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文献
从_论语_看孔子的_因材施教_思想
··2009·1孔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是丰富多彩的。
其深厚的内蕴涵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使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之林,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他的“因材施教”思想在其整个教育理论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作为孔子言论集成的《论语》则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
一、“因材施教”是孔子最重要的教学思想之一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实践的重要做法、重要原则,它开创了我国教育史上“因材施教”的先河。
但是,他没有提出概念,并未理论化。
因材施教的概念和对其理论的解释是后儒们完成的。
第一个讲“因材施教”的是北宋人程颐。
他在《二程集》中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
”南宋人朱熹作《四书集注》进一步阐明孔子因材施教的意义。
《论语·先进》提到孔子教学有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对此,朱熹注曰:“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此可见。
”《孟子·尽心上》说:“有成德者,有达财者。
”对此,朱熹注说:“财与材同。
此各因其所长而教之者也。
成德,如孔子之于冉、闵;达材,如孔子之于由、赐。
”《孟子·尽心上》还说:“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朱熹对此注曰:“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孔子“因材施教”的例子在《论语》中有许多。
如: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说说刃。
”曰:“其言也说说刃,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说说刃乎?”(《论语·颜渊》)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因材施教议论文
因材施教议论文篇一:因材施教议论文作文教学要因材施教作文教学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的陶治、意志的锻炼,促进学生多种素质的综合发展。
由于教育的对象——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发展中不断成长中不断成长的人,是有个别生理、心理特点的人;由于写作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训练,必须靠开展性的和合乎逻辑、语法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它具有更多的有意性,比口头语言要求更高,反映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感知效应、领悟水平、实践应用能力高低不等,因此小学作文教学的落脚点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承认并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调动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使各层次学生乐学乐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抓好基础,提高语文素质培养人才如同制造产品,一件合格的产品,不是某一道工序的产物。
人才的培养也同样不是某一阶段的任务,重要的是基础阶段的培养。
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就要开始培养,进行早期作文训练。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到三年级开始写正规文,学生仍写不好,其实,起步晚是一方面原因,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要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拼音教学之后,可以用拼音写话,随着识字教学的进行,也可写拼音夹带汉字的句子,每天写一句话到几句话,不受教材内容限制,使初入学的儿童体验到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快乐,将他们引向对作文的迫切要求和浓厚兴趣。
关于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论文范文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论文范文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论文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论文1摘要:“超越因材施教”是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因材施教”传统教育教学原则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
它不是因材施教的对立面或反面,而是在肯定基础上的升华,不仅强调因材施教的正确实施,而且是对因材施教进行纠偏和超越,旨在通过教师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走心”教育教学。
比如对自己的工作有忠诚热爱之心、真心对待自己的学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流、带着情感和温度教书育人、遵循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等。
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并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把自身潜能转化为显能,逐步实现超越性的发展,不仅超越他们自身的原有水平和层次,还要超越教师的水平和层次。
关键词:超越因材施教;产生依据;蕴含厘清;实施要求;一、“超越因材施教”的产生依据“超越因材施教”可以说是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因材施教”传统教育教学原则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其具体的产生依据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看。
(一)理论上看,严格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根本难以实现严格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应该是完全依据学生之“材”进行有针对性地“教”,从而学生有针对性地“学”的过程,要一步不差地完成这个过程,对“材”“教”“学”方面必然有严格要求。
但仅通过逻辑思考就会发现,严格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根本难以完全准确无误地实现。
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难以完全准确判别学生之“材”。
一方面,教师有主观性,因而在判别学生之“材”时难免会带有个人的主观意志和偏见,很难做到绝对客观公正。
不同教师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主观性,因而即使面对同一学生不同教师也可能形成完全不同的“材”之判断结果,很难说清谁的判断更为准确。
