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四川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合集下载

四川省经济运行效率的评价研究

四川省经济运行效率的评价研究

;个决 策单元 ( 小 ,, r / )每个 决策单 元都 有 m 种 输入 和 s 种输 出 , Y z 一分别 表示第 个 决策单 元对 第 i
对差 别 , 着 重 对 2 0 并 08年 的经 济 运 行 效 率 进行 分 析 , 效率 差异 的原 因进 行探讨 , 图找出 四川省各 对 试
数据 包络分 析[ E t E vl m n nl i (ha ne p et a s , o A ys
大于零的常数 , 常取 1 -o 06带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 模型为:
收稿 日期 :0 0 3 8 2 1 —0 —1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线性动力学经济周期模型及其应用” 18 2 6 ) 非 (0 0 0 1 作者简介 : 冯丽 (9 4 , , 1 8 一)女 陕西渭南人 , 西安 财经学 院统计学 院硕士研究 生 , 究方 向为非 线性计 量经济模 型及 应 研 用; 李佼瑞 (9 3 , , 1 7 一)男 陕西渭南人 , 西安财经学 院统计学 院副院长 , 授 , 士 , 教 博 研究 方 向为非 线性动力 系 统、 非线性计量经济模型及应用。
策单元 ( c i kn i 简称 DMU) Deio Ma igUnt sn , 的输入 和
1 .% ,o 8年 度 生 产 总值 达 到 1 0 亿 元 , 西 16 2 o 256 是 部率先 突破万 亿 大关 的省 份 ; 方 财政 收 入 年均 增 地
长 2 . % , 入 总 量居 西 部 第 一 ; 05 收 四川 省 全 社 会 固


引 言
从 20 0 0年 到 2 0 0 8年 , 川 省 经 济 年 均 增 长 四
简称 D A) 以相 对 效 率 概 念 为 基 础 , 据 多 指 标 E 是 根

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

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

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赵乐新;王宇【期刊名称】《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8(32)2【摘要】在阐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互动发展关系基础上,构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度评价模型及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实证检验四川省新型“三化”耦合协调度在2005 ~ 2015年的变化规律,进而以成都、攀枝花、广元、内江、雅安等5个地级市为代表,研究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2005~ 2015年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由中度失调状态变为初级协调状态.“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系统耦合协调度与地域差异、经济总量大小无明显关系,不同地级市系统耦合协调度总体变化趋势相似,由严重失调、中度失调演变为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其中,成都“三化”系统耦合协调度最高,达到0.690 9,接近中级协调状态.【总页数】7页(P41-47)【作者】赵乐新;王宇【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统计系,四川成都611130;西南财经大学经济数学系,四川成都611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相关文献】1.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J], 陈淑凤2.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绿色化"五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为例 [J], 刘方媛; 陈慧群; 王佳莹; 黄以腾3.新兴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空间优化视角 [J], 李智;梁文君4.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J], 尹文秋5.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J], 丁翠翠;杨凤娟;郭庆然;陈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省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协调性分析

四川省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协调性分析
表 2 全省 2006—2016 年城镇化发展水平(单位:%)
关键词:四川;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协调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2018)06-0065-06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
当前,四川省的城镇化发展问题已经引起
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 国内许多学者的关注。比如,陈映[1]从优化空间
越 、由总 体 小康 向全面 小康 跨越 具有重要的现 济重心、人口重心与城镇化重心的关系,研究发
实意义。
现城镇化重心呈现出与经济重心、人口重心相
收稿日期:2018-05-10 作者简介:张向东(1964—),男,四川西充人。中国建设银行乐山分行行长,经济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65
反的转移方向。 现有研究虽然从不同侧面探讨了四川城镇
一、四川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度
(一)城镇化水平测度方法 城镇化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演变过 程,它以人口向 城镇集中、产业向城镇集聚 、土 地向城镇用地转变等为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 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三个方 面。其中人口城镇化是伴随着非农产业在城镇 集聚,人口向城镇迁移的过程,它是城镇化发展 的主体和核心;经济城镇化是非农产业在城镇 空间形成集聚的过程,它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 动力;土地城镇化是由于城镇生产、生活空间的 扩 展 ,导 致 农 业 用 地 向 城 镇 用 地 转 变 的 过 程 ,它 是城镇化发展的载体。从现有研究看,对人口城 镇化、经济城镇和土地城镇化三者的测度,存在 单一指标法和多项指标法。单一指标法分别用 一个指标衡量上述三个方面城镇化水平,而多 项指标法分别用多个指标衡量上述三个方面的 城镇化水平。由于多项指标法可能会导致人 口—经济—土地三个方面城镇化的测度存在重 复 ,进 而 人 为 提 升 内 在 关 联 度 ,难 以 揭 示 辨 明 这 三者之间真实的协调关系。因此,本文主要采用 单一指标法对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和土地城 镇化三者予以测度。具体而言,本文借鉴朱静 文 、方 大 春 [7] 的 研 究 ,采 用 城 镇 人 口 占 总 人 口 的 比重表示人口城镇化水平;用第二三产业产值 占 GDP 的比重表示经济城镇化水平;用城镇建 成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重表示土地城镇化

