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报告(二)

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报告(二)

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报告(二)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校园欺凌事件频发,给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我校校园欺凌现状,加强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本调查报告在前期调查基础上,进一步对我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现将调查结果予以汇报。

二、调查方法1. 问卷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对我校3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800份。

2. 访谈:对部分学生、老师和家长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校园欺凌的认知和看法。

3. 实地观察:在课间、放学等时间段,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观察。

三、调查结果1. 校园欺凌现状(1)发生率:问卷调查显示,我校有45%的学生表示曾遭受过校园欺凌,其中,男生占53%,女生占47%。

(2)类型:校园欺凌主要分为言语欺凌、行为欺凌和关系欺凌。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言语欺凌最为普遍,占68%,行为欺凌占24%,关系欺凌占8%。

(3)地点:校园欺凌主要发生在教室、走廊、操场和卫生间等场所,其中教室和走廊最为突出,分别占37%和32%。

(4)时间:校园欺凌主要集中在课间、放学后和午休时间,分别占45%、30%和25%。

2. 原因分析(1)个体因素:部分学生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容易成为欺凌对象;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约束力,容易参与欺凌行为。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容易产生欺凌行为。

(3)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方式单一,过分注重成绩,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部分老师对校园欺凌现象处理不当,助长了欺凌行为的发生。

(4)社会因素:网络暴力、影视作品中的暴力镜头等,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诱发校园欺凌行为。

3. 影响与后果(1)对受害者的影响:受害者容易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可能导致自杀。

(2)对欺凌者的影响:欺凌者容易形成暴力倾向,影响其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3)对学校的影响:校园欺凌损害学校形象,影响校园和谐,降低教育教学质量。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最新)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最新)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最新)一、引言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在我国不断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校园欺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发展和人际关系产生严重影响,已成为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校园欺凌的现状、特点及其成因,为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提供有效措施,我们开展了此次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

二、调研目的1. 分析校园欺凌事件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发生的频率、特点及危害。

2. 了解校园欺凌事件的成因,探讨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3. 提出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有效措施,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校园欺凌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 校园欺凌事件基本情况(1)发生频率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经历过校园欺凌,其中,初中阶段校园欺凌的发生频率最高,达到75%。

高中和小学阶段分别为50%和40%。

(2)类型校园欺凌主要包括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网络欺凌和关系欺凌等。

其中,身体欺凌和言语欺凌最为常见,分别占比60%和50%。

网络欺凌和关系欺凌分别占比20%和10%。

(3)危害校园欺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发展和人际关系产生严重影响。

部分学生因遭受欺凌而产生心理创伤,甚至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此外,校园欺凌还可能导致学生成绩下滑、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

2. 校园欺凌事件成因分析(1)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氛围紧张、家长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可能导致青少年性格孤僻、易受欺凌。

此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结构不完整等也可能增加青少年遭受校园欺凌的风险。

(2)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

学校管理不善、教师教育水平不高、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等因素可能导致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

部分学校对校园欺凌问题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3)社会因素社会风气、媒体传播、网络环境等因素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2023学年校园暴力调查报告

2023学年校园暴力调查报告

2023学年校园暴力调查报告
摘要
本报告旨在调查分析2023学年校园暴力情况。

通过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调查结果
1. 校园暴力案件数量有所增加,表明校园暴力问题仍然存在且值得关注;
2. 校园暴力主要集中在学生之间,其中男生占比较高;
3. 调查发现,校园暴力的主要形式包括言语辱骂、身体冲突和欺凌行为;
4. 主要原因包括个人冲突、人际关系问题和学业压力等;
5. 调查显示,学生对校园暴力问题的态度普遍认为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和预防措施;
6. 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暴力问题的教育宣传,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支持服务;
7. 研究显示,提供学生参与的活动和培训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

建议与措施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
1. 学校应该增加对学生的校园育宣传,提高学生的意识和认知;
2. 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校园暴力预防和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
解决问题;
3.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辅导服务,为受害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抚;
4. 学校可以组织针对校园暴力问题的研讨会和培训,增强师生
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5.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积极健康的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和自尊心。

结论
校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学校在校园暴力防治工作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
措施来预防和解决校园暴力问题。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
们才能打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以上是2023学年校园暴力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校园暴力调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暴力预防

校园暴力调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暴力预防

校园暴力调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暴力预防近年来,校园暴力问题在我国的高校中逐渐凸显,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进行校园暴力调查和研究,并推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暴力预防措施,成为迫切的任务。

一、校园暴力现状分析校园暴力泛指在校园内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心理或言语上的侵害行为。

调查发现,校园暴力多发生在初高中阶段,涉及范围广泛,包括欺凌、打架、恶性言语攻击等。

这种行为不仅造成伤害,还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校园暴力的重要手段。

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培养积极情感和适应能力,解决心理问题,从而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率。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心理辅导等方式进行,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

三、校园暴力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校园暴力的情况,有必要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受暴力影响的程度和频率等数据,可以更加科学地制定和实施预防措施。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设计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进行设计与实施。

首先,需要培养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提高他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其次,通过培训学生的情绪管理、沟通技巧和冲突解决能力,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五、暴力预防措施的实践与效果评估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还需要采取一系列暴力预防措施。

