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各国现实主义文学总结
艺术成就
• 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写 出了人物性格,写出了人物性格和环境的
关系。
• 善于通过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来刻画他们 的性格,描写极为出色。 • 叙述风格简约明快,语言精确质朴,自然 流畅,同时还有生动的戏剧性场面的刻画 。
第三节
(1799-1850)
巴尔扎克
罗丹雕塑 巴尔扎克
• 中短篇小说集《意大利遗事》
三、《红与黑》
• 《红与黑》起初的标题为《于连》,1830年定名为
《红与黑》,并有副标题“1830年纪事”,题词为
“给少数幸福的人”。这部作品的发表标志着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
1.于连
“就是死上一千次也 要飞黄腾达。” ——于连
“人类的相貌无计其数,各不相同,但是具有 惊人的个性而与众不同的相貌,也许除了他再也不 会有了。” ——《红与黑》
法国现实主义的发展阶段
• 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现实主义在法国的 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 一、前期(30、40年代):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
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批判性和揭露性,对
封建时代的依恋之情,代表作家司汤达、巴尔扎克。
二、后期(50年代后)
• 以福楼拜为转折,以自然主义为主体,70年代前后出现了 巴黎公社文学这一现象。比较有名的作家有阿尔封斯·都德
法庭答辩
• 于连临死前的法庭答辩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的力 量,他说:“先生们,我没有荣耀属于你们那个 阶级,你们可以看见我是一个乡下人,不过对于 自己处境的微贱,敢作反抗的举动罢了。……我 决不是被我的同阶级的人审判。我在陪审官的席 上,没有看见一个富有的农民,而只是些令人气 愤的资产阶级的人。”
悲剧
伪。
从司汤达的《红与黑》窥探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思潮
从司汤达的《红与黑》窥探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思潮摘要:一直以来,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正是产生各种文学思潮的温床,正如十九世纪的欧洲。
广阔的社会现实背景下,为作家们提供丰富的作品题材。
因此,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使这个年代成为法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尤其是以司汤达、巴尔扎克、梅里美和福楼拜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不仅使小说本身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题材,而且在欧洲的小说史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其中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更是在题材、手法、塑造的典型人物以及细致的心理分析上,充分的表现了作品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的理念,对后世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红与黑现实主义司汤达典型批判正文:一、司汤达的现实主义文艺观及其著作《红与黑》。
司汤达(1783—1842),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原名马利•亨利•贝尔。
生于律师家庭,七岁丧母,具有启蒙思想的外祖父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影响。
十七岁时即投笔从戎,在拿破仑军队中担任骑兵联队军曹、少尉、副官等职。
拿破仑帝国灭亡后,波旁王朝复辟,司汤达侨居意大利,在此期间,他同情并参与烧炭党人反抗奥地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同时加入意大利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1821 年,司汤达返回巴黎。
法国七月革命后,任法国驻意大利两个小城的领事。
1841 年请假回到巴黎,第二年三月中风去世,终年六十岁。
在司汤达49 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始终生活在法国资本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大搏斗的时代,足迹遍及巴黎和外省的许多地方,他利用细腻的观察和切身体会,准确地体会出了社会不同阶级在这一历史时期其内心与情感上的变化,为以后在《红与黑》中各种人物的描写搜集了大量的素材。
