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验五——生命表的编制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1f057675acfa1c7aa00ccd3.png)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实验原理】预测预报的有力工具。
通过生命表的组建和分析,不仅可以直观考察种群数量动态的一系列特征,如种群各年龄的存活数和存活率、死亡数和死亡率、死亡原因、出生率、生命期望等,而且可以进一步了解种群数量动态的内在规律和机制,如分析种群的存活动态、估计特定条件下种群的增长潜力和种群数量消长的趋势。
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 x列在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观测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的数据。
动态生命表中数据栏目由左至右依次为: x(年龄段);n x(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l x(x期开始时的存活率);d x(x到x+1期间的死亡数目);q x (x到x+1期间的死亡率);L x(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数);T x(超过x龄的个体总数);e x(x期开始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各栏数据的关系如下:L x=d x=n x-n x+1q x=L x=(n x+n x+1)/2T X=L x+L x+1+L+x+2…+L maxe x=如果在生命表中加入加入m x项,用来记录各年龄的出生率,即构成综合生命表。
【实验器材】骰子、烧杯、记录纸、笔【方法与步骤】1、以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的同生群,每个组发有50个骰子,一个有盖子的盒子。
2、通过掷骰子游戏来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50,年级记为0。
掷骰子规则为:将烧杯中骰子充分混匀,打开盖子,观察筛子朝上一面的颜色,蓝色代表存活个体,红色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一年。
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计入表中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蓝色骰子数作为存活个体数记在表中存活个体数n x一栏中。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d98a9b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1.png)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引言:生命表是描述人口的生存和死亡情况的重要工具,它对于研究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制定相关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人口进行调查和统计,编制一张完整的生命表,以了解人口的生存状况和寿命分布。
实验方法:1. 选择样本人群:我们选择了一所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人群,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行性。
2. 数据收集: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和记录,我们收集了他们的年龄和性别信息。
3. 数据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们计算了每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和死亡率,并进一步推算出了生命表中的各项指标。
4. 结果展示:将计算得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进行图表展示,以便更直观地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一张完整的生命表,其中包括了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死亡率、存活率等指标。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 年龄分布:我们发现,样本人群中年龄分布呈现出典型的“倒三角形”分布,即年龄越大,人口数量越少。
这与我们对人口结构的认识是一致的。
2. 死亡率变化:我们观察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死亡率显著增加。
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健康状况逐渐下降,死亡风险增加。
3. 存活率分析:通过计算得到的存活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存活率是不同的。
特别是在婴儿和老年人群中,存活率较低。
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年龄对人口生存状况的影响。
讨论与启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生命表的编制方法和数据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生命表不仅可以用于描述人口的生存和死亡情况,还可以通过分析相关指标,揭示人口的健康状况、寿命分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比如老年人群的死亡率显著增加。
这提醒我们要重视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延长他们的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编制了一张生命表,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生态学实训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训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460d2a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5.png)
一、实验背景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提高我们对生态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我们进行了本次生态学实训实验。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生态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生态现象的能力;3. 提高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4. 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生态系统调查2. 植物群落结构分析3. 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计算4. 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四、实验方法1. 生态系统调查:采用样方法,随机选取一定面积的样地,调查样地内的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等特征。