基于协调度模型成都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分析论文

基于协调度模型成都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分析论文

基于协调度模型的成都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分析[摘要] 研究目的:在时间序列上对成都市2000~2009年耕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及分析。

研究方法:构建基于psr框架下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进行评价。

研究结果:(1)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呈阶段性的波的变化趋势;(2)耕地集约利用系统处于较高协调-基本协调-较高协调-不太协调-极不协调-不太协调的波动状态。

[关键词] 耕地集约利用;协调度模型;psr;改进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由于非农建设占用大量耕地、自然灾害毁坏、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等因素,致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导致人地关系紧张,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解决愈演愈烈的人地矛盾,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挖掘现有耕地的利用潜力,实行集约利用。

成都是中国重要的水稻、油菜籽和小麦等农作物的产区,其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会影响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

在2000—2009年间,成都市的耕地面积减少了8.99×104hm2,人均耕地面积由0.041hm2下降到0.029hm2。

因此,对成都市耕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为更好的集约利用耕地以及提高其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试从耕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入手,引入psr框架,综合评价分析成都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为科学合理的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一、耕地集约利用与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psr)是由经济合作组织,为评价世界环境状况而提出的。

它认为人类的活动给环境带来了压力(pressure),影响了自然资源数量和环境质量的状态(states),社会又通过环境、宏观经济、部门政策等途径来响应(response)这些变化,揭示出了资源利用中人与资源相互作用的链式关系。

耕地集约利用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粮食需求以及城市扩张政策等因素给有限的耕地资源带来的巨大压力;耕地后备资源严重缺乏。

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及障碍度分析——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及障碍度分析——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69--农业经济与管理 引用格式: 陈艺元. 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及障碍度分析: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 湖南农业科学,2024(3):69-76. DOI:10.16498/ki.hnnykx.2024.003.016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1]。

城市群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体[2]。

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群地区,各项经济建设活动引起了对土地需求的大幅上升,而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面积具有有限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二者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3],由此导致的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群经济社会的发展。

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彼此影响。

一方面,随着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的增强,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应得到提升,同时也会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土地粗放、低效利用会加剧土地供需矛盾,降低经济发展质量,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城市群土地集 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及障碍度分析——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陈艺元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摘要: 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环长株潭城市群8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探讨二者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引入障碍度模型分析障碍因子。

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各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各市之间发展差距不断扩大;(2)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性趋向优化,发展状态由失调衰退阶段进入基本协调阶段,且同步发展型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两大子系统明显得到改善;(3)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人均旅游外汇收入、每万人国际互联网户数、货物进出口总额占GDP 比重是阻碍城市群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主要障碍因素。

土地市场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_何格

土地市场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_何格
2 综合用地均价( 元 / m ) 2 商业用地均价( 元 / m ) 2 住宅用地均价( 元 / m )
权重 0. 082 0. 201 0. 066 0. 064 0. 085 0. 139 0. 078 0. 128 0. 070 0. 086 0. 134 0. 124 0. 102 0. 128 0. 143 0. 112 0. 148 0. 109
[10 ]

( 2)
, 即: ( 3)
T = αu1 + β u2
( 4) D = 槡 C2 × T 其中: D 为耦合协调度; C2 为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度 ; T 为综合协调指数, 反映整体发展水平对协调度的 贡献; u1 为土地市场发展水平值 ; u2 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值 ; α, 本文通过变异系数法对 u1 和 β 为待定系数, u2 求权重, 将权重赋值给待定系数 α, β。 ( 二) 土地市场发展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计算模型 根据公式( 3 ) 和( 4 ) , 土地市场和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取决于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 , 因此需要建 立土地市场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二者的发展水平 。 本文采用熵值法来确定两个系 统的指标权重同时采用极值变换法进行标准化 , 为了满足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对数据非负的要求 , 借鉴杨 慧的处理方法将标准化后的数据加 0. 01 做非负化处理 采用线性加权法, 具体计算公式为: 计算,
一、 问题的提出 自 1987 年土地市场的建立和运行以来, 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1997 - 2004 年中 国 东、 17. 66% 和 中 和 西 部 地 区 土 地 市 场 的 发 展 对 区 域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分 别 为 4. 10% 、 7. 54% [1] 。 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大量的刚性土地需求 , 导致土地市场的繁荣, 如处理不好会反过来影 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 如何促进土地市场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 土地市场和区域经济构成了一个复杂的 、 动态变化的开放系统, 其耦合协调的程度决定了该复合系统 是否有序

