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组播技术白皮书

合集下载

华为电信级组播解决方案

华为电信级组播解决方案

近年来,基于IP技术的各类视频应用发展很快,如BTV、视频会议、远程教学、网络游戏、股市行情实时发布、网络广播、协同计算、手机电视等,视频业务已经继语音业务之后,成为运营商的下一代高价值业务。

在视频业务中,BTV、远程教学、股市行情、网络广播、手机电视等流量都具有点对多点、单向接收为主的特点,因而特别适合采用组播技术来下发流量以节省带宽。

目前,现网IP组播的实现主要基于两套技术组合,一套以PIM-SM和IGMP v1/v2协议为核心,配以IGMP Snooping、IGMP mapping、MSDP、MBGP,形成从组播树建立、二层组播转发与控制、到跨自治系统组播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另一套以PIM-SSM和IGMPv3协议为核心,配以IGMP Snooping和MBGP,同样可以构成包括组播树建立、二层组播控制、跨自治系统组播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

但是这些仅仅基于传统IP组播技术的解决方案都存在着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视频业务与语音业务同属高实时性业务,对网络的可靠性、丢包率、延时、延时抖动都很敏感,而且视频流对网络带宽的需求要比语音流大得多,因此视频业务对网络可靠性、QoS保证的要求也较语音更为严格。

但是传统IP组播用UDP报文封装应用层数据,在传输层不提供任何可靠性保证,而且组播路由依赖于单播路由,收敛速度慢,缺乏对关键节点的保护机制,一旦节点或路径发生故障,恢复时间可能长达几十甚至上百秒,另外,传统IP组播技术在QoS、安全性、可管理性等方面也没有作任何考虑,因此传统组播技术无法满足电信级运营的要求,如果要在多业务IP承载网中应用组播技术开展视频业务,那么我们就必须对组播技术进行一系列改进。

华为提出的“电信级组播”,就是一个能够完整地解决组播可靠性、QoS保证、安全性、可管理性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

组播可靠性在可靠性方面,组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类,即:组播树上发生路径或节点故障时的快速收敛,以及DR、RP、Source等关键点的快速保护倒换。

基于10GEPON的IPTV可控组播的实现方式研究

基于10GEPON的IPTV可控组播的实现方式研究
join
加入成功消息
join
判断权限: 禁止
join 加入失败消息
主机 1 离



带上端口号 vlan
leave GS query GS query
如果正常离开
leave 下发规则 GS query GS query
如果正常离开
判断是否为 最后组成员
leave 离开消息
leave
General query
2011年第 35 卷第 03 期(总第 353 期)
85
Wide band network
宽带网络
在 图 1 中 ,10 G EPON 系 统 的 光 线 路 终 端 (OLT) 设 备 通 过 业 务 路 由 器 (SR)和 宽 带 接 入 服 务 器 (BRAS)接 入到 IPTV 网,光分配网络(ODN)中的分光器采用 1∶128 分光器。 光网络单元(ONU)根据 FTTH 和 FTTB 两种不 同的应用场景分别选用单用户单 元(SFU)的 ONU 和多 住户单元(MDU)的 ONU,其中,家庭网关单元(HGU)实 现了单用户单元(SFU)的 ONU 和家庭网关(HGW)综合 功能。 通过家庭网关(HGW)分别连接电话机、计算机和 电视机,实现语音、数据和 IPTV 视频的多业务承载。
10 G EPON OLT 的 上 联 端 口 担 当 用 户 主 机 的 角 色 , 下联端口担当组播路由器的角色, 即 10 G EPON OLT 的 上 联 接 口 卡 上 的 IGMP Proxy 相 对 于 连 接 在 上 联 端 口 上 的组播路由器而言是一台用户主机, 响应组播路由器的 查 询 任 务 ;10 G EPON OLT 的 PON 接 口 卡 上 的 IGMP Proxy 相对于连接在 PON 口上的用 户主机而言是一台组 播路由器,可以执行查询任务。

可控组播原理描述

可控组播原理描述

可控组播原理描述可控组播原理是一种网络通信技术,用于在网络中同时向多个接收端传输数据。

相比于单播和广播,组播可以提高网络传输效率,节省带宽资源。

那么,可控组播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需要了解组播的基本概念。

组播是一种一对多的通信方式,它通过将数据包发送到一个组播组的IP地址,然后由网络设备将数据包转发给加入该组播组的所有接收端。

这些接收端可以是位于同一局域网中的主机,也可以是位于不同网络中的主机。

组播组的IP地址是一个特殊的IP地址,被称为组播组地址。

在可控组播中,我们需要实现对组播传输进行控制和管理,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下面,我将介绍可控组播的主要原理和技术。