2. 植物群落结构分析:记录样地内植物种类、高度、冠幅、叶面积等特征,分析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3. 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计算:根据植物种类、高度、冠幅、叶面积等特征,计算不同植物种类的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
4. 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分析样地内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等指标,评估生态系统稳定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态系统调查本次实验共调查了10个样地,样地面积为100m²。
调查结果显示,样地内共有20种植物,其中乔木6种,灌木8种,草本6种。
植物种类丰富,分布较为均匀。
2. 植物群落结构分析通过对样地内植物种类、高度、冠幅、叶面积等特征的分析,发现植物群落结构较为复杂。
乔木层以杨树、柳树为主,灌木层以荆条、胡枝子为主,草本层以狗尾草、蒲公英为主。
植物群落层次分明,结构稳定。
3. 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计算根据植物种类、高度、冠幅、叶面积等特征,计算得出各植物种类的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度。
结果显示,不同植物种类的生态位宽度存在差异,且生态位重叠度较低,表明植物群落内物种间竞争较弱。
4. 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通过对样地内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等指标的分析,评估得出该生态系统稳定性较高。
种群生命表编制和存活曲线
![种群生命表编制和存活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473eee69a45177232f60a213.png)
植物生子分析
ki 代表生态因子
2
动物生命表
生命表数据来源: 生命表数据来源:
(1)死亡年龄数据的调查:收集野外自然死亡动物的残留骨 )死亡年龄数据的调查: 如头骨、 牙齿、 骼,如头骨、角、牙齿、鱼的鳞片及鸟类羽毛特征等确定 年龄。死亡年龄数据可编制静态生命表; 年龄。死亡年龄数据可编制静态生命表; (2)直接观察存活动物数据,可编制动态生命表; )直接观察存活动物数据,可编制动态生命表; (3)直接观察种群年龄数据,属静态生命表。 )直接观察种群年龄数据,属静态生命表。
接上页
实验目的:
• (1)通过实验操作及利用已有资料,学习和 )通过实验操作及利用已有资料, 掌握生命表和生存曲线的编制方法; 掌握生命表和生存曲线的编制方法; • (2)学习如何分析生命表。 )学习如何分析生命表。
实验原理
• 由于动物和植物在年龄的区分不同,故在编制生 由于动物和植物在年龄的区分不同, 命表时有差别; 命表时有差别; • 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将生命表分 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 又称同生群生命表, 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追踪同生群存活数和死亡 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 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 查,以不同年龄个体存活数列入表中)。 以不同年龄个体存活数列入表中)
实验三、种群生命表编制和存活曲线 实验三、
实验目的和意义
•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有力工 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 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 实际死亡数、死亡率、 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曲线和群内个体未来 预期余年(平均期望年龄)。 预期余年(平均期望年龄)。 • 生命表编制过程包括野外种群调查及实验室数据 生命表编制过程包括野外种群调查及实验室数据 分析两个部分 两个部分。 分析两个部分。
生态学实习指导书
![生态学实习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935c83b1c77da26925c5b0af.png)
生
态
学
实习指导书
福建农林大学 林学院 2014 年 12 月
安全注意事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服从安排,不单独行动,每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 外业调查时按规定时间作业,规定时间内返回。 注意地形安全 注意天气变化 注意有无危险的动植物 不要进入军事设施和基地 各小组间,小组与带队教师间随时保持联系 携带必要的药品 每次调查结束均要清点人数与器材 一切以保证生命财产安全为准则
实习一 野外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测定
1. 实习地点:浙江雁荡山 2. 内容提要:野外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测定。 3. 目的要求:加深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基本概念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群落物种多样性 的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 4. 时间安排:1 天 5. 实习操作步骤: 植物群落中种群的种类与格局的变化,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因此产生 的群落演替,是反映和鉴别一个区域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和完善的重要指 标。 而所有这些变化和演替仅靠分类学的调查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借助于传统的和当代数量 生态学方法和手段对相应的样地进行调查, 才能了解和掌握群落的动态和它反映给我们的环 境和资源信息。 6. 实习原理和方法
