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能量代谢与体温案例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生理
C6H6O6+ 6O2
6CO2+ 6H2O + E
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概念:
1、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
定义:
分物理热价和生物热价
糖、脂肪:物理热价 = 生物热价 1克蛋白质的物理热价约23.43KJ 生物热价约 为18KJ,说明蛋白质在体内是不能被完全氧化的
(三)动物对炎热的生理反应
1. 行为反应 2. 调整血液循环 3. 蒸发散热 皮肤和表层血管舒张
(1)出汗
(2)呼吸次数增加和热喘呼吸,并伴以唾液分泌 增加,使呼吸道蒸发散热大为增加。
(四)动物对寒冷的生理反应
1. 行为反应
2. 增加绝热性能
短期暴露于寒冷中,竖毛肌收缩,被毛竖 立;长期生活于寒冷环境中,则被毛增生,皮 下脂肪蓄积,以增大身体的绝热效应,减少体 热散失。
4、产热活动的调节:
(1)体液调节: ① 甲状腺激素(T3、T4):产热作用缓慢而持久。 动物长时间处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以适应低温环境。 ② 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产热作用迅速 而短暂。 当动物突然进入冷环境时,E和NE 分泌增加,主 要是使动物应付环境温度的急剧变化,保持体温恒定。 (2)神经调节: 寒冷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肾上腺髓质—NE、E释 放增加。 寒冷—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TRH释放—TSH释放
选择:1 狗的散热是以( )为主
A 蒸发 B 传导、对流、辐射 C 传导 D 对流
2 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 )成为唯一的 散热方式。 A 传导 B 对流 C 辐射 D 蒸发
生理学课程案例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九分。
机体的能量代谢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即在安静不作外功时,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 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
因此,测定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总热量或 所消耗的食物量,可测算出整个机体在单位时间 内能量代谢的量,即能量代谢率。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九分。
3.年龄差异
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体温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与代谢率降低逐渐有关),大约每增长10 岁,体温约降低0.05℃。14~16岁的青年人 体温与成年人相近。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机构 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由于调节能力差,易受 环境温度的影响。
第一节 能量代谢
: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一)
机体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中蕴藏的 化学能。
1.糖:主要(70%以上)
脑组织所需能量则完全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 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 均可导致意识障碍、昏迷以及抽搐。
2.脂肪:次之(30%) 3.蛋白质:很少(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②平卧,全身肌肉放松,尽力排除肌肉活动的影响。 ③清醒且情绪安闲,以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④室温18-25℃,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2.基础代谢率(BMR):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二点 九分。
(二)BMR的测定和正常值
1.BMR的测定:(通常采用简易法)
①把基础状态下的呼吸商定为0.82、氧热价为 20.20KJ。
⑷蒸发散热:(分不感蒸发和可感蒸发)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医学课件
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变动。排卵当日 最低,排卵后升高0.2-0.50C。与血中孕激素浓度的 周期性变化有关
➢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正常体温维持
产热
动态平衡
散热
• 产热 ✓ 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时--内脏(尤其是肝脏)为主 运动或劳动时—骨骼肌为主
➢ 产热形式 ✓ 寒战产热
骨骼肌在肌紧张增强的基础上,伸肌和屈肌同时发 生的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特点:不做外功 中枢:下丘脑后部 传出神经:躯体运动神经
注:通常情况下,体内能量主要来自糖和脂肪的氧化,蛋白 质用于氧化供能的量很少,且氧化不彻底,在计算能量代 谢时可忽略不计。
• 能量代谢率的测算方法 方法一: ① 测定单位时间内O2耗量和CO2产生量,计算RQ ② 以算出的RQ作为非蛋白呼吸商,从表中查得相应的混合氧热价, ③ 利用公式:产热量=混合氧热价× O2耗量,求出单位时间内的产热量,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 体温