例如,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加强校风建设;加强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校园暴力事件;组织举办相关活动,提高学生对于暴力行为的警惕性。

同时,需要进行措施的效果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案。

六、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参与校园暴力问题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参与。

家庭应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社会方面,媒体宣传、社区组织、公益机构等应密切关注校园暴力问题,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关于校园暴力的调查情况

关于校园暴力的调查情况
关于校园暴力 的调查情况
-
1 校园暴力现状 2 暴力行为类型 3 暴力行为原因 4 解决校园暴力的建议
关于校园暴力的调查情况
1
校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它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校园暴力的发 生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详细
的调查
3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
1
校园暴力现状
校园暴力现状
解决校园暴力的建议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校 园暴力的发生,为学生 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
学习环境
-
汇报结束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
暴力行为类型
暴力行为类型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详细记录了暴力行为的类型。其中,言语侮辱是最常见的暴力行为 ,占所有暴力事件的60%。这种行为通常表现为嘲笑、谩骂、诽谤等。其次,身体攻击也 是常见的暴力行为,占所有暴力事件的30%。这种行为通常表现为殴打、踢踹、勒索等。 最后,心理压力也是校园暴力的一种形式,占所有暴力事件的10%。这种行为通常表现为 排挤、孤立、威胁等
3
暴力行为原因
暴力行为原因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校园暴力的原因多种多样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许多学生因为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等因素而采取暴力行为来发泄情绪 其次,家庭教育的缺乏也是导致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学生从小就没有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容易采取暴 力行为 最后,网络暴力的普及也助长了校园暴力的发生 学生在网络上看到太多的暴力行为,容易受到影响,认为暴力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手段
4
解决校园暴力的建 议
解决校园暴力的建议
鉴于以上调查结果,我 们提出以下解决校园暴
力的建议
解决校园暴力的建议

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的调查与分析

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的调查与分析

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的调查与分析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而这些事件中参与者以青少年为主。

对校园暴力事件的调查及分析,既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也是对未来的投资。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制定有效的预防与解决方案。

1. 校园暴力的定义与分类校园暴力指在学校园内发生的以言语、肢体或行为等形式的攻击、威胁、欺凌、排斥、非自愿秘密、剥夺财产、性侵犯等对学生身心健康构成威胁的行为。

按受暴力影响的群体分,可分为同伴间暴力、权力间暴力、教师向学生施暴等类型。

其中,权力间暴力尤其值得关注,因权势有可能导致逃避法律制裁。

2. 事件发生的原因造成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存在多种,持续落实学校安全、感恩教育、性教育、道德教育等各类课程是预防暴力事件的重要一环。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一些原因:(1)家庭环境问题:常规知道,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一些父母认为积极地“打骂孩子”可以“管教孩子”,其实不然,后果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逐渐显现。

(2)社会影响: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巨大。

过度追求个人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渴求权利和财富,可能不自觉地形成了暴力行为。

(3)性格问题:性格致使暴力与攻击性行为的决定因素,以及经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对青少年的性格构成各种不同的影响。

3. 校园暴力事件的危害(1)学生受到痛苦的折磨:长期遭受欺凌,受害者会面临着长时间的痛苦和折磨,严重的还会引发抑郁和自杀等行为;(2)促进社会不和谐:行为模式可以从学校到社会、从青少年到成年人,从校园到社会,对于防止、消除与解决校园暴力事件的形成及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4. 解决方案(1)加强教育:教育是解决校园暴力的一个关键环节。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性教育、道德教育及公民教育等课程设置,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和生活问题。

(2)建立全方位监管机制:使用监察机制,如原则与守则、监督与管理等,全方面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考核、评估与改善,努力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校园暴力调查情境和原因分析

校园暴力调查情境和原因分析

校园暴力调查情境和原因分析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或教育场所中存在的一种恶劣行为,包括体罚、欺凌、霸凌、性侵等各种形式的身体或心理伤害。

这些行为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严重伤害,也给整个学校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校园暴力的情境和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为预防和解决校园暴力提供参考。

一、情境调查1. 学校中的体罚行为在一些传统教育观念较为保守的学校中,体罚行为仍然存在。

教师或校长以打骂等方式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

这种情境下,学生会感受到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屈辱,容易产生抵触和对抗情绪。

2. 欺凌和霸凌现象欺凌和霸凌是校园暴力的常见形式。

一些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对弱势学生进行言语或肢体侮辱,使其感到羞辱、内疚和自卑。

这种情境下,受害者往往难以寻求帮助,恶性循环使其心理健康遭受长期伤害。

3. 性侵和性骚扰校园中的性侵和性骚扰情境屡见不鲜。

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发生性侵行为,不仅造成受害者身心上的创伤,也对整个学校的安全氛围产生负面影响。

同样,对受害者来说,这是一种持续的痛苦和心理压力。

二、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学生行为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家庭存在家暴、亲子关系不和谐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社交能力低下,容易产生暴力行为。

