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以爱为源”彰显德育工作新特色
以人为本质量立校德育为先特色兴校

以人为本质量立校德育为先特色兴校————今后工作的构想创建合格学校工作一年来,在上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关怀下;在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下,我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质量立校德育为先特色兴校”。
一、以人为本、规范办学行为1、坚持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应该体现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每一个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怀、尊重和重视,让每个学生不仅在学业上获得发展,同时在个性、特长等方面也能得到发展,感受到学习生活过程的快乐和成功。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部颁课程计划,让每一位学生接受完整教育。
2、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
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体,贯穿小学德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好的行为习惯,是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而形成的。
坚持正面引导,以活动促教育,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开展走廊文化,在本校师生中征集“名言警句”让本校的墙壁说自己的话;开展橱窗文化,宣传学校的学习标兵,文明标兵,好人好事等。
坚持不懈地在立足于“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下,持久地、规范地把行为习惯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细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地形成优良的品质。
二、关爱学生,树立正确质量观教学质量是小学的生命线,任何时候、任何老师、任何学校都不可、更不能放松对教学质量的追求。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主要是规范课程的开设、规范课时数、规范学生的作业量、规范学生的作息时间以及规范评价考试等。
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关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呵护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为中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并重,从学校的各种计划,到教师的备、教、批、辅、测,再到学生的听课、复习、检测等全过程进行管理。
全员参与管理,充分调动学校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与学校教学质量紧密相连。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爱为生保驾护航。 评高级小结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爱为生保驾护航。
评高级小结
【原创版】
目录
1.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2.用爱为生,保驾护航的教育实践
3.评高级小结:对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反思与提升
正文
教育,是一项关乎民族未来、国家兴衰的事业。
我们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用爱为生,保驾护航。
在此,我将以评高级小结的形式,对这一理念与实践进行反思与提升。
首先,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是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教育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坚决贯彻这一理念,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明素养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使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础。
其次,用爱为生,保驾护航,是我们教育实践的基本要求。
这一要求强调,教育工作者应以深厚的爱生之情,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和保障。
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理解他们的困惑,解决他们的问题,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然而,在实践这一理念和要求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例如,在德育教育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在用爱为生的实践中,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的期待。
总的来说,评高级小结是一次对我们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反思与提升的过程。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德育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德育【摘要】本文讨论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德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发展。
德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德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石。
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建设和谐校园氛围需要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共同维护校园秩序和生活环境。
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加强师生互动、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等。
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德育是当前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未来德育工作应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和学生自我发展。
通过努力,我们可以建设更加和谐、平等、共融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以人为本、和谐德育、教育理念、社会关系、全面发展、和谐校园、德育工作、具体措施、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人们普遍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个性,引导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愈发受到重视。
以人为本,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全面成长。
这种理念强调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自我实现。
在现代社会中,德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日益紧密。
和谐的社会需要有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作为基础,而德育正是培养这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关键因素。
只有通过德育工作,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融入并做出积极的贡献。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德育已成为当下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2. 正文2.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指把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中心,充分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致力于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体现了人性的尊严和价值,是教育事业的根本宗旨。
在教育中,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成长轨迹和发展需求。
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关注他们的兴趣、能力和潜力,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以人为本,以爱为魂——浅谈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艺术

