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美术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三美术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三美术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662b0b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f.png)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三美术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课程概述本教案是针对初三学生设计的美术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通过研究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本教案按照人教版初三美术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安排。
教学目标1. 了解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2. 掌握不同艺术形式的基本技巧,如绘画、雕塑、版画等;3. 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根据人教版初三美术全册的内容进行编排,涵盖了以下主题和技巧:1. 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介绍:通过研究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2. 绘画技巧:包括素描、水彩画、油画等基本绘画技巧的讲解和练;3. 雕塑技巧:介绍雕塑的基本原理和材料,并进行雕塑作品的创作;4. 版画技巧:研究版画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制作版画作品;5. 艺术创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艺术创作活动,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互动讨论、实践操作等。
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艺术创作过程,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批判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结合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美术学科中获得全面的培养。
通过展示艺术史上的重要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并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艺术技巧和创造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某些艺术形式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所差异,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辅导。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更多的个性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分组和辅导,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研究需求。
参考资料- 人教版初中美术全册教材- 艺术史相关资料和作品集以上是《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三美术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的简要内容概述。
详情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课堂实施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九年级美术教案完整版
![九年级美术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db6c3efa0116c175f0e48cb.png)
九年级美术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第一节《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学设计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和中国花鸟画的种类及寓意。
2、能力目标: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3、情感目标: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
并理解古代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1、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要表达的意境和中国花鸟画的寓意。
2、运用欣赏方法,学生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课时安排: 1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第一课时课时目标:2、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重点:了解编结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悠久历史,掌握编结艺术的基本结编制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分析编结艺术的特征与文化内涵,创新制作中国结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第二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线材的特征,初步了解线材构成的方法,认识线材构成的美感。
2、能力目标:掌握线材构成的方法,利用现有线材制作立体造型,体会艺术创作乐趣。
3、德育目标: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探究精神以及环保意识,并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欣赏大量的线材作品及与线材相关的活动,了解线材的文化及特性,引导学生发现线材构成的方法,体会线材构成的美感,认识线材构成在生活中的作用。
2、难点:启发学生了解线材构成的方法及规律,并尝试恰当地运用现有的各种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件线材造型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原理,体会扎染和蜡染特有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扎染、蜡染工艺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以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
2023年部编人教版初三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部编人教版初三美术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db85e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3.png)
2023年部编人教版初三美术上册全册教案一、教材概述本教案针对2023年部编人教版初三美术上册全册进行编写,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内容;2. 掌握美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4. 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按照课本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第一单元:色彩与画法2. 第二单元:造型与构图3. 第三单元:美术欣赏与评价4. 第四单元:美术创作与表现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解读课本内容,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2. 示范法:通过具体的实物示范和画法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创作的技巧;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美术创作活动,培养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4. 比较法:引导学生对不同艺术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以下教学资源可供参考:1. 教材:2023年部编人教版初三美术上册全册;2. 教具:色彩、画笔、画纸、作品展示等;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作品表现,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检测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期中考试:设置一次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3. 期末作品展示: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展示,评价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现水平。
