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文艺复兴至新古典主义时代
04文艺复兴至新古典主义时代
1.理性是最高准那么
以理性为出发点,强调要用理性来认识一切,把理性看作艺 术的最高标准和宿。
“首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 值和光辉。〞(布瓦洛:?诗的艺术? )
艺术创作必须以理性抑制情感
主张艺术形式要服从作品内容的理性要求,强调艺术形式本 身也需要符合理性原那么。
“必须里面的一切都能够布置得宜;必须开端和结尾都能 和中间相配;必须用精湛技巧求得段落的匀称,把不同的各 部门构成统一和完整〞 (布瓦洛:?诗的艺术? )
一是指陈述理由、解释、说明;
二是指人类所具有的前后连贯的思想与 理解能力。
在中世纪的神但学后用来语它中的,内其涵含不义断包开括展神变所化赋,予 的人的智能,有别于纯粹的“世俗理性〞;
度或节制〞的在含1义7世;纪的用语中,那么有“适
但凡符合人性到的了就1是8世理纪性,,一同些时思也想有家局认部为人,开 场强调其与情感相对的含义,即属于判断和推 理的思想活动。
〔三〕英国
1、德莱顿是“英国文学批 评之父〞〔the father of English criticism〕,德莱 顿的?论戏剧诗?是“现代英 国散文的开端〞〔modern English prose begins here〕。
第二节 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文论
一、从基督教神秘主义到近代理性精神
〔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论
第一,文艺复兴对教会权威的最有力的批判主要 来自基督教自身的改革及其信仰从原始形态向近 代形态的过渡。
第二,就其总体观念而言,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 文艺理论,实际上只是贺拉斯的古典主义与布瓦 洛的新古典主义之间的中介
第三,与文艺实践方面的巨大成就相比,文艺复 兴时期的西方文艺理论难免显得过于苍白。
新古典主义文学
新古典主义时期(Neo-Classicism)
产生背景
欧洲文艺复兴后产生了一种主张理性至上、尊重传统道德价值、倡导公民义务等新古典主义文艺思潮。
这一思潮发源于法国,对西欧也有一定影响。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原则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追求雅典、庄重、和谐。
新古典主义在英国的发展
新古典主义在英国文学中主要是指1660-1784年从德莱顿到
约翰逊这一文学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文学鼎盛时期和约翰逊时期。
主要代表作家:德莱顿、斯威夫特、斯梯尔、哥尔德斯密斯、吉本等。
这一阶段作家的散文、诗歌以及戏剧创作一般以严谨清晰的思想、简约优美形式与和谐完整的结构为主。
17世纪中叶英国散文开始进入形式讲究、体律丰满的境地,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逐渐促使散文体规范化和形式上典雅完美。
18世纪中叶散文又出现了一次自觉繁荣的高潮,斯梯尔、斯威夫特、爱狄生等撰写的散文一扫文风雕琢、华而不实之习气而使散文面向生活,走向朴素、诚实和自信。
18世纪初,古典主义精神在蒲诗中得到了极其充分的体现,并
使英雄双韵形式的运用达到最高的完美境界。
他的诗作思想明晰,结构匀称,语言优雅,音韵和谐,影响英国多年。
新古典主义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和启示
新古典主义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和启示新古典主义是一种流行于18世纪欧洲的艺术运动,其通过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与现代审美标准相结合来表达对古典文化的追溯与热爱,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再现与延续。
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至17世纪)是欧洲艺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化复兴与发展对当今社会仍然产生着深远影响。
而新古典主义的出现则是对文艺复兴的一种“再评价”,在文化层面上继承并发扬其艺术理念与审美标准,从而对后继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探讨新古典主义对文艺复兴的影响及其对艺术的启示。
一、对文艺复兴的再现与延续文艺复兴将传统的宗教艺术与古典文化相结合,倡导人本主义、个性主义,主张人类应该追求人本身的完善。
而新古典主义的出现则是一种对文艺复兴的一种“再评价”,试图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理念与审美标准进行继承与延续。
新古典主义强调回归古希腊罗马艺术的传统,提倡纯粹性、和谐性以及“大美”的理念。
艺术应当始终追求真善美,面对真正的文学艺术作品,而不是被社会习俗所束缚,从而强调了作品内部的秩序感。
新古典主义的延续与复兴,使得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得到了铭刻在人类文化史上的永恒展示,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赋予了人类文化更丰富的内涵与样式。
二、对当代艺术的启示传统文化是人类的宝库,新古典主义的延续与发扬,为当代艺术发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提供了启示。
以中国古代山水画为例,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山水画正是体现了这种观念。
新古典主义强调艺术作品的纯粹性与和谐性,而中国山水画在色彩、意境、态势上均能体现这种美学标准。
因此,结合新古典主义的美学理念,可以将山水画在当代艺术上进行再评价,并进一步发挥其文化价值。
此外,新古典主义所强调的道德伦理观也能够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一个良好价值观的基础。
当代艺术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文化多元化的挑战,如何“应对传统,与时代同行”,新古典主义具有很好的哲学借鉴和思想与文化传承的意义。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之间,是 一场文化革新运动,也是一场划时代的思想解放运 动。“文艺复兴”一词是我国的习惯称呼,它的原 义是“再生”,即古典文化的再生。具体地讲,它 表现为对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的复兴。
这是在信仰断裂时期——旧的信仰在衰落,新 的、建立在自然科学充分发展基础上的理性尚未成 熟——人性的全景式展开。精力横溢是这一时代的 特征。
