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思维的脑机制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各种观点各执己见,莫衷一是。
其实,二者的关系非常复杂,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重要的区别。
(一) 思维和语言的联系思维和语言虽是两种现象,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从思维的特点来看,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之所以能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是因为语言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否则,人的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就难以进行。
因此,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思维的工具。
但是,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也不是交流思想的唯一手段。
人们还可以利用其它符号和表象来思考,用手势、表情来表达思想。
幼儿在掌握语言以前,可以用形状、颜色、声音来思维。
聋哑人丧失了语言,可以借助于手势、表象等进行非语言的思维。
2.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来看,人的高级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离的。
思维以语言为客观刺激物,特别是刺激物不在眼前时,语言就成为思维活动的有效刺激物。
思维借助于语言、词来实现。
但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语言要依靠思维的内容和结果予以充实、发展。
如果语言不被人们所运用,语言就成为纯粹的物质外壳。
只有当语言的那些物质形式被思维内容和结果予丰富起来时,语言才能成为一定对象的符号和具有一定意义的标志。
3.从思维的种系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语言是同步发生的。
思维和语言都是在劳动创造人的过程中同步产生的。
即“已经形成的”人的思维和“已经形成的”人的语言是同步发生的,并且互为存在标志,否则,便不是人的社会性思维,也不是人的真正语言。
4.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语言也是密切联系的。
儿童思维的发展表明,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
抽象思维是借助语言实现的。
5个月的儿童,能根据颜色和形状区别物体,能对事物进行较低级的概括,但这仍然属于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
只有在儿童2岁左右掌握语言之后,抽象思维才逐渐发展起来。
语言和思维

• 而句子以上的动态单位如语流、句群、Βιβλιοθήκη 落、篇章等都属于言语的研究范畴。
• 在此基础上呢就产生了众多的新的语言学 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言语交际学 等等。
• 最后、区分语言的为语言的学习和研究提 供了一个模式就是,“言语-语言-言语” 的模式。
• 这是每个人学习语言的途径,其实也是我 们学习外语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学习任何 一门外语,往往都是充只言片语入手,模 仿外国人发音,这就是言语阶段;但是我 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阶段,而是应该尽 量的去掌握该语言的系统,这就是语言阶 段。然而掌握一种语言的系统,并不是我 们的目的。我们应当运用这个系统去说和 写,这样就又回到了言语的阶段。当然了 这几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
• 抽象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思维。广义的 思维包括各种思维,狭义思维专指抽象思 维。
• 思维分为三种:{1形象思维;2抽象思维}
• 1、直观动作思维。(做某一事的时候的思 维)
• 2、表象思维(不在现场,进行回忆)
• 3、抽象思维,就是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 的形式进行的思维。由于抽象思维运用的 是抽象理论,而不是具体形象,所以也叫 理论思维。
• 诠释:索绪尔认为:语言现象既是个人行为,又受社会的 制约,可以把语言现象统称为言语活动,言语活动又可以 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部分。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 社会部分,不受个人意志的支配,是社会成员共有的表达 观念的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言语是言语活动 中受个人意志支配的部分,它带有个人发音和用词造句等 方面的特点。语言和言语这两个对象是紧密相连而且互为 前提的,要言语为人所理解,并且产生它的一切效果,必 须有语言;但是要使语言能够建立,也必须有言语。即言 语是语言的具体表现,而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出来的。因 此,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语言而不是言语。
七大认知机制

七大认知机制认知是指个体对于外界信息的感知、理解、记忆、思考和判断等心理过程。
七大认知机制是指在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依赖的七种基本认知机制,它们分别是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推理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七大认知机制的特点和作用。
一、感知感知是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感受过程。
感知通过感官系统,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将外界的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进而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
感知机制在认知过程中起到了收集和加工信息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二、注意注意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忽略其他无关信息的心理过程。
注意机制可以帮助人们集中注意力,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通过注意机制来筛选和过滤信息,使自己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认知任务。
三、记忆记忆是指人们对过去经历和学习到的信息的存储和回忆过程。
记忆机制可以将外界的信息转化为大脑中的神经活动,从而使之留存并能够在需要时被回忆和利用。
记忆对于人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是人们获取和保持知识的重要手段。
四、思维思维是指人们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的过程,它包括概念的形成、判断的建立和推理的进行等。
思维机制在认知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解决问题,推动认知能力的提升。
思维机制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认知能力的独特之处。
五、语言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它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语音、文字和手势等形式来传递信息。
语言机制在认知过程中起到了沟通和理解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思维和推理,促进认知的发展和进步。
语言机制的运用需要人们具备词汇量丰富、语法规则熟练和语义理解准确等能力。
六、推理推理是指人们通过逻辑和思维方式从已知事实出发,得出新的结论或判断的过程。
推理机制可以帮助人们进行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从而解决复杂的问题和情境。
推理在认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7章 语言和思维的脑机制