其文艺评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阐述现实主义原则,贬斥已经过时的古典主义,认为“文学就是社会的表现”,“学习莎士比亚就要像莎士比亚一样表现当时的风尚,不是去直接模仿他的戏剧,而是应该像这位伟大人物学习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研究方法,和为我们同时代人创作他们所需要的悲剧的艺术。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法国文学)
• 艺术特点:
–第一、追求艺术真实,强调客观真实反映 生活。 (“真实美学”) –第二、注重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塑造典 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第三、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第四、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尤为突 出,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达到高度成熟与 繁荣的程度。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 普罗斯佩尔·梅里美(1807—1870):具有浪漫主义艺
·
3.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 思想特点:
– 第一、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 描写了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深刻的社 会认识价值。 – 第二、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揭露与 批判社会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 社会改良。 – 第三、关注社会文明发展中人的生存处境问 题,深切表达出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红与黑》( Le Rouge et le Noir )
• 小说内容:
于连 德· 瑞那市长夫人 玛蒂尔德
于连形象
• (1)于连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 青年一代奋斗者的典型。 • (2)于连是一个摆脱了信仰主义的现代个人主 义者和相对主义者,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 形象,他经历了反抗——妥协——反抗的变化, 他的性格具有两面性:热情、反抗和虚伪、妥 协。 • (3)于连是人类奋斗的原型。
术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高龙巴》(1840)、 《嘉尔曼》(歌剧《卡门》)(1845) 等。
• 小仲马(1824—1895):代表作《茶花女》(1848)。 • 都德(1840—1897):19世纪后期的一位带有自然主义
倾向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小东西》(1868)、 《周一故事集》(1873,《最后一课》)等。
在她身影完全消失以后,他的第二个想法是什么呢?她 说必须这两个字时用的那种命令口气冒犯了他。······“终 于我,”他大声叫起来,情绪激动得无法控制了,“我 这个可怜的农民得到一位贵妇人的爱情的表白!”“我 要把这封决定命运的信装在一个用火漆封好的小包里, · · · · · · 送到富凯那儿去。” “我要是让自己受到引诱,爱 上这个金黄头发、高个儿的玩偶,那才未免有点儿太傻 了。”“怎么!我被一个人家收留,作为对我受到的殷 勤接待的报答,作为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亲切关怀的报 答,我印了一本小册子,公布在这个人家发生的事!我 攻击妇女们的荣誉!啊,无论如何不行,宁可让我们受 到捉弄!”(《红与黑》,司汤达著,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3、世界观充满矛盾: 出身中小资产阶级家庭 有浓厚的贵族意识和封建道德观念,并力图挤进贵族的行列
4、矛盾背后的深刻性: a、人的物化: 真正的“英雄”是把灵魂交给了金钱的人 被金钱煽起的情欲是小说的真正主人公
b、对“恶”的崇拜与恐惧:社会是个人私欲的竞技场 人类的恶欲展现出巨大的驱动力
+ 结 论:法国复辟时期具有反抗精神的个人奋斗的典型
德瑞那夫人:
俄狄浦斯情结 出身贵族,无贵族的坏习气; 具有极大的同情心; 恪守道德,不轻浮;深深忏悔
——道德高尚、容貌美丽、性格动人、爱情坚贞的完美女性
玛蒂尔德:
性格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性格的核心是个人主义,自我中心
由此造成她的爱情走向极端 ——集自私、冷漠、骄傲、施虐与被虐的深层 心理于一身
自己,主张“作家退出作品”
从不作孤立、单独的环境描写,而是努力做到用环境来烘托人物
心情(与巴尔扎克的最大区别) 语言大师,注重思想与语言的统一,注意锤炼语言和句子
《包法利夫人》
人物与故事: 包法利夫人(爱玛) 包法利医生 地主鲁尔道夫 情人莱昂 高利贷者郝尔
时代背景:模糊化,“虚无” 主 题:时代;爱情
包法利夫人
前期: 少女时代单纯、活泼、率直;
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想象
后期: 婚姻生活的乏味、沉闷; 矛盾而痛苦的心理,渴望改变;
情场的失利(受鲁尔道夫的欺骗;
被莱昂始乱终弃); 最终服毒自杀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原因
自身原因—— 强烈的内心渴望 & 压抑的社会环境 “追求浪漫”?
“爱慕虚荣”?
