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教育论文
对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思考
对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思考作者:刘长旭陈春宇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33期【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党和人民的看家本领。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文章从90后大学生马克主义信仰存在问题入手,剖析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路径,以此能够使大学生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关键词】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2013 年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出现“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最终难免导致政治变质、经济贪婪、道德堕落、生活腐化。
在全社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坚定理想信念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精神灵魂,是培养未来合格人才的思想保证。
在我国,坚定的理想信念实质就是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90后大学生是未来实现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一、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问题改革开放30年以来,西方的很多新思潮、新思想不断传至中国,特别是西方的普世价值的传入,对当代大学生有很深的影响,这是影响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客观因素。
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牢固也包括主观因素,如刚步入大学生活的学生们思想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整,不能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综合主客观因素,大学生信仰很容易导致多元化。
二、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一)自我弱化因素90后大学生的信仰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深层表现,在文化背景、知识的吸收程度,个人的意识愿望,都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意识观告诉我们,人要从事一项实践活动,都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它源于人的某种需要,而正是这种需要,才是进行实践活动的一种动力。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观的认识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观的认识潘思云学号:91民商法学院2010级8班关于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观的认识一、引言:我国当下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哲学依据,它可以引导我们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地把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不科学的发展观念让我国的经济社会出现了诸多不协调的问题,这就使得对当代人们对经济社会及其发展形式的认知情况进行探讨成为了必要。
所以介于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后备军,掌握着社会的明天,我们围绕着这一群体做了一个关于“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观”的调查。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地区的大学在校本科生。
为了增加覆盖面,取得更加可靠的数据,我们遂采用以网络为媒介兼以发放纸质调查问卷,采访,询问等形式开展了这次调查。
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11年11月13日至2011年11月31日。
调查内容拟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途径,持有态度,简单的内容,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其的影响等方面。
二、调查报告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致力于专业知识的刻苦专研,还应该关注这个时代的脚步,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
而马克思主义指导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发展道路的指南针,与祖国的脉搏息息相关。
这正应是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对象,奈何我们却对其知之甚微。
(一)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大学生只识皮毛却难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深层次含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十分空洞,更别说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深刻地思考了。
其相关情况如下:(1)当代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几乎所有大学生都会通过老师的课堂教授来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过其中只有少数人会寻求其他的途径进行学习。
根据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很少会真正运用到马克思主义理论。
因为哲学,通常是在人们深入思考后所得出的思想和精神的产物,是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问题的结果,从现实出发,又要超脱于现实。
论马克思的正义观及其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的正义观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仍有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要关注的是社会正义问题,认为社会正义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正义的实现需要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的积极干预。
马克思的正义观认为,社会正义应该是为了实现社会发展和公正的分配。
他认为,社会应该保证人人平等,量力而行,根据每个人的工作和贡献而分配财产和权利。
马克思认为,社会应该消除贫困和不平等,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此外,马克思还认为,社会正义与道德、法律和政治密不可分,社会正义需要政治改革和社会变革相互促进,才能真正实现。
对于当代社会来说,马克思的正义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不平等现象比比皆是,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密切相关。
如何实现社会正义,成为当代社会所需要重视的问题。
马克思的正义观认为,社会正义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
因此,当代社会需要在法律、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中实现平等,消除种族、性别等歧视,使每个人都能享有公正的机会和资源。
此外,当代社会还需要重视教育和技能培训,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水平,从而增强人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马克思的正义观认为,不平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因此,当代社会需要关注贫富差距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特殊照顾和扶持,缩小收入差距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
