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文化历史发展情况的调查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d20b4e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4.png)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徐州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史和进程对于中国文化的积淀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徐州汉文化是大陆最重要的汉文化,其辉煌历史和文化遗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徐州汉文化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古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徐州地处中国的中部地带,是内陆区的交通要冲。
在古代,它是南北人民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徐州汉文化因此得以在历史上扮演着交融、传统和开放的角色。
其次,徐州是淮水流域和黄河草原的交汇点,集合了多种民族文化。
因此,它自然而然地拥有了丰富而多样的文化底蕴和宗教信仰。
古代徐州对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等民间信仰均能容纳,以此在文化领域融合多元化的汉文化,形成了丰富而独立的文化体系。
此外,徐州是一个具有深厚农耕文化积淀的地区。
徐州人民从上古时代就以耕种为主,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青铜器、汉瓦治、汉瓷、成汉扇、陶瓷、朱彫、细密画等工艺品,都是徐州古代耕耘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
最后,徐州曾被多次选作古代政治中心,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历史上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里曾被九个朝代所视为行都、治都或军事要地。
在这种地位的支撑下,徐州的汉文化能够通过贵族学院、儒家道场、书院和寺庙等诸多场所的教育和文化活动得到发展和传播。
随着历史的发展,20世纪以来,徐州汉文化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
对于徐州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传承和继承汉文化的精髓。
徐州汉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学、道教、佛教、科技、绘画、文学等多个方面。
未来,徐州汉文化应既要秉承其传统精髓,也要与时俱进,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其次,将徐州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一种经济发展方式。
徐州的历史文化和现代产业相结合,可以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为社会和经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在新时代,徐州汉文化应瞄准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助力于加快地方经济发展。
最后,推进徐州汉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徐州汉文化风景区调查分析报告
![徐州汉文化风景区调查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b3a65aefd0a79563d1e720a.png)
徐州汉文化景区调查分析报告一、徐州汉文化风景区简介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陵和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成,位于徐州市区东部,东起三环路,南至陇海线,西接津浦线,北迄骆驼山,总占地面积1400亩。
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最大的主题公园,占地1400亩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精髓,它是徐州区域内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两汉遗风最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
景区的主入口——汉文化广场,广场东西长约280米,南北宽约90米,占地18000平方米,采取规整庄严的中轴对称格局。
其空间定位以东西为走向,依次布置了入口广场、司南、两汉大事年表、历史文化展廊、辟雍广场等景点,终点矗立汉高祖刘邦的铜铸雕像,构成完整的空间序列。
广场的铺装以仿制的汉砖为主要材料,图案取汉代画像中常见的勾连云纹等装饰图形。
广场的设计犹如一段立体空间化的汉赋,通过“起”、“承”、“转”、“合”四个章节,抑扬顿挫、弛张有度,将汉风古韵自然呈现出来。
狮子山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之墓。
该陵墓“因山为陵,凿石为藏”,形制奇特,工程浩大,完全在岩石之中凿建而成,是一座罕见的特大型西汉诸侯王崖洞墓葬。
陵中出土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近二千件套,工艺精绝,令人叹为观止。
它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
徐州汉兵马俑是继西安秦兵马俑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作为楚王的陪葬品,四千多件汉俑是用写意的手法,将汉代军旅中士兵们的思想、神态和情感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是在原址上就地建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
由汉兵马俑主馆和水下兵马俑博物馆两部分组成,形态各异的兵俑整齐的排列在六条俑坑中。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徐州的汉画像石与苏州园林、南京六朝石刻并称为“江苏三宝”。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收藏、陈列、研究汉画像石的专题博物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云龙湖畔,占地面积30余亩,该馆由仿汉唐式建筑与现代建筑群组成,收藏汉画像石珍品1000余块。
以浏览汉墓品汉文化为主题完成一份8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
![以浏览汉墓品汉文化为主题完成一份8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1b2191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8.png)
以浏览汉墓品汉文化为主题完成一份8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彭汉之韵”暑期社会实践团关于龟山汉墓的调研报告1.前言“秦汉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
”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历史文化遗迹特别丰富,特别是古文化遗产中的汉代三绝。
即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
其中又以汉墓位列第一。
2.相关解读(一)徐州汉文化徐州是一座历史非常悠久的古城,有着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千年帝都。
徐州,古时称彭城。
据明代《关王庙记》载:“丰邑,古徐州城,汉高祖诞生之乡也。
”汉文化的起源地,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
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有“彭祖故里、刘邦故里、项羽故里”之称。
(二)徐州汉墓文化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合称“徐州汉代十八陵”。
其实还不仅如此,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徐州行政区域内还分封过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沛王嬗递。
徐州汉墓中的王陵墓葬,构成了徐州两汉文化的“三绝”之一。
从文物价值、独特性、普遍价值认同方面,徐州的汉代楚王陵墓完全有实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3.调研内容(一)圣旨博物馆徐州圣旨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以圣旨为主题的博物馆,馆藏圣旨已达百余道。
在百余道圣旨中,明代圣旨九道,清代圣旨八十六道,木刻圣旨十六道,石刻圣旨四道,越南圣旨六道。
慈禧懿旨一道,康德以及钤有日本天皇玉玺文书计八件,指叙令一道,还有民国荣典褒奖状的祝贺旨若干,以及袁世凯以大总统令下发的荣命圣旨一道。
其中清代顺治皇帝到末代皇帝傅仪十朝皇帝的圣旨,承接不辍,堪称中华首家。
而其中一道跨越道光、咸丰两代君主为承袭爵位、世袭罔替而颁发的龙边圣旨更为海内孤品。
馆中不仅仅陈列着珍贵的圣旨还珍藏着宝贵翔实的科举资料。
有各级科举考试的试题、试卷,还有考生作弊使用的丝织夹带等等。
