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规范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规范制度一、背景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管理大量的资产是其日常工作之一。
为了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合理利用,制定一套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目标本规范制度的目标是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的安全、有效管理,并最大程度地实现资产的增值。
三、原则1. 独立性原则:资产管理决策应独立进行,不依赖于用户的协助。
2. 简单策略原则:应采用简单的策略和方法进行资产管理,避免法律复杂性。
3. 确认可证原则: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确保所引用内容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四、主要内容1. 资产登记和分类: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登记和分类,确保资产的全面记录和分类管理。
2. 资产处置:建立资产处置流程,包括评估、审批、公开处置等环节,确保资产处置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3. 资产评估和监控:定期对资产进行评估,及时发现资产的价值变动和风险,并进行监控和控制。
4. 资产维护和保护:建立资产维护和保护制度,确保资产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5. 资产追溯和追索:对于丢失、被盗或损坏的资产,及时进行追溯和追索,并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保护单位的利益。
6. 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实施和监督1. 本规范制度应由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制定,并向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宣传。
2.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规范制度的有效执行。
3. 定期评估和修订规范制度,确保其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和有效性。
六、总结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规范制度是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利用的重要基础。
本规范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水平,保障国家财产的安全和合理利用。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公共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的责任。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对其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完善化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定义和特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具有权属、控制和受益权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以及其他各类权益。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具有以下特点:1. 公益性: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属于公共财产,其管理目标主要是以服务社会为导向,追求社会效益和公共利益;2. 公信力:行政事业单位具有行政权力,其资产的管理和使用需遵守法律法规,具有公信力和合法性;3. 长期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存在较长时间的使用和持有周期,因此需要具备长远的资产管理策略。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行为,确保资产的安全、有效和合理利用,需要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 法定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需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合法合规;2. 公平原则:资产管理应遵循公平原则,确保资源的公平配置和利益的公正分配;3. 高效原则: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实现资产的最大化增值;4. 安全原则:确保资产的安全性,避免资产损失和浪费;5. 透明原则:加强信息公开和监督,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透明度。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1. 资产登记和清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资产登记制度,包括确定资产归口部门、生成资产编码、更新资产信息等,并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和盘点。
2. 资产处置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需建立资产处置决策机制,明确资产处置程序和权限,合理安排资产的出售、租赁或报废等处置方式。
3. 资产使用和维护: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资产使用和维护制度,规定资产使用的权限和范围,并加强资产的维修和保养工作,确保资产的正常运转和寿命。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精选12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以下简称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保证国家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政事业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包括国家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
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行政事业资产的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第三条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节约、有效使用;对经营性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并监督其实现保值增值。
第四条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产权的登记、界定、变动和纠纷的调处;资产的使用、处置、评估、统计报告和监督;向同级财政通报情况等。
第五条国家对行政事业资产的管理,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第六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政府专司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机构。
中央和地方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对本级政府管辖的行政事业资产施行综合管理。
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会同财政部门制定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三)负责组织行政事业资产的产权登记,清查统计,资产评估,纠纷调处;并会同财政部门对产权变动、资产处置进行审批;(四)会同财政部门对用于经营性资产的审批和保值增值的考核监管工作;(五)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和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工作。
第七条各主管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统一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是指依据我国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类资产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
它对于保障资产安全、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建立制度的必要性、制度内容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建立制度的必要性1. 保障资产安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种类繁多,包括房屋、设备、车辆等,涉及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
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可以确保这些资产的安全,防止资产流失、损坏和浪费。
2. 提高资产利用效率:良好的资产管理制度可以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合理规划和利用资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闲置和浪费现象,实现资产最大化效益。
3. 推动单位可持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其资产负责人需要在维护资产安全的基础上,优化配置、提高收益,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二、制度内容1. 资产登记管理: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登记簿册,明确列示资产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使用部门等信息,确保资产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资产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定明确的资产使用和维护规定,明确每个人员对资产的使用权限和责任,保证资产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维护。