同时,当代社会需要鼓励和支持创新和创业,建设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生态,为每个人提供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马克思的正义观认为,社会变革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必经之路。
因此,当代社会需要关注政治改革和制度建设,推动国家治理的改善和完善。
同时,当代社会还需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正义观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当代意义,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仍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在中国的实践和启示【最新法学论文】
中文摘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千百年来人类追求的一种价值理想,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
它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利益诉求,它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价值理念。
可以这样说,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便产生了社会不公正问题,便有了对社会公正的要求。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建国后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为解决社会不公正不公平问题做出了种种探索和努力,但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社会不公平不正义的问题凸显出来。
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全面展开,社会矛盾急剧凸显,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殚精竭虑,为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而呕心沥血。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在利益格局调整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公平公正?这一系列重大而现实的问题摆在执政党和全国人民面前,迫切需要理论界去研究、去破题。
本文第一部分是引言,首先就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论述;其次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
第二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公正观,分三个部分进行了论述。
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公正观的形成;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公正观的主要内容;三是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的理论价值。
第三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在中国的实践,分别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公正思想展开论证。
最后从如何认识社会公正,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正观的角度给出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社会公正;实践;启示AbstractAchieving social equity and justice is a value of ideal which human pursuit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t is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social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basic premise of social stability. It reflects the aspirations of the people for an interest and the value concept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people, man and society, man and nature.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problems of social injustice and the demands for social justice exist since the human society formed.From China's actual situation, social injustice is prominent, with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in spite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the CPC 's leadership made all kinds of explorations and effort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social injustice. In particular, with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establishing gradually and social restructuring in full swing, a sharp social contradictions highlighted, in order to safeguard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the Communist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racks one's brains, works wholeheartedly for the construction fair just society. At present, China's economy has entered a new round of rapid growth,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terest adjustments and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social structure, how to further implement people-centered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How to promote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promote fair and just? This series of important and practical issue is put before the ruling party and the people of the country, the theoretical circles are needed urgently to study, to presentation.The first part of this text is the preface, firstly,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were discussed; Second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ing are combed. The second part is the classic marxist writers social fairness, three part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One is the classic marxist writers social fairness formation; the main content of social fairness of classic marxist writers was discussed in part two; Part three is the theory of Marx's thought of social justice value. The third part is the practice of Marxist social fairness in China .The social fairness thoughts of Mao zedong, Deng xiaoping, Jiang zemin and Hu jintao is discussed respectively. Finally, several enlightenments gets from the angle on how to understand social justice, realize social justice is the request of the socialist essence and how to build the fairness and justice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Key words:Social equity, Practice, Enlightenment新疆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doc
