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是如何鉴别和诊断的

合集下载

脑胶质瘤 irano标准

脑胶质瘤 irano标准

脑胶质瘤 irano标准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其诊断和治疗需要依据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

其中,IRANO标准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临床实践指南,旨在为脑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统一的规范。

IRANO标准是一种综合性的指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诊断和评估1.临床表现和病史:脑胶质瘤患者通常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同时可能伴有癫痫、认知功能下降、运动障碍等表现。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出现时间、发展速度、伴随症状等。

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脑胶质瘤的重要手段。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头颅CT、MRI等,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3.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脑胶质瘤的金标准。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如组织活检、立体定向穿刺等,以获取肿瘤的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诊断。

二、治疗1.手术切除:对于能够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应优先考虑手术切除。

手术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的脑组织。

手术方式可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生长特点等因素进行选择。

2.放疗和化疗:对于无法手术或手术切除不彻底的脑胶质瘤,可考虑进行放疗和化疗。

放疗通过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化疗则通过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具体的放疗和化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3.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在脑胶质瘤的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或抗原,通过抑制其功能或增加其敏感性来杀死肿瘤细胞。

具体的靶向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理学特点进行选择。

三、随访和复查1.定期随访:脑胶质瘤患者需要在治疗后定期进行随访,以监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

随访的时间间隔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2.定期复查:脑胶质瘤患者在随访期间需要进行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复查的方法应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完整版)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完整版)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完整版)一、概述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

本规范主要涉及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来源的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治。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

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

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三大类。

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影像学诊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或活检获取标本,进行组织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

目前主要的分子病理标记物包括: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状态(co-deletion)、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基因(ATRX)突变、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人组蛋白H3.3(H3F3A)K27M突变、BRAF基因突变、PTPRZ1-MET基因融合、miR-181d、室管膜瘤RELA 基因融合等1,2。

这些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肿瘤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

胶质脑细胞瘤的症状有哪些

胶质脑细胞瘤的症状有哪些

胶质脑细胞瘤的症状有哪些胶质脑细胞瘤主要为神经胶质瘤,其中以星形细胞瘤和极性成胶质细胞瘤较为多见,其次是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胶质瘤、髓母细胞瘤,此外还可见到血管瘤、囊肿、畸胎瘤、结核瘤、转移性肿瘤等。

儿童及青少年好发,特别是5~9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那么,胶质脑细胞瘤的表现症状有哪些呢。

脑胶质瘤大多缓慢发病,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

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较短,较良性的或位于静区的肿瘤病史较长。

肿瘤若有出血或囊变,症状会突然加重,甚至有类似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

胶质瘤的临床症状可分两方面,一是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肿瘤压迫、浸润、破坏脑组织所产生的局灶症状,早期可表现为刺激症状如局限性癫痫,后期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如瘫痪。

脑干肿瘤(脑干胶质瘤)的症状可分为一般症状和局灶性症状两类。

一般症状以后枕部头痛为常见。

儿童常有性格改变,不少病人伴有排尿困难。

颅内压增高常不是脑干肿瘤的首发症状。

因此,对于进行性交叉性麻痹或多发性颅神经麻痹合并锥体束损害,无论有无颅内压增高均应首先考虑脑干肿瘤的可能。

脑干肿瘤的局灶性症状随肿瘤的部位而异,由于肿瘤的浸润性生长,明确划分具体部位如中脑或桥脑实际上是困难的。

脑胶质瘤由于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脑组织无明确分界,难以彻底切除,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在保存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

早期肿瘤较小又位于适当部位者可争取全部切除。

位于额叶的肿瘤,可作脑叶切除。

当额叶或颞叶肿瘤范围较广不能全部切除时,可同时切除额极或颞极作内减压术。

肿瘤位于运动、言语区而无明显偏瘫、失语者,宜注意保存神经功能,适当切除肿瘤,避免发生严重后遗症。

以上,就是给大家总结的胶质脑细胞瘤的症状,希望大家在初期症状时,不要延误病情,及时治疗,明确病理诊断,减少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细胞数量,改善症状缓解高颅压症状,延长生命,依据生长位置及生长特点,约50%无法全切,为了避免手术后功能损害,即使为全切术,在原发部位仍会有肿瘤残存,所以很难根治,复发率很高。

