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数据库设计
简述gis数据建库的基本流程
![简述gis数据建库的基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6abc1f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d.png)
简述gis数据建库的基本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GIS数据建库基本流程。
1. 数据准备。
收集和整理数据源,包括各种格式的地理数据、属性数据和元数据。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设计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e188e42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0.png)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设计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于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现地理数据的系统。
而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空间数据库,它是存储地理数据的关键。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设计与管理展开讨论。
一、空间数据库的设计1. 数据需求分析在进行空间数据库设计之前,首先要进行数据需求分析。
这一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对地理数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以确定数据库需要支持的功能和提供的数据类型。
2. 数据模型选择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是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基础。
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层次模型、关系模型、对象模型或者面向对象模型等。
在选择数据模型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数据库的性能、可扩展性和易用性。
3. 空间数据结构设计空间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中最核心的数据类型之一。
在设计空间数据结构时,可以选择点、线、面等几何对象来表示地理要素,并且要确定几何对象的属性。
4. 数据库表设计根据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结构的设计,进行数据库表的设计。
在设计表结构时,要合理划分不同的逻辑单元,并确定各个属性的数据类型和约束条件。
二、空间数据库的管理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获取地理数据的过程。
常见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GPS测量、遥感影像解译、地理调查等。
在进行数据采集时,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采集到的数据能符合数据库设计的要求。
2. 数据输入与编辑将采集到的地理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并进行相应的编辑。
数据输入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错误和重复,可以通过数据验证和数据清洗等手段来确保数据的质量。
3. 数据存储与索引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并对数据进行索引以提高查询和分析的效率。
在进行数据存储和索引时,要考虑数据库的性能和空间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索引策略。
4. 数据查询与分析通过SQL查询语言或者专门的GIS分析工具,进行数据查询和分析。
GIS设计与实现完整版
![GIS设计与实现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2c3530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1.png)
第一章1.GIS研究内容: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解决和分析、数据输出2.GIS设计含义:遵循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结合GIS开发的特点规定,对GIS软件从定义、设计、地理模型库设计、GIS实行、GIS测试维护各个阶段进行工程化规范的体系。
3.GIS设计目的:通过改善设计方法,做好项目组织管理,增强实用性,减少成本,延长系统生命周期。
4.GIS设计的基本原则:标准化、先进性、兼容性、高效性、可靠性、通用性。
5.GIS设计的内容:(1)软件设计:一方面,进行系统的工程管理,保证了系统建设的进度和软件质量;另一方面,针对GIS软件设计特点,采用最适合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保证了系统的用户接受度和系统功能设立的合理性;最后,对系统技术实现方案进行设计,保证软件开发风格的批准和功能模块之间的有机联系。
(2)数据库设计:取决于设计者的开发经验,工程组织和数据源准备等方面。
同时,数据库设计与整个系统设计的相关环节是紧密结合的,有必要将软件工程的方法和工具应用于数据库设计中。
6.GIS设计的特点:(1)GIS解决的是空间数据,具有数据量庞大,实体种类繁多,实体间的关联复杂等特点。
(2)GIS设计以空间数据为驱动。
(3)GIS工程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涉及部门繁多。
第二章1.GIS工程学结构体系:GIS工程学结构体系重要由任务,基础理论和方法论三方面组成。
GIS工程三维结构图P272.系统定义:由互相作用、互相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系统工程学特点:①研究的对象是一个表现为普遍联系、互相影响、规模和层次都极其复杂的大工程。
②知识结构复杂,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边沿学科。
③工程学是方法学,是泛化系统的研究方法。
④是目的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4.结构法生命周期法:它规定设计过程必须严格的按阶段进行,只有前一阶段完毕之后,才干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同时,它规定在系统建立之前就必须严格地定义和描述用户的需求。
空间数据库设计
![空间数据库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5f592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1.png)
空间数据库设计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空间数据库设计已成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相关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空间数据库主要负责存储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地形、地貌、建筑物、道路等地理信息。
本文将探讨空间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在实现数据高效存储和管理方面的关键作用。
