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凤山镇农业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凤山镇农业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摘要:凤山镇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农业产业对全镇农民增收及农村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文章根据凤山镇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凤山镇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为凤山镇农业产业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现状;可持续发展凤山镇位于景谷县城东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2公里,东与镇源县接壤,南与威远镇、正兴镇为界,西与景谷乡毗邻,北接镇源县,是一个集山区、半山区、河谷为一体的山区镇。
全镇有耕地面积35594亩,粮食主要以水稻、玉米、荞麦为主。
经济以林、茶、烤烟、蔗、水果、咖啡、畜牧业为主。
凤山镇种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全年无霜期346天,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1993.5小时,大于10℃的年有效积温7360.9℃,年均相对湿度78%。
国土面积520.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为35594亩;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10℃~18.50℃,年降水量850毫米~1250毫米,年无霜期300天左右。
地处横断山脉东北段,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最高海拔顺南村大尖山,海拔2527米,最低海拔平寨村芒卡,海拔950米。
全镇总人口7015户22256人,2022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54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400元。
[2]1农业产业发展现状1.1粮食作物2022年全镇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5079亩,产量13679吨,(其中:完成水稻种植面积4557.5亩,产量1548吨;杂交稻旱种面积190.5亩,产量50.7吨,产值1044万元;玉米38778亩,产量9967.3吨,产值4072万元;小麦4151亩,产量618吨,产值246万元;马铃薯401亩,产量143吨,产值85.8万元;大豆4126亩,产量345吨,产值208万元;其他粮食作物12875亩,产量1007吨,产值604万元。
)1.2经济作物茶叶产业。
云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云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云南省在多年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创新产业化经营的机制和模式。
本文对云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快云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云南;农业产业化;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5-0015-030 引言农业产业化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选择。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省就积极在烟糖茶胶等特色产业发展上探索产业化经营方式,创造了农工商相结合、经济与科技相结合、山区与坝区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三结合一体化”的成功经验。
发展中坚持用现代理念谋划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以企业化的运行机制管理农业,积极发展中介组织提高产业化的组织程度,在提高云南农业产业化水平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1 云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1.1 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省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986万亩,特色经济林面积达到3500多万亩。
其中,茶叶、花卉、咖啡、核桃、膏桐产业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鲜切花、咖啡、核桃产品产量位列全国首位;肉类总产达到466万吨,跃居全国第12位;农产品出口连续十多年位居西部第一;鲜切花、蔬菜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
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呈现出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发展态势,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始终坚持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大力扶持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有效促进龙头企业逐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并重的转变,使之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战略
农村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战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农村地区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其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不仅可以提升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因此,农村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首先,要加强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生态农业基础设施是实现绿色生态农业的关键。
应该加大对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其次,要推动绿色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动力。
要加强对绿色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另外,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产品。
绿色农产品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要鼓励农民种植绿色作物,推动有机农业发展,培育绿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此外,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要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治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同时,要加强农村生态修复工作,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影响到了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生态修复工作,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除此之外,要推动农村生态旅游业发展。
农村生态旅游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有力途径。
要充分发挥农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打造农村生态旅游品牌,推动乡村旅游与绿色农业的融合发展。
还要加强对农民的生态意识教育。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
要加强对农民的环境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推动农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同时,要建立健全农村生态补偿机制。
农村生态补偿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应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政策,鼓励农民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另外,要加强农村绿色产业发展。
绿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绿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绿色农产品是指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遵循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物质,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健康的农产品。