大脑胶质瘤的MRI表现与诊断价值

大脑胶质瘤的MRI表现与诊断价值
大脑胶质瘤病有以下特点及相关性:(1)病灶弥漫,侵犯大脑半球至少2个以上脑叶,有局灶或弥散性肿胀,单侧病灶可有轻度占位效应。(2)白质受累为著,可累及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受累处灰白质界限不清。(3)病灶可显示为等、长T1,长T2信号,FLAIR改变比T2WI更为显著。(4)病灶强化程度不一,多数无明显强化,有团块状强化者肿瘤级别较高。(5)病变常侵及胼胝体,并沿胼胝体向对侧蔓延,中线结构常对称受累,双侧病灶多见。MRI能敏感反映GC病变的范围和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结合临床,MRI能对大脑胶质瘤病作出明确诊断,也是目前诊断大脑胶质瘤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参考文献
[1]Sanson M,Napolilano M,Cartalat-Carel S,etal.ClioMavosis cerebri[J].Rev Neurol (paria).2005,161(2):173-181.
[2]沈天真,张玉林,陈星荣.世界卫生组织脑肿瘤分类的进展[J].中国计算机成像杂志,200术证实5例,3例经穿剌活检证实,临床随诊确诊2例。其MRI表现为:
2.1病变部位gC病变范围较广泛,主要位于灰白质交界区,累及大脑二叶以上者8例(占80%)二叶浸润者1例(占20%),病变以额、顶、颞叶多见,同时伴胼胝体受侵弥漫性肿胀4例,基底节、丘脑侵犯2例,脑干、小脑侵犯各1例。
2.2病变信号病变呈弥漫性斑片状,在T1WI上均以等、低信号为主,其中2例可见小片状高信号,在T2WI或FLAIR上呈高信号,边界不清,伴周围脑组织肿胀、脑沟变浅、变平、脑室可变窄,但占位效应不明显,8例无或有轻微占位效应,2例占位效应稍大,周围正常脑组织结构可辨,未见中线结构移位,未见明显囊变、钙化和肿块形成。增强扫描后,5例无强化,3例轻度强化,2例病灶区小斑片状强化,同时血管及脑沟裂可见局限性强化。

胶质瘤病理诊断标准

胶质瘤病理诊断标准

胶质瘤病理诊断标准1. 引言1.1 背景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占颅脑肿瘤的一大部分。

它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等部位。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不断深入,胶质瘤的病理诊断标准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更新。

胶质瘤的病理诊断一直是临床医生和病理学家面临的难题之一,因为其病理特征复杂多样,而且易于与其他类型的肿瘤混淆。

制定科学合理的病理诊断标准对于确诊胶质瘤、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进展,胶质瘤的病理诊断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有了准确可靠的病理诊断标准,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肿瘤治疗方案。

深入了解胶质瘤病理诊断标准的重要性,对于提高胶质瘤的诊治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的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治疗和预后严重依赖于病理诊断结果。

建立准确、可靠的胶质瘤病理诊断标准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的目的旨在系统总结当前胶质瘤病理诊断标准的最新进展,以及对比不同标准的优缺点,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具体而言,我们将重点介绍胶质瘤的定义、分类、病理特征以及最新的病理诊断标准,比较不同标准之间的差异和争议。

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我们希望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客观的胶质瘤病理诊断依据,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本文还将讨论胶质瘤病理诊断的意义,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为胶质瘤治疗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2. 正文2.1 胶质瘤的定义一般来说,胶质瘤是指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种良性或恶性肿瘤。

胶质瘤通常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

它们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之一,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四分之一。

胶质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成年人,特别是中老年人。

胶质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神经胶质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失控。

