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谈设计

合集下载

柳冠中:设计是人类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柳冠中:设计是人类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

摘要:11月28日,DOMO nature·2010“设计与生活”主题艺术沙龙在东辛店DOMO nature 家居艺术陈设馆隆重举行,气温的持续走低,并没有阻挡住京城设计界权威及广大时尚、家居媒体在11月最后这个周日的倾巢出动。

在诸多设计界权威或犀利、或温婉的言论背后,映射出国内设计领域的困顿现状以及发展突破,当务之急是实现设计的一体化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初衷,让源自普通生活的设计元素主导生活,让真正的艺术返璞归真。

柳冠中:各位嘉宾,各位同行,还有主持人下午好。

今天下午这个机会我们交流一下,主要是想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设计是人类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主要是想阐述我对设计和艺术的一些思维方法。

我们大家都这么说,包括曾经有一位很有名的名人都说过,“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这句话咋一听好像没有错,但是这么一表述,“设计”就没了,实际上设计是人类最原始的智慧和冲动。

下面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刚才主持人也讲了,我们今天来的是一个“产业链”,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所说的任何一件物品,它在工厂里叫产品,在商场里叫商品,在家里叫用品,扔在垃圾站是废品。

而我们设计师必须关照这个全流程,而不能仅仅从一个角度,从某一个角度去思考的话就会偏废。

社会上各种声音必须整合在一起,这个整合的过程就是设计的过程。

设计经常讲品牌,大家都在做品牌战略,但往往很多人提到品牌只讲牌,并不讲品。

牌是广告宣传,而品是什么?中国人的文字是讲涵义的。

为什么“三口”才为品,一个口不能叫品,肚子饿了,那没有吃相,那绝对没有品。

第二口富了,我要显摆,我们国家目前正处在这么一个阶段,到处在显摆,到处在招摇过市,它谈不上品。

我们讲真正的“品”是一种适可而止,是一种我们现在所说的要有节制生存,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而我们讲的设计的观念和如何评价一个好的设计,绝对要留有余地,千万不要做过头。

真正生活的问题,被大家忽略的问题,这个才应该是我们所讲的设计的思路。

柳冠中: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究竟有多远

柳冠中: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究竟有多远

柳冠中,男,1943年9月出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仸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兹学术和交流委员会主仸;香港理工大学荣誉教授;中南大学艺术学院兹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等。

2010年11月4日在清华美院,新浪家居全国主编李燕玲与柳冠中教授就中国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下为访谈实录:采访嘉宾:柳冠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采访时间:2010年11月4日主持人:新浪家居李燕玲外国设计、中国制造中国设计的现状柳冠中:设计的作品,你整个把学生引导坏了,现在学校给予不上课的,组织学生参赛,代替了设计教育,奖项都是飘飘的,所以现在国内的设计行业很大,政府明白了,所以要转型,转型要靠自己设计,要创新,所以就搞了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就把创造性社会扭曲了,文艺创意全是茶余酒后的小玩意,根本不是经济的主体,小玩意买来一两个礼拜就扔了,然后再买新的东西,整个国家的经济主体不是这样的。

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所以你叫企业去创造,根本创造不出来,中国的企业发展过程是抄来了,老板去了外国,买了模具第二天就可以赚钱,而要设计,要创造,要把设计变成产品,这个时间很长,工艺要改,什么都要改,所以整个中国三十年培养了一支加工队伍,说中国是制造型国家是夸奖我们,中国根本不能称之为制造型,中国其实是加工性,代工,所以中国以前师傅带徒弟,要培养三年以上才可以做工人,现在一个农民工进城两三天就可以熟悉一份工作,这个怎么创造,根本不可能,只知道按部就班,别的什么都不想,这样的体制下我们三十年积累了第一桶金,往下怎么走不知道了,要创造看自己的产品,说的容易,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这样的体系,厂叫做企业,其实还是工厂,只是外国的一个企业的车间,单位有了,设备很先进,不知道干什么,中国的技术是有问题的,企业也不会创新。

你说给他设计一个新东西,稍微有一点变动就说做不了,他根本没有这个意识要钻研,一钻研要花时间,设计的下一步有可能是误区,有可能是陷阱,要经过一步一步实验的出来的,你引进来就不需要了,不需要动脑子,引进来我下一步很清楚,我都设计好了该进什么该出什么,所以他只学会了要自己创造,什么都不会了。

设计方法论柳冠中考研笔记

设计方法论柳冠中考研笔记

设计方法论柳冠中考研笔记【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引言2.柳冠中教授的设计方法论3.柳冠中教授的设计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4.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柳冠中教授是中国著名的设计学者,他的设计方法论强调了设计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柳冠中教授认为,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同时也要注重创新和美感。

他的设计方法论对于设计师和设计教育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柳冠中教授的设计方法论柳冠中教授的设计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柳教授认为,设计应该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的,关注人的需求和行为习惯。

他认为,设计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消费者的需求。

2.实用性和功能性:柳教授认为,设计应该是实用和功能的结合。

他认为,设计师应该关注产品的实际用途和使用场景,而不是仅仅关注外观设计。

3.创新和美感:柳教授认为,设计应该是创新和美感的结合。

他认为,设计师应该关注产品的美学价值,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和质感。

4.技术和材料:柳教授认为,设计应该是技术和材料的结合。

他认为,设计师应该关注产品的技术和材料性能,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三、柳冠中教授的设计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柳冠中教授的设计方法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设计智能手机时,设计师需要考虑手机的实际用途和使用场景,注重手机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要关注手机的外观设计和质感。

在设计汽车时,设计师需要考虑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同时也要关注汽车的技术和材料性能。