盖度比 CR(Coverage ratio) :某种群的盖度 / 样方中最大盖度种群的盖度= Ci/Cmax, 频度 F(Frequency) :某种群出现的样方数 / 全部调查样方数, 相对频度 RF(Relative frequency):某种群的频度 / 样方内所有种群的频度和= Fi/?Fi, 频度比 FR(Frequency ratio) :某种群的频度 / 样方内频度最大种群的频度 =Fi/Fmax, 高度 H(Hight) :某种植物体的高度总合, 相对高度 RH(Relative hight) :某种群的高度 / 样方内所有种群的高度和= Hi/?Hi, 高度比 HR(Hight ratio) :某种群的高度 / 样方内最高种群的高度和= Hi/Hmax, 种群的优势度由其重要值 IV(Important value)表示:IV = RD + RC + RF, 或由总优势比 SDR(Summeddominance ratio)表示: SDR2=(DR+DC)/2,SDR3=(DR+CR)/3,SDR4=(DR+CR+RH+FR)/4。 优势度用以表示一个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具体定义和计算方法各学派意见不 一,本书以综合数量指标重要值 IV 或综合优势比 SDR 表示,它简单、明确、应用效果好, 在生态学研究中得到广泛采用。 根据种群在群落中的优势度和功能位置,一般将群落内的成员作以下划分: 优势种/建群种 Dominant/constructive species: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 制作用的种群,其密度高、盖度大、生物量高、生活能力强。如昆嵛山次生天然林中的短柄 枹栎。 亚优势种 Subdominant species: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的性质和 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一定作用的种群。 伴生种 Companion species: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偶见种 Rare species: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偶见种可能是由于环境的改变偶然 侵入的种群,或群落中衰退的残遗种群。
生态学实习报告7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9a84c110661ed9ac51f3a9.png)
生态学实习报告7篇生态学实习报告篇1实习目的1:(1)巩固和加强生态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为林学、森保、环境、生物学专业课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2)使学生掌握生态学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方法;(3)使学生懂得并能正确地使用生态学调查一些常用的工具;(4)熟悉和掌握野外工作的一些安全操作常识,增强实习学生的野外生存能力;(5)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习目的2:1.通过实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与与人合作的能力。
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和研究生态系统,达到提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走出课堂,体验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三.实习意义: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生态学理论知识,实践检验理论,以达到知识的升华。
2.培养实践和动手的能力,提高我们各方面的技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合作达到成功所带来的乐趣。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四.实习内容以及体会:我们于20__年6月16日开始了生态学综合实习。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在实习实习期间我感触很多,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野外实习是个很好的机会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此次实习实习的第一个项目是在青岛崂山北九水景区进行的,我们主要的任务是认识崂山地区的植物,并了解其经济药用价值;对崂山地区的植被进行调查。
虽然我们只有一天的时间领略北九水的美丽风光,但是由于我以前去过北九水,所以这次实习也就没太注意已经看过的美丽风景。
一天的时间,我们置身于风景如画的北九水,亲身领略大自然的奇特风光,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更加的激发了我对生态学学习热情。
爬山总是很累的,但是如果是集体爬山就会变得很有意思。
实验——生命表 2
![实验——生命表 2](https://img.taocdn.com/s3/m/df27fb26ed630b1c59eeb5dd.png)
浙江海洋学院环境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指导老师: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同组者姓名:实验日期:2013.03.06气压:温度:实验生命表及其编制【实验目的】1.了解生命表的类型及其结构;2.通过给定种群各年龄时期的存活个体数,计算生命表各特征值,理解种群生命期望的含义,领会生命表的生态学意义。
【实验理论】生命表(life table)的概念:生命表是描述种群存活和死亡过程的一种统计表格。
记录了生物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由此计算出的种群生命期望值等特征值。
生命表一般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特定年龄生命表:以一群同年龄个体为起始点,始终跟踪各年龄阶段的种群动态,记录期繁殖和死亡个体数,直至该年龄群全部死亡为止。
适用于世代周期短、世代不重叠的种群。
2)特定时间生命表:假设不同年龄段种群的大小和结构相同的前提下,对一时刻各年龄段个体的调查统计而制成的生命表。
适用于世代重叠且稳定的种群。
总之,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它包括了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及平均期望年龄值等。
根据生命表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图可以直观地描述种群的时间动态。
生命表各特征值及其定义(参见表1):x=年龄分段;nx=在x期开始时的存活个体数(原始数据);lx = x期开始时的存活分数(=nx / n0);dx =从x到x+1期的死亡个体数;qx =从x到x+1期的死亡率(= dx / nx);ex =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实验方法、步骤】1.划分年龄阶段:根据研究物种的生活史特征,划分年龄组。
人通常采用5年为一年龄组;盘羊、鹿等以1年;鼠类以1个月为一年龄组。
对于一年生昆虫等则根据个体发育的特征(如若虫的龄期)具体划分年龄组。
2.调查各年龄段开始时的个体存活数,详细记录得生命表的原始数据nx。
