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临床技能培训教材
(医师)临床技能“三基”岗前培训教材
![(医师)临床技能“三基”岗前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c41dcd18f12d2af90242e6ff.png)
临床技能“三基”岗前培训教材(协和医院内部资料)一、理论部分第一节 输血【适应证】基于不同的治疗目的,输血可作为不同的治疗手段,也就有不同的适应证。
一、替代治疗。
二、免疫治疗。
三、置换治疗。
四、移植治疗。
【不良反应】一、溶血性不良反应。
1.急性输血相关性溶血: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的溶血。
常出现高热、寒战、心悸、气短、腰背痛、血红蛋白尿甚至尿闭、急性肾衰竭和DIC表现等。
实验室检查提示血管内溶血。
该类溶血的原因有:①供、受血者血型不合(ABC)血型或其亚型不合、Rh血型不合);②血液保存、运输或处理不当;③受血者患溶血性疾病等。
处理该类溶血应及时、周全,如:立即终止输血,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碱化尿液、利尿,保证血容量和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血压,防治肾衰竭和DIC,必要时进行透析、血浆置换或换血疗法等。
2.慢性输血相关性溶血:又称迟发性输血相关性溶血,常表现为输血数日后出现黄疸、网织红细胞升高等。
多见于稀有血型不合、首次输血后致敏产生同种抗体、再次输该供者红细胞后发生同种免疫性溶血。
处理基本同急性输血相关性溶血。
二、非溶血性不良反应1.发热:非溶血性发热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可达40%以上。
其主要表现是输血过程中发热、寒战;暂时终止输血,用解热镇痛药或糖皮质激素处理有效。
造成该不良反应的原因有:①血液或血制品中有致热原;②受血者多次受血后产生同种白细胞或(和)血小板抗体。
预防该不良反应的常用方法是:输血前过滤去除血液中所含致热原、白细胞及其碎片。
2.过敏反应:输血过程中或之后,受血者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重者为全身皮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血压下降等。
该不良反应的原因有:①所输血液或血制品含过敏原;②受血者本身为高过敏体质或多次受血而致敏。
处理该不良反应时,一要减慢甚至停止输血,二要抗过敏治疗,有时尚需解痉(发生支气管痉挛时)、抗休克处理。
3.传播疾病:经输血传播的感染性疾病主要有各型病毒性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征(AIDS)、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感染、疟原虫感染,及污染血导致的各种叫能的炳原微生物感染。
临床技能培训课
![临床技能培训课](https://img.taocdn.com/s3/m/7d35018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5.png)
.
17
▪ (二)某些检验的生理性变化
▪ (三)客观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 药物影响、饮食影响、标本质量影 响、
▪ 标本采集时间的影响、检测方法的影响。 ▪ (四)医学检验结果的参考值和参考范
围
.
18
▪ 过去在医学检验结果判断标准中,用过 “正常值”字眼,因而许多人至今习惯于该 词。近10余年来的医学发展,认为人从健康 到疾病的过程中,医学检验指标的变化往往 是逐步的,不少指标只是在症状明显时才超 出正常范围。加之各种年龄组间差异,当时 制定标准时检测人数又偏少等因素,所谓正 常值和正常范围的代表性已受到限制。因而 提出并建立了医学检验结果的参考值和参考 范围。
▪ IGT和IFG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一
个代谢阶段,是将来发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
病的危险因子。
.
25
▪
随着近来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不断深入,
专家们越来越强调对糖尿病的预防。因此2003年
11月美国糖尿病学会提出新的空腹血糖受损
(IFG)和糖耐量受损(IGT)的诊断标准:IFG
指FPG ≥5.6mmol/L但<7.0mmol/L, OGTT 2hPG
中性杆状 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 核粒细胞 嗜酸性 粒细胞 嗜碱性 粒细胞
0.01~0.05
0.50~0.70 0.005~0.0
5 0~0.01
1~5 50~70 0.5~5
0~1
0.04~0.5(40~50 0)
2~7(2000~7000)
0.02~0.5(20~50 0)
0~0.1(0~100)
淋巴细胞 0.20~0.40 20~40 0.8~4(800~4000)
.