在正常情况下,神经胶质细胞负责提供支持和营养,维持神经元的正常功能。

脑胶质瘤诊断及鉴别

脑胶质瘤诊断及鉴别

病例 2
讨论

病例 3
讨论
? ?
病例 4
患者刘国芬,女,53岁。 病 史 : 患 者 2 月 前 无 明 显 诱 因 出 现 阵 发 性 头
晕、头痛,为胀痛,以左侧颞顶部为重,并伴 左耳鸣,记忆力下降,无恶心及抽搐,无意识 言语障碍,对症治疗无好转,外院 MR 示颅内 占位。
MRI: T1等、低信号,T2高信号,50%单发、
多发强化
大脑胶质瘤病
(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 DNET)
概述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皮质发育不良基础上良性局限性皮质内肿块(I级) 占20岁以下原发脑瘤的1~2%,局限癫痫发病
病理
脑、 下丘脑
病理
局限无包膜、膨胀无浸润生长,多有结节的
囊,25%钙化
影像学
结节的囊性肿块,结节、壁强化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毛细胞型星 形细胞瘤
成人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男,70岁 [鉴别诊断] •淋巴瘤 •转移瘤 [误诊原因] •年龄 •部位
一、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T2WI
T1WI
FLAIR
DWI
增强
矢状位 冠状位
讨论
1、胶质瘤 2、淋巴瘤 3、转移瘤 4、肉瘤 5、其他
病例 5
CT平扫
病理
(右额顶叶)胶质肉瘤 (WHO Ⅳ)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1993年)
1.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2.颅神经和脊神经肿瘤 3.脑膜肿瘤 4.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 6.囊肿和瘤样病变
多中心性胶质瘤
a~c 混合性少突—星形细胞瘤II级 d 纤维型星形细胞瘤II级

脑胶质瘤分级诊断的新方法: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脑胶质瘤分级诊断的新方法: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脑胶 质瘤 研 究 ・
脑胶 质瘤 分级 诊断 的新 方法 : 动脉 自旋 标 记 技 术
陈发 军 周 东 黄飚 詹升全 杨 万群 周德祥 余汉辉
人 民医 院 神经 外 科 , 广东 广州 5 1 0 0 8 0 )
(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
摘要
义 。方 法
目的
评价动脉 自旋标记 ( A S L ) 技术在高 、 低级别胶质瘤鉴别诊 断的研 究价值和 临床 意
选 择 手 术及 病 理 证 实 的大 脑 胶 质 瘤 2 7 例, 其 中 高级 别 胶 质瘤 l 4例 , 低级别胶质瘤 l 3例 ,
术前使用 3 . O T M R I 成像 系统行常规扫描 , 加扫 可一 次采集多层 的第二 版本 Q 2 T I P S的 A S L序列 , 观 测所得相对脑血流量( C B F ) 图, 使用 S P S S 1 3 . 0软件 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 的血流量 灌注( 1 3 2 . 5 9±1 3 . 3 6 ) m l / ( m i n・ 1 0 0 g ) 和低级别胶质瘤 的血流灌注( 1 0 2 . 7 2 ± 4 . 5 0 ) m l / ( m i n・ l O O g ) 间有显著性差异 ( P< 0 . O 1 ) 。数据转换后 , 高、 低 级胶质瘤肿瘤 血流量( T B F ) / 对侧灰质 C B F的值 分 别为 1 . 1 6±0 . 1 5和 0 . 9 6± 0 . 0 6 , P< 0 . 0 1 ; T B F / 对侧 白质 C B F的值分别 为 1 . 2 6 4 - 0 . 1 5和 1 . 0 5±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i ma g i n g o f p e r f u s i o n b y u s i n g a s i n g l e s u b t r a c t i o n wi t h a d d i t i o n o f t h i n — s e c t i o n p e r i o d i c s a t u r a t i o n

中国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

中国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
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 疗指南更新