——“她爱大海只爱大海的惊涛骇浪,爱新绿只爱新绿点缀在废墟之间。…… 她的气质是多愁善感型的,而非艺术鉴赏型的……”(福楼拜)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时间: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到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也早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写实性与批判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学说和进化论三大自然科学成就;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说”和孔德的实证哲学等理论基础。
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思想特征】1.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反映社会时代,描绘生活风俗,再现社会历史。
2.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
3.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
【艺术特征】1.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2.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恩格斯说,现实主义“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3.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斯丹达尔、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侧重表现内部心灵世界的真实性,巴尔扎克、狄更斯、果戈理等作家侧重表现外部社会形态4.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前期:19世纪30-60年代,中心在法国(发源地)、英国;后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
法国现实主义:(一)法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三四十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的内部矛盾为主,在表现出对现实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封建时代的依恋。
奠基人:司汤达、巴尔扎克。
司汤达的文学评论《拉辛与莎士比亚》,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长篇小说《红与黑》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
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现实主义文学(Realism)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学流派,尤其在法国得到广泛发展。
它对话剧、中篇小说及长篇小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对现实世界进行真实、客观描述的文学创作方法。
它强调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揭示,并且注重通过其作品展现普通人的思想、行为和社会环境,以及他们在其中的处境和命运。
以下是一些与现实主义文学相关的重要名词解释:1. 真实性(Verisimilitude):现实主义文学强调作品的真实性,它追求创作物与现实世界的相似之处,使读者对作品中所描绘的情节、人物和环境感到真实可信。
2. 触角文学(Naturalist literature):触角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演变形式,它进一步拓宽了对社会现实的揭示。
触角文学强调对环境、遗传和社会因素对人性的影响,描绘了生存条件恶劣的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
3. 社会批判(Social critique):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批判和揭示。
通过反映社会不公正、阶级分化和压迫等问题,现实主义作品试图唤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4. 叙述者(Narrator):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叙述者通常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呈现故事,以客观、中立的角度观察和描述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
5. 主观准则(Subjective criterion):与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感受和情感不同,现实主义文学更加注重客观准则,即对事实和真相的追求。
现实主义文学试图通过客观的描写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构现实世界。
6. 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这是现实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张个体的行为和性格是由环境条件所决定的。
它强调社会和环境对个人行为的塑造作用,以揭示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结构对人的命运的影响。
7. 古罗马演说家(Roman orators):这个术语用来描述现实主义作家试图通过描绘现实生活来改变社会。
7-1第七章现实主义文学(法)
• 马拉美(1842-1898) • 诗人、作家。 代表作 诗集《徜徉集》。长 诗《希罗狄亚德》《 牧神的午后》(德彪 西改成前奏曲) 最为 著名。 • 诗歌特点:幽晦、神 秘,将世态的坎坷、 变故转化成飘逸的语 言,心灵甘苦演变成 音韵意趣。
• 魏尔伦(1844-1896) • 象征派“诗人之王”, 具有叛逆特征。1871年 结识兰波,创作《无言 的浪漫曲》。作品注重 音乐性,将诗歌的情、 景、乐完美融合。 • 1881年、1894年出版 诗集《智慧》、《死后 书》,通过一个豪饮者 的形象,表达苦闷难言 的主题。
使作家声名显赫的音乐家比才