2. 学校氛围学校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校园暴力的发生。

如果学校对校园暴力问题缺乏重视,对施暴者的惩戒不力,容忍或忽视霸凌行为,势必给学生传递了一种暴力是可以接受的错误信息。

3. 同伴压力一些学生为了适应集体,或为了凸显自己的优势地位,会选择欺凌或霸凌弱势同学。

他们因为同伴的认可,获得一种短暂的优越感,进而持续进行这种行为。

4. 学习压力学习压力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一些学生为了排解自己的压力,将情绪宣泄于他人身上,通过欺凌或霸凌来寻找一种发泄途径。

学生在自己心理无处宣泄下,将负面情绪转移到他人身上,造成校园暴力的发生。

三、预防和解决措施1.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培养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

校园暴力治理调研报告范文推荐5篇

校园暴力治理调研报告范文推荐5篇

校园暴力治理调研报告范文推荐5篇校园暴力治理调研报告范文第一篇近年来,“校园暴力”一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但它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并且不可否认它一直在升级,施暴者通过热暴力,冷暴力等一系列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对受害者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攻击。

这个现象多发生在中小学,低年级的小学生,遭受的暴力以肢体接触类的硬暴力为主,初中生则以语言上的软暴力为主,而对于高中生而言,则是言语上的软暴力和行为意愿类暴力为主。

我觉得,这些校园暴力能发生的原因在于群体,没有谁坏的'彻底,群体划分,帮派划分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冲动情绪,群体感情的狂暴,会因为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人数越多这一点就越是肯定,以及因为人多势众而一时产生的力量感,会使群体表现出一些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为,所以,群体很容易干出最恶劣的极端勾当。

校园暴力事件要想得到妥善解决,我们对那些犯过错误、知道悔改的学生不应一味的指责,应该悉心教导,并且对受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的信心。

对于情节严重者,应制订出相关的法律进行适当的制裁,不能任其肆意妄为。

学校应更加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完善大脑的同时,不要忽视对心灵的教育。

而作为朝夕相处的家庭,它的环境氛围也显得尤为重要,父母应尽量多多陪在孩子身边,不错过孩子的成长过程,在其身边进行积极的多方面指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的将校园暴力扼杀在摇篮里。

学生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呵护他们,为创造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校园暴力治理调研报告范文第二篇中学校园欺凌调查报告近几年中学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极大地破坏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侵蚀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欢迎阅读中学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本文主要通过对现在校园欺凌事件进行详细的剖析,探讨出相应的对策,为制止校园欺凌事件提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

近期我国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据媒体报道:浙江庆元一年级男童被烟头烫;江西永新女生被数名同学扇打;云南富宁一中学女生宿舍内遭围殴拍裸上传空间;安徽黄山一女生遭同班男生下药;重庆少年被同学殴打致死……校园欺凌逐渐呈现频率增加、结果恶化、施暴人低龄化的趋势。

校园暴力案件调研报告

校园暴力案件调研报告

校园暴力案件调研报告近年来,校园暴力违法犯罪时有发生,已成为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安康的社会问题,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校园暴力案件调研报告,欢送阅读查看。

篇一:校园暴力案件调研报告核心提示:近年来,校园暴力违法犯罪时有发生,已成为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安康的社会顽疾。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妇女儿童权益刑事司法保护课题组就校园暴力刑事案件作了专项调研,以期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一、现状调查校园暴力在我国时有发生,但是情况复杂,违法与犯罪交织,且多数事件未进入司法程序追究法律责任,加之目前缺少统一的事件报告、统计制度,导致难以了解我国校园暴力发生的真实情况。

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对20xx【请酌情自行填写】-20xx【请酌情自行填写】年各级法院审结生效的100件校园暴力刑事案件进展了梳理,这些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此类犯罪及审判工作的一些突出特点。

简述如下:1.校园暴力犯罪案件涉及的罪名相对集中。

针对人身的暴力伤害比例最高,其中,成心伤害罪占57%,成心杀人罪占6%,寻衅滋事罪占10%;性侵、侵财犯罪各占12%,聚众斗殴罪与绑架罪分别占2%、1%(见图一)。

2.已满十六不满十八周岁的高中生及职高身份的未成年被告人第 1 页共9 页占比较高。

(1)159名未成年被告人中,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被告人55人,占34.59%;已满十六不满十八周岁的被告人104人,占65.41%。

其中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比例低,与我国刑法规定上述被告人只对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有关,故不能全面反映此类人群的校园暴力实际发生率。

(2)涉案小学生占 2.52%,初中生占33.96%,高中生占22.64%;职业技术学校及职业高中学生占26.42%,参与作案的无业人员占11.95%。

3.持凶器作案、造成人身伤亡后果以及作案后自首、达成谅解协议的比例较高。

持刀具(包括弹簧刀、水果刀、猎刀等)作案的占49%;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占35%,重伤的占32%,意味着在校园暴力犯罪案件中,实际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严重后果的比例高达67%;轻伤占17%,轻微伤占16%(见图二)。

校园暴力主题调研报告范文

校园暴力主题调研报告范文

校园暴力主题调研报告范文校园暴力主题调研报告一、引言校园暴力作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校园暴力的现状和原因,我们进行了一次校园暴力主题调研。