就某一方面而言,古希腊的神话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 的范本。——马克思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西方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荷马史诗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也是欧洲长篇 小说的先驱。从古代到近代,荷马史诗的保存、 编纂、流传和研究,对于西方文化精神的形成产 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古希腊戏剧(代表着古希腊文学最高成就) 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天使派:拉马丁,夏多布里昂 恶魔派:拜伦,雪莱,济慈,雨果,司汤达,梅里美
六:19世纪中期,名作如林的现实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认为“生活应该如此” 现实主义文学认为“生活就是如此”
19世纪中叶,法国大革命引起的几十年反反复 复的热流终于冷却下来,人们开始对社会现实冷静 思考。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 要求文学艺术真实地反映客观生活。它提倡冷静地 观察、精确地描绘客观现实,力求再现典型环境中 的典型人物。
1、拥护王权,赞美开明君主,抨击和嘲讽腐朽和愚昧的封建 主和宗教势力。
2、标榜崇尚理性。这个理性带有很强的封建色彩,与后来资 产阶级启蒙的理性不同。它强调人的情感要服从于理性,特 别是爱情要服从政治的调节,即个人的情感生活要顾及国家、 顾及政权的需要。
3、形式上、语言上强调严整、典雅,对戏剧来说,要恪守 “三一律”
外国建筑史三(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
看到阿尔伯蒂为鲁切拉宫 (Palazzo Rucellai,1451 年,上图)设计的正面,我 们知道他完全理解了“角斗 场母题”。各层的壁柱也在 依次模仿多立克式、爱奥尼 亚式、科林斯式。而他在这 座建筑中尝试的“粗面石工” 工艺(Rustication,石头 表面几乎不打磨,保持粗糙 的外表)也是后世很多人模 仿的对象。
维晋塞的巴西利卡
维晋塞的巴西利卡
文艺复兴时期,由意大利建筑师帕拉第奥在设计维晋塞的巴西利卡时创造的一 种券柱式构图形式。具体做法是:在两柱子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棵 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上开一个圆洞。这样就把以古典柱式比例为 主的一个方开间划分为半圆券为主的三个开间,从而在 尺度上有了两个层次,增加 了构图的对比变化。小柱子在进深方向成双,同大柱子均衡。这是自古罗马人创造 “角斗场母题”和“凯旋门母题”之后首次有人这么做。后人称之为“帕拉蒂奥母 题”。
Filippo Brunelleschi
帕拉蒂奥
在威尼斯,领军的建筑师是帕拉蒂奥(Palladio,1508 -1580)。他的贡献主要是他的一本书――《建筑四书》。他比前人 更准确地描绘了五种柱式。我们现在理解的柱式就是他阐释的。他的 代表作是在意大利Vicenza的圆厅别墅(Villa Rotonda,1552年,万 神庙和希腊神庙的复合体。虽然有人批评他故意将四面的入口建成严 格的一样,是为了形式而形式,对于实际的居住并没有好处。但是从 中我们可以理解他对古典风格的崇拜。
巴齐家族礼拜堂(Pazzi Chapel,1446年),
穹顶受次采用古典建筑形式,打破了中世纪天主教教堂的构图禁忌; (中世纪,穹隆等罗马时的建筑形式统统被认为是“异教”而禁用) 建
筑 师 : 伯 鲁 涅 列 斯 基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复兴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复兴引言新古典主义是一种艺术流派,它在现代艺术中引起了一股复兴的浪潮。
新古典主义艺术追求恢复传统美学的价值观,强调对古典艺术的传统和形式的研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新古典主义艺术复兴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艺术形式以及其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影响。
一、新古典主义的历史背景新古典主义艺术复兴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正值法国大革命之后,人们开始反思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并渴望回归传统的价值观和美学标准。
新古典主义艺术借鉴了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形式和结构,并将其与现代观念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
二、新古典主义艺术的理论基础2.1 古典主义与启蒙主义新古典主义艺术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艺术和启蒙时代的思想。
古典主义强调对称、比例和秩序,它认为艺术应该追求理性和客观的美。
启蒙主义则主张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将知识与人类进步联系在一起。
新古典主义艺术将这两种思想相结合,对美与真理的追求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
2.2 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新古典主义艺术对古希腊罗马艺术的逐字逐句的研究和模仿使其成为了一种复兴的流派。
新古典主义艺术家们通过对古典艺术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包括雕塑、绘画和建筑等,重新发现了其中的美学原则和形式。
三、新古典主义艺术的艺术形式3.1 雕塑艺术新古典主义雕塑注重对人物形象的拟人和比例的控制。
它强调对人体的解剖学研究,追求达到完美的比例和平衡。
新古典主义雕塑作品具有高度的几何性和对称性,展示了人物的力量和永恒之美。
3.2 绘画艺术新古典主义绘画作品追求对古典艺术的学习和模仿,他们注重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神圣性。
画家运用明暗、色彩和构图等技巧来表现古典主义的理念。
新古典主义绘画作品通常以历史、神话和神圣话题为主题,突出人物的崇高和英雄气概。
3.3 建筑艺术新古典主义建筑以古希腊罗马建筑为模板,注重比例和对称。
建筑师们运用古典元素,如柱廊、拱门和圆顶等,来营造庄严和优雅的空间。
新古典主义建筑追求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呼应和延续,通过对古典经典的再创作,创造出新的建筑美学。
文艺复兴的发展历程
文艺复兴的发展历程
文艺复兴发展历程
(一)兴起阶段
1.14世纪英国出现油画艺术及宗教音乐
在14世纪,英国出现了油画艺术等文艺形式,以及古老的宗教歌曲获得了发展。