放射治疗
第五章 放射治疗
2012版
一、高级别胶质瘤 二、大脑胶质瘤病 三、低级别胶质瘤 四、室管膜瘤 五、髓母细胞瘤
2015版
一、高级别胶质瘤 二、低级别胶质瘤 三、大脑胶质瘤病 四、室管膜瘤
2015版指南--原则
高级别胶质瘤
• 强烈推荐术后尽早开始放化疗,建议采用3D-CRT或IMRT技术进行肿瘤局部放 疗,以总剂量54~60Gy,常规剂量分割的方式进行。
室管膜瘤
• 手术是室管膜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 放疗是WHOII-III级室管膜瘤术后主要的辅助治疗方式,对于间变性室管膜瘤, 推荐: 脊髓MRI和CSF检查均阴性的性肿瘤局部照射,上述检查阳性的,须行 CSI。
靶区勾画指南推荐
治疗前:完善影像资料、病理明确 靶区勾画 治疗技术要点和剂量分割
2015版指南--推荐 “胶质瘤影像学检查流程”
✓ 增加内容:大脑胶质瘤(GC)放疗的靶区勾画,应以MRI为基本图像,提出I型、II型GC 靶区范围设定,同时应勾画出需限定的重要保护器官。照射技术上推荐用IMRT或3DCRT
✓ 修改大脑胶质瘤(GC)放疗的剂量,推荐PTV1=45~54Gy,PTV2=60Gy,分次剂量 1.8~2.0Gy/次
➢ Ⅰ型GC靶区范围设定如下: GTV1 = MRI T2/FLAIR上异常区域, CTV1 = GTV1 + 0.7cm (0.5~1.5cm) PTV1 = CTV1 + 0.3cm (0.3~0.5cm) ➢ Ⅱ型GC靶区范围设定如下: GTV2.=强化病灶(增强MRI上的强化灶) CTV2. = GTV2. +0.5cm (0.2~0.5cm) PTV2 = CTV2 + 0.3cm * 放疗剂量必须要考虑临床获益与放射毒性的平衡。

颅内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颅内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女,72岁,反复头痛1年,加重2月余;3年前因“卵巢癌”行卵巢肿瘤切除术。
鉴别诊断-脑脓肿
• 有发热、意识障碍等症状;可有其他部位炎症性病变。 • 脓腔:DWI呈明显高信号。 • 强化区弥散不受限。 • 脑膜炎:软脑膜强化。 • 可见卫星灶(子灶)。
男,38岁,左上肢麻木1天余,不自主抖动2小时
早期表现。 • 病灶实性部分呈明显高灌注,rCBV、rCBF值增高。
SWI序列
• 利用磁敏感度差异和血氧依赖效应成像。 • 无需对比剂即可无创显示瘤体内出血和静脉
结构。 • 病灶内增生血管多,但不成熟,易出血。
1H-MRS波谱分析
• 活体内无创地评价胶质母细胞瘤的细胞代谢活动及生物能量学 情况,从分子水平对病变进行评估:
小结
• 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好发于45-75岁。 • WHO IV级肿瘤,进展快,易复发,预后差。 • 临床表现为颅压增高及非特异性的神经症状。 • 影像上病灶浸润生长,占位效应明显,常伴水肿,可跨中线;
坏死囊变多见;显著强化。
谢谢
节。
病理分型
• IDH-野生型: 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 神经胶质肉瘤。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
• IDH-突变型。 • NOS:未能全面评价。
病理
• 瘤组织弥漫分布,细胞密度较高。 • 瘤细胞形态多样,异型性明显,核深染,分裂象多见。 • 伴大片坏死,坏死灶周围瘤细胞排列成栅栏状。 • 肿瘤间质内小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明显增生,
颅内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 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 又称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 恶性上皮性肿瘤,约占颅内恶性肿瘤的12-15%。
• WHO IV级肿瘤,进展快,易复发,预后差。 • 发病高峰年龄45-75岁,平均61.3岁,男性多见。 • 好发于额叶、颞叶、顶叶,还可见于枕叶、丘脑和基底

胶质细胞瘤有哪些症状?

胶质细胞瘤有哪些症状?

胶质细胞瘤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胶质细胞瘤症状,尤其是胶质细胞瘤的早期症状,胶质细胞瘤有什么表现?得了胶质细胞瘤会怎样?以及胶质细胞瘤有哪些并发病症,胶质细胞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胶质细胞瘤常见症状:头痛、颅内压增高、恶心、脑灰质异常、复视*一、症状症状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

一是颅内压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

另一是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造成神经功能缺失。

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

大多为跳痛、胀痛,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呕吐系由于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可先无恶心,是喷射性。