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教程(95页)
![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教程(95页)](https://img.taocdn.com/s3/m/b78a1cd5da38376bae1fae01.png)
目录第一部分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教程 (2)一、各种注射技术 (2)(一)皮内注射法 (2)(二)皮下注射法 (3)(三)肌内注射法 (3)(四)静脉注射法 (3)(五)动脉穿刺法 (3)二、皮肤试验 (4)(一)青霉素过敏试验 (4)(二)结核菌素试验 (5)三、静脉输液法 (6)(一)目的 (6)(二)操作方法 (6)(三)静脉输液注意事项 (8)四、输血法 (9)(一)输血前准备 (9)(二)静脉输血法 (9)(三)输血反应及处理 (10)五、人工呼吸与体外心脏按摩 (11)(一)目的 (11)(二)方法 (11)(三)注意点 (12)六、气管内插管术 (12)(一)目的 (12)(二)方法 (12)(三)并发症 (13)七、中心静脉压测定 (13)(一)适应症 (13)(二)操作方法 (14)(三)临床判断 (14)(四)注意事项 (15)八、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15)(一)气管切开过大 (15)(二)拔管 (16)九、插胃管法及洗胃术 (16)(一)插胃管法 (16)第一部分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教程一、各种注射技术(一)皮内注射法操作方法:1.以75%酒精清毒前臂屈侧皮肤,注意勿用碘酒,亦不能用力反复涂擦以免影响观察。
2.取消毒的1m1注射器4( 1/2)--5号针头,抽吸药液,排尽空气。
3.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一20角度,刺入皮内,注入药液0.1m1,局部可见半球形隆起。
4.拔出针头后切勿按压,如作皮试,按规定时间观察反应。
(二)皮下注射法操作方法:1.先抽取药液,针尖向上,排尽气体。
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
2.注射部位以上臂三角肌下缘、股外侧为宜。
3.左手绷紧皮肤,左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30-40度角,斜面刺向皮下,刺入针头的2/3,放开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血,即可注药。
4.注射完毕,快速拔出针判断,用棉签压迫片刻。
(三)肌内注射法操作方法1.抽收药液,排尽气体。
强化临床技能2024年临床医学培训课件指南
![强化临床技能2024年临床医学培训课件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a26d45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3.png)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增强患者满意度。
建立有效投诉处理机制
及时处理患者投诉和纠纷,保障患者权益。
05
团队协作与领导力锻炼
跨学科团队协作模式探讨
跨学科团队协作的意义
通过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整合,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协作模式构建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明确团队成员角色和职责,确保信息畅通。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01
02
03
04
患者评估
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病史、家 族史等信息,为制定治疗方案
提供依据。
治疗目标设定
根据患者病情和评估结果,设 定明确的治疗目标,包括缓解
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等。
治疗方案制定
综合考虑患者情况、治疗目标 和现有治疗手段,制定个体化
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合理用药策略
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关注药物 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 用药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 安全。
非药物治疗手段介绍
心理治疗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 手段,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
治疗信心。
物理治疗
运用物理因子如光、热、电等作用 于人体,达到治疗目的。
手术治疗
针对某些疾病,通过手术方式切除 病变组织或修复损伤,促进患者康 复。
科研思维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科研思维定义
具备系统性、逻辑性和创新性的思考方式,能够指导临床医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
临床实践与科研思维关系
临床实践是科研思维的来源和基础,科研思维能够指导临床医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疾病本质 ,提高诊疗水平。
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手术操作能力培训课件
![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手术操作能力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7281e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5.png)
目录
• 引言 • 手术基本技能和操作规范 • 临床技能培养与实践 • 手术操作能力培养与考核 • 围手术期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培
养 • 法律法规教育与职业道德素养提
升
01
引言
培训目的和意义
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手术操作能力
01
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医学生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和手术操作能
真实手术实践的考核