以人为本,以爱为魂——浅谈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艺术
班主任担任着重要的教育职责,是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的重要力量。
面对今天异常复杂的高中教育,高中班主任必须拥有优秀的德育管理艺术,做到以人为本、以爱为魂。
首先,高中班主任应该注重师生关系的维护与建设,把教育关系表达成一种良性互动和沟通的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心理、情感的健康发展。
其次,班主任应该有系统完整的管理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分工,制定出具体的管理制度和纪律,遵守制度和纪律,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约束。
最后,班主任一方面要做好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注重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的群体建设,让班级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小群体,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只有以人为本、以爱为魂的德育管理才能带领学生走向成功。
班主任要把班级管理作为一种艺术来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将学校的精神和理念尽可能地深入教育,让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走向成功。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德育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德育人是社会的根本,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实现和谐德育是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
在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是最重要的理念,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实现和谐德育,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本文将从“以人为本”和和谐德育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以及对人文关怀的思考。
我们要明确“以人为本”是什么意思。
以人为本,是指一切工作都要以人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注重个体差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意味着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在教育工作中,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科知识为主导,而现代教育则更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
只有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个性,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和谐德育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和谐德育是指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价值观,使学生在道德、心理、意志和行为等方面达到和谐发展的境界。
和谐德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和品行,而且要培养他们的心理和意志,促使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只有通过和谐德育,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的我们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特长、性格都不同。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而不是一刀切地要求学生都要按照同样的模式去学习。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只是学生成长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有身心健康、品德修养、社会实践等方面。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意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意愿,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指引他们走向成功之路。
实现和谐德育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是榜样的力量。
好的教师和家长是学生最好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和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成长。
以人为本 德育先行创特色

以人为本德育先行创特色——莱芜四中德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总结莱芜市第四中学位于美丽的“文明之乡、齐鲁大地”的艾山脚下,自1958年建校以来,秉承“以人为本、以德树人”“让学生学会做人”的基本理念,在总结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从学生主体出发,从学校实际出发,确立学校皆德育、社会皆德育的基本德育观念,建立既有时代特征又有四中特色的德育模式,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激励奋进的良好成长环境,实现社会责任感、成才意识与常规养成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德育素质,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五十年来,正是这种底蕴深厚的学校文化,激励着全校师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励志、勤学、自律、超越”,不断超越自我,充满生机与活力。
学校的德育工作注重在基础上花力气、在改革上做文章、在实效上下功夫,实现了“分阶段转化”,即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学校老师、感恩社会国家。
然后把“回报”穿插其中。
回顾学校走过的成功历程,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核心、特色创建和自强不息”的努力。
一、现实背景,德育刻不容缓1.孩子对感恩意识的冷漠。
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觉得家长以及他人给予他们的都是理所应当的.不会感激、不会感动、不懂关心;甚至骄横、自私、懒惰。
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慈善事业非常普遍,人们的慈善行为也比较常见,这就是感恩教育的结果。
2.教育在感恩方面的缺失。
感恩是需要培养的,“感恩”教育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必修课。
学会感恩,并不是要做付出与所得的价值交换,而是要更懂得尊重和珍惜,并从中认识到每个人的社会责任。
二、条件分析:1.齐鲁大地,文明之乡。
来自传统的道德(感恩)教育已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古谚语就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的说法。
2.其他地区感恩教育的发展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
如在上海,学会“感恩”已写入了新版本的上海市《中学生守则》;在黑龙江,全省高校推行了包括“感恩”教育内容的“大学生素质教育量化工程”……3.我校的师资力量具备了相应的条件。
以人为本:我们的德育工作计划

以人为本:我们的德育工作计划以人为本:我们的德育工作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的全面深入,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在众多德育工作中,以人为本,是我们的核心理念。
我们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应该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出发点,全方位、多层次地落实德育工作。
这也是我们的德育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具体而言,我们认为,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这个时代,知识更新快,竞争激烈,并非仅仅掌握知识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了当今具备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此,我们计划通过专门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学习如何独立思考,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推理、辩证分析和判断。
二、强化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待人处事的素养在社会交往方面,如何以礼待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等,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