在儿童可由于颅缝分离头痛不显著,且因后颅窝肿瘤多见,故呕吐较突出。

颅内压增高可产生视乳头水肿,且久致视神经继发萎缩,视力下降。

肿瘤压迫视神经者产生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亦致视力下降。

外展神经易受压挤牵扯,常致麻痹,产生复视。

一部分肿瘤病人有癫痫症状,并可为早期症状。

癫痫始于成年后者一般为症状性,大多为脑瘤所致。

药物不易控制或发作性质有改变者,都应考虑有脑瘤存在。

肿瘤邻近皮层者易发生癫痫,深在者则少见。

局限性癫痫有定位意义。

有些肿瘤特别是位于额叶者可逐渐出现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淡漠、言语及活动减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事物不关心,不知整洁等。

局部症状则依肿瘤所在部位产生相应的症状,进行性加重。

特别是恶性胶质瘤,生长较快,对脑组织浸润破坏,周围脑水肿亦显著,局部症状较明显,发展亦快。

在脑室内肿瘤或位于静区的肿瘤早期可无局部症状。

而在脑干等重要功能部位的肿瘤早期即出现局部症状,经过相当长时间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某些发展较慢的肿瘤,由于代偿作用,亦常至晚期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由于其生长部位特殊、侵袭性强以及治疗难度大,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脑胶质瘤的诊疗水平,规范诊疗流程,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特制定以下脑胶质瘤诊疗规范。

一、诊断1、临床表现脑胶质瘤的症状因肿瘤的位置、大小和生长速度而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癫痫发作、肢体无力、感觉障碍、言语不清、视力下降等。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高度警惕脑胶质瘤的可能。

2、影像学检查(1)头颅 CT:可初步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是否有出血、钙化等情况。

(2)头颅 MRI:是诊断脑胶质瘤的重要手段,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边界、周围水肿情况以及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

增强 MRI 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

3、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脑胶质瘤的金标准。

通过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活检或开颅活检等方式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以明确肿瘤的类型、级别和分子特征。

二、分类和分级脑胶质瘤根据组织学特点可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级标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级别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

三、治疗1、手术治疗手术是脑胶质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切除肿瘤,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同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病理诊断依据。

对于低级别胶质瘤,如果肿瘤位于非功能区,应争取全切;对于高级别胶质瘤,由于其侵袭性强,难以完全切除,但也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

2、放射治疗放疗是脑胶质瘤术后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对于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应尽早开始放疗;对于低级别胶质瘤,如果存在高危因素(如肿瘤未全切、年龄大于 40 岁等),也应考虑放疗。

放疗的方式包括常规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

3、化学治疗化疗在脑胶质瘤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替莫唑胺、卡莫司汀等。

化疗可以在术后与放疗同步进行,也可以在放疗结束后进行辅助化疗。

胶质瘤病理诊断标准

胶质瘤病理诊断标准

胶质瘤病理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脑部肿瘤,起源于星形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通常病理上表现为恶性。

其病理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胶质瘤的病理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家对组织标本的细致观察和评估,同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得出准确的诊断。

关于胶质瘤的病理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组织学形态特征胶质瘤的组织学形态特征是病理学家最常用的诊断依据之一。

在显微镜下观察,胶质瘤的细胞呈星形或梭形,胶质细胞核大而异形,胞浆丰富,胶质纤维增生明显。

胶质瘤的增生呈现不规则状,可形成明显的网状结构或血管模拟,伴有炎症细胞浸润等特征,并且通常具有高度核分裂活性。

二、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在胶质瘤的病理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肿瘤标本进行多种抗体染色,可以检测特定的蛋白质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常用的标记物包括GFAP(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等。

阳性GFAP染色结果表明肿瘤起源于星形胶质细胞,Ki-67阳性率高则提示肿瘤增殖活性明显,p53过表达则可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检测在胶质瘤的病理诊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或表达水平,可以为病理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经典的例子包括IDH(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突变和MGMT(O6-甲基化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甲基化状态等。

IDH突变通常出现在低级别胶质瘤中,而MGMT甲基化状态则与对放疗药物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胶质瘤的病理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组织学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多方面信息,以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准确的病理诊断方法出现,为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

希望通过科学家和医生的共同努力,未来能够更好地控制和治疗这种疾病,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脑胶质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胶质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胶质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胶质瘤(glioma)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肿瘤,脑肿瘤中胶质瘤发病率最高,约占半数,其中75%为星形细胞瘤。