1. 组播组管理可控组播中,组播组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组播组的管理包括组播组的创建、加入和退出。

创建组播组时,需要指定组播组的IP地址和端口号。

加入组播组时,主机需要向网络设备发送加入组播组的请求,以便接收组播数据。

退出组播组时,主机需要向网络设备发送退出组播组的请求,不再接收组播数据。

2. 组播组成员管理可控组播中,组播组成员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组播组成员管理包括组播组成员的加入、退出和查询。

加入组播组时,主机需要向网络设备发送加入组播组的请求,并将自己的IP地址和端口号告知网络设备。

退出组播组时,主机需要向网络设备发送退出组播组的请求,不再接收组播数据。

查询组播组成员时,网络设备可以查询当前加入组播组的主机信息。

3. 组播路由协议组播路由协议是可控组播的核心技术之一。

组播路由协议用于确定组播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

常见的组播路由协议有DVMRP、PIM-DM、PIM-SM等。

这些协议通过建立组播树或组播链路,实现组播数据的传输。

组播路由协议可以根据网络拓扑和流量需求,动态地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4. 组播转发组播转发是指网络设备将组播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组播组的所有接收端的过程。

在可控组播中,网络设备需要根据组播路由表,将组播数据包转发到正确的接口或链路。

IPv6组播技术

IPv6组播技术

1 Pv6中可控组播技术介绍对于IPv6的可控组播技术而言,在实现中首先要符合组播路由协议(PIM)、组播组管理协议(MLD)等基本组播协议的要求。

在此基础之上,建立IPv6可控组播的技术模型,确定在一个可控组播的部署环境中,对组播源及组播接收者的控制。

在IPv6可控组播技术应当能够提供以下功能:∙对组播源严格控制,阻止未被授权的组播流的发送。

∙对组播接收者严格控制,阻止未授权用户组播流量的获取。

∙对用户身份控制,能够针对用户的身份进行组播组的授权。

∙组播控制权限能够根据用户的在线情况实时下发,避免设备的压力过大。

∙抑制二层组播报文,使其无法在接入层泛滥。

∙与现有的认证计费系统配合,达到平滑升级的目的。

∙在现有的设备上平滑升级支持IPv6可控组播功能在IPv6的组播环境中,组播的组管理协议和组播路由协议在原理上没有发生变化,为了适应IPv6报文的特点,相关协议进行了一些适配性的修改。

同时,IPv6的组播地址与对应的组播MAC地址发生了一些变化,同IPv4的组播相比,IPv6组播的IP地址与组播的MAC 的对应关系不存在32比1的问题,这样在IPv6网络中,IPv6的组播地址分配会更加合理。

因此,在IPv6的可控组播中,需要对这些变化进行处理,才能够实现可控组播的功能。

如上所述,在IPv6的可控组播涉及到的技术主要有:组播源控制,组播组控制。

同时,当IPv6网络中开启组播业务时,要考虑到组播地址的分配问题。

下面将对IPv6网络中可控组播所涉及的技术及可控组播的实现过程进行分析。

1.1 IPv6的组播地址同IPv4组播一样,在IPv6中,使用组播组地址来确定一个组播组的接收者,接收者接收IPv6组播时,必须要知道IPv6的组播组地址,这样通过MLD协议的管理,接收者才能够获取IPv6的组播流。

IPv6的组播组地址格式如图1所示:图1 IPv6组播地址格式最高的8个bit为0xFF,标识此地址为组播地址。

烽火网络PIMSM技术白皮书

烽火网络PIMSM技术白皮书

烽火网络PIMSM技术白皮书 1.组播路由协议概述 (1)2. PIMSM协议介绍 (2)2.1. RPT和RP (2)2.2. PIM邻居 (3)2.3. RPT的添加和裁剪 (3)2.4. 组播数据转发 (5)2.5. SPT倒换 (6)2.6. 声明过程 (8)2.7. RP和BSR (8)2.8. 软状态 (9)3. PIMSM的配置 (9)3.1. 配置PIMSM协议 (9)3.2. 配置PIMSM接口 (10)3.3. 配置候选RP (10)3.4. 配置候选BSR (11)3.5. 配置SPT倒换的容限 (12)3.6. PIMSM调试信息 (12)4.结论 (15)1. 组播路由协议概述随着IP网络的发展,各种组播业务也得到了发展。

