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清 代 的 批 红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明 内 阁 政 治 地 位 演 变 图 O
“部权尽归内阁” 参与 机密 事务 决策
票 拟 权
侍 从 顾 问 明太祖
X(时期)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内阁首辅严嵩和张居正故事
• 材料一:严嵩,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二十年把持 内阁的首辅,嘉靖皇帝曾把所有朝政事务都由严 嵩所管理。后来反严嵩最激烈的杨继盛,上书控 诉罪状,诸如:“无丞相名,而有丞相权,天下 知有嵩,不知有陛下。” • 材料二:张居正,明万历初年内阁首辅。他屹立 于大明帝国的权力之颠,左右大明政局达十年之 久。他的口头禅“我非相,乃摄(摄政)也”。 在万历皇帝支持下进行了全方位而又卓有成效的 改革,营造了明朝后期最为辉煌的一段历史。
请思考: 两汉、隋唐 和明清时期的官员上 朝礼仪有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
汉 —唐
宋代
明—清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元朝末年,统治腐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 益激化;经济崩溃,黄河决口,灾害连年,农民无 法生存,被迫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其中,以刘 福通和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势力最大。
朱元璋是继汉高祖刘邦之后的又一位 成功夺取统治地位的农民起义领袖。朱元 璋出身贫苦农民家庭,曾出家当和尚,后 加入郭子兴的红巾军。郭子兴死后,他成 为这支红巾军的领袖。朱元璋注意招揽人 才,吸收李善长、刘基、朱升等知识分子 充当谋士。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 建立明朝,年号洪武。同年,攻占大都, 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原因:
(1)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2)具体原因:废行省,设三司使,宰相职权扩 大; (3)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4)历史原因:吸取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 皇权不稳的教训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题: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单选题1.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 )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诸侯封土变小,从而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兴起,①正确;唐代边境要地设置军镇,从而导致节度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②错误;宋太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管,故③④正确。
【答案】 D2.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作用有()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③分散了地方的权力④扩大了地方藩王的权力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④【解析】明朝设三司后,三司分立,互不统属,相互牵制,都向中央负责。
故不可能使地方藩王的权力扩大,④项说法错误。
【答案】 C3.下图漫画中,宰相说:“你的权势不如我。
”内阁首辅回答道:“可是你已经被逐出政治舞台了。
”“宰相被逐出政治舞台”可能发生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解析】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丞相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彻底终结,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4.清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的举措是( )A.创立三公九卿制B.完善三省六部制C.废丞相,设内阁D.设置军机处【解析】A是秦朝,B是唐朝,C是明朝,均与题干时间“清朝”不符。
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5. 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A.明太祖时B.明成祖时C.明宣宗时D.皇太极时【解析】明太祖时,宰相胡惟庸专权,被诛杀。
之后,明太祖决定从此不再设丞相,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
【答案】A6.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
”这种情况开始出现于()A.明宣宗时B.明英宗时C.顺治时期D.康熙时期【解析】内阁制度发展的几个阶段是: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明宣宗时,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首辅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权力空前膨胀,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太祖实录》记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
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基于这一相识,朱元璋实行的措施是()A.三省并立,相互牵制B.减弱地方,集权中心C.抑制相权,设立内阁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2.“洪武皇帝(明太祖)……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担当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殊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理政务B.参加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3.明代皇室有规定,大凡公主的婚配,多选择民间英俊和善的男子,不许文武大臣的子弟娶公主为妻。
这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心集权B.爱护科举制度C.打击贵族势力D.强化专制皇权4.下图信息反映了明成祖时的内阁()A.是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的代表B.实为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C.成为中心政府运转的中枢机关D.实为皇帝幕僚的最高决策机构5.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高校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加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确定程度的决策权。
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
这种现象()A.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B.说明内阁高校士与皇帝共同决策C.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D.反映内阁大臣持续历代宰相职权6.明史载:明景帝要易储,恐廷议时群臣反对,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白金,又派太监恫吓。
这一材料说明()A.官僚制度制约皇权B.君主专制名存实亡C.皇帝制度遭到破坏D.中心集权被严峻减弱7.康熙帝曾创密折制度,常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隐私奏闻。
这些状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心政府的行政效率B.为皇帝决策供应了信息来源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D.为巩固统一国家供应了条件8.西方人曾将“军机处”翻译为“Office of Military Secrets”(军事机密办公室),该译法最能反映出军机处的()A.由来B.职能C.特点D.性质9.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
高一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试题