1 材料与方法收集--哈密红星医院放射科2010年7月~2012年12月及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2013年5月~2013年11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3例脑胶质瘤,包括弥弥漫型星形细胞瘤13例、胶质母细胞瘤10例、少突胶质细胞瘤7例、室管膜瘤6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各5例、混合性胶质瘤4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2例、间变型室管膜瘤1例。

年龄:3岁~73岁,平均45岁,性别:男30例,女23例。

采用GE1.5T及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常规行SE序列T1WI和T2WI轴切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DWI及ADC图。

扫描参数T1WI:TR 400ms,TE 14ms;T2WI:TR 5000ms,TE 128ms;视野(FOV)24cm,层厚6mm,间距2mm,矩阵256256,激励次数(NEX)2。

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使用Gd-DTPA,剂量为0.2ml/kg体重,注射流率为3ml/s。

2 结果2.1 30例星形细胞瘤2.1.1 13例弥漫型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为2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瘤周水肿明显,2例为薄壁环状强化(其中1例为多环状,1例为单环状),11例为T1WI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水肿不明显,增强扫描6例无强化,3例不均匀斑点、片状轻中度强化,2例斑片状明显强化。

2.1.2 5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为2例为囊实性,2例为大囊壁伴壁结节,T1WI 呈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壁结节明显强化,最大囊壁直径达5.5cm,1例为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无强化。

2.2 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MRI表现为均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均含囊变及钙化灶,瘤周轻中度水肿,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斑点状、线条状强化。

脑胶质瘤=死亡通知书

脑胶质瘤=死亡通知书

152017年第 9 期 保健医苑那么,脑胶质瘤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有那么凶险吗?患上脑肿瘤就是接到了死亡的通知书吗?笔者就此采访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梁鹏教授。

脑胶质瘤又称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

神经外胚层发生的肿瘤有两类,一类由间质细胞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实质细胞形成,称神经元肿瘤。

由于从病原学与形态学上还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起源于间质细胞的胶质瘤又比起源于实质细胞的神经元肿瘤常见得多,所以将神经元肿瘤◎文/谭敦民今年55岁的余女士是哈尔滨某区直属机关退休干部,她早就想好了如何享受余下半生的时光,在南方沿海城市购买了住房,装修后搬了进去。

可时间不久,就发现自己身体诸多不适,有时候头痛、恶心、呕吐,像感冒又不是感冒。

有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说话居然说不清楚,头痛时常发作,在当地医院看了一阵子,也没看出究竟是什么病症。

有一天,她忽然昏倒在家里,家人着急了,在她醒过来之后,立即购机票返回哈尔滨,在哈尔滨医大一院确诊为脑胶质瘤。

一听说是脑胶质瘤,家人顿时心里一沉:很多人都说患上脑肿瘤就是接到了死亡的通知书!她自己心理负担也很重,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终告不治身亡。

脑胶质瘤的来历和治疗脑胶质瘤本期话题保健医苑16以及起源于间质细胞的胶质瘤,统称为胶质瘤。

据梁教授介绍,脑肿瘤中恶性肿瘤约占45%,其余可能属于良性病变。

恶性肿瘤主要就是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的病因比较复杂。

脑胶质瘤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理化因素:包括化学毒物、放射线、电磁辐射(包括长期的手机磁场辐射)等。

②生物学因素:如致瘤病毒、细菌毒素等。

有学者认为胶质瘤与潜在的病毒感染有关,如在一些脑胶质瘤患者的脑组织中检测出SV-40病毒T 抗原等。

③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结构异常以及遗传因素:通常脑胶质瘤患者会有突发的脾气变化、嗜睡。