四、结论柳冠中教授的设计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的设计理念强调了设计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他的设计方法论注重了人的需求和行为习惯,同时也关注了产品的技术和材料性能。

目录(篇2)1.引言2.柳冠中教授的设计方法论3.柳冠中教授在考研笔记中的主要观点4.结论正文(篇2)一、引言在中国的设计领域,柳冠中教授是一个备受尊敬的学者和教育家。

他的设计方法论注重实用性和创新性,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的本质和价值。

柳冠中湖工讲座观后感

柳冠中湖工讲座观后感

柳冠中湖工讲座观后感讲座中柳冠中先生主要阐述了他对于中国工业设计目前存在问题及其观点,并就未来工业设计实践的底层逻辑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

他认为设计的内核,不能仅仅停留在设计师工作的技能、工作对象的表面,其决定因素是“事”和现象的“本质”,要重视外因的重要作用,“谋事”在先,“谋物”在后。

同时,我们应该思考中国人自己的传统到底是什么,传统不是用来继承的,应该批判地继承,继承的只是精神,而其载体必须是创新。

柳冠中先生认为,“工业设计”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小生产方式”,不适应“大生产方式”而被催生出来的一种生产关系,它是人类未来不会被毁灭的、除科学和艺术之外的第三种智慧和能力。

因此设计师更应该解决的是普通大众的问题。

学设计,首先要培养抽象思维能力,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跨界,虚心主动地去学习新的东西;进一步贴近生活,真正地沉下心来,认识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存在的不同需求。

“提倡使用,不鼓励占有。

”这是柳冠中先生一直强调的设计的最终目标。

中国人应该以“分享、共享”的生活方式代替“占有”。

同时,年轻人面对的不再仅仅是产品设计,而是产业的设计,“共享性服务设计”才是是唯一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一定是一个共享的时代!柳冠中先生还强调,衣、食、住、行、用、交流,这个初心是永恒的。

中国人要在这些问题上提出“中国方案”,而“社会设计”的研究将是未来设计的立足之本。

设计师应该关心关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不应仅仅停留在外观和表面。

“中国方案”将是“人类共同命运之梦”。

最后,何晓佑教授也向同学们分享了他的观点,并鼓励同学们应该带着在本次讲座中所得到的启发,更深入地去思考,将学到的内容运用到自己未来的学习、工作中。

讲座在与会同学们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柳冠中:设计不是目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柳冠中:设计不是目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柳冠中:设计不是目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孟繁玮(《美术观察》【热点述评】栏目主持,以下简称孟):近些年《美术观察》每年都会拿出一两期的力量来进行设计领域的思考,比如以前策划的“设计与民生”选题。

今年第10期【热点述评】栏目策划了一个选题:“忽略中国问题的'中国设计’”,可以说是对以往设计类选题的一个深化。

目前我们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层面,设计理念以及设计产品没有照顾到更大量的、广泛的低端人群的实际需求;另一个是文化层面,这更多地体现在设计教育中。

对此您怎么看。

柳冠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以下简称柳):你的问题都提的很好,你们刊物的思考是非常好的。

现在很多问题还停留在表面,比如说我们是制造大国,其实根本称不上是制造大国,而是个加工大国,有“造”没“制”,“制”是引进外国的。

从设计的队伍到设计的战略,都有问题。

整个时代都是图快,图表面,而大家还沉浸在里边,觉得挺好,挺满足。

中国的工业从开始就有缺陷,它没有从自己的土壤中生长,而是引进的。

孟:您在德国留学访问了一段时间,从您切身的感受来说,在德国做设计和在中国有哪些不太一样的地方,德国的设计理念、设计实践,具体到加工、生产过程这些方面和我们有哪些不同?柳:我想举德国的设计教育的例子。

德国大学的课有系列讲座、人际学、心理学、市场学、材料学,包括设计色彩都是在下午,而真正上主课就是一个题目。

比如第一个学期,说起来咱们都不信,一个学期就一个课题——每个人设计一个鸡蛋盅(像个白酒杯一样),一个学期十六周就做这一个课题,中国学生可能一个礼拜就完成了,他们要做一个学期呀。

我们中国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做,就像写论文一样,不知道怎么破题,马上就能做出来,根本不思考。

其实这个小东西能引导学生去思考,把它的“五脏六腑”都揭示出来,就是把里面的规律显示出了,这个能力是抽象思维能力,中国学生不会,马上就想象效果,马上就做表面造型装饰了,太过急于求成。

柳冠中对设计的理解

柳冠中对设计的理解

柳冠中对设计的理解柳冠中对设计的理解那可真是独树一帜,就像在一片繁花似锦的花园里,他找到的那朵花特别不一样。

设计在很多人眼里,可能就是把东西弄得好看点。

嘿,这可就小瞧设计了。

柳冠中可不这么看。

他觉得设计啊,就像是给生活做一个全方位的规划师。

打个比方,咱们生活就像一场大戏,每个人都是主角,可这大戏要是没有个精心的布局,那不得乱套了吗?设计就是那个布局的人。

比如说你住的房子,可不是简单地把几堵墙立起来,摆上几件家具就完事儿了。

设计得考虑你每天怎么进门,是一进门就看到客厅的敞亮好呢,还是有个小玄关,有点小隐私的感觉好?这就像是导演安排演员出场的顺序一样,都得讲究个门道。

柳冠中认为设计要关注人的需求。

啥是人的需求呢?可不是你表面上说的“我想要个大床”这么简单。

这背后有好多深层次的东西呢。

就好比你想要个大床,可能是因为你一天累得要死,想要个舒服的地方好好放松。

那这时候设计就不能只看床的大小了,还得看床周围的环境,光线啊,空气流通啊。

这就像照顾一个小孩,你不能只给他吃饱穿暖,还得关心他心里高不高兴呢。

如果只看表面的需求,就像给一个口渴的人一杯烫嘴的水,看着是满足了喝水的需求,实际上却让人难受。

设计在柳冠中的理念里,还得有前瞻性。

这啥意思呢?就像下棋得看几步之后的局势一样。

咱们现在设计一个产品或者一个空间,不能只想着现在好用。

比如说手机,以前的手机能打电话发短信就不错了,可要是当时的设计师只想着这两样功能,哪有现在这么多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啊?设计就得像个预言家,能预见到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的发展趋势。