另一方面,学生有发展性,他们的“材”会随时间的推移发展变化,教师即使一开始能够尽可能客观判别其“材”,但最初形成的印象极易刻板化,很难跟上学生之“材”发展变化的步伐,因而对学生之“材”的判别未必能够始终保持准确。
因材施教文献整理
( 一) 学生个性倾向性的差异:
➢ 学生信念的差异: 信念是人在实线中经过认识与行为沟经常反复个人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而且也说明人坚信其 认识和理解的正确, 并愿意自觉地以之为行动的指南, 成为一个人头脑中 稳定的意识倾向。它是人在长期生活中通过认识、体验和行动的不断反复 而形成的。学生在信念方面不仅具有年龄心理的差异, 而且还有水平方面 的差异。
如有的学生具有多方面学习的认识需要, 有的则否; 有的学生对美 的需要体验很强烈, 而另一些学生却对社会交往的需要很强热, 有的学生 有广泛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 有的则不然。学生在需要方面的差异不仅仅 表现在范围与强度方面, 而且表现在需要的个人结构方面。总之, 我们很 难找到学生中完全相同的需要。
因材施教与心理学
1 因材施教的内涵 2 因材施教的心理学依据 3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的内涵:
因材施教, 指的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之下, 针对教育对象的性格、志 趣、能力、原有基础等具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 采取不同的方法, 施行不同的教育。
➢ 材, 指的是受教育者的个性特长、知识能力等。不仅包含 天生我材 的成分, 也包含 孟母三迁 前后不同环境造成的人的不同的品性。
( 一) 学生个性倾向性的差异:
➢ 学生世界观的差异: 世界观是个性倾向性的集中表现, 它调节着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学生在世界观上的差异是多方面的, 他们既有年龄心理特点方面的差
异, 也有内容完善程度方面的差异, 还有内容性质方面的差异。
( 一) 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
➢ 学生能力的差异: 能力是人在顺利地完成某项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心理条件。学生能力的个别 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认识能力: 这是指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表现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 力、注意力、记忆力等等。 ②特殊才能: 学生在这方面的个性特征表现得很明显。如有些学生在文字、 绘画、音乐、戏剧方面有才能, 有些学生在科学技术的某一方面有才能, 有的学生在休育方面有才能, 有的学生有组织才能等等。 ③ 认识能力和特殊才能的发展水平, 有高低之分与早晚之别。无论是认 识能力或特殊才能, 在同一年龄阶段, 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水平。
由-对牛弹琴-说-因材施教-论文
由”对牛弹琴”说”因材施教”这几天给学生讲病句的时候,发现学生一点也不感兴趣,甚至在课堂上有打闹、说话的现象,很是不解,在与同事们交流的时候,我用了”对牛弹琴”这个词。
但仔细一想,不对。
”对牛弹琴”这个词常被我们拿来讽刺教育对象的愚顽、不开窍,其实它的本意是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
这样看,这个成语恰恰是讽刺讲道理的人不看对象,盲目施教。
”对牛弹琴”谁之过?答案不言而喻。
狼要吃肉,牛要吃草,这本是自然法则,牛不愿听弹琴是再正常不过的道理,对牛弹琴的过程中,牛本无可厚非,倒是那位弹琴者才有问题。
一、因材施教的关键是了解学生有人说,素质教育就是给猴子一棵树,给老虎一座山。
这话说的不无道理。
这朴实的话语中其实就包含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无论是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还是讲课,都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知道其当前最需要的是什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及家庭状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或教学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施教,这样教其所需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因此,了解学情是一个教师备课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教育理念。
孔子非常了解自己的学生,他是我国历史上较早地利用”因材施教”原则教育学生的教育家。
他曾经这样评价他的学生的才能 , “由也 , 千乘之国 ,可使治其赋也” , “求也 , 千室之邑 , 百乘之家 , 可使为之宰也” , “赤也 , 束带立于朝 , 可使与客言也”。
还说”雍也可使南面” ,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 , 亿则屡中。
”这些无不反映孔子对学生才能差异的洞察。
《论语》中记载着一个孔子针对学生缺点因材施教的经典例子。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论语先进》)冉有畏缩不前,故鼓励他前进;子路好胜过人,故抑而退之。
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及其启示定稿版
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及其启示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及其启示摘要: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和践行的“因材施教”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其深远意义。
重新认识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诠释其深刻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加科学、深入地认识教育均衡发展,有助于我们通过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接受适合的教育,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回归教育的本真。
关键词:因材施教;人尽其才;公平;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157-01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特色的一个体现。
《论语?述而》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众弟子有的长于“德行”,有的长于“言语”,有的长于“政事”,有的长于“文学”,这就是所谓的孔门四科。
因此,北宋理学家程颐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朱熹对此的注释是:“圣贤施教,各因其材。
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
于是有了“因材施教”的说法。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每个人特点,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采取不同的途径、措施和方法教育教学。
一、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人性孔子生于春秋乱世,当时诸侯征伐,社会动荡,族群残杀,道德沦丧;不同国家族群或个人之间为利益互相争夺厮杀,相互之间矛盾复杂尖锐。