反定位派认为,言语同思维一样是整个大 脑的功能而不能仅限于局部。言语的发生 是大脑皮质各个部分所发生的信息整合的 结果,不可能是由一个个独立存在的“言 语中枢的功能”,语言思维障碍与大脑病 变范围大小有关。
语言思维活动既与脑的特定部位有关又 是整个大脑皮层协同活动(整合作用)的结果。 语言产生的三个阶段 感受阶段 脑内言语阶段 语言表达阶段
2、割裂脑病人的实验分析
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大脑两半球间主要 通过胼胝体进行着信息交换和协同工作
美国加利福尼亚技术学院心理学教授司派 利是进行这类割裂脑研究的先驱,并因此 而获得1981年诺贝尔医学奖
对割裂脑人在下面三方面研究两半球功能的差异: 言语功能 形象思维能力 伴有情感性成分的认知活动 结果: 言语功能:左大于右 在形象思维能力方面:右大于左 在伴有情感性成分的认知活动方面:情感性信息 右半球为优势
语言:由词和语法规则组成的符号系统 言语: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
思维:利用语言表达的概念进行判断、推 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内 部语言的运用过程
二、言语知觉的认知理论
定位派认为,脑内存在语言功能特殊部位, 言语感觉与颞叶有关,诵读及书写则主要 与顶下叶和枕叶有关,从而正式提出了言 语中枢的概念。
四、言语思维和大脑两半球功能一侧化
1、正常人类被试的实验分析
大脑两半球功能一侧化:人脑两半球功能 的不对称性
介绍三个实验:证明了不同言语功能的大 脑一侧化
韦达试验
1949年Wada运用单侧注射法将异戊巴比妥 注入左侧或右侧脑动脉,选择性暂时麻痹 左脑或右脑,研究左右半球的语言功能 表明:左脑麻痹,言语表达能力短时间内 全部丧失,言语理解能力基本完好;右脑 麻痹,言语表达和理解能力几乎不受影响
浅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浅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和思维之间到底谁决定谁?语言和思维究竟孰先孰后?或者是二者毫无关系各自独立,还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从语言的起源直到现在,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被语言学界所关注,二者的关系从来就没有获得过一种圆满、充足的解释,因而成为不同语言学流派所关注的一个重点。
然而究竟是语言先于思维,还是思维先于语言;是语言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语言,迄今为止,学界尚无定论.本文将从语言与思维的含义、语言与思维的争论入手,通过对语言功能的反思及语言起源假说的再探讨来阐述语言与思维的同存共进关系。
一、语言与思维概述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语言是同思维直接联系的,它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之外无所谓语言”。
思维统指大脑的意识活动,是人类认识现实世界时动脑筋的过程,是指人们对客观对象进行概括分类,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和能力,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
思维范围很广,大致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这些层次的带有形象的心理活动,比如在商店买衣服,回忆过去的同学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在概念、判断、推理这些心理层次上进行的,概念的载体是词语,判断以句子为形式,推理涉及一组句子。
正是因为语言和思维含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的多样性,从而引发了思维和语言关系问题的争论。
二、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语言学界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四类:语言先于思维,思维先于语言,语言决定思维和思维决定语言。
以下是我们对这四种观点的简要概括.1.语言先于思维以法国哲学家E.B。
思维的原理是指哪些

思维的原理是指哪些思维的原理是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和规律的总称。
它涉及到认知、情感和意识等多个方面,是人类思考和推理的基础,也是人类智能的核心。
下面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介绍思维的原理。
首先,思维的原理包括感知和知觉的原理。
感知是指通过感觉器官获得外界信息的过程,而知觉是指将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加工,形成具有意义的内部表征。
感知和知觉的原理涉及到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感觉器官的特性以及大脑对信息的加工和解释等。
其次,思维的原理还包括注意的原理。
注意是指人们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的过程。
注意的原理涉及到注意的分配、转移和维持机制,有助于人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过滤信息,集中精力处理重要的信息。
第三,思维的原理涉及到记忆的原理。
记忆是指人们对过去经历和学习的信息进行保持和再现的能力。
记忆的原理包括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等不同类型的记忆系统,涉及到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检索等过程。
第四,思维的原理还包括概念和语言的原理。
概念是指人们对事物的一般性理解和分类,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单位。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维表达和交流的工具,有助于思维的具体化和概念的共享。
概念和语言的原理涉及到概念形成和概念表征、语言的习得和使用等过程。
第五,思维的原理还包括问题解决和推理的原理。
问题解决是指人们通过思考和操作解决困难和复杂问题的过程。
推理是指人们基于已有的知识和信息进行逻辑推演和结论的形成。
问题解决和推理的原理涉及到思维的合成、分析和创新等方面。
第六,思维的原理还涉及到情绪和情感的原理。
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主观体验和反应,对思维产生重要影响。
情绪和情感的原理包括情绪的识别和表达、情绪对注意和记忆的调节等,有助于人们在思维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适应性的表达。
综上所述,思维的原理是指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和规律的总称。
它包括感知和知觉、注意、记忆、概念和语言、问题解决和推理、情绪和情感等多个方面。
这些原理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思维的基础和核心。
言语与思维的脑机制生理学心理学全解