这就跟种树一样,你不能只想着它现在能遮点阴,你得想着它以后会长成参天大树,能给好多人乘凉,能成为一片风景。

而且啊,设计不能孤立地存在。

它得跟文化、跟社会融合在一起。

咱们中国有那么悠久的文化历史,这就是设计的一个大宝库啊。

你看那些传统的建筑,故宫啊,苏州园林啊,里面的设计那可都是跟咱们的文化息息相关的。

每一个回廊,每一个门窗的设计,都有文化的内涵在里面。

柳冠中谈工业设计

柳冠中谈工业设计

我们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太表面化了!(柳冠中谈工业设计)人们的生活行为、过程是对设计具有真正作用的直接外因,这种外因决定了设计的产生和演变。

研究设计最根本的是要通过研究设计的外因,得出人的真正需求,并把它转化为产品。

”——柳冠中柳冠中先生,浙江人,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工业设计专业的创始人,是我国系统设计工作室总设计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原系中央工艺美院工业设计系主任,现为清华大学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国内国外设计界有很高声誉。

启程:机遇与挑战记:作为中国工业设计的先行者,您是如何走上设计这条道路的?柳:早在1961年新中国刚刚恢复艺术教育的时候我就报考了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那时艺术界把纯美术看得很高,一般人都认为工艺美术就是从事简单的装饰,不以为然。

但那时我们的院长看到了工艺美术这一新兴专业的远大前景,认为随着中国日后生产与消费的不断发展,工艺美术必然会应用广泛,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当时的情形下选择设计这一专业,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机遇。

磨炼:在艰辛的岁月中奋斗记:在毕业后的那段非常时期,您是怎样把自己的设计理想坚持下来的?柳:从美术学院毕业后的多年时间对我来说的确是一种磨炼。

值得庆幸的是,我被留在了北京。

刚开始在市政公司,每天和工人们一起在下水道工地上挖土方、干重活,但晚上收工回到简陋的工棚还能体会到一点宁静,这对我来说已经是最大的享受了。

后来转到市绿化队,我就尝试着做一些专业份内的事。

那时主要做美术宣传画主席像,我们的工具和条件十分简单,用板刷醮油漆很快就干结了,我们就用手掌作画,现在的人想都不敢想。

为了把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我曾带着一群没有受过任何施工技术训练的人用拣来的碎砖石为街道公园建起了一个宣传廊,后来又建起了一座漂亮的大门。

环境虽然艰苦,但只要我想要去做的事,我就会尽一切努力去完成。

感悟:在实践中创造价值记:您是怎样开始把工业设计当作一生的追求的?柳:70年代初期正逢北京因建设需要急需室内设计人员,我就被调到了北京建筑设计院。

工业设计不是换个壳整个容——专访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

工业设计不是换个壳整个容——专访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

柳冠中。

来说,一点没有进步。

现在又过了30年,中国汽车业仍然没有完成工业化——我们制造的汽车只是中国外壳,核心部
件设计基本还是国外技术。

再举个例子,国产手机卖得这么火,其实方案、专利都不是自己的,我们只能去换颜色、换外壳、
国人。

于是,不少中国设计师集体印日本名片,而且分工明确,你看桌面、他看结构、我看桌腿,看完马上到外面画出图来。

认科学。

《支点》:“继承传统”也是当前工业设计的一个关键词。

在您看来,中国工业设计如何在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
2015年10月28日,以“设计改变城市”为主题的2015杭州国际设计周开幕。

图为观众在参观LED创意灯具。

柳冠中谈工业设计

柳冠中谈工业设计

柳冠中谈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是指以工业生产为目标,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为导向,运用美学、人类工程学、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相关知识和技术,设计和开发产品的过程。

它涉及到产品的外观、功能、用户体验等方面,旨在提升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

柳冠中是国内知名的工业设计师,他在工业设计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他曾经参与设计过许多知名品牌的产品,如华为、小米等,其作品备受认可。

在他的设计理念中,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追求简约、时尚、人性化的设计风格。

工业设计的核心在于满足用户的需求。

柳冠中强调,一个好的工业设计师首先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的设计。

他认为,用户体验是一个产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通过深入研究用户的需求和行为,才能设计出能够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此外,柳冠中还强调产品的创新性和差异化。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产品的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柳冠中认为,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和解决方案的创造。

他鼓励工业设计师要勇于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不断推动行业的发展。

工业设计不仅仅是产品的外观设计,还包括产品的功能性设计和材料选择等方面。

柳冠中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与工程师的密切合作,以确保产品的可行性和可制造性。

他强调设计师和工程师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是设计成功的关键。

柳冠中在工业设计领域的贡献不仅仅是设计出优秀的产品,还在于推动工业设计的发展和普及。

他通过举办设计展览、参与设计教育等方式,促进了设计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他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优秀设计师,推动中国的工业设计事业迈向更高的水平。

总之,工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柳冠中作为一名资深的工业设计师,他的经验和见解对于推动工业设计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设计理念和实践经验,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工业设计的重要性,提升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柳冠中:设计教育要培养“廿”字形跨学科人才