结合医学生的手术实践表现,对其手术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 通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05
围手术期管理与团队协作能 力培养
围手术期管理流程介绍
术前评估与准备
包括患者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 检查评估,以及术前讨论和手术计划制定。
术中管理与操作
涵盖手术室环境准备、患者转运与交接、麻醉管 理、手术操作规范及器械使用等。
利用模拟手术训练系统的评分功能,对医学生的模拟手术 操作进行客观评价,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指 标。
真实手术观摩与实践
真实手术观摩的意义
通过观摩真实手术,医学生可以了解实际手术过程中的操作技巧、 团队协作、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加深对手术操作的理解。
真实手术实践的要求
在严格遵循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医学生参与真实手术的实践操 作,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决策能力。
演示并讲解各种器械的正确握持方 法和使用技巧,强调安全操作规范 。
器械保养与消毒
介绍器械的清洗、保养和消毒方法 ,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手术野消毒与铺巾
01
02
03
消毒范围与方法
明确手术野的消毒范围, 演示正确的消毒方法和步 骤,包括消毒剂的选择和 使用。
中医临床技能培训教程
![中医临床技能培训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11adcc6a71fe910ef02df8ab.png)
中医临床技能培训教程主编朱虹苏佩清中医诊疗技能Ⅰ第一节刮痧一、概述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
此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
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
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 , 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
民间广泛流传于治疗发痧(中暑)、绞肠痧、吊绞痧等证。
二、目的通过实训,掌握刮痧的基本操作。
三、操作前准备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四、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根据病情,确定刮痧部位。
常用部位有头颈部、背部、胸部及四肢。
4.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
5.手持刮具,蘸水或药液,在选定的部位,从上至下刮擦皮肤,要向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
用力要均匀,禁用暴力。
6.如刮背部,应在脊椎两侧沿肋间隙呈弧线由内向外刮,每次刮8-10 条,每条长 6-15 cm 。
7.刮动数次后,当刮具干涩时,需及时蘸湿再刮,直至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为度,一般每一部位刮 20次左右。
8.刮治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及时调节手法力度。
9.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
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五、注意事项1.病人体形过于消瘦、有皮肤病变、出血倾向者均不宜用刮痧疗法。
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饮食要清淡,忌生冷油腻之品。
六、技能考核测评考核关键点准备操作流程操作熟练程度刮痧法操作评分标准内容得分器械:治疗盘,刮具,卫生纸,弯盘,蒸馏水,油膏缸。
( 5 分)⒈衣帽整齐,戴口罩,规范洗手( 3 分)医生准备:⒉向患者说明治疗的目的( 2 分)1. 医生态度和蔼,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 2 分)2.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
中医临床治疗技能培训教案
![中医临床治疗技能培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1da29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6.png)
推拿操作技能
熟练掌握各种推拿手法的操作技巧 ,如推、拿、按、摩、揉、捏等, 以及常见病症的推拿治疗方案。
推拿安全注意事项
了解推拿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 应对措施,如避免过度用力、注意 患者反应等。
拔罐操作技能
拔罐基本理论知识
拔罐安全注意事项
掌握拔罐的原理、方法、穴位等基本 概念。
了解拔罐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应 对措施,如防止烫伤、避免过度拔罐 等。
预。
03
中医临床技能操作
针灸操作技能
针灸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经络、穴位、针法等 基本概念和原理。
针灸操作技能
熟练掌握进针、行针、留 针、出针等操作技巧,以 及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方 案。
针灸安全注意事项
了解针灸操作过程中的安 全隐患和应对措施,如防 止晕针、断针等。
推拿操作技能
推拿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推拿的原理、手法、穴位等 基本概念。
02
中医临床基础理论
中医基本理论
01
02
03
阴阳五行学说
阐述宇宙万物生长变化的 根本规律,包括阴阳对立 统一、五行相生相克等理 论。
藏象学说
研究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生 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 关系,包括五脏六腑、奇 恒之腑等理论。
经络学说
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 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 腑的关系,包括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等理论。
