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每课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课文结构。
2.2学会通过描绘来展现事物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感。
3.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学会通过描绘来展现事物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西沙群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1.2教师简要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初读课文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指导学生分段朗读,理解每段的意思。
3.精讲课文3.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抓住文章中心思想。
3.2教师通过讲解、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3.3教师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和运用。
4.课堂活动4.1小组讨论: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
4.2个人展示:请学生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
5.巩固拓展5.1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5.2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课后作业6.1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描绘西沙群岛的短文。
6.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初读课文、精讲课文、课堂活动、巩固拓展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了教学效果。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件+教案+单元试卷)《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一.导入: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居住的这个美丽的地球上都有什么?(生闭眼)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好,请睁开眼睛,谁来告诉老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茂密的森林;我看到了辽阔的大海;我看到了漂亮的楼房;我看到了山。
师:什么样的山?生:高大的山师:是呀,这个地球上有巍峨的高山,有辽阔的大海,有一泻千里的飞瀑,有遮天蔽日的森林,更有美的让人心碎的日月星辰,春夏秋冬……可是同学们,你可知道这一切的一切是怎样来的吗?有一个神话故事告诉了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你听过神话故事吗?有什么?生:女娲补天,哪吒闹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师:那你觉得神话故事和一般的故事有什么不不一样的地方吗?生:神话是虚构的,是不真实的师: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再读一遍,你读懂了课题吗?什么意思?生:一个叫盘古的人开辟了天地师:那么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把这件事情讲清楚的呢?来,端起书,边读边想。
开始!(生初读课文)二.师生合作,感悟文本师:好,读了课文,你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诗歌什么样子的?(板书:混沌一片)“混沌”是什么意思?生:浑浊不清师:在这一片混沌之中,有一位名叫盘古的巨人在干什么?生:沉睡师:他沉睡了多少年?生:十万八千年师:十万八千!这个数字听着好耳熟啊!在哪里听过呢?生: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师:哦,对了!这些问题都在课文的第几段?生:一师:好,让我们一起读一下第一段。
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找同学读一下第二段。
(随机纠错)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一段主要写的什么吗?生:盘古用斧头把天地劈开了师:所以现在有一个成语叫(开天辟地)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来的。
(板书:开天辟地)这一斧头下去,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板书:轻清上升天重浊地)师:我发现这一部分在用词上有一个特点?生:用了好多反义词师:读一读,缓缓,慢慢呢?生:同义词师:好,女生闭眼,男生来考一考女生!轮到女生了,男生闭眼。
小学三年级语文《秋天的雨》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秋天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是⼀篇想象奇特、抒情意味很浓的散⽂。
课⽂以秋⾬为线索,抓住秋天的特点,写了秋⾬到来后秋天缤纷的⾊彩,秋天丰收的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秋天的⾬》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秋天的⾬》教案 教学⽬标 1.认识“钥、匙”等8个⽣字,会写“扇、邮”等12个⽣字。
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读出对秋⾬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积累好词佳句,背诵⾃⼰喜欢的部分。
3.在理解课⽂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1.教师谈话导⼊新课。
(播放课件)同学们,我们⼀起伴着绵绵的秋⾬⾛进这快乐的课堂,今天我们就学习《秋天的⾬》。
2.齐读课题。
(板书:秋天的⾬) ⼆、初读课⽂,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1)同位互相指读⽣字:同桌之间互相⽤⼿指着双线格⾥的8个⽣字读⼀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2)集体反馈。
利⽤多媒体课件出⽰字词,重点强调“钥匙、菠萝、扇”的读⾳。
(3)谁愿意当⼩⽼师领着⼤家读⼀读? 2。
指名读课⽂,整体把握⽂章⼤意。
(1)指名按⾃然段读课⽂。
请⼀组同学开⽕车读⼀读。
⼀个⼈读⼀段,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
(2)读后交流,感知课⽂主要内容。
谁能说⼀说,在秋⾬⾥,你都看到什么了?(⼩青蛙、⼩松⿏、⼩喜鹊) ⼩青蛙、⼩松⿏、⼩喜鹊准备过冬,是不是?你们除了这些还看到什么了?(银杏树、枫树、柳树、柿⼦、橘⼦。
) 三、深⼊局部,品读课⽂。
1.感悟“五彩缤纷”。
(1)学⽣默读课⽂,寻找描写的颜⾊词语。
学⽣默读课⽂的第⼆⾃然段,⼀边读⼀边把描写颜⾊的词语画下来。
教师根据学⽣回答,利⽤多媒体课件把描写颜⾊的词语变成相应的颜⾊。
(2)美读句⼦,体会⾊彩之美。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草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草地教案及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金色的草地》教案及教学反思本课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2?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
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
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四读:选读。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
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草地》(第五课时)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金色的草地》(第五课时)《〈金色的草地〉教案设计(第五课时)》一、教材分析《金色的草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个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时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的有趣故事,展现了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文本中细致的描写和蕴含的情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他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这篇课文的内容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但是在理解草地变色的科学原理以及作者情感的细腻表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理解并积累文中描写草地和蒲公英的词句。