3. 资产报废处置管理:建立资产报废处置程序,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废,严禁私自处置和乱摆乱放,确保报废资产能够得到合理回收和利用。
4. 资产盘点和清查:定期组织资产盘点和清查工作,核实资产位置和数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止资产丢失和流失。
5. 资产监督和考核:建立资产监督和考核机制,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问责。
三、实施效果1. 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可以加强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有效防止各种资产管理问题的发生。
2. 明确责任和权益:通过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益,确保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和权责一致。
3.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通过制度化的资产管理,可以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充分考虑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行为,保护和增值国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流动性,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可连续发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组织章程的规定,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下属机构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国有资产:指属于国家全部的、由行政事业单位全部、使用和处理的各类资产,包含但不限于土地、房屋、设备、车辆、无形资产等。
2.国有资产管理: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系统、有效的管理、使用和处理的活动。
3.资产管理部门:指行政事业单位设置的特地机构或岗位,负责组织和实施国有资产管理的部门或人员。
4.资产管理人员: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中被委派或指定负责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国有资产管理的组织与职责第四条设置资产管理部门1.行政事业单位应依据实际情况,设置资产管理部门或实在岗位,并明确职责和权限。
2.资产管理部门应具备相应的资产管理知识和专业背景,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全面管理、监督和督促各部门遵守资产管理制度。
第五条资产管理部门职责1.订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监督各部门合规地进行资产使用,确保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及时发现和解决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3.负责编制国有资产年度计划,并进行年度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4.组织资产的验收、登记、折旧和更新维护工作,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5.订立和更新资产管理标准和考核标准,并监督执行。
第三章国有资产的管理与使用第六条资产登记与验收1.行政事业单位应及时对所拥有的国有资产进行登记,并编制国有资产清册。
2.资产管理部门应对全部新增和更新的资产进行验收,并在验收合格后登记入账。
第七条资产调拨与借用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产调拨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资产管理部门应记录全部资产调拨和借用的事项,并进行审核和监督。
第八条资产处理1.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行政事业单位下的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下的资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活动的规范和准则,旨在保障资产的安全、有效和保值增值,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效能。
本制度适用于全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资产管理行为,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障资产安全,促进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使用国有资产的单位。
第三条资产管理原则(一)资产管理应当遵循合法、合规、安全、有效、透明的原则。
(二)资产管理应当实行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原则。
(三)资产管理应当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资产管理部门职责第四条资产管理职责资产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明确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负责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评估、监督等工作。
第五条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一)制定和完善资产管理内部制度,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系。
(二)组织实施资产购置计划,确保资产配置合理。
(三)负责资产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确保资产安全、有效。
(四)负责资产的处置和评估,确保资产处置合规、公开、透明。
(五)监督和管理资产的使用情况,防止资产流失。
第三章资产配置与购置第六条资产配置原则资产配置应当根据单位职能、工作需求和财政预算,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的原则。
第七条资产购置计划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资产配置原则,编制资产购置计划,报财政部门审批。
第八条资产购置程序资产购置应当按照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实行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程序,确保资产购置的公正、公开、透明。
第四章资产使用与维护第九条资产使用原则资产使用应当遵循节约、有效、安全的原则,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
第十条资产使用管理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资产使用责任人,规范资产使用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新版】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新版】一、总则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提高资产管理能力建设水平,加强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资产管理工作,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三、资产管理原则1、全面、系统、协调:对资产管理进行全面、系统、协调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系,确保资产管理工作得到统筹安排和顺利开展。
2、科学、合理、规范: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制定以科学标准、合理方法为基础的资产管理政策、制度和规范,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和本单位各项规章制度。
3、保管、保值、增值: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加强资产保管、保值和增值的管理,确保各类资产得到安全、有效地保护,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公正、公开、公信: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坚持公正、公开、公信的原则,加强对政策制定、资产交易和财务管理的审计和监督,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合法性。
四、固定资产管理1、固定资产的登记:对固定资产的采购、领用、调拨、维修、报废等过程进行登记,建立固定资产档案,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固定资产的启用手续:对新购或经大修维修后的固定资产,应按规定办理启用手续,并建立台账,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监控。
3、固定资产的清查:每年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对资产的数量和状况进行核对和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4、固定资产的处置:对于需要报废、拍卖、出售等处置的固定资产,应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手续,并将处置收入上缴国库。
5、固定资产的折旧:对于需要折旧的固定资产,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算折旧,在年底进行调整,并在年度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