对意外死亡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生化分析表明,脑内多巴胺受体含 量高于正常人两倍之多。
3.多源病理学说
不只是脑内多巴胺递质及受体功能亢进的单一病源,而是含有多种神 经递质及其多种受体功能异常的多病源的复杂疾病。
6.传统分类法一般将语言产生障碍统称为( )失语症,包括语词发音、用语、语法和书写功能障碍等。
2、语言信息加工过程的初级阶段,并没有明显的半球一侧化现 象,在复杂联想功能中,左额皮层的优势效应才较为显著。
第四节 言语知觉的认知理论
人类言语知觉实际靠听觉和视觉协同工作, 是视觉和听觉信息并行处理的结果。
人类言语知觉机制有两种认知理论:
病人听不懂问题或指令,也看不明白文字。但是,病人 常常能相对流利地讲话,但是其内容往往没有意义。
比较二者以记忆:
Broca’s area :左额下回语言运动区。 受损伤出现语言产出障碍,称为运动性失 语症;
Wernicke’s area :颞横回的语言感觉 区。受损伤发生语言理解障碍,称为感觉 性失语症。
周边性失读症 中枢性失读症 获得性失读症 发展性失读症
失读失写症:不仅不能读出来,也不能写出来。
三、缄默症
病人意识不正常,情感和记忆空白。实际上是意识障 碍的表现。
大脑的言语功能是多个脑区域共同承担的。
言语功能
布罗卡区 维尔尼克区 联络区皮层 皮层下结构
基底神经节 丘脑底部
第二节 脑与思维(--思维的脑机制)
除书写困难称为的失写症(Agraphia)是左额中回受损伤所引起外,其 他类型语言产出障碍均被看成是Braca区受损伤所致。这类病人说话很 慢,似乎像初用外语讲话的人,边说边寻找单词,句子结构错乱或用 词不当,常常用一些零散的名词作为主题词,缺乏谓语的正常表达方 式。
认知的脑区及其神经机制

认知的脑区及其神经机制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器官,它控制着我们的思维、记忆、运动和情绪等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
在这个大脑中,有一些特定的区域被认为是控制不同认知功能的“主导区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人类认知活动的神经机制。
本文将介绍一些已知的认知脑区及其神经机制。
一、前额叶皮层前额叶皮层是人脑中最前面的大脑皮层之一。
它被认为控制着我们的思维、计划、决策和自我控制等高级认知功能。
前额叶前部是控制社交行为、情绪调节和行为抑制的区域,而前额叶后部则是控制思维计划和认知控制的核心。
许多研究表明,前额叶皮层的活动与注意力、工作记忆、学习和创造力等认知活动密切相关。
同时,前额叶皮层的损伤也会导致各种认知障碍,如注意力不足、决策困难和社交行为异常等。
二、颞叶皮层颞叶皮层是人脑的侧面部分,其包括听觉、语言、记忆等认知功能。
颞叶中央区域称为Wernicke 区,负责语言理解和理解句子语义的统合;颞叶下部则是声音的感觉和解析处理区域。
颞叶内侧区域则是嗅觉、记忆形成和回溯时间等功能的主要场所。
颞叶皮层的损伤可能会导致人们难以辨别语言中的声音和血汲联系,而前额叶皮层的损伤会使人难以控制自身的行为,例如无法准确的感知和使用语言。
三、顶叶皮层顶叶皮层位于大脑的头顶部区域,此处负责视觉处理和视觉想象。
后部的视觉皮层,包括运动皮层,控制个体对于外部世界环境运动的感知、理解和运用。
顶叶皮层还负责控制眼球运动和对时间的感知。
因此,顶叶皮层稳定性常常与时间的感知有关,从文化角度来看,不同人的“时间观念”也多种多样。
四、枕叶皮层枕叶皮层位于大脑的背后区域,其主要功能与视觉感知有关。
枕叶皮层中央的视觉皮层敏感于视觉刺激和运动信息,同时其它区域还与听觉、注意力和情绪等认知功能相关。
枕叶皮层的各个区域都与人们的空间感知以及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感觉的合成相关。
五、扣带皮层扣带皮层是人脑中最大的大脑皮层,它覆盖了大脑的侧面,包括包裹了大脑折迭的升级和下降沟回。
试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视角下的语言与思维关系

试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视角下的语言与思维关系一、本文概述语言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它承载着文化传承、思想表达和社会交际等多重功能。
而思维,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理解事物、解决问题的内在过程,同样对语言的发展和应用产生深远影响。
在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旨在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视角出发,探讨语言与思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分析该假说对理解人类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启示,并通过对该假说的深入解读,进一步理解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复杂关系。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一种关于语言与思维之间关系的理论,它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和影响思维方式的力量。
该假说认为,语言的结构和用法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本文将从该假说的核心观点出发,探讨语言与思维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不同语言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行为中。
本文还将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争议和批评进行讨论,探讨该假说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以及它在解释语言与思维关系时的适用性和限制。
通过对该假说的全面分析和评价,本文旨在提供一个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理解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视角,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基本内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又被称为语言相对论或语言决定论,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该假说由美国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Edward Sapir)及其学生本杰明·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提出,并在他们的著作中得到了深入的阐述。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语言塑造思维,以及语言决定文化。
关于语言塑造思维。
萨丕尔和沃尔夫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世界的框架。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结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都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人类大脑是如何进行信息处理的