本报告旨在汇总和分析调查结果,并为进一步解决校园暴力问题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随机抽样选取了1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问卷包括了关于校园暴力频率、类型、原因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1. 校园暴力频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75%的受访学生曾目击或亲身经历过校园暴力事件。

其中,40%的受访学生表示他们曾亲眼目睹过校园暴力事件,35%的学生承认自己曾经成为过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这一结果显示了校园暴力在校园中的普遍存在。

2. 校园暴力类型校园暴力类型多种多样,受访学生最常见的校园暴力形式包括言语辱骂(45%)、肢体冲突(25%)、网络欺凌(20%)和性骚扰(10%)等。

这些数据进一步反映了校园暴力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校园暴力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校园暴力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

在个体因素方面,精神压力(35%)、家庭教育方式(30%)和学业压力(25%)是最常见的引发校园暴力的因素。

而在社会因素方面,暴力媒体影响(35%)、同学关系(30%)和社会环境(25%)等也被认为与校园暴力密切相关。

四、调研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校园暴力的现状较为严重,几乎每位学生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或者目击过校园暴力。

这说明校园暴力已经成为了当代校园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校园暴力的多样性也说明了解决校园暴力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引发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生面临的精神和学业压力往往导致情绪不稳定,进而引发暴力行为。

同时,暴力媒体影响和同学关系的不良因素也会加剧校园暴力的发生。

因此,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并推进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加强家庭对学生行为的引导与监督。

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报告

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报告

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报告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校园欺凌不仅对受害者造成身心伤害,而且影响校园和谐,危害社会稳定。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校园欺凌现状,本报告通过调查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为广大师生和家长提供防范校园欺凌的对策。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生、教师、家长等群体进行抽样调查。

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20份;访谈20名教师、30名学生及家长;查阅相关文献资料50余篇。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校园欺凌现状(1)发生率较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校园欺凌发生率为34.81%,其中,小学生为27.39%,初中生为45.76%,高中生为36.84%。

可见,校园欺凌在初中阶段最为严重。

(2)形式多样校园欺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言语欺凌、身体欺凌、心理欺凌和网络欺凌。

其中,言语欺凌占比最高,达到63.12%;身体欺凌次之,占比为38.47%;心理欺凌和网络欺凌分别为26.98%和17.65%。

(3)性别差异男生和女生在校园欺凌中的角色存在差异。

男生更倾向于采取身体欺凌和言语欺凌,女生则以心理欺凌和网络欺凌为主。

在受害者方面,男生和女生差异不大。

2. 校园欺凌原因分析(1)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导致校园欺凌的重要原因。

部分学生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容易成为欺凌对象;部分学生缺乏同理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容易对他人实施欺凌。

(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对校园欺凌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调查发现,家庭关系不和谐、教育方式不当、父母关爱缺失等家庭因素,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从而诱发校园欺凌行为。

(3)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环境和管理水平对校园欺凌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氛围压抑、教师关爱不足、同学关系紧张等学校因素,容易导致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3. 校园欺凌的危害(1)对受害者的危害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受害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其学业和人际关系。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一)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一)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校园欺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影响了校园和谐稳定。

为了深入了解校园欺凌的现状、特点及成因,探讨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

本报告将分析一起典型的校园欺凌事件,以期为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提供参考。

二、事件概述1. 时间:2020年9月2. 地点:某市某中学3. 事件经过:一名初二学生小王,因为家庭原因,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

在学校里,他成了同学小张等人的欺凌对象。

小张等人经常在课堂上嘲笑、辱骂小王,甚至在课下对他进行推搡、殴打。

小王长期受到欺凌,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心理创伤严重。

4. 处理结果:学校在得知此事后,立即采取了相关措施,对小张等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对其家长进行了约谈。

同时,学校对小王进行了心理疏导,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

三、事件分析1. 欺凌者分析(1)小张等人性格特点:自私、霸道、缺乏同理心。

(2)家庭背景:家庭关系紧张,父母忙于工作,缺乏关爱。

(3)社会因素:受网络暴力、影视作品暴力情节的影响。

2. 受害者分析(1)小王性格特点:内向、敏感、缺乏自信。

(2)家庭背景:父母离异,与母亲生活,家庭氛围紧张。

(3)心理状态:长期受到欺凌,导致心理创伤,学习成绩下滑。

3. 事件原因(1)校园氛围:学校对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2)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不足,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引导。

(3)社会环境:网络暴力、影视作品暴力情节的传播,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四、解决措施1. 加强校园管理,营造和谐校园氛围(1)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完善校园监控系统。

(2)开展校园欺凌预防教育,提高学生法治意识。

(3)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疏导。

2. 家庭教育与关爱(1)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3篇)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3篇)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3篇)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一)一、引言校园欺凌是指在学校环境中,学生之间通过言语、肢体、网络等手段进行的持续性、针对性的攻击行为,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校园欺凌的现状、成因及应对措施,本调研小组对某市多所中小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了1000份问卷,涵盖学生、家长、教师三类群体。

2. 访谈:对20名学生、10名家长和15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

3. 案例分析:选取了10起典型的校园欺凌事件进行详细分析。

4. 文献研究:查阅了国内外关于校园欺凌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三、调研结果1. 校园欺凌的现状发生率:问卷调查显示,有30%的学生表示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欺凌,其中初中生比例最高,达到35%。

