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主义
撒切尔主义
• 在英国,有关撒切尔夫人的评价也趋于两极,有人认为她 拯救了英国经济,但有人反驳她要为国内的传统产业的衰 弱和迅速恶化的贫富差距负责。亦有人指出,英国虽然因 撒切尔夫人的政策使经济陷入一段艰难而混乱的时期,但 这却是英国经济踏入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无论如何,1990 年撒切尔夫人下台后,继任的保守党梅杰政府以及工党布 莱尔政府,依然沿行了她所推行的经济变革,该政策方向 持续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
Comments on Margaret Thatcher • The comments on Margaret Thatcher tend to the polarization(两极 化).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views: a.The critics • b.The supporters
•撒切尔主义是英国政治家撒切尔夫人的一套经济、社会、政策主张, 也可描述她本人的行事风格。撒切尔夫人在1975年至1990年间任保守 党党首,并在1979年5月至1990年任英国首相。正如撒切尔夫人自己 在1975年保守党大会上所说的,她抛弃了英国的“共识政策”,将自 己称为“坚信的政治家
Contents
• •
More information:
/commo ns/1966/jul/05/sexual-offences-no-2 “Conservative Party Manifesto 1979". Foreword.
• 。
Social policy
• Reduction in the power of the trades unions was made gradually, unlike the approach of the Heath Government, and the greatest single confrontation with the unions was the NUM strike of 1984 to 1985, in which the miners union was eventually defeated 撒切尔夫人上台后,逐步对工会的 力量进行削弱。其中引发的最 大冲突是1984年至1985年因关 闭矿井引发的英国煤矿工人大 罢工,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一 度被认为势力强大,并曾在 1974年领导罢工迫使希思政府 垮台的全国矿工联盟作为罢工 领导者严重挫败。
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1.布雷顿森林协定是战后确定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奶奶7月,来自44个国家的730名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
会议上通过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议定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确立了“两个挂钩”原则,从而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奠定了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霸权地位。
2.《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1年12月10日欧洲共同体首脑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城签订的关于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的条约,简称《马约》,又称《欧洲联盟条约》。
条约主要内容:①经济货币联盟。
条约规定,在欧盟内部要求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真正实现统一市场,并使经济政策完美地协调起来。
②政治联盟,制定了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
《马约》是欧共体国家实现经济、货币、政治和军事联合的第一次尝试。
是欧共体一体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产物,被认为是欧共体经济政治联合发展的里程碑。
3.莫洛托夫计划1947年苏联为了防止东欧“离苏倾向”,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援助东欧经济发展而与东欧各国签订的经济协议总称,是由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提出,故名。
在冷战时期,面对美国的遏制战略和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反击措施。
1947年7~8月,苏联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以此来抵制和反击“马歇尔计划”,西方把这一系列贸易协定称为“莫洛托夫计划”。
这一计划的提出是苏联针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作出的首个反击,它加强了苏联与东欧的经济联系,帮助它们恢复和发展经济,也限制了东欧同西方的经济往来,使其日益成为一个游离于世界市场之外的封闭经济集团。
4.布拉格之春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是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
捷克斯洛伐克党制定了行动纲领,系统而深刻地阐明了改革方针,提出建立一种十分民主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模式。
撒切尔主义对当代英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撒切尔主义对当代英国教育改革的影响内容提要:撒切尔主义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在保守党内部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新右派”势力的意识形态。
它一方面坚持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却又主张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
本文即从上述两个方面分析撒切尔主义对当代英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关键词:撒切尔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文化右翼纲领;英国教育改革1979年,英国保守党上台执政,撒切尔作为首相开始在教育领域进行一系列“激进”的改革。