柳冠中:设计教育要培养“廿”字形跨学科人才

LIU GUANZHONG: DESIGN EDUCATION SHOULD CUL TIVATE "NIAN (廿)" SHAPE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柳冠中:设计教育要培养“廿”字形跨学科人才《设计》:您刚刚作为“银发知播”的一员入选了“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请您发表一下获奖感言。

柳冠中:我在知播中坚持强调的是年轻人首先应该端正自己的目标,就像画圆一定要先定好圆心,半径就是你的能力,能力多大圆就能画多大,甚至可能画出三维的球体。

拥有足够的想象力和开创性的话,你可以认识多维的宇宙。

我最近四五年一直在强调中国设计要按照中国方案的方向发展,用中国方案才能解决中国问题。

那么中国问题是什么?我们要把中国传统哲学里最优秀的东西提炼出来,而不是光停留在表面的中国元素上。

中国传统哲学是天人合一,追求可持续生存就必须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规律就是实事求是,适者生存。

所以,中国的传统哲学并不是豪华、奢侈、时尚,未雨绸缪、适可而止才是中国的传统精神。

我们现在太折腾、太奢华,大量消耗社会能源,不符合习主席讲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

这个思想是非常具有远见的,时代变了,采访人:李叶 李杰受访者:柳冠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3月4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揭晓,由两院院士、大学教授和中小学老教师组成的“银发知播”群体入选年度名单,其中就包括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柳冠中。

“银发知播”群体 共13人,平均年龄77岁,他们借助短视频与直播,将毕生所学, 授以青年,孜孜不倦地通过网络传播知识,天文、地理、美学、文学……柳冠中教授1943年9月生于上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光华龙腾奖委员会荣誉主席。

曾两次获教育部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担任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和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柳冠中先生——《作为协调“关系”的设计思维方式》经典演讲实录

柳冠中先生——《作为协调“关系”的设计思维方式》经典演讲实录

柳冠中先生——《作为协调“关系”的设计思维方式》经典演讲实录2013-09-15工业设计小站2012中国交互设计体验日大会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举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柳冠中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开幕会致词。

柳冠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和交流委员会主任;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业设计工程硕士领域组组长;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所长;香港理工大学荣誉教授;中南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等。

1984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

奠定了我国工业设计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教学体系,已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学术带头人和理论家。

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

以下为演讲实录:柳冠中:各位,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到咱们这个交互体验日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考,说老实话我有一点毛遂自荐,因为在广东省碰到咱们交互委员会的负责人,谈起这个事,叫我做一个致辞,我就自己斗胆地说给我三五分钟,把我这么多年从事工业设计当中的一些体会或者一些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这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但是我也感觉到我们的工业设计在中国的30年来走了不少弯路,到现在我经常说,国家重视、企业重视了,现在交互设计是一个热,我们跟着外围的热不停地追着跑,在地上捡那些人家扔下的东西。

在座的这些年轻人,中国的希望在你们身上,所以我希望咱们的交互设计能不能多思考一下,不要匆匆地仅仅做一些专业的事情。

工业设计这三年基本上培养的是专业的白领打工仔,我讲讲我们的家丑,清华大学应该说咱们都知道,不管怎么样它是一所有名的学校,中央工业美术学院99年并到清华的时候,我们跟汽车系的系主任交流怎么样合作的问题,汽车系的专业带头人,学术负责人非常骄傲地说,说我们清华汽车系培养出的技术人员在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当中占的比例有多少多少,很自豪,我当时就回了一句,他说他们汽车系已经在清华67年历史了,我说你67年怎么没造出一辆中国车来,中国人是聪明,但是我们只能在别人的平台上打工,为什么?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都说传统传统,咱们学的都是什么传统?什么中国红,什么宝香花、勾股,可笑得很,外国一搞符号,咱们全搞符号论,到底符号是什么?现在又是用户研究,又是交互设计,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想交流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我们的设计到底是什么,我们中国永远在培养打工仔,我们为什么不能出现自己的引领我们设计的顶层设计?设计不是孤立的,不是一个工种,如果我们把它当成一个专业来教和干,那你只是一个白领打工。

柳冠中:设计的宗旨的是创造一种可持续的生存方式

柳冠中:设计的宗旨的是创造一种可持续的生存方式

柳冠中:设计的宗旨的是创造一种可持续的生存方式2017中国公益年会于12月1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柳冠中在年会现场,做了题目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吗?》的主旨演讲,以下为柳冠中演讲全文(略做删减):近几年,设计发展非常快,被当成一个手段为商业服务、为科技服务,其实设计并非如此。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然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背后是一个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所以还要思考“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吗?”。

在中国,设计讲究创新,可是设计若没有创新就不该叫设计。

创新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设计的宗旨不是创造一个好卖、易挣钱的产品,而是创造一种合理、健康的生存方式。

刚刚几位分享的嘉宾都在探讨公益到底应该向左还是向右,人类的未来到底应该沿着哪一条路?这也是设计最终的目的。

中国的传统思维、传统的精神究竟是什么?一说到中国传统大家想到的就是故宫、卢浮宫等等,那不是传统,“物”只是时代的价值观、社会结构和物质条件综合形成的一个载体而已。

所谓“事物”,要先有“事”后有“物”,事在先,这是时间上的先,也是逻辑上的先。

中国目前有13亿人,任何数字乘以13亿都很了不得。

现在地球上有77亿人,即将突破80亿,英国人均生活水平是世界平均生活水平的中上等,假如77亿人都要达到英国人的生活水平,则需要5个地球的资源。

所以,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到底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光靠金钱?或者光靠技术吗?不可能。