- 能够用自己的话准确地概括草地变色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中语言的生动性。
-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草地变色的奥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体会文中描写草地和蒲公英的语句的生动性。
-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
-例如在文中“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这部分内容清晰地解释了草地变色的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过程,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之处。
通过对蒲公英花朵开合与草地颜色变化关系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致观察发现这一有趣现象的。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并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对大自然的热爱。
-例如,文中很多描写蒲公英的语句,如“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不仅仅是简单的赞叹,还蕴含着作者深深的喜爱。
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这种情感,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并且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这种对蒲公英和草地的喜爱升华到对大自然的热爱,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长城》教案及反思
《长城》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崇、峻、嘉、峪、瞭、屯、垒、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蜿蜒、崇山峻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长城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词句和资料展示体会长城特点和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民族自豪感和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教学难点】产生民族自豪感和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方法】引导法、品读词句法、资料补充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说一说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生自由发言)2.同学们说的真棒!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长城谣》,在音乐中感受长城的雄伟。
(课件播放歌曲)补充长城资料。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是啊,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长城都一如既往的屹立在绵延群山中,今天,咱们就一起去学习《长城》一课,深入的了解长城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课题:17.长城)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一些描写长城的词语。
思考: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长城的哪些特点?2.标注好自然段,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二)交流汇报:1.生自由说说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长城的哪些特点?(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2.总结整理:这篇课文从远看、近观和联想三个方面写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并由长城展开联想,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和聪明才智,最后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优质教案五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优质教案五篇三年级语文教案1《小河的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相关的词语,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利用它们。
3.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句中的停顿,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时语气的表达。
通过范读、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
激发学生对诗歌朗读的热爱和兴趣。
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生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的河流辽河、军河队沈阳的建设带来了哪些好处。
2.学生准备查找小河的来历形成及对人类有哪些好处相关资料。
收集XX省沈阳都有哪些河流,他们对家乡沈阳的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学设计:课前交流:课前老师让收集关于河流的资料,你们收集了么?(生汇报)(课件播放小河经过高山、平原、田野……流淌的动画)(一)导入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浇灌田野、森林。
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她在唱自身的歌,她在告诉我们什么呢?(二)通读识字1.自由读课文,把自身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记号,然后在组内解决。
2.学生互动,拿出汉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老师检查学生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坎坷干涩乳汁哺育崇高浇灌寂寞嘴唇播种分享4.课件出示汉字,生认读。
一类字让学生自身能说出识记生字的方法及相关的词语。
5.指导生字。
指导书写学生认为男鞋、易错的字。
如“哺灌”。
评比欣赏。
(三)理解课文1.指名学生大声读课文,划出全文共有几个小节。
2.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画面)师: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河。
听,哗啦哗啦,那时我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唱了哪些故事?(唱自身是明亮的小河、快乐的小河、绿色的小河)(1)第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同学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句话的朗读。
2022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教学反思共8篇
2022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教学反思共8篇篇一:1《大青树下小学》教学反思《《大青树下小学》》教学反思《《大青树下小学》》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表达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拓展资源,引发兴趣我设《大青树下小学》了“民族风情展示会〞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环节。
我搜集了表达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让同学们观察:学生们兴趣很高,知道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许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和睦相处,共同生活,了解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人情。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美丽的学校共同学习。
二、以想促悟,激发兴趣学生在阅读中转换、补充、生成。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到达保持学生注意力,以到达理解文本的目的。
例如对于边疆的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
孩子们有的说:“他们听得目不转睛。
〞有的说:“他们听得津津有味。
〞有的说:“他们读的书声朗朗。