孔子居乱思变,牢牢把握“人”这个主体,以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为出发点,着眼于富有思想和情感的人性,构建起了儒家“仁”学思想体系和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
二、孔子因材施教的前提――有教无类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官府之中,普通平民是没有资格入学接受教育的。
孔子创办私学后,开始实行“有教无类”的教学方针。
孔子宣布:“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述而》)只要有求学的志向并行拜师手续的,他都愿意教诲。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和其他有关史料记载,孔门弟子之中,有贵族家庭出身的孟懿子、南宫敬叔、司马牛等人,也有贫贱家庭出身的原宪、颜路、颜渊、曾皙、曾参、闵子骞、子张、仲弓等人,有商人出身的子贡,甚至还有“大盗”出身的颜涿聚;除鲁国本地的以外,还有从卫、齐、晋、陈、宋、吴、楚、秦等国远道而来的学生;更有曾皙、曾参父子两个。
有关因材施教的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有关因材施教的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作者:————————————————————————————————日期:有关因材施教的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小学数学论文有关因材施教的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桥头镇光明小学【摘要】受智力状况以及接受学前教育程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性。
数学教师在其所负责授课的班级中,遵循统一的教学范式,则将使部分小学生出现掉队情况。
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确保其所任教的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足够的数学知识。
为实现这一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因材施教;必要性;策略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能够实现对其思维能力的锻炼,并且使学生能够运用其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实现对现实中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
对于小学教育而言,通过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知识学习,能为学生日后的高阶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可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数学基础知识实现扎实地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做到灵活运用。
为此,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展开探索和研究。
一、小学数学实施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时由于小学生学情与个性都是不相同的,更需要进行因材施教。
(一)因材施教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师应当使每一位学生都收获到足够的数学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使全体学生在数学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均能够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有效习得,将帮助学生形成缜密的理性思维,从而在对待事情、处理问题过程中,能够处理得更有条理,思路也更为清晰。
因此,数学教师的数学知识传授效度如何,直接同学生能否实现健全发展关系密切。
(二)小学生学情与个性不同,要求实施因材施教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曾经指出,教育者必须对受教育对象的心智状况与知识领会、接受能力做到全面的认知与把握。
孔子因材施教论文5篇
孔子因材施教论文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孔子因材施教论文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说开来【摘要】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重大意义。
那么如何贯彻落实,笔者提出几点建议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孔子因材施教教学建议【中图分类号】g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1(b )-0208-01孔子不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大家几乎耳熟能详,而在记录他言行的《论语》中也比比皆是。
《论语为政第二》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上列数章,均孔子回答“如何是孝”的提问,但答复都不同。
孔子总是根据不同的人、事、境遇,不同的需要、缺点、问题,给予第二篇孔子因材施教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子路问孔子:‚听到鼓励的话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冉有也来问:‚听到鼓励的话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公西华问道:‚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
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
因材施教论文
因材施教论文因材施教是一种教育方法,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这种教育理念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便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
因材施教的教育观点起源于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
古代儒家强调个体差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特点。
因此,古代儒家教师通常会根据学生的性格、智力和兴趣等因素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例如,对于有较强记忆力的学生,教师可能会采用背诵和默写的方式来教授知识;而对于思维敏捷、善于分析的学生,教师可能则会更注重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因材施教的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学校和教师们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开始尝试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来进行个性化教学。
通过对学生进行评估和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能力来制定教学计划,并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这样,学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因材施教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
每个学生都不同,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