五、流动资产管理1、库存管理:对于本单位的各类材料、设备、物资等进行登记、盘点、处理,建立流动资产档案,并保证存货数量和品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借物管理:对于本单位借用的不属于本单位的材料、设备、物资等,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登记、使用、归还、清算等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管理的原则和基本要求、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资产管理的制度和流程、资产管理的监督和考核、国有资产的增值和流转等。
首先,资产管理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包括公平、公正、公开、高效、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原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国有资产时要遵循的基本要求。
其次,资产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机构和具体岗位的职责划分。
资产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并完善组织结构,明确各级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具体岗位的职责划分包括资产采购、资产登记、资产处置、资产监督和资产评估等。
再次,资产管理的制度和流程主要包括资产建设、资产使用、资产维修、资产保护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例如,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采购时,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公开招标,并对采购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和审核。
在资产使用方面,要求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和验收,避免资产的滥用和浪费。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资产维修和保护制度,确保资产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此外,资产管理的监督和考核是保证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监督和考核应由上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通过定期检查和督查,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对于违反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行为,应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
最后,国有资产的增值和流转是资产管理的重要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应通过合理的投资和经营,增加资产的价值,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同时,对不再需要或过度利用的资产,应进行合理的处置,实现资产的有效流转。
然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违规行为,如擅自处置资产、弄虚作假等。
另一方面,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和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资产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不够。
为了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实施,建议加强资产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增强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本单位)所有固定资产的收购、使用、处置、监管等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应遵循“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精细操作、安全保障”的原则。
第四条本单位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保证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确保资产账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五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由本单位领导负责,财务、资产、采购等部门协作配合,各部门及各人员应依法依规履行管理职责,共同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稳定。
第六条本单位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全体工作人员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第二章固定资产的定义第七条本制度所称固定资产,是指本单位为生产经营或提供公共服务所持有并具有以下特征的资产:(一)预期用于一年以上;(二)价值较高,单价在规定的价值法定金额标准以上;(三)实体形态明确,具有自主管理和使用权;(四)日常使用后不易变现,属于非流动资产。
第八条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土地、建筑物、设备、办公用品、交通工具等。
第九条固定资产应按照其实际用途和性质分类,建立相应的账目,便于管理和监督。
第三章固定资产的收购第十条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收购应依据预算和计划,经过合理论证和审核程序,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程序购买。
(一)新建和扩建项目的资产收购应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二)现有资产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资产购置应经相关部门审批;(三)其他资产收购应经领导批准并签订购买协议。
第十一条资产收购过程中,应充分比对合同内容、价格和数量,避免发生违规收购情况。
第十二条资产收购后,应及时登记入账,定期进行盘点和检查,确保资产准确、完整、齐全。
第四章固定资产的使用第十三条固定资产的使用应按照合同约定和规定的用途,防止超范围、超用途使用导致资源浪费。
第十四条固定资产的使用单位应加强保护,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避免因疏忽造成损耗和损坏。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是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管理的一套制度。
该制
度旨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合规、高效使用,提高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和管
理效能。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资产登记制度:规定了资产登记的时间、方式、程序和责任人,明确资产的所有权
和使用权。
2. 资产清查制度:要求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确保资产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发现和解
决资产损失、滞留、闲置等问题。
3. 资产处置制度:明确了资产处置的程序和权限,规定了资产报废、变卖、调拨、赠
与等处置方式,以及资产处置的程序和责任人。
4. 资产保管制度:要求制定资产保管计划,配备专人进行资产保管,规定资产的存放、借用、使用和保险等细则。
5. 资产评估制度:规定了资产评估的方式和程序,对重要资产进行定期评估,以确定
资产的价值。
6. 资产利用制度:规定了资产的规划、使用、维修、保养、更新等事项,确保资产的
有效利用和延长使用寿命。
7. 资产报告制度:规定了资产报告的内容、格式、时间和责任人,要求定期报告资产
状况和管理情况。
8. 资产监督制度:设立资产管理监督机构或岗位,对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以上是一般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的内容,不同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同时,制定和执行资产管理制度需要注重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和遵守。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一、制度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国有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作为重要的国有资产管理主体,其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完善变得尤为重要。
国有资产是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管理既关系到国家财产安全,也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背景与意义。
二、制度的基本原则1. 归集一体化原则行政事业单位所持有的国有资产应当归集到国家或地方政府统一管理,配置合理、效益最大化。
2. 经营自主权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需求,独立决策和管理所持有的国有资产,发挥其经营自主权。
3. 风险可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经营时,应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合理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