3.依据原始数据nx计算并填写生命表的其它各项特征值,完成表格(dx、lx、Lx、Tx、ex),并得出研究种群的生命期望ex。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d8b318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a.png)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生命表是描述某一种群体在不同年龄或不同时间段内存活状况的统计表格,它是人口统计学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实验,我们将使用实际数据来编制一张生命表,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收集一定时期内的人口数据,包括出生率、死亡率等。
然后,我们将利用这些数据来计算出各个年龄段的存活率、死亡率等指标,从而得出生命表的各项数据。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某地区的人口数据作为样本,包括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出生人数、死亡人数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该地区的生命表,具体数据如下:年龄段存活人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存活率死亡率。
0-5岁 10000 500 200 0.95 0.02。
6-10岁 9500 300 100 0.92 0.01。
11-15岁 9200 200 150 0.89 0.02。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的存活率和死亡率,进而分析出该地区的人口结构和人口发展趋势。
比如,0-5岁的存活率为0.95,死亡率为0.02,说明该地区的婴幼儿死亡率较低,人口结构可能较为稳定。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生命表来计算出一些重要的人口指标,比如平均寿命、人口增长率等。
这些指标对于制定人口政策、规划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生命表的编制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直观、客观的方式来了解人口的存活状况和人口结构,为人口统计学和人口政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加深对生命表的理解,并对人口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编制生命表,还深入了解了人口统计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希望今后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为人口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4a4886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f.png)
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生命表的编制实验报告引言:生命表是人口统计学中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研究人口的生存和死亡情况。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观察和统计,可以得出一系列数据,进而构建出生命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一组人群的观察和数据整理,编制一张生命表,以了解该人群的生存和死亡情况。
材料与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一组1000人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2. 数据收集:对样本中的每个人进行长期观察,记录其出生、死亡等相关数据。
3. 数据整理: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计算出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和死亡率。
4. 生命表编制:根据统计结果,编制出一张完整的生命表。
结果与讨论:1. 样本人群的年龄分布:通过统计样本人群的年龄分布情况,我们发现大部分人集中在中年和老年阶段,而年轻人的数量相对较少。
这可能与该地区的人口结构和生活习惯有关。
2. 死亡率的计算:根据样本人群的死亡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年龄段的死亡率。
结果显示,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这与人体老化和疾病风险增加的现象相符合。
3. 预期寿命的估算:通过生命表的编制,我们可以估算出样本人群的预期寿命。
根据统计结果,样本人群的预期寿命为X岁,这可以作为评估该地区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4. 人口健康状况的分析:根据生命表的数据,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该地区的人口健康状况。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地理区域的人口的生存和死亡情况,以了解存在的差异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编制了一张生命表,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关人口生存和死亡情况的结论。
生命表是研究人口统计学的重要工具,可以为人口政策制定、社会保障规划等提供重要参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只是对一个样本人群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可能受到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的限制,因此对整个人口群体的推广应谨慎对待。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改进数据收集方法,以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生命表数据。
生命表的编制
![生命表的编制](https://img.taocdn.com/s3/m/5f0b076b581b6bd97e19ea41.png)
基础生态学实验(十一)生命表的编制姓名:学号:日期:一、实验原理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力工具。
通过绘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增长率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可以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静态生命表和综合生命表。