2.15世纪复古主义出现
15世纪,马可·波罗把文艺复兴的兴起归因于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复古主义的新的文学运动。
3.16世纪乔托的古典文学活动
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在乔托古典文学活动中发展到顶峰,乔托的古典文学活动开辟了新的山头。
(二)发展阶段
1.16世纪罗马教皇活动
16世纪,罗马教皇在教皇利玛窦发动了改革,把文艺复兴发展的支柱立在罗马的宗教上。
2.17世纪文艺复兴发展至画派
17世纪,文艺复兴发展至画派,出现了许多新的艺术流派:文艺复兴式油画、巴洛克式油画和现代派油画等,这些流派展现了文艺复兴发展的不断进步。
3.18世纪文艺复兴走向繁荣
18世纪,文艺复兴朝着繁荣发展,特别是画派思想得到进一步开发,出现了各种富有表现力的画派,把艺术精神把传统文化的精髓表
达出来。
(三)落后衰落阶段
1.17世纪文艺复兴开始衰落
17世纪,文艺复兴开始衰落,复古主义的艺术含量受到削弱,文
学出现飞快发展和快速落后。
2.18世纪文艺复兴进一步衰落
18世纪,文艺复兴进一步衰落,对文学文艺的细节处理缺乏把握,使文艺复兴的精神受损。
3.19世纪文艺复兴发展凹陷
19世纪,文艺复兴的发展凹陷,曾经鼎盛的文艺复兴时期已经淡
出历史舞台,但文艺复兴的精神却深深的落入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的联系
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的联系
文艺复兴: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
当时的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因此称为“文艺复兴”。
其主要中心最初在意大利,16世纪扩及德意志、尼德兰、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地。
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
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繁琐的装饰的厌恶,罗马庞贝遗址的发掘,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新古典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流派名称,最早出现于十七世纪中叶欧洲的建筑装饰设计界,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家具设计界。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特点,宗教题材的世俗化倾向,客观描绘了所存在的世界。
新古典主义的主要特点:艺术形式是古典的,但它的内容是革命
的。
二者之间的联系:文艺复兴时期大概在14到16世纪,而新古典主义是在18世纪末,必然文艺复兴时期影响新古典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他们都是以一些宗教、神话作为题材,外在形式上相同,而在不同的时期所表达的内涵不相同。
西方文论总结资料
西方文论一、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重要概念:美:“美感〞、“魅力〞、“和谐〞艺术:泛指人类的创造活动,并且根据消耗体力的程度来区分高低,轻那么自由。
摹仿:最初意义为宗教祭祀活动中激情的表达,后来德谟克利特将其称为摹仿自然,亚里士多德后为借鉴古人。
净化〔宣泄〕:通过歌舞乐将内心的激情摹仿出来,灵魂得到解脱净化。
〔亚里士多德〕2、前柏拉图时代的美学和文论毕达哥拉斯学派:时间及政治主张:公元前六世纪兴起,主掌智慧与权利应当合一。
主要观点:数即宇宙,万物的起源是一,强调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描绘的准确性。
道德目的:将世界化为数字的秩序。
以和谐的比例安排生活到达净化。
〔第一次出现净化〕审美理想:一定比例或者对称〔“恰当排列〞〕——最根本的美学命题。
特殊提醒:1、心灵秩序与宇宙秩序的对应产生审美愉悦。
2、人类心灵对宇宙和谐的感知才能,成为摹仿成功的原因。
赫拉克利特:以一种独立的角度深化了毕达格拉斯学派的和谐说,强调“对立产生和谐〞〔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解〕。
“艺术为人的自然。
〞德谟克利特:摹仿以自然为对象,追随自然,主张“经历〞创作论,不强调“神赐灵感〞。
智者学派:由自然哲学转向人类哲学,强调在主观性相对性感觉的审美体验。
普罗塔哥拉斯:美的相对性阐述“人是万物的尺度〞,没有绝对的美丑。
高尔吉亚:西方文论史上第一个讨论“艺术幻觉〞问题的人,由于其自身的不可知论,认为艺术只能制造幻觉,或者欺骗。
苏格拉底:1、对于美的普遍性认识与讨论,用否认的方式渐进地定义“美〞。
2、论辩方法:反问〔抓住对方谈话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成认自己对原以为熟悉的事物一无所知〕、归纳〔归谬或者证伪,对片面见解的层层否认〕、诱导〔助产,通过启发和比喻,诱导〕、定义〔概括性质的说明〕。
3、目的:提醒真理,探求“善〞本身。
在社会之中便是道德。
“知识即道德,无知即罪恶,道德即幸福〞〔认识和实用的利己主义——尼采〕——典型的功用论。
4、美与善的关系:美中必然蕴含着善。
新古典主义及风格和特点
新古典主义的风格和特点欧洲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学习古典艺术的高潮:第一次是文艺复兴,第二次是17世纪,第三次那么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对于古典艺术的学习主要表现在人文主义方面,其原那么就是强调理性和秩序.画家在绘画中致力于透视法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怀着理性的审美情趣去表现自己心中的"图式".尤其是拉斐尔的作品,以古典式的均衡和端庄被后世的古典主义艺术家奉为楷模.虽然意大利文艺复兴确立了古典主义美术的基本原那么,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古典主义的真正发展是在17世纪,它是法国路易十四时代掀起的一种文艺思潮.路易十四时代是法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把专制君主制度推向了高潮.政治环境孕育了宫廷文化,并催生出古典主义文化潮流,从思想和伦理层面为专制王权提供了基础.古典主义所崇尚的规那么、秩序、均衡、典雅与君主专制制度所崇尚的神圣、崇高、等级秩序和国王的威严有机融为一体.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古典主义绘画的最后一个高峰,这一阶段的古典主义与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18世纪下半叶是法国封建君主制日趋腐败堕落和资产阶级逐渐强大的时期,资产阶级为取得革命的胜利,在意识形态领域高举反封建、反##神权的旗帜,号召和组织人民大众起来为资产阶级革命而献身.