在当前社会对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高度关注下,绿色农产品的发展前景广阔,然而在现实中,绿色农产品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详细介绍绿色农产品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目前绿色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如下:1.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绿色农产品的生产需要提供符合绿色农业标准的农业生态系统,但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链条尚不完善,包括种子、农机、农药等农业基础设施的绿色化仍面临困难。
2.生产成本较高: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人力、资金和物力投入,同时还需要进行严格的生产管理和监督,这使得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
3.技术支持不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而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农技人员不足,技术支持体系不完善。
4.市场需求不明显:尽管绿色农产品在健康意识增加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于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但由于价格和渠道等方面的限制,绿色农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仍不明显。
为了应对以上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包括绿色种子、绿色农机和绿色农药等,可以通过政府补贴和金融扶持等措施来推动。
2.降低生产成本:鼓励农民合作社、农技推广服务站等组织提供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和管理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发展直接销售渠道: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广农产品直接销售渠道,例如农产品电商平台、农产品线下直销等,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市场份额。
5.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绿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鼓励消费者选择绿色农产品,从而增加市场需求。
6.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绿色农产品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不合格和虚假宣传的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岳阳农业绿色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分析
岳阳农业绿色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岳阳农业发展现状岳阳市是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农业基地,农业产业占据了该市经济的重要地位。
岳阳市的农业发展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蔬菜等作物,畜牧业和渔业也同样发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岳阳市的农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资源利用不均衡。
由于岳阳市地处鄂西南山区,农业土地资源有限,土地利用率低,且存在大量土壤退化和水土流失的问题。
化肥、农药过度使用。
在追求高产量的农民过度施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
农田面源污染严重。
岳阳市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直排农田,导致农田土壤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民健康。
岳阳市的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均衡、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和农田面源污染等问题,亟待制定相关对策,推动农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1.2 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绿色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岳阳农业发展中,绿色发展更是至关重要。
绿色发展能够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绿色发展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符合现代人们对健康和安全的需求,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绿色发展有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农民的持续发展能力。
绿色发展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向岳阳农业领域倾斜,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绿色发展对于岳阳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岳阳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岳阳农业存在的环境问题岳阳地处湖南省中部,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农业存在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由于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这些农业化学品的残留会对人畜的健康造成威胁,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健康。
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探究
28农场经济管理 (2024/2)Nongchang Jingji Guanli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探究袁淑华(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为河南绿色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
本文基于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当前河南绿色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找出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从而探索河南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促进河南绿色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早日实现农业强国宏伟蓝图。
关键词: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发展建议【作者简介】 袁淑华(1988—),女,讲师,硕士研究生,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经济贸易学院,研究方向:农业经济,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 2023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政企农协同视角的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ZZJH-048。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几千年的农业发展积累为河南绿色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河南农业创新发展的思路。
目前,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及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需要,因此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模式,探索绿色农业发展之路,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努力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一、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通过SWOT分析工具,深入剖析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精准锁定发展制约因素,从而克服障碍补齐短板。
(一)河南绿色农业发展优势分析1. 农业产业及农产品品类的优势总体来说,河南农业产业发展规模大,发展基础好,其中粮食产量已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十。
近些年,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也逐渐凸显。
另外,由于河南南北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得河南各地的土壤资源及水资源也呈明显差异,为河南丰富的农业产品品类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除了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之外,河南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及渔业也发展迅猛,其中果蔬、菌类及肉蛋奶的产量都非常可观,而且河南还拥有大量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中国农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最大的就业行业之一。
