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小学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成语故事》教案

2024小学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成语故事》教案

2024小学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故事中的成语词汇及其意义。

-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借助故事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教学成语的意义及用法。

-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 教材《成语故事》- 多媒体设备2. 材料:- 书面材料:成语卡片、练习册等四、教学过程:【导入】1. 上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片或电子板书,展示与成语相关的图片或短语,在黑板上写下“成语”二字。

2. 导入活动:- 教师展示图片或短语,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或短语的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呈现】1. 教学成语故事:-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个成语故事的图片或文字说明,并简要介绍故事情节。

- 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故事或观看图片,理解成语的意义。

2. 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在故事中发现成语,并解释成语的意义。

- 学生尝试运用成语,表达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练习】1. 成语卡片匹配:- 学生分组,教师将成语的卡片投放到桌面上,学生两两合作,将成语与对应的故事卡片进行匹配。

-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增进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2. 填空练习:- 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填空练习,目的是巩固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

- 学生逐一检查答案,教师进行答疑解惑。

【拓展】1. 创作成语故事:- 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语,创作一个新的成语故事,并进行表演或演讲。

- 学生通过创作的过程,提升对成语的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2. 成语接龙游戏:- 教师组织成语接龙游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接前一组的成语。

成语故事的教案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的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2. 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90分钟)3. 适用年级:五年级4.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成语概述1. 成语的定义:四字短语,具有一定的语义和修辞功能。

2. 成语的来源:古代文学、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

3. 成语的作用: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语言魅力。

第二章:成语故事的基本结构1. 故事背景:介绍成语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2. 主人公: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3. 事件发展:描述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

4. 成语出现:在故事中自然引出成语。

5. 成语解释:解释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第三章:成语故事的教学方法1. 直接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2.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4. 造句练习:让学生运用成语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程的学习目标,确保学生掌握成语的基本知识。

2. 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成语故事的教学实践1. 课堂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

3.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 造句练习:让学生现场造句,检验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成语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六、成语故事的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进行案例分析。

2. 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教学过程:详细描述案例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

4. 教学反思:对案例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三则》教学设计
总结词
精选典型、寓意深远
详细描述
选择三则具有深远寓意的成语故事,如"亡羊补牢"、"画蛇添足"和"掩耳盗铃", 这些故事能够启迪学生思考,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故事背景介绍
总结词
背景详实、时代感强
详细描述
对每个成语故事的背景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增 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知。
感谢观看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选择
01
02
03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 进入成语故事的情节中, 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 记忆。
互动教学法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任务驱动法
布置具体任务,让学生通 过完成任务来学习成语故 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合作精神。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选择
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 表现、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 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总结性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作品 评定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 习成果,为教学质量提供反馈。
反馈机制建立
及时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 时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 明确改进方向。
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 ,运用三则成语进行语言实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过归纳总结,形成对三则成语 的系统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增强文化自信。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 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成语故事》优秀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优秀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优秀教学设计《成语故事》优秀教学设计1一、导入1、成语接龙2、过渡: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关于它的学问多着呢。

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跟成语有关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跟成语有关的几个故事。

二、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心中描画出几位主人公的形象。

指名说一说你在心中画出了谁的形象?小结:一边读一边把你读到的情形在脑中还原,这样读书会更有效。

过渡:现在首先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著名的南郭先生的身上,通过他的故事来了解滥竽充数的含义。

三、学习《滥竽充数》1、课件播放朗读动画2、怎么学呢,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题目中每个字的意思。

滥竽什么意思?充数什么意思?其实滥的是什么?3、师:好,查完字典了解字意后,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掌握故事的'来龙去胧。

课件出示:小组学习,哪些地方表现了南郭先生的滥?从哪儿看出他在充数?他又是怎么充数的?充数的结果如何?每个人跟其他小组成员表达你自己的看法,并且互相提出疑问或补充。

4、交流反馈:经过讨论你们又有了新发现吧,来,说一说你们的看法。

课件出示阅读练习: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A、圈出这段话中的动词,演一演。

B、用一个成语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

C、想象南郭先生得到俸禄后的神态动作心情,写一段话。

D、从“居然”一词你读出了什么?5、充数的结果如何呢?逃走了——他愿意走吗?从哪儿知道?谁来读一读这句?读出他当时无可奈何的心情。

逃走之前他又会想些什么?体会他的感受,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6、为什么充数会有两种不同的结果?A、用“总是”造句。