组播数据是从一个源发送到多个接收目的地,传统的单播路由必须确定每一个目的地的地址,并分别发送不同的数据包,而组播则可以通过一个组播地址只发送一个数据包的拷贝。

和单播需要单播路由一样,组播也需要组播路由的支持,目前有许多组播路由协议,如DVMRP,MSDP,MBGP,MOSPF,PIMSM,PIMDM等。

 PIMSM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组播协议,它的全称是协议无关组播的稀疏模式。

协议无关是指与底层使用的单播路由协议无关,可以使用任何单播路由协议提供的单播路由,稀疏模式则是针对密集模式而言的。

稀疏模式的基本观点是主机必须请求之后才能够接收数据,而密集模式则是先认为主机需要接收数据。

稀疏模式通常用于较大的网络当中,而密集模式则适用于较小规模,组播成员较为密集的网络。

 烽火网络的PIMSM遵循以下标准: ※ RFC 2117—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Sparse Mode(PIM-SM):protocol specification※ RFC 2362—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Sparse Mode(PIM-SM):protocol specification※ Draft-itef-pim-sm-new-03-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Sparse Mode(PIM -SM): protocol specification(Revised)※ RFC 2934——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MIB for IPv42. PIMSM协议介绍2.1.RPT和RP反向路径树(RPT)是PIMSM的基本概念。

可控组播技术白皮书

可控组播技术白皮书

可控组播技术白皮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目 录1前言 (1)2技术简介 (2)3关键技术 (4)3.1组播地址分配 (4)3.2组播源控制 (5)3.3组播流量控制 (7)3.4组播接收者控制 (7)3.5组播接收者认证和控制点 (8)3.6组播接收者授权方式 (9)3.7组播安全控制 (9)4典型应用 (11)5.结束语 (12)附录A 缩略语 (13)可控组播技术白皮书摘要:IP 组播技术能够有效地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是目前IPTV业务的关键技术之一,而业务的顺利开展依赖于有效的业务管理、监控及安全控制。

本文介绍了实现可控组播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包括信源管理、用户管理和组播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可控组播、IGMP、PIM、组播权限、组播安全1 前言当前运营商开展的IPTV业务主要包括电视直播(BTV)、VOD、时移电视(Time Shifted TV)及因特网浏览等业务,其中组播技术是实现BTV业务的关键技术之一,另外基于宽带网络的流媒体、视频会议等各种宽带增值业务也都要用到组播技术。

但是,目前组播业务在运营方面还存在用户管理、业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组播协议中没有提供用户认证支持,用户可以随意加入一个组播组,并可以任意离开。

