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依据 :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
内部动机是由内部因素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界的刺激的作用而引起的。
相对而言,内部动机比较稳定,会随着目标的实 现而增强;而外部动机则是不稳定的,往往会因 目标的实现而减弱。 在一定的条件下,外部动机可以转化为内部动机 。
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
(3)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 分类依据:根据动机对行为作用的大小和 地位分类。 主导动机是个体最重要的、最强烈的、对 行为影响最大的动机。 非主导动机是强度相对较弱、处于相对次 要地位的动机。 主导动机对行为起决定作用;非主导动机 对行为起辅助作用。
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主要内容
动机与行为 社会性动机 动机理论 情绪情感及其种类
情绪情感的功能
wenku.baidu.com 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
1. 动机的概念: 定义: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 ,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 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 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 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
(1) 生理需要
最基层的需要,是指维持个体生存与种族繁衍 的需要。
包括对食物、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
马斯洛指出,如果所有的需要都得不到满足, 那么,有机体就会被生理需要所支配。
(2) 安全需要
指对安全的环境、恒定的秩序、避免伤害和威胁 的需要。 例如:房子上安上防盗门窗,喜欢稳定的工作, 参加各种社会保险,注意食品、药品卫生等。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 学习需要被充分调动起来,即由潜在状态转化为 活跃状态,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因素。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学习材料要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 (5)适当开展竞赛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Yerkes&Dodson,1908)
效 率 水 平
高
容易
一般程度 困难 低 低 动机水平 高
第二节
社会性动机
一、交往动机 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 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交往动机的获得方式有两种观点: 1、先天遗传的神经模式,是一种本能行为; 2、后天习得的行为; 产生原因: 1、合作; 2、情谊; 3、归属;
(4)尊重的需要
指个体追求体现个人价值的需要。包括自尊和 他尊两方面。 自尊就是个体对自己的尊重。如自强、自信、 自主、支配他人、胜任工作、取得成就等。 他尊是指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如追求名誉、 地 位、尊严、威信、获得别人承认、引起别人注 意和欣赏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
指个体希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潜能的需要 。 艺术家要创作,科学家要创造发明,每个人 都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些都是 自我实现需要的体现。
第二节
社会性动机
二、成就动机 定义: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对 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会努力去克服困难, 尽可达成目标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成就动机较高者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挑战性与创造性; 2、具有坚定信念; 3、正确的归因方式;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 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 情境。简单地说,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 的疑难情境。 研究表明,问题情境的难度在50%左右, 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苏格拉底问答法)
苏格拉底问答法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其他需要都基本满足以 后才产生的最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所描绘的五种主要需要渐进变化图
达到自我实现的个性特征
A.有积极肯定自我的观念,有接纳一切人和全世 界的能力
B.能和其他人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
C.能够有效的感知并客观的对待现实,保持与现 实和谐的关系 D.对现实永保新鲜感,不断地从生活中寻找乐趣 E.尊重自己的行为和价值标准,成为自主的人, 不受文化和环境束缚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会产生相当大 的激励作用。 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 识的成效等,可以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同时 ,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以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 缺点和错误,及时改正,并激发其上进心。 应注意:(1)及时批改和返还学生的作业、测 验和试卷。(2)眉批、评语要写得具体,有针 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使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 。
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
2.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发动有机体活动。 指向功能:使人们的活动指向特定的对象 。 维持和调节功能:当活动产生以后,如果 其活动指向了个体追求的目标,其动机就 会加强,这种活动就能继续下去;如果其 活动偏离了追求的目标,其动机就得不到 强化,这种活动就会减弱或停止。
第一节
F.不墨守成规,有首创性 G.尊重他人的独特性 H.灵感的频度较多 I.相信新生事物具有无比的生命力 J.把助人当作是个人应尽的义务 K.有与人合作的愿望 L.有良好的心境和幽默感 M.有强烈的道德感,他们的行为以理性和逻辑为 依据 N.他们需要有独处的时机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三节
动机理论
三、认知与期待理论 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而是来自我 们对这些事实的解释。强调人的思维对行为的调控作 用。 动机的强度和目标的价值与期待有关。目标对个 体的意义越大,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估计或与预期 越大,动机力量就越强。 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动机力量:目标激发人的内部力量; 效价:目标对个人的价值; 期待:个人依据经验判断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
3. 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分类依据 :根据动机的起源分类。
生理性动机是以个体生理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
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动
机。(成就动机) 由于人类生理需要的满足要受社会生活的影 响,因此,人没有纯粹的生理性动机。
(2)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第三节
动机理论
一、本能理论 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的先天倾向,这些 倾向是维持生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受这 些本能力量所驱使的。 但是,本能理论不能解释人的所有动机行为。 人的许多行为是由后天学习来加以改变的,不完全 是一种先天机制的驱使。
第三节
动机理论
二、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分为不同的五种层次, 认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需要层次。这些 需要都是天生的,从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最高级的社会 需求,构成了一个需要等级,在不同的情境下鼓励和引 导着个体的行为。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匮乏动机:个体得到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 的动机,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 成长动机:高级需要所驱使的动机,是个体试图超过他 以往成就的动机。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 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
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
情境性动机和特质性动机
分类依据 :根据动机的稳定性
情境性动机是由当前的需要和目标所激发 的,作用短暂,不稳定。 特质性动机是稳定的,由个性特质影响的 作用稳定、持久的动机
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 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 率降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 最佳工作效率。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 同。
学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 。 老师:鱼可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 鸟也不会爬,却会在天上飞、树上跳,它们不也 是动物吗? 学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 的生物叫动物。
老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 飞,会活动,是不是动物呢?