“有的说:“他们积极举手发言,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 三、朗读生情,提快乐趣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非常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一堂没有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无疑是充满遗憾的。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那些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学校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我先让学生自己体会读,然后在指导课文朗读时,老师充满激情,与学生一起体会作者对《大青树下小学》的赞美与自豪的感情,教师讲得很动情,学生读得很投入。
课堂效果也到达了。
但自我感觉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
《交朋友》教案及教学反思
《交朋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交朋友》。
本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他人交往和沟通。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友谊,努力与他人交往和沟通。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友谊,努力与他人交往和沟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交朋友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朋友?朋友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什么?2. 课文朗读(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教师挑选几个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跟读,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文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友谊,努力与他人交往和沟通。
5.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关于友谊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6.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故事,讨论友谊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友谊的重要性珍惜友谊努力交往和沟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友谊的小作文。
答案:略2. 作业题目:课文中,小明为什么感到孤单?他又是如何找到朋友的?答案:小明感到孤单是因为他刚转学,还不认识新的同学。
他通过主动与同学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最终找到了朋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友谊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流,愿意帮助别人。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带反思第一单元:我眼中的世界
教学目标:
-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世界。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课文:《天空里的阳光》、《稻穗儿》
2. 讲解和研究活动:天空里的阳光、稻穗儿、我眼中的世界
3. 练和巩固:朗读课文,描述自己眼中的世界。
4. 扩展活动:观察周围环境,写下自己眼中的世界。
教学过程:
第一课《天空里的阳光》
1. 激发学生对天空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观察天空中的变化。
2. 朗读课文《天空里的阳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3. 提示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4. 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眼中的天空,表达观点和感受。
第二课《稻穗儿》
1. 引导学生观察稻田和稻穗,了解稻穗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听读课文《稻穗儿》,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3.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进行感悟和表达。
4. 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描述稻穗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较为明确,通过课文的学习和活动的开展,我能够确保学生对世界的多样性有所了解,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世界。
课文选择了《天空里的阳光》和《稻穗儿》两篇相对简单的文章,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其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 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困难,需要老师 在后续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辅导。
教师自我反思与改进方向
加强课堂互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加强课堂上的互动环节,如增 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知识点讲解
针对部分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理解困难,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应加 强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教材特点
本文具有生动有趣的情节和丰富 的文化内涵,贴近学生的生活, 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 文基础,能够进行基本的听说读
写活动。
学生兴趣
学生对校园生活充满好奇和向往, 本课内容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学生难点
对于一些生字词和长句子的理解可 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 册(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
时教学反思
目 录
• 教学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与实施 • 教学效果与反馈 • 经验总结与分享 • 对未来教学的启示与展望
01
教学背景与目标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本课选自(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 上册,主题为“大青树下的小学 ”,通过描写小学生活场景,展 现孩子们的快乐成长过程。
04
教学效果与反馈
学生参与度评价
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态度,认真听讲,主动回答问题, 展现了较高的学习热情。
少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然而,也有少数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需要老师加强引导和督 促。
学生作业成果展示
作业完成情况良好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全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大青树下的小学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非常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无疑是充满遗憾的,因此,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形成一定的语感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学校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加上生活区域与时空和课文所写的内容有差距,因此对课文所写内容没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读起来感情并没有真正表达出来。
如何引导呢?看到一名学生带来的一套白族服装,我灵机一动,马上在她耳边耳语了一番,请她套上这套服装。
当她再次出现在全班同学面前时,立刻传来一片赞叹声,我看到,自豪与喜悦也漾在了她的脸上。
我马上提议:“你能用现在的心情来朗读课文的片段吗?”她有了新的朗读体会,果然读得声情并茂。
接着,我又让在座的全体同学用刚才发自内心的赞叹体验来朗读课文,他们也读得入情入境。
由此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感。
2花的学校对《花的学校》一文,我是非常喜爱的,我反复当真地读了这首诗,每读一遍都市有新的感受,都市想到孩子们在念书时会遇到哪些艰巨,什么中央要给予帮助。