为取得这一革命斗争的彻底胜利,首先要在人们的心理上注入为革命献身的美德和勇气,那就是为共和国而战斗的英雄主义精神.因此,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成了资产阶级所推崇的偶像.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产生了借用古代艺术形式和古代英雄主义题材的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了大卫、热拉尔、勒布伦夫人、格罗、安格尔等多位大师,以大卫和安格尔最具代表性.大卫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最纯粹表达者;而大卫的学生安格尔更是将新古典主义推向了高峰.新古典主义美术由大卫到安格尔是一个转折,在内容上由革命的、与时代相关的事件转向了脱离现实的神话和纯艺术的表现;在形式上由严格的古典主义风格走向了带有华丽东方色彩的古典主义.2新古典主义与古典主义都对造型的准确性要求严格,因此非常强调素描的主导作用.古典主义者坚信只有通过素描,艺术家才能使思想得以表现.普桑是古典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主X艺术家应以智性与理性来支配其素材,他对色彩有过这样的见解:绘画中的色彩是迷惑眼睛的圈套,就像诗歌韵文的迷惑力一样.由此看来,古典主义推崇理智而排斥感觉,进而认为素描比色彩更加高贵.他们非常重视精准的形体观察和对光影的正确分析,并通过理性的空间描述来保持结构的均衡和形式的完整,使写实造型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两位不同时期的古典主义大师——拉斐尔和普桑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非常强调"形"的准确性,且都掌握了对轮廓线精妙处理的素描技巧,这种表现方式与威尼斯画派及鲁本斯在色彩上所表现的X力形成了鲜明对照.新古典主义仍然没有摆脱对素描的依赖.他们的作品普遍具有结构精准、造型完整的特性,而素描训练正好能够达到这种要求.因此,他们把素描的作用放在了首位,认为素描中包含着艺术的尽善尽美.在新古典主义者的理念中,素描甚至被认为是绘画的最高成就.从新古典主义者的标志性口号"只有素描才是真正的艺术"就可以看出他们对素描的认识和推崇.无论是大卫还是安格尔,均为美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素描大师.大卫强调古典艺术特有的准确性和表现力,偏爱雕刻般的造型感觉,追求素描关系下的简洁、质朴和庄严感,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他把素描光影技巧在画面上运用得十分娴熟.大卫虽然对素描推崇备至,但他也十分清楚,素描技巧只是表达情感的一个媒介.在强调素描的前提下,大卫还十分注重对人物精神世界的表现,在作品的素描稿阶段就要求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是大卫的一幅鸿篇巨作,整个画面场面恢宏,人物虽多达百人,但大卫通过高超的素描造型能力,把每个人物形象都描绘得惟妙惟肖,将庄严和恢宏的气氛把握得非常准确.作为大卫的弟子,安格尔对于素描的重视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的造型手法与大卫有所不同.大卫注重古典艺术形式下素描的完整性,以及人物雕刻般的造型.新古典主义在居室设计方面的特点形散神聚是新古典的主要特点.在注重装饰效果的同时,用现代的手法和材质还原古典气质,新古典具备了古典与现代的双重审美效果,完美的结合也让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2、讲求风格,在造型设计的不是仿古,也不是复古而是追求神似.3、用简化的手法、现代的材料和加工技术去追求传统式样的大致轮廓特点.4、注重装饰效果,用谁内陈设品来增强历史文脉特色,往往会照搬古典设施、家具及陈设品来烘托室内环境气氛.5、白色、金色、黄色、暗红色是欧式风格中常见的主色调,少量白色糅合,使色彩看起来明亮.新古典主义建筑创造了一种与现代主义建筑不同的人性化空间,从而在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和改善建筑的亲合性方面,为后现代主义时代的建筑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一味追求高大的体量、宽广的空间、无装饰的整一化的外形,是现代主义建筑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这从经济和空间的使用角度来看,也许有其合理性.但是,建筑从根本上说,毕竟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人类为建筑服务.因此,作为为人类提供工作、休息、娱乐和活动场所的建筑来说,它应该也必须表现出与人性相关的因素.把建筑从一种冷冰冰的物,变为一种富有人情的空间;把与社会和自然相隔绝的空间,变为一种同社会和自然展开对话的空间.这正是新古典主义建筑为新时代提供的一种新价值,一种最有价值的价值.新古典主义装修风格是指什么?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就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新古典主义的灯具那么将古典的繁复雕饰经过简化,并与现代的材质相结合,呈现出古典而简约的新风貌. 在造型语言上,常选用羊皮或带有蕾丝花边的灯罩,铁艺或天然石磨制的灯座,古罗马卷草纹样和人造水晶珠串也是常用的视觉符号.新古典主义的灯具在与其它家居元素的组合搭配上也有文章.在卧室里,可以将新古典主义的灯具配以洛可可式的梳妆台,古典床头蕾丝垂幔,再摆上一两件古典样式的装饰品如:小爱神像——丘比特像或挂一幅巴洛克时期的油画,让人们体会到古典的优雅与雍荣.现在,也有人将欧式古典家具和中式古典家具摆放在一起,中西合璧,使东方的内敛与西方的浪漫相融合,也别有一番尊贵的感觉. 新古典主义风格,更像是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点和文化品位.新古典风格的"神"在于比例优雅到位.只要比例控制好了,材质较好,做工精细,是很容易打造一个高级的社区.事半功倍,少花钱多办事,鉴于符合目标客户群体的审美取向,销售根本不用担心,屡试不爽.。
外国美术史总结(文艺复兴-后印象)
7、德国与奥地利 ——建筑——诺伊曼(1687-1753)——维尔兹堡宫 ——阿萨姆(1692-1750)——《圣母升天》雕刻 ——普兰陶儿(1660-1726)——本笃会修道院教堂
三、洛可可 【1700-1800】【描绘上层人士的游乐】 1、法国
——《加塔梅拉塔骑马像》纪年像
——波拉约洛(1431-1498)——《十个裸体男子之战》版画、《赫丘力与安泰俄 ——韦罗基奥(1425-1488)——《大卫》青铜像
——建筑——布鲁内莱斯基(1377-1446)——佛罗伦萨主教圆顶、圣洛伦佐教堂
——阿尔贝蒂(1402-1472)——理论——《建筑论》 ——实践——鲁切拉伊府 ——鑫圣玛利亚教堂、圣安德烈亚教堂
——建筑——博夫朗(1667-1754)——公主沙龙 ——绘画——华托(1684-1721)——《朝拜基西拉岛》、《热尔桑画廊招牌》【各种游乐场景!
