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抗红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抗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武器的

烟雾遮蔽与诱饵技术

第一节概述

精确制导武器是武器发展的重点。其制导方式由单一制导发展为复合制导。近几年,已开始大规模研究及装备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的新技术,目的是提高制导精度、适合全天候作战和对付多目标。与此对应的烟雾干扰与诱饵技术也在同步发展。自50年代研究出针对“响尾蛇”导弹的红外诱饵弹以来,70年代国外大量装备箔条弹、红外诱饵弹和烟幕弹。八十年代后期至今,重点发展针对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的无源干扰烟火技术,其中有些已装备军队。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就使用了112mm红外/毫米波复合干扰弹,它发射后3.5 S即形成红外诱饵,燃烧4.5S后随即撒布工作频段为2~20GHz的箔条云。德国积极进行多管MLRS火箭弹的新型烟幕战斗部的研究,要求烟幕剂要能遮蔽多种光谱,这些都充分说明国外对新型抗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武器的烟雾干扰及诱饵技术的重视。

第二节发展抗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武器的烟雾遮蔽与

诱饵技术的指导原则和可行途径

一、常规特种弹的不适应性

从七十年代开始,国外军队首先开始装备针对红外探测装置的红外诱饵弹,以后,又装备了针对雷达制导的箔条干扰弹。目前大部分国家军队的装备也是这种情况。这种对微波和红外威胁分别干扰的方法使得贮存容器和控制装置增大,从而不可避免地需要更大容量的装置。此外,为了慎重使用这种较大容量

142

的装置,必须提供传感器的输入信号以判断在给定环境下使用何种干扰。而这种传感器本身又需要一定的重量、空间和电源,因此又相当程度上增加了飞机驾驶员或投弹人员的工作强度。这种分别干扰技术不适应对抗目前发展的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武器。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抗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武器的新型烟雾遮蔽与诱饵技术。

二、指导原则

抗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武器的烟雾遮蔽与诱饵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其研制需要遵循三点普遍原则:

1、可靠作用原则

作为一种被动式对抗武器,其主要的目的是保护目标(遮蔽)或使攻击武器偏离目标(诱饵)。作用可靠首先要求遮蔽材料和诱饵材料要具有特定的属性。其次要求以这种材料制成的特种弹的作用要有一足够的时间,也就是说它形成的颗粒必须有较低的沉降速度。而沉降速度除与本身材料有关外,还与颗粒大小及制备方式、撒布方式有关。解决沉降速度过大的问题是研制无源干扰技术的关键之一。

2、同时性原则

由于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是红外探测和毫米波探测技术的结合,因而与其对抗的武器既需要抗红外,也需要抗微波,且尽量要求这两种干扰能同时具备。不论是抗红外还是抗毫米波,其作用机理都是散射、吸收和反射三类。

抗红外遮蔽用烟雾剂主要是吸收红外辐射,如燃烧型HC发烟剂等其它六类发烟剂均靠燃烧产生的碳粒子吸收红外辐射。以黄铜粉为代表的冷烟雾剂由于导电性微粒表面自由电子的存在,也对红外辐射有较强的吸收作用。

红外诱饵剂主要靠燃烧产生的热量发出红外辐射达到诱引导弹的目的。如碳纤维的燃烧就属于此类。

遮蔽与诱饵的作用效果是互为依赖的关系,我们把被动地衰减导弹探测装置及目标发出的红外辐射或电磁波的技术称为遮蔽技术;而把在目标与导弹之间主动提供一更大红外辐射及雷达反射回波的技术称之为诱饵技术。抗雷达遮蔽材料作用机理分反射和吸收两类,如碳悬浮粒子形成的气溶胶主要靠吸收雷达波达到遮蔽目标的目的,而目前大量使用的箔条干扰则主要是以反射雷达波,使雷达荧光屏上产生杂乱回波而淹没目标回波;同时一定长度的箔条本身也可

143

构成假目标起诱饵干扰之用,参见表8.1。

3、自然协调性原则

最早投入使用的HC型发烟剂是由C2Cl6、ZnO和铝粉组成的混合物,而C2Cl6是一种致癌物,且燃烧产物具有强烈的毒性。随后在取代HC发烟剂的红磷型发烟剂中,红磷、ZnO和MnO2也有毒。且红磷易吸水而分解。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对环境及人身健康的重视,人们一直致力于对人无毒且与环境协调的新型烟火剂的研究。另外,新研制的弹药要求必须知道其寿命周期和适当回收及销毁材料的方法。因此,作为一种对抗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武器的新型技术,也一定要符合自然协调性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士兵及自然环境。

三、可行途径

1、实现遮蔽型抗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烟雾技术的可能途径有:

①燃烧型抗红外无毒烟雾剂与抗微波碳悬浮粒子的结合,这表明了研制全波段烟幕遮蔽剂的方向;

②燃烧型抗红外无毒烟幕剂与抗微波的各种长度金属箔条的结合,这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常用组合型;

③抗红外的冷烟雾剂(黄铜粉)与抗微波的碳悬浮粒子的结合,但这种结合由于不能提供使碳变成悬浮粒子的热能而不可行;

④抗红外冷烟雾剂(黄铜粉)与金属箔条的结合,其撒布可用压缩空气等高压外源。

144

2、实现诱饵型抗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武器的烟雾干扰技术的可行途径有:

①碳纤维燃烧产生的红外辐射与代表目标特性的一定长度的金属箔条的结合,可通过燃烧镀金属的碳纤维来达到诱饵的目的;

②使用红外照明剂装填的红外照明炬与金属箔条(能反映目标特性的一定长度)的结合,这是目前诱饵弹的常用方法。下面主要介绍除常用遮蔽烟雾及诱饵技术之外新发展的几种方法。

第三节抗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武器的遮蔽烟雾剂技术

一、组合型可燃遮蔽烟雾剂

可燃烧的吸收红外频谱的烟幕剂与各种长度的产生杂乱回波的抗雷达的金属箔条相结合是目前常用的遮蔽性宽频烟雾剂。由于环境保护和人身健康的需要,吸收红外频谱的发烟剂也由过去的有毒型发展到今天的无毒型。1987年,德国发明了一种“宽带发烟剂”,它由基本发烟剂和辅助发烟剂组成,基本发烟剂组成如下:

氯化铵5~25%

过氯酸铵20~70%

聚氯乙烯(PVC)0~25%

硫脲0~30%

金属氧化物(ZnO,MgO)5~40%

铝粉和镁粉(小于100μm)0~11%

高弹性体粘合剂(天然橡胶)5~30%

这种药剂具有衰减可见光和红外辐射的功能,且具有无毒性、装药结构简单、发烟剂散布性能好等优点,完全可以取代有毒的六氯乙烷发烟剂。

辅助发烟剂由导电纤维(如镀金属塑料纤维、碳纤维或金属纤维)组成,用于产生杂乱回波干扰雷达波。这两种发烟剂可采用一弹两室分装结构进行装药与散布,其比例为90:10。这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组合型抗红外/毫米波复合制导导弹的遮蔽烟雾剂。其主要改进途径是基本发烟剂使用其它的无毒类材料。优点是持续时间长和灵活机动,适应于运动目标的遮蔽,缺点是装药结构复杂,且大面积遮蔽时成本较高。

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