而传统的集中教学往往只能迎合一部分学生的需求,无法满足其他学生的需要。
因材施教强调个性化的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因材施教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因材施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准确地评估学生的个体特点和需求,并据此制定教学方案。
其次,因材施教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和条件,包括适合不同学生需求的教材、设备和教辅资源等。
然而,现实中往往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导致一些学校和学生无法充分享受因材施教带来的好处。
综上所述,因材施教是一种注重个性化教育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爱好。
尽管因材施教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但它仍然是一种能够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方法。
因材施教(论文)
为“因材施教”正名何显龙(巢湖市第六中学,巢湖238000)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学教育过程中怎样进行“因材施教”,并且怎样将其附之于实践之中等问题。
首先从“因材施教”的含义开始入手,然后通过问题:“‘教师教’还是‘学生学’?”展开讨论,随着这个问题的讨论又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在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目标是统一性还是多样性?。
最后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分层教学是可以实施的,但是分层后怎样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因材施教”可能是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汇吧。
翻开教学论的著作,大体都能找到它的踪迹,或作为一个明确的原则提出,或隐含在其他教学原则的叙述中。
如果要追溯既往的话,孔子是世人所公认的因材施教的“实践先师”了,而朱熹大概也就是把这种实践转化为概括成理的第一人。
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因材施教可以说是我国教育实践的一个“国粹”。
大概谁也不会怀疑这个原则的合理性,但是究竟在实践中如何去操作,还是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本文主要就“因材施教”的实践层面作一些澄清。
一、“因材施教”的含义朱熹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因材施教一词肇始于此。
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原则,“因材施教”常常是针对“统一要求”来说的,即教学不能只有单一的标准或规格,还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因此,“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常常是作为一条原则呈现的。
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认为:“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供统一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是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王策三认为:“它要求教学要照顾个别差异,也就是处理好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发展学生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般是在集体、统一要求下照顾个别,在面向大多数的前提下照顾少数。
”①胡克兰认为,它是指“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既要从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保证质量标准,同时又要照顾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则的基础上,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国家各层次人才的后备力量。
体育因材施教的参考文献
体育因材施教的参考文献体育因材施教是一种针对不同人群的综合性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向每个人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以最大限度地优化每个人的天赋和潜力。
身体素质,身体结构和体育兴趣是随着年龄,性别和文化背景等因素而变化。
体育因材施教方法的实施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表现和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
本文将介绍有关体育因材施教的参考文献及其实践方法。
一、参考文献1. 《体育因材施教理论及实践研究》作者:罗鸿松、李娇发表时间:2009年该书详细介绍了体育因材施教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作者认为,体育因材施教的核心是通过了解个体的体质、性格、能力等特点,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本书还介绍了如何建立体育因材施教的管理体系。
2. 《基于“因材施教”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的研究》作者:黄静发表时间:2018年该论文介绍了如何利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体育教学计划。
作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技能水平,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本文还介绍了作者在实践中的案例。
3. 《体育因材施教在足球培养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吴建国发表时间:2015年本书主要关注体育因材施教在足球培养中的应用。
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确定足球选手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本书还介绍了体育因材施教在足球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经验。
二、实践方法1. 评估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了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这可以通过进行身体测试和技能测试来完成。
身体测试可以测量学生的身体构造和基本生理潜力,技能测试可以测量学生在不同方面的技能水平。
2. 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根据学生的身体测试和技能测试结果,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对于每个学生,训练计划应该适应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并根据他们的兴趣进行个性化调整。
教师还应该为每个学生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并跟踪他们的进步。