典型案例分析讨论
内科案例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内科疾病案例,如感 冒、咳嗽、胃痛等,进行深入分析讨论
。
妇科案例
选取妇科典型病例,如月经不调、痛 经等,研究其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外科案例
针对外科常见疾病,如跌打损伤、疮 疡肿毒等案例,探讨其辨证施治方法 。
门诊医生临床技能培训资料
![门诊医生临床技能培训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1ecbe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6.png)
门诊医生临床技能培训资料第一章:患者接待和病例记录在门诊医生的工作中,患者接待和病例记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接待和详细的病例记录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1. 患者接待在接待患者时,门诊医生应秉持亲切友好的态度,尊重患者的权益和隐私。
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儿童患者和残疾患者,应给予额外的关爱和照顾。
接待患者的步骤如下:a) 确认患者身份和预约情况;b) 向患者询问基本信息,例如姓名、年龄、性别等;c) 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主诉和病情;d) 安排患者的就诊顺序;e) 指引患者到具体就诊科室。
2. 病例记录病例记录是门诊医生工作的重要一环,为医疗团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良好的病例记录应包含以下内容:a) 主诉:患者的自述症状和疾病发展情况;b) 现病史:详细记录患者所述的当前病情;c) 既往史:包括过去可能对疾病发生和治疗有关的病史和手术史;d) 个人史:包括患者的生活方式和不良习惯等;e) 客观体征:通过检查和实验室结果进行客观记录;f) 诊断与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和体征,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g) 随访情况:记录患者的复诊情况和疗效评估。
第二章:常见门诊疾病及诊断与治疗门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常见的疾病。
对于这些疾病,门诊医生需要了解其典型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门诊疾病之一,包括感冒、咽炎等。
主要症状有咳嗽、喉痛、流鼻涕等。
诊断通常根据病史和体征,治疗包括休息、饮食调节和药物治疗。
2.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容易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
诊断高血压需要测量血压,并根据多次检测结果进行评估。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3.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
诊断糖尿病需要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适度运动。
4. 胃炎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胃痛、恶心、呕吐等。
临床技能培训教案课件
![临床技能培训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8a09f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6.png)
添加标题
授课方式:讲解、演示、讨论、案例分析
添加标题
授课时间:根据培训计划安排
添加标题
授课地点:培训教室或医院临床科室
添加标题
授课对象:临床医生、护士、医学生等
添加标题
授课效果评估:通过考试、实操考核等方式进行评估
实践操作
模拟临床场景:设置逼真的临床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添加标题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医生、护士等角色,进行实际操作
添加标题
掌握基本临床沟通技能,如与患者沟通、与家属沟通等
添加标题
掌握基本临床伦理技能,如尊重患者隐私、保护患者权益等
提高诊断和治疗能力
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添加标题
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分析病情
添加标题
掌握各种临床操作技能,如穿刺、伤口处理等
添加标题
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患者和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和协作
培训内容
临床基本技能
基本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
临床诊断技能:问诊、查体、辅助检查等
急救技能:止血、包扎、固定等
临床治疗技能: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临床操作技能:穿刺、插管、导尿等
临床沟通技能:与患者、家属、同事的沟通技巧等
诊疗规范与流程
诊断流程: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
医疗文书:病历书写、处方开具等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医疗安全:医疗风险防范、医疗事故处理等
医患沟通: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
医疗法规:医疗法律法规、医疗伦理等
诊疗技术操作
基本操作:如穿刺、注射、缝合等
临床技能:如问诊、查体、诊断等
特殊操作: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Leabharlann 急救技能:如止血、包扎、搬运等
《临床技能培训1》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技能培训1》实验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c8f972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d.png)