形式多样:欺凌形式包括言语侮辱(45%)、肢体攻击(25%)、网络欺凌(20%)和社交排斥(10%)。

受害者特征:受害者多为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较差或身体有缺陷的学生。

2. 校园欺凌的成因个体因素:部分学生缺乏同理心,情绪管理能力差,容易采取攻击行为。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行为模式有重要影响。

家庭暴力、父母忽视等因素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

学校因素:学校管理不严、教师监管不到位、校园文化建设不足等问题为欺凌行为提供了土壤。

社会因素:社会风气、网络暴力文化等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

3. 校园欺凌的影响对受害者:长期遭受欺凌的学生容易出现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对施暴者:施暴者可能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影响其未来的社会适应。

对学校: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会破坏学校的和谐氛围,影响教育教学秩序。

四、案例分析案例一:某初中生小李因身材肥胖,长期遭受同学嘲笑和排挤,最终导致其辍学。

通过访谈得知,小李的父母忙于工作,缺乏对他的关爱和支持,学校也未及时介入处理。

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报告(3篇)

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报告(3篇)

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报告(3篇)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报告(一)一、引言校园欺凌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校园欺凌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查,旨在揭示校园欺凌的成因、表现形式及其对学生、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对象为某市三所中学的1000名学生,访谈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实地观察则在学校操场、教室等场所进行。

三、调查结果1. 校园欺凌的发生率调查显示,有30%的学生表示曾遭受过校园欺凌,其中初中生比例高于高中生。

男生和女生在遭受欺凌的比例上无明显差异,但男生更倾向于使用肢体暴力,女生则更多遭受言语和心理上的欺凌。

2. 欺凌的形式(1)肢体欺凌:包括打骂、推搡、抢夺财物等。

此类欺凌在男生中较为常见,占所有欺凌事件的40%。

(2)言语欺凌:包括嘲笑、辱骂、起绰号等。

言语欺凌在女生中较为普遍,占所有欺凌事件的35%。

(3)心理欺凌:包括孤立、排挤、散布谣言等。

心理欺凌对学生的心理伤害较大,占所有欺凌事件的25%。

3. 欺凌的成因(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不良、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暴力等是导致学生欺凌行为的重要因素。

(2)学校因素:学校管理不严、教师关注度不够、校园文化不健康等也是欺凌行为发生的诱因。

(3)个人因素:部分学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容易成为欺凌对象;而部分学生则因缺乏同理心、情绪控制能力差,容易成为欺凌者。

4. 欺凌的影响(1)对学生的影响:遭受欺凌的学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自杀倾向。

学业成绩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2)对家庭的影响:家长因孩子遭受欺凌而感到焦虑和无助,家庭关系可能因此紧张。

(3)对学校的影响:校园欺凌破坏了学校的和谐氛围,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教育质量。

四、对策建议1. 家庭层面(1)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情绪控制能力。

校园暴力调查根源分析与解决方案

校园暴力调查根源分析与解决方案

校园暴力调查根源分析与解决方案暴力行为在校园中的发生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学生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对校园暴力的根源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校园暴力的根源分析1. 社会环境因素:校园暴力的根源之一是社会环境的压力。

社会对学生成绩和竞争的过度强调,使得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这种压力可能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进而产生暴力行为。

2.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的失败也是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庭环境的不和谐、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以及父母间的冲突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3. 学校因素:学校的管理和维护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校园暴力的发生。

学校对暴力行为的控制不力、教育缺乏足够的关注以及师生关系的紧张等问题都为校园暴力提供了土壤。

二、解决方案1. 加强社会关注:政府、学校、家长和全社会都应对校园暴力问题高度重视。

通过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对校园暴力问题的宣传,提高社会关注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校园暴力问题的合力。

2. 家庭教育的重视:加强家庭教育是解决校园暴力问题的关键。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耐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并提供积极的引导。

同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要和睦,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3. 学校管理的改进: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维护,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对于暴力行为要及时发现和处理,对施暴者进行相关的教育和惩罚。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4. 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学校应该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提供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价值观。

5. 加强心理辅导和教育:心理辅导和教育在预防和解决校园暴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提供定期的心理辅导活动,并培养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团队。

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心理教育,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冲突和情绪管理。

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调研

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调研

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调研引言概述: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是当前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为了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也对整个学校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调研分析,探讨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现状、原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校园欺凌的现状1.1 学生受欺凌的普遍性校园欺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几乎每一个学校都存在欺凌行为。

调研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在校园中曾经遭受过欺凌,其中包括言语、身体和网络欺凌等多种形式。

1.2 欺凌行为的特点校园欺凌行为通常表现为对受害者的恶意言语、歧视、排击、威胁、恶作剧等行为。

这些行为对受害者造成为了心理上的伤害,导致其自尊心受损,严重时可能引起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1.3 欺凌行为的影响校园欺凌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还对整个学校氛围产生了负面影响。

受欺凌的学生通常表现出学习成绩下降、缺乏自信、社交难点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辍学和自杀。

二、校园暴力的现状2.1 暴力事件频发校园暴力事件在一些学校中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学生的人身安全。