3. 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应该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各种学生的需求。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5篇范文)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5篇范文)第一篇:浅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浅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的河套大学医学院苏亚拉摘要:新的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实施,给教育工作者带来许多思索,面对的学生,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是因循守旧,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还是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学有所成呢?就此谈谈个人的教学经验。
主题词:因材施教创新教育课程改革主体教育合作学习愉快学习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也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面对学生,特别是面对所谓的“双差生”的学生,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是因循守旧,仍然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任其成为所谓的“双差生”;还是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他学有所成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浅陋的看法。
1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分析个性特征,重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1。
1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把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和提高他们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
学生作为个体行为的主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的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就要求我们实实在在地开展主体教育。
所谓主体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简言之,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实践活动。
1.2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育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而有了“因材施教”的名言。
在现代教育中,这就是量力性原则,这也是成功教育的多规格人才培养观。
孔子因材施教的第一步是了解学生。
幼儿教学中因材施教策略探讨论文
幼儿教学中因材施教策略探讨论文幼儿教学中因材施教策略探讨论文摘要:在幼儿教学中,选用因材施教法组织教学活动不仅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
本文就在幼儿教学中如何高效落实因材施教,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幼儿教学;因材施教;有效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幼儿个性的发展。
因此,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因材施教的价值,积极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幼儿的差异化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潜能与潜力。
那么,在幼儿教育中,如何高效落实因材施教,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全面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情况,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
教师只有详细了解学生的一切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为每个幼儿量身制订符合他们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案,才能真正提高因材施教实效。
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投入更多情感与精力,详细了解幼儿的脾气、爱好及性格等,然后依据一定的标准将幼儿合理分配到一定的小组开展教学活动。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设计出周全的调查方式,比如和幼儿交流、与家长沟通、观察幼儿行为等。
通常情况下,教师了解幼儿情况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微信聊天、短信平台、电话沟通、问卷调查、家长会、网络留言等,教师可依据具体情况恰当选择最适合的方式,从而准确而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差异化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因材施教教育。
但是,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教师付出很多情感与精力,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对幼儿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而美好的师生关系。
如果教师每天面带微笑、高高兴兴地面对幼儿,与幼儿交谈之前都先抱抱他们、摸摸他们的小脑袋,平时与幼儿说话的语气亲切而温和,即便他们犯了错误,也不会对他们大声斥责、严厉责备,那么幼儿就会对教师有亲近感,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与喜好告诉教师。
浅论因材施教的论文-教学论文
浅论因材施教的论文因材施教发源于孔子、朱熹时代,当时实行的是个别化教育,因个别差异而施教,而现在的教学是班级授课制,实行的是集体教学,所以,因材施教要适合新形势,根据群体差异而施教。
群体差异广泛存在于教学中,有些人没有做到因群体差异而施教,在教学中造成弊端甚多。
例如:有些部门或学校盲目引用外国经验,生搬硬套外国教法,结果搞得教学秩序混乱,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有些人不考虑本校情况,盲目学习外地经验,模仿外校教学方法,结果搞得教学质量下降。
这不是外地教学方法的问题,而是自己的教学条件、教学设备以及教学基础赶不上人家,不适应外地教法。
我们要懂得因群体差异而变通,因群体而施教。
我认为大到国家的整个教学系统,小到教学班级的小团体,都应该考虑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社会主义阶段的各类教育,不仅在教学环境、手段、教师素养方面不同于其他国家,教学对象也有差异。
我国的不同民族、不同省市、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教育对象也有差异。
都应该考虑因材施教,制定出适合本地本校的一整套教学方法。
二、因材施教要考虑到“优秀生”与“落后生”问题一个班级总有优秀生与落后生,如何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就需因材施教。
