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民族节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族民族节日

一、迎新火和桃新水二、药市三、达旺节四、吃立节五、祝寿节六、鱼花节七、娅拜节八、五谷庙节九、霜降节十、双喜节十一、三月三十二、牛魂节十三、蚂蛎节十四、花朝节十五、歌圩

迎新火和桃新水名称:迎新火和桃新水时间:农历除夕

意义:年俗祈求来年兴旺和丰收

内容:广西壮族独特的年俗。除夕夜,家家火塘彻夜不熄,越烧越旺,叫做迎新火。预示来年兴旺、温暖、吉祥。初一凌晨,人们便点着火把,挑着水桶,叫着"勒勒勒……"的声音,去河边挑回新年的第一担水,叫做挑新水。去得越早,来年庄稼长得越好,猪长得越快,因此人人都争挑第一担水。天还没亮,整个山寨已水光四起,"勒勒勒"的呼声从四面八方传来,人们用辛勤的劳动,来祝愿新的一年取得更大丰收。

药市名称:药市时间:夏历五月初五

意义:集市风俗

内容:流行于广西靖西县城和安德、龙临等村镇的壮族岁时风俗。相传夏历五月初五,为药仙下凡日,所买中草药特别有效,当地药农土医为了卖个好价,便趁此机会将药材集中上市,任人选购,形成节俗。

达旺节名称:达旺节时间:农历七月二十日

意义:祭祀活动

内容:壮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马山、平果、都安一带。相传,达旺是一位漂亮的壮族姑娘,十分喜爱那些专吃害虫的麻雀,可是土司却十分讨厌麻雀。一天晚上,土司派人到各处捕杀麻雀,达旺知道后,摇醒了自己屋后树上的麻雀,让它们飞走,气急败坏的土司把达旺抓了起来,见达旺十分漂亮,就威逼她做妾,达旺宁死不从,七月二十日惨遭杀害。麻雀见自己的救命恩人被杀害了,齐心协力把她的尸体抬到月亮上。下葬前,麻雀们围着她哭了七天七夜,竟把她哭话了。达旺就留在月亮上了。是日,当地群众家家杀鸡宰鸭,宴请亲友,待月亮升起时人们供上鸡爪、鸭腿,并让小孩对月亮吃掉,以此来告慰月亮上的达旺姑娘。

吃立节名称:吃立节别称:大年、过晚年时间:农历正月三十日

意义:庆祝活动

内容:壮族传统节日。又称"大年"。流行于广西凭祥、龙州一带。壮语意为"过晚年"、补过晚年"。源于清光绪年间的中法战争,光绪十一年(1885),农历十月二十九日,法军攻陷谅山,紧逼要塞镇南关,边关壮族人民挺身保卫家乡。次年正月十一日,收复镇南关,将法军赶出国境。当他们返回家乡时,已是农历正月三十日。为了庆祝胜利,人们于当日杀鸡宰羊,补过春节。一百多年来,代代相沿,边关壮族人民一般都在农历正月初二结束过年。正月三十日又欢度"吃立节"。

祝寿节名称:祝寿节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意义:敬老

内容:壮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境内。壮族认为九九重阳是个吉利日子。这天,出嫁的女儿也带着孩子赶来给老人祝寿。老人若在这年满六十岁,子孙们要杀鸡宰鸭为他庆贺,并给他置一个寿粮缸。每年此时,晚辈都要给缸内添粮,称为寿米,添满为止。平时不能吃,只有在老人生病时才能给老人做,但不能把寿粮吃尽,否则意味着老人活不长久。是日儿女们用当年新米给老人补粮,老人也把往年的寿米换出来,掺上糯米做成粽子和糍粑,分给儿女和亲家吃,表示同福共寿。

鱼花节名称:鱼花节时间:三月二十日和七月二十日

意义:庆贺渔业丰收

内容:壮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浔江两岸。每年第一个渔汛期即将到来的三月二十日和汛期过去后的七月二十日举行,届时,各家准备丰盛鱼宴招待亲友,饭桌上人们多以鱼为话题,相互传授捕鱼、养鱼经验。夜晚渔乡各村灯火通明,锣鼓喧天,载歌载舞,庆贺渔业丰收。

娅拜节名称:娅拜节时间:农历四月兔日

意义:祭祀活动

内容:壮族传统节日。相传娅拜是宋朝年间的一位壮族女英雄,因痛恨官兵对壮寨的烧、杀、抢、掠,与丈夫一起,带领壮族人民进行反抗。在奋战中,夫妇都壮烈牺牲。后来,只找到娅拜的遗体,人们将她埋在附近的高山上,此山从此命名?quot;娅拜山"。每年在她遇难日,壮族人民以村寨为单位,杀一头牛、一头猪、两只鸡,并煎48尾鱼,男女老少皆上该山祭奠,仪式十分隆重。