B、用“不要……而要……”造句。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怎样才能杜绝滥竽充数这种现象呢?7、师:好,在掌握了故事的来龙去胧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

老师想问问大家,作者喜欢南郭先生吗?你是怎么知道的?8、小结:在许多__中,作者悄悄地把自己的爱憎或态度隐藏在字里行间,我们只有反复朗读,细心揣摩才能体会。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4.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但在分工、讨论、总结等方面仍有待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5.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特别是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故事情境,感悟成语的内涵,并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故事能够形成一个成语?成语是如何产生的?它有什么特点?
3.学生分享自己对成语的了解和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结构、特点,让学生对成语有更深入的了解。
2.以《成语故事》课本为依据,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成语,如“画龙点睛”、“掩耳盗铃”等,详细讲解其背后的历史典故和寓意。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成语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分组合作,互助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探讨一个成语故事,通过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多元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学生对成语的认知程度:大部分学生已接触过一些简单成语,但对其背后的历史典故、文化内涵了解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积累,但在运用成语进行表达时,可能存在词汇搭配不当、语境不符等问题,需要教师指导。
3.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成语故事充满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

小学三年级语文《成语故事》优秀教案模板

小学三年级语文《成语故事》优秀教案模板

小学三年级语文《成语故事》优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的含义和成语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2.学会使用成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成语故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阅读理解成语故事,分析故事背后的道理;3.语言运用:运用所学成语进行段落写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认知成语(1)老师拿出一些成语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成语,例如:一举两得、金玉满堂、步步高升等;(2)让学生自由联想所学成语的含义,并配以图片,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印象。

2.故事阅读与讲解(1)通过朗读故事、现场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及其含义。

(2)针对每一个成语故事,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例如“桃花运”这个成语故事,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时来运转、人事无常”等道理。

3.语言运用(1)引导学生使用所学成语进行段落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用“一鸣惊人”这个成语,写一篇有关成绩提高的段落。

(2)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展示段落,并通过互相分享、点评的方式,提高语言运用水平。

四、教学评价1.结合学生的口头表达、段落写作等方面,进行教学评价,从而了解学生在语言运用、阅读理解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进一步优化教学实施方式。

2.快乐学生学语文,进行学情反馈。

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和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成效,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质量。

五、教学建议1.温馨教学氛围: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提供富有创意的成语故事,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优秀的成语故事、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吸收所学知识。

3.温馨家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建立温馨的家园,让孩子们得到更多关爱,发挥出个人的优势,在成功的鼓舞下成为更好的人。

六、总结《成语故事》是小学三年级语文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语文阅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

六年级美术下册《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下册《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4.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
5.培养文化素养:结合成语故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能够熟练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2.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和审美能力,通过绘画创作表达成语故事的主题。
3.增强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成语故事,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成语故事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创设情境:通过讲故事、观看动画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有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4.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画龙点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吧!”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画龙点睛”成语的来源,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结合课本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细节,理解“画龙点睛”的寓意。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成语故事,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相互学习。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交流,互相提问,解答疑惑,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发放绘画材料,引导学生以成语故事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2.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性化建议和帮助。
3.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分享创作思路和心得。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成语故事,用绘画形式表现成语的寓意,并撰写一篇关于成语故事的短文。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校本课程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校本课程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校本课程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1 课程背景成语是汉语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和文化素养。

然而,目前学校中对成语的教学往往停留在简单的背诵和解释阶段,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低。

因此,开设一门以成语故事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增加学生的成语词汇量,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成语的理解能力,使他们能正确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2.1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以成语故事为主要内容,以常见的成语为教学材料。

课程内容包括:•成语的定义和解释;•成语故事的起源和含义;•成语的用法和运用。

2.2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互动和实践等。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讲授:通过讲解成语的定义、解释和用法,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成语故事的来源、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运用技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互动:通过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成语应用活动,如写作、演讲等,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评价和反馈3.1 教学评价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具体评价方法包括:•日常表现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

•成果展示评价:包括口头报告、写作、演讲等成果展示。

•考试评价:通过成绩考核来评价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2 教学反馈教学反馈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及时反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具体教学反馈方式包括:•批改作业: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个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2. 成语故事及寓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十个成语的掌握及运用。

2. 难点:成语背后的故事寓意及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解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情景教学: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促进学生思考。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成语的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学习成语:让学生自主学习“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成语,并讲解其故事。

3. 情景练习: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成语。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