一、空间数据库设计概述空间数据库设计是针对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进行规划和构建的过程。
它需要对空间数据的特性和关系进行深入理解,并运用相关的数据库技术来实现数据的有效组织和存储。
空间数据库设计需要考虑数据模型的建立、数据结构的优化、数据存储的方式以及数据访问的控制等问题。
二、空间数据库设计的重要性1、提高数据存储效率空间数据库设计通过对数据模型的优化和数据结构的调整,可以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
这不仅可以减少存储空间的需求,还可以降低数据的维护成本。
2、增强数据管理能力通过合理的空间数据库设计,可以实现对空间数据的有效管理,包括数据的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
这有助于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促进数据共享与应用良好的空间数据库设计可以促进数据的共享与应用。
通过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的规范化,可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从而扩大数据的应用范围。
三、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关键环节1、数据模型的选择与优化在空间数据库设计中,选择适合的数据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空间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等,选择哪种模型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数据特点。
还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以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2、数据结构的规划与调整数据结构是空间数据库设计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数据的组织方式和访问方式。
在规划数据结构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并发控制等因素,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对数据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数据处理需求。
3、数据存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制定合理的数据存储策略可以有效提高空间数据库的性能。
空间数据库设计步骤与内容
![空间数据库设计步骤与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bbc673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b9.png)
空间数据库设计步骤与内容
空间数据库是指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应用的一种数据库,它存储和管理与空间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为了设计一个高效的空间数据库,必须遵循以下步骤和内容:
1.需求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类型、数据量、数据更新频率等。
2.数据采集:采集空间数据,可以通过卫星图像、数字地图、GPS 数据等方式获取。
3.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清洗、数据拓扑检查等。
4.空间数据模型设计:根据需求和采集的数据,设计空间数据模型,包括数据表结构、空间索引等。
5.数据库系统设计:选择适合的数据库系统,如Oracle、MySQL、PostgreSQL等,设计数据库系统结构。
6.数据导入:将处理好的空间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建立空间数据表和索引。
7.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根据需求和数据库系统,设计应用程序,如GIS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等。
8.数据管理:管理空间数据,包括数据备份、数据维护、数据更新等。
9.性能优化:调整数据库系统参数,优化数据库查询效率,提高系统性能。
以上是设计空间数据库的步骤和内容,需要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和数据特点,以提高空间数据管理和应用的效率和质量。
测绘技术中的地理数据库设计与空间查询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地理数据库设计与空间查询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7cd11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8.png)
测绘技术中的地理数据库设计与空间查询方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测绘技术的发展,地理数据库的设计和空间查询方法成为了测绘行业中的热门话题。
地理数据库设计与空间查询方法对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理空间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能够提供精确的地理数据和高效的查询方式,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理空间信息。
一、地理数据库设计地理数据库设计是指将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组织起来,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于存取和查询。
它主要包括数据模型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数据库建立等过程。
1. 数据模型设计地理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是描述地理对象及其关系的一种理论框架。
常用的地理数据库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其中,关系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易于理解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中。
2. 数据结构设计在地理数据库中,具体的数据结构设计对于数据存储和查询的效率至关重要。
常用的地理数据结构包括点、线、面和多边形等,通过合理设计这些数据结构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地理数据的查询和分析效率。
3. 数据库建立在地理数据库设计中,合理和高效地建立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
数据库的建立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数据库的规模和结构,并通过对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和导入等方式来建立数据库。
此外,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策略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空间查询方法空间查询是指根据地理空间的位置关系,通过查询语言或查询操作来获取满足特定条件的地理空间对象。