这些暴力事件包括学生之间的打架、伤人事件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冲突等。

2.2 暴力行为的原因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通常有多种原因,包括家庭环境不稳定、学生个性冲突、学业压力过大、社会环境影响等。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导致学生产生暴力行为。

2.3 暴力行为的后果校园暴力行为不仅对受害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对学校的教育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暴力行为的发生会引起学生恐怖、紧张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同时也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和舆论压力。

三、预防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措施3.1 加强教育宣传学校应加强对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的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欺凌与暴力的危害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2 建立良好的学校氛围学校应营造积极健康的学校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建立互相尊重、和谐相处的关系,减少欺凌和暴力行为的发生。

3.3 强化家校合作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变化。

关于校园暴力的调查报告

关于校园暴力的调查报告

关于校园暴力的调查报告校园暴力是在学校里发生的暴力行为,比如打架、恐吓、虐待等。

校园暴力问题广泛存在于当今社会,并对学生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本报告将着重调查校园暴力的现状、原因及其后果,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校园暴力的现状校园暴力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强制性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等。

学校的强制性暴力指的是由学校官员或老师使用强制性手段迫使学生们做出不正当行为的情况;精神暴力是指学生之间相互施加精神上的压力,包括诋毁恐吓等;性暴力是指学校里发生的性骚扰和性侵犯等。

二、校园暴力的原因校园暴力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庭环境的影响。

许多学生来自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谐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容易导致学校暴力的发生。

(2)学习压力的增加。

由于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难以及时排解压力,学习焦虑的情绪也会引发校园暴力。

(3)社会环境的变化。

近年来,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学生们接触到的社会负面信息越来越多,人们之间的互相尊重意识也越来越低,这都是可能引发校园暴力的重要原因。

三、校园暴力的影响校园暴力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身体伤害,还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并给家长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此外,校园暴力也会破坏学校的氛围,影响学生们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四、解决校园暴力的方法(1)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应尽可能多地给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教育孩子们正确对待他人,尊重他人,增强孩子们的自尊自信。

(2)加强学校管理。

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园暴力防控制度,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学校暴力事件,阻止暴力的扩散。

(3)开展预防校园暴力的宣传教育。

学校要组织开展有关校园暴力的预防宣传活动,增强学生们的自我防护意识,让学生们了解校园暴力的危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本报告通过对校园暴力的现状、原因和影响进行调查,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有效地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校园暴力调查问卷报告范文

校园暴力调查问卷报告范文

校园暴力调查问卷报告范文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园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暴力问题。

根据问卷结果分析,其中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表示曾经或者正在经历过校园暴力的情况。

这表明校园暴力并非个例,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校园暴力的形式多样,包括肢体暴力、言语暴力、心理暴力等。

其中,肢体暴力是最为严重的形式,占比达到百分之六十。

这说明在学生中存在着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而倾向于使用暴力手段去解决问题。

在调查中,有百分之六十的学生表示他们被欺负过,而其中又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选择了隐忍,不敢或者不知道去寻求帮助。

这表明学生对于暴力问题缺乏足够的认知和解决能力,也说明存在着一些问题行为的学生缺乏足够的制约。

综合而言,校园暴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校和家庭应该合作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防止校园暴力问题的进一步扩大。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校园成为一个更加安全和和谐的地方。

另外,调查还显示了一些与校园暴力相关的特征。

比如,大部分受暴力影响的学生多数是性格较为内向或者自卑的学生,他们更容易成为暴力行为的对象。

而施暴者则多为性格较为暴躁或者缺乏责任感的学生,他们倾向于以暴力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此外,调查还发现,校园暴力问题往往会伴随着心理健康问题。

受暴力影响的学生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而施暴者则可能存在行为问题或者人际问题,长期以暴力作为解决途径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为了有效解决校园暴力问题,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同时,学校也应该建立健全的校园暴力防治机制,加强监督和处罚措施,让校园成为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校园暴力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不仅需要关注受害者的权益保护,也需要对施暴者进行教育和帮助。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校园暴力的调研报告

校园暴力的调研报告

校园暴力的调研报告校园暴力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校园暴力作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的稳定发展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校园暴力的现状、原因以及解决方法,为学校和社会提供相关数据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被暴力对待的经历、校园暴力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研结果分析1. 被暴力对待的情况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曾经在校园中遭受过暴力对待,其中包括身体攻击、言语恐吓以及网络欺凌等多种形式。

这表明校园暴力问题较为普遍,对学生造成了实质的伤害。

2. 校园暴力的原因受访者对校园暴力的原因主要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教育不当(35%)、同学之间的竞争压力(25%)、学校管理不力(20%)以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20%)。

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校园暴力的发生和恶化。

3. 校园暴力的解决方法受访者对于解决校园暴力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提高家庭教育质量(30%)、加强学校管理(25%)、加大对校园暴力的打击力度(20%)、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教育(15%)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10%)。

这些建议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校园暴力问题的方向和思路。

四、调研结论根据本次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 校园暴力问题在学生中较为普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应加强家庭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态度。

3. 学校应加强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的校园暴力防治机制。

4. 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对校园暴力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共识。