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将设置专门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互动交流等方式,逐步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待人处事的素养。
三、发掘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现代社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共识,成为了人们对于优秀人才的共同追求。
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计划中,我们将强调发掘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体现。
我们将在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的兴趣和特长,打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和科技活动,让学生在全方位的展示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建立和谐与平等的校园文化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将注重营造和谐、平等和尊重个性的校园文化。
我们将通过普及校规校纪、加强班级管理、严格制约教师行政行为等方式,建立一份健康的校园规范,让学生在尊重他人、和谐共处的基础上,自觉遵守学校规定。
以人为本 以心育德——泉州第一中学德育特色实践探索

为全 体教师 的共 同愿景 。办 学实践 中, 它 以一种精 神力
量、 一种文化 氛围 、 一种理 性 目标熏陶着 学校全体成 员 ,
影 响着 他们 的言行举止和精神气 质 , 并 引领 德育工 作和
谐、 健康 、 向上 发展 。
近 年来 , 我校 坚 持践行 这 一办 学理念 , 遵循 新 时期 德 育工作整体性 与主体性 的鲜 明特点 , 不 断强化德 育工
依托 《 德育实 践活动 的研 究与实 践》 这一 课题 ( 泉州 Fra biblioteko2 麟
; 易 健 甚 砧 板 嚆 研 完
学 校 管 理 办学 治校 ■
同年段 的特点 设置主题 ,班 会开展 形式 多元化 。例 如, 品, 业 已在 2 0 1 2年春 季布置上墙 , 日益 发挥其 应有 的引
根据各年龄段 学生 的身心特 点 , 结合 目前 我校初 中 部的实 际情 况 , 我们将德 育教育 的总 目标分解 细化 到每
一
训, 在传承“ 梅筋 石骨 ” 人文 底蕴 的基础 上 , 结合 当今教
育 发展趋 势 , 挖掘、 提 炼并最 终确立 了“ 以人 为本 , 个性 发展 , 全面发展 ” 的办学理念 , 明确 了“ 面 向世 界发展 , 着
关键 词
中学 德育 ; 理念; 特色 ; 创新 实践
“ 百年大计 , 教育 为本 ; 教育 大计 , 德 育为本 ” 。泉州 第一 中学始 终坚持 德育 为先 , 立 德树 人 , 致力 于完 善德
育工作体 系, 创新德育 工作方 法 , 营造 德育工作 氛围 , 融
市 教育 科学“ 十二 五 ” 立 项 重 点课题 , 已于 日前 顺利 结 题) , 针对学校发 展过程 中存 在的 问题 , 我 校将初 中部作
“以人为本、以爱为源”彰显德育工作新特色

以人为本、以爱为源努力探索双语未保工作的新途径商洛双语学校创建于2000年,是一所全日制民办初级中学。
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教职工121人,学生1800余人。
学校创办14年来,始终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以爱为源,培养幸福生活的创造者”的教育理念,把“民主、科学、和谐、创新”的校训落实到每一个教育教学的环节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双语文化”精神。
14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我们双语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下,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长足发展,学生参加各类综合性竞赛和才艺展示,获得国家、省、市、区级大奖人数众多,为我区争得了各种荣誉;学校荣获“全国全脑教育研究与实验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实验学校”、“中国家长教育示范学校”、市、区“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和“质量优胜学校”等荣誉称号。
十四年来,我们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未保工作,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始终突出人文关怀,注重管理细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未保工作方式,以人文精神和良好习惯培养为重点,增强校园文化建设,展开丰富多彩的未保活动,让学生在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中陶冶高尚的情操,逐步提升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人生观,促动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双语成功的因素很多,下面我将着重从人文关怀和细节管理方面谈一谈双语的未保工作。
一、强化未保目标管理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素质教育观点。
“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以爱为源,培养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是双语人自始至终的办学理念。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成为双语永恒的未保主题。
双语的教育不但要为学生的今天着想,更要为学生的未来着想;不但要注重学生今天的成长和进步,更要注重10年、20年以后他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不把考试成绩看作唯一的标准,不把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要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促动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进步和提升,并以此作为学校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以人为本以心育德-德育特色实践探索

·研究探讨·250以人为本以心育德——德育特色实践探索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中学 文兴华【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校的办学主旨的体现。
学校应将德育任务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位置,致力于塑造前卫的德育观念,呈现德育工作的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并且要满足当代素质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德育 特色 实践 探索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核心元素。
学校应秉承德育第一的观念对学生展开素质教育,应健全德育工作系统、打造德育的气氛、融合学生的特色、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高超的情商作为第一要务;并拓展德育工作开展的渠道,构成管控有方、特色化、卓有成效的德育新局面。
德育教育要运用学府周边的德育资源,让学生在德育实践上学有所得。
以人为本、以心育德不能流于形式,应让学生体会到沟通、协作、关爱的重要性,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一、进行学段分层依照各年级段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的特色,融合学校的实践状况,学校应将德育教育工作进行细致的划分,对不同年级、相异学期展开特色化的教育,学段分层其中一个关键工作是德育内容的课程化。
依照相异年纪的学生的特征,布置相异的德育课程主题:七年级应把握小学生过渡到初中的客观规律,进行礼仪教育、养成教育以及挫折教育;八年级应让学生学习法律常识,并开展生命健康教育、励志教育等等;九年级应强调信念教育、社会职责感教育等等。
此外,应举办“主题活动月”,每一个月要更新一次教育主题,学校应依照相异年纪的学生布置主题,班会应多姿多彩。
比如:可以开展“说说我的梦想”主题活动,将习近平主席的中国梦与学生的梦想联合起来进行引导和教育;并且透过开展“共建中国梦”的学习园地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类别分层法教学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不少学校推行了“学生成长导师制”,将学生的学习责任划分到分管学生学习的“导师”的头上。
成长导师要依照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对学生学习、思维、心理健康教育、人生策划等方面给出专业的意见或建议,并对学习效果或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更为关照。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爱为生保驾护航。小结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爱为生保驾护航。
小结
摘要:
1.引言
2.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3.用爱为生保驾护航的实践