四川省耕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四川省耕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四川省耕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吕雷;王玉贵【摘要】The method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is introduced into the analysis of farmland use ef-ficiency,to measure the efficiencies of Sichuan Province from 2003 to 2012. They are analyzed by being decom-posed into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with the Mailquist index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and dividing them into three types,high,medium and low. Finally,the factors that result in the chan-ges of farmland use efficiency are also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farmland use efficiency is high-er,but after 2011 there is an obvious downtrend. The output in Nanchong,Mianyang and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s relatively lower.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fficiency,economic factors,natural factors,social factors,etc.%将数据包络方法(DEA)引入耕地利用效率分析,测算2003-2012年四川省耕地利用效率,并将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进行分析,结合数据包络分析中的Mailquist 指数将全省耕地利用效率划分为高、中、低三等。

基于熵权TOPSIS和耦合协调模型的四川省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变特征

基于熵权TOPSIS和耦合协调模型的四川省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变特征

基于熵权TOPSIS和耦合协调模型的四川省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变特征谢贤健【期刊名称】《水土保持学报》【年(卷),期】2024(38)1【摘要】[目的]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评价区域土地利用效益及其耦合关系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优化用地结构。

[方法]以四川省21个地市州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了2010—2020年四川省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基于GIS技术,分析了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及其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

[结果](1)四川省各地市州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具有“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格局;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环境效益整体上具有上升趋势,分别表现为“西高东低”和“中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格局;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具有“中部高两翼低”的空间格局;三大效益在空间均具有较显著的聚集特征。

(2)四川省各地市州的土地利用耦合协调等级为4个,总体协调水平不高,以勉强协调为主,其次是濒临失调,具有“中间高两翼低”的空间格局,且耦合等级相同的城市聚集度较高,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等级在空间分布上需进一步改善。

(3)影响四川省地利用效益大小的因子依次为社会>经济>社会经济>社会生态>生态环境效益系统;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关系主要受社会、经济效益单一因子影响,其次是社会经济复合因素,最后是社会生态复合因素的影响。

[结论]四川省各地市州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显著,总体的耦合协调水平处于较低等级,且耦合等级相同的城市聚集度较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调控城镇化的无序扩张,注重城市基础公共服务等设施的建设,增加城市环境建设投入,促进四川省土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间的协调发展,以期为提升四川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提供参考。