常见的空间查询方法有邻近查询、包含查询、交叉查询和距离查询等。
1. 邻近查询邻近查询用于查找与给定地理对象距离最近或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其他地理对象。
例如,在地图上查找某个点附近的餐馆或商店时,就可以使用邻近查询。
2. 包含查询包含查询用于查找包含指定地理对象的其他地理对象。
例如,在地图上查找包含某个区域的县或城市时,就可以使用包含查询。
3. 交叉查询交叉查询用于查找与给定地理对象相交的其他地理对象。
例如,在地图上查找与某条河流相交的公路或铁路时,就可以使用交叉查询。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设计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d1e1b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12.png)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设计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作为一种集成多种数据和空间信息的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交通规划等领域。
而空间数据库设计是GIS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数据的组织、存储和处理,直接关系到GIS的性能和效率。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设计。
一、需求分析在进行空间数据库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所需要存储的数据种类和数据量。
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需要存储的地理对象类型,例如建筑物、道路、河流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数据的更新频率以及对数据的访问需要。
二、数据模型选择在设计空间数据库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数据模型。
目前常用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等。
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现有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
一般来说,关系模型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模型,它可以通过表格来存储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方便数据的管理和查询。
三、空间索引设计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索引是提高查询效率的关键。
通过适当的空间索引设计,可以大幅提升数据查询的速度。
常用的空间索引方法包括R树、四叉树和网格索引等。
根据系统的特点和查询需求,选择合适的空间索引方法,并进行索引的构建。
四、数据存储与组织在进行空间数据库设计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存储和组织方式。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并建立合适的表结构。
对于大规模的地理空间数据,可以考虑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将数据分布在不同的物理节点上,提高系统的扩展性和性能。
五、数据完整性与一致性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中通常涉及大量的数据,因此需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在进行数据插入、更新和删除时,需要进行相应的约束和验证,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的备份和恢复,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
六、安全性与权限控制在进行空间数据库设计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权限控制。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025d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d.png)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GIS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
建立和管理GIS数据库是GIS应用的基础,下面将从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
一、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GIS数据库建立的第一步,合理高效的数据收集将直接影响后续的数据库建立和管理工作。
数据收集方法包括地面调查、空间遥感和公共数据库等多种形式。
1.地面调查:地面调查是最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可以通过实地勘察和测量来采集地理数据。
例如,通过实地测量绘制地图、采集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经纬度等。
地面调查的优点是数据准确性高,但是成本较高,时间也比较长。
2.空间遥感:空间遥感是利用卫星或飞机上的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可以获取大范围、全球尺度的地理信息。
例如,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卫星遥感图像,用于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等方面的研究。
空间遥感的优点是数据获取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但是分辨率相对较低。
3.公共数据库:公共数据库是指已经存在的各种数据资源,可以通过下载、购买等方式获取。
例如,政府提供的人口普查数据、国家统计数据等。
公共数据库的优点是数据方便获取,但是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需要注意。
二、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GIS数据库建立的核心环节,包括数据格式选择、数据结构设计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的选择。
1.数据格式选择:数据格式选择是根据不同的地理数据类型来确定合适的数据格式。
常用的数据格式包括属性数据格式(如dBase、Excel等)和空间数据格式(如shapefile、GML等)等。
在选择数据格式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复杂程度、规模以及后续使用的需求。
测绘技术中的GIS数据库建立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GIS数据库建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7a693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7.png)
测绘技术中的GIS数据库建立方法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通过整合地理空间数据并进行分析、展示和管理的技术。