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 也叫体核温度,37 ℃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 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 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导致 生理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 正常体温 血液温度最理想,但不易测量,通常体温的测量 部位为:腋窝、口腔和直肠。 肛温:36.9~37.9℃,最接近机体深部的温度 口温:36.7~37.7℃ 腋温:36.0~37.4℃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储存 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 机体能量的来源 主要来源于糖、脂肪、蛋白质
ATP(三磷酸腺苷):贮能物质和直接供能物质 CP(磷酸肌酸):ATP的贮存库,但不能直接供能
➢糖 正常情况下糖是主要供能物质。脑组织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糖 有氧氧化,故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均可导致意识障碍、 昏迷及抽搐 机体糖的储备较少,成年人糖的储备量仅为150g左右。
生理学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课件
第二节 体温
(二)行为性体温调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是指机体(包括变温动物)在环境温度变化时,通过有意识的行为和 姿势的改变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如动物避开过冷或过热的环境向适宜的温度环境靠近, 或改变姿态如:蜷缩身体而保暖,伸展肢体而散热,以及人类在寒冷时拱肩缩背、踏步跺 脚、增减衣着、创造人工气候环境等来祛暑或御寒。行为性体温调节是以自主性体温调节 为基础的,也是通过对产热和散热的影响而发挥作用,因此两者不可截然分开。对人类来 讲,行为性体温调节是大脑皮层参与下的有意识的活动,是对自主性调节的补充。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二)能量的去路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三)能量的平衡
人体能量的平衡是指机体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之间的平衡。人体每 天所消耗的能量主要包括基础代谢、身体运动和其他生理活动的能量消耗。 如果一段时间内体重不变,则这段时间内机体摄人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基本 相等,能量达到“收支”平衡;如果摄人能量少于消耗能量,机体会动用储 存的能源物质,使体重减轻,称为能量的负平衡;如果摄入能量多于消耗能 量,那么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变为脂肪,导致体重增加,称为能量的正平衡。
(4)蒸发散热:是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散热的 一种方式。
(1) (4)
(2) (3)
第二节 体温
3.散热活动的调节
•
机体主要通过皮肤血流量的调节和发汗来调控散热。
•
当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散热,散热量大小
主要取决于皮肤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在寒冷环境中,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皮肤
第二节 体温
3.体温调定点学说
对于正常人的体温为什么能够 保持在37℃左右,有人提出了调定 点(set point)学说。该学说认为,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内存在控制体 温恒定的平衡点,即调定点,其功 能类似于恒温调节器,调定点的高 低决定着体温的水平。认为感受的 阑值为37℃,并以此为标准来调节 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教案2.doc
3 .年龄差异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体温随着年龄的增长冇逐渐降低的趋势(与代谢率降低逐渐有关),大约每增长10岁,体温约降低0.05°Co 14〜16岁的青年人体温与成年人相近。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由于调节能力差,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4.其他•肌肉活动时,肌肉代谢明显增强,产热增加,可使体温暂时升高1〜2°C。
所以测体温时,要先让受试者安静一段时间,小儿应防II洪哭闹。
•悄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悄况,都会影响体温。
•全身麻醉时,会因抑制体温调节屮枢和扩张血管的作用及骨骼肌松弛,使体温降低,所以全麻吋应注意保温。
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人体」E常体温的维持,是在体温调节机构的协调和控制下,产热和散热过程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
(一)产热1.主要产热器官:安静状态,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尤其肝脏,其次是脑)。
活动状态,主耍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此外,环境温度、进食、精神紧张等能够彫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也都可彩响机体的产热量。
(二)散热1 •散热部位:皮肤、肺、尿、粪2.散热方式:当外界气温V低于人体表层温度时,人体主耍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方式散热,其散热量约占总量70%。
当外界温度=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是依靠蒸发方式散热。
机体散热方式有以下几种:⑴辐射散热:指体热以热射线形式传给温度较低的周围环境中的散热方式。
辐射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在高温环境中作业(如舰船、炼钢人员),因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机体不仅不能辐射散热,反而会吸收周围的热最,故易发生屮暑。