以上是《2023年部编人教版初三美术上册全册教案》的简要内容。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初中九年级美术教案设计
![初中九年级美术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a3bbd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5.png)
初中九年级美术教案设计美术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流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学混学杂,导致自己事倍功半。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九年级美术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中九年级美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些构成风景画的色彩知识和表现方法,主要掌握色调对情感的影响,色彩的对比和统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重点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
能理解色调对情感的影响作用。
难点能够通过已有的色彩知识和绘画方法,去表现内心对自然风景的感受,通过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本、挂图、素描纸、蜡笔、油画棒、颜料等。
教学方法欣赏法、演示法、分析法,练习法等。
板书设计色彩丰富的风景画。
步骤:1、通过想像,对其中一部分扩展,描绘成一幅完整的风景画。
2、进行创作性表现。
3、确定调子。
4、用自己独特的构思与手法,表现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欣赏:回顾色彩知识:修拉、凡高、马奈等名画家作品中如何运用色调和各种色彩表现形式来表达内心感受的。
结合教材中几种不同绘画手法的色彩作品,加以解释。
1、通过想象,将风景图片的木以局部扩展,描绘成一幅完整的风景画。
2、参考风景图片,改变原画色彩关系或形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展示作品,结合教材图片,让学生体会、感受不同季节不同色调的风景画。
二、分析作品设计问题。
引导分析。
补充讲解、分析。
出示练习题,提出要求,任选一幅,当堂完成。
进行点评感受理解色彩败给人的不同的视觉心理。
和教师一起回顾。
跟着教师的思路分析问题,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的表达。
让学生试着分析作品。
三、学生练习进行色彩练习。
学生互评体会色彩的情感。
赏析结合。
开启学生的智慧。
能尝试运用一种色彩关系,学会表现。
提高对色彩的.再认识。
四、课堂小节教学反思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
九年级美术教育教案
![九年级美术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2a4d6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4.png)
九年级美术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九年级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2. 通过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掌握九年级美术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 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美术史概述:通过介绍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多样性。
2. 绘画技法与实践:教授不同绘画技法和材料的使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创作。
3. 插画设计:研究插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让学生创作有表达力的插图作品。
4. 雕塑与立体构成:介绍雕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雕塑作品的创作。
5. 手工艺品制作:教授制作手工艺品的基本技巧和步骤,让学生亲手制作自己的手工艺品。
三、教学方法1. 创造性启发法: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维能力。
2. 示范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演示,引导学生研究和掌握绘画、雕塑等技法和技巧。
3. 小组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和展示。
四、教学评价1. 练评价:通过教师的实时指导和学生的实践练,评价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创作能力。
2.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审,鼓励他们的创新和表达能力。
3. 研究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五、教学资源1. 美术教材和参考书籍。
2. 绘画、雕塑和手工艺品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3. 艺术作品的图片和展示素材。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美术史概述和绘画技法与实践。
2. 第二学期:插画设计、雕塑与立体构成以及手工艺品制作。
以上就是九年级美术教育教案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安排。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展,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通过精心设计和实施这份教案,我们相信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培养他们的美术兴趣和创作能力。
祝教学成功!。
九年级美术教案6篇
![九年级美术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552a34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b.png)
九年级美术教案6篇教案可以用来与同事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育团队合作,教案需要包括充分的时间管理,以确保课堂活动有序进行,下面是网作者为您分享的九年级美术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九年级美术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的结构和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学会欣赏书籍设计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各种装帧设计独特的书籍图片或实物进行分析,按照书籍设计形式和方法进行分类。
通过查阅资料和欣赏,发现“世界最美的书”美在哪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欣赏和资料的收集,学生产生对书籍设计的兴趣,逐渐形成爱赏书的艺术情感、爱读书的学习态度和爱藏书的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展示介绍古今中外的书籍设计。
2、教学难点:了解书的设计概念,发展,种类,结构。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当你逛书店时,什么书是你多看一眼甚至想买下的冲动?学生回答出版界抓住了人们的普遍心理,读者买书,一看名字二看封面三看内容看来书籍价值不管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装帧设计上,那么什么是书籍的装帧设计呢?我们今天使用的书籍是通过专门的历史变迁成为这个样子呢?那么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的古迹设计。
(二)新课讲授1、书籍设计概念:旧称“书籍装帧设计,广义的书籍设计是指从书的外观到内芯的.一系列设计,以创造出书籍的整体视觉形象。
狭义的是指书籍的开本、封面、护封和装订形式等属于书籍外观形象的设计,有时仅指封面设计。