另展出和馆藏圣旨匾、状元书法、楹联匾额共六百余件及宫廷用品、民俗用品千余件。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626582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4.png)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徐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地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在徐州的建城过程中,汉族文化是占据主体地位的,徐州也是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徐州的汉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传承,为中国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徐州汉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地域文化特色进行一番浅析。
一、徐州汉文化的历史源流徐州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繁荣的地区,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
作为中国汉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徐州汉文化的深厚底蕴由来已久。
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曾在徐州讲学,春秋时期的史书《左传》就是在徐州采写整理的。
孔子弟子曾子、颜渊也曾在徐州传播儒家思想。
这些历史事件都是徐州汉文化发展史上的值得关注的里程碑事件。
随着历史的演进,徐州汉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了巅峰期。
当时徐州成为了政治中心和经济重镇,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时期,徐州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等各类文化名人。
他们的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徐州汉文化的繁荣成就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璀璨辉煌。
二、徐州汉文化的地域文化特色徐州地处江淮平原,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众多,是中国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徐州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这也是徐州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州的汉文化地域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方面。
徐州话是徐州地区人们所使用的方言,它不仅在语音、词汇上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还具有悠久的历史,代表了一种深厚的文化传统。
在文字方面,徐州的碑刻文化也是独具特色,尤其是在书法艺术方面有着独到之处。
二是建筑艺术方面。
徐州的古建筑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如刘松年所建的“滕王阁”,建筑风格独特,充分展现了徐州古代建筑的繁荣和兴盛。
三是文学艺术方面。
徐州的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徐州的文学家以其饱含深情的作品为世人所称道。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5ebf4f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f.png)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徐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汉文化发展历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进行描述,从历史、艺术、建筑等多个方面展示徐州汉文化的魅力。
徐州作为中国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远古的历史文化底蕴。
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徐州地区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徐州是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孕育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
徐州的汉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影响和贡献。
徐州的汉文化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时期。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文化底蕴深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徐州地区在汉朝时期成为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中心,是汉朝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持点之一。
徐州的文人墨客众多,文化氛围浓厚,孕育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文化人物。
曹操、曹植、陈寿等著名的历史人物都与徐州有紧密的联系。
曹操是东汉末年乱世英雄,他统一北方政权、建立魏国并且著有《白马草堂诗集》等许多著作。
曹植是曹操的次子,他以诗才著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陈寿是东汉末年的历史学家,他著有《三国志》等重要历史著作,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以上著名的历史人物,徐州还有许多其他与汉文化相关的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
徐州陶塑是徐州的传统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徐州陶塑以其细腻的工艺、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内容,深受人们喜爱。
徐州还有许多古建筑,如徐州市区的古城墙、水晶宫遗址、浴池遗址等,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体现汉文化艺术魅力的重要载体。
徐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保护和传承汉文化。
在徐州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博物馆,如卧龙山周庄遗址博物馆、徐州博物馆等,它们丰富了徐州的文化内涵,也为人们了解和学习徐州的汉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源。
徐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中的汉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和贡献。
徐州的汉文化体现在历史人物、艺术作品、古建筑等多个方面,它们都是徐州保护和传承汉文化的重要载体。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4df5c9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4.png)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徐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作为中国河南省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徐州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旅游胜地之一。
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徐州在汉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
徐州汉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在秦汉时代,徐州地区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之一,为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州和汉文化之间的渊源由此开始,并经过千年的历史沉淀,不断得到传承和发展。
在古代,徐州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在这样的条件下,汉文化得以在徐州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徐州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士大夫、学者和艺术家前来,这也使得徐州文化在汉文化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徐州,人们寄情于历史,尊崇于传统。
徐州古城内有许多文化遗迹,如云龙湖、云龙山、姚家山等,这些地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徐州传统文化的见证。