人类大脑是如何进行信息处理的人类大脑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器官,它作为人体的控制中枢,承担着处理各种信息、协调身体功能以及产生思维和意识的重要任务。
虽然科学家们对大脑的理解仍然有限,但过去几十年来的研究已经揭示了人类大脑是如何进行信息处理的一些关键机制。
大脑信息处理的第一步是感知。
感知是指通过感官接收外界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可理解的神经信号。
人类的感官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多个通道,每个通道都有相应的感受器负责接收特定类型的刺激。
比如,视觉通道由眼睛中的视网膜接收光信号,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并通过视觉皮层进行进一步处理。
接下来,大脑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这个过程称为认知。
认知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语言和决策等多个方面。
其中,注意力是指大脑选择性地关注某个刺激或任务,并将其加工为更高级别的信息。
例如,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中,人们能够集中注意力聆听特定的声音。
记忆是认知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涉及到记忆信息的获取、存储和检索等过程。
人类的记忆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负责暂时保存我们正在进行的任务所需的信息,而长期记忆则是永久存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并在需要时进行检索。
通过记忆,大脑可以将过去的经验应用到当前的情境中,以指导行为和决策。
思维是指大脑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过程。
人类的思维能力使我们能够处理复杂的问题、生成新的想法和解决难题。
在思维过程中,大脑通过将不同的概念和记忆连接起来,形成新的关联和理解。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能力,它允许人类使用符号和语法来交流和表达思想。
语言处理涉及到多个大脑区域的协同工作,包括听觉皮层、语言中枢和运动皮层等。
当我们听到或阅读文字时,大脑会对其进行解析和理解,并通过运动皮层控制口语或书写来表达想法。
在信息处理的最后阶段,大脑需要进行决策和行动选择。
这涉及到对不同选择的评估和比较,并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
决策过程往往受到情绪、价值观和个体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而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多语使用者的语言处理机制有何特点

多语使用者的语言处理机制有何特点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能够熟练掌握多种语言的人越来越多。
这些多语使用者在进行语言交流和思维活动时,其大脑中的语言处理机制展现出了一些独特的特点。
多语使用者在处理语言时,大脑的神经机制表现出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研究发现,多语者大脑中的语言区域,如布罗卡区和韦尼克区,会更加活跃,并且这些区域之间的连接也更为紧密和复杂。
这使得他们能够更迅速地在不同语言之间切换,并且更有效地处理语言信息。
从认知角度来看,多语使用者具有更强的抑制控制能力。
当他们在使用一种语言时,需要抑制其他语言的干扰。
这种抑制能力不仅体现在语言层面,还会延伸到一般的认知任务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
例如,在进行一项需要专注的工作时,多语使用者能够更有效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任务上,不受周围环境中其他语言或信息的影响。
多语使用者的语言理解过程也与单语使用者有所不同。
对于多语者来说,他们在理解一种语言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借助其他语言的知识和经验。
这种跨语言的交互有助于他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含义。
比如,当遇到一个在某种语言中较难理解的概念时,他们可能会迅速联想到在其他语言中相似的概念或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把握其意义。
在语言产出方面,多语使用者表现出更多的语言选择和调整策略。
他们会根据交流的对象、场合和目的,灵活地选择使用哪种语言,并在必要时进行语言间的转换。
而且,由于熟悉多种语言的语法和词汇规则,他们在表达时能够更加准确和丰富,选择最合适的词汇和句式来传达自己的想法。
多语使用者的语言处理速度也有其特点。
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他们的处理速度可能与单语使用者相当甚至更快。
然而,当面临新的语言情境或需要在多种语言之间频繁切换时,处理速度可能会有所下降。
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练习,他们能够逐渐提高这种切换和处理的效率。
多语使用者的语言处理机制还受到语言习得顺序和熟练程度的影响。
早期习得的语言往往在大脑中占据更稳固的地位,处理起来更加自动化和迅速。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人类不仅在相互交际时需要语言,需要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语言了解别人的思维即使是在思维的时候,在形成思想的时候,在沉思默想的时候,也需要语言,离不开语言。
因此,语言不但是交际的工具,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
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观念是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的”。
人类思维的过程需要语言,思维的成果也需要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形成了概念,这种概念就需要运用语词把它包装起来,把它固定下来,展示出来,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也难以进行,思维恐怕也不存在了。
所以,语言在思维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作用,既参与形成思想,又参与表达思想。
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工具,人们用语言进行思维,而思维则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法表达。
所以斯大林说:“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什么时候产生,它们只能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术语和词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
二者如影随形,谁也离不开谁。
一方面,没有语言,思维活动无法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思维实际上就不可能存在;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只有具有思维活动,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才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无所谓交际和思想,语言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必要存在了。
所以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
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哪里有思维活动,哪里就有语言活动。
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语言和思维是互相适应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
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民族的语言十分发达,而思维水平却很低;我们同样不能想象,一个民族的思维水平很高,而语言水平很低。
神经语言学(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