【总页数】11页(P267-277)【作者】谢贤健【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3.2【相关文献】1.平原-山地过渡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耦合协调度及时空变化研究--以四川省乐山市为例2.电商小镇与其特色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分析——基于熵权TOPSIS模型3.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城镇化与城市韧性的耦合协调研究--以长沙市为例4.兰西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时空演变及耦合协调关系5.基于TOPSIS熵权模型的绿色建筑产业与其支撑环境耦合协调研究——以陕西省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关系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关系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关系研究——以桂林市为例颜开发;叶祥峰;苏黎馨【摘要】通过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度评价模型,对生态环境重点关注城市桂林市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及其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市的土地利用效益有着不同于沿海经济城市的特点.2002-2009年,桂林市土地利用效益迅速增长,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总体上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两效益的耦合度在2007年达到最高水平.由于桂林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发展速度高于社会经济效益发展速度,2008-2009年,两者的耦合度呈现略微下降趋势.%Through establishing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city land use benefit and it’s coupling degree,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 benefit and it’s coupling degree of land use were researched in Guilin city whe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 major concer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nd use benefit of Guili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coastal economic cities in our country.From 2002 to 2009,the land use benefit increase rapidly,the social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and use developed coordinately in general,the coupling degree of two benefits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 in 2007.Becaus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nefit’s develop ment speed is faster than social economic benefit of Guilin city’s land use,from 2008-2009,the coupling degree of two benefits is show a downward trend.【期刊名称】《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24)004【总页数】5页(P449-453)【关键词】桂林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关系【作者】颜开发;叶祥峰;苏黎馨【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城市土地是城市中各种人类活动存在的载体.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土地利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也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1-4].正确处理好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核心问题[5-7].目前,学术界对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研究较多,关于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或者协调关系研究较少.在现有关于土地利用耦合关系的研究中,梁红梅等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建立了土地利用效益耦合模型,将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分为低级共生、协调发展、极限发展和再生发展4个阶段,搜集20多年的资料对深圳、宁波市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土地利用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得出近20多年来,两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由低级共生过渡到协调发展阶段,而随着时间的变化,协调发展阶段的协调程度亦有所不同.已有研究认为,沿海经济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滞后于社会经济效益发展[8-9].曹堪宏等以广州、深圳市为例,通过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模型对两市的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两市的土地利用效益可能进入极限发展阶段的结论[10].桂林市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也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唯一城市,桂林市的城市定位决定了它在土地利用方面有着不同于沿海经济城市的特点.本文以桂林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利用效益及其耦合关系.1.1 效益评价模型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土地利用所带来的各种有用成果的总称,分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各个方面,内涵十分丰富.目前,通常采用多因素加权模型对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设Q1、Q2分别表示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则其一般函数为:式中,xi,yj为分别为两系统的评价指标,ai,bj为相应评价指标的权重.1.2 耦合度模型土地利用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两者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11].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一个复合系统,其协调发展的耦合程度即为耦合度.根据一般系统理论,设A、B 为受自身与外界影响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子系统与生态环境效益子系统的演化状态,VA为社会经济效益系统发展速度,VB为生态环境效益系统发展速度.则有:A、B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任一个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引起整个系统的变化,设V为整个系统的发展速度,则V由VA和VB共同决定.在二维平面中,以VA、VB为变量建立坐标系,则V的变化轨迹即为坐标系中的椭圆[12].VA与VB之间的夹角即为耦合度,满足α=arctanVA/VB.如图1所示,在土地利用效益复合系统的一个演化周期之内,系统将经历4个阶段:当-90°<α≤0°时,系统处于低级共生阶段,此阶段土地利用强度较少,生态环境容量较大,两子系统的发展水平都很低;当0°<α≤90°时,系统处于协调发展阶段,此阶段两子系统的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都很明显,当α=45°时,系统处于最佳协调水平,当α接近0°或90°时,系统之间不甚协调;当90°<α≤180°时,系统处于极限发展阶段,此阶段由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发展受到制约,从极限开始下降,最终将导致系统的瓦解.当-180°<α≤-90°时,系统处于再生发展阶段.由于两子系统都处于不良状态,旧系统瓦解,新系统产生[8].土地利用新旧系统的关系表现为再生、循环、停滞、倒退4种模式[13].2.1 数据来源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是《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3-2010)》、《广西统计年鉴(2003-2010)》、《桂林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002-2009)》.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数据的无量纲化.为使各项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须对各项指标的原始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得到标准化后的数值,以此作为评价的基础.处理方法为:式中xij为指标实际值,yij为无量纲化后的数值,i为指标个数,j为年份(2002-2009年),aij为第i个指标的最大值,bij为第i个指标的最小值.2)熵值法确定权重.熵值法是一种通过判断系统的有序程度进而确定权重的方法,一个系统的有序程度越低,则信息熵越大,其信息的效用值越小.在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中,某项指标的熵越大,其对土地利用效益的影响越小,权重系数就越低,反之亦然.所以,根据信息熵可以计算各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从而计算出权重,为效益评价提供基础.其计算公式[14]如下:其中,ej为为第j项评价指标的熵值,i为评价的年份(取值为1-8),yij为第i年第j项指标的无量纲化值,K为调节系数,dj为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Wj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系数.3)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为准确、科学地评判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本文根据桂林市的实际情况和评价模型的要求,选取了地方财政收入等22项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值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见表1).3.1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根据上文评价模型中的多因素加权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得到2002-2009年8年间桂林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值(见图2).在这8年中,桂林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总体上都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社会经济效益值从2002年的0.14上升到2009年地0.329,生态环境效益值从2002年的0.145上升到2009年的0.541,生态环境效益的上升幅度高于社会经济效益.3.2 耦合度研究利用SPSS17.0软件,分别对上述两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关于时间t的函数:分别对上述两函数求导,得出桂林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系统和生态环境效益系统发展速度VA、VB:根据公式α=arctanVA/VB,计算得出2002-2009年桂林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见图3.2002-2009 年,桂林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介入0~39.336°之间,土地利用系统处于协调发展阶段.2002-2007年,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持续上升,从0°发展到最高峰39.336°,土地利用系统从协调发展阶段的不甚协调向最佳协调靠近.2007-2009年,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略微下降,2009年的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为38.119°.近10年来,桂林市正确处理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土地集约化利用不断加强,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迅速提升.特别是2007年以来,桂林市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较快增长,导致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发展速度高于社会经济效益发展速度,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整体协调性呈现略微下降趋势.通过利用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建立多因素加权和耦合度模型,直观地评价了桂林市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及其耦合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一般系统理论的耦合度模型能够较好地运用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度研究.桂林市作为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和建设城市,其土地利用效益有着不同于沿海经济城市的特点.2002-2009年,桂林市土地利用效益处于协调发展状态.其中2002-2007年,桂林市土地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快速发展,两效益的耦合度在2007年达到最高水平.2008-2009年,桂林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发展速度高于社会经济效益发展速度,其耦合度呈现略微下降趋势.基于上述研究,为促进桂林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桂林市土地利用提出如下建议:1)桂林市的土地利用表现出社会经济效益略显滞后的现象,这说明桂林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其作为国内外知名的山水旅游城市的性质是相一致的.今后应巩固生态环境保护成果,以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打造更加生态、宜居的世界旅游名城.2)由于受到旅游城市这一城市定位的影响,桂林市特别是市区受到严格的规划限制,城市容量、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等受到严格控制,各类建设项目也相应被严格限制发展,地方政府财政增长乏力,旧城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今后桂林市应正确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协调城市土地利用,加快发展临桂新区,打造新的经济中心和就业中心,提高桂林市整体经济实力和政府财力,改善人们生活条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文献】[1]张忠国,高军.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来探索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2):104-107.[2]陈兴雷,李淑杰,郭忠兴.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7):66-70.[3]周刚,晏涵.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1):24-26.[4]邓伟,杨华,崔艳军.重庆主城区近3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3):232-236.[5]郭嵘,陆明,卢军.可持续城市化发展问题[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35(9):1147-1149.[6]陆铭.重构城市体系—论中国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5):15-26.[7]郑斌,黄丽娜,卢新海.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全面可持续观—国内外研究比较与评述[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3):75-79.[8]梁红梅,刘卫东,刘会平,等.深圳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5):636-641.[9]梁红梅,刘卫东,刘会平,等.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以深圳市和宁波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2):42-48..[10]曹堪宏,朱宏伟.基于耦合关系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以广州和深圳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0,8:58-66.[11]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22(2):211-220.[12]李崇明,丁烈云.小城镇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24(11):134-139.[13]刘耀彬,宋学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及判别[J].地理科学,2005,25(4):408-414.[14]刘力,邱道持,粟辉,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9(5):887-890.。