这些遗迹记录着汉文化在徐州地区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徐州在汉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徐州也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城,其文化底蕴深厚,汉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徐州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秧歌”、“山东花鼓戏”的发源地。
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使得徐州在汉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还积淀了大量古代文化资源,如云龙山石窟、云龙湖地下青铜器博物馆、云龙山古建筑群等,这也为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和物质证据。
这些古代文化遗址,成为了当地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散发着古老的魅力。
徐州的汉文化发展得以充分发扬,离不开当地政府和文化界的大力支持和推动。
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的振兴和传承工作,大力加强汉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传播工作,不断推动徐州汉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徐州还在文化领域加大了投入,加强了汉文化的多元化传承推广工作。
徐州市政府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修缮了不少古代建筑和历史文化遗迹,同时还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艺术活动,如徐州云龙国际文化旅游节、徐州云龙山文化节等等。
徐州汉文化遗址实习报告
![徐州汉文化遗址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07596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7.png)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徐州汉文化遗址实习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实习内容:在徐州汉文化遗址实习期间,我参与了遗址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汉文化遗址的保护和传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一、考古发掘在考古发掘方面,我参与了徐州汉楚王墓群的考古发掘工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进行遗址的勘探、挖掘、记录和保护。
在发掘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如铜器、陶器、玉器等,这些文物为研究汉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二、文物保护在文物保护方面,我学习了如何对出土文物进行清洗、修复和保护。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我参与了文物的清理工作,学会了使用各种文物保护工具和技术。
通过文物保护工作,我深刻认识到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护文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陈列展览在陈列展览方面,我参与了徐州汉文化遗址的展览筹备工作。
在筹备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策划展览、布置展览现场、制作展览资料等。
在展览期间,我还负责接待参观者,为他们讲解汉文化遗址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陈列展览工作,我提高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公众服务水平。
实习收获:1. 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实习,我掌握了考古发掘、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对汉文化的深入了解: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徐州汉文化遗址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价值,增强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3.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事们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这种团队协作能力在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4. 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实习,我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学会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应对挑战。
实习总结:通过在徐州汉文化遗址的实习,我对汉文化遗址的保护和传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锻炼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8e3763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4.png)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徐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承,其中汉文化是徐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文化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传统文化,自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字、文化、哲学、思想、政治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徐州汉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汉代,随着历史的演进,徐州汉文化不断融合、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文化风貌。
徐州汉文化的发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发展的萌芽。
春秋时期,徐州境内的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区一直都是各国争夺的领土。
在秦汉时期,徐州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重镇之一,秦朝的初步统一为徐州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随着汉朝的兴起和徐州的发展,徐州的文化成为了各种思想、文化、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对于中国汉文化的发展、推广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徐州历史文化遗产众多,如汉代的世界文化遗产云龙山石窟、瑶琳洞、东海成山寺、新安县嵩阳书院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徐州汉文化的重要象征,更是中国汉文化的宝库和见证。
在古代,徐州不仅是文化中心,还是商业、交通中心。
汉代时期,汉江、淮河相交于徐州,是古代交通要道,也是物资、文化流通的中心。
徐州的商业贸易活动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有所发展,汉朝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
商业、交通给徐州带来了物质和文化繁荣,也成为了徐州汉文化的重要载体。
徐州汉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人的努力与贡献。
徐州历史上涌现出不少杰出的文化人,他们有的自幼好学、勤奋好学,有的在受到重刑时,仍坚持传承文化,为徐州汉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如汉代文学家杨雄、史学家司马迁、东汉文学家蔡邕、文学家阮籍等,这些文化人都为徐州汉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徐州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如今,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大趋势下,徐州汉文化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徐州汉文化,我们需要立足于现代化、以吸纳新鲜血液的方式推广徐州汉文化,增强徐州汉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使之不断发扬光大,并推动与其他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
徐州两汉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开发对策