组播源无法知道用户何时加入,何时退出,无法统计出某个时间网络上共有多少个用户在接收组播流量;组播源也缺少有效的手段有效控制组播信息在网络上传送的方向和范围。

另外,组播协议在安全上也没有提供可靠的保证。

在网络上的任何用户都可以作为组播源发送组播流量,在组播系列协议中缺乏对组播源可靠的控制,同样也无法对用户进行有效控制。

在一个支持组播的网络中,存在组播节目冲突问题,也存在非法组播源传播的问题。

因此,尽管组播技术具备开展新业务的许多优势,并且协议日臻完善,但开展组播业务还面临着组播用户认证、组播信源安全性和组播流量扩散安全性等问题。

视频监控技术白皮书-EPON

视频监控技术白皮书-EPON

EPON 技术白皮书华为3Com技术有限公司Huawei­3Com Technologies Co., Ltd.目 录1EPON技术介绍 (6)1.1PON技术发展 (6)1.2EPON的基本原理 (8)1.3EPON的传输原理 (11)2EPON与其它常见接入技术的比较 (12)3EPON协议和关键技术介绍 (14)3.1EPON协议栈介绍 (14)3.1.1EPON的层次模型 (14)3.1.2MPCP子层 (14)3.1.3EPON的物理层(RS子层、PCS子层、PMA子层、PDM子层) (15)3.2EPON关键技术 (18)3.2.1EPON数据链路层的关键技术 (18)3.2.2EPON物理层的关键技术 (21)3.2.3EPON的QoS问题 (21)3.3拓扑结构 (23)4华为3COM的EPON产品 (24)4.1华为3COM的产品形态 (24)4.2华为3COM的设备特点 (25)附录: (27)1EPON与其它常用接入方式比较 (27)1.1 EPON与ADSL的比较 (27)1.1.1 技术发展趋势 (27)1.1.2 运行维护 (28)1.2EPON与VDSL的比较 (30)1.3 EPON与LAN接入的比较 (31)1.4 PON + LAN与光纤直驱+LAN的比较 (32)1.5 EPON与BPON的比较 (34)1.6 EPON和GPON的比较 (35)1.7 EPON与HFC(光纤同轴混合网络)的比较 (36)图 目 录图1 PON的两个主要标准体系 (6)图2 EPON原理 (9)图3 上下行传输原理 (11)图4 EPON的层次模型 (14)图5 LLID在帧中的位置 (16)图6 测距和时延补偿 (20)图7 星型结构 (23)图8 树型结构 (24)图9 华为3COM 的ONU设备 (24)图10华为3COM的 OLT 设备 (25)图11传统以太网接入汇聚层解决方案 (33)图12EPON 接入汇聚层解决方案 (34)EPON产品技术白皮书关键词:FTTH FTTB FTTx EPON 技术 白皮书 Quidway S6500摘 要: 本文献是关于EPON技术的介绍说明型文档,目的在于说明EPON是一个什么技术、解 决了什么问题。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5G高新视频系列技术白皮书的通知-广电办发〔2020〕215号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5G高新视频系列技术白皮书的通知-广电办发〔2020〕215号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5G高新视频系列技术白皮书的通知
正文: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5G高新视频系列技术白皮书的通知
广电办发〔2020〕2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总局直属有关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办公厅、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相关单位:
为深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打造更高技术格式、更新应用场景、更美视听体验的5G高新视频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广电总局组织编制了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VR视频和云游戏等4份5G高新视频系列技术白皮书(见附件),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做好落地实施工作。

特此通知。

附件:1.《5G高新视频-互动视频技术白皮书(2020)》-印发稿
2.《5G高新视频-沉浸式视频技术白皮书(2020)》-印发稿
3.《5G高新视频-VR视频技术白皮书(2020)》-印发稿
4.《5G高新视频-云游戏技术白皮书(2020)》-印发稿
1、互动视频(略)
2、沉浸式视频(略)
3、VR视频(略)
4、云游戏(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2020年8月25日
——结束——。

华为技术方案(IPTV)-可控组播

华为技术方案(IPTV)-可控组播

技术方案——可控组播2005第四期文档下载(3175 KB) /cn/publications/view.do?id=614&cid=225&pid=89——IPTV业务的承载风帆一、前言进几年来,随着网络带宽和接入用户的迅猛增加,宽带业务运营商已经将关注的焦点逐渐由提高宽带用户数向提高户均营收(ARPU)值的目标转移。

IPTV业务作为消除宽带用户终端瓶颈及技术差异、实现内容运营的特有优势而为宽带运营商广泛看好。

IPTV业务作为一种利用宽带网络为用户提供交互式多媒体服务的业务。

为了保证观看的质量,一般会采取3~4M(MPEG2)或1.5~2M(MPEG4、H.264或者其他更高压缩率的编码)。

来达到数字化(如DVD)的播放效果。

作为一种带宽吞噬型业务,如何在宽带IP城域网为每个用户保证至少2M的接入带宽。

使用传统的单播和广播的数据包转发方式,简单的通过网络扩容改造来满足带宽的需求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

IP组播技术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二、组播节约骨干网络宝贵的带宽资源IPTV中的BTV(电视直播)业务,是非常适合利用组播技术来进行传输的,因为对于观看同一频道的大量用户来说在同一时间收看的是同一内容。

媒体服务器仅发送一份该直播电视频道的报文,网络在用户的分支点才进行复制,在分支点以上的网络只需传送一个数据流,大大减轻了网络的带宽及服务器资源。

如何将各个频道名翻译为网络设备、服务器能够识别和区分的语言,就需要为不同的频道名分配唯一的组播地址。

比如为CCTV5分配225.0.0.5的组播地址。

用户在选择观看CCTV5频道的时候,实际上是一个加入225.0.0.5组播组。

(图1)图1 承载网组播模型在整个宽带城域网内,基于不同层次的网络设备需要运行不同的组播协议来进行组播信息的传递和交互。

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IPTV用户终端-路由设备IPTV用户终端,比如STB(机顶盒)与其上连的路由设备需要运行基于客户端-路由器的组播协议来进行组播信息的交互。

EPON技术白皮书2009-0.1

EPON技术白皮书2009-0.1

EPON技术白皮书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Raisecom Technologies Co.,Ltd2009-051、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网络发展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带给了网络新的特点,这些变化也对现有网络提出了诸多挑战,我们需要在变化中把握住网络发展的脉搏,以便提供出符合客户需求和适应时代发展的产品。