2、中国古籍设计: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是纸质书籍的出现成为了可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中国古代的劳动者施展智慧与技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书籍设计形态。
简册装:在竹片或是木片上书写文字,并用皮条或绳索连缀起来,称作“简册,可向左向右卷起存放。
早在3#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简册了。
叶子:将一张张纸摞叠起来,上下夹以木板或厚纸,再以绳子捆扎,称为“叶子,后演变成册页的形式。
樊夹装:隋唐时期,受一种狭长的印度梵文贝叶经中间打孔穿绳的形式影响,古人发明了“梵夹装,卷轴装:亦称“卷子装,通行于东汉至唐代。
九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
![九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9d1c7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6.png)
九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九年级下学期美术的基本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技能。
3.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现代美术的基本流派了解现代美术的基本流派,如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
学习现代美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第二单元:摄影艺术学习摄影的基本技巧,如曝光、焦距、构图等。
欣赏和分析摄影作品,了解摄影艺术的美学价值。
3. 第三单元:工艺美术学习工艺美术的基本技法,如剪纸、版画、陶艺等。
创作一件工艺美术作品,体验工艺美术的魅力。
4. 第四单元:设计艺术学习设计艺术的基本原理,如色彩、形状、质感等。
进行一次设计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5. 第五单元:美术欣赏欣赏和分析中外美术名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美术史的基本知识,了解美术发展的脉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美术基本知识和技法。
2. 采用示范法,展示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3. 采用分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采用欣赏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美术作品的表现力和创新意识。
3. 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4. 学生美术欣赏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时间安排:1. 第一单元:4课时2. 第二单元:4课时3. 第三单元:4课时4. 第四单元:4课时5. 第五单元:4课时六、第六单元:现代雕塑艺术学习现代雕塑的基本类型,如写实雕塑、抽象雕塑等。
了解现代雕塑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进行一次雕塑作品的创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
七、第七单元:书法艺术学习书法的基本技法,如笔法、结构、章法等。
欣赏和分析书法作品,了解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
创作一幅书法作品,体验书法艺术的魅力。
八、第八单元:数字美术学习数字美术的基本软件和技巧,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9260f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a.png)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美术的价值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和材料运用。
【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美术的价值和作用3. 基本的美术技法和材料运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名画作品,引导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价值作用以及基本技法和材料运用。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技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所学技法进行绘画。
5. 展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二章:素描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观察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形态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素描练习,提高空间感和造型能力。
【教学内容】1. 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素描技法和观察方法3. 素描练习【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素描作品,引导学生对素描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观察方法。
3. 示范:教师示范素描技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素描练习。
5. 展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三章:色彩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三原色和色彩搭配原则。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色彩练习,提高色彩搭配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三原色2. 色彩搭配原则3. 色彩练习【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作品,引导学生对色彩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三原色和色彩搭配原则。
3. 示范:教师示范色彩搭配和创作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进行色彩练习。
5. 展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四章:绘画技法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彩画、油画等绘画技法。
初中九年美术教案
![初中九年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4e469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e.png)
初中九年美术教案年级:初中九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3. 引导学生探索色彩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知识。
2. 色彩的运用:色彩的搭配、色彩的运用技巧。
3. 色彩的探索:色彩的变化、色彩的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色彩的感受和认识。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知识。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三、示范(15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色彩进行绘画,注意讲解色彩的搭配和运用技巧。
2. 学生观看示范,学习色彩的运用方法。
四、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色彩练习,注意运用色彩的搭配和技巧。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别辅导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色彩的基本知识。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探索(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色彩的奥秘,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色彩的变化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进行色彩实验,探索色彩的变化规律。
三、创作(15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2. 学生发挥想象,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和学生互相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色彩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绘画创作中运用色彩的能力。