![徐州两汉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开发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f840f203169a4517723a3e3.png)
徐州两汉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开发对策摘要:徐州有独具特色的两汉文化旅游资源,但知名度不高。
本文通过对徐州两汉文化旅游现状的探讨及分析,制定出包括培育两汉文化旅游形象,挖掘精品旅游线路,丰富节庆活动,开发两汉文化餐饮,创新旅游纪念品等措施使徐州两汉文化旅游健康发展。
关键词:两汉文化;旅游开发;对策一.徐州两汉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徐州现在已开发的主要汉文化旅游景区有徐州汉文化景区(国家4a级景区),沛县汉城(国家4a级景区),项羽戏马台(国家3a 级景区),龟山汉墓(国家3a级景区),汉画像石艺术馆(国家3a 级景区),九里山古战场,徐州博物馆等,这些景区有丰富的汉文化资源,但整体档次不高,只有几处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徐州和其他城市一起先后也设计了多条两汉文化旅游线路,包括“一山、一水、两汉、三孔”黄金旅游线路,江苏旅游新三角(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咸阳—西安—徐州“3x”兵马俑之旅等旅游线路,但大都效果不佳。
如咸阳—西安—徐州“3x”兵马俑之旅,虽旨在借西安的名声将徐州的汉文化宣传出去,但整个线路的设计过于单调,紧凑的历史文化景观会使游客产生厌倦感,而且汉兵马俑不如秦兵马俑更具观赏性,这样的线路安排可能会给徐州的汉文化旅游带来反面效果。
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旅游产品多以观光型为主,结构单一徐州的汉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却没有很好的对其利用开发,已开发的汉文化旅游产品多以观光旅游为主,产品结构不合理,开发深度不够,整体吸引力不强,缺乏精品和卖点。
因此旅游产品显得单调而粗糙,减弱了游客求知和猎奇的兴致,严重阻碍了游客在徐州滞留时间的延长,无法带动旅游相关消费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2.旅游形象不鲜明,宣传不到位徐州给旅游者的感觉一度是个煤城,而不是旅游胜地。
虽然城市旅游形象曾以两汉文化为主题,但还存在争议。
在对旅游形象的宣传促销上,只是一些常规性的做法,缺乏创新性,这些情况导致徐州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知名度降低。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de895d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18.png)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徐州,古称彭城,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徐州地处华夏古地域之东,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水域丰富,人口繁衍,而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发展中心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徐州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上佳表现,而且在文化上也有着重要的发展,特别是在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
徐州是汉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中原文明和东方诸夏文化交汇融合之地。
秦朝统一天下后,在这块地方需要设立一个州府,所以就选在这里,而设立了彭城,后来演化为徐州。
徐州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的聚集地,不仅在历史上名将辈出,更以文化和教育发展著称。
而且在当今的中国历史上,徐州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
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徐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徐州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这里有古老的城墙、古迹、名胜、名园等,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徐州西大街是明清时期留下来的古街,保存完好,是徐州市重点保护的历史街区。
西大街两侧是明清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物是明清时期商业和手工业的代表。
西大街还有保存完好的明代道教名胜魏武庙,庐山观,另有明代五虎楼和古老的寺庙,都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在徐州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汉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当代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而在徐州,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独具特色。
汉文化的发展,既是中国文化的发展,也是徐州文化的发展。
在徐州,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汉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领略到汉文化的博大精深。
徐州是中国古代汉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汉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传承,成为徐州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汉文化在徐州的发展可以体现在各个方面。
在徐州的文化遗产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与汉文化有关的遗存和遗迹。
例如徐州汉文化博物馆,其中收集了大量的汉文化文物,展示了汉代的历史文化风貌。
论徐州历史文化的主要特征——楚汉文化
![论徐州历史文化的主要特征——楚汉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2c569fb3a6c30c2259019ef8.png)
论徐州历史文化的主要特征——楚汉文化论徐州历史文化的主要特征——楚汉文化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具有六千年的文明史,二千八百多年的州不仅是江苏省内建城史最早的城市,而且是汉王朝的发祥地。
泗水、汴水交汇于徐州,汉、唐、宋、元、明、清黄河改道流经徐州,大运河又绕城而过,徐州为五省通衢,交通枢纽,素有北国门户,南国锁钥之称。
因此,有史以来,徐州地区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可见其战略地位。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研究徐州地区的亚文化及其历史文化的主要特征,对于研究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承我国历史文化中的优秀精华,为现代社会服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建城史。
大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徐州为九州之一◎1。
徐、徐州历史文化的多元性徐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加之特殊的区位优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层面凸现其文化的代表性。
但是经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文化的积淀又呈现出鲜明的多元性。
1、饮食文化的发源地据《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记载:“海岱及淮、维徐州,淮、沂其治,蒙羽其气。
大野既都,东原淀平;其土赤埴坟,草木渐色。
其田上中,赋。
贡维土五色,羽吠夏翟,峰阳孤桐,泗滨浮罄,淮夷垫珠暨鱼,其篚玄纤缟。
浮于淮、泗,通于河”。
尧曾封彭祖在这块土地上为大彭氏国。
彭祖,姓篯名铿,黄帝第八代孙,古东夷族一支彭部落首领,生于夏,殷时为大夫,据传活八百岁。
因善调制雉羹(野鸡汤),献给尧帝,被尧封于徐州,徐州故称彭城。
屈原曾写过“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飨?”^2宋洪兴注楚辞“彭祖,姓篯,名铿,帝顓顼玄孙,善养气,能调鼎,进雉羹于尧,封于彭城”。
因此,《中国烹饪史略》称彭祖“中国第一位著名职业厨师”虽然,商武丁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但是徐州境内保存有彭祖祠、彭祖井等历史遗迹。
彭祖所创造的服气术、房中术和食疗术流传至今。
当然,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彭祖的养生之道,徐州的饮食文化。
徐州专门研究饮食文化的机构有:徐州的烹饪协会,彭祖文化研究会等,作为江苏四大风味菜系之一,徐海风味菜至今尚有彭祖菜系,为雉羹,羊方藏鱼,食它汤,糜角鸡,云母羹,彭祖养生宴,彭祖寿宴等。
探寻徐州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汉文化印记的意义