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作为表中最左边一列x ,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阶段开始时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记为n x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表中的其他栏的数据:l x (x 期开始时的存活率),d x (x 到x+1期间的死亡个体数),q x (x 到x+1期间的死亡率),L x (x 到x+1期间的存活率),T x (超过x 龄的个体数目),e x (x 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各栏目关系如下:0n n l x x =; 1+-=x x x n n d ; xx x n dq = ; 21++=x x x n n L ; max 1...L L L T x x x+++=+; xxx n T e =在生命表中加入m x 项,以来记录各年龄的出生率,即构成综合生命表。
二、实验设计由于实地考察比较困难,所以我们用骰子模拟一个种群,用数字模拟不同情景,分别用骰子的不同数字表示存活和死亡个体,通过随机掷骰子,模拟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
三、实验步骤1、 制作动态生命表(1)以骰子数量代表观察的一组生物同生群,每组100个骰子,一个盛骰子的盒子。
(2)通过掷骰子游戏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初始动物数为100,年龄记为0,掷骰子规则;将骰子在盒子里混匀,一次全部掷出,观察朝上的数字。
设置不同的数字情景,比如1和4代表死亡个体,2,3,5,6代表存活个体,将存活个体数记入n x 栏中。
(3)将“死亡个体”去除,“存活合体放入盒子”,重复以上步骤,掷一次代表一个年龄级,直至所有个体全部死亡。
2、 制作综合生命表(4)1,2步骤同上,增加雌性个体的数字设定和每个雌性生殖数的设定,将每代繁殖后代数据填入m x 栏,并计算种群增长率,构建综合生命表。
生态学实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态学实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06c1492983d049649a665878.png)
三、实验步骤:
1、每人取一只50ml烧杯,加入20ml栅藻培养液, 再移入4~8只成年雌蚤,24小时后,杯中会有新 生的小蚤,弃去大蚤(转移回原始的水族缸内)。 准备三只50ml烧杯,各加入20ml栅藻培养液,再 各移入新生小蚤3只。之后,每24小时定时观察 一次,记录大型蚤的死亡数及新生小蚤数,记入 原始记录表中,同时弃去新生小蚤(转移回原始 的水族缸内)。每两天换一次栅藻培养液。实验 进行至烧杯中原有的大型蚤全部死亡为止,总共 约持续60天。对于时间间隔,要求为x(d)=1,必 要时可以改为x(d)=2或3。这样观察时间相应延 长为48小时或72小时。
1. 在野外测定时,要选择晴天。在室内进行 时,水族箱应放在靠窗户位置,或加人工 光源。不论室内或室外,均可用照度计定 时测定光强度。还要测定水温、pH、透明 度(或浊度)、电导等水质状态参数。野 外工作还要详细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如 晴、阴、雨、风向、风力等,以备实验分 析时参考。
2. 吸取稻草煎出液15ml,移入试管中,并以记号 笔标记刻度,然后从培养皿中吸取大草履虫液 移入试管中,使试管溶液中大草履虫的密度大 约在3~4个/ml,作为起始种群密度。以同样的 操作方法制作3个平行样。
3. 将试管排放在试管架上,画上个人记号,放入恒温培养 箱内,于25~28℃恒温培养或放入恒温水浴中于25~ 28℃培养。
dx------各年龄死亡个体数。
dx = nx- nx+1 指从x到x+1期的死亡数目。
lx-------存活分数
lx = nx / n0
qx------各年龄死亡率
qx = dx / nx
Lx------每个年龄期的平均存活数 Lx = (nx + nx+1)/2
实验三种群生命表编制和存活曲线
![实验三种群生命表编制和存活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ff7f3a36964bcf84b9d57b64.png)
Tx=∑Lx
x
存活曲线
实验步骤:
(一)、
1
表1
• (二)、利用已有数据编制生命表,如下:
表2
表3
是指年龄最大
进入X龄期的全部个体直至死亡,存活的总时间
• Lx的实际含义:假定在0期,有1000个体,1 龄时有450个体,假设从0~1龄的时期中死 亡个体数都死于该龄的中点,故从0到1期的 平均死亡个体数为(1000+450)/2=725个。
• Tx:是进入x龄期的全部个体在进入该龄期 以后的存活总个体。
植物生命表
昆虫生命表
1
动物生命表
生命表数据来源:
(1)死亡年龄数据的调查:收集野外自然死亡动物的残留骨 骼,如头骨、角、牙齿、鱼的鳞片及鸟类羽毛特征等确定 年龄。死亡年龄数据可编制静态生命表;
(2)直接观察存活动物数据,可编制动态生命表;
(3)直接观察种群年龄数据,属静态生命表。
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接上页
实验目的:
• (1)通过实验操作及利用已有资料,学习和 掌握生命表和生存曲线的编制方法; •区分不同,故在编制生 命表时有差别; • 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将生命表分 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追踪同生群存活数和死亡 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 查,以不同年龄个体存活数列入表中)。
• 生命表编制过程包括野外种群调查及实验室数据分析两个 部分。
重点:
• 生命表的类型及其区别 • 生命表的年龄段的划分 • 生命期望值的含义
• 生命表各栏数据的关系和计算方法
• 生命表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分析和对比种 群个体起作用生因子的函数数量基础; • 利用生命表中的数据,描述存活曲线图, 说明种群各年龄组在生命过程中的数量; • 说明不同年龄的生存个体随年龄的死亡和 生存率的变化情况。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affb36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7.png)
第一次实验实验日期:2022年10月18日实验成绩:实验名称:生物气候图的绘制(2)以两条均分为12段(代表12个月)的平行直线作为横坐标,并从左至右依次标出1月、2月、3 月、…、12月。
3、生物气候图的绘制:根据上述确定的坐标体系以及计算出来的逐月年平均降水量和逐月年平均温度,在坐标纸上绘制年平均降水量曲线,并标定图示(1)将降水曲线与温度曲线相交的区域填充不同的标志符。
如果温度曲线在上,降水曲线在下,两者间的区域表示干旱期,将此区域用小黑点填充;如果温度曲线在下,降水曲线在上,两者间的区域表示湿润期,将此区域用细黑竖线填充。
(2)月平均降水量超过100mm的区域用黑色填充。
(3)在降水轴的上方,标明该站点的年均温度和总降水量。
(4)在温度轴的上方标明该站点的海拔高度和经纬度,并在温度轴上方的外侧,标出绝对最高温度。
(5)在双线横轴上将月平均温度低于0℃的月份用黑色填充;将极端最低温度低于0℃的月份用斜线条填充。
(6)在气候图解的左上方注明站点的名称。