6. 课后作业:布置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写作的作业,巩固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一个小测试,检验学生对成语故事及其寓意的记忆和理解。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或电子资料。

2. 教学PPT或幻灯片。

3. 白板和记号笔。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学习成语“画龙点睛”和“掩耳盗铃”。

2. 第3-4周:学习成语“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

3. 第5-6周:学习成语“亡羊补牢”和其他相关成语。

4. 每周安排1-2课时进行成语故事的学习和讨论。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了解成语故事的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成语寓意。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成语故事胸有成竹》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胸有成竹》教学设计

小组指导
在小组讨论中给予学 生指导,引导他们深 入思考问题,提高他 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 性思维能力。
个别辅导
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 的学生,提供个别辅 导服务,帮助他们解 决学习上的问题,提 高学习效果。
05
教学反思与改进
反思内容
教学内容
在讲解成语“胸有成竹” 的背景和含义时,是否足 够生动有趣,能否吸引学 生的注意力。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胸有成竹在实际生活和学习 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词:角色扮演
详细描述:让学生扮演成语故事中的角色,通过情景模拟再现故事情 节,加深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环节
总结词:总结回顾
01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回顾胸有成竹的含 义、背景和互动环节中的讨论,强调学生在实际生活 中运用该成语的重要性。
趣。
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
胸有成竹”的含义和应用。
在线教学
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在线讨论和答疑等功能,方便学生自 主学习和交流。
评价与反思
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小组报告等方 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引导学 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进一步提高学习 效果。
03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作业,如让学生运用胸有成竹造 句、写一篇关于该成语的小短文等,巩固学生对该成
语的理解和运用。
04
总结词:作业布置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胸有 成竹”这个成语的认知程度,以及他
们之前所了解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成语故事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成语故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成语故事,使学生了解成语的含义及用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准备教材:成语故事集教具:黑板、彩笔、投影仪、配套PPT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显示一幅插图,让学生猜猜其中的成语并解释含义。

2. 引导学生进入主题,介绍成语故事的定义及作用。

Step 2:学习与探究1. 将几个常用的成语故事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阅读。

2. 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各自读到的成语故事内容。

3.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成语故事的特点和作用。

Step 3:文化背景介绍1. 通过PPT展示一些古时的生活场景和文化背景,与成语故事的故事情节相对照。

2. 学生观察照片,回答有关成语故事的问题。

3. 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引导他们去理解成语故事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背景。

Step 4:巩固与拓展1. 将一些常见的成语列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配对,并找出成语故事的背景与含义。

2.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故事,编写一份小栏目报道,介绍成语的来历、故事情节和用法。

3. 学生展示并互相点评,认识到成语故事的多样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成语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通过阅读故事理解成语的含义,进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过于枯燥。

同时,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互动活动,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成语故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

教学重点:1、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一、激趣导入:1、师: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单的几个字却浓缩了深刻的道理,有些成语还包含着有趣的故事,你能说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吗?2、学生交流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师:我们今天来学习几个新的成语故事,第一个是什么?5、板书:自相矛盾6、提问:什么是矛?什么是盾?7、指名说,看图理解8、提问:“矛盾”放在一起组词是什么意思?9、师:我们中国的汉字很有趣,每个字都有单独的含义,可是把两个字放在一起组词,意义又发生了变化,如:东西,斟酌10、过渡:矛盾这个词的意思就________于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下面就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本,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2、生自读,师巡视。

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解释(2)重点指导:“戳”(3)指名解释,做动作三、精读《自相矛盾》:1、指名读,思考:这个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话概括。

2、指名说3、理清故事线索:师:一个完整的故事由起因、经过、结果构成,请大家找出来4、故事起因:一个楚国人卖矛和盾(1)过渡:卖东西要吆喝,他是如何吆喝的呢?请同学表演,评价(2)注意关键词:夸口,什么叫“夸口”?(3)哪些词表现他在夸口?(4)再来读读,感觉他的夸口5、故事经过:有个围观的人问他(1)过渡:这个人正在自卖自夸时,围观的人听了后,会有什么表现呢?(2)指名读6、故事结果: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1)过渡:这个楚国人有何反应?(2)学生齐答(3)“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4)他为什么会“张口结舌”?(5)此时,这个楚国人会想些什么呢?(6)如果你是当时围观的人,想对他说点什么呢?能给他一些善意的忠告吗?四、拓展:1、你从这个成语中学到了什么?2、生活中,你有过自相矛盾的时候吗?五、作业布置:把这个故事说给父母和朋友听六、板书设计:8、成语故事自相矛盾⊕⊕起因→→经过→→结果夸口问张口结舌教学反思:成语是我国的文化精粹,为了使学生喜欢学成语,在导入部分我通过举例“东西”、“斟酌”等词语分开解释的意思和组词后的意思有所不同,引起学生对汉语的兴趣,从而引出“矛盾”这个词,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矛盾”的故事________,引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