![探寻徐州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汉文化印记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9291b2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9.png)
探寻徐州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汉文化印记的意义徐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在徐州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汉文化印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徐州城市发展的基础,更是推动城市繁荣与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从历史传承、文化建设、城市形象、人文精神等方面来探寻徐州城市发展过程中汉文化印记的意义。
首先,徐州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汉文化是其重要的历史传承。
在汉朝时期,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曾经是著名的雍州,深受汉朝文化的影响。
汉文化的传承使得徐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是城市的宝贵财富,更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民的情感。
通过对汉文化的传承和挖掘,徐州得以将历史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的优势,更好地展示徐州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
其次,汉文化印记对于城市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徐州作为一个文化名城,拥有许多文化遗址、博物馆和文化活动场所。
这些场所中所展示的汉文化遗迹和文物,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更是培育了市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文化建设,徐州在城市发展中注重传承和弘扬汉文化,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了解自己文化的机会,增强了人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此外,汉文化印记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徐州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的结合,通过注重保护历史建筑、修缮古迹、保留历史街区等举措,使得徐州的城市形象更具特色和魅力。
汉文化作为徐州的独特文化符号,在城市建设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使得徐州的城市形象更加浓郁和丰富。
最后,汉文化印记在城市发展中也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
汉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强调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徐州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汉文化印记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经济效益,更弘扬了人文精神,使得城市更加和谐宜居。
通过汉文化的影响和引领,徐州市民注重传统道德伦理的培养,推崇家庭美德,倡导社会公德,从而为城市发展注入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总之,徐州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汉文化印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两汉文化看徐州
![两汉文化看徐州](https://img.taocdn.com/s3/m/062f674be518964bcf847cd6.png)
两汉文化看徐州【正文摘要】我们瞻仰一个城市的文明史,不仅要关注她的悠久程度,还要看她历史文物的质与量。
徐州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她带我们领略大汉伟业、文化风华和历史教益,我们由衷的感谢这块古老的土地为我们留下的这些弥足珍贵的物质遗存和精神遗产。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种文明发扬光大,并融入到现代的生活节奏中去。
【关键字】两汉文化发展战略意义建议【正文】旅游界有这样的口碑:“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
”徐州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和12代楚王的封地,汉文化景点甚多,呼之欲出。
汉文化是徐州这座具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的精粹,也是她独具魅力的优秀品牌。
我们暑期实践小分队参观了徐州各汉文化景点,并采访了各景点工作人员,对汉文化在徐州的发源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看徐州两汉文化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徐州现有的汉文化遗产。
徐州的“汉文化三绝”(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是全国其他任何一处景区都不具备的。
狮子山楚王陵,被评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二十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西汉时期一代楚王看中狮子山,开始凿山为陵,死后葬于此。
1984年,发现了为他陪葬的兵马俑,1995年又发掘了他的地下寝宫。
于是建起了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楚王陵也相继开放。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原有面积1080平方米,现扩建为6900平方米。
原来展出两条兵马俑坑,现扩展到四条,其阵势更加壮观。
在狮子潭中,于当年兵马俑发现之处,新建一座水下兵马俑馆,以示真相,亦表纪念。
在楚王陵附近的羊龟山上,现在又发掘了王后夫人墓。
这些汉代文化的杰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闻名全国的旅游景点。
位于徐州九里经济开发区内的龟山汉墓是西汉第六代楚王刘注(位于公元前128年——116年)的夫妻合葬墓,一九一八年被当地群众开山采石时首次发现。
龟山汉墓依山为陵,墓葬开口位于龟山西侧,墓室共计十五间,室室相通。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3796dd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5.png)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徐州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素有“九州通衢”之称。
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徐州拥有着丰富的汉文化资源和历史遗迹,对中国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徐州的汉文化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据史书记载,徐州地区在秦朝末年曾发生过著名的“徐州之战”,该战役以巧妙的计谋和勇猛的战斗力,成功击退了刘备军队的进攻,并使曹操得以保住徐州。
这场战役影响深远,不仅为曹操在华北地区确立了统一局面,也为徐州打下了汉文化的发展基础。
在汉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徐州还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人。
东汉末年的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在徐州的统治时期,推动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和文化发展,为徐州汉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国时期的诗人陈琳、唐代的文学家杜牧,以及明代文学家杨慎、徐渭等,都是徐州地区的文化瑰宝,他们的作品代表着徐州汉文化的高峰。
除了人才的涌现,徐州还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古迹。
位于徐州市中心的彭祖庙是中国太极拳的发祥地,被誉为“太极拳圣地”。
《徐州人物志》记载了徐州地区的历史名人和文化故事,对于了解徐州的汉文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徐州的汉文化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每年的徐州国际龙狮文化节、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徐州还积极推动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举办汉文化讲座、组织文化交流活动等形式,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徐州汉文化的传承中。