4.小结
正文: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我国一直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即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展开。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具备道德情操的人才。
德育为先,意味着我们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用爱为生保驾护航的实践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倡导用爱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首先,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其次,学校要创造一个充满关爱的环境,让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此外,我们还要培养学生具备爱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关爱社会,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小结
总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爱为生保驾护航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才。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德育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德育“以人为本”是指将人的发展和幸福放在首位,以人的需求和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一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尊重人的个性的理念和价值观。
在实现和谐德育方面,也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人格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以人为本意味着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才能和能力。
教育的目标不是简单地符合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的培养和教育。
在德育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塑造,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潜能,并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指导。
以人为本也意味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应该在德育活动中发挥积极的参与和主导作用。
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意愿,倾听他们的声音,鼓励他们发表个人的意见和观点。
通过让学生参与决策和制定规则,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自律性。
以人为本还意味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心理健康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的基础,而德育活动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提供适当的情感支持和指导。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和沟通能力,提供有效的情感管理和冲突解决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人为本还意味着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除了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外,还受到家庭、社会和校外环境的影响。
教育者应该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和社会氛围,倡导尊重、宽容和团结的价值观。
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建立有利于学生德育发展的家校联系和社区支持。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是实现和谐德育的重要前提。
通过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以及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实现和谐德育的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班主任的德育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在当今社会,教育被视为最重要的基础。
因此,为了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我们需要具有高尚素质的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德育工作也显得至关重要。
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更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目标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
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不仅仅是负责教育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负责学生的品德和思想教育。
班主任应该更加关注学生本身的需求和意愿,为学生提供更具有个性化、多元化且关注全面发展的支持。
因此,班主任们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们的个性和需求,开展更多针对学生个性的教育。
其次,做好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重要手段。
唯有在完善的德育体系和良好教育环境下,学生真正能够发掘自己的潜力,迅速成长。
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国家需要的人才,也需要班主任不断引领学生对于德育工作的理解。
这样,学生便能够更加愿意、主动地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到最后,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要兼顾情感和认知教育。
在教育学生的时候,班主任要更加注重情感因素的引导,为学生解决情感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扭转不良情绪。
此外,还需要引导学生接纳、理解传统文化,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增强素质教育的适用性和实效性。
总的来说,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成长的重中之重。
要想有一个好的德育效果,需要班主任把学生个性化和情感化的需求放在首位,不断引领学生健康、快乐、全面的成长,彰显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意识到公民权利和职责,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充满激情的优秀人才。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德育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德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显。
德育是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品德、思想、素质和劳动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成为拥有高尚品质的人才,这是现代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一种更加注重人的因素,关注学生个性和特点的教育策略。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校德育的本质就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可以更好地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
学校德育工作是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在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点。
如果我们只是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标准去做,那么德育工作就会变得僵化、照本宣科。
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路径,应该因材施教。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可以更好地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使其真正把各种因素融入到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之中。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