站在孩子的角度读,也站在老师的角度读,在如许的浏览中,我被作者打动着,也被自己打动着。
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要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熏染打动,才能够打动学生,动员学生。
所以课堂上,当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听我当真地范读完后,孩子们宛如彷佛刚从睡梦中醒来,一个个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那惬意劲,让人看着都羡慕。
2018年新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2018年新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口语交际1 我的暑假生活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锻炼语感。
2.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认真听别人说话,不要打岔。
3.学会对别人说的话进行评价。
教学重难点:1.表达时要口齿清楚,声情并茂,并配合图片动作等。
2.注意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达清楚。
课前准备:生活照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出示老师课余生活的照片)漫长的暑假生活很快过去了,老师在暑假里经历了一件新鲜事,请大家说一说老师在做什么啊?二、问同学们看相片的感受。
问:想不想知道老师在暑假做了什么啊?三、结合照片,老师讲述自己暑假经历过的新鲜事。
四、让学生复述老师的经历。
1.注意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
2.师生共同点评。
(讲故事一要选别人感兴趣的事,二要恰当地选用图片和实物)五、分小组讲自己经历的新鲜事。
1.交流自己经历了什么新鲜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其他同学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六、每组选派一名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经历的新鲜事。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评、梳理。
七、评比。
大家评比谁讲得最好,评出讲故事小能手。
八、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习作1 猜猜他是谁教学目标:1.学习描述人物的外貌,以及形象特点的方法。
2.学会抓住人物的特点去描写人物。
3.掌握开头空两格的写作格式。
教学重难点:1.描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特征。
2.选取一到二点刻画人物。
教具准备:三条丝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
我们请我们班三个同学上黑板来做一个小游戏,大家谁想上台。
游戏规则:首先请上台的三个同学用丝巾蒙上双眼。
下面再随便请上来三个同学,让蒙眼的同学猜一猜是谁。
最多只能猜三次,三次猜不对者唱一支歌曲。
二、游戏环节。
台下同学不能提示,从班里分别挑选最胖的和最瘦的以及最高的三名同学,让蒙眼的同学去猜。
三、游戏结束,点评。
2022年部编本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附全册教学反思
2022年部编本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附全册教学反思2022年部编本小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附全册教学反思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1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稳固。
学生感3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稳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新课标五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新课标五篇教案要求教师从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4.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5.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说)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
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0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
(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
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结合图片指名让学生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
(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电子版(精选6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电子版(精选6篇)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篇一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苏珊的帽子(板书),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感知,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苏珊得了癌症,接受了三个月的化疗,失去了一头美丽的金发,心里很难过,但老师理解她,同学们尊重她,最后,她开心的笑了。
2、这篇课文与本单元的其他几篇课文有什么不同?(批读文)你从文中的批注当中知道了什么?3、读了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①谁是苏珊?苏珊为什么要戴帽子?②苏珊戴上帽子后的心情怎样?4、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么苏珊和帽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品读课文,并在课文中进行批注。
5、课件出示:几种常用的批读方法。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请同学们参照老师提供的几种常用的批读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把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批注下来。
2、老师发现大家的批注都做的很不错,谁愿意把自己的批注说给大家听呢?生:我从一二句中知道了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但她身体里长了一个小小的肿瘤。
生:我在“小小”“竟”“三个月”“更瘦小”“掉光了”这些词语下面加了“。
”我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苏珊小小年纪就要经受癌症化疗这些大人们都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苏珊是多么的不幸。
生:我在“落”下面加了“。
”因为它是个多音字。
生:我很喜欢“虽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癌症抗争,她的聪明和好学也足以补上落下的功课,然而,每天光着头到学校去上课,这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这句话,在它下面画了。
3、文中的“这”指什么?(每天光着头到学校上课)怎么办?(戴帽子)。
4、师批注:同学们都感受到了苏珊丰富的内心世界,她只有戴上一顶帽子来遮住身心的伤害。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的老师和同学是怎样帮助小苏珊的?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边进行批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每课反思《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简析:《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的第一课,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一个“情”字贯穿全文。
课文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的顺序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美丽、团结和充满欢乐。
课文通过描写这所民族学校,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教学目标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2、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你们是属于哪个民族,哪一朵花呢?3、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况。