徐州的汉文化发展是中国汉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州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杰出的文化名人,为中国汉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今天的徐州,正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姿态,传承和弘扬着这一宝贵的汉文化遗产。
徐州地区文化调查报告
![徐州地区文化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2a11c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6.png)
关于徐州地区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
帝尧时建大彭氏国。
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
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几千年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及民俗民风。
暑假期间,我们对徐州地区地方特色文化及民俗文化的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
1.柳琴戏和梆子戏 徐州的地方戏剧以梆子戏和柳琴戏为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艺术体系,在徐州地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受到苏鲁豫皖淮海经济区人们的普遍欢迎。
柳琴戏梆子戏2.伏羊节 伏羊美食文化节是徐州地区特有的一种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传统悠久,在色、香、味、形竞奇斗芳的中国食苑中有一簇带有浓郁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古朴奇葩,每年入伏之季(7月中旬初伏第一天至8月中旬出伏),人们集中在各个饭店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伏羊美食节期间,全市各大宾馆、饭店、羊肉馆都推出系列“伏羊菜系”接受市民的品评。
同时周边地区特色羊肉馆来徐州集中展示地方小吃名点,还有异彩纷呈的活动,每天上演地方戏曲,表演舞蹈、武术、民俗,展出布艺、面塑、剪纸和花鸟奇石展出等。
伏羊美食文化节开幕式3.樱花艺术节中日友好樱花林是徐州市与日本半田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的象征,两市政府和人民先后投资数百万元,栽植日本樱和中国樱近两千株,同时对樱花林整个环境加以改造和充实提高,使之成为淮海经济区最大的樱花观赏基地。
每年阳春三月,樱花盛开时,数千株樱花以其晶莹多姿、纯洁高雅的风貌博得徐州市民的喜爱,大批国内外游客和日本友人纷至沓来,观光赏樱、饮酒歌舞,摄影留念。
4.槐花节风光宜人的马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亚欧大陆桥第一交通枢纽城市,京沪高速沿线的新沂市南郊, 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和佛教胜地,形胜之美称于江淮,自古便有“峰峦横万叠,胜绝蓬莱境"的美誉。
阳春时节,山上山下繁花似锦,争芳斗艳,特别是数万株槐花满山遍野一起迎风怒放,香雪似海,花影扶疏,置身其中如临瑶林仙境。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dfd1f9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11.png)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徐州地处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汉代,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石头城”,与长安、洛阳、邯郸并称“四大古都”,历史上曾是东汉名将关羽的重要战场。
徐州的汉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深刻的体现,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徐州的历史遗迹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云龙湖汉墓和铜山汉墓。
云龙湖汉墓被誉为“东方的帕拉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建筑,展示了西汉盛世的风采,也让后人了解了汉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底蕴。
铜山汉墓是中国发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代贵族墓群之一,不仅有着丰富的文物收藏,还因其独特的建筑结构而备受瞩目。
这些古墓群的发掘和保护,为徐州的汉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徐州汉文化的传统艺术也是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徐州地处东吴文化与岐山文化交汇之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地域特色。
陶瓷、木雕、织锦等传统工艺在汉代时期便已经颇有雏形,至今一直有着不俗的传承。
徐州织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以其精湛的织造工艺和独特的艺术表现而闻名。
徐州木雕在历史上就有着悠久的传统,其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是中国木雕的代表作之一。
徐州陶瓷以“台城烧”、“徐州窑”为代表,是中国古代传统陶瓷的楷模之一,从汉代开始就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徐州的汉文化发展离不开历史上的名人贡献,他们为传承和发展汉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属姚国曼、陈寅恪等历史文化名人,他们在文学、历史、艺术等领域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耀眼星辰。
姚国曼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他对徐州的古代历史和汉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为中国的历史文化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陈寅恪是中国著名的古代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为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代的徐州也在不断加大对汉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力度,大力弘扬徐州的汉文化精神。
以国际学术交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节庆举办等形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徐州汉文化的魅力。
徐州历史调研报告格式
![徐州历史调研报告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20a2cf0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9.png)
徐州历史调研报告格式徐州历史调研报告一、调查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徐州的历史背景、文化遗产以及城市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为进一步推动徐州的文化旅游和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1. 在线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书籍和网络资源,收集有关徐州历史的信息。
2. 实地调研:参观徐州的历史文化古迹,了解徐州历史的实际情况。
三、调查结果1. 徐州的历史背景徐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据考古学家研究,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
在古代,徐州曾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之一,是周朝时期的大都城,曾为第三个封建王朝刘宋的都城。
在历史的长河中,徐州屡次成为战乱的中心,经历了多次变迁和重建。
2. 徐州的文化遗产徐州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庐山寺、三国故地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庐山寺,建于北宋时期,是中国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建筑奇迹”。
庐山寺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了大量游客和研究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3. 徐州的城市发展徐州是江苏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华东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近年来,徐州积极推动城市的文化旅游发展,通过挖掘和保护历史遗迹,打造了一批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旅游景点,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