于根元:应用语言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P28
(1)神经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是研究大脑内与语言有关的神经机制如何起作用的科学,是神经科学、心理生理学和语言学跨学科的边缘学科。
人脑由一百多亿个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介质组成,是语言和思维的物质生理基础。
关于语言与大脑的关系,目前主要通过失语症来观察。
失语症是大脑机制受到损伤而造成的语言能力的丧失或语言障碍的病症。
神经语言学家正在寻找失语症和大脑某一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神经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左脑是主管语言的,左脑受损,就丧失或部分丧失语言能力,而右脑受损,则丧失形象思维能力。
神经语言学的重点领域是:语言及语言能力的生物基础,语言习得、理解和运用的脑神经活动机制,语言机制与思维机制的关系,语言机制与脑神经机制的关系等。
智力障碍和脑损伤所造成的语言功能障碍和失语症的临床研究,是神经语言学的重要方面。
神经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它对语言学和脑神经学科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是什么

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是什么一、关键信息1、语言产生的大脑区域布洛卡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尔尼克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神经连接与传递神经元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经递质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经冲动传导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脑皮质功能分区听觉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觉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躯体感觉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语言感知相关生理机制听觉感知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觉感知机制(阅读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触觉感知机制(手语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语言处理的左右脑分工左脑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脑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协议内容11 语言产生的大脑区域111 布洛卡区布洛卡区是语言运动中枢,位于大脑左半球额叶的后部。
它对于语言的生成,尤其是口语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布洛卡区受损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表达性失语症,即能够理解他人的语言,但自己难以流利地说出完整、有逻辑的语句。
112 威尔尼克区威尔尼克区位于大脑左半球颞叶的后部,其主要功能是理解语言。
该区域受损的患者能够流利地说话,但所说的内容往往没有意义,也无法理解他人的语言。
113 角回角回位于顶叶和颞叶交界处,它在将视觉信息转化为语言信息以及语言的阅读理解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语言的学习全过程

一特点,人才可理解符号代表的意义。 ----有规则的建构,且结构多样
----结构多样性 ----能产性:多产;多种形式 ----动态性:语言不断演变 ----社会性与个体性:人只可以用社会上已形 成的 语言进行交流,而且词表达的意义也 是约定俗成的,因此语言具社会性;但同时 又是个体行为,具个体的特点。
从陈述句到多种形 式句
从情境语向连贯 语
类的扩展(名、动、从无修饰句到修饰 口语表达能力发
形、数、量词;名 句 词中具体名词占
展的重要标志
80-85%,动词中 从词数少短句到词
外显动作行为词汇 数多长句
约占85%)
(二)言语发展的理论
1、后天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儿童获得言语的 决定作用。
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纳、班杜拉
语言的结构
• 结构:语言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每层都包含一 定的语言成分和语言规则。
---音素:口语语音的最小单位 ---词素:语言中最小的意义单位 ---句法:对言语的理解起重要作用,可独立表达较完
整的语义 ---语篇:
语言的种类
----对话语言:是双方的直接交际,具简略性、 情境性(前呼后应)、反应性(由 具体情境直接引起,缺乏计划性)
新几内亚的达尼人语言中的颜色词汇只有 “明”“暗”,也没有表示几何形状的词汇,但他们能 判断出其他的颜色。
在需要时,人们就会创造新词汇。霍比 人遭受了空袭,创造出词汇区别蝴蝶和轰炸 机。
• 持否定意见者认为,语言和思维没有关系。 • 聋哑人虽然不会语言,但有正常人的思维;
动物没有语言,但高级动物有低级的思维。 儿童没有掌握语言之前,也有初级的思维。 无语言的思维:有时我们用意象来思维,而 不用语言。
言语产生的机理

言语产生的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系统和机构的活动。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大脑的控制和调节:言语的产生起始于大脑皮层,这个区域的思维活动(即说话的意愿或反应过程)会引发一系列的神经冲动。
这些冲动会迅速传递到呼吸肌、喉和其他构音器官,这些器官是负责发声和构音的。
2.神经传递:神经冲动可能会同时传递给所有的肌肉或某些肌肉,这种模式在言语产生的过程中存在短暂时间上的重叠并产生相互影响。
例如,在声带发声的同时,发音器官进行相应活动,产生有具体意思的语音。
3.反馈机制:存在于相关关节、肌腱、肌肉的特殊感受器会将言语活动的信息不断传回到大脑。
这些信息中,一些是有意识的,一些是无意识的。
例如,听觉和知觉反馈在语言活动中起到关键作用,没有这些反馈,语言活动便无法完成。
4.肌肉协调:言语产生需要多个肌肉的协调运动,包括呼吸肌、喉、舌头、嘴唇等。
这些肌肉需要在大脑的控制下精确地协同工作,以产生清晰、准确的语音。
总的来说,言语产生的机理是一个复杂且高度协调的过程,需要大脑、神经、肌肉等多个系统的协同工作。
人脑的高级功能(讲义)