3. 学生对色彩探索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全册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950a6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4.png)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全册教案【完整版】
本教案是人教版九年级美术全册的完整版,包含教材中所有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全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章节:
第一章美术基础
本章主要介绍美术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法,包括线条、色彩、形状、质感等方面。
通过研究本章内容,能够为后续章节的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章四季美景
本章主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四季相关的节日和景观。
通过研究本章内容,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
第三章名画欣赏
本章介绍了一些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和作品,通过欣赏这些名画,了解名家的风格、技法和意境。
第四章形与空间
本章主要介绍了艺术中的形状和空间概念,并通过绘画、创作
等方式进行实践。
第五章美的语言
本章主要介绍了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手段,包括线、色、形等艺
术语言,以及视角、构图等表现手法。
第六章制作与欣赏
本章主要围绕手工艺术创作和欣赏展开,通过实践活动,体验
艺术作品带来的艺术感受和乐趣。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法,拓展自己的艺术知识和想象力,提高审美水平和创作能力。
初三美术教案范例【三篇】
![初三美术教案范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fcb4f39ec3d5bbfc0a742b.png)
初三美术教案【三篇】第1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课时)一、教材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对"欣赏评述"课的要求是学生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欣赏评述"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解释、判断的教学活动。
评述更着眼于对美术作品理解、评价的表达。
目前,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往往以"像不像"来衡量,这体现了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的朴素的理解。
然而,许多美术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又与生活中的真实原型不一样,对此学生就说不出道理了,尤其是对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他们不能理解且疑惑甚多,既不可能"欣赏"也不会评述了。
学习此课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奠定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
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美术作品作为人的意识的物化形态,是美术家能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结果,它作用于社会。
美术作品的创作分再现性和表现性的两类。
再现性的艺术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作品的艺术形象逼真写实。
艺术家通过真实再现客观对象的形象,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以栩栩如生而称道。
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
画面的艺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表现性艺术中的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作品中,画面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与生活中的原型有很大差距,但仍是源于生活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会有绘画情感表达的形式感悟。
因而它不仅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二、教学思路: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是现实主义油画的经典之作。
初三美术教案
![初三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9b2a4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3.png)
初三美术教案教案标题:初三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艺术家的作品,并能够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印象派艺术风格,以及著名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的作品《睡莲》。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印象派艺术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印象派艺术有了解吗?你们喜欢这种风格的作品吗?2. 介绍印象派艺术风格(10分钟)- 讲解印象派艺术的起源和特点,例如:强调光线和色彩的变化、追求瞬间感和自然流露的情感等。
- 通过展示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印象派艺术的独特魅力。
3. 分析《睡莲》(15分钟)- 展示《睡莲》的图片,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的细节和整体效果。
- 引导学生讨论画家运用的色彩、笔触和构图等手法,以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创作活动(30分钟)- 提供画纸、颜料和画笔等绘画工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尝试绘制自己的《睡莲》作品。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运用印象派的绘画技巧,如点画和色彩的变化等。
5. 展示和评价(10分钟)- 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讨论。
- 引导学生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以及对印象派艺术的理解和认识的变化。
6. 总结和拓展(5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强调继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
-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和研究的资源,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更多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家。
教学资源:1. 印象派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2. 克劳德·莫奈的《睡莲》图片。
3. 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评估:1. 学生对印象派艺术风格和《睡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的绘画作品的创意和技巧运用。
3. 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展示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其他艺术风格和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更多的艺术欣赏和分析。
九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
![九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54a72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2.png)