它在测绘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测绘人员更好地了解地理环境、地质数据以及各种地形要素。
建立GIS数据库是使用这一技术的关键步骤之一,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GIS数据库建立方法。
一、数据收集和整理首先,为了建立一套完整的GIS数据库,需要进行数据收集。
常见的数据来源包括遥感图像、GPS数据、地面测量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的地理数据。
这些数据一般以数字形式存在,需要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整理和组织。
例如,可以使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卫星图像进行解译和分类,提取出所需的地物要素,并转为矢量数据。
此外,各种测绘设备收集到的地面测量数据也需要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与其他数据进行整合。
二、数据处理和建模在数据收集和整理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建模,以适应GIS系统的要求。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加工和数据裁剪等环节。
常见的数据处理软件有ArcGIS、MapInfo、ERDAS等,它们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
通过这些软件,可以对数据进行投影变换、坐标系转换、数据格网化等操作,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建模是指将原始数据转化为一种适合GIS分析的数据模型。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栅格模型和矢量模型。
栅格模型是将地理空间划分为规则的单元格,每个单元格内存储一个特定的值。
这种模型适用于连续型数据,如高程数据、遥感图像等。
而矢量模型则是将地理要素表示为点、线、面等几何对象,适用于离散型数据,如道路、建筑物等。
建模过程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型,并进行数据属性的设置和数据库的建立。
三、数据库设计和管理数据库设计是建立GIS数据库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数据的组织结构和属性描述方式。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的可查询性、一致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GIS数据库可以按照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关系进行划分。
地理空间数据包括地图要素的几何形状信息,属性数据则包括地图要素的属性描述信息。
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方法
![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173b1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b.png)
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测绘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现代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设计和实施一个高效、可靠的GIS系统需要综合考虑数据库设计、数据采集、空间分析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测绘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的方法。
一、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是GIS系统的核心,对于地理信息的存储和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在设计数据库时,首先需要确定地理数据模型。
常见的地理数据模型包括栅格模型和矢量模型。
栅格模型以像素为单位进行数据存储,适用于地形图像等连续型数据;矢量模型以点、线、面等几何对象为基本存储单元,适用于地理要素的几何特征描述。
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
其次,需要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
数据库结构的设计涉及数据表的划分和属性的定义。
在划分数据表时,应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的关联性进行合理的划分,避免冗余和重复存储。
属性的定义包括属性名称、数据类型、约束条件等。
需要保证属性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无效或错误的数据。
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GIS系统实施的关键环节。
数据采集主要包括数据源选择、数据准备和数据采集方式的确定。
数据源选择是指在GIS系统实施前,需要选择可靠的数据源。
数据源可以是地理数据提供商、航空影像等。
选择数据源时,需要考虑数据的精度、时效性和可获得性等因素。
数据准备是指对采集数据进行整理和预处理,以适应GIS系统的需求。
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格式化等步骤。
数据清洗是指删除或修正数据中的错误和无效值;数据转换是指将数据从不同格式或坐标系的数据源转换为统一的格式和坐标系;数据格式化是指将数据按照特定规范进行格式化,以适应系统的数据结构。
确定数据采集方式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和数据来源进行选择。
数据采集方式可以是现场调查、遥感技术、GPS定位等。
现场调查是指直接采集地理数据,适用于需要获得详细和精确数据的场景;遥感技术是指通过遥感影像获取地理数据,适用于数据范围广、数据密度低的场景;GPS定位是一种常用的数据采集方式,通过GPS接收器获取地理坐标信息。
GIS数据库的建立
![GIS数据库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83860672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9.png)
4.物理坐标与用户坐标的转换 (续)
•转换的实质是建立两个坐标系之间的数学关系 •转换的意义: 1.将设备坐标转换为地理要素的实际坐标 2.实现多幅图,包括不同比例尺地图的拼接或叠置 3.减少各种变形(投影变形、扫描变形、纸张变 形等) •转换通过配准来实现
5.MapInfo环境下栅格图像的配准
y’’
y’’’
Y y’ ●P x’ θ
O’ (a0,b0)
O
x’’ x’’’
X
X = x’’’ + a0 Y = y’’’ + b0
x’’’ = y’’* cos (θ) - x’’ * sin (θ)
y’’’ = x’’* cos (θ) +y ’’ * sin (θ)
y’’ = y’* Sx y’’ = y’* Sy
设:U=∑△d2=∑△X2+∑ △Y2
U=∑[x-( a0 + a1x’ + a2y’)]2 +∑ [y-( b0 + b1x’ + b2y’ )] 2 分别对未知数ai、bi求导,并令各导数为零,则可得:
∑x = n a0+a1∑x’+a2∑y’ ∑xx’ = a0 ∑ x’+a1∑x’2+a2∑x’y’ ∑x’y’ = a0 ∑y’ +a1∑ x’y’+a2∑y’2 ∑y = n b0+b1∑x’+b2∑y’ ∑xx’ = b0 ∑ x’+b1∑x’2+b2∑x’y’ ∑x’y’ = b0 ∑y’ +b1∑ x’y’+b2∑y’2
1. 物理坐标(续)
②扫描图象坐标
Ymax = 行数 =
图纸宽度 分辨率