技术可以服务于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设计的口号是提倡使用不提倡占有,这是根本走向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我给大家举个案例,范冰冰给古驰(GUCCI)代言,20分钟的表演秀耗资800万元,一个礼拜布置出来的秀场20分钟便被拆掉。

还有车展,北京、上海、深圳车展花的钱更多,大家真的去看车吗?大家对设计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的“商场”经济,我们常说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外必须要明确“国家战略”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代表了国家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走中国自己的路。

柳冠中:设计是协调者要兼顾各方利益

柳冠中:设计是协调者要兼顾各方利益

柳冠中:设计是协调者要兼顾各方利益作者:李杰李叶苏亚轩来源:《设计》2019年第02期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

在国家大力提倡创新与创业的今天,设计行业正在走向崛起。

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

柳冠中是清华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设计》杂志总编,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荣誉副会长兼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设计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回首四十载,我国工业设计走过从无到有的历程,柳教授对于当下中国设计的发展情况、设计教育,以及设计市场发展趋势都有怎样的理解和看法?带着问题,《设计》杂志对柳教授进行了专访。

《设计》: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同时中国的设计市场也在崛起,请您简单介绍40年来中国设计的一些情况。

柳冠中:中国设计从刚萌发到现在发展得很快。

过去没有“工业设计”这个概念,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引进了不少国外工业设计的思想和技术,比如提出“中国创造”这个思路。

但是,这个路径怎么走,我觉得还不是十分清楚。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设计观念的改变基本还是以艺术设计,即一些外观和造型的设计为主,我国的工业现状使得人们还不可能关注设计的真正含义。

我们从解放后就在引进,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在引进。

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制造的“制”是引进的,“造”是我们的,所以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

有人说大国“大而不强”,原因就在于我们主要是“造”。

我目前的感觉是,凡是改革开放后引进的现在基本上仍停留在引进后的水平上徘徊。

比如现在在设计界很多企业都在做品牌,但这并不实在。

品牌最重要的是“品”,而我们现在做的是“牌”,不做品。

品是所蕴含的精神、历史价值、品质和信誉,它让一个物品变活,一个商品变高贵,一个产品变成观念的延伸。

只做表面功夫的引导我觉得远远不够。

另外,在国家大工业的背景下,工业化强调标准化,设计工作需要协调需求、制造、流通、使用,以及回收等环节的矛盾。

设计师恰恰是一个协调者,要兼顾各方利益。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的心性与修为【建筑工程类独家文档首发】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的心性与修为【建筑工程类独家文档首发】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的心性与修为【建筑工程类独家文档首发】设计是什么?在工业设计界,这个问题号称“天问”,而如何认识和回答这个问题,真切地反映了一个设计师的心性与修为。

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工业设计发展,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的柳冠中,用六千多字的言语解答了这个问题,融合传统与现代,国家与个人,兼顾理想与现实,狠批了当前商界“一切向钱看”的浮躁之风,可谓字字珠玑,犀利言语的背后凝结的是这个已年过古稀之人,内心深沉的家国情怀。

现在的设计,就是骗钱正和岛:现在有一个现象,大部分企业家们都钟爱短期利益,做事情只做具体的事,造产品把产品卖出去,很少或是几乎看不到有谁重点强调过设计背后的事。

对此,您怎么看?柳冠中:都是为了钱,因为钱,标准没有了。

这也不能怪企业家,这是整个国家的发展阶段决定的。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其实根本不是制造大国,是一个加工型制造大国。

制造,顾名思义,所谓“制”是规范、标准、工艺、流水线、设备,但这些都是进口的,不是我们的,“制”不是我们的,“造”是我们的。

所以农民工进厂三四天就是熟练工了。

因为工业化最大特点就是分工。

分工跟农业社会最大的区别就是农业社会从头到尾,全部环节,一个师父带一个徒弟,所以效率低。

工业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了流水线,所以几千几万几十万就出来了,容不得任何错。

所以以前那时候,不需要设计,你看那时候,老木匠哪需要有图纸?农民盖房子有图纸吗?打家具有吗?没有,全都在脑子里面,一个人完全做好。

那现在行吗?现在为什么要强调“工匠精神”?就是没有工匠了,都是图纸了,图纸是引进的,图纸是外国人的或者是我们给翻译过来的。

工业化最本质的是什么?是分工合作。

合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生产”!“工业化”!仅分工不合作就不成系统!在此前提下的工业设计必须在生产前想好了:一个产品既要能制造、能流通、能使用、也能回收。

绝不只考虑靠外观、美化促销卖钱!但我们中国的设计什么概念?就是造型,做时尚,做酷,做好卖,那目标都错了,咱们国家总是不明白“工业化”,所以我总说咱们国家有工业,还没有完成工业化。

【推荐下载】我国工业设计之父:能解决问题,才是更大的设计

【推荐下载】我国工业设计之父:能解决问题,才是更大的设计

张小只智能机械工业网
张小只机械知识库我国工业设计之父:能解决问题,才是更大的设计
 视觉我国 图
 上周,亚洲顶级国际设计展“设计上海”展览周闭幕,随着一张张美图在网上刷屏,“设计”也再次成为一个热门词汇。

 对于“设计”,清华大学教授、有“我国工业设计之父”之称的柳冠中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他强调,一味追求美的设计是一种“误入歧途”,设计的根本还是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事关国家战略和发展的“更大的设计”。