优秀生智力高,接受力强,成绩优秀,对他们采取自学加点拨,主要靠自学,如遇到难题时,老师给予指导点拨。
这样做他们印象深,效果好。
对差生的教育是个难题,这些学生智力低,接受力弱。
对待他们更要因材施教。
首先做好思想工作,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
对他们不要冷落、歧视、贬斥,而要亲近他们,鼓励他们。
在教学中,对差生要倾注更多心血,下最大功夫,多讲、多练、多提问、多检查作业,让他们吃偏饭,组织一帮一、一对红,优生带差生,想方设法转化差生。
有些教师把差生教育看成对牛弹琴,不值一教,放手不管。
这是教师的无能,还说明教师的责任心不强,缺乏职业道德。
三、因材施教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根据学生的性格、才能、优点、缺点进行教育,一个人总是有优点,也有缺点。
因材施教(教育论文)
教育随笔二--因材施教现在的人才,跟蒸包子一样,一屉一屉的,出来都一个样.-—说到人才培养,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用一个比喻道出了目前教育的一个问题:固定教育模式下,“人才”难出.于是,我提倡因材。
(一)为何要因材施教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不同对象具备的气质特征,给出相应的合适的解释方式和能让对方接受的方式。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人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老师不必刻意去追求要使学生怎样发展,而必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是小草就让它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它成栋梁之才。
真正好的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找幸福,不是为社会克隆螺丝钉。
实事求是的看现在的教育:学业越来越重,课余越来越少;大学越来越好考,工作越来越难找;学历越来越高,工资越来越少。
因材施教便是要从源头抓起,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从而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各方面的迫切需要。
(二)如何因材施教能够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正常模式的教学途中,要具备更高的能力和素质。
教师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在各类学生的身上发现他们的气质特征,然后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因材施教.教学模式的改变,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先导。
课堂,它可以使传输书本知识的地方,年复一年重复一成不变的内容;课堂,也可以是培养孩子发散性思维的地方,将“灌输式教学”形式进步为学生自主思考发展的形式.此时,正是孩子暴露天性的时机,也是教师深入了解、挖掘学生的时机。
教师此时要用各种方法和活动引导学生开放思维。
例如将知识形象化、趣味化,多向学生提问,鼓励并允许学生进行大胆联想与想象,尽可能形成多种答案或寻找途径.师生积极配合,学生不仅能学到书本及书本以外的知识,也能通过教师对其有异于别人的教学方式提早认识自己、树立信心,为更好、更早的确立学习乃至人生的定位打下基础.一个自主教学的课堂,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平台。
教育写作素材(第一辑:因材施教主题,含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教育写作素材——因材施教主题一、理论论据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2.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赞科夫3.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4.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二、事实论据1.孔子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
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行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到事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三思而行。
”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效果才好。
2.蔡元培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经担任过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后来又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对美育的提倡和实践,都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不仅致力于研究西方美学和教育,而且对中国传统的教育遗产也进行了认真的批判继承。
他同样重视因材施教,曾经明确指出:“总须活用为妙。
就是遇到特别的天才的,总宜施以特别的教练。
在学生方面,也要自省,我于哪几科觉得很困难的,须格外用功些,哪几科觉得特别喜欢的,也不妨多学些。
浅谈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论文
浅谈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论文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之一,他提出了很多深远影响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其中,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教育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的内涵、意义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优点,并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因此,孔子主张应对个人差异进行个性化教育。
首先,“因材施教”强调个性化教育。
孔子认为,教学不能简单地按照一刀切的模式进行,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因素进行个别化的教学安排。
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教师能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因材施教”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力。
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只需要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培养,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因此,教育者应该努力发现学生的潜力,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因材施教”也强调以德育为先。
孔子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然而,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和性格特点不同,教育者应该因材施教,给予不同的德育教育。
最后,“因材施教”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