基于千兆以太网的宽带无源光网络系统(EPON)是当代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向客户提供的业务逐渐从分离的业务向IP为基础的综合业务过渡,形成综合的多媒体环境,可向用户提供从窄带到宽带的多种业务服务。

现有的大部分业务是通过双绞线网传输,有线电视业务通过同轴电缆网传播。

随着DWDM技术及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核心网和用户网已经得到了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发展。

而建立一个新的与之相对应的网络“最后一公里”的网络,成为网络发展的迫切要求。

为了有效满足社会对综合业务的需求,迅速开发一种能够大规模推广以降低成本、能够与IP业务紧密结合的以保护投资、能尽量有效地利用已有信息基础设施以减少重复投资、还能够便于未来网络升级的宽带业务接入网平台已成为摆在我国和其它各国面前的紧迫课题。

EPON就是这个热点领域的热点技术。

2、前言光纤通信是下一代接入网中的主流技术,光纤到家庭(FTTH)是网络技术不断追求的梦想和探索的技术方向。

在当今业务种类和数据量都不断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高带宽、高服务质量(QoS)需求变得更为迫切!而 EPON 技术是一种基于光通信,满足下一代接入网高带宽、高服务质量要求的技术,它极好满足了用户对于多重播放业务(高带宽高服务质量)的需求。

回顾现今传统接入技术,目前国内 IP 城域网的接入部分主要由 ADSL 和ETHERNET 构成,基于电话线的 xDSL 技术带宽受制于距离和线路质量,已经很难再有长足的发展;以太网交换机每端口带宽虽高,但往往由于上行端口带宽有限,导致下行端口争抢带宽,并且缺乏有效管理机制,高带宽和 QoS 无法真正体现,还有 100 米的传输距离也限制其覆盖范围;无线接入技术受到建筑物阻挡和环境干扰,同时网络安全有待考证;其他接入技术都由于带宽不足而无法开展多种业务。

IPv6解决方案可控组播技术白皮书(2021)

IPv6解决方案可控组播技术白皮书(2021)

IPv6解决方案可控组播技术白皮书(2021)IPv6解决方案可控组播技术白皮书关键词:组播,可控组播,IPV6摘要:IP组播技术的出现使得对特定数据的分发能够大大的节约带宽。

但使用组播技术的同时,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控制也是目前组播技术研究的一个方向。

本文描述了在IPv6环境下的一种可控组播的技术及其部署方案。

缩略语清单:缩略语 PIM PIM DM PIM SM MLD MLD Snooping 英文全名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Dense Mode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Sparse Mode 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 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 Snooping 中文解释协议无关组播协议无关组播―密集模式协议无关组播―稀疏模式组播侦听者发现协议组播侦听者发现协议窥探Copyright ? 2021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第1页, 共15页IPv6解决方案可控组播技术白皮书公开目录1 2组播技术概述 ........................................................................... ........................................ 3 IPv6组播技术介绍 ........................................................................... ................................ 3 2.1 2.2 2.3 2.4 2.5 3IPv6组播地址 ........................................................................... ............................ 3 IPv6组播MAC地址 ........................................................................... ................... 4 组播组管理协议 ........................................................................... ........................ 5 MLD Snooping技术............................................................................ .................. 8 组播路由协议与组播转发 ........................................................................... (11)H3C可控组播技术 ........................................................................... .............................. 12 3.1 3.2 3.3 3.4组播源控制 ........................................................................... .............................. 12 组播接收者控制 ........................................................................... ...................... 13 用户组播权限部署及计费 ........................................................................... ...... 14 典型应用场景 ........................................................................... .. (15)4 总结 ........................................................................... (15)2021-5-7第2页, 共15页IPv6解决方案可控组播技术白皮书公开1 组播技术概述组播是指在IP网络中将数据包以尽力传送的形式发送到某个确定的节点集合(即组播组),其基本思想是:源主机(即组播源)只发送一份数据,其目的地址为组播组地址;组播组中的所有接收者都可收到同样的数据拷贝,并且只有组播组内的主机可以接收该数据,而其它主机则不能收到。

