 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积极努力的学习,报效国家, 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

变覆 了 活 人 多 放 改 小 楼 在 房 的 从 化地 翻 发 民 年 三 革 区 住 的 到 矮 昔 。的 天 生 生 , 十 开 , 宅 高 现 平 日

交通

改革开放前,通往各地的交通工具还不太普及,交通不 方便,阻碍了各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各地的交通发展 明显的得到了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发展迅速,方便 了人们的出行和各地区的交流与发展。
图 说 改 革 开 放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后服装趋于多样化
改革开放前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低,物资缺乏,农村人民的温饱都 是个很大的问题,人们经常饿肚子,而且食物基本上单一,听老人 们说,当时的情况属于有钱买不到东西;然而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 的努力,经济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是人民的生活 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论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论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论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现象严重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因此,有人非常怀念“毛泽东时代”。

他们认为,改革开放以后还不如改革开放以前好,回到过去还好些。

如何客观全面地看待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时代?我觉得我们要认识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除了弄清楚改革开放前的29年对于改革开放的意义,还需要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马克思讲过:“要了解一个限定的历史时期,必须跳出它的局限,把它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较。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从而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怎样进行比较呢?我认为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一、关于官员腐败与社会风尚问题。

现在很多人怀念毛泽东时代,很大一方面是对当今政府的失望,部分官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权力滥用的情况比比皆是,百姓与官员的距离拉大,好多人考公务员是为了一个铁饭碗,而不是真心真意为群众做事,“权力寻租”必然出现钱权交易,而钱权交易是催生腐败的温床。

“权力寻租”其根源在于党政部门权力过大,同时党内外的民主监督不到位,致使少数掌握实权的官员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捞取个人好处。

当前官场上的钱权交易手样繁多,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腐败中涉及的金额触目惊心,已经成为官场上道德败坏的一大顽症,也是人们抨击的重大问题。

与此同时,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下降,为了金钱,什么损人利己的坏事都敢做。

三聚氰胺牛奶、地沟油、瘦肉精猪肉、毒饺子等残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食品层出不穷,官员们包“二奶”更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毛泽东时代的干部清正廉洁,腐败官员鲜为人知,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我们从另一个层面分析,腐败现象是要有一定的温床和经济基础的。

三十多年前,我国还是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那时候所有的建设项目都由国家立项建设,各种物资的调拨或采购都由国家统一定价,这里面根本就没有钱权交易的操作空间。

就连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来看,所有的物价都由国家统一定价,在限量购买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出现腐败现象,至多出现个别人的贪污盗窃或者是“走后门”购买紧俏商品。

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对比

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对比

200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36.2%,比1978年提 高18.3个百分点,明显快于改革前的城市化步伐。 根据国际比较,中国工业化虽然处于发展的中 期阶段,按照钱纳里等早期预测结果推算,
2001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911美元,那么, 对应常态经济发展的城市化水平应在60%—63% 之间,而2001年中国城市化水平为38%,与常态经 济发展的城市化水平相差22个百分点以上。如果
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
第二页,共10页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5万亿元以上 十六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 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 力争比2000年翻两 番。许宪春说,按照这一目标,到2020年,我国 国内生产 总值(按2000年价格计算)将超过3 5万亿元。未来20年,中国经济至少保持 7.1 8%的增长速度 。
如果按照用户数来衡量,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电信
市场。截至到今年一月,中国有3.16亿固定电话用户以及
3.4亿的移动用户。
新的固定电话用户数量较去年12月增长了3.2%,
移动电话用户则有5百万的增长。
专家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将
达到4.02亿,固定电话用户可能突破 3.6亿。
第八页,共10页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01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为4329美元,则对应常态经济发展的城市化 预测水平应在70%-80%之间,中国应该完成了工
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因此,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属 于滞后型。
第九页,共10页
1982—2000年,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 限从4.70年上升到6.85年,城镇15岁及以上人口 人均受教育年限从7.57年上升到9.80年,农村 人均受教育年限增长较快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 0 2001 2010
5.
The new strides of "Go out"
In foreign trade and foreign investment of important achievements at the same time, Chinese enterprises "going out" the new strides. From 2001 to 700 direct investment (non-financial direct investment 2010, Chinese foreign flow) for nine years keep growing, average annual growth of around 50%, 600 increased from less than $1 billion to $59 billion, ten years accumulated 500 more than $300 bill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tock. According to 400 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1, 2010, Chinese foreign direct 中国对外直接投 investment accounted for 5.2% of the world when the flow 资 rate, the world's 300 fifth, for the first time more than the tradition of Japan, the UK foreign 200 investment.
(3) The reform of the RMB exchange r ate appreciation and exchange rate fo rmation mechanism.
In 1994, China carried out the reform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In July 21, 2005,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officially announced the start of a managed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The day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against the dollar by 8.2765 increased to 8.1100, up 2.1%. In June 19, 2010, China's resump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flexibility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In September 21, 2011, the RMB exchange rate against the dollar middle price breaks 6.7 points, since 2005 the exchange rate reform of RMB nominal exchange rate has appreciated nearly 20%.
100 0 2001 2010
1) The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At the beginning of accession to the WTO, China continued the policy which made in 1998-- to raise the export tax rebate rate . January 1, 2004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export tax rebate policy. China from 2008 August to 2009 July, Mass increased 7 times in a row in China textile and clothing,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such as steel, chemical products export rebate rate. in July 15, 2010, China cancel part of the steel, non-ferrous metal processing materials, pesticide, medicine, chemical products… products export tax rebates, involving a total of 406 commercial varieties, a total of 6 major categories of merchandise.
3.The trade surplus goes from surge to corrections and smooth
At the same tim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the trade surplus also appeared from gradually extended to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Foreign trade surplus surged in 2004 and brought in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nd money supply as the passive growth, a record high of around 2007 achieve surplus. The trade surplus of $183.1 billion in 2010, 6.4% lower than in 2009, 38.6% lower than in 2008. Influenced by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the 2009 world aggregate demand fell by 0.6%, and 13% of China's domestic demand growth, contributing to global economic growth of 1.6%, China's shift on its own structure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force in promoting global rebalancing.
Contract
C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tent
The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after accessing WTO for ten years
1 the rise of trading powers
It is the golden age of rapid 20.00% development of trade in goods 18.00% in China after the ten years’ 16.00%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As 14.00%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12.00% in 2001, China's trade volume 10.00% 8.00% of about $510 billion, 6.00% accounting for 4.4% of the 4.00% world's total trade volume, is the 2.00% world's sixth largest exporter. 0.00%
中国 世界
出口
进口
2. The steady rise of trade in services
Although the general trade export in our country grow faster than processing trade 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still more than general trade export processing trade export scale. Enterprises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from 2001 to 2010 in import and export of processing trade accounts for the proportion to an average of 81.57%. In 2010, China import and export of processing trade way of enterprises with foreign investment of $970.9 billion, about 84% of the total cost of the year the national import and export of processing trade, a third of the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of the goods. Look from export, the foreign capital enterprise exports since 2001 has always occupied more than 50% of the total export scale in our country, was close to 60% in 2006.
4. Ranks firs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by absorbing foreign capit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