随着互联网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态势,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一、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营销全过程中,各个环节已经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的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
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萌芽阶段、健壮成长阶段和转型升级阶段。
在萌芽阶段,以1980年代初期为代表,我国许多农村开始自主发展农业生产,政府也在政策上对农业给予支持。
但是由于自发性较强,产业化程度较低。
在健壮成长阶段,以1990年代中期到2000年为代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高效化和市场化开始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开始出现,农业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
在转型升级阶段,以21世纪初期至今为代表,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支持和鼓励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农业产业化的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从品种繁育、种植、养殖、加工、质量控制到标准制定全方面实现了产业化和标准化,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模式。
二、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农业产业化将呈现以下四个趋势:1.高端化趋势。
中国农业将不再只是提供基本粮食和农产品,而是向更高端的农业产品、高端农业服务和绿色生态农业转型升级。
2.规范化趋势。
小散乱的农业生产将逐步得到改善,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成为主流。
3.社会化趋势。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业电商、物流等企业的崛起将大幅提升农村地区商业经济和社会经济活力,加剧农村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4.产业转型趋势。
农业产业将向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移,从传统的农业、农村产业转向未来绿色、智能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虽然农业产业化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1.人才队伍不足。
农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农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从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展开回答,并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农业发展现状当前,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农业产值稳步增长,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农村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 提高农产品产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
例如,农业机械化、种植业种质创新、养殖业现代化等措施带动了农产品的增长,有效地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2. 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绿色生态农业等,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3.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通过农村改革开放和扶贫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二、农业发展未来趋势尽管我国农业取得了广泛的进步,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关注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1. 加强科技创新:农业科技的创新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推动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推动农业绿色化:农业绿色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 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水平,推广智慧农业技术,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
4. 加强农村可持续发展:农业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全面发展。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推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总结: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对于实现农民富裕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环境修复,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幸福生活。
农业现代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业现代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农业现代化正逐渐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下面将就农业现代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一、农业现代化的现状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明显成就,农业生产方式得到了优化和提升。
现代化农业装备逐渐普及,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劳动强度降低,全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方式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现代农业保障政策的出台,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腾飞。
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将集中体现在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农民收入等方面。
首先,农业现代化将推动农产品结构的优化,加速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其次,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技术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先进的生产技术支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农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智能化农业生产系统、农业物联网、无人机、遥感技术等,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支持政府部门一直致力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出台了许多支持政策。
例如加大对农机具、节水灌溉设备、农业生产资金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水平等。
这些政策举措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农业现代化的市场需求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现代化不仅要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品质的需求,还要为国家提供更多高品质产品。
因此,农业现代化需要更好地结合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未来五年中国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五年中国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农业产业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分析未来五年中国农业产业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科技驱动助力农业发展未来五年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将是科技的广泛应用。
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将实现更高效率、更精细化和更可持续的发展。
例如,农业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将提高农作物监测和管理的准确度,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二、绿色生态农业的兴起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逐渐加深,绿色生态农业将成为未来五年中国农业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新型的农业经营形式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农业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