五谷庙节名称:五谷庙节别称:莫一大王节时间:农历六月初一

意义:祭祀活动

内容:壮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龙胜一带。相传六月初二是莫一大王的诞辰日。传说莫一力大无比,被奉为壮族头领。有一年,皇帝到壮乡征用人皮去盖宫殿,他用计谋使壮人避免了这场灾难。其后,皇帝任命莫一在京城做官,但也留恋故乡,每晚骑着神马回壮乡家里睡觉。后被朝廷发觉,他逃回壮乡,皇帝派大军讨伐,莫一抵抗,因寡不敌众而被杀。可他被砍下的头不仅不落地,会说话,能痛骂皇帝和宦官,而且在官兵走后,又从天上落到自己的颈上,复活了。壮人认为莫一是一位刑天式的英雄,对他非常崇敬。每年一小祭,六年一大祭。小祭以家庭为单位宰鸡杀鸭、焚香供祭,求莫一大天保佑壮家人安宁。大祭以村寨为单位,届时杀牛、猪各一头,用肉、骨头、肝、肠等不同部位做十二道菜,少一道也不行。这些菜不能同时摆上神台,而是隔一会儿送一道,十二道齐全,即可焚纸行礼,祭毕,将每道菜按全村户数分份,每户一人参加聚餐,礼成。

霜降节名称:霜降节时间:农历九月霜降日

意义:祈求风调雨顺、平安

内容:壮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大新县、天等、靖西、德保等县。节期三天,据传是为了纪念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明朝初年,广东出现了一只祸害人畜的牙鹰,身长数丈,翅膀象遮天之云。它被广东人追赶,逃到下雷,在天空盘旋时,被壮族青年许文英射中右眼,与此同时,正在打猎的壮族姑娘岑玉音也一箭射中其左眼。俩人以箭为媒,结为夫妻。不久外敌入侵,

攻破州府,毁灭壮寨,十分猖狂。玉音义愤填膺,在丈夫帮助下,腰挎神箭,手执绣鸾刀,骑一头大青看法,率领一万多名壮家子弟前往边界迎敌。正当敌人狂饮庆祝胜利之时,玉音率兵猝然而至,把敌人杀得落花流水,敌酋也死于玉音的绣鸾刀下。凯旋之日正值霜降,壮民大庆三天,定为节日。又传说,岑玉音率兵到福建广东抗击倭寇,派兵潜海凿穿敌船,和丈夫率兵杀至已登岸的敌寇背后,大败海盗,威震东海。朝廷封许文英为浔州知府,复迁北海郡王。封岑玉音为抚夷将军。玉音不愿为官,解甲归田,死后葬于下雷霞村欧岭半山腰。因她大败倭寇是在霜降之日,遂成此节。是日上万名壮族群众,汇集下雷村祭祀抗敌英雄。节日第一天为霜降前日,人们争先恐后地到下雷各村寨壮人家中借宿,彼此交朋友,霜降日凌晨,人们便带着糍粑、年糕、肉、香烛等聚集玉音庙宇供祭,按照个人的意愿求玉音娘娘保佑风调雨顺、老幼平安。祭毕,人们来到下雷村举行舞狮、演戏、对山歌活动。第三?quot;降后日",兴致未尽的青年人,还在对唱情歌。

双喜节名称:双喜节别称:十情节、尝新节时间:农历十月初十

意义:庆丰收

内容:壮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马山、上林、忻城等县。据说,这一习俗是壮族祖先规定的。此时秋收完毕,粮满囤,谷满囤。青年们在劳动中播下的爱情种子也该结果,而且两个"十"在一起很吉利,故选择此日给儿女完婚的人家很多。乡间大道上来往着一队队身着新衣,喜气洋洋的迎亲、送亲或走亲戚赴喜宴的人们。是日,人们也要欢庆丰收。各家都要用新收获的大米做成香喷喷的米饭,杀鸡、打鱼、备酒,以庆祝一年的耕耘又获丰收。

三月三名称:三月三别称:歌仙节时间:农历三月三

意义:歌会

内容:流行于壮、侗、面依、仫佬、毛难、苗、瑶、畲等民族中的传统节日。因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故名。壮族又称"歌仙节"。相传为纪念歌仙刘三姐而形成节日。是日,食用枫叶与糯米饭做成的黑色菜饭,以避邪去疾,并要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用对歌、碰蛋、抛绣球等形式来谈情说爱。侗族相传为纪念桥生和良英这对追求婚姻自由,不愿受辱而双双投淘金潭殉情的情侣。节期五天,其间,举行抢花炮、斗牛等活动,青年人趁此吹笙唱歌,谈情说爱。畲族视该日为谷米生日,食乌米饭。瑶族于是日唱序歌、散歌、茶歌及诉苦歌、谢仙歌。黎族称?quot;孚念节",老人主持祭祖,预祝打猎和"山兰(山地旱苦)"丰收。青年人盛装到聚会点,以对歌寻找意中人,并互赠礼物,相邀来年三月三再相会。因为过此工了的民族多、人口众、活动内容丰富、时间长,所以吸引了大量的本地人和外地游客,为各地区文化交流、信息沟通、销售土特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牛魂节名称:牛魂节别称:牛王节、脱轭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七