组播技术白皮书

组播技术白皮书

组播技术白皮书
闲云
【期刊名称】《当代通信》
【年(卷),期】2003(000)009
【总页数】6页(P28-33)
【作者】闲云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5.0
【相关文献】
1.从中国政府白皮书英译本看政府形象构建
——基于LancsBox的中国政府白皮书英译本词汇使用特征分析 [J], 钟子龙
2.从中国政府白皮书英译本看政府形象构建——基于LancsBox的中国政府白皮书英译本词汇使用特征分析 [J], 钟子龙
3.ECC发布《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白皮书2.0》、《5G时代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网络白皮书》、《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节点白皮书1.0》三大白皮书 [J],
4.地方政府白皮书发布现状及其机制构建——基于上海市政府白皮书的考察 [J], 许敏
5.《广播电视人工智能应用白皮书(2018版)》《广播电视行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白皮书》通过专家评审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gmpsnoop技术白皮书

igmpsnoop技术白皮书

IGMP SNOOP技术白皮书一.IGMP SNOOP产生的原因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协议讲述了路由器如何发现自己直连网络上有哪些IP组播组存在。

简单的说,就是路由器周期在自己的端口上发送IGMP 查询报文(IGMP Query消息),路由器连接的网络上的主机(PC)收到IGMP 查询报文后,通过发送IGMP报告报文(IGMP Report)把自己属于的组告诉路由器。

当路由器收到IP组播数据时,将把组播数据转发到路由器上有对应组播成员主机存在的端口上。

当主机退出组播组时,通过发送IGMP离开(IGMP Leave)报文来向路由器通告自己不再希望接收该IP组播组的数据。

在组网时往往是路由器的端口连接以太网交换机,然后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接入用户的PC机,而交换机收到IP组播数据时、将把该组播数据发送到自己的其它所有端口,也即把组播数据象广播数据一样进行转发,这就导致交换机把组播数据发送到了一些没有组播成员PC存在的交换机端口上,那么这些用户的PC机就收到了对他们来说没有意义的数据。

这既浪费这些PC机的CPU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并且更严重的问题是:如果交换机上对每个端口进行了带宽限制,那么这个端口上的用户应该得到的带宽就被浪费了,这样就会导致用户的抱怨。

正是因为上面的问题,导致IGMP SNOOP技术在交换机上的产生。

二.IGMP SNOOP的工作原理IGMP SNOOP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即交换机监控接收到的IGMP报文,然后在交换机上形成组播转发条目,这样当交换机接收到组播数据时,就可以根据组播转发条目将数据转发到确实有组成员存在的端口上。

具体的来说,使能IGMP SNOOP之后,交换机接收到IGMP报文时的处理为:1.交换机对于IGMP报文不能按照组播的转发流程(即广播的方式)进行转发,而是交给IGMP SNOOP模块处理;2.交换机收到IGMP QUERY报文时,需要记录收到该报文的端口,并将该报文转发到该VLAN的其它所有端口;3.交换机收到IGMP REPORT报文时,交换机不能将该报文转发到同一vlan的其它端口,而只能将该报文转发给收到过IGMP QUERY的端口;并且,IGMP SNOOP模块需要创建该组的组播转发条目,并将该端口以及QUERY端口加入到该组播转发条目;4.交换机收到IGMP LEAVE报文时,只需要将该LEAVE消息转发到收到过IGMP QUERY 的端口即可;如果没有使能IGMP快速离开功能,那么IGMP SNOOP模块使用老化功能(即如果该端口在规定时间之内没收到IGMP REPORT报文)将该端口从组播转发条目中删除,如果使能了IGMP快速离开功能,那么需要立即将该端口从组播转发条目中删除;三.IGMP FILTER说明从上面IGMP SNOOP的工作流程可以看出,IGMP SNOOP模块根据IGMP QUERY、IGMP REPORT、IGMP LEAVE消息在交换机上动态创建、删除组播组以及维护组播组的成员端口信息,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很有可能需要限制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允许加入哪些组播组,从而产生了IGMP FILTER功能。

基于10G EPON的IPTV可控组播的实现方式研究

基于10G EPON的IPTV可控组播的实现方式研究
W i eb n t r } d a d ne wo k
赛带网络 l
文 章 编 号 :0 2 8 9 ( 0 】 O — 0 5 0 10 — 62 2 1 )3 08 —4
基于 1 P N的 I T 0G E O P V可控组播的实现方式研究
王 余 浩
( 苏 省 灌 云县 文广 体 局 有 线 电视 台 , 苏 灌 云 2 2 0 ) 江 江 2 2 0
WANG Yu a ho
(h V Sain o utr Bod at g ad 却 ot C u cl un u ono,Jagu G ay n 2 2 0,C ia T e T tt f C l e racs n n o u i r o n i s ,G ay n C u t' i s un u 2 2 0 hn ) n
mu t a ti G E ONa e gv n n h o t la d ma a e n t o s o les n 1 P i 0 r ie .a d t e c n r n n g me tmeh d f I o
e e de OA M s a e r op s d. xtn d me s g a e pr o e
mu i a t b s d o GMP c n r l d me s g n he s ae n I o t l sa e a d oe
【 y w r s 0G E O ; P V I MP O M; ot ld mu i s Ke o d 】1 P N IT ; G ; A cnr l hc t oe a
【 src】 1 P N i rgre snx e ea o O eh ooy w i a et h ra bn cesn eso i osri s Abtat 0G E O s eadda etgnrt nP N t nlg, hc cn m e tebod a dacs ed f d evc i c h ve e