基于熵权TOPSIS和耦合协调模型的四川省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变特征

基于熵权TOPSIS和耦合协调模型的四川省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变特征

基于熵权TOPSIS和耦合协调模型的四川省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变特征近年来,土地利用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的研究,对于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基于熵权TOPSIS和耦合协调模型,对四川省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变特征。

一、研究背景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利用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

研究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土地利用的发展潜力和应用方向,推动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熵权TOPSIS方法简介熵权TOPSIS方法是基于多属性决策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计算各指标的熵值,并采用TOPSIS法求解权重系数,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该方法能够消除指标间的关联性和主观性,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耦合协调模型介绍耦合协调模型是研究不同系统或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数学模型,用于分析各要素之间的耦合程度和协调性。

通过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可以揭示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协调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四、四川省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根据四川省的土地利用数据,我们对其进行了评价,并基于熵权TOPSIS方法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得出了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四川省的土地利用效益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仍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五、四川省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关系分析通过耦合协调模型,我们对四川省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土地利用效益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但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不协调性。

六、四川省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对四川省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在不同时间段内,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这些特征反映了土地利用效益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成都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研究

成都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研究

成都市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研究作者:邹玲郝英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第01期摘要:土地是城市建设的载体,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高低,与一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居环境建设休戚相关。

成都的土地用途受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各种各样因素影响,在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同时,也会反作用于经济社会生活,因此从土地利用角度为成都市健康发展出谋献策就有其重要性及必要性。

鉴于土地对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性,文章梳理了土地研究方面的文献,结合成都的实际情况,给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土地;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一、导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逐渐聚集大量的人口,然而城市所拥有的资源占有量和覆盖的面积是有限的。

不断增长的人口将造成巨大的土地需求与紧缺、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为使城市可持续、有秩序、有条理地综合发展,为满足城市经济和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生产性与非生产性活动对土地的需求,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有必要对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成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上千年历史,建城年代久远,因此在漫长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成都逐渐形成了如今的格局。

本文希望在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研究后,针对成都市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为成都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出些建议,以使成都更生态宜居,更有魅力。

二、城市土地相关的研究现状(一)对“城市土地”概念的界定研究虽然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城市土地”的概念,没有统一标准的界定,但是国内学者以黄桐城、黄碧云为代表,认为城市土地从开发程度的角度可划分3个层次且构成全市有限的土地面积。