现代社会普遍存在“唯物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思想,很容易让学生变得过于功利,而忽略人类文明的关键价值。
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以使学生更有爱心、责任感和公义,从而更加关注他人的利益。
这种精神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和人类文明,以更高尚的情操对待生命和历史。
坚持“以人为本”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引入人文精神,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夯实人类文明的根基。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现代社会具有开放、多元、个性化的特点,因此,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方式也应当充分考虑他们的属于自我。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可以让学生更加认识到自我价值,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点。
在德育工作中,把学生视作主人翁,鼓励他们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负责的态度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综上所述,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和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德育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德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从关爱学生出发。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长。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
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成长,对他们的困惑和烦恼进行耐心倾听和解答。
只有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我们才能真正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实现和谐德育需要建立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
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地方,学校的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不断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要打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模范示范,引导学生感知社会的美好,激励学生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
学校要注重文明礼貌教育,加强道德修养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德育,必须注重个性化教育。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发挥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困难。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采取差异化教学方法。
只有在个性化的教育中,学生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要实现和谐德育,需要建立健全的教育管理制度。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德育教育工作机制,健全的教育管理制度,明确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形成共同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
在教育管理方面要注重民主和科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德育,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我们要用心关爱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注重个性化教育,建立健全的教育管理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精神品质的学生成长,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0字】。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爱为生保驾护航。 评高级小结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爱为生保驾护航。
评高级小结
摘要:
一、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
1.以人为本的重要性
2.德育为先的实践意义
二、用爱为生保驾护航的具体做法
1.对学生的关爱与支持
2.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3.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
三、高级小结的评价
1.对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认可
2.对用爱为生保驾护航的肯定
3.对未来教育工作的展望
正文: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用爱为生保驾护航,这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理念。
在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意味着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中心,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支持。
评高级小结时,应该首先看到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
高级小结在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方面做得非常好。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使学生成为有责任感、尊重他人、有爱心的人。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如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的重要性,并将其
内化为自身的品德。
高级小结在用爱为生保驾护航方面也做得很好。
他们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他们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和处理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他们还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各个领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示。
综上所述,高级小结在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和用爱为生保驾护航方面都做得非常好,值得肯定。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教育工作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德育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德育“以人为本”,是当前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尤其在德育教育方面更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康、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文明、守法、乐观、勤奋的良好品质,这些品质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实现和谐德育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其贯穿于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
第一点,坚持教育智慧。
文化智慧是教育中的一项核心。
德育教育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重视儒家、道家、佛家以及其他哲学思想的教育智慧,保持教育智慧文化的特点,并适当进行全面性和国际性的教育。
第二点,坚持教育多元性。
教育常见的方式有讲授、演示、互动等,其形式应种类丰富。
教师要了解学生需求和个性,因材施教,同时注重课堂互动和课堂教学合作,使教学变得更为活跃和有趣。
第三点,强调教育班级“神韵”。
班级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交往的主体。
班级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班级管理应加强对班级文化的引导、维护和重视,提高班级文化质量,营造和谐班级氛围,推动班级发展。
第四点,坚持教育个性化。
学生是学校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现自身潜能。
