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 文章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主要从教学观念转变,教材更新,教学方法改进等多方面对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录取分数线相对降低,导致高职生源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而我们先用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的体系、内容结构以及讲授方法上,基本上沿用或仿照重点院校的做法,仍

是以较深较难的学科性知识为主,因而学生掌握起来有相当难度,

教师教授起来也很困难。为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也为了达到高等职业教育以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本人在总结多年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的课程教学情况,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设想及措施。一、精选教材内容,突出机械设计主题

高等职业教育《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内容改革,一方面要贯彻“必须够用”的原则,即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在校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发展和创业)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突出机械设计主题,即

培养学生的从业(从事实际设计)能力,实现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为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1.删减过深的、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和证明,以及重复、过时内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强调的是人才的应用性,其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决定了他们学习的内容及深度。就我系毕业生的分配岗位

来看,数控、模具专业的学生就业岗位基本是生产一线的操作技工和从事一般性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他们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更需要切实有用的操作技能、识图能力和工艺制定能力。因此,我们大胆精简教学内容,把那些不能为后续课程直接服务的深奥理论及公式推导有选择性地删除,还把与其它先修课程重复的内容、偏深偏难而又不实用的内容、因科学技术发展进步而落后的内容也都删除,用更充足的时间集中精力掌握课程设计要用到的知识和后续专业将沿用的理论,这样更符合培养目标,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带传动即将打滑时紧边拉力与松边拉力之间的关系式的推导过程;齿轮传动中按轮齿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计算(或校核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等等都应删除。

2、糅合教学内容,注重前后知识的连贯性

目前市场上出版的各种教材,大同小异,基本知识点相同,只是章节排序,详略点,涵盖的知识点不同而已。同时不同专业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同,例如模具专业比数控专业要求的力学知识要深,数控专业比模具专业要求的综合性更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目前已尝试将《机械工程材料》、《公差配合》、《工程力学》并入《机械设计基础》内,这么多课程的交叉组合,如何在学时压缩的情况下将他们有机结合进行简明、实用的教学就显得很重要。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该课程涉及知识点多、难度大,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致使学

生对各章节之间的教学联系缺乏清晰的认识,学习效果差。而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满足于给学生讲道理,以为道理讲清了,任务就完成了。这样的教学过程完成后,学生仅仅简单地记住了一些名词术语或要点,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仍然没有质的提高。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现象,不能很好地解决该课程的重点、难点。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对教学方法的改进迫在眉睫。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现代化教学

本课程实践性、综合性较强,各部分教学均应注意同生产实际相结合,利用教具、挂图、幻灯片等直观教学手段教学,做到课上精讲精练,除此以外,还应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利用计算机的图形、动画等功能,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将难于

理解的内容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实验教学

要有效利用实验教学,由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以配合

课堂教学。比如在讲解四连杆机构时,运用模型做课堂演示,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听讲,能使学生很快弄清曲柄、摇杆等构件之间的实际运动情况,理解了死点、急回特性等重点知识。另外,带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是很好的教学方式。它可以使学生对机械的运动情况观察得更仔细、更充分,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为

此,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手参加实际操作。

3.实物教学

有些教学内容离开实物在课堂上不易讲解透彻,因此可以将机构实物搬进课堂,对照实物进行讲解。再好的修辞,再好的演讲,也不如看到实物清楚明白。更好的教学方法,就是组织学生到工厂车间进行动态观察,从而使学生能充分地对机构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

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例如,讲解轴系结构时直接把学生带到拆开的减速器前进行讲解,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增强学生参与意识,主动获取知识的环节。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发现学习中的不足。达到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如在齿轮机构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因啮合原理及传动特性这部分内容很抽象,大部分学生难

以理解和掌握。首先,可通过模型演示齿轮啮合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随后,针对齿轮传动具有定传动比特性展开讨论,认识齿廓的形成和特性,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齿轮啮合传动的原理和特定,最后通过教师的分析总结,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巩固教学

布置一定数量的大型作业,每次大作业都应有设计任务书或设计说明书,并注意培养学生按“三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进行设计的思想。大型作业的选题应根据教学要求并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它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好《机械设计基础》。如选择带传

动、四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传动、轴系部件、联轴器、轴承等设计为题,使学生通过大型作业来巩固机械设计理论,并复习与设计有关的其它基础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进行一些简单机械的设计。

6.课程设计

综合考察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是课程设计,它也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课程设计选题我们一般选一级和二级圆柱(或斜)齿轮减速器为题。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因材施教。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工作量适当加大,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适当降低工作量,尽量让他们能独立完成或在辅导下独立完成设计任务,掌握必要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课程设计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专业知识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为今后在生产实际中参加设计或技术改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学效果与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认识到各种教学手段都有你其自身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长处,使其相互补充,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近年来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深深认识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涉及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上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