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理解性默写教师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背诵篇目检测练习《石钟山记》

1. 对于石钟山的得名缘由,有郦道元和李渤的两种说法。郦道元认

为: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李渤认为: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因而得名石

钟山。

2.对于郦道元和李渤的说法,人们的看法是:是说也,人常疑之。

3、对于郦道元和李渤的说法,作者的看法是: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4. 作者怀疑郦道元的说法原因在于: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

能鸣也,而况石乎!

作者怀疑李渤的说法原因在于: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

独以钟名,何哉?

5. 作者描写自己到了绝壁下见到了巨大的山石倾斜的树立,有千尺之高,好像是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的句子是: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6、作者描写自己在绝壁之下看见受惊飞起的老鹰的句子是: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7

8、作者徐徐观察,发现发出噌吰声的原因是什么:徐而察之,则山

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9. 作者调转小舟,发现发出窾坎镗鞳之声的原因是什么:舟回至两

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

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

10.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的中心是:“事不目见

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句话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对李渤的主观臆断、自以为是态度的批评.

11. 苏轼认为因为郦道元导致石钟山得名由来没有在世上流传下来的原因的句子是: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12、苏轼认为因为士大夫未实地考察导致石钟山得名没有在世上流传下来的句子是: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13、苏轼认为因为渔工水师无法用文字记录导致石钟山得名不能流传在世的句子是: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14.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定语后置句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的”是: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15.在《石钟山记》中,作者用一个宾语前置句来表达自己知道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后轻松愉快的心情的是:古之人不余欺也。

16.在《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除了郦道元记录不详细和渔工水师不能用文字记载以外,还在于“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从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17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略带反问的疑问句指出“任何的事情不用眼睛看不用耳朵听,只凭主观臆断去猜测它的有或没有,这样做是不可以的”的句子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18、苏轼在《石钟山记》写道,浅陋的人用用斧头敲打石头的办法来探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19、苏轼在探求石钟山得名原因的时候,庙里的和尚让小童拿着斧头,乱石之中选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硿硿的声音: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