各地气候的气候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分析:根据实验内容部分所提供的四张各个地区的气象数据,制作出四张气候图解,其分别是位于新疆的三个城市乌鲁木齐,和田,阿勒泰和位于海洋边的城市新加坡1、乌鲁木齐: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年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冬天寒冷夏天炎热,温差大。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最热的时候是7、9月份。
最寒冷的时候是12、1月份。
最热的时候的平均气温为23.7℃,最冷的时候的平均温度是-7.6℃。
降雨量并不丰富,气候干燥。
根据其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降雨量及年的每月平均温度来看,在乌鲁木齐地区的地性类型多为荒漠、林地、草原等2、和田: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冷而干旱,属于干旱荒漠型的气候。
春季升温快而第二次实验实验日期:2022年10月25日实验成绩:实验名称:种群内分布型的测定和生命表的编制至出现均匀分布;如果资源呈斑块分布,就可能导致动物种群集群分布。
2024年生态学实习报告
![2024年生态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2472cc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a.png)
2024年生态学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2024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我参加了一次为期xx天的生态学实习。
实习地点为xx市xx区的一个生态保护区。
在实习期间,我跟随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野外观察和实验,了解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并深入了解了该生态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群落。
二、实习过程1. 生态环境观察:在实习的第一天,我们首先进行了生态环境的观察。
我对保护区的土壤、水质、气候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了解了保护区的基本生态环境状况。
2. 野外调查: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进行了一些野外调查。
我们使用了一些生态学调查工具,如昆虫网、水质测试器等,对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和记录。
我们观察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了解了它们的生境需求和相互关系。
3. 数据分析:在野外调查结束后,我们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我们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绘制了图表和曲线,对保护区内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保护区内的物种多样性相对较高,但也存在一些濒危物种。
4. 实验设计与操作:在实习的后半段,我们进行了一些生态学实验。
我们选择了保护区内的某个特定生境,设计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该生境中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的影响因素。
我们在实验中测量了一些环境指标,如土壤湿度、温度等,并观察了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情况。
5. 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我们发现某些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有显著影响,比如土壤湿度和温度等。
我们还探讨了保护区内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和复杂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恢复和稳定。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生态学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生态学的知识和技能。
首先,我对生态环境的观察和评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使用一些生态学调查工具,并了解了如何分析和处理野外调查数据。
其次,我掌握了一些实验设计和操作的方法,并学会了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
![森林生态学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a75c8900cc175527072208ad.png)
从 x 到(x+1)期的
死亡率
死亡数(dx) 平均存活数(Lx) 期望平均年龄(ex) (1000qx)
0
1000
1
945
2
880
3
865
4
800
5
735
6
415
7
249
8
132
9
99
10
66
11
33
12
0
利用调查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编制生命表,见表 12。
表 12 根据调查某地区人口统计数据编制生命表
表 13 舞毒蛾种群的生命表
x(龄期) nx(x 期开始的存活数)
dx(死亡原因) 寄生
Dx(x 期死亡数) qx(死亡)
82.5
15
卵
550
其他
82.5
15
合计
165.5
30
Ⅰ~Ⅲ龄幼虫
385
扩散等
37
鼠捕食
48.5
20
Ⅳ~Ⅵ龄幼虫
242.5
寄虫,疾病
12.1
5
其他
167.3
69
合计
227.9
94
x
nx(男性)
dx
Lx
ex
nx(女性)
dx
Lx
ex
0
100 000
100 000
1
97 708
97 937
5
96 100
96 246
10 95 662
95 930
15 95 331 20 94 722
95 683 95 227
25 93 764
94 621
生命表的绘制
![生命表的绘制](https://img.taocdn.com/s3/m/cee40b0255270722192ef7f2.png)
浙江海洋学院环境生态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生命表的绘制指导老师:赵晟专业:环境工程班级:A13环工学生姓名:邵明娇组员姓名:张芬芬、赵松婷、陈晓晓李科凯达、刘作康、陈俊丞学号:130110235实验日期:2015年4月22日【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操作及利用已有资料,学习掌握生命表和生命曲线的编制方法。
2、学习如何绘制生命表。
【实验原理】: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有力工具,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存活率,世纪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曲线和群内个体未来预测余年(平均期望年龄)。