马克思主义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摘要】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趋向多元化,但存在着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功利至上等误区,学校要积极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与社会、家长的联系,多方共同努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学生也要提高内在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价值的反映和判断,并影响着所采取的态度和行为等,价值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指导人们价值活动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一般思想原则。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等问题的追求及评价的根本观点。
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当前,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知道人生的价值不仅包括自我价值,也包括社会价值,即他们在获得社会物质和精神认可的同时,也懂得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如何在为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但是,大学生在朝着文明、健康、向上方向的同时,在人生价值观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阶段正值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正文]一、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当今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初期,一些原有观念或拼弃或搁置,而新竖立起来的观念和规则也难以很快建立健全,加上封建观念以及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出现多元化趋势,甚至产生以下误区:1. 个人至上。
有的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以个人主义、小团体本位主义作为自己立身处世原则,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利益作为出发点,缺乏社会责任感。
处处为自己着想,把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集体之上。
有的同学直接表现为自私自利,不愿意帮助别人,关心他人,不参加集体活动、社会活动;而又的同学则坚持着“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思想积极的参加社会活动,主动关心集体、同学,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但是“客官为他人主观为自己”是客观上给他人带来好处,尤其在“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发生矛盾时,他们思想上回到“主观为自己”的出发点,不惜损害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
谈谈90后——马克思主义作业
谈谈九零后我写这篇文章,不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课程大作业,我想借这个机会,向老师,向现阶段社会的中流砥柱,谈谈我对九零后的思考与看法。
我91年出生,今年24岁,是一个纯正的90后。
我出生在农村,上世纪90年代的农村,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个时候,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是很高的,我记得春夏交际的时候,万物复苏,春暖花开,那正是播种、除草、施肥,营务庄稼的时候,爷爷奶奶每天一大早就会起床,去干农活,八九点回来吃早饭,然后又出去干活,有时候中午他们不回来,我会把饭菜送到地里,爷爷奶奶吃完简单的饭菜,把草帽扣在脸上,躺在田坎边上,稍微休息一下,又会一直干活直到天黑回家。
那时候我感觉爷爷奶奶真的是有使不完的劲——虽然他们已经快60岁了,而且我觉得他们一天到晚劳动还很快乐,似乎那并不是一件劳累的事情。
我小时候见过一次农村分田地的场面,那场面,说不上有多么正式,但是很热闹,家家户户派一两个人,大家跟着村里的干部,像走街窜巷的卖货郎一样,走到一个个田坎上,指指量量,大家说着笑着,田地就分好了,大家分到自己的田地,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那个时候农村不会有荒田荒地,大家都巴不得把自己家的田地一分一寸都种上庄家,有的人觉得自家的田地不够,硬是拿着锄头在满是石头的山腰上,开出一片三角地来,哪怕是种点花生芝麻之类的小作物,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因为那都是自己的,不用给别人一分一毫。
那个时候,田地之于农民,就相当于河流之于小鱼,蓝天之于小鸟。
田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的“银行”。
没有田地,农民即使有再好的种庄稼的本领,也无施展之地啊!描述我小时候农村的一些景象,我想表达的是,改革开放的的确确,真真实实的是一项伟大的决定,改革开放后,农村开始普遍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城市在新的经济政策下,充满了活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马克思主义大学生论文2000字格式范文
马克思主义大学生论文2000字格式范文马克思主义思想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以及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马克思主义论文2000字格式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马克思主义论文2000字格式范文篇一:《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摘要: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女性的解放思想,通过探寻女性受压迫的原因及解放途径,以实现两性的平等即女性真正意义的解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女性解放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被誉为女权主义流派三大家之一,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运用其阶级分析法审视和研究妇女问题。
将马克思主义女性解放思想与当代西方女权主义进行有机结合的同时,兼收并蓄的汲取其它女权主义流派的进步理论,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高潮中异军突起。
其世界性的影响延续至今,堪称一股名副其实的国际化思潮。
一、概念与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 年代。
其具有明显的二重性,既是一种女权主义思潮,也是一种社会主义思潮,对女权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以及世界女权运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作为一个女权流派,泛指带有马克思主义倾向的一些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女性思想中汲取营养,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学说进行关于女权话题的文化建构。