Xmax = 列数 =
湛江市规划管理(GIS)信息数据库设计
![湛江市规划管理(GIS)信息数据库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09aceacf524ccbff1218488.png)
1 概 述
地理信息数据库( I ) GS 技术 , 是反映人们赖 以 生存 的现 实 世 界 ( 源 和 环 境 ) 资 的现 势 和 变 迁 的 各
种 空 间数 据 及 描 述 这 些 空 间 数 据 特 征 的 属 性 , 在
() 1 数据库信息准确 、 现势性 强 ; () 2 数据库 的软件 、 硬件 和数据具 有开放 性和
收稿 日期 :0 6 0 — 5 20 — 7 0 作者简介 : 曾隆吕(9 9 )男 , 14 一 , 广尔汕头人 , 院长 , 副 从事城 市规 划勘测设计 及管理 T作 。
3 数 据 处理 与 集成 建库
数据建库 过程 中 ,F于集 成 的空 间数 据种类 } 1
多 , 据 量 大 , 数据 格 式 各 不 相 同 , 数 且 因此 , 进 行 在 数 据 处 理 时 ,要 对 数 据 进 行 标 准 化 和 数 据 格 式 转 换 。在 数 据 转 换 过 程 中 , 提 高 数 据 转 换 效 率 , 为 减
、
技 术 系统 目前 在 全 国许 多 城 市 得 到 广 泛 的应 用 , 应 用 水平 都 在不 断 地深 化 与 提 高 。 革 开 放 以来 , 改 湛 江 市 城 市 建 设 正 以 日新 月 异 的 速 度 向前 发 展 ,
匹配建 库模 式 ; () 5 数据 的标 准化程度 高 , 据库 建设 规范 。 数 系 统 制 造 的 数 据 分 类 与 编 码 标 准 ,得 到各 用 户 的 认 可 , 能与国际相衔接 ; 并 () 6 数据 库信 息服 务方式 多 , 能齐全 , 功 操作
时 , 划成 果 的管 理 方 法 陈 旧 、 段 落 后 , 得 工 规 手 使
作效率和质量无法得到保 障。 因此 , 城市建设 的飞 速 发 展 要 求 城 市 规 划 管 理 部 门 以更 加 高 效 率 、 科 学 的手段进行管理 , 传统 的手 ]管理规划 、 二 审批模 式 已远 远 不 能 满 足这 种 要 求 。 在 城 市 规 划 管 理 领 域 采用 先 进 的技 术 手 段 进 行 高效 率 、科 学 的 管 理
如何进行地理数据库设计
![如何进行地理数据库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0fff3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8.png)
如何进行地理数据库设计地理数据库设计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涉及到用适当的数据模型和结构来组织和存储地理空间数据。
一个良好的地理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GIS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同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地理数据库设计进行探讨。
1. 确定需求和目标在进行地理数据库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用户的需求和目标。
这包括了用户所关心的地理特征、属性信息以及分析功能等。
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和需求调研,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为数据库的设计提供指导。
2. 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地理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它定义了数据如何组织和存储。
常见的地理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关系模型和对象模型等。
在选择数据模型时,需要考虑数据的结构、复杂度以及系统的性能需求等因素。
例如,如果数据具有层次结构,则层次模型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数据需要进行复杂的空间分析,则对象模型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3. 设计数据结构在地理数据库设计中,数据结构是指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
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图形数据的矢量模型和栅格模型。
矢量模型以点、线和面等元素来表示地理空间对象,而栅格模型则将地理空间划分成均匀的单元格。
在设计数据结构时,需要考虑数据的精度、存储空间和查询效率等因素。
4. 确定数据字段和属性数据字段和属性是地理数据库中存储地理特征和属性信息的要素。
在设计数据字段时,需要确定每个字段的数据类型和长度,以及是否允许为空。
同时,还需考虑是否需要添加额外的属性字段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例如,在一个地图数据库中,可以添加高程、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等属性字段。
5. 进行数据规范化数据规范化是地理数据库设计中的重要步骤,它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通过将数据分解成更小的关系,并通过主键和外键来建立关联,可以减少数据的冗余和不一致。
此外,还可以通过定义域、约束和触发器等手段来限制数据的输入和修改。
数据规范化能够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使数据库更易于管理和维护。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f0e8e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e.png)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其核心在于高效、准确的数据库设计。
一个精心设计的数据库不仅能够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还能为各种地理信息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探讨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地理信息数据的特点。
地理信息数据通常具有空间性、多维性、时态性和海量性等特征。
空间性意味着数据与地理位置相关,例如地图上的点、线、面等要素;多维性体现在数据包含多种属性,如地形高度、土壤类型、人口密度等;时态性则反映了数据随时间的变化,比如城市的扩张、土地利用的改变;海量性是由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覆盖范围广泛,数据量巨大。
为了有效地管理这些复杂的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
首要的原则是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这意味着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完整无缺,并且能够准确地反映现实世界的地理情况。
其次是数据的一致性,即相同的数据在不同的地方应该具有相同的定义和取值。
此外,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可用性要求数据易于访问和使用,而可扩展性则确保数据库能够适应未来数据量的增长和功能的扩展。
在设计数据库时,第一步是需求分析。
这包括明确系统的用户需求、数据需求和功能需求。
例如,一个城市规划系统可能需要存储土地利用、建筑物分布、交通网络等数据,并具备查询、分析和规划功能。
通过与用户的沟通和对业务流程的深入理解,我们能够确定数据库需要支持的操作和数据类型。
接下来是概念设计。