•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7—1880) • 代表作《包法利夫人》(1865)。通过主人 公不幸的婚姻、爱情经历,揭示了一个充满 激情的灵魂之所以毁灭的社会原因,同时揭 示了丧失进步意义的市民阶层,自私、鄙俗 、狭隘空虚的精神世界。 • 其它创作:《萨朗波》(1862)《情感教育 (1869)和《三故事》(1877)等作品。 • 严格写实,谨严的结构,细腻的描写,精致 的文本,在平静的叙述中展示人物不平静的 心灵,构成了作家独特的风格。
• 二是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歌颂法国人 民的斗争精神。 • 如《米隆老爹》、《两个朋友》,皆充满了 爱国激情。 • 莫泊桑的长篇共有6部,《一生》、《俊友 》、《温泉》、《皮埃尔和若望》、《象死 一般坚强》和《我们的心》(1890)前两部 作品最为有名。
•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 • 17岁发表诗集《女恋人》,1870年普法战争 爆发,作家应征入伍,并获得宝贵的人生经 历。战后与左拉、龚古尔兄弟等交往甚密, 受他们的影响及支持开始长篇小说创作。 • 共有13部作品,著名的有《雅克》(1876) 《萨福》(1884)、《小东西》(1968)《 达拉斯贡的达达兰》(1867)等。 • 都德短篇小说最为成功,代表作为短篇集《 模仿信札》(1886)和《星期一的故事》( 1873)。
外国文学史下册复习要点
外国文学史复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 :指的是19世纪30年代继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之后出现的一个主要的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的文学思潮,属于资产阶级文学范畴。
特征:真实性(生活、历史、细节);批判性(社会、内部心灵);典型性(再现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
1、法国是欧洲19c现实主义文学的策源地:a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宣言书)“反映当代生活”;b《红与黑》奠基之作。
2、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分期:1850前,脱胎于浪漫主义小说,带有其痕迹(司汤达、巴尔扎克、梅里美); 1850后,福楼拜:如实反映平庸时代里平庸的人和平庸的事,叙事上重大革新。
3、《红与黑》 * ;(1)书名的意义:a从生活道路看,红代表军服,黑象征教士道袍,于连谋取前程的两种道路;b历史背景,红-拿破仑时代,黑-封建统治,于连活在两者交接的时代;c创作意图,两个预言性场面:血红的圣水和写有“第一部”的纸片。
2)解读:a历史小说b政治小说—副标题【1830年纪事】c爱情小说d命运小说(一平民青年奋斗史)。
3)于连悲剧:平民出身、才华横溢——封建复辟,性格特征—平民意识、矛盾、反抗、激情、傲骨。
4)艺术成就:a心理描写,心理独白:以冷漠态度分析人物心理活动,着力表现人物内心挣扎和对外部社会的态度;b人物塑造,性格鲜明:例如乞丐收容所所长瓦勒诺从外貌到品行的塑造都非常鲜明,身居急需社会责任感的职责却有着虚伪贪婪的特质;c从传统封闭结构向现代开放结构过渡:继承《汤姆·琼斯》的布局手法,,又向“空间”长篇小说过渡,时间地点迅速变化,人物若隐若现,呈现现代因素。
4、巴尔扎克的文学贡献:时代历史的书记员;金钱时代人类灵魂的发掘者特征——由外而内地反映生活5、《人间喜剧》1)名词解释: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90余部篇幅不等的小说联成一体,构成一幅完整的,包罗法国社会,尤其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历史画卷,标志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顶峰。
第二节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第二节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一、19世纪法国文化背景:资产阶级革命的风起云涌在整个19世纪,法国是整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
1789年法国大革命。
拿破伦的执政以及称霸欧洲(1810-1811)。
法国大革命在整个欧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详见讲义“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1830年7月(七月革命),对于波傍王朝复辟发生的革命行动。
1830年革命使法国大革命的精神遗产再一次被唤醒,这是法国现实主义兴起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巴尔扎克(一)、巴尔扎克的生平与创作在事务所做见习生,增长了自己的阅历;1818年4月,离开事务所开始写作,条件艰苦,但仍然笔耕不辍。
创作诗剧《克伦威尔》的失败;1818-1828年,用十年的时间进行神怪小说的创作,锻炼了小说技巧。
然后是做生意失败;1829年,创作了《舒昂党人》,开始了《人间喜剧》的创作;1829-1835,《人间喜剧》创作的第一阶段:代表作《欧也妮·葛郎台》,30几部作品;1835-1842年,第二阶段,代表作《幻灭》,40多部作品;1842-1848,第三阶段。
1857年,在和韩斯卡夫人结婚后因病去世。
《人间喜剧》:90多部作品,“提供了巴黎上流社会的的现实主义历史”;巴黎社会的书记官,内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上升;封建贵族的没落;在金钱社会中,人间的显示悲剧;对于当时经济情况的反映。
(二)、巴尔扎克的艺术创作观念:1、认为世界是一个联系体,要求文学反映整个时代,并且要在整个文化背景中来进行文学创作;2、艺术的目的在于再现自然,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进行艺术加工,要在现实世界中发掘出历史真实;3、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4、巨大的想象力。
四、司汤达(一)生平在司汤达的生平中,最值得注意的事件是在其生命中对于拿破伦的追随。
拿破伦所具有的精神象征意义激励着司汤达的文学创作。
(考察当时欧洲现实主义作家对于拿破仑的追随是一个还有意思的现象。
)“亨利·贝尔米兰人写作过恋爱过生活过”(二)司汤达的创作主要贡献:(1)开创了现实主义创作道路;(2)独特的心理描写(三)《红与黑》(1)小说的情节:(2)作品对于当时政治现实的反映和批判:(3)人物形象分析:于连:性格两面、复杂的人物。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形成现代欧美文学高峰。