IPv6组播技术白皮书

IPv6组播技术白皮书

IPv6组播技术白皮书关键词:IPv6,组播,MLD,PIM,Embedded RP,SSM摘要:本文介绍了IPv6组播地址和IPv6组播协议等技术要点。

缩略语:缩略语英文全名中文解释DM DenseMode 密集模式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MBGP Multicast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组播边界网关协议MLD 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 组播侦听者发现协议MLD Snooping 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 Snooping 组播侦听者发现协议窥探MSDP Multicast Source Discovery Protocol 组播源发现协议PIM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 协议无关组播Point 汇集点RP RendezvousSM SparseMode 稀疏模式Multicast 指定信源组播SSM Source-Specific目录1 概述 (3)2 IPv6组播技术实现 (3)2.1 IPv6组播地址 (3)2.1.1 IPv6组播地址格式 (3)2.1.2 永久分配的IPv6组播地址 (4)2.1.3 基于单播前缀的IPv6组播地址 (5)2.1.4 内嵌RP地址的IPv6组播地址 (6)2.1.5 IPv6 SSM组播地址 (7)2.1.6 IPv6组播MAC地址 (7)2.2 IPv6组播协议 (8)2.2.1 组播组管理协议 (8)2.2.2 组播路由协议 (8)3 参考文献 (9)1 概述作为IPv4协议的替代,IPv6协议使用128位的地址结构解决了IP地址不足的问题,同时对一些特性进行了优化处理。

基于10GEPON的IPTV可控组播的实现方式研究

基于10GEPON的IPTV可控组播的实现方式研究

基于10GEPON的IPTV可控组播的实现方式研究引言: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即基于Internet协议的电视服务,通过IP网络向用户提供电视、影视、音乐、游戏等多种多媒体业务。

而组播(Multicast)通信技术能够在广播网络中实现一对多的数据传输,是实现IPTV服务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将针对基于10G EPO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的IPTV可控组播的实现方式进行研究。

一、10GEPON技术简介10G EPON是一种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技术,用于实现光纤到用户的接入。

它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将光纤带宽划分成多个通道,每个通道达到10Gbps,以满足高带宽的需求。

EPON具有高带宽、灵活性强、成本较低等特点,逐渐成为了广域光网络的主流技术。

二、IPTV可控组播技术研究1.组播模型设计在IPTV中,可控组播是指对组播流进行管理和控制,以实现用户单播与组播之间的切换。

设计组播模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用户订阅管理:将用户订阅信息与组播控制信息进行关联,以实现用户对组播的管理和控制。

(2)频道管理:对频道进行管理,包括频道的选择、命名、分组等。

(3)多用户支持:支持多个用户同时观看不同频道的组播流。

(4)数据传输机制设计:设计高效的数据传输机制,确保组播数据的可靠传输。

2.组播控制协议设计组播控制协议是实现可控组播的关键。

在10G EPON环境中,可以选择使用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或PI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等组播控制协议。

IGMP主要应用于局域网环境,而PIM是一种可扩展的组播协议,适用于广域网环境。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组播控制协议,并进行协议设计和优化,以提高组播效率和稳定性。