长时间的头痛,且药物无法缓解。

头疼症状合并头晕、呕吐等。

突然视力减退、视力下降。

胶质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PPT

胶质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PPT
•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分为: • 局限型:I 级 • 弥漫型: II-IV级
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oma)分类
级别
I级 II 级 III 级
IV 级
名称
局限型,良性,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等; 星形细胞瘤,广泛浸润,但分化良好; 间变性恶性星形细胞瘤,局限或弥漫性间变, 细胞数增多.非典型性及核分裂活跃,属恶性;
在四脑室。可向脑实质生长,到脑 皮质表面. • CT: 边缘不规则肿块,等或混杂性 密度,囊变, 钙化,均匀强化. • MRI:边缘清楚或不规则高信号 (T2WI),肿瘤明显强化..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
常发生于四脑室,病变较良性,中度增强 或不增强
四、脉络膜胶质瘤(Chordoid glioma):
胶质瘤影像诊断星形细胞瘤, 少枝胶质细胞 瘤,室管膜瘤, 混合性胶质细胞瘤, 大脑 胶质瘤病等. 他们的影像学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现将 分述如下:
一.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 (一)分类
• 1993年WHO公布新的脑肿瘤组织学分类 (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Tumor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d II)
CT、MRI表现
C T:边缘不规则肿块,等密度,有多发条带 状及结节状钙化90%周边性脑回状 钙化为其特点 ,可有囊变.
MRI: 可见钙化及肿块,出血,50-90%有钙 化,MR不敏感,水肿少,.典型的呈 蜂窝形改变。强化见实质性及周边 性强化。
三、室管膜瘤
• 在脑室内,60%在侧脑室,40%
CT、MRI表现
• 局限型
• 一级星形细胞瘤:占5-10%.多见于后颅凹, 毛细胞型:儿童多见.

脑胶质瘤到底是什么样的恶性肿瘤

脑胶质瘤到底是什么样的恶性肿瘤

脑胶质瘤到底是什么样的恶性肿瘤脑胶质瘤是大脑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也是大脑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之一。

脑胶质瘤是由于大脑和脊髓胶质细胞癌变所产生,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肿瘤。

脑胶质瘤的发病率非常高,是由于先天的遗传高危因素和环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

一些已知的遗传疾病,例如神经纤维瘤病以及结核性硬化疾病等,为脑胶质瘤的遗传易感因素。

脑胶质瘤是较大的分类,它具体有很多不同的分类,例如有星形细胞瘤,有胶质母细胞瘤,有少枝胶质细胞瘤等。

一、得了胶质瘤,如何判断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瘤,根据脑胶质细胞瘤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特征,在显微镜下观察术中或术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

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方法有几种,1级通常为低级-例如毛细胞星形细胞瘤;2级扩散浸润,但低级;3级包括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室管膜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性少星形胶质瘤;4级通常为GBM(胶质母细胞瘤),具有内皮细胞增殖或肿瘤坏死。

一般来说,1-2级胶质瘤为低级别胶质瘤LGG,3-4级胶质瘤为高级别胶质瘤HGG,不同级别的胶质瘤治疗方式有所不同,预后和生存情况也大不同。

1、1级肿瘤往往与长期的生存期有关,1级脑肿瘤在儿童中最为常见。

在显微镜的观察下,1级脑肿瘤生长缓慢,其外观近乎正常。

在手术后,1级肿瘤往往无需额外的治疗。

1级肿瘤的一个例子就是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2、2级肿瘤的生长相对缓慢。

其中一些2级肿瘤可以扩散到邻近的正常组织中,亦可转化为一个分级更高的肿瘤。

在手术后,2级肿瘤或许需要额外的治疗,也可能不需要。

2级肿瘤的例证之一就是星形细胞瘤。

3、3级肿瘤被定为是恶性的,因为它们积极地繁殖侵袭周围组织的异常细胞。

它们可以3级或4级的形式存在,具有循环往复的倾向。

在手术后,3级和4级肿瘤往往需要外的治疗,特别是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的介入。