高一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试题1.清朝军机大臣的最基本职责是()A.决定全国军国大事B.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C.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答案】D【解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排除A项,符合题意的是D。
BC项是军机处的职责,但不是最基本职责。
故选D。
【考点】军机处点评: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
军机处的职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2.清朝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时候,西方国家正在()A.进行反封建的思想革命B.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C.掀起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D.实行资本主义的工业化【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一时期东西方的横向比较。
明清之交,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而清朝统治者把君主专制推向顶峰,所以C项正确;A、B两项均发生在明朝中期而非清朝,D项发生在18世纪。
故选C。
【考点】综合比较中西文明的发展点评:本题以清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历史事件为切入点,考查综合比较分析能力。
解答关键是把握题干隐含的时间信息。
3.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答案】①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②执掌宰相职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内因与外因:结合前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及丞相制度的作用,说明外因;结合明朝建立的社会背景,说明内因。
【考点】宰相制度的废除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
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1)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到了皇权。
(2)历史原因:元丞相权势过重。
(3)直接原因:胡惟庸娇姿擅权,胡乱作为。
4.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A.处死查理一世B.“光荣革命”C.议会通过《权利法案》D.詹姆士二世逃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了皇权,从法律上确认了“议会主权”原则,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率先实现了君主立宪制,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
【基础练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历史人教必修1)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基础练习一、单选题1.《清实录》中记载某中枢机构的职责是:“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赞理机务、表率百寮”。
该机构是()A.内阁B.军机处C.议政王大臣会议D.六部2.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说道:“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
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材料可以反映()A.满洲文明源自先秦时的中原B.清初依然存在文化冲突C.儒家仁政思想惠及大江南北D.民族认同成为朝野共识3.下面是清朝部分年代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
据此推知,清代军机处()A.权力稳固B.机构健全C.精干高效D.保密性强4.乾隆帝对《四库全书》的编校全程跟踪。
凡典籍中谈到夷夏之防或有反清思想、有违封建伦常的,或挖或改或弃或毁,全被排除在外。
其目的是()A.“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B.“修书以遏邪说”,强化纲常伦理C.抱残守缺,反对儒学创新D.经世致用,顺应西学传播5.“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明太祖在位时曾再三对百官诉苦。
至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 A.设枢密院B.设立南书房C.设置殿阁大学士D.设立内阁6.按旧例,明代内阁除密奏君主的文书外,“凡有行移各衙门,皆用翰林院印”。
这说明明代内阁()A.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B.阁臣权力有限C.提升了政府办事效率D.深受皇权控制7.雍正皇帝特许部分官员上奏密折,缮写时须亲自为之,一切听闻皆可上报。
奏折要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自批答。
其主要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制度B.保证政令的畅通与保密C.提高清朝行政效率D.加强对行政官员的监察8.1395年,明太祖敕谕群臣说:“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其目的是()A.扩充内阁的职权B.使内阁成为法定机构C.避免权臣专权乱政D.由六部掌管国家行政9.1376年,明朝改行省之名为承宣布政使司,所谓“承宣布政”,强调地方行政不过是代皇帝之言、行皇帝之令而已。
高一历史必修1成长训练: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含解析
主动成长夯基达标1.“废行省、设三司”是明初政治体制变化的具体表现之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B.C.D.解析:三司互不统辖,各司其职,分别独立直接由朝廷指挥,防止了地方权力的过度膨答案:C2.明朝掌管地方军政大权的机构是(A.布政司B.C.都指挥司D.解析:承宣布政使司:掌一省的行政。
都指挥使司:掌一省的军政。
提刑按察使司:掌答案:C3.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是(A.B.C.D.解析:明太祖的废行省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分权。
宋代在地方设通判、转运使对地方监答案:B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B.封建制度走C.D.解析: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但这一时期答案:B5.你看过《宰相刘罗锅》吗?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军机处设置于(A.顺治时期B.C.雍正时期D.解析:雍正帝时,为了筹备镇压西北准噶尔贵族的叛乱,于1726年(雍正四年)在户部内设立答案:C6.A.设置宣政院B.C.委派官吏D.解析:A项为元代措施,B、D答案:C7.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下列相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废中书省②废行中书省③设置南书房A.①②③④B.C.①③②④D.解析:1376年废行省,1380年废中书省,康熙时设立南书房,1726答案:B8.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A.①④B.C.②③④D.解析:答案:D9.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明君贤相,试举几例,并说明其贤明之处。
在此基础上分解析:中国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不少的明君贤相。
明君的出现往往是君主个人经历和个人素质造就的,没有太多的必然性,而贤相出现的因素就要丰富些:首先,皇帝传人,丞相传贤,这种选择上的本质区别决定了贤相的出现是远远多于明君的;其次,贤相的出现也有赖于明君;再次,在较合理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下人才脱颖而出。
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解析】(1)由材料“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不亡何待”等关键信息可知,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由材料“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等关键信息可知,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除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皇帝总揽大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8.D