她首先废了1976年工党政府制定的教育法,从而取消了对综合改组的强制性。
1979年后,保守党政府采取的进一步行动是停止综合教育运动和强化独立学校。
1980年和1988年的两部教育法是撒切尔政府在教育改革上的大手笔,具体体现了撒切尔主义理念。
一、撒切尔主义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前院长劳顿(Denis Lawton)教授认为,所谓撒切尔主义即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在保守党内部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新右派”势力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混血儿”。
撒切尔主义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是更为广泛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
它有两条重要的政治纲领,即自由经济和强硬政府,外加对家庭的道德关注。
强硬政府和对家庭道德的关注体现了撒切尔主义的“威权主义”成份。
新右派政府在经济领域降低税率、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等政策。
在社会政策上,主张个人在“机会均等”条件下充分自救,反对“福利国家”,并企图恢复宗教、家庭等传统价值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权威。
但在政治统治方面,新右派政府在谋求稳定的借口下加强国家的权威专制,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权威、秩序和法律,采取“硬政府”的姿态。
二、撒切尔主义指导下的教育改革1987年,一批右倾教师和学者组成的希尔盖特集团在其题为《谁的学校?》的宣言中认为,家长们已对英国公立教育制度失去信任,原因在于地方教育当局和教师们把公立教育看作自己的垄断领域。
年鉴学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20年代在西欧国家中,一些马克思主义者试图重新阐释马克思主义,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以求有别于苏联,并能适应修的具体环境,因而形成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当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布洛赫等人。
撒切尔主义:是指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在保守党内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新右派”势力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混血儿”。
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经济上的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了在社会地位和其他领域方面的不平等。
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之一,其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
由于此事,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波黑战争:波黑战争是发生在1992年4月~1995年12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三个主要民族围绕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而进行的战争。
战争共分为三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
2008年7月21日,被荷兰海牙国际法庭通缉的前波黑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在潜逃13年后,于当日晚在塞尔维亚被捕。
新联邦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共和党总统尼克松提出并实施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政策,实行以“分享岁入”为重要措施的经济金融方案,旨在扭转自罗斯福以来权利从州和地方政府流向联邦政府的趋势,加强州和地方在解决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中的作用,进而克服由于不断扩大联邦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而造成的积弊。
撒切尔经济学
经济思想:综合性
撒切尔主义继承了英国保守主义传统的价值观念, 信奉自由 主义经济哲学, 其经济政策也兼收并蓄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 凯恩斯主义等各种理论和主张 。 它不是单纯绝对地依靠哪一家 之说。而是采众家之长。
结果与评价
1、积极作用: 在货币主义的指导下,撒切尔的经济政策对当时医治"英国病"、 发展英国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1983年到1988年间,英国通货 膨胀率一直维持在平均5%以下,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 平。1988年英国财政出现了140亿英镑的盈余。经济增长率也显 著提高,1983-1988年英国经济发展速度在西方国家中始终名列 前茅,特别是经济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等都优于欧盟大 陆国家和美日等主要工业化国家,显现出了少有的活力。20世纪 90年代初虽然一度反复,经济增长率在1991年和1992年出现倒 退,但到1993年就重新走出低谷。
OLGO
1
背景 撒切尔改革
目录
2
3
改革的经济思想
结果及评价
4
5
背景链接
背景:凯恩斯主义
一、凯恩斯主义
1、含义: 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以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为思想基础建立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 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2、转折点: 从资本主义国家管理宏观经济方式的观点看,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是一个转折点 ,即由自由放任主义转变为国家干预经济,由把收支平衡作为理财的基本原则转变 为以促成经济平衡发展为基本原则,由把税收仅作为收入的因素转变为经济平衡发 展的因素。凯恩斯主义及其税收思想在西方世界风行了半个多世纪,不少资本主义 国家政府曾奉若神明。