促进学生个性和素质的发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五点,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态度、观念和行为习惯,创造良好的个人发展环境。
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和生活常规的引导,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得以充分发展,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理念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加强德育教育,不断适应时代要求,并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实践的正确方向。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实现和谐德育,最终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论文德育工作论文:以人为本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以人为本论文德育工作论文:以人为本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加强和改进现行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这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也是我们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一、以人为本,德育管理人性化人是教育的中心、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更是教育的根本。
道德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培育德育主体,造就一大批具有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社会有用之才。
落实到学校德育管理上,就是要着力营造尊重学生主体的人性化德育氛围。
1.在校园环境建设上突出人文特色。
要让学校里的一草一木都寓情,一砖一瓦都启智,让校园里的一切都能兴奋学生的眼睛、畅快学生的心情、涵养学生的德性。
校园里亭亭玉立的玉兰、稳健如塔的雪松、俊逸飘洒的兰草、花枝招展的桃树、飘香四溢的桂花它们潜移默化地在向师生们昭示着做人要堂堂正正、理直气壮,要服务社会;春兰秋菊夏荷冬梅,无时无刻不在向师生们昭示着时间的易逝和生命的珍贵。
2.在德育评价操作上体现人本意识。
长期以来,德育的一个严重缺陷就是忽视个性发展,忽视个性差异,忽视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总是用一个刻板的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
正因如此,我们必须从学校德育评价入手,针对学生思想状况的复杂性,坚持德育评价的多元化,体现德育评价的人本意识。
评价主体上可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班主任最后评定相结合;具体操作上,学生、小组长、班长、班主任每人都配备一个小册子,随时记录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表现,特别是详细记录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力求做到客观公正,而不是主观臆断。
3.在学生管理方法上讲求人性化管理。
过去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大都采用“管、卡、压”的方式,说教过多,灌输过多。
只是一味地提要求、立规矩,而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
学生基本上是迫于某种“威压”才去按要求做,毫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言,这种仅靠外力改造、“客体制约”的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以爱为源努力探索双语未保工作的新途径商洛双语学校创建于2000年,是一所全日制民办初级中学。
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教职工121人,学生1800余人。
学校创办14年来,始终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以爱为源,培养幸福生活的创造者”的教育理念,把“民主、科学、和谐、创新”的校训落实到每一个教育教学的环节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双语文化”精神。
14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我们双语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下,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长足发展,学生参加各类综合性竞赛和才艺展示,获得国家、省、市、区级大奖人数众多,为我区争得了各种荣誉;学校荣获“全国全脑教育研究与实验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实验学校”、“中国家长教育示范学校”、市、区“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和“质量优胜学校”等荣誉称号。
十四年来,我们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未保工作,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始终突出人文关怀,注重管理细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未保工作方式,以人文精神和良好习惯培养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未保活动,让学生在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中陶冶高尚的情操,逐步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人生观,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双语成功的因素很多,下面我将着重从人文关怀和细节管理方面谈一谈双语的未保工作。
一、强化未保目标管理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的素质教育观念。
“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以爱为源,培养幸福生活的创造者”是双语人自始至终的办学理念。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成为双语永恒的未保主题。
双语的教育不仅要为学生的今天着想,更要为学生的未来着想;不仅要关注学生今天的成长和进步,更要关注10年、20年以后他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不把考试成绩看作唯一的标准,不把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要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进步和提高,并以此作为学校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二、健全未保管理体系,调动每位未保工作者的积极性。
我们建立了德育校长—政教处、团委--班主任—学生会、团支部的四级管理网络,明确未保管理的职责。
学校的未保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未保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了学校未保工作的实施。
明确学校各类人员未保工作职责,调动班主任、各科教师、广大后勤服务人员等广大未保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校在未保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达成了育人共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了人人抓未保、事事寓未保、时时想未保的全员未保教育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未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未保活动系列化1、以未保促智育,着力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学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系列未保活动,包括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等。
通过组织学生“向国旗敬礼及网上签名寄语”抒发双语学子浓厚的爱国之情和勤奋好学的报国之志;通过召开“扬起理想的风帆”的主题班会,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找到发展的方向;举行“学习中的苦与乐”的辩论活动,让学生正确理解“苦”与“乐”的辨证关系;开展“比学习,不比吃穿”的活动,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努力学习的好习惯;开展“做人要有责任”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开展“手拉手”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优良品质;开展“爱校、爱班、爱老师、爱同学、爱他人”的主题团队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以“礼仪教育”为先导,狠抓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积极开展“创建和谐文明校园”活动,以“礼仪教育”为先导,引导学生学习文明礼仪,学会以礼待人,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有礼貌的行为习惯。