九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九单元:现代艺术1.1 现代绘画艺术1.2 现代雕塑艺术1.3 现代建筑艺术2. 第十单元:综合探索2.1 摄影艺术2.2 民间艺术2.3 数字艺术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技法和流派。
2. 采用示范法,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讨论、展示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创意、技巧、表现力等。
3. 学生审美情感和创造力的发展,通过作品和表现来评价。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现代绘画艺术1.1 了解现代绘画的起源和发展1.2 学习现代绘画的基本技法1.3 欣赏和分析现代绘画作品2. 第二周:现代雕塑艺术2.1 了解现代雕塑的起源和发展2.2 学习现代雕塑的基本技法2.3 欣赏和分析现代雕塑作品3. 第三周:现代建筑艺术3.1 了解现代建筑的起源和发展3.2 学习现代建筑的基本设计原则3.3 欣赏和分析现代建筑作品4. 第四周:摄影艺术4.1 了解摄影艺术的基本概念和技巧4.2 学习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4.3 欣赏和分析摄影作品5. 第五周:民间艺术5.1 了解民间艺术的起源和发展5.2 学习民间艺术的基本技法5.3 欣赏和分析民间艺术作品六、教学内容6. 第六周:数字艺术6.1 了解数字艺术的定义和发展6.2 学习数字艺术创作的基本软件和工具6.3 欣赏和分析数字艺术作品7. 第七周:现代设计基础7.1 了解现代设计的基本原则7.2 学习现代设计的构图和色彩运用7.3 欣赏和分析现代设计作品8. 第八周:现代设计应用8.1 了解现代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8.2 学习现代设计的方法和技巧8.3 欣赏和分析现代设计应用作品9. 第九周:艺术理论9.1 了解艺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框架9.2 学习艺术批评的方法和步骤9.3 欣赏和分析艺术理论作品10.2 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10.3 进行期末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技法和流派。
人教版9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9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26de4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d.png)
人教版9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篇实用的教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投入和学习效果,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化和结构化的整理,以更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9年级美术上册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9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泥、纸盒等材料设计、制作电话机或手机,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通过欣赏相关资料启发学生用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制作与众不同的电话机。
教学重、难点:1、设计方法。
2、拓展思维。
教具学具:垫板、尺子、铅笔、剪刀、牙签、橡皮泥、纸盒、彩纸等。
相关欣赏资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实验游戏:取自然课的纸口杯与线制成的电话,请俩生表演打电话。
揭示课题:奇妙的电话机二、讲授新课1、设计原则通过图片资料简介电话的有关知识;欣赏一些电话机的设计,“这些电话机给你的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设计要新颖独特。
激发学生的兴趣,“自己设计电话机。
”2、师示范设计一款喇叭花电话机,生纠正,引导生认识到设计原则:造型新颖的同时要满足听、说、拨号的基本功能。
欣赏达利作品《虾形电话》、《唇形沙发》等,“是否符合新与用的设计原则。
”3、设计方法分析作品:唇形沙发、彩色热水瓶、一个超现实的房间问题:“它是一个沙发,它象什么?”(嘴唇)“人的嘴唇是这么大吗?”“它是运用了什么方法设计成沙发的。
”(夸张)“这一组彩色热水瓶圆圆的瓶盖、扁扁的瓶嘴、胖胖的瓶身,象什么?”(企鹅)它是运用什么方法设计的。
(变形)“它是怎么设计成一个房间的?”“想想设计师是怎样设计的。
”(把人的脸通过夸张、重组的方法设计成一个特别的房间。
)“设计师从哪里寻找设计资料的?他们运用了哪些方法?”讨论:“我们还可以把哪些东西变成我们的设计资料?我们还有其它方法吗?”引导学生认识到把生活中常见的人物、五官、字母、建筑及各种自然物,通过夸张、变形、重组等方法设计电话机。
初中美术学科知识教案模板【9篇】
![初中美术学科知识教案模板【9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553ae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6.png)
初中美术学科知识教案模板【优秀9篇】初中美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人美课标版第六课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学习人美课标版纸雕塑的基本原理与构成立体的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具有三度空间的纸雕塑作品。
通过设计与制作纸雕塑作品,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体会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
人美课标版第六课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2.人美课标版纸雕塑隐性内容与目标:关注现代生活中的设计,体验创造的乐趣,提高对形象的艺术概况力,锻炼立体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形成纸立体的多种构成方法。
组合法、折叠法等。
教学难点:纸雕塑的设计。
造型构思、点、线、面、体的韵律组合。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美术教材14册中第6节《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一直是学生最喜欢做的课程。
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是比较结合实际生活的课程,只要是学生认真地观察城市中的现代雕塑,都可以找到现代雕塑与之雕塑的切入点,使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接受和发挥,同时结合校园的环境自行设计校园环境雕塑。
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自己要学会做纸雕塑,做出的纸雕塑最好能与学生最熟悉的现代雕塑相吻合,可结合环境雕塑,讲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对比纸雕塑体会用构成的方法设计制作纸雕塑的情趣。
欣赏书上的示范作品与学生作业,了解纸构成的基本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看看这些雕塑作品可放在什么环境下更有意境。
1、导入课题:可参照纸浮雕的导入法,出示城市现代雕塑与纸雕塑图片,进行对比讲解现代雕塑的形式美感,对比纸雕塑体会用构成的方法设计制作纸雕塑的情趣。
(2分钟)2、技法讲解:(1)组合法:教师演示——马的制作(可用课件),学生认真观察。
(5分钟)教师设问:马的哪些部位采用了折、弯曲、切、挖?学生答:马身、马腿、马尾都采用了折、弯曲,马脖子、马头采用切、挖,折、曲手法。
教师设问:马的哪些部位是点、哪些部位是面、哪些部位是线?学生答:马尾、马鬃是线,马尾部的圈、马的眼睛、嘴是点,其它的是面。
九年级美术上册《魅力无穷的传统陶瓷》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美术上册《魅力无穷的传统陶瓷》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ec706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9.png)
1.教学重点:
a.传统陶瓷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地域特色;
b.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如拉坯、捏塑、上釉等;
c.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教学难点:
a.陶瓷艺术内涵的深入挖掘和传达,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传承陶瓷文化的精髓;
