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第2课《南方地区》教学设计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南方地区
水乡孕育的城镇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学会共处、共进,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2.通过水乡美景的再现和感知,深化对家乡的了解,对家乡、祖国美丽山水的热爱之情。
3.针对这些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知识与技能
1.感知太湖流域城镇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态。
2.进一步锻炼收集、分类、检索资料的能力。
3.加深对不同区域具有区域特色生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教师充分领会课堂的“内涵”和“外延”,为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搭建平台,让学生在集体中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此,教师按自愿的原则,综合学生的学习意向,以两个探索取向组合成“探索小分队”,创造机会,让学全在质疑中求证,在求证中解决,在解决中寻找发现新问题的契机。
二、教学重点
1.学生应深刻认识到“水”对太湖流域的生产、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尝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建设家乡的设想。
2.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不同区域具有区域特色生活的区域差异性的认识。
三、教学思路
1.以学生定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浅显易懂,他们对水乡的了解在某些方面远多于书本的阐述,脑海中美丽的水乡画面要远比书本上的几幅图片生动。因此,不妨放手让学生自行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对于一些有共同研究取向的学生,可按自愿的原则组合成“探索小分队”。
2.以内容定学法。
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他们希望教师能营造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学习自己想学习的内容,甚至走出课堂,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不学”中“学”。
3.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
教无定法,但教法的选择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即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中,教师将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体验性学习,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甚至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
四、教学资源准备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及已有的社会知识,并着力开发网络资源,选取和课堂教学契合的资料,如乌镇的影音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
1.老歌创新境,导入新视角。
新课伊始,通过播放《太湖美》VCD,展现太湖流域地形平坦、沃野千里、河湖沟渠密
布、良田万顷、城镇密集的区域特色景观。动听的乐曲,秀美的家乡风光,激发起学生浓浓的乡情。正当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教师用实物投影在屏幕上展示出一张长江流域出土的三四千年前炭化稻谷的照片,在做相应的介绍后,向他们提出了一个新奇的问题:“你能讲述这粒炭化稻谷的历史故事吗?”学生一脸惊奇:一粒小小的炭化稻谷,竟然也牵动着历史?一位教育家说过,抓住学生的心,就抓住了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可能会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过讨论完成信息的交换成为一种自发的需要。设置这么一个匠心独运的思维障碍,有效地启示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认识自然条件在太湖流域家农业发展史及后来城镇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2.凸显新理念,力促学生发展。
课改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创设的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场景,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温床和沃土。
傍水而居的区域自然条件,影响了太湖周边地区人们的生活。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水乡古镇周庄的自然人文风景,按常规处理,以学生观看来获得体验、感悟为主。这样做亦可达成教学目标,但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大,因为水乡少年们对这些镜头太熟悉了,有的学生甚至认为他们之所以观看,完全是为了敷衍老师。处于这种心理态势下的思维活动会
求异求新吗?
教师在此又出新招,在“研究小组”充分研究了事先收集的水乡古镇的各类资料以后,教师要求学生就这段影视资料介绍水乡古镇里居民的生活。实践证明,这个问题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他们会竭尽所能,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做了介绍,甚至模仿《正大综艺》就某些镜头向全班同学设问,课堂的参与度远远超过教师“独裁”下的“一言堂”,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散,且思维的效果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3.反思大发展,引发新争论。
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之一,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创造的课程资源可以超越教师的思维,让贴近学生的经验、生活进入教学过程,可使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征。在学习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时,教师组织了“你身边的变化”的小讨论,旨在挖掘学生的生活积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中体验太湖周边城镇经济的大发展大变化。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水乡富裕乡镇的照片,最后教师点明,正是母亲湖──太湖的巨大奉献成就了太湖周边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正当学生沉浸在对太湖深深的感激中时,教师讲述了亲眼所见的太湖实景,当教师叙述到太湖湖面被一层绿油油的油漆似的蓝藻所覆盖,并且发出阵阵的恶臭,严重损害了太湖的旅游形象,而这些蓝藻是由于生活垃圾、工厂的生产垃圾往太湖中乱排造成的。接着又充满激情地反问学生:“太湖的子民就是这样回报母亲湖太湖的,你们说我们该怎么办?”镜头对视觉和情感的反冲击力使得同学们议论纷纷,竭尽所能地为太湖的将来出谋划策。这个课堂高潮的出现,充分说明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充分挖掘蕴藏在学生中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才能展示的舞台,新课程所倡导的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课堂教学内容的互动生成等理念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4.发现新问题,激发新思索。
在区域自然条件的作用下,经过人类三、四千年的智慧累积,水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特点。通过以上多种途径的感悟和探究,学生对此应该有了比较深刻的情感体验。到此,课堂教学无论从时间还是形式上来说,似乎可以结束了,但下课铃声不代表思维的终止,而应是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开始。教师此时可引发学生新的困惑,亦可通过设问激发学生新的学习欲望,从而有效地把课堂延伸至课外。我们应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瞬间,认识到课堂上生成资源的宝贵,并有效地利用它。课堂的主要功能是传道、授业、解惑,但一个在解惑后能让学生“生疑”并且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