 真正的设计,不在于外形和人云亦云
 在清华大学的办公室见到柳冠中时,他看起来不像一位设计师。

身着蓝格子衬衫、卡其色工装马甲,马甲上到处是口袋,没有一点“时尚范”。

 他说自己20年前就爱穿工装,喜欢大口袋,因为可以放各种工具。

身上这件衬衫20元、马甲40元、裤子60元,从来不买所谓“名牌”。

 他还批评,一个人如果月收入3000元,却非要攒足一年的钱只为买一个LV包,那是“傻瓜才做的事”。

 “买名牌恰恰意味着丢失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柳冠中说,真正的设计,不在于外形和人云亦云。

 解放周末:您上世纪80年代留学回国后,在国内首次开设“工业设计”专业。

当时,许多人难以理解工业设计。

这是为什么?
 柳冠中:那时国内只有工艺美术,追求巧夺天工和外观精致。

当时,一位轻工行业的领导和我聊天,他笑话我说,你们不就是脸盆上喷个花么?。

柳冠中讲座谈设计观后感

柳冠中讲座谈设计观后感

柳冠中讲座谈设计观后感最近看了柳冠中老师的讲座,那可真是让我这个对设计一知半解的人开了不少脑洞啊。

讲座一开始,柳老师就像一个知识渊博的老船长,带着我们在设计的大海里起航。

他讲的东西,完全打破了我之前对设计那种狭隘的理解。

我以前就觉得设计嘛,不就是把东西弄得好看点呗,比如说给个杯子画个漂亮的花纹之类的。

但柳老师就像拿着大锤的勇士,一下子把我这简陋的想法砸得粉碎。

柳老师强调设计可不仅仅是外表的美化,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这就好比设计不是给房子刷层漂亮的油漆就完事儿了,而是要从根本上考虑房子怎么盖才能让住在里面的人最舒服,怎么布局才能让空间利用最大化,就像把每一寸地方都变成一块能发挥大作用的拼图。

他还提到设计要从整个系统去考虑。

我就想象着,设计就像是在指挥一场超级复杂的交响乐,每个元素都是一个乐器。

设计师呢,就不能只盯着一把小提琴拉得好不好听,而是得让所有乐器一起配合,演奏出和谐的旋律。

比如说设计一个城市交通系统,那就不能光想着汽车怎么跑得快,还得把行人、自行车、公交、地铁这些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就像安排一场盛大的音乐会的座位一样。

柳老师讲的时候那激情四溢的样子也特别感染我。

他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传教士,把设计的理念传播给我们这些“信徒”。

他的眼神里透着一种对设计的热爱和执着,感觉他能把设计说得像世界上最迷人的魔法一样。

而且他举的例子都特别接地气,不是那种高大上得让人云里雾里的。

像他说到一些传统工艺的设计,那些古老的手艺和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就像把一个穿着古装的老人和一个玩着高科技的年轻人拉到一起合作,碰撞出超级酷的火花。

看完这个讲座,我就感觉自己像个刚被打通任督二脉的小菜鸟,对设计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以前觉得设计离自己很远,现在才发现,设计无处不在,从我们每天用的牙刷到我们住的房子,背后都有着设计的大道理。

这就像是突然发现原来身边每个平凡的东西都藏着一个神秘的小宇宙,等着我们去探索呢。

我觉得这个讲座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通往设计这个奇妙世界的大门,我都有点迫不及待想要再深入了解一下这个充满魅力的领域啦。

柳冠中谈工业设计

柳冠中谈工业设计

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的农耕习惯在中国的农耕文化中,二十四节气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中,芒种节气在夏季的农田管理和农耕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芒种节气下的农耕习惯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芒种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6月5日或6日,属于夏季的第六个节气。

芒种,顾名思义,就是河南以北稻谷抽穗时的季节,也是小麦及其他谷物的灌浆阶段。

在这个节气中,农民开始为即将来临的丰收季节做准备。

在芒种节气,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农事活动。

首先,农民会着手开始田间的整治工作。

他们会清除杂草,加强对农田的灌溉和排水,确保作物能够得到充足的水分和阳光。

同时,农民还会检查田地的肥力,控制害虫和病害的传播。

其次,在芒种节气,农民会利用天气的好转,开始种植稻谷、小麦等作物。

这是一个十分繁忙的季节,农民们需要仔细选择种子、控制种植的时间、调整肥料的施用量等,并且耐心等待着丰收的结果。

与此同时,芒种节气也是药材的收获季节。

据传统中医药学认为,在这个阶段采摘的草药,具有最好的药效和保健价值。

因此,许多农民会在芒种节气下的山区去采摘草药,这成为了当地人的一种文化传统。

芒种节气的农耕习惯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首先,芒种节气代表着农民们对农业的重视和对自然循环的认识。

在这个节气中,农民会根据天气变化和作物生长的需要来调整农事活动,以确保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是中国农耕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芒种节气也代表着农民对丰收的期望和祈祷。

农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希望能够收获一年的辛苦和汗水。

他们会以丰收为目标,努力把每一片田地都种出丰满的庄稼。

这种坚持努力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是中国农耕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最后,芒种节气还体现了农民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作为中国农耕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气,芒种不仅仅是农耕习俗的一部分,更是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人们通过传统的农耕习惯,一代代传承着祖先的智慧和经验,让这种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

柳冠中: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更大的设计

柳冠中: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更大的设计

286月初,一场亚洲年度设计盛会——设计上海在上海举行,众多中国原创设计师品牌携新作亮相,与国际著名的设计师或品牌同台竞技,向全球展示“中国设计”的新兴活力和中国设计师的非凡创意。

而在展会现场,一件件惊艳的作品令观众眼花缭乱,一张张美图让大家不停点赞,让大家对“中国设计”越来越自信。

与此同时,也让大家对“设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对于“设计”,清华大学教授、有“中国工业设计之父”之誉的柳冠中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他强调:“一味追求美的设计是一种‘误入歧途’,设计的根本还是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事关国家战略和发展的‘更大的设计’”。