人脑的高级功能知识点1:语言功能★★☆1.大脑皮层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语言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
3.言语区:人类的语言活动是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区域相关的,这些特定区域叫言语区。
4.大脑左半球和右半球的“职责”(1)左半球:主导语言功能,主要负责逻辑思维。
(2)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如音乐、绘画、空间识别等。
【微点拨】➢H区≠听觉中枢,V区≠视觉中枢。
❖H区是语言中枢,不是听觉中枢,H区损伤后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能听得见别人讲话),而听觉中枢受损后,患者听不见别人讲话。
❖V区是语言中枢,不是视觉中枢,V区损伤后,患者不能看懂文字(但看得见文字),而视觉中枢受损后,患者看不见东西。
【典例1】(2022秋•唐山期末)下列有关人类大脑皮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控制生物节律的中枢在大脑皮层B.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C.英语听力考试中涉及言语区的W区、H区和V区D.当S区受损伤,患者表现为运动性失语症,即运动受限但能用语言表达【分析】脑的结构中,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则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脑干中则有与呼吸、心跳有关的基本生命中枢,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枢纽。
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
【解答】解:A、控制生物节律的中枢在下丘脑,A错误;B、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B错误;C、英语听力考试中涉及听、写、看,故涉及言语区的W区、H区和V区,C正确;D、当S区受损伤,患者表现为运动性失语症,即不会讲话但听懂谈话意思,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脑的高级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生理心理学言语与思维的脑机制