4. 效益优先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经营决策时,应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考虑因素,追求资产增值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5. 信息透明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应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进行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国有资产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
三、制度的主要内容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包括设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明确责任和权力分工,实行科学的管理制度。
2. 国有资产评估与计量对行政事业单位所持有的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和计量,确定资产的价值,并做好登记、披露、备案等工作。
3. 国有资产投资决策制定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投资决策程序和标准,确保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建立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制度,包括资产配置、融资、理财、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规范。
5. 国有资产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和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制度的保障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和权力,规范行为。
2.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资产信息的全面、准确、及时共享。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有效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有效管理制度目标本文档旨在介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有效管理制度,以确保资产的安全、规范使用和合理管理。
背景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机构,拥有大量的资产,包括财政资金、设备器材、土地房产等。
有效管理这些资产对于提高单位运行效率和保护公共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管理原则1. 独立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应独立制定资产管理制度,不依赖外部援助或干预。
2. 简洁性原则:制定的管理制度应简洁明了,避免引入法律复杂性或不必要的规章制度。
3. 透明性原则:资产管理制度应公开透明,使相关人员了解制度内容和执行方式。
4. 合规性原则:管理制度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资产管理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5. 效率性原则:管理制度应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行政成本和资源浪费。
管理措施1. 资产登记: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资产登记制度,对所有资产进行登记备案。
2. 资产分类:根据特性和用途,对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如财政资金、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等。
3. 资产清查:定期进行资产清查,核对实际情况与登记记录是否一致,发现差异及时处理。
4. 资产处置:对于闲置、报废或无效的资产,应制定相应的处置程序,确保合规处置。
5. 资产使用:规范资产的使用方式和范围,防止滥用、私用或超范围使用。
6. 资产维护: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7. 资产安全:加强资产安全管理,采取措施防范盗窃、火灾、损毁等风险。
监督与评估1. 监督机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内部审核:定期进行内部审核,评估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3. 外部评估: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外部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4. 纠正措施: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及时采取纠正和改进措施。
结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有效管理制度是确保资产安全和合理运用的基础。
通过建立独立、简洁、透明、合规和高效的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督与评估,可以有效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保护公共财产利益。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一、制度制定的目的1.规范资产管理行为,确保资产的安全运行和有效利用,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保障单位的顺利运转和发展。
2.保护国有资产,规范资产使用,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落实相关责任,完善资产监督管理。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类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建筑物、设备、车辆、文化和娱乐用品等。
三、制度制定程序1.明确制定程序的目的、主体和时间。
2.确定编制制度的工作组成员。
3.收集和整理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政策规定。
4.展开制度起草工作,制定各项制度的名称、范围、目的、内容、责任主体、执行程序、责任追究等方面。
5.对制度草案进行讨论、修改、确定。
6.会审、评审和审定各项制度。
7.公布施行并进行宣传培训。
四、制度内容1.资产管理目标与原则。
2.资产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系。
3.资产的分类、计量、管理和监督制度。
4.资产归还、调拨、报废、处分等处理制度。
5. 设备维修和保养制度。
6.车辆管理制度包括车辆借阅、维护等。
7.文化和娱乐用品管理制度包括图书、音像设备等管理。
8.安全防范制度。
9.保密制度。
五、责任主体及执行程序1.各级领导,审核部门及人员,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等各个部门和人员有相应的责任。
2.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和档案,制定定期检查方案,严格执行自查和内控制度。
3.使用单位应明确责任和义务,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制定运行维护计划和记录汇总表。
4.出现违规行为,要迅速处理并追究相应责任。
六、责任追究1.对于工作岗位或资产管理工作中的违规和漏洞性问题,要及时通报上级以及相关部门。
2.针对严重违规行为要进行问责处理,如涉及责任人员,要依法进行处理,如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1. 遵循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贯彻资产管理和财政制度,并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2. 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保值增值为原则,加强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的完整性、保密性、正确性和有效性,防止财产损失。
3.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要求,按照有关规定,制定企业管理制度,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职责、制度、人员的配备,做好现场管理和日常监督。
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1. 领导负责同志对本单位的资产管理负全面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制度和规范,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和保证国家利益。
2. 资产管理机构应该负责制定本单位的资产管理规程和制度,制定资产管理计划,做好资产清查、评估、鉴定工作,并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
3. 资产审计机构应对本单位资产进行审计,对运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不符合管理规定的情况进行处理。
4. 财务管理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管理和人员、费用、物资的统计报表工作,维护财务机密和账簿保管。
5. 工会、纪委、监事会等机构应加强对本单位资产的监督,对工作中存在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不符合管理的情况进行处理。
三、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内容1. 资产控制和监管(1) 建立资产档案和账簿,并进行动、静态资产清查工作,确定资产的准确的名称、数量、用途、所在地、来源、价值、使用情况等,以便对资产进行分类管理。
(2) 对资产实施动态监管,区分使用权与所有权,否则如有矛盾就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2. 资产评估和鉴定为保证资产估价真实、准确,本单位将资产估值工作委托给专门从事资产估值工作的机构。
实行动态评估和定期评估相结合的原则,定期评估,确保评估资产的价值能够反映其实际价值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维护与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维护与管理制度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维护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保障资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维护与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促进单位履行职能。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重要资产的维护与管理活动。