b.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陶瓷制作工艺的掌握和运用,特别是在技巧上的提高;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魅力无穷的传统陶瓷”为主题,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陶瓷艺术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从而提高综合素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传统陶瓷艺术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深入认识和技能掌握方面仍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本章节的学情分析如下:
3.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表现良好,能够互相交流、分享心得,但个别学生可能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c.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创作中,形成具有个性化的作品。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具有代表性的陶瓷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陶瓷艺术的历史发展和地域特色;
b.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呈现陶瓷制作工艺流程,便于学生理解;
c.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a15fe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b.png)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与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历史和著名美术家,拓宽文化视野。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3. 美术历史与著名美术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会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美术历史和著名美术家,提高审美素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欣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和欣赏。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美术历史和著名美术家的特点和贡献。
4. 展示法:展示优秀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和评价标准。
3. 分析:分析具体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
4. 探讨:组织学生讨论美术历史和著名美术家的特点和贡献。
第二章:素描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提高绘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和表现能力,提高造型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素描技巧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教学内容:1. 素描的基本概念与技巧2. 物体的观察与表现3. 素描创作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学会观察与表现物体。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素描技巧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示范法:示范素描绘画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表现。
3. 练习法:组织学生进行素描实践,提高绘画能力。
4. 评价法:对学生的素描作品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三美术教案
![初三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eeec1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4.png)
初三美术教案主题:绘画艺术之色彩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学会使用色彩表达情感和创造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色彩感知能力;4.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观察与感知色彩。
教学难点:1. 色彩的运用;2. 创造力的发挥。
教学过程:一、导入(7分钟)1. 教师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让学生详细观察画中的色彩,并描述画作给他们的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画家在作品中运用了这么多的颜色?颜色给作品带来了什么?可以从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来回答。
二、讲授(15分钟)1. 基本概念a. 色彩是由光线经过物体反射、折射、透射等作用而给人以视觉刺激的感觉。
b. 色彩由三个基本颜色——红、黄、蓝组成,是由它们的不同比例和明度变化而产生的。
2. 颜色分类a. 主色:红、黄、蓝。
b. 辅色:橙、绿、紫。
c. 中间色:绿黄、橙黄、橙红、紫红、紫蓝、绿蓝。
d. 冷暖色:蓝、绿、紫为冷色,红、黄为暖色。
e. 深、浅、明、暗、差值。
3. 注意事项:a. 色彩要有对比度,即明度相近的颜色要避免放置在一起。
b. 色彩要有层次感,可以通过运用深浅、明暗和差值来表现不同层次。
c. 不同颜色之间会产生彩色的互补。
三、实践(20分钟)1. 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或图片,并描述其颜色。
2. 学生运用水彩笔或彩铅进行简单的涂色实践,尝试运用对比、层次和互补的原则。
四、创作(2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进行创作,可以是风景、人物、动物等。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要运用所学的色彩原理,注意对比度、层次感和互补色,以表现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五、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就色彩的运用、表现力和创造力进行评价。
2.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在后续的绘画学习中的提升。
六、总结(3分钟)教师对这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再接再厉,不断提高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初三美术教案
![初三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a6cd69dd36a32d73758164.png)
第一课魔幻的颜色
1、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并学会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三原色与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教学难点]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出间色的调色本领。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三色轮、色水、色彩方块、色相环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疑引趣,导入新课
1、播放多彩世界课件,学生观察
2、师:画画离不开色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色彩知识。
三、实验演试,认识新知
(一)认识三原色与三间色
1、认识三原色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
三原色:红、黄、蓝
2、认识三间色通过色水实验,说明了三原色
中两色各自相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二)用三原色调配三间色
1、教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
2、有白纸上涂色水。
两种原色调在一起时,颜色会起什么变化。
四、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五、赏析作业,拓展延伸。
初三美术教学案例
![初三美术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3ffc5a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8.png)