⑵传导散热:指体热直接传给与机体相接触的低温物体的散热方式。
传导散热量取决于水的导热性好,因此临床上常利用冷水袋或冰袋为高热患者降温。
脂肪的导热性差,因而肥胖者炎热的天气易岀汗。
⑷蒸发散热:(分不感蒸发和可感蒸发)指体液的水分在皮肤和粘膜表面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同时带走人量热量的散热方式。
每1.0 g水蒸发可带走热量2.44KK当气温2体温吋,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①不感蒸发:又称不显汗。
生理第07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 1.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是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
的因素,机体任何轻微活动,都可提高能量代谢 率。运动或劳动时,机体耗氧量显著增加,剧烈 运动或强劳动时,短时间内其产热量比安静时可 增加数倍到十数倍。
• 2.精神活动 精神和情绪活动时能量代谢有显
著影响。因为脑的能量来源主要靠糖氧化释能, 安静思考时影响不大,但精神紧张时,如激动、 烦恼、愤怒、恐惧及焦虑等,产热量增多,能量 代谢率增高。
• 3.对流(convection)散热 机体借空气或液体
流动带走人体周围已加温的热空气,称为对流散 热,是传导散热的特殊方式。
• 4.蒸发(evaporation) 在任何条件下液体变为气 体蒸发时都带走一定的热量,此种散热方式称为 蒸发散热。临床上对高热病人采用酒精擦浴降温 即此道理。蒸发散热可分为不感蒸发和发汗: • (1)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 不感蒸 发是指液体中的水分直接渗出皮肤和呼吸道粘膜 等表面而被蒸发,并不被人们觉察,是持续进行 的一种散热方式,故称不感蒸发。
•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 肌肉活动,精神紧张和环境温度等不同而异。
• 1.昼夜变化 在一昼夜中,人体的体温是周期
性波动,清晨2时~6时体温最低,午后1时~6时 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体温的这种昼夜 周期波动称为昼夜节律或日周期。
• 2.性别 女性基础体温高于同龄男性体温0.3℃且 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排卵前体温下降, 排卵后体温上升,原因是体内孕激素水平周期性 变化产生。 • 女性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曲线图
• 2.体温调节中枢 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各级部位,其基本 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 度敏感神经元,既能感受它局部组织温度变化的刺激,又 能对其他途径传入的温度变化信息整合处理,因此, PO/AH现被认为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机构的中心部位。 • 3.体温调定点学说(Set-point theory) 调定点学说体温 恒定的调节是通过机体内体温自动控制系统来完成的,体 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PO/AH中有个调定点,即 事先将调定点定在一个规定的数值(如37℃)。如果体温 偏离此数值则由反馈系统将偏差信息送到控制系统,然后 经过对受控系统的调整来维持体温恒定。关于调定点的机 制尚未清楚。某些退热药(如阿司匹林)的作用就在于阻 断致热原的作用,使调定点恢复到正常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环境温度
在20℃~30℃的环境温度中,人的能量代谢 最为稳定,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能量代谢 都将增加。
4.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在进食蛋白质以后,其所增加的产热量可相 当于进食蛋白质热值的25%~30%。糖类和 脂肪也具有类似的影响,只是产热量升高不 如蛋白质明显,约为4%~6%。混合性食物 约为10%。
1030名正常人体温统计结果
部位 平均值(℃) 标准差
正常范围(95%可信限,℃ )
腋窝
口腔 直肠
36.79
37.19 37.47
0.357
0.249 0.251
36.0—37.4
36.7—37.7 36.9—37.9
(二)体温正常生理变动
1.昼夜变化 正常人的体温呈现明显的周期 性昼夜变化。清晨2~5时最低,午后2~5时 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2.性别 成年女性的体温一般比男性高0.3℃, 这可能与女性皮下脂肪较多,散热较少有关。 3.年龄 儿童、青少年的体温较高,随着年龄 的增长体温逐渐下降,老年的体温低于青壮 年人。 4.情绪和体力活动 情绪紧张时,肌肉张力 增加和激素的作用,使产热量增多,体温升 高。
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我国正常人基础代谢率的平均值(kJ/m2.h)
性 别
11-15岁 16-17岁 18-19岁 20-30岁 31-40岁 41-50岁 >50岁
男 194.5 193.3 166.1 157.7 158.6 154.0 149.0
女 172.4 181.6 154.0 146.4 146.9 142.3 138.5
基础代谢率(BMR) :单位时间(每分钟) 内的基础代谢。 BMR相对值=(测得值-正常值)/正常值 ×100% 相对值在±10~15%属于正常,超过±20% 可视为病理状态。 发热时BMR升高,体温每升1℃,BMR增加 13%。
在各种疾病中,甲状腺功能改变对基础代 谢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 BMR比正常值高出25%~80%;甲状腺功能 低下时,BMR比正常标准值低20%~40%。 因此测定BMR已成为临床上诊断甲状腺疾病 的重要辅助方法之一。
为能量代谢率的衡量标准,其单位为:kJ/
(m2· h)。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个体因素
1.体表面积 2.性别与年龄 ①同龄男性高于女性 ②儿童、少年能量代谢率高,年龄越大, 能量代谢率越低。Biblioteka (二)生理活动和环境 1.睡眠
睡眠比安静清醒低8~10%
2.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率的影响最为明显。
产热量=20.195 kJ×耗O2量
关于能量代谢请思考:
男性与女性有区别吗?