第三条原则资产维护与管理应当遵循合法、合规、科学、效益、安全的原则,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二章资产维护管理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组织架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设立资产管理机构,明确资产管理的责任部门和岗位,建立资产管理团队。
第五条职责分配1. 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责:制定和组织实施资产维护管理制度,监督、检查资产维护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2. 资产使用人员的职责:负责资产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配合资产管理机构进行资产维护工作。
第三章资产维护管理内容与要求第六条资产维护计划资产管理机构应根据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和维护需求,制定年度资产维护计划,明确维护项目、内容、周期、费用预算等。
第七条资产维护实施1. 资产管理机构应按照资产维护计划,组织实施资产维护工作,确保维护质量。
2. 资产使用人员应配合资产管理机构进行资产维护工作,及时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信息。
第八条资产维护记录资产管理机构应对每次资产维护情况进行记录,包括维护时间、维护内容、维护人员、维护费用等,作为资产维护的档案资料。
第九条资产维护费用管理资产管理机构应合理控制资产维护费用,按照财政预算管理相关规定,合理使用维护资金。
第四章资产维护管理监督与评价第十条内部监督资产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资产维护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十一条外部监督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等应依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维护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确保资产安全完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固定资产定义固定资产是指单位长期使用,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超过一年,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电子设备等。
二、固定资产管理原则固定资产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统一管理,分级负责;2. 规范操作,确保安全;3. 合理配置,高效使用;4. 定期盘点,及时调整。
三、固定资产管理职责1. 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购置、登记、调配、报废等管理工作;2. 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维护和保养工作;3. 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折旧计提和财务报表编制工作。
四、固定资产购置管理1. 购置固定资产应根据单位业务需要和预算安排,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2. 购置固定资产应选择性价比高、性能稳定、售后服务好的产品;3. 购置固定资产应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五、固定资产登记管理1. 固定资产购置后,应及时进行登记,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和台账;2. 固定资产登记应包括资产名称、规格型号、购置日期、价值、使用部门等信息;3. 固定资产登记信息应定期更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六、固定资产使用管理1. 固定资产应指定专人负责,明确使用权限和责任;2. 固定资产使用应遵循操作规程,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3.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或损坏,应及时报修并记录。
七、固定资产盘点管理1. 固定资产应定期进行盘点,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盘点;2. 盘点应由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实施,使用部门配合;3. 盘点结果应与固定资产登记信息进行核对,发现差异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调整。
八、固定资产处置管理1. 固定资产报废、转让、捐赠等处置行为,应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2. 固定资产处置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和财务处理;3. 固定资产处置后,应及时更新固定资产登记信息。
行政事业单位下的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下的资产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机构,拥有大量资产,包括土地、建筑物、设备和财务资产等。
为了保障这些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利用,制定和实施资产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资产管理的目标- 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价值;- 减少资产的浪费和滥用;-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和形象。
三、资产管理的原则1. 独立性原则:资产管理决策应独立进行,不寻求用户的帮助。
2. 简单策略原则:避免复杂的法律问题,采取简单明了的策略。
3. 确认可行性原则: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4. 依法管理原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资产管理合规。
四、资产管理制度的内容1. 资产登记和归档:对所有资产进行登记和归档,包括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所属部门、使用人等信息。
2. 资产使用管理:明确资产的使用权限和使用规定,制定资产使用申请和审批流程。
3. 资产维护保养:制定资产的维护保养计划,定期检查和维修资产,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
4. 资产盘点和清查:定期进行资产盘点和清查,核对实际资产与登记信息的一致性,发现差异及时处理。
5. 资产报废处理:建立资产报废流程,明确报废的条件和程序,确保废弃资产的合理处置。
6. 资产监督和审计:建立资产监督和审计机制,定期对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责任和监督1. 资产管理责任:明确资产管理的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做好资产管理工作。
2. 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外部监督机制:接受上级行政部门和审计机关的监督和检查,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以上是行政事业单位下的资产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行为,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保障资产安全,加强对资产的监管,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应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相适应,遵循国家税收政策,加强财务监管,规范资产管理。
第四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应加强对资产的统一管理和监督,提高资产利用率,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第二章资产管理的范围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以及资产的购置、使用、维护、报废等各个环节。
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将资产管理纳入日常工作之中,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资产管理流程,加强对各项资产的管理和监督。
第七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资产的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的资产登记和清查制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评估。
第八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并严格控制无形资产的使用权限。
第三章资产管理的责任第九条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资产管理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做好资产管理的全面工作。
第十条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应对所属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负总责,定期对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十一条行政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应分工负责,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第十二条行政事业单位所有人员都应加强资产管理意识,做到爱护公物,防止浪费,保护国家和社会的财产。