四、调查结论徐州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进一步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旅游的开发和推广,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提升徐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徐州也应继续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旅游环境。
五、建议1. 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通过加强历史建筑、文物的保护工作,确保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有效保存和传承。
2. 推广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更多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景点和项目,提升徐州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3. 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旅游环境。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695ba3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a.png)
浅淡徐州汉文化发展徐州汉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这个时期徐州地区就形成了一些小国家。
随着历史的深入发展,徐州地区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人文气息。
东汉时期,徐州地区成为了一个军事要塞和政治中心,出现了很多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例如东汉末年的文学家陈寿,他的《三国志》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史书之一。
而徐州地区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得到了展示和发展。
唐宋时期,徐州地区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和推广。
唐代,徐州地区崛起了一批杰出的文化名人,例如诗人孟郊、许浑、李商隐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宋代时期,徐州地区的文化更加成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墨客,例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他们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以及其他文学作品均在当时享有盛誉,并为后代所传颂。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徐州地区的文化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丰富性。
近年来,徐州地区和周边地区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化名人和文化品牌,例如江苏大剧院、徐州美术馆、徐州丝绸博物馆、莱阳侯草堂等等。
二、徐州汉文化的特点1.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徐州地区的文学成就属于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部分之一,尤其是唐宋时期,徐州地区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文化名人,他们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感。
2.历史文化遗产比较丰富。
徐州地区拥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因此在历史文化遗产方面有很多优秀的代表作品和精品,例如铜助战马、司母戊鼎、徐州龙山文化、云龙山石窟等等。
3.地方文化内容比较丰富。
徐州地区的地方文化涉及到了很多方面,例如饮食文化、民俗文化、舞蹈文化、戏剧文化、民间音乐等等。
这些地方文化既反映出了当地人民的生存方式和民族特征,同时也丰富了全国的文化内涵。
4.特别重视文化传承和创新。
徐州地区一直十分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推行文化产业的发展,还举办了许多文化活动和比赛,例如大学生文化节、沂苏青年诗歌大赛等等,为地方文化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汉文化历史发展情况的调查一、调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徐州古称彭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千百年来,绵延不息的黄河不仅孕育了黄河文明,也催生了徐州这座古城。
徐州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华夏九州之一。
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
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
徐派作家王茂飞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乡:一州,两汉,三楚之西,乾隆四巡,五省通衢,六千年文明,主席七访,八百寿彭祖,九朝帝王徐州籍,十里长街淮海路。
徐州也是中华烹饪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第一位养生学家彭祖的老家,是“道家基地,天师故里”。
正因彭祖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所以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
彭祖的饮食养生之道,对以后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至于我开展了此次调研工作。
二、调查对象:徐州汉文化发展情况三、调查原因:(一)项目原因首要我的专业是应用英语,就是要将英语更好的应用于生活中。
我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能将徐州的汉文化介绍给更多的外国友人,让他们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我认为应用英语专业应该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基础和良好的中西文化素养等基本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地点原因我的家乡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也是其发迹之地。
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经过四年多楚汉战争,于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在定陶行皇帝礼,初都洛阳,后徙长安。
此时,强大的汉王朝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遥相响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其实还不仅如此,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徐州行政区域内还分封过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邳王嬗递。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徐州两汉文化景观中还有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胜迹,诸如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等,每处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使人联想到的是楚汉战争的硝烟风云。
图为:刘邦像四、调查时间:2011年7月——2011年8月五、调查方式:资料法、观察法、历史博物馆等。
六、调查过程:(一)汉文化的基本内涵夏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
根据《书经·夏书·禹贡》的记载:“海岱及怀惟徐州。
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氐平。
”可知徐州的疆界东到海,北到泰山,南到淮水。
至于西界,泰山以南,济水之东为徐州;泰山以北,济水之东为青州。
蒙山和羽山分别在今山东东南部的蒙阴和郯城一带。
大野和东原分别在今山东西南部的巨野和东平一带。
徐州的北方是青州。
商代青州并入徐州,周代徐州并入青州。
秦朝实施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西汉时代的徐州,其东北直到今山东省的青岛市,南方则逾淮直到长江。
徐州为什么和楚汉文化有关?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发展。
说到楚国,通常都会想到两千多年前投汨罗江而死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因而认为楚国应是在长江中游湖北、湖南一带。