可用于动物种群参数的获取、种群数量的模拟预测,以及评价各种管理措施控制数量种群的效果等。
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作图,从而把每一个种群的死亡——存活情况绘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即是存活曲线。
存活曲线直观地表达了同生群的存活过程。
生命表各特征值及其定义:X:年龄;nx:在第n年的存活数;lx :第x年的存活率;dx :从x到x+1期的死亡个体数;qx :从x到x+1期的死亡率(= dx / nx);ex : 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Tx:进入x龄期的全部个体在进入x期以后的存活个体总年数。
【实验材料】:筛子、塑料烧杯、记录纸、笔【实验方法与步骤】:1、用骰子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共55只骰子,1个塑料量杯。
2、通过投掷骰子游戏来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开始时动物的数量是55,年龄记0。
投掷骰子规则:将烧杯中的骰子充分混匀,一次全部投掷出,观察骰子的点数。
3、第一组试验设置:1,2,5,6点代表存活个体,3,4点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1年。
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记录在表3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显示1,2,5,6点的骰子数作为存活个体数记录在表2存活个体数nx一栏中。
将“死亡个体”去除,“存活个体”继续放回烧杯中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动物全部“死亡”,按上面的公式计算生命表中其他各项的数值,完成表2. 此规则绘制出类型二。
生态学实验报告 (1)
![生态学实验报告 (1)](https://img.taocdn.com/s3/m/2cea61ec9b89680203d8257b.png)
井冈山大学校园植物多样性调查摘要:城市大学校园既是城市的一个子系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复杂生态系统,我们通过校园生态系统的各要素的调查情况,来分析、反映校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各生态要素之间相互的影响,从而理解城市生态系统以及植物多样性的意义。
关键词:井冈山大学,植物多样性,校园1.野外生存常识1.1野外如何辨别方向1.1.1指南针出野外最好带一只刻度清晰的指南针,具体使用时需确保水平使用。
1.1.2手表判断法手表水平放置将时针指示的时间数减半后的位置朝向太阳,表盘上12点时刻度所指示的方向就是概略北方。
假如时间是16时,则手表8时的刻度指向太阳,12时刻度所指的就是北方。
1.1.3植物判别法树木年轮线密集的一方是北方, 植物枝叶茂盛的一方是南方。
1.2 如何防治毒蛇咬伤野外时每个人必须穿好旅游鞋并打上绑腿,同时手上应拿一根竹竿或木棍,大草惊蛇。
万一被毒蛇咬伤,应立即停止伤肢活动,迅速结扎伤口近心端,将病人送往医院救治。
1.3几种外伤的紧急救护如果在野外实习时,有人不慎意外头部受伤,现场自救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应判断出外伤的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果手遭受外伤,也要进行紧急救护。
踝关节扭伤是生活、工作和运动中很常见的一种外伤。
当发生踝关节扭伤时,应当立即停止行走或运动,用软物如枕头、被褥等把伤脚垫高,再用冷水进行冷敷以减轻肿痛。
1.4防治蜜蜂蛰咬1.4.1躲避:遇到群蜂袭来,不要乱跑,蜂飞的速度比人跑得快,要立即抱头蹲下,用书包、衣服或者手臂将身体裸露部分遮挡住,尤其是头颈和面部,是重点保护部位。
1.4.2 清洗:一旦被蜂蜇了,要用温水、肥皂水或者盐水、糖水清洗伤口,没有水时,新鲜的尿也可以。
如果伤口处有残留的蜇刺,应立即拔掉。
1.4.3涂药:万花油、红花油、绿药膏等都可以。
将生姜、大蒜、马齿苋(一种野菜)等捣烂、嚼烂涂在伤口处也行。
1.4.4去医院:如果出现头疼、头昏、恶心、呕吐、烦躁、发烧等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生态学实验五——生命表的编制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
![生态学实验五——生命表的编制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a57eeb4693daef5ef73d22.png)
生态学实验五——生命表的编制13生物基地201300140059刘洋2015-04-21同组者:吕赞苏志国马华峥孙佳孟徐艺菲齐珂心王若仪蔡正琦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2.学会分析生命表。
二、实验原理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力工具。
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成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殖率、增长率(综合生命表)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可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追踪同生群存活数和死亡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查,以不同年龄个体成活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和综合生命表(在上述生命表中加入代表世代繁殖信息的数据)。
建立野外生物的动态生命表往往需要结合运用标记重捕技术,而且该方法由于要追踪生物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不太适用于寿命很长的生物的研究。
静态生命表的编制需要一次大量采集数据,以便样品能够代表整个种群的构成,而且由于不同同生群之间出生率、死亡率不尽相同,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
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 x列在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观测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的数据。
动态生命表中数据栏目由左至右一次为x(年龄段);n x(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l x(x期开始时存活率);d x(x到x+1期间的死亡数目);q x(x到x+1期间的死亡率);L x(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个体数);T x(超过x龄的总生存余年);e x(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各栏数据的关系如下:l x=n x/n0d x=n x-n x+1q x=d x/n xL x=(n x+n x+1)/2T x=L x+L x+1+L x+2+···+L maxe x=T x/n x三、实验器材骰子、盒子、记录纸、绘图纸、笔等四、实验步骤1.以骰子的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如海豹)的同生群,给每个实验组法50个骰子,一个盒子。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