同时,政府将加大对绿色农业政策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推动农业向绿色化、可持续化转型。
三、农产品出口潜力巨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潜力巨大。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相关国家市场的开放,中国农业产业的出口将持续增长。
未来五年,中国将大力发展农产品出口,加强对外贸易合作,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增加出口额度,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未来五年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通过推动农业供给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供给效率,满足人们对优质、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
这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农产品的附加值。
五、乡村振兴与农业的协同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五年将继续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的协同发展。
通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营造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的绿色生态与可持续性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的绿色生态与可持续性发展方向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而绿色生态与可持续性发展则是当今全球发展的重要目标。
面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挑战,农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并确保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本文将探讨农业发展应该朝着绿色生态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进行的重要原因和途径。
首先,农业的绿色生态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农作物的种植和动物饲养往往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和土地,而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管理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和土地退化。
绿色生态农业可以通过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土壤保护来降低对环境的负荷,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而有机农业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而减轻对土壤的污染。
其次,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方向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益和生活水平。
农业是发展中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产业,许多人依靠农业维持生计。
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意味着农民能够持续地从农业中获得收入,而不仅仅是临时的利益。
例如,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科学研究可以提高农作物和畜禽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还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另外,农业的绿色生态和可持续性发展方向有助于保护环境和降低气候变化的影响。
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和土壤的污染、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森林破坏等方面。
绿色生态农业可以通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土壤质量、保护森林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而可持续农业发展则可以通过提高农作物和畜禽的效率、减少能源的使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等措施来降低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要实现农业的绿色生态和可持续性发展方向,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生产模式的升级和转型。
其次,应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农民的生产条件。
例如,改善农田排水系统、加强农产品贮藏和运输设施的建设等。
此外,农民应该接受农业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2017年末己经达到58.52%,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在2017年末己降到10%以下,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还相对较低,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党在十九大报告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更是进一步指明了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走好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一、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纵观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产业融合。
凡是产业融合比较好的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就比较高;凡是产业比较单一,尤其是单纯依靠农业的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就相对落后。
日本和韩国在乡村振兴中以“六次产业”为重点,发挥产业的加法效应和乘法效应推动产业融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荷兰兴起创意农业,形成创意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目前,农村三产融合在我国总体上处于自发阶段,在覆盖领域、融合深度、惠及面等方面都很有限。
1、农村产业融合的深刻内涵产业融合始于产业之间的技术关联,随着实践的发展,关于产业融合的研究逐步从技术视角拓展到产品、产业、市场视角。
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提出了“第六产业”的理念,他强调农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基于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范围拓展。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农村产业融合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其“内核”已基本形成共识。
农村产业融合的路径是产业间的融合渗透与交叉重组,融合的表征是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融合的结果是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更多的是从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出发的。
关于巫山县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新思考
关于巫山县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新思考【摘要】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对于促进巫山县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意义、关键因素、路径探讨以及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绿色生态产业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文章结尾提出了启示和建议,再次强调了巫山县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巫山县应该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取得更大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巫山县,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经济,生态环境,关键因素,路径,展望,启示,建议,重要性。