【解析】黄宗羲依据内阁仅做“批答”认为,内阁成员是“宫奴”。这反映出内阁制度强化了专制皇权,故选D项。黄宗義不是肯定而是批判内阁制度,内阁成员不可参与中央决策,而且内阁提高行政效率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ABC三项。
——摘自《明史记事本末》
(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他们的不同做法。
(2)综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朝、明朝两个时期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而不居其职,其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
【答案】(1)看法与做法: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除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
高一历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
高一历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1.以下关于明代内阁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在明初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②明宣宗后地位曰益提高③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决策机构④对皇权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明代内阁制度当然不是决策机构,能够决策的只有皇帝,所以“③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决策机构”是错误的。
明代内阁制度的本身就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对皇权当然不能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所以“④对皇权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也是错误的。
所以答案就是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制度2.《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 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 皇帝观阅成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 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答案】B【解析】从编著《起居注》这件事就可以看出,皇权的不断加强。
汉时,皇帝无权观看《起居注》,但是在后代朝代不但允许看,甚至下令停止编撰,反映了皇帝的控制明显加强。
故选B。
A项明显与材料不符;C项材料未体现;D项说法有误,皇帝的态度的转变并不是《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而是有可能侵犯到皇帝的权威。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3.《明史·职官一》记载:明代内阁的职权为“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
其中,“献”是大学士根据皇帝的咨询,发表意见,“替否”是指大学士对皇帝所采取的意见措施持不同观点。
以上材料说明了:A.明代内阁大学士都是皇帝及太子的老师B.明代内阁首辅就是宰相C.明代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D.明代内阁权力大于皇权【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高一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试题
高一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试题1.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在()A.战国、清朝B.秦朝、清朝C.隋朝、明清D.汉朝、清朝【答案】B【解析】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结束于清朝。
故B项正确。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2.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答案】①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②执掌宰相职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内因与外因:结合前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及丞相制度的作用,说明外因;结合明朝建立的社会背景,说明内因。
【考点】宰相制度的废除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
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1)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到了皇权。
(2)历史原因:元丞相权势过重。
(3)直接原因:胡惟庸娇姿擅权,胡乱作为。
3.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A.内阁B.军机处C.三司D.枢密院【答案】A【解析】明朝废丞相,为了缓解全国政事的压力,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后来发展成内阁制度,故选A。
B项为清雍正时期所设;CD项是宋太祖时期为削弱相权而设。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名师】明代内阁与宰相制度的区别4.宋、明朝经筵(御前讲席)是由士大夫教化皇帝,清代经筵则是当经筵宫讲毕,皇帝发表一通御论,然后讲官门跪赞皇帝圣学高深,发从前所未发,昭示万世。
这种变化反映了清代A.文人政治地位低下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儒家统治地位衰落D.君主权威扩至思想领域【答案】D【解析】“皇帝发表一通御论,然后讲官门跪赞皇帝圣学高深,发从前所未发,昭示万世”的信息表明清代对于思想统治控制的严密,故D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主要是君主专制强化,故B错误;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并没有衰落,故C错误。
5.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
课时作业29: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1.朱元璋曾说:“夫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
”为杜绝“元之大弊”,朱元璋()A.创立军机处B.设置枢密院C.废除宰相制D.实行内阁制2.明成祖时,“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自是内阁权日重……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
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
这说明内阁()A.设置的目的是防范六部专权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只做顾问无权接触军国大事D.地位变化取决于君权的需求3.明朝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权重,吏、户、兵三部尤位高权重。
清朝有名无实,每部尚书及左右侍郎各二人,满、汉各一,互相牵制,职掌有同事务官,而非决计定策的政务官。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六部名存实亡B.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C.宰相制度被废除D.明朝六部各司其职4.《大清会典》(光绪年间)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这说明军机处的特点是()A.地处内廷位高权重B.跪受笔录奉旨承办C.机构简单有官无吏D.参与政务职能单一5.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不同的历史记述。