世界当代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政府为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制,发起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会议。
1944年7月1日—22日,美英苏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
会议通过了最后议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据此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并决定把各国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比价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亿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1971 年8 月美国被迫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年7月23日签订,1948年1月1日正式生效。
其宗旨是:达成互惠互利的安排以求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主要活动是主持减让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的多边谈判和协调成员国的贸易争议。
关贸总协定后来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组织。
3.乔治·凯南是美国外交家和历史学家,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
遏制政策始创人。
1925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1929年至1931年在柏林大学学习俄罗斯文化,后在苏联和欧洲国家从事外交工作。
对二战之后的苏联政治进行了详尽分析,并提出了许多应对克里姆林宫的原则。
凯南提出,由于传统的不安全感,苏联的对外政策具有扩张性;当政者不愿与西方世界接触,以免国民了解真相;斯大林相信,与西方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他第一次提出“遏制”的概念。
当时美苏关系恶化,美国在寻求新的对苏战略考量。
凯南的学说适逢其时,激发了政府的灵感,“遏制”旋即成为“冷战”的核心词汇,也是20世纪国际关系最重要的词汇之一。
4.富尔顿演说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杜鲁门的陪同下,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敦市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题的题为《和平砥柱》的反苏反共演说。
在演说中称苏联的扩张已经构成了对西方国家的威胁,东欧已被苏联用“铁幕笼罩起来”。
鼓吹美英结成军事同盟,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的威胁。
动态 纪念日
5热词撒切尔主义所谓“撒切尔主义”,即经济上的自由主义和政治上的保守主义,具体到英国,就是通过实行低税收、小政府和大型经济部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推动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通过调低直接税、调高增值税等方法改变英国税收体系;通过削减社会福利和政府开支减轻政府财政负担;通过对工会的不妥协,改变工会通过罢工、示威要挟政府政策的战后英国政治生活常态;通过实行高利率,控制经济自由化后随之产生的高通胀风险;通过坚持英国经济政策自主、反对欧洲一体化和加入欧元区,确保英镑和英国金融的独立地位,避免陷入连带风险,等等。
“撒切尔主义”的一系列做法,让英国在11年时间里成功改变了“欧洲病夫”的形象,因制造业萎缩而低迷的英国经济,在此期间开始借“第三次浪潮”之势实现向第三产业的转型,传统的金融中心地位得到恢复,新兴的创意产业得到蓬勃发展。
2012年伦敦奥运会,“创意之都”的自豪感溢于言表,当时就有评论者指出,这一切的辉煌,和当年撒切尔夫人的“铁腕转型”密不可分。
关键词:蝉联李嘉诚15年蝉联华人首富谁是最有钱的华人?财经杂志《福布斯》4月15日公布2013年华人富豪榜,港人李嘉诚以净资产310亿美元的身价,连续第15年蝉联华人首富;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以116亿美元的身价,再次摘得大陆首富桂冠。
值得注意的是,《福布斯》华人亿万富豪中中国大陆富豪的占比也从48%上升至50%,成为华人亿万富豪主要组成和增长主力。
不过,前十名的榜单中,内地富豪只有宗庆后上榜。
香港多家银行争抢人民币利率上调近日,香港多家银行上调人民币定存利息吸引存款,显示海外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重又上升。
其间因素不少,特别是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 QF II )扩容,但究其根本,境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稳步回温抱有信心,是人民币及其离岸金融产品广被看好的根本原因。
中银香港宣布,4月2日起至4月30日,在该行存入2万元人民币,3个月和6个月可分别享受2.3%和2.4%的年利率。
高一历史必修2_课文注释:“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
课文注释:“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
20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后,各国政府纷纷寻找医治这一新疾病的药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担任英国首相,率先采纳了货币学派的主张。
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也以供应学派为依据,确立了自己政府的经济政策。
由于两人的经济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国的经济危机,并有一套理论体系支撑,因此经济学家们分别称之为“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