作为一种女权理论,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妇女的从属地位及所受的压迫,借鉴马克思的阶级、异化等概念分析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形成了带有明显的马克思话语的女权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把女权主义的人文关怀和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目标结合起来。
其特点是以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依据,考察、分析、解释女性问题,阐述女权主义的观点,进而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妇女的丑恶现实进行抨击。
它强调消除妇女压迫必须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妇女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只能通过共产主义来实现。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伊莱· 扎莱茨基、海蒂· 哈特曼和英国的朱丽叶· 米切尔等。
课题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论文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及对策探析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信仰使人产生精神上的依托,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和理想的归宿。
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后备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1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当代大学生普遍学习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认同并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并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来指导学习生活,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上存在信仰薄弱或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大学生信仰多元化趋势出现,大学生在多样的信仰当中徘徊不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比重降低,有的甚至游离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外,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第二,部分大学生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的成效,只看到眼前的资本主义发展现状较中国相对发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命运抱以怀疑态度,甚至放弃了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信仰。
第三,部分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当作一种教条。
不积极主动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问题时生搬硬套,不是内化为一种方法和思维方式,而是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课业负担,这直接影响了我国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第四,部分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等同于宗教信仰,不能辨别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区别,盲目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政治灌输。
以至于他们不明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以人的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科学信仰。
2 产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原因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本身就不只是一种‘现实’的,它是执掌着传统,超越着现实,而旨归于未来的”,①其缺失与弱化有其特定的时代性和历时性。
归结起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是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论马克思主义正义观
论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摘要: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正义成为了当代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对正义的探讨俨然成为当代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
在大量研读马克思丰富的理论成果基础上,文章选择从三个方面来梳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正义思想:以自由为核心的正义观;以人本为核心的正义观;以异化为核心的正义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正义观;自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我国在发展中出现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公、腐败等阶段性问题也已深刻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已成为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当务之急。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维度之一。
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关于是正义的独特见解,对于正确分析并解决当下社会正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以自由为核心的正义观《德谟克利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学术著作,其“主题的底蕴却是通过对伊壁鸠鲁的自我意识哲学的阐述,确认认的崇高地位和价值,以构筑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哲学的基础。
”[1]对自我意识的肯定更是其在这一时期所表现出的正义的基石,认被视为正义的主体,人的自我意识被看作正义的评判者。
“哲学就是要反对一切天上和地上的神,这些神并不承认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
”[2]伊壁鸠鲁对于自我意识的肯定获得了马克思极大的赞赏,通过对伊壁鸠鲁原子运动偏斜学说的阐述,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赋予原子偏斜运动是赋予了自我意识的绝对性和自由”,[3]它是“表述了原子的真实的灵魂、抽象个体性的概念。
”[2]换而言之,伊壁鸠鲁以原子确立了自然物质的基础,与此同时又以抽象的人的自我意识确立了人类社会的基础。
在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中,人被赋予了绝对的地位,马克思对自我意识、人的自由平等的推崇在其中显现:他认为:“哲学无非是人的自我意识,而正义无非是人的抽象的自我意识的自然延伸。
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念
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念
马克思主义对正义的观念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
马克思主义认为正义是基于社会的阶级关系和生产关系而确定的。