——布歇(1703-1770)——《梳妆的维纳斯》【艳丽的人物、神话场景!】 ——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1704-1788)——《蓬巴杜夫人》色粉笔画肖像画【主 要肖像】 ——弗拉戈纳尔(1732-1806)——《秋千》、《爱之旅》组画(《相会》等)爱情画【 ——夏尔丹(1699-1779)——《餐前祈祷》风俗画、《有银质广口杯的静物》【百姓、 ——格勒兹(1725-1805)——《忘恩负义之子》【人物、情节、道德画家!】 ——微热·勒布伦(1755-1842)【女】——《带女儿的自画像》【母子亲情图!】 ——我评——【画自己正在画自己!】【好多女的!】
——克拉纳赫(1472-1553)——《风景中的维纳斯》 ——多瑙河画派——阿尔特多夫尔(约1480-1538)——《伊苏斯之战》、《风景》【战争画壮 ——格律内瓦尔德(约1480-1528)——《伊森海姆祭坛画》(《基督受难》、《基督复活》等) ——霍尔拜因(约1497-1543)【宫廷画家】——《伊拉斯谟像》肖像画【画的极像!】
欧洲文化的形成发展
欧洲文化的形成发展欧洲文化略分五个时期。
一、古典时期主要是古希腊文明及古罗马文明。
奉行的是异教徒的信仰和实践。
异教徒指非基督教徒,非犹太教徒,非伊斯兰教徒。
理念上鲜有束缚,实践中享受人生,个性突出,热情奔放,创造力旺盛,风格多姿多彩。
二、中世纪时期主要是罗马天主教的教会文化,强调人的原罪,人性受到压抑,文化上是一泓死水。
这一时期的主流是对古典时期的反动。
反主流的代表人物是但丁,杰作是史诗《神曲》。
三、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的复兴,遵循的是人文主义,这是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对抗。
四、新古典主义时期特点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抵制。
有两种相反而相成的思潮:理性主义,认为只有凭借理性认识才能得到可靠的知识。
代表者是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经验主义,认为感性经验为知识的唯一源泉。
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洛克。
前者推崇“理性”,矛头指向教会权威和封建制度,所形成的文化思潮称启蒙运动;后者殊途同归,锋芒直指“君权神授”说,主张立宪政体和政治体制的相互制约。
在文艺风格上,主张明晰,典雅,对称,恬静,认为人应能控制激情,以理性自律。
五、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是对前一时期新古典主义的反作用。
主张:1. 感情重于理性;2. 重回自然,返朴归真;3. 培养自我,解放个性;4. 追求自由平等。
这四项要旨贯串于代表人物的创作思想与创作实践之中。
代表人物有法国思想家卢梭,德国诗人歌德。
英国诗拜伦人第一阶段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
“文艺复兴”一词亦可粗略地指代这一历史时期,但由于欧洲各地因其引发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故“文艺复兴”只是对这一时期的通称。
它本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建文化运动。
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
产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欧洲古典家具的发展史及风格
欧洲古典家具的发展史及风格1.古希腊和古罗马风格(公元前500年至公元500年)古希腊和古罗马家具以大胆、简洁和对称的设计为特征。
家具通常由单一材料制成,如大理石、木材和象牙。
床、座椅和桌子都使用曲线和公平的比例来展示对称美。
2.文艺复兴风格(14世纪至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影响。
它们向往对称美和雕刻细节,并运用了新的设计元素,如拱形和装饰性的木质纹饰。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大理石台面和豪华的面板装饰。
3.巴洛克风格(17世纪至18世纪)巴洛克风格追求宏伟和装饰性。
家具采用了复杂的曲线和雕刻,为富人和贵族提供了一种体现奢华的方式。
桌子、椅子和床上都有丰富的装饰纹样和细节雕刻。
4.洛可可风格(18世纪)洛可可风格强调优雅和精致的细节。
家具的形状变得更加曲线和女性化,采用了柔和的色彩和丰富的装饰性纹饰。
家具的装饰元素包括瓷器、镜子和丝绸。
5.新古典主义风格(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新古典主义风格是对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回归,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传统为基础。
家具设计简洁而对称,注重线条流畅和几何形状。
装饰元素少,侧重于材料本身的纹理。
6.帝王风格(19世纪)帝王风格强调奢华和炫耀的元素。
家具通常由贵重的材料制成,如黄金、宝石和贵重木材。
家具上的雕刻、金属装饰和织物都表现出富丽堂皇的气息。
7.艺术和工艺运动风格(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艺术和工艺运动风格强调简洁的设计、手工制作和材料的质感。
家具通常由天然材料制成,如木材、铁和玻璃。
设计师注重实用性和纯粹的几何形状。
总的来说,欧洲古典家具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并经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帝王和艺术和工艺运动等不同的风格阶段。
每个风格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元素和特点,展示了欧洲古典家具的丰富多样性和演变过程。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代表人物: 英国 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 勃朗特姐妹《简爱》、《呼啸山庄》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大卫科波菲尔》、 《双城记》、《老古玩店》、《雾都孤儿》
这个时代,人们对外部自然界的发现,同对于 内心世界的发现协调发展,对于外部宇宙的认识和 对于内心宇宙的感悟交织在一起,人们惊喜地发现, 人的内心,就像我们看到的外部宇宙一样广阔、一 样深邃、一样神秘。
代表作家: 充满了奇情异想的爱情诗人彼特拉克(《歌集》) 具有泼皮般战斗精神的薄伽丘(《十日谈》) 语言文化巨人佛朗索瓦·拉伯雷(《巨人传》) 最伟大的小说家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文艺复兴的高峰威廉·莎士比亚
荷马史诗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也是欧洲长篇 小说的先驱。从古代到近代,荷马史诗的保存 、编纂、流传和研究,对于西方文化精神的形 成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古希腊戏剧(代表着古希腊文学最高成就) 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古罗马文学
公元前10世纪左右在意大利半岛形成自己的原 始村落,通过不断的战争,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取代 希腊,在地中海建立了自己的霸权,欧洲的文学也 从希腊时期转变到了罗马时期。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 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 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当时的现实,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和启蒙学者的华美 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 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西方文论总结资料