成语故事的教案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的教案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的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五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通过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亡羊补牢、掩耳盗铃、刻舟求剑、杯弓蛇影。

2. 成语故事及相关文化背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五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难点:理解成语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运用成语进行恰当的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及背后的故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故事,分析成语的用法和文化内涵。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成语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第一个成语“画龙点睛”,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 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让学生感受成语的生动形象。

4. 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个成语“亡羊补牢”,讲解其含义和用法。

5. 讲述“亡羊补牢”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教训。

6. 学生自主学习第三个成语“掩耳盗铃”,讲解其含义和用法。

7. 讲述“掩耳盗铃”的故事,分析故事中的愚蠢行为,引导学生引以为戒。

8. 学生自主学习第四个成语“刻舟求剑”,讲解其含义和用法。

9. 讲述“刻舟求剑”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中的寓意。

10. 学生自主学习第五个成语“杯弓蛇影”,讲解其含义和用法。

11. 讲述“杯弓蛇影”的故事,分析故事中的误会,让学生学会正确判断。

12. 成语接龙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巩固所学成语。

13.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运用所学成语写一篇小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成语运用能力:通过成语接龙游戏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文化理解程度:通过学生对成语故事背后文化内涵的分析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文本及注释。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学习常用的成语及其含义;3. 掌握运用成语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常用的成语及其含义;3. 成语故事的阅读与解析;4. 成语故事的编写与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并举例说明。

2. 成语的认识与学习(15分钟)教师给学生播放成语学习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应用场景。

然后,教师分发成语学习手册,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常用成语学习(20分钟)教师精心挑选一些常用的成语,通过图片与例句的呈现,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境,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成语进行语境运用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所学成语,让学生进行查字典或问同学解释含义。

4. 阅读与解析成语故事(25分钟)教师分发几篇成语故事给学生,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尝试解析故事中的成语含义。

学生可以在阅读完毕后,与同桌分享自己的理解,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5. 成语故事的编写与创作(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成语故事的编写与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已学的成语,构思并编写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与情节转折,并要求学生能够在故事中正确使用成语,突出成语的含义。

6. 总结与展示(5分钟)学生逐个展示自己编写的成语故事,并互相分享。

教师总结全堂,回顾课堂所学的成语,并再次强调成语的应用与运用。

四、教学评价与布置作业:1. 教师可根据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故事编写的能力,进行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价。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刚刚编写的成语故事为基础,深化发挥,进行文学创作,写成一篇短篇小说或寓言故事。

五、教学资源准备:1. 成语学习手册;2. 成语学习视频;3. 成语故事资料。

六、教学延伸:1. 拓展成语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充成语词汇量,提高成语的运用能力;2. 融入成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成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成语,培养成语的口语表达能力。

2024年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成语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简介成语是汉语语言的精华,是千年文化的瑰宝。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感受成语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汉语文化的热爱。

本教案以2024年为时间背景,结合新课程标准,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含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汉语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共包含五个成语故事,分别为:《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和《杯弓蛇影》。

每个成语故事的教学内容包括:成语解释、成语来源、故事梗概、人物分析、主题思想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来源和故事梗概。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成语的魅力。

5.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语故事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成语运用能力:通过课后实践环节,评价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4. 单元测试:进行成语知识测试,了解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安排共分为五个课时,每个课时对应一个成语故事。

具体安排如下:第1课时:《刻舟求剑》第2课时:《守株待兔》第3课时:《掩耳盗铃》第4课时:《亡羊补牢》第5课时:《杯弓蛇影》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成语的含义、来源和故事梗概。

难点: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以及对成语背后道理的理解。

八、教学准备1. 教材:成语故事教材或相关资料。

2. 课件:制作与成语故事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成语故事第1课时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成语故事第1课时苏教版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量适中,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适当调整作业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成就感。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家长在孩子完成作业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关注孩子的学习进步。
5.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1.注重成语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成语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针对学生在成语理解方面的不足,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具体语境,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观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带领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4.通过对成语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掌Hale Waihona Puke 一定的成语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故事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分析故事中的道理启示。
2.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4.学生在学习成语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三年级上册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字词基础和阅读能力。在成语学习方面,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成语,但对于成语故事的内涵和寓意理解尚浅。此外,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听故事,善于模仿和表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成语故事的动画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成语故事的学习中。