1848年法国大革命
一、十九世纪文学产生的社会文 化因素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 社会历史和社会心态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
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与金钱的作用之间有十 分密切的关系:“金钱是一种新的历史经验, 一种新的社会形式,它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压 力和焦虑,引出了新的灾难和欢乐,在资本 主义市场经济获得充分发展以前,还没有任 何东西可以与它产生的作用相比。我希望大 家不要把金钱作为文学的某种新的主题,而 要把它作为一切新的故事、新的关系和新的 叙述形式的来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是现实 主义的来源。
代的,以废除奴隶制度,揭露和控诉奴隶主罪行为目 的的美国资产阶级进步文学潮流。
马克· 吐温(l835~1910): 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作家。 “文学中的林肯” 欧· 亨利(1862-1910) 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 说的创始人”。
“欧亨利笔法”是指:文章的结尾既是出乎意料的却又是 在情理之中合乎逻辑而令人信服的。
4、北欧
代表作家: 安徒生——世界著名童话作家。 主题:热情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
又愤怒鞭挞残暴、贪婪的统治者,批判社会 的黑暗。 《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
(二)后期(70年代~20世纪初)
4、北欧 代表作家: 勃兰兑斯: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易卜生 “社会问题剧” 易卜生是挪威民族戏剧的创始人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 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 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 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 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白 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 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 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 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 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 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经典作家(三)
“俄罗斯戏剧之父”亚历山大·奥斯特洛夫 斯基剧作《大雷雨》,被杜波罗留波夫誉 为“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塑造了一系 列平民知识分子——“新人”形象,取代 了贵族知识分子——“多余人”形象。
涅克拉索夫长诗《在俄罗斯谁能过上好日 子?》表现农民的觉醒与反抗。
其一,描写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和贵族阶级 的没落史;
其二,表现金钱、欲望和个人野心对人性 的异化。
其三,表现拿破仑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及其 不合时宜的悲剧命运。
经典作家
斯丹达尔《红与黑》是开山之作。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代表最高成就。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描写人在欲望驱使下
的悲剧命运。 莫泊桑的300多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控诉了 野蛮、残酷的蓄奴制度。
马克·吐温的创作代表美国批判现实主 义文学的最高成就。
经典作家(二)
欧·亨利的对短篇小说通过对小人物命运的 关注,精巧的艺术构思见长。代表作: 《麦祺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和 《警察与赞美诗》等。
经典作家(二)
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以宪章运动为背 景,宣扬“仁爱”精神,企图以此化解劳资矛 盾,解决社会问题。
“勃朗特”三姐妹几乎同时横空出世,被称作 “勃朗特峭壁”现象。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描述平民女子追求 平等自由生活的奋斗史。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表现人的自然 情欲中善与恶的斗争。
经典作家(一)
普希金是俄罗斯民族诗人,浪漫主义文学 的代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者。诗体 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20年 代第一个“多余人”形象;短篇小说《驿 站长》塑造了第一个“小人物” 形象。
十九世纪西方文学流派概况一览表之一法国0
十九世纪西方文学流派概况一览表之一法国
文学流派
时期
流派特征
时段
代表作家
文学地位
代表作品
作品评价或地位、影响、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
阿尔弗雷·德·
缪塞
1810-1857
浪漫主义诗人、小说家。法国的“莎士比亚”
第一部诗集《西班牙与意大利故事诗》
处女作,并以此饮誉文坛。
代表作长篇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自传性)
主人公沃达夫是继勒内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典型的“世纪病”的形象。
邦雅曼·龚斯当
早期浪漫主义小说家
小说《阿道尔夫》