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军机处的设立时间无法考究B.历史叙述受政治环境的影响C.清人王昶的记述最为准确D.军机处最初因军事需要而设6.早在明末清初,中国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就先后创办了印局、帐局、票号等金融机构,但遗憾的是他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
不仅如此,由于缺乏大规模的海上贸易,中国商业丧失了扩大发展的机会。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社会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影响资金流向C.闭关锁国国策限制国际交往D.“官本位”思想影响人才走向7.《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
高一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试题
高一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试题1.我国古代的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A.唐朝时期B.宋朝时期C.元朝时期D.明朝时期【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
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明宣宗时,授予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到首辅张居正时,内阁已经权倾朝野了。
故D项正确。
【考点】明代内阁制点评:内阁的设立与演变明太祖最初设置四辅官进行辅佐,他们来自于民间,朴实醇厚,没有政治背景。
但他们缺乏政治经验,无法起到作用。
于是明太祖下令废除四辅官的建制,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但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时期,选拨翰林院官员做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参与军国大事的讨论,并且明成祖征求他们的意见,有意识地吸收他们参与讨论国家机密,内阁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属官与衙署。
明宣宗以后,内阁政治地位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掌握了“票拟”之权。
(所谓“票拟”,是说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在送给皇帝批示之前,由阁臣替皇帝指出处理意见,用小票墨笔书写,帖在各个奏章上面,称为“票拟”,然后呈给皇帝申定,再由太监用朱笔抄写,交付实行,称为“批红”。
明神宗时,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权势显赫,削弱六部职权,使内阁首辅权压群臣。
张居正任职期间,也有很大的作用。
2.明朝时掌管地方行政权的是()A.都指挥司B.布政司C.按察司D.宣慰司【答案】B【解析】考查明朝地方三司的各自权限范围。
在地方,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与提刑按察司,分管一省的行政,军政与司法监察,其长官分别为布政使,都指挥使与按察使,而D项是元朝时设立的管理边远民族地区事务的机构。
故排除ACD项,B项正确。
【考点】明朝地方行政体制点评:本题须明确三司各自权限范围,属于识记知识。
难度小。
3.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在()A.战国、清朝B.秦朝、清朝C.隋朝、明清D.汉朝、清朝【答案】B【解析】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结束于清朝。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检测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
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
“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
材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名师点睛】明代内阁与宰相制度的区别2.清初皇太极“设八议政大臣,皆以满臣充之……总理一切事务,……协议国政,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
后雍正增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以上两个机构都()A.参与处理国家大事 B.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C.强化了专制皇权 D.有一定的行政决策权【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君主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1)调整中央机构,如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如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如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4)注重官吏的选拔,如隋唐时期兴起完善的科举制。
(5)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等。
3.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图5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课时作业1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第3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全国名校联盟联考)清顺治皇帝说:“尔等(内阁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
”这说明()A.军机处分割了内阁权力B.内阁的票拟权被剥夺C.内阁制约着皇权的滥用D.内阁权力受到了限制解析军机处始设于雍正皇帝时期,故A项错误;内阁享有票拟权,故B项错误;内阁作为皇帝的内侍机构,为专制皇权服务,故C项错误;据材料“皆朕亲裁”可知内阁权力受到了皇权限制,故D项正确。
答案 D2.(2018·江西重点中学联考)《清史稿》:“任军机者,自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
”这表明()A.军机大臣位高权重B.内阁学士的地位尊崇C.军机处控制了内阁D.军机与内阁相互牵制解析军机大臣位高权重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据材料“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可知重用内阁大学士,“唐元三公尚不及也”可知是地位尊崇,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内阁,故C项错误;材料也未体现军机处与内阁相互牵制,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8·辽宁大连调研)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写道“时年24 岁的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 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
这反映了()A.专制皇权空前加强B.皇帝与司礼监关系密切C.中央集权大大加强D.内阁与司礼监互相牵制解析材料反映皇帝利用内阁和司礼监互相牵制,不用上朝即可控制朝政,故反映出皇权空前加强,故A项正确。
皇帝与司礼监关系密切,体现不出“时年24 岁的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故B 项错误;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内阁与司礼监互相牵制是材料内容,但不能体现出材料现象的本质,故D项错误。
答案 A4.(2017·湖南考前演练)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阁首辅的地位开始突出,倍受大臣们的尊崇,称其为首相,内阁中的其他成员也多为首辅举荐,他们事事附和首辅,不敢有什么意见。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测试题及答案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测试题及答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B.加强中央集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D.巩固皇权
2.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评价,正确的是()
A.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
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