1. 引言1.1 巫山县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对于巫山县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可以有效推动巫山县经济的转型升级。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增加,绿色生态产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通过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可以促进巫山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当地经济由传统产业向清洁、低碳、环保产业转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有利于改善巫山县的生态环境。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重要问题。
而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1.2 现状分析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是一个山高水长、森林茂密、空气清新的生态宝地。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绿色生态产业政策的实施,巫山县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
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巫山县的绿色生态产业规模不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该县绿色生态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环保等领域,但规模较小,缺乏优势产业的支撑,产业链条不够完整。
部分企业仍在传统产业模式下运作,缺乏创新意识和技术支持,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沿河自治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沿河自治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沿河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沿河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调: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对策;沿河县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建立起生态茶、生态畜牧、食用菌、特色水果、中药材、早熟和高山冷凉互补蔬菜等产业,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沿河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生态茶产业快速发展。
全县现有茶园15.81万亩,主要分布在18个乡镇(街道)184个村,其中规模种植1万亩以上的有4个乡镇,3000亩以上的种茶企业1家,1000亩以上的种茶企业15家,500亩以上的种茶企业28家,全县现有茶叶经营主体78家,拥有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县级龙头企业9家,全县有SC认证企业18家,出口认证企业4家。
2021年加工茶叶产量1.371万吨,产值13.78亿元。
(二)精品水果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县精品果园面积15.16万亩,其中沙子空心李基地面积9.28万亩,投产面积5.1万亩,覆盖11个乡镇(街道)189个村,种植主体有市级龙头企业3家、合作社21家、家庭农场6家、30亩以上大户100多户,产业从业人员6万人以上,2021年产量5.28万吨,产值8.98亿元,带动4.7万脱贫人口增收。
该产业已打造成为农旅一体化产业,其中重点种植区域南庄村列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序列。
——特色蔬菜产业效益不断提高根据土壤气候资源情况,重点发展乌江河谷早熟蔬菜和高山冷凉蔬菜区,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以上,在泉坝、甘溪、晓景、黑水、板场五个乡镇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商品化蔬菜基地1.3万亩,2021年实现产量22.39万吨,产值4.034亿元。
培育蔬菜生产经营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个,家庭农场11家,其中省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方案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方案第1章引言 (3)1.1 绿色生态农业的概念与意义 (3)1.2 国内外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3)1.2.1 国外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3)1.2.2 我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4)1.2.3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4)第2章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战略与目标 (4)2.1 发展战略 (4)2.2 发展目标 (5)2.3 发展步骤与规划 (5)第3章生态农业技术创新与集成 (5)3.1 生态农业技术体系构建 (5)3.1.1 技术体系框架 (5)3.1.2 技术体系特点 (6)3.2 关键技术突破 (6)3.2.1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 (6)3.2.2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6)3.3 技术集成与示范 (6)3.3.1 技术集成 (6)3.3.2 示范推广 (7)第4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7)4.1 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7)4.1.1 优化农田施肥管理 (7)4.1.2 农田土壤质量提升 (7)4.1.3 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 (7)4.2 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 (7)4.2.1 水资源合理调配 (7)4.2.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7)4.2.3 水土保持与治理 (8)4.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8)4.3.1 农业遗传资源保护 (8)4.3.2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8)4.3.3 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 (8)4.3.4 农业景观设计与优化 (8)第5章生态农业标准化与品牌建设 (8)5.1 生态农业标准化体系构建 (8)5.1.1 标准化技术规范制定 (8)5.1.2 标准化生产与管理 (8)5.1.3 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 (8)5.2 生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9)5.2.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9)5.2.2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与追溯 (9)5.2.3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 (9)5.3 生态农业品牌建设与推广 (9)5.3.1 品牌定位与策划 (9)5.3.2 品牌宣传与推广 (9)5.3.3 品牌保护与维权 (9)5.3.4 品牌营销与创新 (9)第6章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9)6.1 产业链构建原则与模式 (9)6.1.1 构建原则 (10)6.1.2 构建模式 (10)6.2 产业链优化与提升 (10)6.2.1 结构优化 (10)6.2.2 技术提升 (10)6.2.3 产业升级 (10)6.3 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 (11)6.3.1 政策引导机制 (11)6.3.2 市场驱动机制 (11)6.3.3 利益共享机制 (11)6.3.4 资源共享机制 (11)6.3.5 风险防控机制 (11)第7章生态农业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11)7.1 政策体系构建 (11)7.1.1 立法保障 (11)7.1.2 规划引导 (11)7.1.3 标准制定 (11)7.2 财政支持政策 (12)7.2.1 税收优惠 (12)7.2.2 补贴政策 (12)7.2.3 投资支持 (12)7.3 金融支持与激励机制 (12)7.3.1 信贷支持 (12)7.3.2 保险保障 (12)7.3.3 股权融资 (12)第8章生态农业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 (12)8.1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2)8.1.1 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生态农业人才培养体系 (12)8.1.2 完善生态农业人才培养政策与措施 (13)8.2 科技创新团队培育 (13)8.2.1 建立多元化的科技创新团队 (13)8.2.2 加强科技创新团队的能力建设 (13)8.3 国际交流与合作 (13)8.3.1 建立国际合作机制 (13)8.3.2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 (13)第9章生态农业宣传与普及 (14)9.1 宣传策略与手段 (14)9.1.1 媒体宣传 (14)9.1.2 线上线下活动 (14)9.1.3 政策宣传 (14)9.1.4 成功案例推广 (14)9.2 社会参与与普及 (14)9.2.1 农民培训 (14)9.2.2 企业参与 (14)9.2.3 社会组织协作 (14)9.3 公众绿色消费观念引导 (14)9.3.1 倡导绿色消费 (15)9.3.2 教育引导 (15)9.3.3 政策支持 (15)第10章生态农业发展评估与监管 (15)10.1 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15)10.1.1 农业生产指标 (15)10.1.2 生态环境指标 (15)10.1.3 社会经济指标 (15)10.2 评估方法与流程 (16)10.2.1 评估方法 (16)10.2.2 评估流程 (16)10.3 监管体系与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16)10.3.1 监管体系 (16)10.3.2 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16)第1章引言1.1 绿色生态农业的概念与意义绿色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生态平衡为基础,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农业生产方式。