5、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
他们要去哪呢?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三、趣味识字1、出示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全体读、)2、游戏巩固生字。
贴字游戏: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智慧树上。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3、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四、整体朗读感知思考:民族小学的美体现在哪里?你喜欢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
五、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朗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3、四人小组交流: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朗读课文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4、引导体会:“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5、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6、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7、学习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六、加深体会,比赛朗读。
1、学了课文,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指导体验朗读:景色美:通过看图体会朗读。
衣着美:指名一学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饰展现在同学面前,接受大家的赞美后,用高兴、自豪的语调朗读。
行为美:结合“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句子和学生平时的礼仪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光荣的语调朗读。
朗读美:如何读得连小动物都被吸引住了。
2、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参加朗读比赛,先在小组进行,再选出代表参加。
七、课后积累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
八、布置综合性学习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学习生活,课余生活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我们将开展一次活动,那么,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该怎样记录呢?可以用文字叙述,就像写简短的日记;可以填表格;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巧用体验移情朗读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非常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无疑是充满遗憾的,因此,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形成一定的语感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
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那些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学校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加上生活区域与时空和课文所写的内容有差距,因此对课文所写内容没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读起来感情并没有真正表达出来。
如何引导呢?看到一名学生带来的一套白族服装,我灵机一动,马上在她耳边耳语了一番,请她套上这套服装。
当她再次出现在全班同学面前时,立刻传来一片赞叹声,我看到,自豪与喜悦也漾在了她的脸上。
我马上提议:“你能用现在的心情来朗读课文的片断吗?”她有了新的朗读体会,果然读得声情并茂。
接着,我又让在坐的全体同学用刚才发自内心的赞叹体验来朗读课文,他们也读得入情入境。
由此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感。
金色的草地教案及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书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直接板书课题,设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如: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金色的草地是怎么样的?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和美句。
2、小组内互相认读生字新词和课文,正音并推荐组员。
3、展示交流:⑴小组推荐代表认读新词比赛。
⑵小组开火车比赛。
⑶“顺风耳”比赛。
教师读词语,学生在词语表中指出这个词语。
你最喜欢读哪个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正音。
三、再读课文,感悟1、根据设疑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学习。
2、全班交流,感悟课文:如: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你从哪儿看出来?课件演示整片蒲公英的景色,观看蒲公英。
说说你看到这样的景色,有什么感受?你最想再这样的草地上做什么?如:金色的草地怎么样?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课件演示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说说此时兄弟俩的心情怎样?用这样的心情读一读。
理解词语“一本正经、假装”,然后加上动作让学生读一读。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情景?用“有点像……有点像……还有的像……”联系说话。
兄弟俩还会玩什么游戏?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用你的声音来表示吧!有感情地读一、二自然段。
⑵草地会变颜色: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出示填空题,同桌互相说说蒲公英变色的原因: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色的,草地也是()色的;中午,花朵(),是()色的,草地也是()色的;傍晚,花朵又(),是()色的,草地就变成()色的。
学生上台讲述蒲公英变色的原因。
你知道这个秘密后,想对蒲公英说什么?第二教时一、检查复习1、“摘蒲公英”游戏:把蒲公英状的生字卡片认读后,贴在黑板上,师读词语,指名学生上台取卡片,并领读2遍。
这朵“蒲公英”就作为学生的奖励。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3、指名演一演:兄弟俩玩耍的情景。
4、指名述说草地变色的原因。
二、总结课文,升华情感1、读第四自然段。
2、说说我们为什么会爱上“蒲公英”?蒲公英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最喜欢的花?3、为什么说蒲公英跟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你怎么理解?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1、你心中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快画一画,与同学交流一下吧!2、学生画画。
3、成果汇报。
四、写字指导1、默读田字格中的生字,想象用什么办法记住。
2、全班交流。
3、教师着重指导“耍、绒、瓣、察、假”。
4、学生练习写字。
【课后反思】挥洒想象和才情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
感悟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而且可以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
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
当学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时,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
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
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我的心情灿烂无比,原来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爬天都峰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
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
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