西方文论一、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重要概念:美:“美感”、“魅力”、“和谐”艺术:泛指人类的创造活动,并且根据耗费体力的程度来辨别高下,轻则自由。
摹仿:最初意义为宗教祭祀活动中激情的表达,后来德谟克利特将其称为摹仿自然,亚里士多德后为借鉴古人。
净化(宣泄):通过歌舞乐将内心的激情摹仿出来,灵魂得到解脱净化。
(亚里士多德)2、前柏拉图时代的美学和文论毕达哥拉斯学派:时间及政治主张:公元前六世纪兴起,主掌智慧与权力应当合一。
主要观点:数即宇宙,万物的起源是一,强调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描述的精确性。
道德目的:将世界化为数字的秩序。
以和谐的比例安排生活达到净化。
(第一次出现净化)审美理想:一定比例或者对称(“恰当排列”)——最根本的美学命题。
特殊提醒:1、心灵秩序与宇宙秩序的对应产生审美愉悦。
2、人类心灵对宇宙和谐的感知能力,成为摹仿成功的原因。
赫拉克利特:以一种独立的角度深化了毕达格拉斯学派的和谐说,强调“对立产生和谐”(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解)。
“艺术为人的自然。
”德谟克利特:摹仿以自然为对象,追随自然,主张“经验”创作论,不强调“神赐灵感”。
智者学派:由自然哲学转向人类哲学,强调在主观性相对性感觉的审美体验。
普罗塔哥拉斯:美的相对性论述“人是万物的尺度”,没有绝对的美丑。
高尔吉亚:西方文论史上第一个讨论“艺术幻觉”问题的人,由于其自身的不可知论,认为艺术只能制造幻觉,或者欺骗。
苏格拉底:1、对于美的普遍性认识与探讨,用否定的方式渐进地定义“美”。
2、论辩方法:反问(抓住对方谈话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对原以为熟悉的事物一无所知)、归纳(归谬或者证伪,对片面见解的层层否定)、诱导(助产,通过启发和比喻,诱导)、定义(概括性质的说明)。
3、目的:揭示真理,探求“善”本身。
在社会之中便是道德。
“知识即道德,无知即罪恶,道德即幸福”(认识和实用的利己主义——尼采)——典型的功用论。
4、美与善的关系:美中必然蕴含着善。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指从14世纪一直到17世纪的,这段时间内欧洲的文化、艺术和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
在这个时期内,欧洲经历了艺术、文学、哲学、科技等领域的成就,也产生了一些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
本文将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为主题,来探讨这个时期内的一些杰出成就和代表人物。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是一种自古希腊和罗马艺术样式的复兴,这种艺术形式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它在欧洲大陆和英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发展,并随着欧洲文化的传播而传到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1. 绘画在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成为了艺术中的重要分支,有历史画、肖像画、风景画等不同形式的绘画。
著名的艺术家,如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人,在绘画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达芬奇最为人知的作品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拉斐尔的名作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
而米开朗基罗则以《天花板画》和《大卫像》为代表作。
2. 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具有一种古希腊和罗马式的风格,这种风格是一种对古代欧洲精神的回归。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建造出一系列壮观的建筑,如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等。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是一种对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学的复兴,代表着人类文化的高峰。
在这个时期,许多伟大的文学家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地传播和阅读。
1.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之一,他是英国文学的巨匠。
他的戏剧作品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广泛的文学成就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等。
2. 奥维德奥维德是罗马时期的诗人,他的作品《变形记》对16世纪的人文主义运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
他的作品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哲学和艺术,歌颂了人类的智慧、智力和美德。
新古典主义文学
新古典主义文学简介新古典主义文学是一种文学流派,兴起于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的欧洲。
它倡导恢复古典时期的文学和艺术风格,对抗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文学注重形式美和规范,追求平静、理性和秩序。
本文将介绍新古典主义文学的起源、特征以及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起源新古典主义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法国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倡导恢复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对艺术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新古典主义文学则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和发展。
它通过对古典时期的文学形式和题材的研究,设计出一套新的文学艺术规范。
特征1. 形式美和规范新古典主义文学注重形式美和规范。
它倡导文学作品在结构、语言和韵律方面的严谨与完美。
作家们运用古典时期的写作原则和技巧,诸如合适的节奏和押韵、平衡的句式和段落,来创作出富有艺术美感的作品。
2. 平静和理性与浪漫主义追求激情和感性的表达不同,新古典主义文学追求平静和理性。
它试图抑制情感的波动,通过客观冷静的语调来表达思想和感受。
作品中充满冷静的推理和逻辑分析,而非情绪化的描述和描绘。
3. 古典题材和人物新古典主义文学喜欢用古典题材和人物作为创作的素材。
例如,希腊神话和罗马历史是常见的创作题材。
作家们通过对古典时代的英雄、神话和历史事件的描写,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批判。
4. 社会和政治批判虽然新古典主义文学追求平静和理性,但它并非与社会和政治脱离关系。
相反,新古典主义文学常常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讽刺,传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观点。