3级肿瘤的一个代表是间变型星形细胞瘤。

4、 4级肿瘤是恶性程度最高且最具侵袭性的脑肿瘤。

在显微镜观察下,它们的细胞极其异常。

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肿瘤信号特点
绝大多数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内和(或) 细胞外自由水增多,在T1加权图像上呈 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构 成了这部分肿瘤信号变化的共同特征.
肿瘤的边缘
信号强度均匀的肿瘤往往边缘光整, 如脑膜瘤、垂体瘤;信号强度不均匀的 肿瘤如边缘不清楚、不规则,常常提示 肿瘤对周围组织有浸润,如恶性胶质 瘤.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
低度恶性者,平扫T1wi呈低信号肿块,界清, 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无或轻度强化。
高度恶性者,平扫T1wi呈低等混合信号,囊 变、坏死多见,钙化少见,增强后不规则环 形强化居多。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胶质母细胞瘤
MR:额叶跨中央线向脑室内生长肿块, T1W1呈稍 低信号,其内可见小片状更低信号; T2W1呈高信号, 并可见片状低信号,增强后肿瘤呈花环样强化.
40~50岁。
室管膜瘤发病部位:儿童发病为成人的4~6 倍
幕下占60%;第四脑室好发(90%) 幕上占40%;侧脑室三角区(75%)
第三脑室内(15% )
室管膜瘤病理学特征
为一生长缓慢的分叶状肿块 其生长方式主要为膨胀性生长 钙化(占51%),出血(14%)囊变常见。 镜下分四型:上皮型、乳头型、粘液型和细
根据起源分两类 一类起源于脑室长入周围脑实质
二类由脑室质长入脑室内
有一定的发病年龄和好发部位 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征性 瘤周水肿不明显,脑积水常见。
室管膜瘤(Ependymoma)
起源于衬于脑室内壁柱状室管膜上 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 发病率:占颅内肿瘤2~8% 发病年龄:见有双高峰期,10~15岁和
MRI定位、定性颅内肿瘤是从以下 几个方面着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胶质瘤是如何鉴别和诊断的
脑胶质瘤是如何诊断的?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很关键,它会让患者尽快的、准确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对于脑胶质瘤有深入的了解和判断,如果发现症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治疗。

那么脑胶质瘤是如何诊断的?
脑胶质瘤诊断依据1.病程多缓慢,但也可以急性颅内压增高或脑卒中的表现,急性发病,肿瘤内出血可有发作性突然颅内压增高表现。

脑胶质瘤诊断依据2.肿瘤生长部位不同,可出现相应的大脑、小脑或脑干病灶征象。

脑胶质瘤诊断依据3.逐渐发展的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和视乳头水肿与视力减退,有时出现精神障碍或有癫痫。

脑胶质瘤诊断依据4.颅骨X线平片:显示颅内压增高征象,或有肿瘤钙化影,局部有颅骨变薄、破坏或增生。

脑胶质瘤诊断依据5.幕上肿瘤超声检查常有中线波移位。

CT、MRI脑扫描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和大小,并多可做出定性诊断。

脑胶质瘤诊断依据6.经病理检查确诊。

也就是经过检查后,由医生来根据检查报告等信息来确诊是否患病。

看过了脑胶质瘤的诊断方法后,下面接着来看一下脑胶质瘤的鉴别。

垂体瘤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对于垂体瘤的治疗、护理等等来说,最为基础的就是对疾病的鉴别诊断。

只有正确的诊断带来的确诊后,才能选择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方法等。

那么垂体瘤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呢?
垂体瘤鉴别诊断1.生殖细胞瘤:又称异位松果体瘤,多发生在儿童,病情发展快,多饮多尿,性早熟,消瘦。

临床症状明显。

影像学表现病变多位于鞍上,增强效果明显。

垂体瘤鉴别诊断2.鞍结节脑膜瘤:多发生在中年人,病情进展缓慢,初发症状为进行性视力减退伴有不规则的视野缺,头痛,内分泌症状不明显。

影像学
表现肿瘤形态规则,增强效果明显,肿瘤位于鞍上,垂体组织在鞍内底。

垂体瘤鉴别诊断3.视交叉胶质瘤:多发生在儿童及年轻人,以头痛,视力减退为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病变多位于鞍上,病变边界不清,为混杂信号,增强效果不明显。

垂体瘤鉴别诊断4.上皮样囊肿:青年人多见,发病缓慢,视力障碍,影像学表现为低信号病变。

垂体瘤鉴别诊断5.拉司克裂囊肿:发病年龄年轻,多无明显临床表现,少数出现内分泌紊乱和视力减退。

影像学可见,体积小的囊肿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类似"三名制"馅饼.大型囊肿垂体组织被推挤到囊肿的下、前、上方。

该病最易误诊为垂体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