初三美术教学案例美术教育在初中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艺术表达和观察分析能力。
本文将以一个初三美术教学案例为例,探讨如何开展有效的美术教学活动。
【导入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活动开启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可以选择一个与课程主题相关的导入活动。
例如,通过播放一段美术历史的视频来唤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或者让学生欣赏一些经典艺术作品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知识讲解】在美术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我们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
例如,通过展示一些充满艺术感的图片,教授学生有关颜色运用、构图和透视等基本概念。
同时,我们还可以配合一些实物或模型,让学生亲手感受和体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示范演示】接下来,我们可以进行示范演示,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例如,当我们讲授水彩画的技法时,可以在黑板或画布上展示步骤和关键点,同时引导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绘画实践。
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亲自体验,又能提供直观的参考,帮助他们掌握绘画技巧。
【个性创作】在基础知识和技法的掌握后,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创作自由,鼓励他们表达个性。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进行绘画,或者提供一些启发性的主题,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同时,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艺术表达能力。
【展示和分享】美术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和表达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可以组织一次班级美术展览或定期的艺术分享会,让学生们互相欣赏和学习,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信与合作能力。
【作业布置】最后,在本节课结束之前,我们可以布置一份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
作业既可以是巩固练习,也可以是一个新的创作任务。
通过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以上步骤的有机组合和衔接,我们可以开展一节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初三美术教学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美术教案初三美术教案【篇一:初三美术教案(全册)】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初三美术教案美术备课组颜鹏飞年月至年月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赏析的教案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了解雕塑艺术评议的特点,了解外国雕塑的艺术成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讨论、陈述、评价,初步掌握雕塑的艺术评议和艺术物点。
并结合雕塑本质特征,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提高学生对艺术节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
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通过赏析,感受艺术家赋予顽石的力量与生命,以及艺术家对生命的礼赞。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雕塑本质特征,立体造型的理解,能够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赏析优秀的雕塑作品,感受雕塑艺术品对力量与生命的礼赞。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理解雕塑作品的抒情与象征性。
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雕塑实体,一块大理石,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上网查找外国雕塑的相关资料;收集不同时代艺术家的相关背景资料。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设疑导入)出示一块大理石。
问:从这块石头中你能领悟到什么?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其实,那些完美艺术的生命体早已存在于一块块顽石之中,雕塑家的任务只是将它们从其中解放出来。
(1501年,米开朗基罗走进佛罗伦萨教学的庭院,发现一块在那儿闲置了46年的大理石,他如获至宝,利用3年时间雕刻成巨像《大卫》。
米开朗基罗能从一块大理石中感受到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
)导入课题。
(二)合作探究阶段:1、媒体出示《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
请学生分析两幅作品。
重点:《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单纯、明快、极富雕塑的体量感。
可能是史前人类对女性的一种崇拜,也可能是当时人们对人类繁衍生息的一种祈祷。
有一种生命的张力。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庄重、妩媚,“残缺”与“完美”的深刻理解。
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2、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展示:《摩西像》。
请学生结合文艺复兴的相关背景知识解读作品。
重点语: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史上一次著名的运动,整个西方文化的知识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不仅恢复了古典时期古典美术的形式和题材,同时强调以科学的态度观察事物,对种艺术作品突出表现了艺术家对透视学和解剖学的深刻认识。
个性解放和世俗文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个特点。
人文主义,颂扬人的智慧和精神。
米开朗基罗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发展到了最高峰。
他以写实的手法,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艺术语言塑造传神的形象。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对后世的雕刻家有极大的影响。
3、18~19世纪作品:《伏尔泰坐像》;《巴尔扎克像》。
请学生比较分析两幅作品对人物内在气质的刻画。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伏尔泰坐像》通过眼神的刻画体现哲学家的智慧。
《巴尔扎克像》注重人物的精神状态。
4、20世纪初期作品赏析。
《张弓的赫拉克勒斯》;《河流》。
请学生从两幅作品中感受雕塑的多元化与象征性。
重点语:《张弓的赫拉克勒斯》:粗犷、奔放、现代感。
《河流》:象征性。
5、现代派作品赏析。
《国王夫妇像》;《空间中独特的连续形体》;《马》;《吻》。
四个学习小组分别选取其中一幅作品,分析现代派雕塑的特点。
重点语:20世纪是一个色彩缤纷的时代,各种思潮和流派不断产生并流行,并波及整个世界,如立体派、表现派、未来派、抽象构成等等,都是决裂于传统艺术的新形式。
《国王夫妇像》:具象与抽象。
6、雕塑与城市环境。
《高速》;《衣夹》。
四个学习小组分别比较两幅作品并结合其他城市雕塑进行讨论。
讨论雕塑艺术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联系,并选代表在班级进行了交流。
教师进行简单小结。
雕塑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在特定的建筑环境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貌,而城市雕塑则使这风貌更为显著。
从空间设计的角度来看,雕塑必须与建筑和环境协调,才能产生美学效果。
黑格尔曾说:“雕刻作品的内容和题材也可以随多种多样的地点和建筑的性质而有无穷的变化。
”金字塔在无垠的沙漠衬托下,显得何等宏伟壮观;而狮身人面雕像的造型与金字塔锥形的对比关系,使建筑空间组合更有变化;雅典卫城建筑群内部构图中心是雅典娜雕像,它使卫城的环境更为完整。
雕塑,应当成为这种流动空间中的艺术,和城市、建筑共同形成新的环境艺术。