实际上,“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有许多相同之处,二者都提倡自由放任,强调市场调节作用,反对国家干预;二者都实行有利于富人的减税政策,因此都曾被攻击为“劫贫济富”;二者都大力增加军费开支,用加大政府消费来缓解危机。
1/ 1。
撒切尔主义名词解释
撒切尔主义名词解释
撒切尔主义是指首相戴安娜·撒切尔实行的英国政策,被认为是典型的中
右派、英国保守主义政策。
1980年代,撒切尔政府推行了倡导紧缩政策,通过经
济紧缩和对既存体系的改革来实现经济上的稳定和发展,使英国重组并开始复兴,以实现“幸福社会”及获得繁荣昌盛。
在高等教育方面,撒切尔主义推行了“就业战略”,提倡开放课程,加强
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就业服务的力度,使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而不是学校的声誉,以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求。
另外,撒切尔政府还鼓励大学与实业相结合,响应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技术创新及质量保证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指标,以把教育和生产结合起来。
总而言之,撒切尔主义从加强就业和职业培训,增强教育的实用性、理论
性两方面来努力,使高等教育更加务实实用,使中小企业在全国普及,使科技落实到实践,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
其目的是令英国的高等教育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完善,建设一个比较安全、繁荣昌盛的社会。
英美特殊关系名词解释
英美特殊关系名词解释1. 引言英美特殊关系(Special Relationship)是指英国和美国之间的特殊外交、军事、经济和文化联系。
这一关系在20世纪发展起来,并且对于两国以及全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与英美特殊关系相关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包括历史事件、政治术语和文化现象等。
2. 名词解释2.1 赫尔辛基会晤(Helsinki Summit)赫尔辛基会晤是1975年7月16日至8月1日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一次高级别外交会议,被视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关系改善的重要里程碑。
该会晤是美国总统杰拉尔德·福特与苏联领导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之间的首次正式会谈。
尽管没有达成具体协议,但双方就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裁军和人权问题。
2.2 撒切尔主义(Thatcherism)撒切尔主义是指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在任期间(1979年-1990年)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理念。
撒切尔主义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财政紧缩和个人责任。
撒切尔主义对英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英国保守党的重要思想基础。
2.3 特朗普主义(Trumpism)特朗普主义是指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其任期内(2017年-2021年)所倡导的一系列政策和观点。
特朗普主义强调“美国优先”和民族主义,反对全球化和多边主义。
特朗普主义在美国政治中引发了广泛讨论,并对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2.4 情报共享(Intelligence Sharing)情报共享是指英美两国之间在情报领域进行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英美特殊关系中的情报共享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并持续至今。
两国情报机构如英国军情六处(MI6)和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积极合作,共享情报以确保两国及其盟友的国家安全。
2.5 特殊关系(Special Relationship)特殊关系是指英美之间的密切合作和互助关系。
这一关系在20世纪初形成,二战期间得到加强,并在冷战时期进一步深化。
铁娘子撒切尔为何死后毁誉参半
撒切尔因在上世纪80年代以强硬措施压制矿工工会罢工,饱受苛责。
在英国工党要人、前伦敦市长利文斯通看来,正是撒切尔夫人为不久前发生的那场全球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英国仍在疲于应对她当年造成的社会分化恶果。
利文斯通说,英国今天面临的每一个真正问题都是撒切尔夫人当年所犯的根本性错误留下的遗产。
货币主义、私有化、放松监管、小政府、低税率以及自由贸易这些当年撒切尔夫人为扭转英国经济下滑而开出的药方,被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和运用,这些政策已经成为了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普遍做法。
讣告说,在美国和东欧,撒切尔夫人与美国前总统里根一道被视为使西方赢得冷战的两大设计师。
在英国近现代诸多首相中,只有撒切尔夫人的儿时偶像丘吉尔比她拥有更高的国际声誉。
虽然从许多方面看撒切尔夫人都是一名伟大的女性,但不为她举行国葬也是正确的,她留给后世的遗产充满着公开的分歧、自私自利和对贪婪的崇拜,这些负面因素对人类精神的束缚作用比解放作用要大得多。
“许多美国民众不会忘记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并肩合作的景况,也提醒全世界,无须依循历史随波逐流,反而是要以道德信念、不屈挠的勇气和钢铁般的意志创造历史、改变世界。
”
对欧洲的反苏核盾牌实施了现代化改造,在英国部署了巡航导弹和潘兴2型导弹,这项花费巨大的工程当时曾引发争议,但一些分析人士后来认为,这项军事部署推动了苏联的解体。
称她不仅毅然决然地在上世纪80年代扭转了英国经济,同时还见证自己的方法被50多个国家效仿。
在20世纪后半叶以及21世纪初,“撒切尔主义”是最流行、最成功的治国之道。
对于亲手将香港交还给大陆的这位前英国首相,香港媒体纷纷给与高度评论。
树洁:撒切尔主义可作中国改革的榜样
姚树洁:撒切尔主义可作中国改革的榜样商界导读:撒切尔夫人走了,但这个铁娘子留下的改革历史将作为中国改革的借鉴。
1979年之前,英国在工党的领导下,国家经济大面积国有化,工会力量不断扩大,严重阻碍了市场效益的充分发挥,导致经济的全面衰退。