学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 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 老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
(5)适当开展竞赛
一般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动机和成就需要更 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 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 提高。 竞赛有时也具有消极作用。 过多的竞赛不仅会失去激励作用,还会造成紧张气 氛,加重学生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会因失败而丧失学习信心和兴 趣。 在某些情况下,竞赛还可能带来人际关系紧张等消 极影响。
第二节
社会性动机
三、工作动机
工作动机是最有效能、最为复杂的社会性动机之一, 是一种使个体努力工作,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自己 工作的动机。
工作动机理论: X理论:人工作是为了钱,来自物质利益的驱动。 Y理论:人是负责任、有创造力的,处于一种将工作 做好的内驱力。 V理论:个体的工作动机水平依赖于为实现自身的价 值观而付出的努力。 Z理论:当个人价值感与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时,个 体的工作动机、士气和忠诚度都会得到提高。
(2)学习材料要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
学习材料的科学性不仅是指材料内容要正 确,符合客观规律,逻辑结构严谨,它还 包括材料内容要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 材料的趣味性是指材料的内容要生动活泼 ,富有趣味,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紧密, 实用性较强。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苏格拉底给学生讲道理,往往不是直接讲出答案,而是 通过问答或争论,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结论。如果学生对 所提问题做了不正确的回答,苏格拉底并不马上指出错 误,给予纠正,而是根据不正确的答案加以引申,紧接 着提出补充的问题,使学生的原答案显出荒谬或者自相 矛盾。这样在接连的一问一答或相互争论中,通过对比 ,从相反方面再思考,避免了片面性。待到学生明白了 答案错误的原因之后,正确答案也就水落石出了。 老师:为什么说鸡、鸭、羊、牛都是动物? 学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 老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它也是动物啊。
(3) 归属和爱的需要
指个体希望获得别人的爱和爱别人的需要,也 就是希望与别人交往,并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的需要。
沙赫特曾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 他以每小时15美元的酬金聘人到一间没有窗 户但有空调的房间去住。 房内有一桌、一椅、一床、一灯,此外别无他 物。进餐由人送至门底下的小洞口,住在里面 的人伸手就可拿进食物。一个人住进这房间后 即与外界完全隔绝。 有五名大学生应征参加实验。其中一人只呆了 二十分钟就要求出来,放弃了实验;三人呆了 两天;最长的呆了八天。这个研究说明,人是 很难忍受长时间与他人隔绝的;人们对孤立的 容忍力中有相当大的个体差异。
需要的发展与层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认为,人是一个一体 化的整体,人类的基本需要 是按优势出现的或力量的强 弱排列成等级的,即所谓的 需要层次。 2、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 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都是 人的基本需要,是与生俱来 的。
需要的层次结构
为了使竞赛能对大多数人起到激励的作用,应 注意以下几点: (1)按能力分组竞赛,这样多数学生都有 获胜的机会; (2)按项目分组竞赛,使不同智力、不同 兴趣、不同特长的学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 机会; (3)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竞争,争取这次 成绩比上次好,今年成绩比去年好,这样, 同样可起到激励作用。
动机与行为
3、动机的产生
动机的形成是内外结合的结果 (1)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 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 有机 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并非任何需要都可以转化为动机。只有需要达到一定的强 度后,才会转化为相应的动机。 (2)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 诱因是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 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诱因使个体的需要指向具体的目标,从而引发个体的活动 。
(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
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 从而巩固和发展其正确的学习动机。
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的 学习动机。
应注意:(1)要使学生对评价有一个正确的态 度。(2)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和及时。(3) 评价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性格特征等。 教育要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