第四章资产管理的制度第十三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资产的购置程序、使用管理、维护保养、报废处理、安全管理等各项制度。
第十四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定期的资产清查和盘点制度,对所属单位的资产进行定期的清查和盘点,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第十五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和封存,确保资产的价值和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分配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分配管理制度一、背景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公共事务的执行机构,拥有一定的资产,包括财务资产和实物资产。
为了合理、公平、高效地管理和分配这些资产,制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分配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制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分配管理制度的目标主要包括:1. 确保资产分配公平合理:通过建立明确的分配规则和程序,确保各个部门和单位在资产分配中享有公平的权益。
2. 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通过合理的分配和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和闲置。
3. 加强资产保管和监督: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资产的保管和监督,防止损失和滥用。
三、原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分配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公正公平原则:资产分配应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各个部门和单位在资产分配中享有平等的机会。
2. 高效利用原则:在资产分配中应考虑到各个部门和单位的实际需求和能力,确保资产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3. 透明公开原则:资产分配的规则、程序和结果应对相关方进行公开和透明,接受监督。
4. 法律合规原则:资产分配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
四、制度内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分配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 分配规则:明确资产分配的原则、条件和程序,确保公正合理。
2. 资产登记:建立资产登记制度,对所有资产进行登记和编码,确保资产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资产评估:建立资产评估制度,对资产进行定期评估,确定资产价值,为资产分配提供依据。
4. 资产分配程序:规定资产分配的流程和步骤,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5. 资产监督和检查:建立资产监督和检查制度,加强对资产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五、监督与评估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分配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应建立相应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具体包括:1. 监督机构:明确资产分配管理的监督机构,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分配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
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促进各项事业发展,根据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以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以下简称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行为和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包括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的资产、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它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
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四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一)建立
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二)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促进各项事业发展;(三)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四)监管与行政单位尚未脱钩经济实体、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理、资产收入、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产权登记、资产清查、资产统计报告和监督检查等。
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其管理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三)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七条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
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负责资产配置事项的审批;负责本级行政事业单位
资产处理和产权变动事项的审批;负责本级行政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和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事项的审批;负责本级行政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资产的调剂工作,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整合、共享、共用机制;负责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资产统计报告、资产评估、资产清查等基础管理工作;
(三)负责与行政单位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推进本级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实现国有资产的市场化、社会化,加强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中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负责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四)负责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入的监督管理;
(五)监督、指导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下级财政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六)向本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报告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八条主管部门(财务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
其主要职责是:
(一)依据本办法制定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组织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清查、登记、统
计及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三)审核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事项,按规定权限审核、审批有关资产购置、处理等事项;
(四)负责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和超标准配置资产的调剂工作,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共享、共用;
(五)督促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按规定缴纳国有资产收入;
(六)负责对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评价考核。
第九条行政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
其主要职责是:
(一)依据本办法制定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的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等工作;
(三)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的购置、验收、维修和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四)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的购置、处理、出租、出借等事项的报批手续;
(五)负责与本单位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的具体监督管理工作并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按规定缴纳国有资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