《临床技能培训1》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C0411024s课程名称:临床技能培训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和年级:临床医学(区外)四年级开课学期:秋季学期课程总学时:51学时课程简介: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新纪元,培养具有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医学人才是新时期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临床医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共同构成医学知识体系,其中临床技能是核心、是对合格医生的基本要求。
医学生完成基础课后,临床实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生面试、低年资医师各专业轮转等都离不开临床基本技能培训。
临床思维能力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本技能。
只有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操作规范且临床思维分析准确才能成为合格的医生。
涉及7个学科49项技能培训,包括:内科学、护理学、急救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
要求每位学生在经过系统培训后全部掌握。
推荐教材: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08.1参考书目:[1]何志捷,管向东.《重症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9.12.[2]丁小强.《内科急诊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9.12.[3]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四版2010.1.[4]万丽红.《基础护理学基本操作》广东: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版2009.8.[5]吕宪玉.《临床执业医师通关宝典.实践技能精讲与实战模拟》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第四版2010.1.二、课程总目标医学生通过临床基本技能培训,提高临床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毕业实习前打下基础,毕业后能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考试,并为将来成为一名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大纲内容实验一:胸腔穿剌【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穿刺的操作要点。
2.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实验内容】1胸腔穿刺术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步骤和临床经验教训。
临床技能训练教材
![临床技能训练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d2fba71b10a6f524ccbf8510.png)
第一节心肺复苏术[物品准备]心脏按压板、脚垫、无菌纱布。
[操作方法](一)判断心跳骤停抢救者双手握住病人肩部边摇边呼叫,如无反应改用压眼眶等疼痛刺激法,仍无反应者即确认意识丧失;触摸其颈动脉有无搏动,男性触摸颈动脉部位在喉结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女性触摸部位是颈部中点气管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
以上检查应在3—5秒内完成。
若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和呼吸断续或停止,即可判断为心跳骤停,应立即开始抢救。
同时紧急呼救他人前来协助,迅速将病人仰卧在地面或硬板上,头、颈及躯干及下肢伸直无扭曲,头部不得高于胸部平面,双臂置于躯干两侧,双下肢可略高于胸部平面。
(二)初期复苏初期复苏亦称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IS),包括三个步骤,分别用A、B、C表示:A(air way)是保持呼吸道通畅;B(breath)是人工呼吸;C(circulation)是建立人工循环。
1、保持呼吸道通畅(A) 病人神志消失后下颌肌松弛,发生舌根后坠,导致呼吸道阻塞,故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进行有效人工呼吸的先决条件。
将患者仰卧,松解衣领及裤带,取出假牙,清除口咽部异物,方法为救护者将一手人拇指及其他手抓住患者的舌和下颌并向前拉,然后用另一手的示指伸人患者口腔深处直至舌根部,掏出异物,本法仅用于患者神志消失时。
之后按以下手法开放气道。
(1)仰面抬颈法:患着平卧,抢救者一手置于病人颈后,向上托起,另一手以小鱼际侧下按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此时可有效消除由于舌根后坠引起的呼吸道阻塞,是通气的最佳位置。
(2)仰面举颊法:患者平卧,救护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手掌用力向后压,以使其头后仰,另一手的手指放在靠近颏部的下颌骨的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头部后仰的程度以下颌角与耳垂间连线和地面垂直,为正确位置。
对疑有头、颈外伤者,不应抬颈,以免造成脊髓损伤。
2、人工呼吸(B) 气道通畅后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用手法或机械等人工方法使气体有节律地被动进入和排出肺脏,以保持机体氧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临床技能培训教材
![临床技能培训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32599d94bcd126fff6050b89.png)
临床技能培训教材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目录第一章体格检查 (1)第一节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及项目 (1)第二节体格检查规范化操作 (6)第二章临床基本操作技能 (22)第一节伤口换药 (22)第二节氧气吸入法 (23)第三节胸膜腔穿刺术 (25)第四节腹膜腔穿刺术 (26)第五节腰椎穿刺术 (27)第六节骨髓穿刺术 (28)第七节伤口的止血包扎 (29)第八节脊柱损伤病人的搬运 (30)第九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31)第十节电除颤 (32)第十一节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33)第三章器械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 (36)第一节心电图检查 (36)第二节X线检查 (42)第三节实验室检查 (43)第一章体格检查第一节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及项目一、一般状态及生命征1. 一般状态(1) 被检查者取仰卧位。