《成语故事二则》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

《成语故事二则》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
展示作品
鼓励学生将学习成果以手抄报、思维导图、PPT等形式进 行展示,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其他学生 更加直观地了解学习成果。
05
教师指导策略
启发引导,激发兴趣
1 2
创设情境
通过讲述与成语相关的故事或情境,将学生带入 到成语所表达的世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引导
针对故事情节或成语含义,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 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展示表演
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其他小组观看并评价。通过角色扮演的方 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和寓意。
分享交流学习成果
分享感受
让学生分享在学习成语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可以是对某 个成语的深入理解,也可以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 结。
交流方法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成语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记忆成 语、如何运用成语等,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成语故事二则》教学设计(三年 级语文下册)
汇报人:
2024-01-03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教师指导策略 • 教学评价与反思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三年级语文教学要求
01
02
03
04
识字与写字
学生需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汉 字,能够正确书写并理解其含
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0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回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
特点,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2
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改进
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
探究,以及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10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内容分析:课文由两个成语故事组成。

《自相矛盾》主要写的是古代有一个人卖矛和盾,他先夸盾好,什么矛也戳不破;然后又夸矛好,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

当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

"什么矛也戳不破"和"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是不能同时存在,是相互矛盾的。

这个成语比喻语言、行动前后相抵触;《滥竽充数》主要讲的是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齐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中间充数。

后来齐泯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这个成语故事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儿童阅读。

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从一到二年级已经学过不少成语故事,所以对成语故事不陌生。

孩子们大都非常喜欢这些短小精悍的故事。

教学时注意:要加强朗读训练;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成语故事中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语的意思。

学会用关联词语“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复述故事。

(二)过程和方法2.朗读课文,知道两则成语故事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两则成语故事所包含的意思。

3.了解成语故事的特点,学习作者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并根据《滥竽充数》的内容进行创编故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这二个成语的意思。

(二)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内容分析:课文由两个成语故事组成。

《自相矛盾》主要写的是古代有一个人卖矛和盾,他先夸盾好,什么矛也戳不破;然后又夸矛好,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

当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

"什么矛也戳不破"和"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是不能同时存在,是相互矛盾的。

这个成语比喻语言、行动前后相抵触;《滥竽充数》主要讲的是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齐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中间充数。

后来齐泯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这个成语故事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儿童阅读。

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从一到二年级已经学过不少成语故事,所以对成语故事不陌生。

孩子们大都非常喜欢这些短小精悍的故事。

教学时注意:要加强朗读训练;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成语故事中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词语的意思。

学会用关联词语“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复述故事。

(二)过程和方法2.朗读课文,知道两则成语故事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两则成语故事所包含的意思。

3.了解成语故事的特点,学习作者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并根据《滥竽充数》的内容进行创编故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这二个成语的意思。

(二)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四、教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时间: 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辅助环节)(一)看图猜成语同学们,伴随悠扬的古乐,呼唤我们步入中国文学───成语的殿堂,看着这些图,你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成语故事,看图猜一猜吧!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

板书:10.成语故事,齐读课题。

(二)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

3.懂得自相矛盾的寓意。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第一次先学后教)(一)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

注意上下结构的字和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写法。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字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3.检查词语的识读和理解运用。

出示词语:夸口围观张口结舌自相矛盾演奏逃走南郭先生滥竽充数(1)正确读词,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练习说话。

4.检查朗读课文。

(1)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个故事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重点检查指导难读的句子。

出示句子:①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他。

”部分学生对“随”、“戳”、“穿”的平翘舌音分不清,需要老师范读,领读,学生练读才能完成。

②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

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对于“居然”、“俸禄”字音读不好,老师采取让读得好的学生进行给范读,互帮互学。

(3)自己练习默读这两个成语故事。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简单交流:楚国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愚)南郭先生给你什么印象?(假)那文中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第二次先学后教)(一)精读感悟,体会《自相矛盾》成语所包含的意思1.自学指导一: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那个楚国人怎么夸自己的矛和盾的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

2.学生自学3.汇报交流(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总结: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

旁人问他:拿你的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怎么夸自己的矛和盾?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他。

”“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怎样读好这两个句子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用“夸口”的语气朗读。