在这个阶段,我们构建一个概念模型,通常使用实体关系(ER)图来表示。
例如,对于一个森林资源管理系统,可能会有“森林”“树木”“物种”等实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包含”“属于”等关系。
概念设计的目的是清晰地定义数据库中的实体、属性和关系,为后续的逻辑设计提供基础。
逻辑设计是将概念模型转换为具体的数据库模型,如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定表的字段、数据类型、主键和外键等。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数据库设计与优化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数据库设计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8778d41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a.png)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数据库设计与优化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信息相结合的系统,它能够对复杂的地理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
而在GIS系统中,空间数据库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优化问题。
1.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原则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1 数据模型的选择: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有两种主要类型,即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
在设计空间数据库时,应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数据模型。
1.2 数据结构的设计:空间数据的特点是具有空间和属性信息。
在设计空间数据库中,应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空间数据。
常用的数据结构包括点、线、面以及多边形等。
1.3 数据库索引的设计:在空间数据库中,索引的设计对于查询和分析性能至关重要。
应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选择索引类型,并合理利用索引来提高查询效率。
2. 空间数据库的优化方法2.1 空间索引的优化:空间索引是空间数据库的基础,对于空间查询的效率起着关键作用。
常见的空间索引方法包括R树、四叉树和网格索引等。
在使用空间索引时,应选择适合具体应用的索引方法,并合理调整索引参数以提高查询效率。
2.2 数据库分区的优化:对于大规模的空间数据库,可以采用数据库分区的方式将数据分成不同的区域进行管理。
通过合理划分分区,可以提高空间数据的查询和操作效率。
2.3 空间数据压缩的优化:空间数据的存储量通常较大,为了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可以采用压缩算法对空间数据进行压缩。
常用的压缩算法包括RLE(Run-Length Encoding)和Delta编码等。
2.4 索引重建的优化:随着空间数据库的使用,索引可能会发生碎片化,导致查询效率下降。
因此,定期进行索引重建是优化空间数据库的重要手段之一。
3. 空间数据库的性能评估在设计和优化空间数据库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性能评估指标包括查询响应时间、数据加载速度和数据存储空间占用等。
GIS数据库设计
![GIS数据库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1f960023b3567ec112d8a17.png)
§8.1 GIS数据库设计的概念
LOGO
❖ 数据库设计就是把现实世界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的应用处理和数据抽象成一个数 据库的具体结构的过程。具体地讲,就是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提供一个确 定最优数据模型与处理模式的逻辑设计,以及一个确定数据库存贮结构与存取方 法的物理设计,建立能反映现实世界信息和信息联系,满足用户要求,以能被某 个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所接受,同时能实现系统目标并有效存取数据的数据 库。
一般地,地学实体可包括几何类型信息、分类分级信息:如下几类属 性信息:
地学实体
几何类型信息
分类分级信息 图形信息 数量特征信息 质量描述信息 名称信息
LOGO
LOGO
a.几何类型信息:点状物体、线状物体、面状物体、复杂物体、三维物 体等等。 图形
b.分类分级信息:说明物体的类型归属,用特征码或地理标识码表示。 c.图形信息:描述物体的位置和形状的信息。 d.数量特征信息:描述物体的大小或其它可以度量的性能指标。如长度、
概 念 化 设 计
在地理实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而GIS中只能直接建立一些最 基本的关系,其它关系可以在基本关系的基础上导出。一般地,地理实 体具有下述三种类型的基本关系:
§8.2 应用型GIS数据库设计目标
(l)满足用户要求。 (2)良好的数据库性能。 (3)对现实世界模拟的精确程度。 (4)能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受。
LOGO
§8.3 应用型GIS数据库设计
❖ 一、概念化设计 ❖ 二、数据库逻辑设计 ❖ 三、数据库物理设计
LOGO
一、概念化设计
❖ 1.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 2.实体—关系模型 ❖3. 数据库地理实体类型确定 ❖ 4.地理实体属性范围 ❖ 8.实体间的基本关系
GIS软件中地理数据库的构建与管理技巧
![GIS软件中地理数据库的构建与管理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7a43bb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4.png)
GIS软件中地理数据库的构建与管理技巧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能够捕获、存储、分析、管理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
它已经成为各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用于解决各种地理问题。
在GIS软件中,地理数据库是构建和管理地理数据的核心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GIS软件中地理数据库的构建与管理技巧,以帮助读者更有效地利用GIS软件进行地理数据的处理。
1. 数据收集与整理在构建地理数据库之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地理数据。
数据来源可以包括现有的地理信息、卫星遥感数据、测量数据等。
数据收集时要注意收集数据的精度、格式和坐标系统等信息,以便更好地与其他数据进行整合。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和清洗,去除重复数据、错误数据和不完整数据。
2. 数据存储地理数据库的存储可以采用传统数据库或文件系统的形式。
传统数据库可以提供更好的数据管理和查询功能,而文件系统可以更直观地管理和浏览地理数据。
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数据量大小,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
3. 数据模型设计在构建地理数据库时,需要设计数据模型,即确定数据的组织结构和关系。