笔者认为,城市土地是指城市区域内的为人类及动植物提供栖息之地的陆地、水面以及其上下空间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二)国内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现状宏观上,专家学者们从不同时间尺度,从全国范围分析了中国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

吴得文、毛汉英、张小雷、黄金川等学者通过使用数据包络法,分析了全国655个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发现:由于各种因素,中国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普遍偏低,且存在规模等级递增效应,但小城市特殊性明显;大部分中国城市土地规模效率处于递增状态,土地规模效率空间分布也呈现如上格局,并且存在规模等级递减效应。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四川省土地利用效率研究介绍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四川省土地利用效率研究介绍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四川省土地利用效率研究摘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四川省21各市和自治州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研究,一、引言土地是支撑区域发展最为基础的资源,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土地作为“建设用地”成为承载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空间;二是土地作为“耕地”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需的粮食资源;三是土地作为“生态用地”承担着区域的生态安全。

因此,作为人与自然直接联系的纽带,在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的强烈影响下,土地是最能表达区域人——地关系状况的地理要素。

因而其不仅成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关注的热点,同时也使土地利用成为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核心计划——“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LUCC)”的研究焦点[1.2]。

四川省作为一个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相对紧缺的西部大省,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因此弄清四川省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城市土地利用的效率变化情况,对于四川省以极度有限的土地资源支撑城市化健康持续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土地利用效率是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土地供求矛盾问题愈加突出。

土地利用效率问题研究渐受到重视。

近年来,国内对于土地利用效率的研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刘海江[3]从产权角度探讨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提出土地产权创新的若干意见;陈荣[4]以土地的宏观配置效率和微观边际效率为出发点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问题进行了探讨;方先知[5]构建了土地利用效率测度的多元指标评价体系,主要以主成分分析法、加权法进行数据处理;宋戈、刘传明、李栓、李娟、梁流涛、郑新奇、张兵、傅利平等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城市(镇)、耕地、开发区等形式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4-13]。

此外,一些学者也从其它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关于土地利用效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绝对效率研究方面,多指标评价模式已逐渐趋于成熟,但在相对效率的研究方面还相对薄弱。

四川省物流、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

四川省物流、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

四川省物流、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胡云平1,邹正丰1,严余松1,2(1.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四川成都610031;2.成都工业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摘要]在深入分析各系统相互之间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四川省物流、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到了四川省物流、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并将耦合协调度理论应用于三个系统进行分析,得出了四川省物流、经济、生态环境系统整体处于勉强协调的状态和生态环境已经制约着物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结论,这对于四川省政府把握当地物流、经济、生态环境发展情况及对今后制定物流、经济、环境方面的相关发展战略起到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作用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物流;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四川省[中图分类号]F224;F252;F25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2X(2016)07-0038-06Study on Coupling Degree of Logistics,Economy and Eco-environment of SichuanHu Yunping 1,Zou Zhengfeng 1,Yan Yusong 1,2(1.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Logistics,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2.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China)Abstract: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ause-effect mechanism between the logistics,economic and eco-environment systems of Sichuan,we established an index system to evaluate their coupling degree,then in connection with the factor analysis process,calculate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logistics,economic and eco-environment systems of the province,next,applied the coupling theory to the three and at the end,concluded that the coupling of the three was barely satisfactory and that the eco-environment of the province had already been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ts logistics industry and overall economy.Keywords:logistics;economy;eco-environment;coupling degree;Sichuan[收稿日期]2016-05-22[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物流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智能化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研发”(2014GZX0002)[作者简介]胡云平,女,四川遂宁人,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物流与物流管理。

我国省会城市韧性现状、耦合协调度和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省会城市韧性现状、耦合协调度和影响因素分析

THANKS
2
部分城市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较高的韧性,但在 其他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
3
通过横向对比分析,揭示了各城市在韧性建设 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03
我国省会城市耦合协调度分析
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定义变量
在耦合协调度模型中,通常将系 统分为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子 系统。每个子系统内部包含多个 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该子系 统的状态和特征。
我国省会城市韧性现状、耦合协调 度和影响因素分析
2023-10-26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我国省会城市韧性现状分析 • 我国省会城市耦合协调度分析 • 我国省会城市韧性影响因素分析 • 我国省会城市韧性提升策略建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越来越多 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城市需要具 备韧性,即能够快速适应变化、抵御风险并从压力中恢复的 能力。
04
我国省会城市韧性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梳理
自然环境因素
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
科技因素
包括科技创新水平、信息化程度、高端人 才等。
经济因素
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贸易开放 度等。
政策制度因素
包括城市化政策、区域发展战略、土地管 理制度等。
社会因素
包括人口结构、教育水平、卫生健康等。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降低城市的碳排放和环境负担。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 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