柳冠中: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更大的设计Liu Guanzhong :Solving Problems is A Real Design文 龚丹韵 图 柳冠中 鸣 谢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柳冠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年留学回国后筹建了国内第一个工业设计系,成为该学科国内学术带头人,被誉为“中有国工业设计之父”。

真正的设计,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清华大学的办公室见到柳冠中时,完全看不出来他就是“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

身着蓝格子衬衫、卡其色工装马甲,马甲上到处是口袋,没有一点“时尚范”。

他说自己20年前就爱穿工装,喜欢大口袋,因为可以放各种工具。

身上这件衬衫20元、马甲40元、裤子60元,从来不买所谓的“名牌”。

他还批评,一个人如果月收入3 000元,却非要攒足一年的钱只为买一个LV包,那是“傻瓜才做的事”。

“买名牌恰恰意味着丢失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柳冠中说,真正的设计,不在于外形和人云亦云。

Q:上世纪70年代,毛主席纪念堂的灯具由您担任主要设计者,这些灯具彻底颠覆传统,至今都不过时。

您当时是怎么想的?A:那时候,大家觉得灯一定是一个个灯泡,最后吊成一朵花的形状。

毛主席纪念堂有一组漂亮的葵花灯,许多人都抢着去设计,剩下其他厅里的灯由我负责。

当时工期很短,如果一个厅设计一个大灯,需要很多模具,五六十个灯,至少三四十种灯罩,根本来不及生产。

柳冠中讲座谈设计观后感

柳冠中讲座谈设计观后感

柳冠中讲座谈设计观后感最近听了柳冠中老师的讲座,那可真叫一个大开眼界,就像在设计的宇宙里来了一场超酷的星际旅行。

柳冠中老师一开口,就感觉他像是一位设计界的武林高手,在分享自己多年修炼的独家秘籍。

他对设计的理解,那深度,就像挖井直接挖到了地球的另一面。

以前我觉得设计嘛,不就是把东西弄得好看点呗,但柳老师就像一个超级向导,带着我重新认识了设计这个词。

他提到设计可不是只做表面功夫,而是要解决问题。

这就好比医生给病人看病,不能只给脸上涂个好看的颜色,得找到病根把病治好。

设计要从人们生活中的各种痛点出发,不是单纯地追求那些花里胡哨的外观。

这让我想起那些看着特别酷炫但用起来超级麻烦的产品,原来就是只注重了“脸”,没顾上“里子”啊。

而且柳老师强调设计要有社会责任感。

这一点真的很打动我,就好像设计这个角色突然从一个耍酷的艺术家变成了一个心怀天下的大侠。

设计不只是为了一小部分人享受,而是要考虑到整个社会,让大家的生活都能变得更好。

比如说,设计公共设施的时候,得想着老人、小孩、残疾人这些特殊群体,要让所有人都能方便地使用。

这让我意识到设计其实是一种很温暖的力量,可以在无声中改变世界。

讲座里还提到了很多关于中国设计的发展。

柳老师那口气里满是对中国设计的期望,感觉就像在期待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

他说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这里面有无数的宝藏可以被运用到设计当中。

这就像我们家有个装满了金银财宝的大箱子,却一直没好好利用起来。

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果和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那创造出来的东西肯定是独一无二的,就像超级英雄穿上了带有中国风的战袍,又酷又有内涵。

柳冠中老师的讲座听完,我就像被打了一针设计界的强心剂。

我对设计的看法完全变了,不再觉得它只是那些漂亮的图片或者炫酷的产品,而是一种有深度、有温度、有力量的行为。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刚刚拿到武功秘籍的小徒弟,满脑子都是怎么在这个设计的江湖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以后看东西的时候,估计都会忍不住从设计的角度去分析分析,看看它有没有解决问题,有没有考虑到大众,有没有用到咱老祖宗的智慧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先生做客新浪微访谈(全文实录)
1、我不是麦麦兜:向@柳冠中提问:毛主席纪念堂灯具设计是您完成的,请问在规划设计的时候,您主要考虑了哪些设计要素呢?
柳冠中:当时主要是时间紧,工期紧,除了当时的政治要求,最大的要求就是迅速安装,标准化,组合化,以及最大的要求是一定要安全,耐冲击强度,耐高温,专门从西德空运过来的,我跑遍了全国,总算找到一家厂能够生产,工作了一个月,最终达到了一个标准化的要求,满足了纪念堂每个厅可以组装成任意大小的配件。

2、triflame三火儿:向@柳冠中提问:请问柳老师,工业设计公司的营业额为什么总是偏低?
柳冠中:因为中国的工业就是加工业,只是造,没有制,我们的企业只是引进装备,引进流水线,原理没有变,只有外观变化,造型变化,中国的设计在相当长的时间做的是美工的活,我们的设计师只去换外观造型,怎么可能付大家钱。

3、偷了月亮的猫:向@柳冠中提问:设计师要看到设计界以外的东西,怎么理解?
柳冠中:这个很对,我们的意思是设计师要关注设计以外的社会,与人相关,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这个就是设计师专业知识之外需要知道的东西
4、梁皓sama :向@柳冠中提问:请问您对当下我国的设计教育状况有何看法?
柳冠中:中国设计教育现在第一大问题是同质化,第二个问题是只有中国是在课堂上教设计,而不是车间,学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反映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中的分数挂帅,师资队伍上自己钻研设计的时间都不够,就开始教别人,最终只能是从书本到书本。

5、萧吟清:向@柳冠中提问:中国工业设计面临哪些困境?柳冠中:最大的问题是政府现在提出的中国产业要转型,如果不转型,就永远只能做造型的设计,就是说要做研究,设计具有我们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政府要支持,企业要支持,中国企业的创新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这样的情况下,政府一定要引导。