(1)我们坚持做好新生培训工作。
学校在每个新学年都对新生进行入学前的教育,组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以及《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让他们明白做中学生的准则、做文明公民的要求,提高组织纪律性,增强班级凝聚力,为更好适应初中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2)搞好主题班、团会活动,有计划地进行“弘扬中华美德,争当现代公民”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主题未保教育活动;(3)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在全校范围内扎实开展以管住自己的口,不吃零食,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管好自己的手,不乱抛乱扔,不在课桌凳、墙壁上乱涂乱画;管好自己的脚,不践踏花草,不在校园骑车,不在墙壁上留脚印的“三个管住”系列教育活动。
(4)抓好五项评比,以“讲、查、评、比、议”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力推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做到定期检查,奖优评差。
未保处每期组织开学、期中、期末三次仪容仪表大检查,彻底杜绝了男生留长发、女生烫染发、戴首饰及衣冠不整现象。
值周教师每天都对学生的仪表、语言行为的规范进行检查,及时公布结果,并将评比纳入班级量化管理,每学期末评选出“先进班集体”。
学期末,学校把品学兼优、文明守纪的典型学生评为“优秀团员”、“学习标兵”、“文明学生”,照片和事迹上墙,张榜公布,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
经过长期的教育、学习,学生们都能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见到老师和外来人员,都能主动地问候:“老师好!”、“领导好!”同时我们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活动日、每周升旗仪式为契机开展演讲、朗诵、歌咏、联欢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未保教育活动,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以人为本、以爱为源”,注重细节,关爱学生。
1、注重细节、关怀备至,温馨如家。
全体教职员工都能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意识,倍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早上学生没到校,便会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发现学生身体不适,有的老师一面通知家长,一面直接送学生去医院,家长到医院,看到老师在学生跟前,感到很欣慰;我们细心的老师如果发现学生因家庭关系波动导致孩子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下降,总能及时找学生谈心,找家长沟通,不仅一次次化解了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谐,更是解开了孩子的思想包袱,让孩子专心投入学习;每当学生亲人去世时,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及时组织科任老师及学生干部前往慰问;住宿生有病时,多少次我们的生活老师为孩子提吊瓶、陪孩子打点滴,个别迷恋游戏的孩子夜迟归宿,老师们深夜去一个个网吧找寻……这一幕幕,无不感动着学生,感动着家长,感动着社会。
2、春风化雨、耐心细致,转差帮困显成效。
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成就是全体双语人的共识。
老师们认识到,好学生谁都会教,然而能把学困生转化为优生,才能更加体现老师的价值。
课堂上,听到最多的是:“会了吗?”“明白没有?”“没关系,再来一遍!”“你真棒!”一句句关切鼓励的话语、一遍遍耐心细致的指导让懵懂的学生倍受鼓舞,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他们迎头赶上的决心与勇气。
实行教师包扶学困生,优生与学困生结对子制度。
每次月考成绩出来后,老师们总是第一时间找成绩不理想学生谈心,帮他们分析现状、寻找差距、制定措施。
科任老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听讲状态不佳,总能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共同探讨问题原因,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对于那些经常违犯纪律的学生,老师经常和他们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对于极个别特别顽皮的学生,老师及时联系家长共同教育,使他们逐步改掉身上的不良习气,有效遏制违纪事件的发生。
实践证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思想易波动、情绪易激动、行为易冲动,适时有效地思想教育恰如一剂良药,能及时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3、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增强自律意识,培养自主能力。
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与各班团干部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和提高,通过有序而又灵活的安排,组织学生干部和班、团干部在学校轮流值日;二是在教学楼前,组织文明礼仪岗轮班值日;三是学校的环境卫生、文明礼仪等常规评比,由学生会实施操作,通过量化评分,最后评定成绩;第四,我们的校务值周、宿舍轮值、食堂管理、课堂监督、文明班级评比、文明宿舍评比、课间操质量评比、社团活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诗文朗诵赛、歌咏赛、演讲赛、元旦联欢会等都是学生全程参与、团队合作,从而使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得以逐步发掘、培养和提高。
第五,让学生参与校政管理。
体现学生参与能力、监督能力,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从而达到自主管理和自主教育的功效。
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管理实践,有助于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自律意识、团队意识和法制意识,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五、整合多重教育资源,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我校先后聘请法制专家、法制校长对全体师生作法制教育报告,请优秀劳教人员现身说法,加强学生的法制纪律教育;聘请市、区消防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宣传、消防演练,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请市气象局专家来校作气象知识宣传,教学生怎样防雷电等;请国家感恩励志讲师团专家黄饶平对全体师生进行感恩教育;请“知心姐姐”讲师团就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对全体家长进行培训;请省妇联家庭教育专家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健康指导;邀请清华大学黄泰山教授作“自我管理、锻造杰出青少年活动”报告。
每一次活动,都深入学生的心田,影响学生的行为。
六、未保教育结硕果。
2008年汶川地震特大灾难中,双语师生慷慨解囊共计捐款三万六千余元,我校被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2009年为白血病女孩代可香伸援助之手捐款六千余元,受到救助家长、上级团委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2009年“庆五四”合唱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演讲赛”中袁晨、周思琪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放歌商洛、祝福祖国”诗歌会荣获一等奖;2010年抗旱救灾捐款一万余元,荣获抗旱救灾先进集体,同时赵怡森等二十名同学被授予“抗旱救灾标兵”;连年被评为商州区“五四红旗团委”、两次被评为商洛市“五四红旗团委”、“指导青少年读好书先进集体”、“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大赛优秀组织奖”…育德入心,成德于行。
教书育人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以人为本、以爱为源”的德育思想为我校的未保工作注入了鲜活的血液,人文素养的培育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通过十四年的努力,我校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教学活动井然有序,教风学风扎实严谨,师生风貌热情自信,素质教育成果丰硕。
今后,我校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探索新时期未保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学校内涵,继续巩固办学特色,努力把我校办成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赞誉的品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