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既奠定了他的文学家地位。主人公阿道尔夫是继勒内、沃达夫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典型的“世纪病”的形象。
帕尔纳斯派亦称“高蹈派”
主要作家:
邦维尔、
普吕多姆
其名称得自抒情诗合集《当代帕尔纳斯》。此派诗人师宗戈蒂耶,其共同特点:强调客观描写和外在形体的再造,忽视主观观照和内在情思的捕捉。
前期象征主义
十九世纪
产生于法国。与唯美主义一样,社会现实幻灭后的产物。哲学上,远承柏拉图二元论世界观和18世纪瑞典神秘主义
最先开始使用人物再现法,在艺术上标志着现实主义风格的成熟。
《人间喜剧》
世界文学史上一座丰碑,包含了他1829-1848年创作的90部作品,代表了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的辉煌成就。
此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是法国文学史上规模空前、内容丰富的现实主义杰作,是包罗万象的社会风俗史。
普罗斯佩尔·
19世纪法、英、俄、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19世纪后期法、英、俄、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一)法国:(1)左拉: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家,其自然主义理论著作有:《实验小说》、《自然主义小说家》等。
1、主要理论观点:①从人生“本源”去认识人;②“真实”是小说家的最高品格;③自然主义小说的方法是实验。
2、1867年发表第一部自然主义小说《戴蕾丝·拉甘》。
3、从1871年—1893年,主要致力于《卢贡·马卡尔家族》的创作。
这部作品包括20部作品的大型巨著,是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主要描写“第二帝国时期一个家族的自然史与社会史。
自然史主要研究卢贡·马卡尔家族的血缘与遗传问题,家族的谱系,社会史主要通过卢贡·马卡尔家族盛衰再现第二帝国20年的历史全貌。
包括《小酒店》《娜娜》《萌芽》。
(2)莫泊桑——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曾师从福楼拜,以左拉为核心的“梅塘集团”成员之一,并以处女作《羊脂球》一举成名。
题材之一: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下层劳动人民的爱过情感。
代表作《羊脂球》题材之二:描写资产阶级市民生活,揭示小市民的自私、吝啬、势力和爱慕虚荣的性格弱点。
代表作《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题材之三:描写下层人民生活的贫困、痛苦及其善良品质。
代表作《乞丐》《西孟的爸爸》等。
(二)英国:哈代:狄更斯时代的从容和理性精神被哈代时代的改良主义和悲观主义所代替,代表作家是哈代。
长篇小说分三类:罗曼史和幻想小说、爱情阴谋小说、性格与环境小说。
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无名的裘德》,诗剧有《列王》。
(三)俄国:(1)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大作家,他代表了19世纪俄国文学发展的顶峰。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2)契诃夫: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其早期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表面上写俄国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笑话,如《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另一类是反应劳动人民的贫困和痛苦生活的。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第四,科学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科学实验脱离 生产而独立存在。由此,作家、艺术家作为独立的脑力 劳动者从事文艺创作。 科学带来的这些后果,对现实主义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巴尔扎克、左拉、哈代等。 工业化的影响为现实主义提供了文学反映的内容,科学 的影响为现实主义提供了文学创作的方法。
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19世纪科学发展的直接后果有以下几点: 第一,科学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机 器生产要求用科学取代经验,科学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 第二,科学发展突破了形而上学的束缚,促进了辩证法 的发展。 第三,科学提供了观察现实的客观态度和科学方法。客 观性成为现实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
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作为文艺流派,现实主义是继浪漫主义之后,并作为对 浪漫主义的一种反抗而走上历史舞台的,它的形成有一 个由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一些为了各国现实主义文学开 辟道路的作家,如梅里美、巴尔扎克、霍夫曼、普希金、 果戈理等,都是由早期的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 以真实描写现实生活,揭露社会黑暗为特征的现实主义 文学,逐步代替浪漫主义,成为欧洲占主导地位的文学 思潮。
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2、科学的影响。 19世纪也是科学的世纪,现实主义的产生也深受科学的 影响。19世纪初期和中期,科学得到重大发展,在各个 方面都有进步,诸如物理、化学、电学、地质学、生物 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根本性的进展。 在热机和热力学方面,瓦特的蒸汽机得到改进,英国人 斯蒂芬逊发明了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车(1814)。 德国物理学家迈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于40年代分别提 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1850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胥斯 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由此形成热力学。1876年,德国 人奥托发明内燃机,又一次引起了交通运输的革命。