撒切尔夫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担任保守党主席和英国首相的。
作为女性,被夹在众多男人政治家的中间,她必须有超然的领导能力,敢于冒险的精神,以及大无畏的改革手段。
经济方面,她铁面无情的对亏损的国有企业开刀。
她的基本政策就是私有化,用相对比较低的价格,把国有企业上市。
例如英国航空公司,英国石油公司,英国电信公司,英国罗孚公司,等等。
后来的所有化包括发电公司,国家电网,配电公司,水务公司,铁路,公共汽车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房地产抵押公司,等等。
在私有化的高峰期,有人甚至也想把医院,学校,邮政等国有部门私有化。
不过,在这些部门没有被私有化之前,其它产业部门的私有化已经有很强的反对声音。
尤其是水,电,电话,交通等的私有化,出现了私有垄断替代国有垄断的问题。
从纯利润的角度考虑,私有化解决了国有企业亏损的问题。
但是,反对私有化的人们认为,私有化公司的高利润是建立在牺牲消费者的利益基础上的。
私有化公司为了谋求高额利润,必然抬高垄断价格,削弱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
支持私有化的人们认为,只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价格和消费者服务质量监督体系,就可以削弱垄断对消费者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能够提高私有化公司的经济效率。
从英国私有化的结果看,正面的效果明显的大于负面的效果。
在撒切尔夫人新经济政策的领导下,英国的经济走向强劲的复苏。
撒切尔的另一大贡献就是削弱工会的力量,建立一个具有竞争性,灵活性的劳动力市场,大大降低企业的劳工成本和劳资双方的摩擦成本,为经济的全面复苏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劳动力市场。
回过头来看撒切尔夫人,在经济方面的最大贡献就是她的务实精神。
她把效率,公平和人权做了崭新的定义。
这个定义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经济发展和效率是第一位的。
撒切尔主义的没落
撒切尔主义的没落正如撒切尔夫人对自己评价的那样,我不是一个有共识的政治家,而是一个有信念的政治家,其信念就是新自由主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自由主义风靡世界,成为救世良方以及人类历史的终结方向。
但是,目前随着美国和西方的衰退,人们不得不反思,现在撒切尔夫人走了,似乎也是给新自由主义划上了一个句号。
任何改革与转型实质在于调整发展与公平的关系,目的是建立相对和谐的社会和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模式,但是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中国都没有找到这样一种模式,因而陷入不断向左还是向右的周期性怪圈之中。
目前西方国家的危机主要是由于上世纪80年代回归亚当•斯密和向右转向市场资本主义的结果,市场资本主义推动了资本主义在全球的发展,但是由此也导致西方国家产业的转移,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以及国家的衰退,向右转过头了,所以只有再向左转。
美国和西方社会制度的本质是自由资本主义,它的核心是市场自由主义,那么自由资本主义完美吗?无疑资本主义在创造财富方面是无与伦比的,但是资本主义在另一方面有两大致命的弱点,一是社会不平等,它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贫穷。
二是供需不平衡,表现为经常性的经济危机。
对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毁灭性批判来自马克思,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首先,社会主义是理论上对资本主义弱点批判的产物,作为社会形态,它应该建立在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下一站。
其次,社会主义基础是社会公有制,资本主义以财产私有制为基础和逻辑起点,这是导致不平等的根源,与此相对,社会主义通过剥夺剥夺者的方式,将社会基础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从而奠定了社会平等的基础。
其三,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而不是自由市场经济,按需生产,按劳分配,这样就可以保证经济平衡发展,不会有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发生。
但是马克思的理论在西方社会被视为异端,他的影响主要在东方并成为前苏联和中国等国家的社会制度基础,真正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实质性改革的是凯恩斯主义。
撒切尔夫人:永远的英国“铁娘子”
撒切尔夫人:永远的英国“铁娘子”2009-12-24 22:26:17 来源: 网易跟贴 0 条手机看新闻网易12月24日报道人类所有的成就都建造在沙滩上,我们的胜利和我们的不幸转瞬即逝。
我们不能预见未来,更不用说决定未来……作为首相,当时我渴望取得的最大成就也就是给予我的继任者一个更为美好的国家。
——玛格丽特·撒切尔撒切尔夫人的别样精彩历史的惊鸿一瞥随着工党执政,撒切尔夫人感到自己在的国内得到的掌声越来越少,因此她更多地想在国外寻找昔日的光环。
1997年她举行了近20场演讲会,但只有3场是在英国举行的。
然而,撒切尔夫人仍未放弃掌控保守党的企图。
从梅杰到前任保守党党魁黑格,她都没有放弃控制。
在2004年10月3日的保守党代表大会上,尽管大会没有安排她发言,但这丝毫也阻止不了她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她还明确赞扬像个毕恭毕敬的小学生一样站在她身边的保守党主席、年仅39岁的黑格。
撒切尔夫人:永远的英国“铁娘子”然而,撒切尔夫人还是失败了,黑格还是在大选中名落孙山,英国国民已经对“撒切尔主义”没有多少兴趣了。
布莱尔甚至明确指出,“撒切尔时代”已经成为历史。
但是,撒切尔夫人的高大形象和她叱咤风云的十一载,却永远不会消失。
每一个英国人都知道她,她曾住活跃在20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对当时及以后的全球政治,都产生了如此广泛与深刻的影响。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静静地走近她,去体味这个伟大女性的别样人生……如果世界要树立一位靠自己的拼搏和努力走向人生辉煌的楷模,那么撒切尔夫人是绝对胜任的。
如果世界要评选一位最伟大的成功女性,那么撒切尔夫人是当之无愧的。
作为杰出的、成功的一位女性,撒切尔夫人是全世界女性的骄傲。