(2) 观察发育、营养、神志、面容、表情、体位。
2. 生命征(1) 测量体温(取体温计,观察汞柱高度,置于左腋下5min) 。
(2) 触诊脉搏(一般触诊右侧桡动脉,脉律规整者检查15s ,不规整者检查lmin) ,同时触诊双侧脉搏,注意是否对称。
(3) 测量呼吸频率,至少30s,注意节律、类型和深度。
(4) 测量血压,一般测量右上臂血压。
右上臂外展约45°,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将袖带缚于上臂(距肘窝2~3cm) ,气囊对准肱动脉。
触摸肱动脉,听诊器胸件置于触摸之肱动脉处。
向气囊充气、放气并听诊动脉音,两眼平视汞柱升降,计数。
测量2 次,取低值者为血压值。
(5) 取出体温计,计数,轻轻甩下汞柱至35°C 以下。
二、头部及颈部1. 头颅及眼(1) 观察头部外形及触诊头部(注意观察头颅大小,有无畸形,有无异常隆起及凹陷,头发分布、密度、颜色和光泽,有无折断现象。
要用手循一定顺序分开头发,观察头发)。
(完整版)临床技能培训教材.doc
![(完整版)临床技能培训教材.doc](https://img.taocdn.com/s3/m/5cf1a76dee06eff9aef80794.png)
目录第一章体格检查 (1)第一节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及项目 (1)第二节体格检查规范化操作 (6)第二章临床基本操作技能 (22)第一节伤口换药 (22)第二节氧气吸入法 (23)第三节胸膜腔穿刺术 (25)第四节腹膜腔穿刺术 (26)第五节腰椎穿刺术 (27)第六节骨髓穿刺术 (28)第七节伤口的止血包扎 (29)第八节脊柱损伤病人的搬运 (30)第九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31)第十节电除颤 (32)第十一节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33)第三章器械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 (36)第一节心电图检查 (36)第二节X线检查 (42)第三节实验室检查 (43)第一章体格检查第一节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及项目一、一般状态及生命征1. 一般状态(1) 被检查者取仰卧位。
(2) 观察发育、营养、神志、面容、表情、体位。
2. 生命征(1) 测量体温(取体温计,观察汞柱高度,置于左腋下5min) 。
(2) 触诊脉搏(一般触诊右侧桡动脉,脉律规整者检查15s ,不规整者检查lmin) ,同时触诊双侧脉搏,注意是否对称。
(3) 测量呼吸频率,至少30s,注意节律、类型和深度。
(4) 测量血压,一般测量右上臂血压。
右上臂外展约45°,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将袖带缚于上臂(距肘窝2~3cm) ,气囊对准肱动脉。
触摸肱动脉,听诊器胸件置于触摸之肱动脉处。
向气囊充气、放气并听诊动脉音,两眼平视汞柱升降,计数。
测量 2 次,取低值者为血压值。
(5) 取出体温计,计数,轻轻甩下汞柱至35°C 以下。
二、头部及颈部1. 头颅及眼(1) 观察头部外形及触诊头部(注意观察头颅大小,有无畸形,有无异常隆起及凹陷,头发分布、密度、颜色和光泽,有无折断现象。
要用手循一定顺序分开头发,观察头发)。
(2) 观察眉毛、眼险、睫毛的分布,用拇指在内毗部压迫小囊,观察有无分泌物。
(3) 嘱被检查者往上看,双手拇指翻双眼下眼险,观察下部分巩膜及结膜。
临床医学教案 各科临床技能培训
![临床医学教案 各科临床技能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0e8d077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6.png)
临床医学教案各科临床技能培训(正文开始)教案一:内科临床技能培训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员将能够掌握以下内科临床技能:1. 了解常见的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 掌握患者病史采集的方法和技巧;3. 学习常用的内科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方法;4. 理解内科临床实践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a. 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b. 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c.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
2. 患者病史采集的方法和技巧:a. 病史采集的流程和注意事项;b. 病史采集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3. 内科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方法:a. 心肺听诊的技巧和注意事项;b. 腹部触诊和肝脾触诊的技巧;c. 常用的内科辅助检查方法介绍。
4. 内科临床实践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a. 内科临床实践的基本流程和规范;b. 内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c. 内科医患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教案二: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员将能够掌握以下外科临床技能:1. 了解常见的外科手术操作和器械使用;2. 掌握创面处理和缝合技巧;3. 学习外科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处理;4. 理解外科临床实践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外科手术操作和器械使用:a. 常见的外科手术操作步骤;b. 外科手术中的器械使用和注意事项。
2. 创面处理和缝合技巧:a. 创面处理的原则和步骤;b. 缝合技巧的讲解和演示。