外国文学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2、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3、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
4、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是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
5、司汤达的《红与黑》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
6、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达标西欧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
7、梅里美《嘉尔曼》(代表作)8、福楼拜是法国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的代表。
9、小仲马《茶花女》都德《小东西》10、巴黎公社文学的代表:鲍狄埃《国际歌》米雪尔瓦莱斯11、鲍狄埃《国际歌》是巴黎公社革命的艺术总结。
12、米雪尔《红石竹花》“红色圣女”之称。
13、瓦莱长篇斯,自传体长篇三步曲《雅克?万特拉》、《童年》、《中学毕业生》、《起义者》。
《起义者》堪称巴黎公社革命斗争的宝贵文献。
14、巴黎公社文学为20世纪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5、马克思所称赞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
16、狄更斯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17、萨克雷《名利场》——副标题“没有主人公的小说”。
18、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接触劳资矛盾的小说,侧面反映英国的的宪章运动。
19、英国后期现实主义文学中代表性的作家有哈代、潇伯纳、高尔斯华绥。
20、宪章派诗歌的代表:琼斯、林顿、梅西。
21、海涅是德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
22、维尔特被恩格斯称为“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做重要的诗人”。
23、挪威易卜生开创“社会问题剧”。
24、普希金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是俄罗斯浪漫主义杰出代表,是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
《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形象的先河,是公认的俄罗斯文学的典范。
25、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毕巧林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二个“多余人”形象,开了俄国心理小说的先河。
法国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特点
法国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特点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安俣衡现实主义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一种是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
另一种是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在19世纪的现实主义运动。
现实主义经过泰纳、恩格斯、别林斯基直至20世纪卢卡契等理论家的发展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伟大作家的文学实践达到高潮。
现实主义理论日趋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话语成规。
它包括以下层面的涵义:第一,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这是现实主义术语的最根本的意义。
R・韦勒克从现实主义反对浪漫主义的文学史背景来诠释这层涵义:“它排斥虚无飘渺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
”也就是说,现实主义抵制作为布尔乔亚知识分子话语形态的浪漫主义,追求客观性,为那些堕入贫困被边缘化的弱势族群或阶层发声,显然具有素朴的人间情怀和人道精神。
卢卡契对现实主义“客观再现当代社会现实”的理论涵义进行了最深入的阐释。
这位现实主义最忠诚的信仰者和辩护师撰写了大量论著(如《现实主义历史》(1939)、《巴尔扎克,司汤达和左拉》(1945)、《欧洲现实主义研究》(1948)、《当代现实主义的意义》(1958)等等),总结现实主义艺术经验:首先、他从认识论的高度重新阐释了现实主义客观性的涵义:“艺术的任务是对现实整体进行忠实和真实的描写。
”卢卡契提出,所谓整体描写就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总体性,追求文学描写的广度,从整体的各个方面掌握社会生活;向深处突进探索隐藏在现象背面的本质因素,发现事物内在的整体关系。
其次,他肯定了主观认识的重要性,强调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统一。
第二,广为人知的典型理论。
典型论是构成现实主义理论的一项核心内容。
黑格尔和谢林为典型论的流播奠定了美学基础,黑格尔认为性格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一个性格之所以引人兴趣是它的完整性,而完整性则是由于所代表的力量的普遍性与个别人物的特殊性融会在一起,在这种统一中变成本身统一的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于连的性格特征
+ 反抗——妥协——反抗的心路变化:
初出茅庐:平民意识、自尊心 市长家做家庭教师:与市长夫人关系 贝尚松神学院:野心虚伪路上的第一步 侯爵府秘书: 阴谋伪善的中心,仍保持一定清醒 监狱:反省、决裂
+ 双重人格: 反抗 & 妥协
自尊 & 自卑 雄心不已 & 野心勃勃 虚伪 & 正直
巴尔扎克的矛盾性
1、对金钱的既爱又恨:一生渴慕金钱、荣誉和地位 对金钱有着比别人更为深刻的理解