生理心理学言语与思维的脑机制一、言语的脑机制言语是人类最为基本的交流方式之一,它涉及到多个脑区之间的协同活动。
言语的产生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脑区:1.前额叶:前额叶是言语的产生和组织中枢,主要包括布罗卡区和前额内侧皮层。
布罗卡区位于额叶的下额回,主要负责言语的产生和语言表达能力。
损伤布罗卡区会导致失语症。
2.顶叶:顶叶中的颞上回和颞中回是言语的重要处理区域。
它们与布罗卡区之间的连接通路是言语产生的重要中转站。
顶叶还参与语音的感知和理解。
3.颞叶:颞叶中的岛叶和颞极叶是语义处理的关键区域。
岛叶在语义理解和推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颞极叶则参与语义记忆。
4.顶枕叶:顶枕叶是语音处理的中枢区域,包括听觉皮层和上颞回。
它负责接收和分析从听觉系统传入的语音信息。
5.运动皮层:运动皮层是言语运动执行的关键区域,包括布罗卡区附近的运动皮层。
运动皮层会通过纹状体等运动控制中枢调节言语肌肉的活动。
上述脑区在言语产生和理解过程中相互协同,形成言语的完整链路。
当人们产生言语时,大脑通过顶枕叶接受来自听觉系统的语音信息,然后将其传递给颞叶的岛叶和颞极叶进行语义分析,接着信息被传递到前额叶的布罗卡区进行语言组织和表达。
在言语表达的过程中,前额叶的运动皮层通过纹状体等运动控制中枢调控言语肌肉的活动,最终实现言语的产生。
思维是人类最为高级的认知功能之一,它涵盖了多个层次的认知,包括概念形成、推理、决策等。
思维的脑机制涉及到多个脑区的活动:1.前额叶:前额叶是思维的高级处理区域,主要包括额上回和额中回。
前额叶在思维过程中起着整合信息、执行控制、规划决策等重要作用。
前额叶特别重要的区域是前额皮层背外侧部位,它在感知和选择之间调节,并参与记忆、注意力和认知控制。
2.顶叶和颞叶:顶叶和颞叶参与思维的多个方面,包括语义记忆、语义推理、概念形成和语言理解等。
顶叶中的顶叶回和颞叶中的岛叶和颞极叶是思维过程中重要的处理区域。
3.顶枕叶:顶枕叶是感知和注意力的关键区域,它负责接收和处理感觉信息,并参与注意力调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语言和思维的脑机制知识结构学习要求● 掌握言语活动的脑结构基础● 运用言语活动的脑模型解释言语活动过程● 理解言语活动的遗传性● 理解额、顶叶的思维功能● 掌握思维互补说的主要内容● 应用思维的神经元回路说解释某些思维类型的机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衣, 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
● 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来自于语言。
● 语言和思维活动联系起来,看作大脑皮层的高级整合功能。
第一节 语言活动的神经基础一、脑内特化的语言区✩ 1861年Simon Alexander Ernest Aubertin 发现在病人正说着话时用压舌板压住他裸露的额叶,病人立刻停止说话,并且直到解除压力才能重新开始说话。
✩ 同一时期,Broca 通过解剖学证明了语言区的存在。
语言中枢:存在优势半球(左半球)∙ 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布洛卡区,额下回后部 —运动性失语症运动性失语症:能够理解他人语言,构音器官无障碍,发音困难或虽发音但不能构成语言。
运动性失语症不同程度的表现:-完全的运动性失语症:完全不语。
-不完全的运动失语症:发出个别语音,但不能构成完整句子,词序错乱让人无法理解;-轻度运动性失语症:电报式语言,语言重复症; ∙ 听性语言中枢(听讲中枢):威尔尼克区,颞上回后部 —感觉性失语症感觉性失语症:听觉正常,但不能理解他人的语言;可以说话,但讲话内容毫无意义; 语言和思维的脑机制语言活动的神经基础脑内特化的语言区语言活动与大脑功能单侧化脑内语言系统语言信息处理的神经模型语言能力的遗传性思维活动的生理机制思维的解剖学基础大脑左右半球思维功能与思维互补说脑的神经回路与思维的大脑回路说演绎推理的心理模型理论∙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视运动性失语症,失写症∙视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角回,顶枕颞叶交界处—意义性失语症,失读症意义性失语症:不能读出文字也不知其意;对于语法结构复杂的句子不能理解,不能理解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李新旺)。
传导性失语症:弓状束发生病变,说话和阅读都没有困难,但不能复述。
(一)布洛卡区布洛卡(Broca,1824—1880), 19世纪法国著名的外科医生、神经学家和人类学家。
他从17岁就开始行医, 1860年开始从事大脑功能及大脑定位说的研究,并于1861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重要论文《通过对一例失语症患者的观察看言语产生的部位》。
布洛卡的失语症研究●该病人患有癫痫病,能听懂别人的语言并且能做出适当的反应,而且听力极佳,还可以通过非语言交际方式设法使人知道自己的要求。
●30岁时几乎丧失了全部的语言表达能力:病人说话困难,呈打电报样;常有语法错误——运动性失语症:能理解语言,但不能用语言同别人说话。
●布洛卡对这位患者进行检查,发现该患者大脑的左前叶出现损伤。
在患者去世后,布洛卡马上对尸体进行解剖,并在此解剖结果的基础上撰写了他第一篇著名的论文。
Broca区的位置●位于左半球额叶(额下回后部/中央前回前下方),损伤后产生语言障碍,该区被称为Broca区(言语运动区)。
布洛卡区受损伤●不完全的运动失语症:一般能发出个别的语音,但不能把语音构成词句,也不会把词句按语法结构进行排列。
因而发出的个别语音也是杂乱无章,不能使人理解。
●语言重复症:一个词或音节说出之后,强制性的自动的反复再说,使这个词或音节不由自主地传入到下一个词或语言的产生过程中。
“饭… …饭… …饭… …饭喝喝… …喝水… …水… …”(轻度运动性失语症)●完全不语,甚至连个别的字、词或者音节都不能发出。
Broca失语症——运动性失语症的特点●能理解语言但不能用语言同别人对话。
●虽能发音但不能组成语言,语言呈打电报样。
●往往只能理解读到或听到的简单语言。
运动性失语症与口吃●失语症是由于脑部受创引起的,说不出话,发不出音。
口吃大部分是心理作用造成的。
口吃和失语症是两码事●不紧张时,唱歌时,不会出现口吃。
(二)威尔尼克区(Wernicke区)●1874年,Carl Wernicke描述了中风后有口语理解障碍的感觉性失语症病人情况。
●这种病症的特点是:听觉正常,但不能听懂别人和自己的话。
经常答非所问,别人无法真正了解他讲话的内容。
●患者也能十分正确地摹仿任何一个词句,却不了解它的意义。
对于患者来说,词句变成了无意义的一组音节。
感觉性失语症:理解语言困难,接受语言信息时就出了问题。
Wernicke失语症——感觉性失语症特点●理解语言困难●听不懂问题或指令,也看不明白文字。