(三)感悟体验阶段1、你能从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像》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吗?2、你能从奥登伯格的《衣夹》中感受到工业社会的文明吗?城市财运亨通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吗?3、罗丹是一位开才的雕塑家,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四)归纳巩固阶段。
1、为什么说雕塑所具有的形式美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综合?2、西方现代雕塑的发展趋势?3、《国王夫妇像》怎样表现出国王与王后的尊严以及神秘的气息?(五)课后拓展结合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篇小论文。
你喜欢中国雕塑吗?中西雕塑有何差异?笔情墨意抒胸臆一、教材分析教材版面分成两大部分。
第一步分是古今艺术大师的经典花鸟范作和学生作品;第二部分是笔墨(包括用色)技法示范,与生活有机联系的美术活动。
大师作品与学生作品与学生作品均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墨彩交融、水墨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笔墨(彩)技法示范主要提示学生用笔用墨的变化,学习和尝试如何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干破湿,湿破干的画法。
教师可通过示范与比较,让学生去理解,并在作品中加以应用。
教学启示可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将民族文化与民间活动结合,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以保持学生对中国画的长久兴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第二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赏析中国画的能力,对用笔用墨的技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此课关键是学生要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把握住这一点才能通过笔墨来抒发胸臆。
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花鸟画作品,理解笔墨的表现是为了达到“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作品即“人品”体现。
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尝试创作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目标:进一步理解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感知一花一草皆有情,学会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 通过作品分析,理解花鸟画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
把握泼墨,破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用笔的简练概括,水分的干湿与笔墨融合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用中国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去表达个人的志向和情怀。
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课前准备:教具花鸟画作品,作画工具等学具宣纸、毛笔、墨汁、毛毡等。
【篇二:九年级上美术教案】教学计划一、学生现状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对教材中的绘画、雕刻、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等美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美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对学好本册教材打好了一定的基础。
但初三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不够,参与获得的主动性较差。
对美术知识的系统不够明确,知识结构层次不是很健全二、教学内容分析: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基本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继承美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近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
在结构上,以美术形式语言集中划分单元,淡化不同课业之间的区别,在传授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习得两方面的需求。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重点内容涉及到绘画创作和设计的内容,绘画包括版画和抽象艺术的创作等绘画创作知识。
设计主要是以设计的分类和环境艺术设计以及平面设计和立体构成等方面的设计知识。
四、工作目标1、通过各种欣赏、评述能初步了解外国美术发展的历史面貌及其回环成就,初步认识了解外国美术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2、通过欣赏讨论与读书相关的社会活动及其创造的美术作品,感受其文化内涵,使个人素质得到提升及长远发展。
3、通过赏析生活中各种富有文化品位的用品和环境,体会认识生活格调。
确立对高雅生活品位的向往和高雅的生活情调,学会自己美化生活和充实调节精神世界。
4、让学生们了解相关的造型艺术知识,认识造型艺术的不同表现语言、不同表现形式。
5、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认识中国民间美术独特的美感和表现特点,感受民间美术作品和谐的艺术与实用价值,体会各民祖劳动人民在美的创造上的智慧。
五、主要工作及措施1、根据对初三学生的情况分析再加上初三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2、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要学会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进度城市雕塑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城市雕塑的类型和风格,提高对城市雕塑的审美兴趣,加深其对现代城市雕塑发展意义的认识。
2.通过对城市雕塑作品欣赏与评述,开阔学生知识层面。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同时也对城市环境艺术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二..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教材所提供的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并引发学生对城市环境艺术发展的思考。
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城市雕塑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三、教学过程1.创建情景,提出问题。
(1)欣赏教材第2~3页上的范例及在屏幕上出现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①你对哪一张图片感兴趣?为什么?(提示:可以从风格、造型、色彩、材料及人文内涵等方面加以引导。
)②现实生活中的雕塑能满足大家的审美需要吗?③一件好的城市雕塑作品应具备哪些必要条件?(2)点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分析讨论,激发创意。
(1)师生讨论:如果让我们设计一件城市雕塑作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什么样的造型?什么样的色彩?达到什么功能?如何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2)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可见的城市雕塑作品,说说各自印象最深的城雕作品并谈其理由。
(通过要求学生分析这些问题,思考设计过程中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了解到城市雕塑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发展趋势及设计方法。
)3.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结合课本的范例,让学生欣赏国内外经典城雕作品,分析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雕塑作品富有亲和力?哪些雕塑作品是象征性的,哪些是追求和环境相协调或具有互补性质的?雕塑设计和建筑的关系是截然的吗?(2)通过实例来分析艺术设计规律,说明艺术设计不能脱离生活这条原则,在欣赏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