3. 外科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处理:a. 外科术后常见护理措施;b. 常见外科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4. 外科临床实践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a. 外科临床实践的基本流程和规范;b. 外科手术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教案三:妇产科临床技能培训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员将能够掌握以下妇产科临床技能:1. 了解常见的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 学习妇科常见手术的操作和注意事项;3. 掌握妇科常用的检查方法;4. 理解妇产科临床实践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临床技能培训教程一级大纲
![临床技能培训教程一级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ab15e7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0e.png)
临床技能培训教程一级课程实验教学大纲(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course for Bands 1)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4234001,140234002
课程名称:临床技能培训课程I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
学分:1学分
学时:32学时
周数:16周
选用教材:
王正兵四级临床技能培训教程.[M]南京:江苏科技技术出版社,2013
二、实验名称、性质及学时分配
三、组织方式
以班级为基础分组,分为4组,每组32人。
四、成绩考核
1.考核形式:实验评分表记录;课程结束后抽考临床技能操作项目。
2.成绩计算方法:实验评分表记录40%;技能抽考成绩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体格检查 (1)第一节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及项目 (1)第二节体格检查规范化操作 (6)第二章临床基本操作技能 (22)第一节伤口换药 (22)第二节氧气吸入法 (23)第三节胸膜腔穿刺术 (25)第四节腹膜腔穿刺术 (26)第五节腰椎穿刺术 (27)第六节骨髓穿刺术 (28)第七节伤口的止血包扎 (29)第八节脊柱损伤病人的搬运 (30)第九节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31)第十节电除颤 (32)第十一节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33)第三章器械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判读 (36)第一节心电图检查 (36)第二节X线检查 (42)第三节实验室检查 (43)第一章体格检查第一节全身体格检查的顺序及项目一、一般状态及生命征1. 一般状态(1) 被检查者取仰卧位。
(2) 观察发育、营养、神志、面容、表情、体位。
2. 生命征(1) 测量体温(取体温计,观察汞柱高度,置于左腋下5min) 。
(2) 触诊脉搏(一般触诊右侧桡动脉,脉律规整者检查15s ,不规整者检查lmin) ,同时触诊双侧脉搏,注意是否对称。
(3) 测量呼吸频率,至少30s,注意节律、类型和深度。
(4) 测量血压,一般测量右上臂血压。
右上臂外展约45°,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将袖带缚于上臂(距肘窝2~3cm) ,气囊对准肱动脉。
触摸肱动脉,听诊器胸件置于触摸之肱动脉处。
向气囊充气、放气并听诊动脉音,两眼平视汞柱升降,计数。
测量 2 次,取低值者为血压值。
(5) 取出体温计,计数,轻轻甩下汞柱至35°C 以下。
二、头部及颈部1. 头颅及眼(1) 观察头部外形及触诊头部(注意观察头颅大小,有无畸形,有无异常隆起及凹陷,头发分布、密度、颜色和光泽,有无折断现象。
要用手循一定顺序分开头发,观察头发)。
(2) 观察眉毛、眼险、睫毛的分布,用拇指在内毗部压迫小囊,观察有无分泌物。
(3) 嘱被检查者往上看,双手拇指翻双眼下眼险,观察下部分巩膜及结膜。
(4) 嘱被检查者往下看,以拇指和示指先后翻开左、右上眼险,观察上部分巩膜及结膜。
(5) 检查眼球有无突出或凹陷。
(6) 检查眼球运动功能,按照6 个方位检查眼球运动:水平向左一左上一左下,水平向右—右上一右下。
(7) 检查角膜、瞳孔。
(8) 检查直接对光反射。
(9) 检查间接对光反射。
(10) 检查集合反射。
2. 耳(1) 观察双侧耳廓有无畸形,触诊有无压痛及牵拉痛,触诊耳前淋巴结。
(2) 观察外耳道有无异常分泌物,观察鼓膜(可用耳镜)状况。
(3) 触诊双侧乳突,触诊耳后淋巴结。
(4) 检查双侧听力( 概测法)。
3. 鼻(1) 观察鼻外形有无畸形,观察有无鼻翼扇动。
(2) 用手电筒照明,检查鼻前庭、中隔、鼻甲及鼻黏膜(可用鼻镜)。
(3) 检查鼻孔通气情况。
(4) 检查双侧额窦有无压痛,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
(5) 检查双侧筛窦有无压痛,注意压痛。
(6) 检查双侧上颌窦有无压痛,注意肿胀、压痛、叩痛等。
4. 口、咽(1) 观察口唇、颊黏膜、腮腺开口处、牙齿、牙根、舌质、舌苔(用压舌板和手电筒)。
(2) 嘱被检查者舌尖顶住上腭,观察口底。
(3) 以压舌板压舌,瞩被检查者发”啊”音,观察腭弓、扁桃体、咽后壁及悬雍垂.(4) 嘱被检查者伸舌,观察有无偏歪,露齿、鼓腮。
(5) 嘱被检查者咬紧牙齿,触诊双侧咀嚼肌。
5. 颈部(1) 观察颈部外形、颈动脉搏动情况,有无静脉怒张。
(2) 触诊颌下、颏下、颈后、颈前、锁骨上淋巴结。
(3) 去枕,检查有无颈强直。
(4) 取仰卧位,触诊甲状腺是否肿大,检查有无压痛,触诊甲状腺峡部。
(5) 头稍向左倾斜,配合吞咽动作,按正确手法检查甲状腺左叶。
(6) 头稍向右倾斜,配合吞咽动作,按正确手法检查甲状腺右叶。
(7) 触诊气管的位置。
三、胸部1. 前胸和肺(1) 视诊胸廓外形,有无畸形。
两眼与胸廓同高,观察前胸有无异常凹陷与隆起,有无胸壁静脉曲张,乳房、乳头外形是否对称。
(2) 观察胸廓呼吸时扩张情况,有无增强或减弱。
(3) 触诊肋间隙、胸廓有无压痛。
(4) 检查呼吸动度上、中、下,左右对比。
(5) 嘱被检查者发长音”一”,以全手掌检查语音震颤上、中、下,左右对比。
(6) 检查有无胸膜摩擦感。
(7) 肺叩诊:先从左侧每1 肋间开始,两侧对称地叩诊,逐个肋间向下,每个肋间至少叩诊两处,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双侧对比。
(8) 叩诊肺下界:先叩锁骨中线肺下界,再叩诊腋中线肺下界。
(9) 听诊前胸部:先从左侧第1 肋间开始,逐个肋间向下,两侧对称地听诊,每个肋间至少听诊两处,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双侧对比。