Wernicke区位置●Wernicke对一个病人进行了尸体解剖,发现颞上回的后部区域有损伤。
推论这一区域是对词的听觉记忆区。
这一区域后来被称为Wernicke区。
(三)角回(angular gyrus)●位于顶、枕、颞交界区(联络区/联合区)角回的功能●对听觉、视觉语言信息进行整合,产生语义以及可以表达语义的语言符号和句法编码。
角回受损伤——意义性失语症●位于顶、枕、颞交界区的角回和缘上回的病变造成意义性失语症。
●特点:病人对于语法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丧失了理解其意义的能力,也不能理解词与词的关系。
●病人不知道“兄弟的父亲”和“父亲的兄弟”有何区别。
●对他说“麦子被牛吃了”,弄不清谁吃了谁。
●仅仅单纯的以词的排列位置来认识事情的发生顺序,若让他“饭前洗手”,他就先吃饭,后洗手。
二、语言活动与大脑功能一侧化●语言性刺激的听觉能力以左半球(右耳)为优势的人居多;右半球(左耳)对音乐性刺激的分辨能力为优势者居多。
运动中枢:第一运动区,主要位于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感觉中枢:主要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躯体运动感觉具有以下特点:∙呈倒立,但头面部正立∙躯干四肢交叉投射,但头面部呈双侧投射∙投射对应的脑区与感觉的灵活程度和精细程度成正比选择性麻痹实验(也叫Wada实验):将麻醉剂选择性注入一侧大脑,迅速麻痹一侧大脑,70%的人言语功能以左半球为优势半球;15%的人麻痹右半球言语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而麻痹左半球则几乎不受影响;还有15%的人无论麻痹哪一侧半球,言语功能都受影响但影响都不大。
双耳分听实验:语言性听觉能力,左半球为优势者居多;音乐性听觉能力,右半球为优势者居多。
速示实验:控制刺激呈现时间(200ms),固定头部,被试不能转动眼球,信息只能到达对侧。
文字材料感知,左半球为优势者居多;图片材料感知,右半球为优势者居多。
正电子发射层描技术研究完成语词被动(语言词汇)感知任务(光听,光看)时,两侧大脑的视觉或听觉初级和次级皮层血流量分别增加,而且视、听皮层的血流量增加没有重叠现象。
●在词语读出任务中,两侧大脑的面部感觉区、运动区和辅助语言运动区皮层的脑血流量增加。
●在语言联想(复杂任务)功能中大脑额叶皮层,特别是左侧额下回(47区)和两半球前扣带回血流量增加。
●这些事实表明,语言信息加工过程的初级阶段并没有明显的大脑半球一侧化现象,只有脑内语言系统概念系统形成语言系统介导系统在高级的、复杂的联想功能中,左额皮层的优势效应才较为显著。
●三、脑内语言系统脑内存在着三套用来处理语言活动的机构:● 第一套系统——概念系统 ● 第二套系统——形成语言系统● 第三套系统——介导系统● 第一套机构定位在两侧 颞叶前部和中间部分,其功能是表达人与外界接触时的所做、所见、所思、所感,并能对此进行归纳分类。
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把物体、事件及其相互联系组织了起来,成为抽象和隐喻的基础,因而该机构称为概念系统。
● 第二套机构分布在左半球 外侧裂附近,包括Broca 区和Wernicke 区。
其功能是表达音素、音素组合以及将词进行组合的句法规则。
该结构受到来自大脑的刺激时,能把单词组合起来形成要说或写的句子;受到外部听觉语言或视觉语言刺激时,就对这些语言信号进行初步处理。
所以,该机构被称为形成语言系统。
● 第三套机构被具体定位在左半球 枕-颞轴线上,其功能是接受概念,刺激脑内选择使用词语;或者接受词语,使大脑形成相应概念。
四、语言信息处理的神经模型——粗糙的模型 Wernicke-Geschwind 模型● 组成这个模型的脑区域包括Broca 区、Wernicke 区、连接上述两区的纤维——弓状束(arcuate fasciculus )和角回,还包括接受和加工语言的皮质感觉区和运动区。
● 具体应用与不足之处:修改后的语言处理模型复述的过程:听觉信息经过第8对脑神经进入颞叶的颞横回,然后经过神经纤维传递进入到角回,角回进行加工理解,把信息传递到威尔尼克区,威尔尼克区发出神经纤维,沿弓状束把信息传递到布洛卡区,布洛卡区把原电码转换成言语运动电码,从而言语信息传递到中央前回下方,支配头面部神经的运动,产生阅读活动。
视觉信息→…→角回→威尔尼克区→初级听觉中枢(颞横回)→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区)→中央前回下方研究表明,在阅读时,视觉信息也可以不经过角回。
除了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和角回受到损伤时,言语功能受到损害,其他脑区出现病变也会影响言语功能。
·威尔尼克区和角回损伤后的失语症:角回损伤后,病人可以复述别人的话;威尔尼克区损伤后则不能复述。
因为从听神经传来的信息在威尔尼克区已经发生了损伤,在传到布洛卡区已经不能正确做出反应了。
五、语言能力的遗传性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语言习得中普遍性的机制是由人脑的结构决定的。
根据这种观点,大脑的发育使人们准备好了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人们所讲的具体语种、方言等则是在社会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的。
●语言在皮层水平有语言中枢存在●左半球颞叶平面长于右半球在发育早期,左侧皮层的发育小于右侧;到发育晚期,左侧皮层迅速发育并超过右侧,后来者居上。
●左半球语言中枢所在的脑回大于右半球●新生儿对各种声音的差别具有敏感性:对声音的辨别能力是先天的。
●语言的习得具有普遍规律第二节思维的生理机制一、思维的解剖学基础●一般认为,思维活动在大脑皮层上占有广泛的区域,包括颞叶的绝大部分和除了负责运动和感觉以外的所有大脑皮质。
●顶枕叶损伤能使思维能力下降,证明思维与这些部位有关。
在多数学者看来,顶叶控制着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并告诉额叶注意什么,因此,可以把顶叶看作是应付外来刺激的关键部位。
●通过脑区域血流图(PET技术原理:同位素量的变化)研究能够揭示额叶与思维的关系。
在心算时,前额叶和运动前区的血流量增多。
●额叶损伤造成数学能力下降。
额叶病变破坏了对心理计划执行程序的控制。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ask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卡片分类。
对于额叶损伤的病人,让其按一个单一维度进行分类,如颜色,可以正确完成;但是,如果先让被试进行一个维度的分类,再要求他按照另一标准进行分类,则被试不能正确完成;即不能进行规则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