数据模型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如层次结构模型、关系模型、对象模型等。
根据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包括字段的定义、数据类型和约束等。
4. 数据质量管理地理数据库中的数据质量对于后续的分析和应用至关重要。
在建立地理数据库时,需要对数据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
数据质量管理包括数据的精度、一致性、完整性、时效性等方面。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数据验证、拓扑检查、空间分析等,以确保数据的质量。
5. 数据索引与查询地理数据库中的数据量通常较大,有效的数据索引是快速查询和检索数据的关键。
在设计数据库表结构时,需要为常用的查询字段添加合适的索引。
同时,合理使用查询语句和条件,以提高查询效率。
可以使用GIS软件提供的查询工具和函数,如空间查询、属性查询等,方便地进行数据查询和分析。
6. 数据共享与更新地理数据库通常需要在多个用户之间共享和更新。
GIS建库系统(GISID-B)设计
![GIS建库系统(GISID-B)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eeefad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4.png)
GIS建库系统(GISID-B)设计GIS建库系统(GISID-B)设计一、引言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地理数据被不断的生成和积累。
为了有效管理和利用这些地理数据,GIS建库系统(GISID-B)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GISID-B的设计进行详细解析,包括系统的目标、功能、数据结构、技术架构以及实现方法等方面。
二、系统目标GISID-B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可靠、高效的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能够对各种地理数据进行分类、存储、查询和分析。
同时,系统应支持多用户、多任务的同时操作,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三、系统功能1. 数据分类与组织:系统应提供丰富的分类字典,方便用户将地理数据按照不同的属性和特征进行分类和组织。
2. 数据录入与更新:系统应提供简洁易用的数据录入界面,支持批量导入和自动更新,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数据检索与查询:系统应提供灵活、高效的检索和查询功能,包括基于空间位置、属性条件等多种方式,以满足用户对地理数据的需求。
4. 数据分析与统计:系统应提供数据分析和统计功能,包括空间分析、统计分析、专题制图等,方便用户从大量的地理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5. 数据可视化与展示:系统应支持数据可视化和展示,包括地图展示、图表展示等方式,使用户能够直观地观察和分析地理数据。
6. 用户管理与权限控制:系统应具备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同时支持不同用户的个性化设置和定制。
四、数据结构GISID-B的数据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地理数据层、属性数据层和关系数据层。
1. 地理数据层:用于存储和管理地理实体的空间几何信息,包括点、线、面等空间要素的几何形状和位置等。
2. 属性数据层:用于存储和管理地理实体的属性信息,包括地理要素的属性值、属性字段的定义等。
3. 关系数据层:用于存储和管理地理实体之间的关系和连接,具体包括地理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空间关系以及属性关系等。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5016d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7.png)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用于记录、存储、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系统。
作为GIS的核心部分,地理空间数据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是GIS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GIS系统的性能和功能。
一、需求分析在进行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确定数据库功能和性能要求的过程。
该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 收集和分析用户需求:与GIS系统的最终用户进行沟通,并确定用户对地理空间数据库的需求和期望。
2. 确定数据类型和结构:根据用户需求,确定地理空间数据库中需要存储的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
3. 确定性能要求:根据用户需求和系统规模,确定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性能要求,如数据查询速度、数据更新速度等。
二、数据模型设计数据模型是地理空间数据库设计的核心内容。
常见的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关系模型和对象模型。
1. 层次模型:层次模型是以树结构来组织地理空间数据的模型。
在层次模型中,地理空间数据被组织成一种层次结构,通过层次结构之间的关系来表示地理空间数据之间的关联。
2. 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使用关系代数来描述地理空间数据的模型。
在关系模型中,地理空间数据以表的形式存储,通过表之间的关系来表示地理空间数据之间的关联。
3. 对象模型:对象模型是以对象的形式来表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模型。
在对象模型中,地理空间数据以对象的形式存储,并通过对象之间的关联来表示地理空间数据之间的关联。
三、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是指设计数据库的表结构、字段和索引等。
在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库表的划分: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将地理空间数据划分到不同的数据库表中,以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
2. 字段的定义: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求,定义合适的字段类型和长度。
同时,需要设置约束条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索引的建立:根据数据查询的需求,建立适当的索引,以提高查询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SGIS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RSGIS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②对数据表进行规范化
一般性检查和规范处理 形成数据表结构设计文档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GIS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③定义主关键项和外部关键项;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自底向上