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生态农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今后的农
业的趋势。
首先,生态农业是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
它有助于提高绿色环境,促进和谐生态平衡,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环境。
因此,
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有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如加强法规的执行,增加投资,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生态农业需要保障其可持续性。
因此,政府应采取一些措施,
如更新农药,改进耕作方法,确保生态生态安全,提高生产技术。
同时,
政府应该采取加强农业投资,改进农业技术,建立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农田。
再者,生态农业应注重传承和创新。
传承是指传承和发扬当地特有的
农耕传统,保护传统农耕地生态文明,把农户更加了解传统农耕文化的重
要性,以及他们对农业技术的影响。
创新指的是采用新的农业技术,采用
新的农耕方法,并加以创新,以满足当前的农业需求。
最后,生态农业应注重教育。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增加农民
的知识含量,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使农民懂得生态文明,并且能够采
用绿色农业方式,以获得更好的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业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也在经历着不断的变革和发展。
然而,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当前农业发展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农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农业生产应结合市场需求,增加优质农产品的供给。
在种植结构上,应优化作物的选择,提高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能力。
二、科技创新助推农业升级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
当前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得农业生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对此,我们应鼓励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研力量,培养专门从事农业科技研发的人才。
同时,还应加大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积极引导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三、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环保、可持续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以绿色生态农业为导向,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可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发展。
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当前农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业的供给水平。
同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产业集约化。
五、提高农业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农业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是实现农业发展的基础。
可以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农业从业人员转变观念,提高技术水平,培养现代农业所需的复合型农业人才。
六、加强农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保险体系和农业金融体系,是确保农业发展稳定的重要保障。
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农业保险和农业金融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七、发展农村电商农村电商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扩大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
应通过电商平台,加大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八、加强农地保护与利用农地是农业生产的根基,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XX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建设,以此破解XX市农业发展难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加快农民脱贫步伐,实现同步小康目标。
一、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一)促农增收情况。
坚持以三变改革为动力,以农业园区为平台,以XX工程为抓手,做大一产总量。
201X年,全市完成一产增加值XX亿元,增长XX%,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畜牧业稳步发展,增加值达XX亿元,占农林牧渔服务业的XX%。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X元,增长XX%,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1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X亿元,增速XX%,排全省第X;完成一产增加值XX亿元,增速XX%。
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排全省第XX,同比实现保位;增速XX%,排全省第X,同比进XX位。
(二)农业产业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附加值高、品质优、市场前景好的山地特色农业。
目前,全市累计实施农业特色产业XX工程XX万亩,其中XX万亩,XX万亩,XX万亩,商品蔬菜XX万亩,中药材XX万亩,XXXX万亩,XXXX万亩,花卉苗圃XX万亩,XXXX万亩,特色经果XX万亩,人工种草XX万亩,改良草地XX万亩。
相继建成了XX等适度规模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市红心XX和XX生产规模均为全省第一。
在发展XX、XX、XX等农业特色产业的同时,按照提生猪、增牛羊、扩家禽、养特色的要求,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
大北农集团、努比亚牧业等战略型畜牧企业纷纷落户XX,X县XX有限公司被确定为农业部畜牧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全市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达到XX家。
争取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扶贫产业子基金,通过银行评审项目XX个,银行审批金额X亿元,占全省审批金额XX亿元的XX%,正在银行审批和对接项目XX个,申请基金XX亿元。
发展了大闸蟹、小龙虾、蜜蜂等特色养殖。
2021年,XX市粮经比调整到XX:XX,具有XX标志的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思路与对策.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有效形式,而且对于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十五”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在健康、稳步地向前推进。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区产业化组织数达1371个,龙头企业固定资产3.46亿元,带动或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已占到全区总农户的50%以上,实现产业化经营产值16.2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50 %。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深化了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增强了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自觉性。
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认识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有效途径。