正义不是抽象的道德准则,而是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确定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正义是虚假的,因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而获取利润,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只有通过消灭阶级差别,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正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正义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密切相关。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正义被剥削阶级所掌握,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正义是全体劳动者共同享有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正义的关键是消灭私有制和建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
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念还包括对个人自由和平等的关注。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在消除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个人的自由和平等才能得到充分实现。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生活权利和自由发展的机会,不再受到阶级和经济利益的限制。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念强调社会的公平和平等,强调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对正义的决定作用。
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正义和人类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大学生论文范文.doc
马克思主义大学生论文范文思想教育工作,始终不渝地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问题的重要手段论文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马克思主义理论l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伟人在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必然到来的结论,这一论断曾感召过世界范围内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奋斗。
如今,当代大学生中有一些人对这一结论持怀疑态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苏东巨变以后,对于什么是信仰,该信仰什么,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常常疑惑和探讨的问题。
一、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必要性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促进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却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压力、灾难与迷茫,人们在享受自身发明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尤其是精神信仰上的迷失。
面对这一切,不少大学生也在逐步失去方向,丧失信仰,陷入到一个毫无目标的困境中无法自拔。
正如马尔库塞所说:与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相伴随的是人的精神的不断丧失,人们在更多的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对如思想、信念等许多东西却越来越淡漠。
在这种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产生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的表面富足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相对落后使得当代中国大学生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邓小平曾经说过: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它在人民中混淆是非界限,造成消极涣散、离心离德的情绪,腐蚀人们的灵魂和意志,助长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思想泛滥,助长一部分人当中怀疑以至否定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的思潮。
而中国现存的如贫富差距问题、官僚腐败问题、政治体制问题等更使得一些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失之偏颇。
马克思社会公平正义思想探究
马克思社会公平正义思想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国的指导思想,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马克思社会公平正义思想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要求全体人民在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完善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实现社会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研究马克思的公正观,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公正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全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外,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马克思公正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任何一种新思想的产生都不是凭空的,都有深刻的社会背景。
考察马克思的公正观,也需要联系马克思当时所处的社会大背景。
通读马克思经典着作不难发现,马克思公正观形成的社会背景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存在;无产阶级对于社会公正的迫切需求以及社会革命对社会公正发展的推进三个方面。
马克思公正观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主要包括三个主要阶段:马克思早期对于社会公正观的探索,马克思公正观的初步形成,马克思公正观的全面确立。
第二部分:马克思公正观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公正观的基本内容有四个方面:经济公正、政治公正、社会公正和生态公正。
马克思的公正观的特征是,阶级性与人类性的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统一、相对性和绝对性统一。
马克思认为实现社会公正首先要以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为基础;其次,要以实现社会公平,建立共产主义为目标;最后,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
第三部分:马克思公正观的当代启示。
第一,以马克思经济公正观为指导分析解决我国经济领域存在的不公正问题,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为实现经济公正奠定物质基础。
论当代大学生正义观教育
身 处 全 球 化 时代 的人 们 的“ 球 意 识 ” 速 增 强 , 全 迅 与
此 同 时 , 统 的 民 族 观 念 不 断 削 弱 ; 场 经 济 强 化 了 人 们 传 市 的 自主 意 识 和 进 取 精 神 , 人 们 开 始 重 视 自身 能 力 和 素 质
关 键 词 :当 代 大 学 生 育 内容 教 育 方 法 正义 与 正义 观
意 识 和 能 力 , 现 了享 乐 主 义 、 金 主 义 的 错 误 思 潮 。 出 拜 新 时 期 的 正 义 观 教 育 应 坚 持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系 的 灵 魂 . 坚 持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人 民性 , 最 广 大 人 民 的 利 即 以 益 为 出 发 点 、 宿 点 和 检 验 标 尺 , 取 实 现 社会 正 义 ; 归 争 应
德 上 的依 据 和准 绳 。
对 于 个 人 而 言 .加 强 正 义 观 教 育 有 利 于 提 升 个 人 正 义 德 性 和人 格 。慈 继 伟 在 《 义 的 两 面 》 引 言 中指 出 : 正 的