作家们通常使用古典题材和人物来隐喻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现象。
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新古典主义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对文学形式和技巧的要求提供了一种规范,使得后来的作家们能够借鉴并发展。
例如,正是在新古典主义文学的影响下,19世纪的诗人们开始更加注重韵律和押韵。
此外,新古典主义文学的理性和冷静的表达方式也影响了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
另外,新古典主义文学在艺术领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艺复兴与新古典主义的关系
文艺复兴与新古典主义的关系作者:陈睿忻来源:《消费导刊》2015年第06期摘要:对古典世界的崇尚,犹如一块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能量的土地,滋养着西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家。
由这块土地孕育出的两颗最硕大的果实——萌芽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与兴盛于18世纪晚期~19世纪初期的法国新古典主义联系极为密切,在无形中被一条巨大的纽带维系着。
对这两个古代西方艺术史巅峰时期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西方艺术理念的理解。
关键词: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一、黑暗时代中的重生: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正是在这个时期,欧洲各大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益走向强大。
在欧洲被封建教会势力统治的1000年后,在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从根本上动摇了中世纪的社会基础。
在社会的变革中,人们开始挣脱精神上的束缚与奴役,新兴的市民阶层由此兴起。
此外,成批的古文献从当地的古罗马遗址中挖掘出来。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学者们重新审视了古典文化,这使他们对人和自然总结出了新的认识与评价。
他们认为艺术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因此不应让其在中世纪这样的“黑暗时代',衰败湮没。
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世俗文化的发展。
同时,一种与过去文化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那就是人文主义思想。
人文主义思想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它要求文学与艺术应在内涵上具体表现人的思想与感情,强调教育应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科学应为百姓谋取福利,从而全方位地将人的思想、感情、智慧从曾经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正是在这样以“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位”为主旨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引导下,艺术不断走向解放,追寻回归于最初的本真,文艺复兴也随之徐徐拉开了帷幕。
文艺复兴并没有得到任何一个突出的历史事件的推动。
事实上,它是当时人们根据自艺术家乔托以来,对欧洲思想文化发展状况的特点归纳总结出来的一个统称。
从文艺复兴到古典主义
第十四页,共61页。
三、文艺复兴(wényì fùxīng)文论述要
(一)意大利文论(wén lùn)
1、但丁 (1)“四义(sì yì)说”
《致斯加拉大亲王书》认为,《圣经》语言有四义:字面义、 譬喻义、道德义和寓言义,同时指出,字面义以外的意义都
上,选择对表现(biǎoxiàn)事物类型最有代表性的材料,加以集中 括,创造出既真实地反映面前的一切,又似乎是与面前的真
实不同的第二自然。认为:“画家与自然竞赛,并胜过自
然。” “绘画是自然(指万物)的唯一模仿者,绘画包罗自 然的一切形态在内,它能够将自然界中转瞬即逝的美生动地
保存下来” 。
达芬奇关于第二自然的见解,强调了经验的重要性,包含着 科学理性的成份。
代以后的自由精神奠基。
第九页,共61页。
中世纪的神学(shénxué)理性,主要通过论辩推理(语词分析方法)、
辩证法和证明推理来证明神的存在(cúnzài)。神的主体性取代了 主体性,科学(kēxué)被纳入神学范围。近代人文理性则与之相反, 从人的主体存在出发去论证人生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2)间接根源
继承与创新:如古今之争,明屠尔诺 —钦提奥、瓜里尼;
小说、戏剧、诗歌理论:如塞万提斯、维伽、锡德尼;
第五页,共61页。
一、近代人文理性(lǐxìng)的形成及其意义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rénwěnzhǔyì),体现出鲜明的近代人文
性精神(jīngshén),把握人文理性精神(jīngshén),有助于从总
全、爱情和美德,应该是用悲剧诗体和“光辉语言”来首先 描写的主题。
《论俗语》的价值在于:一是证明民族语言的合理性;二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文论
二、新古典主义在欧洲各国的不同倾向 (三)英国
间、地点都要求整一的“三一律”。
锡德尼(Philip Sidney,1554—1586)
主要著作 《为诗辩护》 主要见解 第一,诗的地位高于历史和哲学。 第二,诗的性质是创造。凭借想象 和虚构提升自然,创造出高于自 然的新形象。 第三,诗的目的是怡情与教育。诗 以其形象性和审美特性达到愉悦 和感动人们向善的效果,实现怡 情和教育的双重目的,必然优于 其他学科。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过渡
一、从基督教神秘主义到近 代理性精神 (三)“理性主义”的三个 命题 第一,一切真正的问题都是 可以回答的 第二,一切答案都是可知的 第三,一切答案都是彼此协 调的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过渡
一、从基督教神秘主义到近代 理性精神 (四)宗教改革 1、上帝之道 (“逻各斯”) 的 三种层次: (1)内在的、隐秘的道,亦即 上帝意志的自我显现; (2)成为肉身的道,即上帝意 志在耶稣身上的显现; (3)成为文字的道,即《圣经》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过渡
二、意大利人对古希腊诗学的沿袭 2、斯卡利格(Julius Caesar Scaliger, 1484—1558)有《诗学》一部,论及诗的道 德教化目的 3、明图尔诺(Antonio Sebastiano Minturno, 1500—1574)的《诗艺》其中关于古希腊史 诗(英雄诗)与中世纪罗曼斯(传奇诗)的讨 论,主要是用前者的标准批评后者。 3、钦齐奥(Cinzio,1504—1573)对亚里士 多德“金科玉律”的批判
二、新古典主义在欧洲各国的不同倾向 (一)法国 法国的新古典主义对“古人”的“摹仿”, 首先体现为一种宫廷艺术的高度发展。它 得益于宫廷艺术,也从题材和形式上总结 和规范了宫廷艺术,因此其中的理论确实 是同法国17世纪君主专制的基本秩序相呼 应的。
第二节 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文论
二、新古典主义在欧洲各国的不同倾向 (二)德国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过渡