为了能够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育,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他们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并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灵活地调整和创新。
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关怀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孔子的“因材施教”教育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材施教论文
因材施教论文因材施教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旨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因材施教的理念源于古代中国教育思想,如《论语》中孔子的教育观“因材施教”。
这一理念强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和潜能,分别对待,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能够为学生提供适合自身特点和水平的学习内容和任务。
对于智力发展具有差异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那些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知识和问题,以挑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采用更直观和具体的教学材料和实践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也非常多样化。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个别指导、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针对那些喜欢单独学习的学生,可以通过个别指导和辅导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而对于喜欢合作学习的学生,则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和项目,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因材施教的实施也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敏感性和专业素养。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分析和把握,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此外,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以适应教育环境和学生的需求变化。
因材施教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通过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特长,提高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
同时,因材施教也能够减少学生的学习焦虑和压力,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总之,因材施教是一种重视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通过因材施教,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一教育理念在未来的教育中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
因材施教文献整理共21页文档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1
因材施教文献整理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学生个性倾向性的差异: ➢ 学生需要的差异
需要是人脑对一定客观事物需求的反映, 它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它 推动个体以一定方式, 向着一定方向进行活动, 以求得自身的满足,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与学习实践有关的需要都是在自然性需 要满足的基础上, 在后天社会生活实践中获得的。他们的需要主要属 于认识的和美的享受方面等的精神需要, 以及象劳动、交往、社会活 动等兼有物质性与精神性两种成分的社会需要。由于这些需要受文化、 经济、社会化及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因而存在着较大的个人差异、民 族差异和阶级差异。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所说的: 君子引而不发, 跃如也。( 孟子 尽心上 )
因材施教, 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而不是一般的可供
随意选择运用的教育技巧或方法。它对教育行为的影响和作用, 是根
本性的、普遍性的。
因材施教的心理学依据: 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指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
➢ 围绕 同一 主题,给学生设计和安排多元化的学习任务。 ➢ 教师在 同一科 目的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开启多种不 同的智力活动窗
口,采用多种不 同的方法,去教授 同一内容。 ➢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造一个
能使所有学生都受益的学习环境。
➢ 长短互动与转换策略主要体现在:
如有的学生具有多方面学习的认识需要, 有的则否; 有的学生对美 的需要体验很强烈, 而另一些学生却对社会交往的需要很强热, 有的 学生有广泛参加社会活动的需要, 有的则不然。学生在需要方面的差 异不仅仅表现在范围与强度方面, 而且表现在需要的个人结构方面。
( 一) 学生个性倾向性的差异:
➢ 学生动机的差异: 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和动力。动机是以需要为基础的, 但它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 一) 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
➢ 学生气质的差异:
所谓气质, 是指人在言语表现、行动方式和表情方面稳定的个人心理 特点。人在气质方面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气质类型方面。学生 气质差异也是这样。胆汁质者说话粗声粗气, 精力充沛, 情绪高昂而 强烈, 对事物反应快, 心理活动明显外露。故属处向型, 多血质者说 话流畅, 活泼好动, 对外界事物反映迅速而灵活, 情绪强烈多变, 也 属外向型, 枯液质者说话慢而不急, 表现安静, 动作迟缓, 对事物反 映速度慢, 情绪不高, 心理状态较少显于外, 故属内向型, 抑郁质者 沉默寡言, 一般表现不活拔, 对外界事物反映微弱 慢, 表情低弱而不 显, 动作无力, 也属内向型。
( 一) 学生个性倾向性的差异:
➢ 学生信念的差异: 信念是人在实线中经过认识与行为沟经常反复而认为可以确定的、稳定的
意识倾向性。 信念不汉说明一个人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而且也说明人坚信其 认识和理解的正确, 并愿意自觉地以之为行动的指南, 成为一个人头 脑中稳定的意识倾向。它是人在长期生活中通过认识、体验和行动的 不断反复而形成的。学生在信念方面不仅具有年龄心理的差异, 而且 还有水平方面的差异。
➢ 利用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来推动学生对原先不太感兴趣的 事物或活动产生间接的兴趣。