一天中有变化吗? 一年四季中能量代谢有变化吗? 工作和休息时有无异同?
……?
能量代谢率
定义:机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产热量,称为能
量代谢率。它与体表面积基本成正比。
常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作
相关的概念
食物卡价(热价):指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 出来的热量。 物理卡价:食物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 生理卡价:食物在体内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 其中糖和脂肪的物理卡价和生理卡价相 等,蛋白质在体内氧化不全,生理卡价比物 理卡价低。
氧热价:某种食物氧化时,每消耗1L氧所产生 的热量,称为该食物的氧热价。 三类物质的氧热价分别为:糖20.9kJ,脂肪 19.6kJ,蛋白质18.8kJ 呼吸商RQ:指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在同 一时间内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和耗氧量的比值, 即(CO2/O2)
3. 蛋白质
●一般用作构成细胞成分,及合成酶和激素等
生物活性物质,不做为供能物质。
●但在长期饥饿,能源缺乏时才不得已用于供
能。
(二)能量的转移和利用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直接测定法:非常复杂,少用
间接测定法:根据物质氧化与耗氧量之间以
及食物的消耗量与热量释放量之间有一定比
例关系来推算单位时间内的产热量。
1. 糖
人体所需能量的50~70%由糖供应
糖贮备少,成人仅约为150g
氧供应充分:有氧氧化 缺氧:无氧酵解 ●脑组织所需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糖的有氧氧 化。 ●当机体缺 氧和血糖水平过低时,均可导致 脑功能障碍,甚至出现低血糖性休克。
2. 脂肪
●为机体主要的贮能物质。 ●是机体短期饥饿时的主要供能物质 ●供能方式:有氧氧化 ●特点:释放能量多,为同等重量糖的二倍。
第7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1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
概念: 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发生的能量 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 代谢。
能量的利用:热能占50%以上
其余为化学能(贮存于ATP中)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一)能量的来源
供给机体能量的能源物质:糖、脂肪、蛋白
质3类,其中以糖为最主要。
第二节 体
(一)正常体温
温
一、体温的概念及生理变动
概念:体温指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 。 由于体核温度不易测试,所以临床上通 常用腋窝温度、口腔温度和直肠温度来代表 体温。直肠温度正常为36.9℃~37.9℃,平 均37.4℃,比较接近机体的深部温度;口腔 温度一般比直肠温度低0.3℃,腋下温度又比 口腔温度低0.4℃ 。
5.精神活动
机制:
骨骼肌紧张性↑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甲状腺激素↑
能量代谢率↑
四、 基础代谢
概念: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基 础代谢。 基础状态:①清晨,清醒,静卧,全身放松 ②精神安定,免除思虑 ③体温正常
④室温在20~25℃之间
⑤空腹(禁食12小时以上)
基础代谢率(BMR)
三类物质的呼吸商分别为:糖1.0,脂肪0.7,蛋 白质0.8
非蛋白呼吸商:因为一般生理状态下体内蛋 白质的氧化甚少,可省略不计,故把糖和 脂肪氧化时的CO2产生量与耗氧量的比值 称为非蛋白呼吸商。 一般混合膳食的非蛋白呼吸商约为0.82
能量代谢的简易测算
根据耗氧量和非蛋白呼吸商来概略计算 某一时间内的产热量。 一般把吃混合食物时的非蛋白呼吸商定为 0.82,此时每消耗1L氧的产热量为20.195kJ, 只要测出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就可依下式 计算出产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