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新防御力量
D.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
3.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l
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④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的重要原因
A.①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军机处的设置B.八股取士的实施C.厂卫机构的设立D.严酷的文字狱
5.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③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B.③④。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训练
【知识梳理】明朝 宰相制度 的废除原因 历史原因: 导火线:现实原因: 元朝教训: 措施① ② 积极性: 局限性: 影响内阁的 出现 原因: 评价: 明太祖: 形成过程 明成祖: 明宣宗: 时间: 职权: 背景 康熙亲政后: 清初: 目的 直接: 根本: 影响 ① ② 特点: 清朝 军机处的设立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后训练】1、明初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下列对这一制度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①废除了秦汉以来的丞相制度②相权进一步得到强化③隋唐以来的三省六部制因此结束④皇帝专制得到极大强化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 B2、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度评述正确的是( )A.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B.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C.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一级行政决策机构D.对皇权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答案 B3、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是( )①皇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门②皇帝可以直接指挥地方大臣③皇帝可以自行裁决军国大事④皇帝可以避免决策失误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B4、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答案 C1.“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制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 A.让“群臣”监督皇帝 B.精简政府机构C.加强君主专制 D.让子孙后代有章可循答案 C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君权,禁止子孙设立丞相,主要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2.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
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
历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
历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1.(2013·重庆卷)《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关键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中可以知,A中明太祖时,废中书省,权归六部,尽管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但没有说明其职责,故A错;C只是说仁宗时内阁有了票拟权,并没有说内阁大臣变成宰相,C错;材料中根本没有涉及内阁和六部的关系,D不符合材料;而成祖时,“简翰林院官直文渊阁,参与机务。
”故B项符合。
【考点】必修一※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朝内阁制。
2.(2013·山东卷)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答案】C【解析】A项明显错误,中书省草拟诏令是在唐朝;B项错误,进入清朝,内阁只是处理日常事务;C项正确,军机处是在雍正帝时期设立,是清朝的中枢机构,负责上传下达,跪奏笔录。
D项错误,礼部负责的是祭祀等礼仪性的事务。
【考点】必修一·军机处3.(2013-2014年山东省青岛市高三3月测试文综)“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
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
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
”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清朝军机处。
材料是“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加强君主专制权力的一项措施是设立军机处,这里有出现,并且说这是清代特有的,寄信上谕是为了将皇帝的旨意完全执行,不许旁人议论,这是为了加强专制皇权,故B项正确;“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渝发出了”,从文字上分析,应是数量较多,如果是为了保密,不会那么频繁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办事比前快了,故C项错误;也没有指出监察官员,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内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掌握明清两朝强化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从皇权和相权矛盾的解决来认识内阁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在中国不断强化君主专制时,西方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逐步兴起并发展,英国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中国远远落后与世界。
3、充分认识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作用,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1)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2)稳定了社会环境等。
但是到了封建社会的晚期以消极作用为主:(1)经济上,束缚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政治上,专制统治空前强化,人民无权;(3)思想文化上,严格的思想控制,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知识网络构建】
【重难点导析】
1、什么是内阁?内阁的职能在明朝有过哪些变化?有的学者以张居正为例,认为明朝的内阁首辅是宰相。
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
①明朝皇帝从官僚中选拔官吏入值殿阁,在皇帝指挥下处理政事,由于殿阁处于宫内,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
②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很少能参与政事。
明成祖内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明宣宗时,内阁大臣有票拟权,地位日益提高。
万历年间,部权尽归内阁。
③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阁臣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职权大小由皇帝决定,不能对皇权起到真正制约作用。
张居正改革虽有成效,但触犯官僚地主利益,引起皇帝不满,死后被抄家、夺官。
【例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在中央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
A.设三省六部 B.实行内阁制 C.设三司 D.废丞相
【解析】此题关键是看清时间限定词“明太祖”时期,所以答案为D。
2、清朝前期是怎样把君主专制推向顶峰的?如何评价?