地委、行署就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培育壮大优势特色种植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意见》、《****畜牧业发展指导意见》、《****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指导意见》和《****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运行监测管理办法》(试行),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二是区域经济初具规模,主导产业逐步形成。
近年来,我区各地以资源优势为基础,瞄准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渐趋集中,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具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建立。
截至2008年,全区马铃薯、油菜两大优势作物播种面积合计达190.11万亩, 其中马铃薯89.49万亩;油菜100.62万亩。
八大特色品牌种植面积55.64万亩,其中:优质蚕豆9.04万亩,乐都长辣椒1.45万亩,紫皮大蒜6.55万亩,循化线椒2.3万亩,大果樱桃30万株、0.6万亩,食用菌47.07万平方米,薄皮核桃面积达到3.06万亩,高原制种32.57万亩,较“九五”末均有较大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摘要:文章依据和龙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提出在新形势下和龙市要以休闲农业为载体,依托长白山特色优质资源,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安全、产出高效、边贸兴旺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
1和龙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1特色优势产业逐渐壮大
和龙市已形成了以有机大米、食药用菌、林下参种植、果蔬产业、辣白菜、特色畜牧业为主的高效农业。
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8000万千克左右,以平岗绿洲为核心,以元池米业和众鑫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整合全市稻米产业资源,形成稻米生产加工产业联盟;以大阳参业生态园、兴林科技桑黄小镇、地福来藻类活性细胞养殖基地为龙头持续发展特色产业,食药用菌、林下参、北五味子、灵芝等发展态势良好。
果蔬产业开启链式发展新模式,依托产能1亿千克果蔬冷藏保鲜基地建设,果蔬种植与加工进入紧密关联期;朝鲜族特色食品产业实现蓬勃发展,以元池地窖辣白菜公司为依托,初步建成元池地窖辣白菜产业园,辐射带动若干个扶贫搬迁村开展传统地道的辣白菜生产;特色畜牧业发展良好,延边黄牛、雪貂、黑毛驴、珍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稳步推进畜牧高端产业园建设,22处养殖基地投入使用。
1.2着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
坚持推进品牌发展战略,围绕支柱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提升企业
品牌意识,积极指导企业创建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品牌竞争力。
做大做强地域知名品牌,大力发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创建了“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大力推进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设工作,获批筹建长白山冷泉大米品牌示范区、吉林省长白山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和龙长白山冷泉大米”入选首批全国革命老区“一县一品”行动品牌;加快“长白山野山参”品牌建设,加大食用菌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力度;积极培育畜牧业品牌,扩大“无抗肉”试点示范,重点培育雪貂、驴、森林猪、延边黄牛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1.3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目标,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形成了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效益好的优势产业,将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
近年来,和龙市围绕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积极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10家、专业农场151家,涉及种植、养殖、农机、特产等各行各业,涌现出有机大米村、圆葱村、草编村、明太鱼加工村、乡村旅游村、特色畜牧业村等特色“一村一品”项目村,对于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在市政府的牵头下,组织成立了和龙市农林特产协会,积极探索特色农产品销售运行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
高涨,和龙市休闲农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目前,和龙市以农、旅、文一体化为战略布局,以水稻、果蔬、中药材、林产品和冷水鱼等农业产业为支撑,形成了集休闲、养生、观光、采摘、体验、娱乐、餐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融朝鲜族民俗文化、古渤海文化、农耕科技文化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目前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园区)有7家。
2和龙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思路
全力抓好和龙市边疆农村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特色、生态、高效、安全、开放为要求,以休闲农业为载体,依托长白山特色优质资源,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强化特色优势,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安全、产出高效、边贸兴旺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1加快推进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模式
以农村集体资产、土地、技术、市场和信息等生产要素为纽带,以股份经营、合作经济、资产盘活和创新发展为基本特征,以股份制、租赁制和承包制等为主要经营形式,加快推进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模式。
通过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加强与龙头企业的合作经营,努力实现村集体土地资产收益最大化;以村级为单位全面整合农村现有项目、资金和土地资源,对优势涉农产业进行社会化分工、市场化经营,鼓励带动优势涉农产业发展。
集体资产收益主要向无劳动能力的贫困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和因病致贫家庭倾斜。
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托管、托养和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2.2做大做强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
坚持市场导向,积极开展产业扶贫。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一村一品”计划,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完善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体系,分层级、分类别,以“吉字号”公用品牌为引领,带动和龙市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跟进,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外向型和优质安全发展,提升品牌产品附加值。
提升“和龙长白山冷泉大米”的品牌影响力,加快“长白山野山参”品牌建设,加大食用菌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力度,打造杂粮、杂豆品牌。
积极培育畜牧业品牌,扩大“无抗肉”试点示范,重点培育雪貂、驴、森林猪、延边黄牛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
2.3创造共享模式
以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转变和龙市农业农村发展思路,引入共享销售模式,整合市场资源,建立和龙市共享经济平台,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抓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实现“仓储+实体+电商平台”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推进和龙市“共享经济+”的新商业模式,提高和龙市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增强村集体和农户收入水平。
在认真总结“共享大米”经验基础上,努力探索和有重点地推广“共享农业”新模式,推进农地共享、农产品共享、农业生产工具共享、农技共享、劳动力共享,不断开发多元化的共享模式,让农户能够享受更多的乡村振兴成果。
作者:高巍仲园园薛玉子单位:和龙市农业信息中心和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龙市绿色食品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