意义:慰劳辛苦一年的耕牛

内容:壮族传统节日。壮语叫"骂歪",意为慰劳辛苦一年的耕牛。流行于桂西北靖西、德保、那坡、天等、大新等山区农村。届时家家户户打扫牛栏,给耕牛解缰卸轭。由姑娘牵牛到河边,用艾叶水加米酒给牛洗身,以除牛虱,并给牛压惊、定魂。各家杀鸡宰鸭,蒸五色糯米饭。全家围桌坐定后,由家长牵牛绕桌转,然后用竹筒给牛灌甜酒、鸡蛋汤或绿豆汤,再喂糯米饭以及用大米、玉米、小米、荞麦和大豆制成的五谷香糍粑,以酬耕作之劳。小孩用红纸缠牛角,老人唱起古老的牛歌,全家向牛祝寿。这天牛免除劳役,尤忌对牛打骂。

蚂蛎节名称:蚂蛎节别称:葬蛙节、蛙婆节、敬蛙节、青蛙节时间:从农历正月初一起,历时一个月

意义:祭祀活动

内容:壮族传统节日。流传于红水河畔的东兰、凤山一带。节日来历,传说有二。其一,从前壮家有个孝子东林,母亲去世后,他用棺木装殓守棂,窗外蚂蛎的叫声使悲伤的东林更加心烦,一气之下,他用开水浇死了蚂蛎,谁知惹了大祸。大地断蛙声,太阳红似火,天旱得大地龟裂。后经祖先托梦,方知蚂蛎不是凡间之物,而是天上雷婆的女儿,她一叫天才降甘露,必须给她赔罪,请蚂蛎回村过年。其二,蚂蛎是雷王之子,被当作天使派到人间,他一叫雷王就给人间雨水,所以人们很感激他,死了吊孝,如敬孝妣。整个节日分为四个阶段,即找蚂蛎、孝蚂蛎、陪蚂蛎、葬蚂蛎。以数村为单位进行活动。正月初一,壮族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到田野寻找冬眠的蚂蛎,谁先找到蚂蛎,鸣入七声地炮,敬告天地,他即被尊?quot;蚂蛎郎",或"蚂蛎公",被拥戴为节日首领。人们把蚂蛎接回村,密封在用一节毛竹制成的"宝棺"中,再端放入花楼,在铜鼓和鞭炮声中将蚂蛎送入蚂蛎亭。初二到月底,白天由孩子们抬着蚂蛎挨家挨户拜年并唱《蚂蛎歌》,主人送米,糍粑、肉丝、彩蛋或钱,孩子们各分一份,称为"百家粮"。夜晚,人们争着为蚂蛎守灵。守灵二十五夜,游村二十五天后,进入了葬蚂蛎阶段,这是节日的最高潮,各家杀鸡宰鸭,蒸五色糯米饭招待亲朋好友。午饭后,全村人一起将蚂蛎送往坟场。下葬前,请长者打开上一年埋葬的蚂蛎宝棺验尸,如果尸骨呈金黄色,象征今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如果呈灰黑色,预示着今年年景不佳,大家就烧香磕头,祈求蚂蛎上天为人们讲好话,保佑今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花朝节名称:花朝节别称:百花仙子节时间:农历二月初二

意义:歌舞会

内容:壮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龙州、宁明一带。节日,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出动,带着糯米饭、绣球及各种礼物,来到风景秀丽的长有木棉树的坝子,唱歌跳舞,抛绣球。歌的内容必有一项是歌颂百花仙子的,她纯洁、美丽、象洁白的棉絮和火红的木棉花。青年男女趁此机会互赠礼物,抛绣球,寻找自己的意中人,人们拾到绣球之后,先拿在手中,待到日落分手前,再一起抛到木棉树上,五彩缤纷的绣球挂满了树枝,与艳丽的木棉花交相辉映,更加绚丽。清代壮族诗人黄敬椿曾赋诗道?quot;斜阳门苍破萧条,姐妹相从谁最娇,姐抛飞球尽里掷,迎来送去赏花朝。"

歌圩名称:歌圩别称:三月三歌节时间:农历三月三

意义:歌会

内容:壮族赛歌的传统节日。壮语意?quot;到野外去玩耍"。每年春秋时节于各地定期轮流举行,主要在农历三月三,称"三月三歌节"。另在春节、四月八、中元节、中秋节以及婚嫁、满月、乔迁时也随时举行。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地。民间相传源于唐代歌手刘三姐的故事。是日,远近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带五色糯米饭、红蛋、绣球、毽子及各种礼物前来参加,以对唱山歌为主要内容。各村分为男女两队,自寻友村异姓队伍,此问彼答,以歌传情。间或举行抛绣球、碰红蛋、踢毽子、抢花炮等文体活动,持续三日。如今,该节日已同时举行物资交流盛会,为远近各民族销售土特产品,发展商口贸易提供了有利的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