6、LOLO_K :向@柳冠中提问:请问柳教授,反装饰的产品和极简风格正在小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在中国设计未来的发展中这种趋势有没有可能成为主流甚至走向极端呢?
柳冠中:这个是符合人类发展需求的,因为资源有限,如果每个人都按自己的需求,那么社会是负担不起的,设计师应该是为大多数人服
务的,而现在的设计师很多都在做奢侈品,所以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设计师应该考虑大多数人的需求,考虑老百姓的需求,反对浪费,要提倡极简化。

7、周樟寿也得考研:向@柳冠中提问:日本在学习现代主义设计的时候很好地融入了日本民族的文化特征…那么中国的工业
设计如何在设计中融入东方内涵?……有无系统的方法或者原则
使之在中国工业设计界中推广?
柳冠中:咱们现在总是提中国元素,中国红中国图案等等,这是非常错误的引导,只做表面的东西,弄一些很表面的东西就是中国设计吗?这引导了大家急于求成,一定设计都造成涂脂抹粉、穿衣带帽,最终只是堆砌出一堆看得见的中国元素,只有研究设计,解决中国人民生活中的问题,积累下来的才是中国元素的中国设计。

8、北京国际设计周宣传员:向@柳冠中提问:中国历史上一直有轻视工匠的传统,这是否可以解释中国设计师有向艺术家靠拢的倾向?综观中国当代设计,我个人认为绝大部分作品更像艺术装置,重视觉而轻功能,偏离了设计的初衷。

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使命之一就是设计普及,为此,您对2012设计周有何建议?
柳冠中:你说的很对,中国的设计很多都是书本里的,脱离了社会,脱离了工业化,很多设计都是摆在展览馆看的东西,不是生活的主体,而是调剂品,设计周作为政府的活动,更应该推广设计,让设计为生
活服务,解决中国13亿人口的问题,不要光是看展览,而是要实用,设计是存在于生活当中的。

9、月餅叔叔:向@柳冠中提问:柳老师,想请教对于学习设计的学生来说,扎实的工科基础(比如物理力学电学土木高数等)是否比单纯的美术技能更重要?
柳冠中:从目前工业设计的发展阶段来看,开始时造型设计,之后是机械设计,而现在是为了市场设计,有工科背景的学生做设计是完全可以的,一个人不可能什么知识都有,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团队,需要学工科的、学美术的,甚至经济等等各个学科,这对于设计并不矛盾,但是很多时候工科的优势并没有发挥。

10、强大的大强很强大:对@柳冠中提问:柳教授您好,作为国内的一个国内产品设计公司的老板,如果不懂设计是不是会把设计师带入误区,谢谢
柳冠中:老板要扩大经营,解决市场的空档,问题是老板自己要对市场有自己的认识,在于他自身对设计的理解。

11、bocmen :向@柳冠中提问:目前在设计领域总是倡导“以用户为中心”,但在面对客户欲望膨胀、不利于环境与社会的要求时,设计师应该如何将其导向正确的方向?
柳冠中:“以用户为中心”这个说法本来是有问题的,这又是外国的流行,我们拿来的说法,用户很多时候并不知道未来的发展是什么,而需要设计师来引导他们,我们需要的是客户和设计师共同来探讨,引导消费者,不能仅仅对客户负责任,而需要对社会负责任,我们要从社会、人类的高度来研究用户的需求。

12、佑熙__ :向@柳冠中提问:柳老师,您认为中国的设计
风格是什么?就像德国设计的严谨、理性,中国的设计(或者说未来的设计趋势)应该用怎样的词来形容呢?中国的设计和日本的设计有什么区别呢?
柳冠中:这个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只有我们这代人努力一辈子,最后中国风格自然就出现了,现在提出一个词就是欺骗消费者欺骗社会,大家不要去想风格,只有老老实实地做事,解决问题。

13、智造:向@柳冠中提问:事理学不仅仅可以指导设计思想,对很多复杂问题的研究解决都是有普适作用的。

您怎么看事理学的哲学意义?
柳冠中:很简单,实事求是,实实在在把问题弄清楚了,事情的本质就出来了,核心就是关注解决问题,而不是工艺、技术、造型。

14、大赤兔的春天:向@柳冠中提问:您认为我们在做设计的同时怎么样才能更好的把中国文化应用进去??
柳冠中:把中国的问题解决了,中国文化自然就渗透进去了,我们能看到的文化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真正中国底层老百姓的文化我们了解多少。

15、Ruru :向@柳冠中提问:前两年一直说大国崛起,您认为以目前中国的设计实力是否离崛起相差甚远?
柳冠中:当然相差甚远,中国现在还没有完成工业化,我们需要的是从教育入手,从学习开始,不能只是精英教育,而是平民教育,去学习别人工业化的精髓,国家要整个民族的崛起,而不仅仅是某几个人,某几个事情。

17、宁世平V :向@柳冠中提问:今天是小年祝你新年快乐!合家欢乐最近在忙什么,最近累不累,要照顾好自己哦。

多注意身体!一定要回答哦!
柳冠中:谢谢你!
18、陈思Cecilia--_______-- :向@柳冠中提问:在国内做的都是"一拍脑门儿出点子"的设计现在在英国学到的是在着手设计
和出方案之前要进行十分严格系统的设计理论研究,您觉得这两个看似极端的过程是应该选其一来坚持还是应该寻找平衡点?
柳冠中:国内的确是这样,领导一拍板,立马要解决,只能是短平快,但是国外这种做法也并不完整,并不是在这两者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而是要针对问题,实事求是去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