五、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向学校和社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学校应加强校园暴力相关的教育和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反校园暴力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校园暴力事件。

3. 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应积极开展与校园暴力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二)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二)

校园欺凌事件分析调研报告(二)一、引言校园欺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我国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校园欺凌事件的现状、特点和危害,本报告对我国部分地区的校园欺凌事件进行了分析调研。

二、校园欺凌事件现状1. 发生频率根据调研数据,我国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频率较高,约60%的学生表示曾经历过校园欺凌,其中50%的学生表示遭受过身体欺凌,30%的学生表示遭受过心理欺凌。

2. 涉事学生年龄校园欺凌事件涉及的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小学生和初中生阶段,高中生和大学生较少。

其中,小学生和初中生分别占比60%和40%。

3. 涉事学生性别校园欺凌事件中,男生和女生都可能成为受害者,但男生遭受身体欺凌的比例较高,女生遭受心理欺凌的比例较高。

三、校园欺凌事件特点1. 多样化的欺凌方式校园欺凌事件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身体欺凌、心理欺凌、网络欺凌等。

身体欺凌主要包括殴打、推搡、抢夺财物等;心理欺凌主要包括侮辱、威胁、孤立等;网络欺凌主要包括网络谩骂、恶意传播谣言等。

2. 隐蔽性校园欺凌事件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很多受害者不敢声张,担心引发更大的报复。

这使得校园欺凌事件难以被发现和制止。

3. 长期性校园欺凌事件往往持续时间较长,有的甚至长达数年。

长期遭受欺凌的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创伤,影响其健康成长。

四、校园欺凌事件危害1. 对受害者的危害校园欺凌对受害者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

身体伤害主要包括骨折、创伤等;心理伤害主要包括自卑、抑郁、焦虑等。

长期遭受欺凌的学生可能出现自我封闭、厌学、自杀等严重后果。

2. 对施暴者的危害校园欺凌对施暴者同样具有危害性。

长期欺凌他人可能导致施暴者形成暴力倾向,影响其人际关系和未来发展。

此外,施暴者可能因违法行为受到法律制裁。

3. 对校园氛围的危害校园欺凌事件破坏了校园氛围,导致学生之间产生信任危机。

受害者对同学产生戒备心,施暴者可能受到孤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校园暴力现状调查分析
关键词:青少年校园暴力 身体暴力 心理暴力
摘要:通过调查了解青少年校园暴力的现状、特点以及身体暴力与心理暴力的相关性,探讨校园暴力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内部及其周边发生的针对青少年学生实施的生理、财产和心理的侵害行为,包括身体暴力和心理暴力两个层面。

身体暴力指施暴者以自己的身体或工具作为媒介实施的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心理暴力指通过非身体的接触以言语、人际关系的控制为媒介实施的伤害他人心理的行为。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社会问题,对家庭和谐、校园安全、社会安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1研究目的
调查了解青少年校园暴力的现状,分析其特点,关注身体暴力与心理暴力的相关性。

为构建青少年校园暴力防控体系提供依据和参考。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平凉市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500人,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5份,剔除无效问卷37份,有效问卷458份,有效率91.6%。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问卷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自编的,包括2 7个问题,分为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学校和家庭概况)生活经历调查(身体暴力、心理暴力),身体暴力包括攻击、欺负、自杀、财产侵犯、性侵犯五个维度,共14道题,心理暴力包括言语攻击、人际攻击、压力营造和网络暴力四个维度,共13道。

问卷采用4级计分制,1-4分分别代表从没有、有时、经常、总是,得分越高说明该行为发生的频次越高。

3数据处理
将问卷所得数据输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4结果
4.1身体暴力现状。

分别对身体暴力的五个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图表1所示。

表1身体暴力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题数 n Min Max M±SD 攻击 5 458 5 20 9.0267±2.73419 欺负 2 458 2 8 3.4600±1.39332 自杀 3 458 3 12 4.1892±1.88929 财产侵犯 2 458 2 8 3.0733±1.41941 性侵犯 2 458 2 8 3.3333±1.40787 身体暴力 14 458 15 56 23.1394±6.81878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身体暴力的五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攻击9.02767,得分最低的是财产侵犯 3.0733。

但自杀和欺负的得分也应该引起关注,分别为4.1892和3.4600。

4.2心理暴力现状。

分别对心理暴力的四个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在心理暴力的四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言语暴力7.8017,
得分最低的是人际攻击 2.9804。

压力营造和网络暴力的得分分别为 4.5359和3.9978。

表2心理暴力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题数 n Min Max M±SD
言语暴力 5 458 5 40 7.8017±5.25651 人际攻击 2 458 2 8 2.9804±1.17174 压力营造 3 458 3 12 4.5359±1.71696 网络暴力 3 458 3 12 3.9978±1.7713
心理暴力 13 458 13 58 19.3159±8.64072
4.3身体暴力与心理暴力相关性分析。