(10) 检查听觉语音上、中、下,左右对比。
(11) 检查有无胸膜摩擦音。
2. 心脏(1) 观察心尖搏动位置、强度及范围(检查者双眼与被检查者心尖部呈切线)。
(2) 观察心前区有无异常隆起(两眼与被检查者胸廓同高,平视)。
(3) 触诊心尖搏动。
(4) 有无异常搏动及震颤。
(5) 触诊心前区有无心包摩擦感。
(6) 叩诊左侧心脏相对浊音:先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 处(胸骨左缘第5 肋间)开始,由外向内叩诊,至浊音处翻指用笔标记一点,逐个肋间向上,至第 2 肋间,共4 个点。
(7) 叩诊右侧心脏相对浊音:先从右锁骨中线叩出肝上界,于其上一肋间(第4 肋间)由外向内叩诊,逐个肋间向上,至第 2 肋间,分别作标记,共 3 个点。
(8) 测量左锁骨中线位置。
(9) 测量各个肋间心浊音界标记点至前正中线的距离:先测量心左界各点,后测量心右界各点,均由下向上。
(10) 测量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
(11) 听诊二尖瓣区(心率、节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摩擦音)。
(12) 听诊肺动脉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13) 听诊主动脉瓣区(心音、杂音、摩擦音)。
(14) 听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心音、额外心音、杂音、摩擦音)。
(15) 听诊三尖瓣区(心音、额外心音、杂音、摩擦音)。
3. 后胸部、肾区及脊柱(1) 嘱被检查者坐起,暴露后胸部,双手抱肘。
(2) 观察后胸部胸廓有无畸形,观察呼吸动度。
(3) 检查语音震颤,两侧对比。
(4) 叩诊肺脏:由上至下,两侧对比。
(5) 叩诊肩胛下角线肺下界:先确定肩胛下角位置、由上至下叩诊,作标记。
(6) 叩诊肩胛下角线肺下界移动,作标记。
(7) 测量两侧肺下界移动度。
(8) 听诊两肺呼吸音:由上至下,两侧对比。
(9) 检查听觉语音。
(10) 检查肋脊角压痛点、肋腰点压痛点。
(11) 检查肾区有无叩击痛。
(12) 检查脊柱有无侧弯、前后凸。
(13) 检查棘突有无压痛及叩击痛。
(14) 检查脊柱前后屈活动是否受限。
(15) 检查脊柱左、右侧弯活动是否受限。
四、腹部、四肢、神经反射1. 腹部(1) 被检查者再次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屈膝、腹肌放松,平静呼吸。
(2) 观察腹部外形,是否对称,观察脐部形状,腹式呼吸是否受限,有无腹壁静脉曲张,有无瘢痕及条纹。
(3) 检查者蹲下,两眼与被检查者腹部同高,观察有无胃型、肠型、蠕动波。
(4) 浅触诊腹部9 区(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
(5) 深触诊腹部9 区(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
(6) 在右锁骨中线上触诊肝脏。
(7) 在剑突下触诊肝脏。
(8) 触诊脾脏(右侧卧位、仰卧位)。
(9) 触诊胆囊,检查Murphy 征。
(10) 触诊左、右肾脏。
(11) 检查输尿管压痛点( 季肋点,上、中输尿管)。
(12) 检查液波震颤。
(13) 检查振水音。
(14) 叩诊腹部9 区。
(15) 叩诊肝上界、下界(右锁骨中线)。
(16) 检查有无肝区叩击痛,胆囊区叩击痛。
(17) 叩诊移动性浊音,经脐平面先左后右。
(18) 听诊腹部9 区。
(19) 听诊肠鸣音并计数。
(20) 听诊上、中腹部有无血管杂音。
(21) 检查腹壁反射。
2. 上肢(1) 观察两侧上肢是否对称,有无畸形。
(2) 观察双手掌面及背面。
(3) 检查双手有无杵状指、发绀及其他异常。
(4) 嘱被检查者握拳,检查其握力。
(5) 检查腕关节(背伸、掌屈)。
(6) 检查肘关节有无压痛,活动有无受限(屈、伸、旋前、旋后)。
(7) 检查上臂肌力、肌张力,两侧对比。
(8) 检查滑车上淋巴结(两侧)。
(9) 检查肩关节:触诊肩关节及其周围,观察肩关节活动度。
(10) 检查左侧腋窝淋巴结(组):尖群一后群一内群一前群一外侧群。
(11) 检查右侧腋窝淋巴结(组):尖群一后群一内群一前群一外侧群。
(12) 检查肱二头肌反射。
(13) 检查肱三头肌反射。
(14) 检查桡骨膜反射。
(15) 检查霍夫曼征。
3. 下肢(1) 观察两下肢是否对称,下肢皮肤有无溃疡、结节、出血点,有无静脉曲张。
(2) 触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
(3) 检查髋关节活动(屈髋、内旋、外旋)。
(4) 观察膝关节有无红肿。
(5) 触诊膝关节和浮髌试验。
(6) 检查膝关节活动(屈、伸)。
(7) 检查下肢肌张力及肌力。
(8) 观察踝关节及足趾(有无红肿、杵状趾等)。
(9) 触诊足背动脉。
(10) 用右手示指按压踝或胫前3s ,观察有无水肿。
4. 神经反射(1) 检查跟腱反射。
(2) 检查膝腱反射。
(3) 检查跖反射(Babinski 征) 是否阳性。
(4) 检查有无Kernig 征。
(5) 检查有无Brudzinski 征。
(6) 检查有无Oppenheim 征。
(7) 检查有无Gordon 征。
(8) 检查有无Chaddock 征。
(9) 检查有无Gonda 征。
(10) 检查有无髌阵挛、踝阵挛。
(11) 检查有无Lasegue 征。
第二节体格检查规范化操作一、基本检查方法(一) 浅部触诊法1. 被检查者取坐位或卧位( 按检查部位而定)。
2. 用一手轻轻地平放在被检查的部位。
3. 四指并拢,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以旋转或滑动的方式柔和地进行轻压触摸。
4. 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的动脉、静脉和神经,阴囊、精索等的触诊。
(二) 深部滑行触诊法1. 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稍分开。
2. 让被检查者做腹式呼吸。
3. 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
4. 检查者用右手并拢的示、中、环指平放在腹壁上,以手指末端逐渐触向腹腔的脏器或包块,并在被触及的包块上作上下左右滑动触摸。
5. 用于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三) 双手触诊法1. 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稍分开。
2. 让被检查者做腹式呼吸。
3. 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
4. 左手放在被检查脏器或包块的背后部,并向右手方向托起。
5. 右手放在腹壁,用示、中、环指配合腹式呼吸做深部滑行触摸。
6. 用于腹腔包块及肝、脾、肾等检查。
(四) 冲击触诊法1. 让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双膝屈曲稍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