她是英国历史上唯一蝉联三届的女首相,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因此,她的人生经历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她执政十一载,风云十一年,屹然鹤立于英国保守党这块“男人的领地”中,成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
她是完全凭借自己的拼搏和努力,从小镇杂货商的家庭中走出,然后一步步地踏向至高无上的权力宝座。
“新自由主义”——撒切尔夫人贬值的“遗产”
“新自由主义”——撒切尔夫人贬值的“遗产”作者:张颖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第23期正像一个人病入膏肓不能只用一味药一样,今天的经济问题也不能只有一个解决办法,不管是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它们自身就有缺陷。
2013年4月8日,一条重大新闻从英国伦敦传遍全球: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
一个星期后,英国以准国葬的规格向这位前首相致以最后的道别。
然而在她的葬礼上,却有英国民众在她灵柩经过时背过身以示抗议。
这位举世闻名的铁娘子在2002年的“100位最伟大英国人”中排名第16,是当时在世英国人物中排名最高的一位;可是,她又在2003年“100位最坏英国人”中排名第3。
人们之所以对撒切尔夫人褒贬不一,很大程度是由于其在执政期间推行的,以她自己名字命名的“撒切尔主义”。
什么是撒切尔主义?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重建市场,政府少管事,实行私有化。
当撒切尔夫人于1991年卸任英国首相时,英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从原本的10%降到了1%。
其实,“撒切尔主义”的实质与新自由主义并没什么两样。
在美国,私有化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国务院将在伊拉克的保安事务承包给了黑水军事服务公司负责,并造成了臭名昭著的“黑水事件”。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各国纷纷从凯恩斯主义转向新自由主义,即市场经济,这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英国、美国和中国,这些国家的主要做法包括控制货币,减少政府干预,实行大规模私有化。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东欧各国也都放弃了计划经济改而实行市场经济。
最终,这场市场经济的浪潮席卷了全球,并在1995年达到了高潮,其典型代表就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
然而,这场市场经济的浪潮很快就出现了危机,首先是1998年出现的亚洲金融危机,但那个时候即使有人在预测,也没有人会相信10年后的2008年竟然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甚至直到现在,这场危机的影响仍未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撒切尔主义
撒切尔,英国右翼政治家,第49任英国首相,1979年-1990年在任,她是至今为止英国唯一一位女首相,她的政治哲学与政策主张被通称为“撒切尔主义”,在任首相期间,对英国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面貌作出了既深且广的改变。
在担任首相前后高姿态地反对共产主义,而被前苏联媒体戏称为“铁娘子”,这个绰号甚至已成为了她的主要标志。
撒切尔夫人曾四次访问中国,并于1984年在北京代表联合王国和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赵紫阳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为香港回归中国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所谓撒切尔主义是指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在保守党内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新右派”势力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混血儿”。
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经济上的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了在社会地位和其他领域方面的不平等。
在新工党执政前主宰英国政坛近20余年的是撒切尔主义。
它一方面坚持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却又主张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
它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是更为广泛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
在对待平等问题上,撒切尔主义非常明显地表现出对不平等现象的漠视,或者是对这种现象的积极支持。
提出“社会不平等天然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这一观点是“天真的和不合情理的”,平等主义的政策(特别是苏共所遵循的)只能创造出一个单一的社会,而且这些政策只能借助专制力量来推行。
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经济上的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了在社会地位和其他领域方面的不平等。
20世纪80年代初,当撒切尔夫人率先推行私有化的时候,弗朗索瓦-密特朗总统领导下的法国,对银行和工业集团实施大规模国有化。
但当她坚决推行自由市场政策,发表“撒切尔夫人是不会转弯的”这句名言时,密特朗在1982年被迫来了个大转弯。
在执政末期,他也成了私有化的拥趸。
在撒切尔时代末期,东欧、印度和苏联竞相施行自由市场改革。
最后一次以首相身份访问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主政的俄罗斯时,撒切尔夫人挖苦道,新任莫斯科市长似乎是她本人的经济学导师——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信徒。
她的两位最亲密顾问出版了《将世界私有化》一书,书名洋溢着欣喜之情。
她本人欢欣鼓舞:“人们不再担心染上英国病,他们排队来领取新的英国药方。
”
然而,在她离开唐宁街近20年后,英国经济再度深陷困境。
撒切尔夫人反对的几乎所有事物——国有化、增税和凯恩斯经济学——再度流行。
在英国,撒切尔时代的标志性政策和成就正被逐一粉碎。
她将最高税率降至40%的著名举措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