由表3得知相关系数为0.754,表明身体暴力与心理暴力的发生密切相关,身体暴力行为的发生有可能导致心理暴力行为发生,发生心理暴力行为的也有可能发生身体暴力。

表5身体暴力与心理暴力相关表
类型 身体暴力 心理暴力 身体暴力 Pearson 1 .754**
显著性 .000
n 458 458 心理暴力 Pearson .754** 1
显著性 .000
n 458 458 注:**在0.01的水平(双侧)显著相关
5讨论
5.1攻击是身体暴力的常见形式。

这是因为青少年学生情绪控制能力弱,容易冲动,往往一言不和即大打出手。

另外自杀倾向较为严重,它在身体暴力各维度得分中位于第二,这是因为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独生子女多或多由祖父母带大,长辈对其较为溺爱,事事满足,受到的挫折少,心理承受能力弱,情绪压抑后不能采取正确方式宣泄,常采取自戕或自杀的极端手段。

5.2言语攻击是心理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不少学生认为对别人身体的伤害,要负法律责任,而语言的辱骂、威胁、嘲笑,则不但可以发泄心中的怒气愤恨,而且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另外有些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常常与他人发生语言冲突或用语言发泄心中不满,这些都使学生耳濡目染学会用辱骂、威胁等方式攻击周围的人。

5.3网络暴力是一种新型的心理暴力形式。

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在网络上采取诋毁、谩骂、蔑视、侮辱、造谣等形式对他人的人格和精神造成伤害的行为愈来愈多,因为其具有公开性、随意性、传播性和隐蔽性而受到青少年的效仿,其发生率逐渐增高。

5.4身体暴力与心理暴力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心理是行为的支配,一般暴力行为的发生都有一个“压抑—暴发”的过程,身体暴力往往由于某种情绪的支配发生;遭受暴力行为的学生,受伤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容易产生自卑、胆怯、孤僻,形成攻击性人格。

6校园暴力发生原因
6.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开始快速发育,身高体重增加,激素分泌水平增强,外形趋向成人化,精力旺盛,对外界的攻击性增强,发育不完善的神经系统使得他们易兴奋、冲动、情绪化,一旦在学习、生活上遇到问题纠纷,容易情绪失控,采取过激行为,导致暴力事件发生。

随着生理的变化,青少年在心理上也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叛逆、嫉妒、过度膨胀的自尊以及对生命的漠视,使他们在认识世界时与别人产生分歧,无法正确的处理与他人的纠纷。

为了维护自我尊严,他们往往采取与对方对立的态度言行,斗气、敌对、甚至暴力斗殴。

6.2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家长的不良言行会给孩子树立了一个负面学习的“榜样”,使孩子误以为人与人之间的纠纷用暴力方式处理没什么不对;不完善的家庭结构又会使孩子生长在一个缺少关爱的家庭,容易自卑、孤僻、冷漠,对外界缺乏信赖感和安全感,形成“攻击性人格”,产生暴力行为[1]。

6.3学校的影响。

现行的教育评价体制使得学校偏重于对学业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

这些教育内容的缺失使得学生不能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中肯客观的评价外界事物,采取合理的方式处理与他人的矛盾纠纷,从而采取自认为有效的攻击性行为。

现阶段学校大多采用强制性方式进行管理,以正面严厉的惩戒为主,在某些学校中体罚的依然存在,缺乏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不满情绪,导致他们与学校、与老师、与学生干部之间的对立,一旦有突发因素激化,很容易出现暴力事件。

在暴力事件的处理上,学校大多采用批评、写检查、警告、家长道歉赔偿、性质恶劣者开除等惩戒性处理方式,对事前预防以及施暴者的教育转化工作不够重视,致使许多施暴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为学校是和自己过不去,故意刁难自己,于是自暴自弃,暴力倾向愈加严重甚至滑向犯罪的深渊。

在教育方式上,有些老师坚持“严师出高徒”,对学生“严打高压”,好下命令、下禁令,学生只能服从,稍有辩驳就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2],受老师的言传身教,学生在与他人相处中也会态度生硬、顽固主观,常因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有些老师自诩是“人性化”教育,对学生放任自流,学生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其他学生随之效仿。

6.4社会的影响。

人文精神的缺失。

人文精神是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是对人的生命、价值、尊严的尊重与维护,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人们价值观扭曲,重利重权功利性价值观盛行,社会道德的失范,思想领域的混乱,以权谋私、不正当手段得利诸多社会弊端显现。

这些思想误区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使得青少年贪婪、冷漠、浅薄、急功近利、良知泯灭。

不良文化的泛滥。

青少年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外界新生事物极易引起他们的关注,但另一方鉴别力、控制力较弱,容易受含有“刺激性”“娱乐性”“神秘性”的宣传暴力、凶杀、赌博、色情等不良文化的影响,他们常常模仿网游、影视剧、小说,进行角色带入重演情节;有些青少年为了满足自己消费不良文化的欲望,偷盗、抢劫、敲诈他人财物,触犯法律,成为不良文化的直接受害者。

青少年法治法规的不健全。

近年来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有增无减,影响恶劣,
但在立法惩罚犯罪和立法保护受害者方面相对滞后,现有的法律法规《宪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中,主要针对已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进行处理,没有起到前期预防作用[3]。

另外普法宣传力度不够,许多青少年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分不清违法与犯罪,致使他们总抱着一种侥幸心理“或许不犯法、不要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