➢ 利用学生在某些 领域 或某个 方面 的特殊才能,去帮助学生弥补他 在某个方面的缺陷或不足。
➢ 教师运 用与学生偏爱的学习 风格相一致的方式,对学生学得不太好 的薄弱学科进行补课。
➢ 利用差异互教互学的策略
( 一) 学生个性倾向性的差异:
➢ 学生兴趣的差异: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灼意向。兴趣灼差异并一般
表现在: 第一, 兴趣对象的差异。 有均学生对数、理感兴趣, 有的学生对文、史感兴趣, 有的学生对休育感兴
趣, 有的喜欢理论探讨, 有的则对实际操作的技巧感兴趣, 也有的学生 兴趣比较广泛却不表现出任何的特殊兴趣。 第二, 件趣范围的差异。 有的学生兴趣广泛, 什么事情都想知道, 什么活动都想参加, 石一课堂内对 各门学科都学得较好, 在课外广泛读书并乐于参加各种活动; 他们积极 吸取知识, 扩展视野。这种人可能成为博学多才的人。而有的学生兴趣则局 限于较狭窄的范围内。 第三, 兴趣稳定性的差异。有的人兴趣发生很快, 但转换得也快, 有的学生 则具有较稳定持久的兴趣。
人的气质是多样的, 纯属于一种气质的人是很少的, 一般都兼有几种 气质类型的特征。气质本质无所谓好坏之分, 因为每种气质都有向积 极方面或消极方面发展的可能性。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 可以更有针 对性地帮助学生发展积极品质, 防止消极品质的产生, 并采取更切合
( 一) 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
➢ 学生性格的差异:
使教与学两类变最相适配的策略
多元组合与交替策略
12 34
长短互动与转换策略
利用差异互教互学的策略
➢ 教与学两类变量的适配主要体现在:
➢ 教学内容必须对学生具有适度的新颖性,切合学生 已有的知识、经验 和理解水平。
➢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 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材料进行学习。 ➢ 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与 挑战性。 ➢ 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提供的学习媒介,与学生擅长的优势智力相符
因材施教与心理学
1 因材施教的内涵 2 因材施教的心理学依据 3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的内涵:
因材施教, 指的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之下, 针对教育对象的性格、志 趣、能力、原有基础等具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 采取不同的方法, 施行不同的教育。
➢ 材, 指的是受教育者的个性特长、知识能力等。不仅包含 天生我材 的成分, 也包含 孟母三迁 前后不同环境造成的人的不同的品性。
不等于需要本身。动机在人的活动中不仅起发动活动的作用, 同时也伴 随着活动的进行起促进作用。 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第一, 按动机的社会意义可区分为高尚和低级 第二, 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中, 由于心理发展的水平不同, 在学习动机上 存在着主导作用的学习动机和起辅助作用的学习动机的差异。 第三, 学生的学习动机差异也表现在长远的间接的动机和短近的有占接的 动机上。
合、相适应。 ➢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偏好的学习风格相一致,或者学生有机会
按自己偏好的学习风格进行学习。 ➢ 根据学生的偏好对那些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特殊的评价方式。
➢ 多元组合与交替策略主要体现在:
➢ 学校为学 生开设丰富多样的、可供选择的选修课或活动课以满足和 发展学生现 有的兴趣、爱好。
性格是指人表现在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 理特征。人在实践中总要以一定的态度, 以及符合于这种态度的行为 方式来反映外界事物, 如果这种应答事物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经常重 复出现, 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 就成了人的性格。性格和气质有关, 但不等于气质。一个人的性格是受思想意识、信仰、世界观所制约的。 学生的性格, 由于他向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不尽相同, 以及他们各自 的实践, 生活经历不大一样, 他们的性格也随之而有差异。即使同一 性格特征, 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其具体表现也不一样。这些差异通常表 现在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
特征方面的不同。它是在个人与众不同的遗传素质基础上, 通过个人 所处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作用而形成的。 人与人有差别是绝对的, 但差别的程度却是相对的。在生理发育方面 是这样, 在心理发展方面也是如此。教育的对象是学生, 他们来自不 同环境、不同层次的家庭, 有着千差万别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 征, 对他们的教育要做到“ 一把匙钥开一把锁” , 因材施教的教育 原则就是这样提出来的, 而因材施教的依据就是下面分析的学生之间 存在着的差异。
学生围绕某个共同的主题开展探究学习,每个学生承担与其能力水平相 适应的或者 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任务,大家分工协作,共同解决某个问 题或创造某件产品。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定期会面,交流和汇报各 自的想法,就彼此遇 到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这种学习,不仅每个学 生 的长处或优点得到了展示、利用和发挥,而且 在小组成员共同参 与的讨论与交流中,学生之间还可以互教互学、相互促进、式,是建立 在异质 分组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在这种类型的学习中,学生既可以发挥 自己 的兴趣与特长,同时又可以在交往互动中向他人学 习,以 弥补 自己 的不 足。把“扬长”和“补短”、“长善”和“救失”同时结合起 来。
➢ 因材, 不仅表现出对 材 的客观差异性的了解和承认, 而且充分体现 了对 材 的尊重和以 材 为施教依据的正确态度。
➢ 施教, 不是 施知 , 因为它指的不是单纯的对受教育者交付或给予知 识, 而主要指的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启发和诱导, 使受教育者
领悟, 指导受教育者习得, 而不是为受教育者包办完成学习, 即孟子
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认识能力: 这是指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表现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
力、注意力、记忆力等等。 ②特殊才能: 学生在这方面的个性特征表现得很明显。如有些学生在文字、
绘画、音乐、戏剧方面有才能, 有些学生在科学技术的某一方面有才 能, 有的学生在休育方面有才能, 有的学生有组织才能等等。 ③ 认识能力和特殊才能的发展水平, 有高低之分与早晚之别。无论是认 识能力或特殊才能, 在同一年龄阶段, 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论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教育纵横谈2008第4
期) 《因材施教思想的演进及其启示》(高教论坛
2011.3) 《因材施教与心理学》(康连、王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