应该了解清朝前期是如何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挥到极点,对于其评价,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论述。
(1)清初,设内阁、置六部,但仍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限制。
康熙时,在宫内设南书房,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
相互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手中。
雍正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一人裁决,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内阁形同虚设,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2)清朝前期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一方面有利于维护清朝统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另一方面,中央集权制的空前加强,说明其已经走向反动,人民受到空前压制,进一步证明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没落,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例证】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同时存在的中央机构有()
①内阁②议政王大臣会议③南书房④军机处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此题的关键是看顺治、康熙、雍正各代在加强中央集权中采取的措施如何,制度的存废问题了解清楚了,答案是A。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色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在它内部存在着哪两对主要矛盾和斗争?这些矛盾和斗争的发展趋势如何?我们如何评价中国古代这一政治制度?
形成原因:
A.经济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要求有一个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B.政治原因:地主阶级需要中央集权维护其利益。
C.理论基础:法家思想尤其是韩非子的理论。
矛盾: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趋势:君权不断加强,明清空前强化;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积极作用:适应封建生产方式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防止分裂割据;能有效地组织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发展社会经济;能动员大量人力物力解决民族纠纷,安定边疆和抵御外来侵略;有利于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流。
消极作用:专制产生暴政、腐政,是王朝由盛转衰的政治根源;实行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后期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危害作用尤甚。
该制度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积极作用为主,在后期消极作用尤甚。
【例证】1、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军机处的设置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C.八股取士的实施 D.严酷的文字狱
【例证】2、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表明()
A.皇权日益加强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剧
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与相权协调
【解析】此两题都是围绕皇权加强来设计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是以军机处的设置为标志,而丞相的废除和军机处的设置可以看出,皇帝在不断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和地方权力,所以答案都是A。
【同步试题导练】
一、选择题
1、内阁制正式确立于()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明宣宗时 D.明宪宗
2、“票拟”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中央政府运作的重要制度,该制度始自()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明宣宗 D.康熙帝
3、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5、关于“废行省,设三司”的评价正确的是()
A.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巨大变革
B.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开发
C.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利来加强中央集权
D.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
6、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
7、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
A.废除丞相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地方设三司
8、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统治阶级的权欲 B.地主阶级的要求
C.封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D.法家思想的启示
9、《大明律》主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这充分体现了()
A.封建法规的尊严B.法制意识的加强C.君主专制意志 D.地主阶级的利益
10、“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适应军事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 C.加强皇权 D.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11、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12、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唐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坐着的,宋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清大臣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
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 B.封建君臣关系逐渐疏远
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D.封建君主越来越不开明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明太祖《皇明祖训·序》
材料二: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请回答:
(1)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明太祖的这种规定?说说你的理由。
(2)如果你是一个皇帝,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威胁你权力的丞相呢?你该如何处理地方上的一些事务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BCDBC 6---10 BBCCA 11---12 DC
二、材料题:
答: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操权柄,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但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社会兴衰维系于皇帝个人素质;便利了君主独裁专制。
三、问答题:
答:答案提示:从中央和地方、皇权和相权矛盾的解决来整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