要求读得语气很夸张,把那种当众吆喝、自卖自夸的语气形象地读出来。

)(3)结合插图,以替换词语和句子的方式来理解、感悟“张口结舌”。

将原句改成“那个楚国人_______________,回答不上来了。

”请学生填空。

①替换词语:目瞪口呆慌慌张张哑口无言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支支吾吾(以上这些词语都是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出来的。

)②进行一段话描写:如“那个楚国人急得满头大汗,看看自己的矛,又看看自己的盾,支支吾吾地傻了眼,最后什么也回答不上来。

”(在进行这段话描写时,学生不知该如何表达,于是我就把问题降低坡度,我在讲台前做动作,学生认真观察。

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

)这样,那个楚国人狼狈不堪的情景也就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自相矛盾”这一寓意也就水落石出了!(一个人头脑简单,不会深思熟虑,做事怎么能不自相矛盾呢?) (4)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5)学习了这则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指名说(6)小结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后行,要实事求事,不要像他那样说话(做事)那样,前后抵触,自圆其说。

三、自主识字(第三次先学后教)(一)书写教学出示生字“矛”、“盾”、“楚”1.识记它们;观察字的结构,重点笔画,描摹临写;2.组内一起扩词;矛(矛盾)(战矛)(矛头)盾(盾牌)(金盾)(银盾)楚(清楚)(楚国)(楚楚动人)3.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描摹临写。

(二)书写指导本课有3个字,“矛”和“楚”是两个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是注意上小下大,找准关键笔;“盾”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写时注意第二笔竖撇略长,里面是目,不是日。

(可以示范一个,引导观察)。

学生再次临写,并对照教材例字,自我纠正。

(注意握笔姿势和坐姿的书写习惯的教学)四、归纳总结,达标训练(一)归纳总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成语故事《自相矛盾》,知道了它是一篇,主要写了,让我们明白了的道理。

(二)当堂训练1.读拼音写词语。

chǔ guó máo dùn ruì lì( ) ( ) ( )2.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口()()自相()()哑口()()目瞪()()3.《自相矛盾》的寓意是?五、日清作业:朗读课文,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外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一)复习导入1.复述一下《自相矛盾》的故事。

2.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滥竽充数》。

(二)明确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滥竽充数》。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这个成语故事所包含的意思。

3.根据《滥竽充数》的内容进行创编故事。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第一次先学后教)(一)体会成语《滥竽充数》所包含的意思1.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1)学生查字典。

(2)汇报自查结果,指名回答。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自学指导二:默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1)自主学习。

(2)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①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②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装出吹得样子,居然得到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说一句话,看学生是否对句子意思已理解。

③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没有真本事,鱼目混珠的人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三、积累拓展,读写训练(第二次先学后教)(一)两则故事的表现方法1.自学指导三:快速浏览课文,总结一下两则故事表现方法。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

(1)对比鲜明。

《自相矛盾》由开始的得意洋洋的“夸口”,与最后的“张口结舌”形成对比;《滥竽充数》由开始时的蒙混过关到最后独奏时“只好偷偷溜走”形成对比;两则故事基本上都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的。

(2)以形象感染人。

两则故事都勾勒出精彩的人物形象:楚国人先得意后丧气的形象,南郭先生先装模作样,后狼狈逃窜的形象。

四、归纳总结,达标训练(一)归纳总结借助故事的表现方法及板书复述故事。

(二)达标训练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成语故事,你一定对其中的几个人物印象深刻吧!试着用简洁的语言评价一下他们吧!1.卖矛与盾的楚国人2.南郭先生五、日清作业(一)拓展小练笔。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布置作业。

(以下任选其一)1.基础题:(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写句子。

2.挑战题:(1)绘声绘色讲故事,丰满人物形象。

提示:①南郭先生是如何混进吹竽队伍的?②第一次拿到俸禄后,有什么举动,会怎么想?③当齐泯王要求单独吹奏时,他是怎样惴惴不安,然后偷偷逃跑?(二)创编故事,挑战自我,提示:①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事情完整。

②刻画人物细致、具体。

③题目自拟如:《南郭先生“失业”记》、《下岗后的南郭先生》等。

六、板书设计10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愚假夸口张口结舌蒙混过关偷偷溜走得意丧气装模作样狼狈逃窜附《成语故事》预习单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

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二、我会读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

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2.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

比如:夸口 围观 张口结舌 自相矛盾 演奏 逃走 南郭先生 滥竽充数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