屈原曾经两次流放,一次到汉北,一次到湖南。
不过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直到秦统一六国之前,是疆域拓展最广的诸侯国,后期,其东北大致涵盖夏徐州故地;东南则及于先后称霸一时的吴越。
根据《史记》的记载,楚国是黄帝之孙高阳氏的后代。
玄孙彭祖封于彭城,即今徐州。
这是传说徐州建城之始,也是楚人与徐州最早的渊源。
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年,殷末灭国。
周武王灭纣而有天下,成王时封高阳氏为楚蛮,居丹阳,在今湖北省西部接近四川的秭归,地位只是子爵,封地周围只有八里。
由于远离中原,又值周氏衰微,诸侯相伐,乃乘虚沿长江向东、汗水向北方向发展。
为了说明徐州与楚文化的历史渊源,我分为4个阶段,简述楚国在战国时期的发展:1.扩充实力,慢慢耕耘时期公元前671年楚成王即位,布德施惠,结交诸侯,使人献于天子。
周惠王安抚他说:“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
”楚因此拓地千里。
这很像早年周成王命齐太公望:“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棱,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争之。
”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
2.北上争霸,问鼎中原时期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卒,宋囊工欲为盟会,成为诸侯领袖。
但两次为楚国所败。
一次是送囊工十二年秋,诸侯会宋囊工盟于孟,楚值囊工伐宋。
另外一次是十三年夏,宋伐郑,秋、楚伐宋就郑,大败宋师,囊工伤股,一念卒。
楚国的势力从河南南部进到江苏北部与山东西南部,与北方的齐、晋争霸。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八年),北伐路浑,至洛,陈兵周郊,问鼎之小大轻重。
周使答以“在德不在鼎”,并说:“今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知轻重,未可问也。
”楚王虽知难而退,但持续向东方发展,面对崛起江东的吴国。
3.东向发展、进军淮泗时期吴王阖闾时期,国力强大,麾下名将有自楚归吴的伍子胥和后世称为兵圣的孙武,楚国几乎为吴国所灭。
但因吴国发生政变,阖闾回兵平乱,继而与越国征战,败越后又北上争霸,使楚国有复起的机会。
公元前472年(楚惠王十六年),越灭吴,返军淮南,楚取得淮上之地,并扩充势力至泗上,从苏北进入鲁南。
至此,大禹治水分天下之九州之徐州旧地尽归于楚国。
4.败越灭鲁、盛极而亡时期公元前431年楚灭莒,前333年灭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前249年灭鲁。
可能由于兵力与资源集中于东境的拓展,以至于遥远西境的后方空虚,公元前223年终为秦所灭。
全盛时期的楚国,其东境从山东的南部直到浙江。
因此项羽和刘邦灭秦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即今徐州;江东吴国故地为东楚,长江中游江陵一带楚国故地为南楚。
项羽和刘邦都是徐州人。
项羽的故乡是下相,即在今徐州东南方的宿迁。
刘邦的故乡是沛丰邑,在今徐州西北方的丰县;他微时任亭长的泗水亭在今沛县东微山湖的西岸。
项羽和刘邦的“楚汉之争”从公元前206年八月汉王自汉中出兵,直至前202年12月项王兵困垓下,自刎而死,一共打了3年5个月,刘邦终于得到最后的胜利。
前202年2月,刘邦即皇帝位于定陶,是为太祖高皇帝。
高祖即位后,徙齐王韩信为楚王,都下邳。
六年,值韩信,改封为淮阴侯;另封其少弟交为楚王,是为楚元王,都彭城。
二传至王戊,因为和吴王发动七国之变,兵败自杀。
景帝以元王子礼续楚,又四传,至宣帝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国除(《资治通鉴·汉纪》十六)。
自楚元王初封至延寿自杀国除,共八代132年,为今日的徐州留下丰富的文物。
(二)汉文化的发展历史徐州古称“彭城”,具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境内人文遗存众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也是全国优秀的旅游城市,现已形成了以“两汉、战争、山水”等为代表的旅游文化。
传说五帝时代,尧将今天的徐州市区封给彭祖的部落大彭氏居住,该地遂称“彭城”,三国曹魏时始称徐州,两汉时期,这里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
由此,徐州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众多的文化遗迹而誉满神州,尤以星罗棋布的汉墓,巧夺天工的汉画石像和独具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的汉兵马俑等“汉代三绝”等受到关注。
徐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北国锁钥、南国门户”之称。
此外,徐州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境内虽以平原为主,但有山地丘陵相间,境内山水风光、自然美景优美迷人,水上世界、森林公园、风景区等一应俱全,山、亭、楼、榭等点缀其间,游人可与自然相近、与绿色相亲,心境自然也就应景怡悦。
因为具有上述特点,徐州成了瞩目的旅游景区。
为了弘扬两汉文化,发展徐州的特色旅游,从 1997年开始,原彭城文化节更名为汉文化国际旅游节,并定于每年的10月份在徐州市举行。
凡是参加过徐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者,可以在汉皇故里探访游及参与盛大的庆典活动。
在徐州汉城,将观看到大型广场仿古文化仪式表演《汉宫盛典》及汉乐、汉舞、汉民俗表演等,还能参观游览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项羽戏马台、云龙山、云龙湖等一系列驰名于世的旅游景点,以及汉代出土文物精品展、徐州民间工艺品展等。
七、调查结果与建议正为汉文化的存在,徐州成了瞩目的旅游景区。
为了弘扬两汉文化,发展徐州的特色旅游,从 1997年开始,原彭城文化节更名为汉文化国际旅游节,并定于每年的10月份在徐州市举行。
该活动规模大、内容多、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具有轰动效应和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参加徐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和汉皇故里探访游及盛大的庆典活动,可在徐州汉城观看到大型广场仿古文化仪式表演《汉宫盛典》及汉乐、汉舞、汉民俗表演,参观游览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项羽戏马台、云龙山、云龙湖等一系列驰名于世的旅游景点,以及汉代出土文物精品展、徐州民间工艺品展等。
到沛县汉城观赏大型仿古文化仪式表演《高庙祭典》,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海外刘氏后裔来徐观光旅游、寻根访祖。
图为:徐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图为:人为纪念汉高祖刘邦所建成的石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以超常速度迅猛发展,当人们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自豪陶醉时,城市的同质化也日渐严重,城市面貌,千城一面,城市建筑,千篇一律。
徐州城市的发展亦大致如此。
有位学者说过:“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它存留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对城市的营造和市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的灵魂。
”我认为要拯救文化灵魂上的失落必须强调历史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徐州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对于徐州城市建设更为重要。
特提出如下建议:一、城市建设不可能全部复古仿古,但可以植入历史文化元素。
具体做法是,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历史、文博、美术、建筑、规划方面的专家,从徐州历史文化遗存中(如文物、画像石图案、文字等),精选一批能够代表徐州历史文化的典型图案和造型,经过适当加工整理,成为具有较强通用性的基本历史文化元素。
然后,作为统一样本和规范,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并由政府职能部组织引导、推广和应用。
(如新建居民小区和新建临街建筑物的外墙立面,街道店面门头等,使用历史文化元素,可收画龙点睛之功。
)二、强化窗口地段。
彭城广场,虽然已经做了许多改造工作,但彭氏历史文化这个主题并不突出,建议设立以彭祖和大彭氏国为主题的石刻或雕塑,以使名实相符,以突出徐州悠久的历史。
东站广场,是徐州的第一窗口,由于是交通集散功能,不适合搞大型雕塑,但在景观设计布局上,应当突出两大主题:一是徐州作为九州之一,二是两汉文化的重要地位。
云龙湖风景区,与东坡文化联系密切,建议在湖东北角广场竖苏轼全身立象,以突出景区的历史文化品位。
三、在城市区域规划中,不仅要有交通、道路、建筑、绿化等规划,亦应有历史文化类型和风格的规划。
如九里区以九里山古战场闻名,其文化类型和风格就应确定为两汉文化和以汉代为主的军事文化。
历史文化规划应具可行性和强制性,区域内的建设应当切实遵循。
八、调查总结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由汉高祖刘邦奠基而发展起来的两汉文化,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对中国、对世界都曾产生过并将继续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