“ 果 社 会 上 的 一 部 分 人 的 非 正 义 行 为 没 有 受 到 有 效 的 如
制 止 或 制 裁 ,其 他 本 来 具 有 正 义 愿 意 的 人 就 会 在 不 同 程 度 上 效 仿 这 种 行 为 , 至 造 成 非 正 义 行 为 的 泛 滥 。 ” 称 乃 他 这 种 现象 为 “ 义 局面 的脆 弱性 ” 产 生 于个 体 的 正义 、 正 。 欲 望 、 益 , 特 殊 的 、 稳 定 的 , 确 的 价 值 取 向 会 强 化 人 利 是 不 正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版 社 .0 7 1 . 2 0: 0 2 [ ] 泽 东 选 集 .第 1 )M ] 京 : 民 出版 社 ,9 1 2毛 ( 卷 [ . 北 人 19 :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教育问题探析
质力量的确证 ,不再是人生活本 身的需要而是人 谋 生 的一种手 段 ,这 种 谋 生 手段 是 以强 迫 性 为前 提 的 , “ 动不 是 自愿 的 劳 动 ,而是 被 迫 的强 制 劳
劳 动 。因此 ,这 种 劳动 不 是 满 足一 种 需 要 ,而 只 是满 足 劳动 以外 的那 些需 要 的一种 手 段 。 [更 进 ”4
一
步是 由他们的 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 身就开 始把 自己和动 物 区别 开来 。 E 然 而 ,当代 大学 生 ”1
理 上 的探析 。
一
,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设在其初期阶段存在
着制 度上 和 管理 上 的不 完 善 ,其 二 ,社 会 主义 的 市场经 济虽 然具 有 自身 的特 色 ,但 作 为 一种 市 场 经济 ,它也 必然 遵 循 市 场 经 济 的一般 规 律 :寻 求 利 润最 大化 。从 价 值 观 来 说 ,市 场 经 济价 值 取 向
一
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 的教育系统的不健全 ,没有 从 现实 和 理 论 上 为 当 代 大 学 生 提供 解 决 “ 惑 ” 困 的方案 。对社 会 主 义社 会 政 治 制 度认 识 的偏 差 主 要表现在 ,认为其仍然存在剥削、仍然存在类似 资本 主义 社会 的社 会 问题 ,如失 业 、两极 分化 等 。 其实 ,这只是表面现象的相似,而不代表其社会 政治制度上 的相 同。在 当代 大学生教育过 程 中, 对两 种社 会性质 之 间 的差 异 性 采 取更 多 的方 式 是 “ 搁置 ” ,没有从 实 质上 进 行 说 明 ,更 没有 从 道 义 对社会主义社会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学
牛小侠 , 刘 敏
( 吉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哲学基地 , 吉林 四平 160 ; 3 00 吉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 吉林 四平 160 ) 300
马克思主义正义问题论文
马克思主义正义问题论文摘要:从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出发,我们必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这是当务之急。
一、正义问题的背景与结构自从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把道德逐出政治以来,政治在中立化的立场上逐渐发展成一门科学。
但由于政治逐渐远离道德,政治的罪恶日益严重。
到了20世纪发生两次世界大战,接着出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峙。
20世纪末,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大决战,社会主义屈居下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发展遇上重大挫折。
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得以幸存。
邓小平承前启后,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社会主义中国开始向资本主义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生产力。
资本在中国进展迅猛,招商引资是政府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
商人或者企业家成为新时代的英雄人物,成就突出者得以进入人大和政协机构。
政府对资本有宏观监管,但是由于制度措施不健全,监管稍显乏力。
相对于资本主义来说,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在于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目标涉及到两个大局,第一个大局——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已经实现,现在到了落实第二个大局的时候了。
此时的城乡差距、东部地区与中西部的差距、贫富差距(基尼系数濒临警戒线)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当前中国社会必须解决平等问题,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让民众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才能积极抵御“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的马太效应,逐渐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到来。
正义者何?本来,义字前面无需正字的修饰和强调,因为义字本身已经蕴含正当。
“正义”作为严肃的思想命题,已经意味着义的被滥用、被曲解,意味着义的古典含义的公信力的下降,负义、不义、无义甚嚣尘上。
新形势下推进90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同感的思考
技术发展 最为迅猛 、 人们 思想观念 最为解放 、 价值 观最为 多元化 的时期 ,这个时代大 背景 给 9 0后大学生打上 了鲜
明的烙 印——思想 的独 立性 、 选择性 、 变性和差异性 明 多
显增 强。2 1 0 0年 4月笔 者作 了一次关于“ 当代大学生对马
2 07
收 稿 日期 :C 00 - 0 21- 8 3 作者简介 : 游龙桂(98 )男 , i 6一 . 副部长 , 硕士; 陈文(93 )男, 18 一 , 硕士。
代史纲要》 课程Ⅲ 目 , 。 前 全国高校 中已设立马 克思主义理 论一 级学科博 土点 2 1个 , 硕士点 7 3个 , 二级学科博 士点
15个 , 0 硕士点 4 3 5 个 。这些既显示出党中央对马克思主
义理论学科建设 的高度重视 , 也突显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 的高度关注和殷切希望。
Jj LunY arJi ao Y ULi l u
☆ 教 育 理 论 研 究 ☆
新 势 推 0大 生 马 思 义 国 认 感 思 形 下 进9后 学 对 克 主 中 化 同 的 考
游 龙 桂 。陈 , 文
( 福建农林大 学 a 工部 b 学院 , . 学 . 林 福州 3 0 0 ) 50 2
思 主义 中 国化的最 新理论 成果 来武装 9 O后 大 学 生 的 头
我党历来重视思想 政治理论 研究与教育工作 , 尤其是
把大学生的思想 政治教育作 为工作的重 中之 中。 胡锦涛总 书记在 党的十七大报 告 中明 确提 出 , “ 要 全面贯彻党 的教 育方针 , 坚持育人 为本 、 育 为先 , 德 实施 素质 教育 , 高教 提 育方针 , 坚持育人 为本 、 育 为先 , 德 实施 素质 教育 , 提高教
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研究-5页文档资料
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研究[文献标识码]A新形势,新挑战。
90后大学生以他们张扬的个性和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给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
因此,如何更好地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并形成自觉,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顺应时代发展,贴近广大学生生活,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一、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认同现状90后大学生出生和成长的特殊背景――中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结构快速转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日趋开放的大好时期――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观多元、轻理论重实效、思想独立、观念民主等特点。