基于耦合协调关系下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研究——以四川为例

基于耦合协调关系下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研究——以四川为例

C h i n as t o r a g e&t r a n s p o r t m a g a z i n e 2022.071.引言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四川省2001~2018年之间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数据为基础,构建评价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运用A R I MA插补法对在时间序列上存在部分缺失的指标进行缺失值填充,得到2001~2018年间完整的数据集,通过对2001~2018年的交通运输与经济耦合度、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计算,判断二者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为后续二者的协调发展提供思路。

2.理论模型2.1A R I MA插补法本文中使用2001~2018年的四川省统计年鉴数据,部分指标在某些年份上存在数值缺失,A R I MA模型(A u t o r e g r e s s i v e I n t e g r a t e d Mo v i n g A v e r a g e mo d e l )可以利用已知数据的拟合,从而预测缺失点的数值,达到缺失值填充的目的。

2.2熵值法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衡量,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

因为选取指标的单位不统一,须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后的数据依照以下步骤计算每个指标下的熵值:第一步:计算第j 项指标下第i 个样本值占该指标的比重。

p i j=x i j'm i =1xi j'(2-1)第二步:计算第j 项指标的熵值和泰尔熵指数[2]e j =-k m i =1p i j l n (p i j ),k =1l n (m)(2-2))T =1m m i =1x i j 'x il n (x i j'xi)(2-3)第三步:计算信息熵冗余度(差异)。

d j =1-e j (2-4)第四步: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

w j=d jmi =1dj(2-5)第五步:计算各样本的综合得分。

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 258—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 46卷第 12期
吴佳俣,潘洪义,淳 阳,等.四川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2):258-265.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8.1因素研究
收稿日期:2016-12-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 基 金 (编 号:41371120);四 川 省 教 育 厅 项 目
(编号:16ZB0061)。 作者简介:吴佳俣(1992—),女,四川成都人,硕士,主要从事土地利
用与评价研究。E-mail:305177084@qq.com。 通信作者:潘洪 义,博 士,副 教 授,主 要 从 事 土 地 利 用 与 评 价 研 究。
土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是社会进步、经济 发展的基础保障。当前,土地的利用已不再是单纯的为人类 发展提供食物,而是以满足日益增加的经济、文化、环境需求 为目的。因此,土地利用功能性也实现由单一到多样的转化。 2004年启动的全 球 土 地 计 划 (GLP)支 持 的 欧 盟 第 六 框 架 计 划下的 SENSOR项目提出了土地利用多功能这一概念 。 [1]
E-mail:panhongyi80@163.com。
格局变化[17-19]、现状总结[20-21]等方面展开研究,但对其影响 因素的探讨却非常少见。而土地利用多功能性会伴随着区域 社会、经济的发展 呈 现 出 显 著 的 时 空 差 异 [22],只 有 分 析 导 致 其功能变化的影响因子,才能针对性地为土地利用行为及政 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此,本研究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 重点区域———四川省为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土地利用 功能的变化特征,并运用 SAS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土地利 用多功能评价提供方法基础,为未来四川省土地多功能利用 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四川省18个地级城市为例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四川省18个地级城市为例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四川省18个
地级城市为例
唐瑭;谭静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038)026
【摘要】建立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测算了1998~2008年四川省地级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四川省地级城市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协调程度虽然逐步提高,但是总体上水平不高;只有改善环境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举,才能提高二者的协调度.
【总页数】3页(P14723-14724,14727)
【作者】唐瑭;谭静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3.2
【相关文献】
1.欠发达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测度及其优化路径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J], 吕添贵;吴次芳;王利平
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J], 赵静蓉;
周忠学
3.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 [J], 何如海; 李青松; 陆雅雯; 周颖
4.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研究——以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例 [J], 赵丹丹;胡业翠
5.四川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J], 李萍;谭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土地集约利用势在必行