逐步扩张
混合模式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RSGIS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5、GIS数据库的划分
基础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
专题数据库
影像数据库
属性数据库
基础属性库 编码属性库
专题属性库 多媒体属性库
模型库 历史数据库
知识库 数据仓库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RSGIS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RSGIS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关系模型表设计过程
①设计相互关联的表格; ②对数据表进行规范化; ③定义主关键项和外部关键项; ④使用实体关系模型来定义关系; ⑤关系表的再规范化。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RSGIS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①设计相互关联的表格
●唯一性:在每个表中,每个记录的关键项均必须是唯一的; ●不变性:不含有其他方面的信息; ●纯粹性:不含有其他方面的信息; ●不重复性:不会被重复使用,即某一个值被删除后,不会再被使用; ●可获得性:需要时便可以拿来到此信息。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关系模型
数据的逻辑结构为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二维表是同类实体的各种属 性的集合,每个实体对应于表中的一行,在关系中称为元组,相当于通 常的一个记录;表中的列表示属性,称为域,相当于通常记录中的一个 数据项。
多边形 ID Ⅰ Ⅱ
权属 张三 李四
面积 125 43
特征 林地 稻田
使其能够无缝地形成为一个整体 ➢ 将空间E-R图转化为适合GIS软件和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空间E-
R模型是面向现实世界的,要将其在空间数据库中进行实现,必须转化成相关 的GIS软件和数据库支持的模型 ➢ 各子数据库间的访问与数据接口设计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设计方法 自顶向下
RSGIS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6、GIS数据库的结构设计 ➢集中式数据库结构
中央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结构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RSGIS
➢分布式数据库结构
优点:1)分布式控制;2)数据共享;3)可靠性和可用性得到加强;4) 性能得到改善;5)可扩充性好 缺点: 1)复杂;2)增加开销 A
分布式DBMS
RSGIS
第六讲 GIS数据库设计(2)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RSGIS
讲授内容
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原则与标准 空间数据设计的基础知识 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编码体系设计 空间数据库功能设计 空间数据库安全设计 空间数据库设计实例(武汉排水管理信息系
统数据库设计方案)
E
分布式DBMS
D
分布式DBMS
网络
B
分布式DBMS
C
分布式DBMS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RSGIS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7、GIS数据库模型(实体ER)设计
➢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 ➢面向对象模型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2020/3/2
12
➢网状模型
RSGIS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RSGIS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④使用实体关系模型来定义关系; 表——〉数学模型(矩阵)
⑤关系表的再规范化 范式运算/代数运算/矩阵分析
4) 数据库划分与结构设计 5)数据库间的访问设计 6)数据库总体设计的评定;根据数据库的应用目的和数据内容及使
用方式来评价前面三步的设计结果,进行统筹的考量。 7)数据库概念模型的起草;将GIS数据库的概念设计起草成正式的
文件,作为后面详细设计时参考。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RSGIS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3、GIS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流程
数据库划分与结构 设计
确定系统所有的一般实体 和地理实体
确定各个实体 的属性
将空间E-R图转化为GIS软件和 RDBMS可接受的数据模型
确定实体间的所 有联系
绘制表示一个单元的 空间E-R图
将各个单元的空间E-R图 组合起来,并优化
数据库的访问 设计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RSGIS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2、GIS数据库概念设计内容
1)数据库的宏观地理定义:主要指对数据库比例尺、地图投影和坐 标系统的定义。
2)数据库的地理特征设计;对于各种地理特征有关的属性数据中以 什么几何形式表达进行设计。
3)数据库表格及其关系的设计表达:对与地理特征有关的属性数据 在数据库中表达方式的设计。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RSGIS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1、GIS数据库概念模型 它是数据库的全局逻辑数据视图,是数据库管理员所看 到的实体、实体属性和实体间的联系。
概念模型设计任务: ➢ 概念数据库模式设计。以需求分析阶段所提出的数 据要求为基础,对用户需求描述的现实世界通过对 其中信息的分类、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高级数 据模型(如E-R模型),形成概念数据库模式 ➢ 数据库表的设计。考察需求分析阶段提出的数据库 的具体实体,形成数据库实体表的高级说明
RSGIS
三、GIS数据库概念设计
4、GIS数据库的概念模型设计步骤
➢ 通过用户需求调查与分析,提取和抽象出GIS数据库中所有的实体 ➢ 确定各子数据库和各子数据库之间的关系结构 ➢ 具体确定各个实体的属性。要求尽可能减少数据冗余,方便数据存取和操作,
并能实现正确无歧义地表达实体 ➢ 根据系统数据流图及实体的特征正确定义实体间的关系 ➢ 根据提取、抽象和概括出的系统实体、实体属性以及实体关系绘制空间E-R图 ➢ 根据划分的标准和原则对这些单元的E-R图进行综合,并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
网状模型将数据组织成有向图结构,图中的结点代表数据记录,连线描 述不同结点数据间的联系。这种数据模型的基本特征是,结点数据之间 没有明确的从属关系,一个结点可与其它多个结点建立联系,即结点之 间的联系是任意的,任何两个结点之间都能发生联系,可表示多对多的 关系。
版权所有•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RS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