一、从基督教神秘主义到近代理性精神 (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论 第一,文艺复兴对教会权威的最有力的批判主 要来自基督教自身的改革及其信仰从原始形态 向近代形态的过渡。 第二,就其总体观念而言,文艺复兴时期的西 方文艺理论,实际上只是贺拉斯的古典主义与 布瓦洛的新古典主义之间的中介 第三,与文艺实践方面的巨大成就相比,文艺 复兴时期的西方文艺理论难免显得过于苍白。
1.理性是最高准则
以理性为出发点,强调要用理性来认识一切,把理性看作艺 术的最高标准和归宿。 “首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 值和光芒。”(布瓦洛:《诗的艺术》 )
艺术创作必须以理性克制情感 主张艺术形式要服从作品内容的理性要求,强调艺术形式本 身也需要符合理性原则。 “必须里面的一切都能够布置得宜;必须开端和结尾都能 和中间相配;必须用精湛技巧求得段落的匀称,把不同的各 部门构成统一和完整” (布瓦洛:《诗的艺术》 ) 戏剧创作的“三一律”: “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 着舞台充实”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过渡
二、意大利人对古希腊诗学的沿袭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的文论形态,往往 是沿袭亚里士多德或者贺拉斯。 1、特里西诺(Gian Giorgio Trissino, 1478—1550)《诗学》,一方面继承贺拉 斯“寓教于乐”的命题,一方面则按照亚 里士多德的方式讨论悲剧和喜剧。
第二节 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文论
二、新古典主义在欧洲各国的不同倾向 法国古典主义强调秩序 德国古典主义强调古代典范 英国古典主义所强调的或可说是平衡,即 在规则与天才、古代与现代、自然与艺术、 莎士比亚与本· 琼生,甚至理性与激情等之 间的平衡。
第二节 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文论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过渡
三、古典主义倾向的 流变及其与创作实践 的差异 (一)古典主义原则 与基督教“城市戏剧” 的差异 (二)古典主义原则 与莎士比亚创作实践 的差异
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
主要诗作 诗集《新生》、长篇叙事诗《神曲》等。 主要文艺理论著作 《致斯加拉大亲王书》、《论俗语》、 《飨宴》等。 主要见解 第一,“四义”说与“诗为寓言”说。 语言有四种含义:字面义、譬喻义、道德 义和寓言义,诗的语言也是如此。 “诗为寓言”:寓言的意义比字面意义更 为重要 。揭示诗的现实意义,强调人的 主观意志,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 第二,民族语言理论。呼吁以民族语言取而 代拉丁语。《飨宴》、《论俗语》
3.崇尚古典的原则
遵循理性、模仿自然的途径 ——是以古希腊、古罗马的作品为典范
第一,艺术要符合理性,而理性是普遍的、永恒的,艺术也就应该具有普遍 永恒的标准,因此判断作品的优劣就要看它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 历史已经证明,荷马、维吉尔等人的作品是毋庸置疑的经典之作。
第二,布瓦洛认为古典本身就是自然,学习古典就是学习古人模仿自然的本 领。 第三,布瓦洛通过对当世作家的研究,认为法国当时最优秀的作品都是成功 地借鉴和仿效了古希腊、古罗马经典作品的成果。 理论辨析 辨析布瓦洛《诗的艺术》中崇尚古典、崇尚理性与贺拉斯的《诗艺》与之相 关的主张。
2.模仿自然的原则
模仿自然 “永远不稍涉荒诞” “永远也不能和自然寸步相离” (《诗的艺术》) “自然” 自然风景或大千世界? 客观现实中人的社会生活?
指“常情常理”,也就是现实生活中带有普遍性、 规律性的事物,或者说是一种恒常而合乎情理的真 模仿自然,并不是因为自然客观存在,而是想借此 体会真理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的文艺观
一、布瓦洛的文艺观
尼古拉· 布瓦洛· 戴普雷奥(Nicolas Boileau Despréaux,1636—1711) 法国诗人、文学理论家。被称为古典主义的立 法者和发言人。 最重要的文艺理论专著是1674年的《诗的艺 术》。这部作品集中表现了他的哲学及美学思 想,被誉为古典主义的法典。 继承他父亲遗产后,放弃以律师为职业的意图, 专心从事文学创作。年轻时曾和一些所谓自由 派的文人来往,其中包括喜剧家莫里哀和悲剧 家拉辛。这一时期,他写了若干讽刺诗,对当 时某些官方和半官方人士往往采取讪笑的态度。 中年开始和权势人物接近,由于路易十四的情 妇蒙代斯邦男爵夫人的引荐,布瓦洛觐见了太 阳王。 1677年和拉辛同时被任命为“国王的史官”, 享受年俸二千金路易的优遇。 1684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卡斯特尔维特罗
主要著作
(Lodovico Castelvetro,1505—1571)
《亚里士多德〈诗学〉诠释》
主要见解
第一,“娱乐”说。诗的目的和作用是专为娱乐和消
遣,对象是一般没有文化教养的人民大众。
第二,“三一律”。在解读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基
础上,将其原有的“情节整一律”扩展为情节、时
4.遵循道德的原则
遵循道德——作家需要提高自身的修养 创作的目的就是“处处能把善和真与趣味融成一片” 一位成功的作家必须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个有德的作家,具有无邪的诗品,能使人耳怡目悦 而绝不腐蚀人心:他的热情绝不会引起欲火的灾殃。因此 你要爱道德,使灵魂得到修养。” 主张作家要有社会责任感 明确要求作家时时以国家利益为重 思考与练习 结合17世纪的欧洲诸国的历史背景,对布瓦洛重理性的文 艺观予以正确评价。
达· 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
主要著作(后人编纂) 《画论》、《笔记》 主要见解 第一,“镜子”说。继承亚里士多德模仿 说的基础,艺术应该再现自然、反映现 实的普遍规律,对后世现实主义艺术产 生了积极影响。 第二,“第二自然”说。 “镜子”说不等 于简单抄袭,而是要求艺术家充分发挥 主观能动性。 在自然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化加工处理之 后的艺术成果,它源于自然但高于自然。 这种在强调艺术模仿自然的基础上肯定 艺术创造性的美学思想,对后世同样有 重要启发意义。
第一节 文复兴时期的过渡
一、从基督教神秘主义到近代理性精神 (四)宗教改革的成就 2、宗教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便 是大量的“译经”,从而使普通百姓能够 凭借本民族的语言直接阅读《圣经》 3、 “上帝救恩”和“因信称义” 个人的理性取代了一切外在权威,成为西 方近代以后自由精神的奠基
第四章 文艺复兴至新古典主义时代
第一节 以本· 琼生、卡斯特尔维特罗和锡德
尼为例,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总
体倾向
第二节 从布瓦洛所代表的新古典主义文论
主张入手,把握17世纪新古典主义精神的
总体特征。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过渡
一、从基督教神秘主义到近代理性精神 (一)“文艺复兴”的含义 指已死的(或者已衰败的)希腊文明在中世纪 晚期对于西方基督教社会(特别是北部和中部 意大利)所产生的影响。 如果说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感性精神是对中世纪 的一种反抗,其理性精神却似乎是对于中世纪 的继承。 在这个意义上,文艺复兴虽然在历史分期上仍 然属于中世纪,却又常常被视作一个独立的时 代,是欧洲社会和文化走向现代的过渡阶段。
德莱顿(John Dryden,1631—1700) 《论戏 剧诗》(Essays on Dramatic Poetry,1668) 蒲柏《论批评》(An essay on Criticism,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