四川土地集约利用势在必行

四川土地集约利用势在必行
唐薇
【期刊名称】《四川省情》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拥有八千余万常住人口但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并不丰富的四川省,实施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人口增长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前提。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唐薇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2.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研究
3.基于熵值法的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4.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研究
——以四川省为例5.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以四川省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作者简介:李萍,女,1983 年出生,湖南邵阳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土地投资与融资。通信地址:625014 四川省雅安市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 5-17 信箱,E-mail:jinyuhemuyu@。 通讯作者:谭静,女,1959 年出生,四川雅安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土地投资与融资。通信地址:625014 四川雅安四川农业大学,E-mail: 369168935@。 收稿日期:2010-05-14,修回日期:2010-07-29。
得性以及城市经济的特点,最终确定以下评价指标:国
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产值、第三产业占国内生
产总值比重、工业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固定资产
投资总额。
1.2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指标体系
土地利用效率是指单位面积土地投入与消耗在区
域发展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方面,所实现的产出
或取得的有效成果。对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
国内有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王庆琨对城市化 进程中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并且对山东半 岛城市群的实证分析[4];张兵等利用 DEA 方法和城市 土地结构指数对 1990 年以来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土地 利用进行了效率评价[5];刘青峰等对山东省 17 个城市 建成区的经济数据与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回归分析 ; [6] 张绍敏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对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利用效 率进行了比较研究[7];方先知针对土地利用各种类型的 特点,提出测度多种评价要求的土地利用效率指标[8] 等,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Faculty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Sichuan 625014)
Abstract: The key to solving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land supply and land demand lies in the improvement of efficiency of land use. To make right and scientific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fficiency of land use is to be measured. By us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make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urban economy and land use efficiency in18 cities of Sichuan province, This study works out a model of coupling degree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ex and efficiency of land use in different cities in order to get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fficiency of land use. The model reflects the urban development levels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fficiency of land use, giving a concise and systematic presentation of the system.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studies can be carried out by applying the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land use and economy in a region or different region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statistical yearbooks of Chinese cities was calculated through the model to get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during period of 2000 to 2008.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problem facing Sichuan province’s 18 cities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urban steadily. The study also shows that the economy and efficiency of land use has been improving still are an urgent issue to be solved.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is regard and equal efforts should be made in developing economy and improving efficiency of land use so as to improve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two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efficiency of land use; urban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upling degree
笔者试图在构建城市经济与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价 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分析方法,测算地级 城市经济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 从时空角度定量揭示出四川省 18 个地级城市经济与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相互耦合协调程度。这对于正确把 握二者发展的分布规律,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土 地利用效率提高,以达到二者的协调发展等具有一定 借鉴意义。 1 指标体系构建 1.1 城市经济的指标体系
断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之间是否协调的统计指标,设 LUE 和 CE 分别代表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下面均用 LUE 和 CE 进行表示),度量它们发展水平的函数分别
高,但是总体上水平不高,只有发展经济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举,才能改进协调度,从而为政府实施城
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土地利用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土地利用效率;城市经济;协调发展;耦合协调度
中图分类号2010-1477
Study on Coupling Degree between Urban Economy and Land Use Efficiency in Cities of Sichuan Province Li Ping, Tan Jing
人均绿地面积。
1.3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由于每个指标的量纲单位不统一,另外,各指标的
属性也不一致,有指标值越大越好的正指标,也有指标
值越小越好的逆指标,由于无法进行统计和比较,对每
一指标 Yi按照以下公式[9]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 1.4 评价指标权重确立
目前,确定指标权重的常用方法很多,但大多数方
法都存在明显的弊端,从而影响指标的有效性。例如
协调程度,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经济与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然
后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测算地级城市经济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分别得
到四川省 18 个城市 2000—2008 年的协调度,同时对不同地级城市、不同年份的计算结果作横向和纵向
比较,动态地分析与考察,结果表明四川省地级城市经济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协调程度虽然逐步提
价,不能简单地采用经济投入产出指标,土地利用效率
应 该 包 括 社 会 、经 济 和 生 态 环 境 效 益 在 内 的 综 合 效
率。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咨询 2 种方法,最终从社会
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3 个方面选取以下评
价指标:人均居住面积、城市人口密度、人均道路面积、
工业用地占建成区比重、人均建成区面积、地均 GDP、
李 萍等:四川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 365 ·
0 引言 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这
一趋势将成为今后几十年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1],在 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 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效率往往十分不和谐。“九 五”以来,中国城市用地面积有了很大扩展,据统计资 料分析表明:1996—2002 年,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 长 5 758.37 km2,年均增长速度达 3.65%,另一方面,城 市土地总体上处于粗放利用的状态,土地资源可持续 利用受到极大的挑战。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计算得 出:2005 年人均城市用地 131 km2,高于国家标准的上 限(人均 120 km2),存在大量的闲置用地[2-3],同时由于 城市的盲目扩展和片面追求 GDP 的高增长,以及国家 粮食安全的严峻考验,使城市土地供需矛盾进一步加 剧。四川省作为西部经济发展最活跃、城市化率高和 人地矛盾最突出的省份之一,上述现象尤其突出,为此 笔者选择四川省 18 个地级市的市区作为研究区域。
率综合得分数计算公式[10]如下:
n
n
∑ ∑ F1(t,x) = ai si;F2(t,y) = bi wi;……………(1)
i=1
i=1 i
Si = xi λi;Wi = yi λi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