2、对贵夫人的追逐: “他那鬃鬣似的头发上厚厚的油泥,朽缺的牙齿,说话一快就唾星四射,
与他那总不刮的脸和总系不牢的鞋带,也都让人感到恶心。” “留神物色一下,是否能给我找到一个有财产的孀妇。并且替我吹嘘一
2)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A、追求艺术的真实,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艺术家不应该在作品中露面, 就像上帝在世界上一样,到处存在又到处不见。(福楼拜)
B、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C、具有内倾性与外倾性两种倾向:
内部心灵世界(司汤达、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外部社会形态(巴尔扎克、狄更斯、果戈理等)
第十六讲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一、 现实主义文学
1)定 义 19C30S初形成,在整个中后期占欧美文坛统治地位 继承和发展文学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的传统
不满足于浪漫主义文学追求主观幻想和抽象抗议
立足于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描写
关注社会人生,对社会的丑恶进行不遗余力的批判
——“批判现实主义”
巴尔扎克——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法国社会风俗史 注重从经济角度反映社会生活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 梅 里 美——善于描写异国风情,表现反现代道德的主题
善于塑造淳朴真诚、剽悍粗犷的人物
《卡门》《高龙巴》
(2)后期( 19C50S——19世纪末):客观现实主义
福楼拜——法国后期现实主义领袖
D、以叙事文学为主,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二、 19c.中后期欧美社会基本特点
1)政治态势:资本主义确立、发展晚期 确立:1830,法国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
1832,英国议会改革
发展:1848,欧洲革命进入资本主义发展,反对神圣同盟
19C60S,美国南北战争 1861,俄国废除农奴制
2)精神文化:崇尚物质与科学精神的时期
《红与黑》( Le Rouge et le Noir ,1830)
欧洲文坛上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副标题《1830年纪事》
——在现代,严肃的现实主义只能表现出人处于一种总体的、 其政治、经济和社会都在不断演变的现实范围中。 司汤达是开先河者。
故事简介: —— 于连:家庭教师,热衷仕途 德瑞那夫人:市长夫人,于连的情人 玛蒂尔德:侯爵小姐,于连的妻子
☆ 激情与感伤 ——冷静观察 & 科学思考
工业革命 实证主义哲学 自然科学发展
三、19世纪中后期法国文学
1)特点:实证色彩鲜明;主要成就现实主义小说
2)文学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19C70S前):现实主义是文坛主潮; 第二阶段(70-90S):对现实主义的继承,象征主义兴起
a、现实主义文学在法国的产生:
2、细致的心理描写开创了现实主义内倾性的方向:
多样化的心理描写显示出惊人的客观性
对“心理现实主义” 的产生和现代心理小说影响颇大
巴尔扎克
(1799-18பைடு நூலகம்0)
19世纪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欧 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巴尔扎克的一生: 对母亲的怨恨 爱情婚姻的曲折 从“文字垃圾”到“文坛国王”
番--一个超群的青年, 22岁,仪表不错,一双精神充沛的眼睛, 充满了炽热的光辉。”
3、世界观充满矛盾: 出身中小资产阶级家庭 有浓厚的贵族意识和封建道德观念,并力图挤进贵族的行列
4、矛盾背后的深刻性: a、人的物化: 真正的“英雄”是把灵魂交给了金钱的人 被金钱煽起的情欲是小说的真正主人公
b、对“恶”的崇拜与恐惧:社会是个人私欲的竞技场 人类的恶欲展现出巨大的驱动力
+ 结 论:法国复辟时期具有反抗精神的个人奋斗的典型
德瑞那夫人:
俄狄浦斯情结 出身贵族,无贵族的坏习气; 具有极大的同情心; 恪守道德,不轻浮;深深忏悔
——道德高尚、容貌美丽、性格动人、爱情坚贞的完美女性
玛蒂尔德:
性格折射出奇异的光彩
性格的核心是个人主义,自我中心
由此造成她的爱情走向极端 ——集自私、冷漠、骄傲、施虐与被虐的深层 心理于一身
2、《红与黑》的思想意义
等级制度—— 复辟王朝时期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 贵族等级制对平民青年的压迫和摧残
政治斗争—— 王政复辟时期贵族、教会的黑暗统治和你争我斗
a、汝拉山区的小城维里埃尔——外省写照 b、贝尚松神学院——当时社会的缩影,充满虚伪和倾轧 c、巴黎的德·拉莫尔侯爵府——上层社会的写照
客观而无动于衷
《包法利夫人》 莫泊桑——法国后期现实主义重要作家,法国短篇小说之王
客观精美,篇幅小,容量大
深刻揭示人物内心神秘的短篇小说
短篇《羊脂球》,长篇小说《俊友》 小仲马——《茶花女》 都 德——描写生动自然
充满对小人物的同情
《最后一课》《小东西》
司汤达
原名:亨利·贝尔(1783-1842) 19世纪法国杰出的小说家、批判现 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 他是社会与人心的观察者, 又是军人、官员、学者和外交家
1823,司汤达《拉辛与莎士比亚》 1842,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
——体现了早期现实主义理论主张
1857,小说家尚弗勒里论文集《现实主义》
——正式提出现实主义旗号
b、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分期:
(1)前期(19C50S以前):理想现实主义
司 汤 达——注重从政治角度反映社会生活 《红与黑》《巴马修道院》
复辟王权—— 贵族政权企图依靠外国势力干预政局 揭示复辟王朝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3、《红与黑》的艺术风格
1、开启了典型环境典型性格刻画的先河:
(1)于连的典型性格:
19C拿破仑时代到复辟王朝时期法国个人奋斗的典型
1830年法国复辟时期争取自由平等的平民个人奋斗者 (2)于连的三个典型环境:
维立耶尔城 贝尚松神学院 巴黎侯爵府
“在自然主义者巴尔扎克眼里,情欲和利己主义是世界的动力。” ——丹纳
巴尔扎克创作的三个阶段
1、20年代:主要写作商业小说,1825弃文从商,出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