(一)价值观多元化如今,大学生价值取向日益呈现出的多元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现实性、主体性和复杂性。
他们积极主动、敢于创新,并且倡导自我发展的价值观念,这与过去束缚个性的价值观念相比可以说是极大进步了,但美中不足的是在追求自我发展的道路上对道德的重视度不够,这是需要纠正的部分。
当下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严重,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及新旧道德观碰撞剧烈,90后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收到强烈挑战。
比如现在大学生当中有哈韩哈日的,有追随欧美文化的,当然其中也有不少推崇传统文化的。
各种文化交织碰撞在一起,千差万别,各有优劣。
这种差异性表面上看是个人喜好的问题,追其根本,还是价值观问题带来的一系列矛盾。
在人与物、人与人、个人与集体等等方面,大学生们的人是仍然不甚清晰,选择过程中也有诸多困惑,于是出现了行为积极与消极并存的现象。
(二)轻理论,重实效大学生们更注重具体实践和自身能力的锻炼,为日后的工作生活做准备,所以他们更关心实际而不是刻板的哲学理论知识和精神信仰。
这也与他们要面对的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关。
许多同学认为学习专业课程才是正经事,因为它能够满足个人物质利益的需要,是为自己日后的工作学习发展服务的,会成为自己谋生的手段,通俗点说就是可以赚钱。
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课程对个人发展和前途毫无用处,只是茶余饭后拿出来凸显个人格调的很鸡肋的东西。
论当代大学生正义观教育
论当代大学生正义观教育作者:郏宁扬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30期摘要:文章论证了正义观教育的时代意义,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主要内容,探讨了当代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多种方法,提出了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合力,从而提升个体的正义德性,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稳定发展。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正义观教育时代意义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一、正义与正义观正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般属于“义”的价值范畴。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墨子把“义”与“正”联系起来,认为:“义者,正也。
”拉丁语的“正义”一词源于古罗马正义女神禹斯提提亚……包含了正直、无私、公平、公道这些一直保持到现代的基本语义。
①就个人美德伦理而言,正义主要指个人公正无私、公平正直的道德品质。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正义观,主要体现为先义后利、正义谋利的义利观。
荀子讲:“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墨子讲:“万事莫贵于义。
”在现代西方思想家的正义观中,罗尔斯正义观的核心是平等,提出“两个正义原则”,用来处理平等的自由与平等的分配;诺奇克认为坚持个人权利是首要的,有针对性地提出“持有的正义”。
马克思主义的正义观,将正义的理想与现实基础相联系,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将理论的完整性与开放性相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具有时代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产物,它为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反映该时代的经济基础,又随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具有人民性,既关注人民的共同利益,又关注作为人民的成员的个人利益。
二、正义观教育的时代意义身处全球化时代的人们的“全球意识”迅速增强,与此同时,传统的民族观念不断削弱;市场经济强化了人们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人们开始重视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然而集体观念在日渐淡漠,且诚信缺失,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不信任;社会生活多样化与文化的多元化,由于引导不力,人们的思想观念缺乏必要的辨别意识和能力,出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错误思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教育研究摘要:随着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国崛起的新一代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兼具着使命感和责任感。
因此,在错综复杂的环境当中,对大学生正义观教育的重要性凸现出来。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生;正义观;教育内容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279-02纵观历史,“正义观”古今中外都是一个很普遍的话题,并且对象领域很宽阔。
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强调一种大义灭亲、互帮互助的正义观念;而从外国的“阿纳克西曼德、郝拉克里特等人就开始将正义观念提到宇宙观的高度,儒家借助‘天道’将正义观念世界观化。
”[1]此外,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正义”主要用于人的行为。
“而罗尔斯通过进一步概括以洛克、卢梭、康德为代表的契约论,使之上升到更高的抽象水平而提出他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
”[2]罗尔斯的正义观强调的是平等。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是将正义的理想与现实基础相联系,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将理论的完整性与开放性相统一[3]。
可见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强调的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统一。
一、90后大学生“正义观”的现状当前很多大学生都不重视正义观,忽视正义的存在。
当前在校大学生多数为90后,正对这一现状,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价值取向方面,“3%的同学认为应毫不利己、专门利人,68%同学坚持利人亦利己。
”[4]可见,多数90后的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还需加强教育。
此外,当前大学生在正义观这一方面也表现出一些复杂的特点,首先,正义观念与正义行为的不协调性。
虽然很多大学生在脑海中有这种正义观或正义感,但是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这种正义行为很难实行,有材料显示:“在路上遇到坏人行凶、抢劫、偷盗时,仅有24.6%学生选择了‘挺身而出,坚决制止’,有17.2%学生选择‘求助他人’,而58.2%学生选择‘静观其变’或‘看事态发展再决定自己怎么做’或‘想管但怕自己吃亏’,选择‘尽量回避,少惹麻烦’占48%。
”[5]可见,很多大学生对正义感这个词的认知度不够高,在脑海中的正义观念也不是很强烈。
因此,大部分感受都从虚拟人物特征描绘中感受的。
二、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教育内容当今不同版本的正义观百花齐放,那么,在校大学生的正义观教育要坚持哪一种正义观呢?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具体包括:正义的人、家庭、政治、分配、劳动以及代际正义论等内容。
但是就在校大学生来说,有关个人正义以及家庭正义是与其生活密切联系的。
所以,对在校大学生的正义观内容教育更加侧重这两方面。
1.个人的正义观正义的人主要涉及的就是个人的正义,我们知道,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人也是整个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正义问题的主旨是个人对社会需求的满足,是个人对社会规范的践行,是对社会秩序的确立和维持。
衡量个人正义的标尺是社会的需要或者说是个人的良心。
”[1]而个人正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德性和德行。
首先,德性是个人正义的核心内容。