![生态学实验报告 生命表的编制](https://img.taocdn.com/s3/m/6d3617f2998fcc22bcd10d29.png)
姓名 郭雪飞 系年级 2014级生物基地班 同组者 科目 生态学 题目 生命表的编制 学号 201400140095一、实验名称种群在资源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蒂增长 二、实验目的1、认识到环境资源是有限的,任何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都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
2、了解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方式,理解环境对种群增长的限制作用,领会逻辑斯蒂模型中生物学特性参数r 与环境因子参数—生态学特性参数K 的重要作用。
3、学会如何通过实验估计出r 、K 两个参数和进行曲线拟合的方法。
4、在实际生态学统计过程中,能够利用r 、K 等参数估计种群的整体情况。
三、实验原理1、资源有限培养由于环境是有限的,种群指数增长只是暂时的,多发生在种群增长的早期阶段,密度很低、资源丰富的情况下。
随着种群密度增大,资源缺乏,影响到种群的增长率,使其降低。
比如酵母的增长曲线:2、逻辑斯谛方程与密度有关的连续增长模型两点假设:(1)有一个环境容纳量K ,当Nt=K 时,种群停止增长,dN/dT = 0; (2)种群增长率随种群密度升高成比例降低,最简单的情况是每增加一个个体,同时产生1/K 的抑制效果。
当种群数量为N 时,种群增长率下降为原来的(1-N/K )。
结果:导出逻辑斯谛方程)1(d d K NrN t N -=姓名 郭雪飞 系年级 2014级生物基地班 同组者 科目 生态学 题目 生命表的编制 学号 201400140095其积分式为:rt a t e KN -+=1其中0lnN N K a -=K —理论上的环境容纳量,难以准确测定。
N 为种群大小,t 为时间,r 为种群的瞬时增长率。
K 为环境容纳量,1-N/K 为剩余空间。
逻辑斯谛方程中两个参数r 和K 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r 表示物种的潜在增殖能力,即种群内禀增长率。
K 是环境容纳量,即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平衡密度。
应注意K 是随环境(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的。
3、种群增长曲线密度制约导致种群增长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与非密度制约的情况相反,种群增长曲线不是“J ”型,而是“S ”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学实验五——生命表的编制
13生物基地201300140059刘洋2015-04-21
同组者:吕赞苏志国马华峥孙佳孟徐艺菲齐珂心王若仪蔡正琦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操作,掌握生命表的编制方法。
2.学会分析生命表。
二、实验原理
生命表是表达种群死亡过程的有力工具。
通过编制生命表,可获得有关种群成活率、存活曲线、生命期望、世代净增殖率、增长率(综合生命表)等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根据生命表所列数字的来源和类型,可将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又称同生群生命表,追踪同生群存活数和死亡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静态生命表(根据一次大规模调查,以不同年龄个体成活数作为基本数据列入表中)和综合生命表(在上述生命表中加入代表世代繁殖信息的数据)。
建立野外生物的动态生命表往往需要结合运用标记重捕技术,而且该方法由于要追踪生物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不太适用于寿命很长的生物的研究。
静态生命表的编制需要一次大量采集数据,以便样品能够代表整个种群的构成,而且由于不同同生群之间出生率、死亡率不尽相同,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
依据生物性质划分年龄阶段(如1个发育期、1个月、1年、5年等)作为表中最左边的一列x,观察同一时期出生的同一群生物从出生到死亡各年龄段开始的存活情况,将观测值n x列在x值右边一栏,根据这些观测值即可算出表中其他栏目的数据。
动态生命表中数据栏目由左至右一次为x(年龄段);n x(x期开始时存活数目);l x(x期开始时存活率);
d x(x到x+1期间的死亡数目);q x(x到x+1期间的死亡率);L x(x到x+1期间的平均存活个体数);T x(超过x龄的总生存余年);
e x(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各栏数据的关系如下:
l x=n x/n0
d x=n x-n x+1
q x=d x/n x
L x=(n x+n x+1)/2
T x=L x+L x+1+L x+2+···+L max
e x=T x/n x
三、实验器材
骰子、盒子、记录纸、绘图纸、笔等
四、实验步骤
1.以骰子的数量代表所观察的一组动物(如海豹)的同生群,给每个实验组法50个骰
子,一个盒子。
2.通过掷骰子游戏来模拟动物死亡过程,每只骰子代表一个动物,所以开始时动物数为
50,年龄记为0。
掷骰子的规则为:将盒子中骰子充分混匀,一次全部掷出,观察骰子的点数,2、3、5、6点代表存活个体,1、4点代表死亡个体,投掷一次骰子代表1年、将投掷次数作为年龄记在下表中最左边一栏(年龄x)中,将显示2、3、5、6点的骰子数作为存活个体数记在小标存活个体数n x一栏中,以此模拟死亡率为1/3的情景。
3.将“死亡个体”数去除,“存活个体”继续放回烧杯中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动物
全部“死亡”。
4.重新掷骰子,规则改为当掷出1时代表死亡个体,其余相同,以此模拟死亡率为1/6
的情景。
5.按上面的公式计算生命表中其他各项的数值,完成表格。
年龄x存活个体数n
x存活率l x死亡个数d x死亡率q x L x T x生命期望e x 0
1
2
3
····
n
五、实验结果
理论存活率为1/3
理论存活率为1/6
六、分析讨论
通过这次实验可知,我们明白了编制生命表的意义:
1.生命表可以回答刚出生的一代人按照现有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水平和医疗
技术等条件,平均每个人可活到多少岁,也能回答现在已经活到一定年龄的人,今后平均还能活到多少岁。
2.生命表可为考察人口再生产状况,计算净人口再生产率和平均世代间隔,以及进行人
口预测等,提供可靠的数据。
3.生命表综合反映不同国家、地区以及同一国家、地区的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条件对人
口寿命的影响,为规划社会福利、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提供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