离开了德性,个人的正义就是空谈。
那么什么是德性呢?所谓“德”就是品德,道德。
老子用道来解释德就是抓住了德的本质。
“德”与“得”的想通,意思是得到、获得。
先秦时期的“内得于己,外得于人”就是“德”的含义。
其“内德于己”指的是养好自己的品德,修身养性,增加自己的内在能力,就是一种自律,自己的意思。
而“外得于人”指的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肯定。
重视人际关系的处理。
所谓“性”指的就是万物的品质。
合起来。
德与性就是指人的一种自然秉性。
在古语《中庸》中提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但是,从古至今,我们的传统文化都强调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友好、互助的品质。
其次,马克思主义当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有关德性论。
但是,德性是一种思想品质,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精神状态。
其根基就是物质关系。
恩格斯说过:“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
”[6]可见,马克思主义关于德性观是从社会存在中去找根基。
个人的德性是来源于经济关系,随着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改变。
涉及经济关系其核心概念就是利益。
那就是说,个人的德性前提就是利益。
要养成一种良好的德性就必须要正确地对待和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的关系。
养成良好的价值取向。
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一种真正的个人正义观念。
最后,德性是有关于个人的品性,个人内在的修养。
但是,德行与德性比起来更为重要。
所以,具备一种良好的道德品性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实践活动体现出来。
通过一种外在的行为将内在的品性表现出来才算是一个真正具有正义感的人。
而在伦理学当中,德行可能包括道德性行为和道德行为。
而道德性行为必须要通过与社会、人群接触才能够体现出来。
因此,强调的是一种人际交往。
就是在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重视个人的为人处世方式。
而个人的德行又有善恶区分。
狭义的去理解道德性行为的德行就是一种真、善、美。
可见,通过个人自身的善良意志,塑造一个真、善、美的社会。
使得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祥和,这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个人正义观教育的具体内容。
2.家庭的正义观家庭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共同构建的,也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家庭的正义问题是人们对家庭这一现象是否合乎社会发展,是否能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及家庭正义的本质、尺度、内容等的探究。
”[1]而对当前大学生来说,其爱情观与婚姻观也随着整个社会的转型,受市场经济影响,外来价值观的冲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首先,爱情正义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仅是带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也引发了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改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爱情观上,已经从原来的“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7]向开放的男女之间平等、自由的恋爱观转变了。
但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不好的价值取向的爱情观。
比如:功利主义的爱情观。
片面强调对方的财、貌等爱情观是一种非正义的观念。
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西方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的渗入。
但是更多的也是整个社会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自身形成了这种爱情观念。
因此,要对当今在校大学生进行一种爱情的正义观教育,是一种要求男女双方都相互尊敬、共同进取的爱情观。
只有这样爱情的正义观才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发展。
其次,婚姻正义观。
我国现在婚姻已经从原有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观转变为自由,不受干涉的,一夫一妻制的婚姻。
但是,整个社会上仍然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现象,随着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在校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卒年增大,尤其是社会上片面对待女性的做法仍然存在,很多女大学生认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这种不正义的婚姻观同样也是当前婚姻观当中的典型,这种想法在无形之中不仅仅给男大学生带来了更大了压力,也同样地引发出很多社会上的隐性问题。
因此,要让在校大学生明白,婚姻是夫妻双方共同的事情,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相互承担责任,这样的婚姻才能够长久。
要坚持一种社会主义的爱情婚姻观,正如恩格斯所说:“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派生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
到那时候,除了相互的爱慕以外,就再也不会有别的动机了。
”[8]三、树立对90后大学生“正义观”教育信心当今在校大学生多半都是90后,虽然大多数人对他们的评价都是缺乏责任感、非主流、张扬、有个性等等,但是有调查显示“31.6%的‘90后’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目标非常明确,59.5%虽然有人生目标,但不明确。
大多数‘90后’大学生追求奋斗型、责任型人生,其人生目标总体上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
”[9]因此,对待当前在校大学生正义观教育要有足够的信心,在教育手段上不仅仅是要转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加强学校教育课程的授予,在社会制度中也要完善对善恶惩治的制度,这样让大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社会正义感增强。
燕继伟说过“在努力达到正义的要求时,我们往往会注意别人是否也这样做,如果他们的行为对我们有所影响,这一倾向会更加明显。
”[10]所以,在教育手段上要不断地跟上时代。
结合网络信息宣传与实践活动的参与,让大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到正义的魅力。
相信,随着大学在马克思主义正义观教育的逐渐普及,新一代的大学生的正义感会逐年增强。
参考文献:[1]倪勇,等.社会变革中的正义观念[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15.[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6.[3]王学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65.[4]刘和平.“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及对策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3).[5]海南高校政研会.海南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j].思想政治教育,2004,(3).[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4.[7]王文锦.礼记破译.曲礼上第一[m].上海:中华书局,2001:16.[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0.[9]杨朝清,鞠阳.“90后”大学生思想生活生活状况调查[j].青年文化,2009,(5).[10]燕继伟.正义的两面[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269.(责任编辑:许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