3.服务质量保证IPTV是实时的多媒体业务,对服务质量(QoS)的要求较高。

华为交换机 01-08 可控组播配置

华为交换机 01-08 可控组播配置

185
S2700, S3700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 配置指南-IP 组播
8 可控组播配置
截此IGMP/MLD Report报文,不让其生成转发表项,从而使用户接收不到该组播组的 数据流。如果组播组在模板的列表下,则看列表以哪种方式加入模板,如果列表以观 看方式加入模板,则让IGMP/MLD Report报文通过。如果列表以预览方式加入模板, 也让IGMP/MLD Report报文通过,但同时启动一个定时器,当预览时间超时就删除该 组播组的转发表项,并拦截该组播组后续的IGMP/MLD Report报文。从而实现预览功 能。
传统的组播业务是不可控的,用户可以通过发送IGMP/MLD Report报文来加入某个组 播组,从而接收该组播组的组播报文。随着IPTV业务的逐步开展,这种不可控的组播 业务已经无法适应运营需求。IPTV业务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电信业务,用户只有通过缴 纳费用才能收看某个节目(加入组播组),如果不能对用户进行鉴权,则无法满足 IPTV的运营需求。可控组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其核心思想就是控制用户加入 某个组播组的权限。当用户请求加入某个组播组时,交换机设备必须对这个请求进行 鉴权,拒绝非法或越权的请求。
说明
● 如果用户接入使用的是IGMPv1或者IGMPv2版本,不需要配置ipv4-source-address参数,如 果使用的是IGMPv3版本,可以配置ipv4-source-address参数。
● 如果用户接入使用的是MLDv1版本,不需要配置ipv6-source-address参数,如果使用的是 MLDv2版本,可以配置ipv6-source-address参数。
8.2 基本概念
介绍可控组播中组播组、组播组列表、组播模板三个基本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控组播技术白皮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目 录1前言 (1)2技术简介 (2)3关键技术 (4)3.1组播地址分配 (4)3.2组播源控制 (5)3.3组播流量控制 (7)3.4组播接收者控制 (7)3.5组播接收者认证和控制点 (8)3.6组播接收者授权方式 (9)3.7组播安全控制 (9)4典型应用 (11)5.结束语 (12)附录A 缩略语 (13)可控组播技术白皮书摘要:IP 组播技术能够有效地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是目前IPTV业务的关键技术之一,而业务的顺利开展依赖于有效的业务管理、监控及安全控制。

本文介绍了实现可控组播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包括信源管理、用户管理和组播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可控组播、IGMP、PIM、组播权限、组播安全1 前言当前运营商开展的IPTV业务主要包括电视直播(BTV)、VOD、时移电视(Time Shifted TV)及因特网浏览等业务,其中组播技术是实现BTV业务的关键技术之一,另外基于宽带网络的流媒体、视频会议等各种宽带增值业务也都要用到组播技术。

但是,目前组播业务在运营方面还存在用户管理、业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组播协议中没有提供用户认证支持,用户可以随意加入一个组播组,并可以任意离开。

组播源无法知道用户何时加入,何时退出,无法统计出某个时间网络上共有多少个用户在接收组播流量;组播源也缺少有效的手段有效控制组播信息在网络上传送的方向和范围。

另外,组播协议在安全上也没有提供可靠的保证。

在网络上的任何用户都可以作为组播源发送组播流量,在组播系列协议中缺乏对组播源可靠的控制,同样也无法对用户进行有效控制。

在一个支持组播的网络中,存在组播节目冲突问题,也存在非法组播源传播的问题。

因此,尽管组播技术具备开展新业务的许多优势,并且协议日臻完善,但开展组播业务还面临着组播用户认证、组播信源安全性和组播流量扩散安全性等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当前组播业务开展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网络设备在完全符合标准组播协议的基础上,支持可控组播技术(包括组播信源管理、组播用户管理和组播安全控制等),才能满足组播业务运营管理的需要。

2 技术简介基于组播数据流量较大、接收者众多的特点,在IP 组播网络上要实现组播业务的运营,必须对组播源和接收者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组播数据的传播方向和范围。

否则,开展组播业务不仅会对现有IP 网络造成冲击和影响,而且也不可能为接收者提供预期的业务质量。

IETF 定义的IP 组播标准协议不涉及组播的控制和管理方面的机制。

可控组播技术结合了IP 网络模型和IP 组播技术特点,在完全符合IP 组播标准协议的基础上,明确了IP 组播业务的控制模型和控制机制,使得组播业务可控制可管理可运营。

组播业务控制机制包括组播地址分配、组播源控制、组播流量控制、组播接收者控制和组播安全控制等相关技术。

可控组播技术的实现模型如下图所示:组播业务控制所涉及的认证、授权、计费和配置等管理功能,可以分别集成在认证服务器和网管服务器中,也可以集中在一台独立设备――组播管理服务器上实现。

网络管理员通过网管或命令行在与组播源直接相连的路由器上配置必要的组播源认证、授权和流量控制参数;在与接收者直接相连的接入边缘设备(如DSLAM 等)或者接收者的网络接入服务器(即BRAS )上配置必要的接收者认证、授权和流量控制参数。

首先与组播源直接相连的边缘路由器检测发向网络的组播流,并根据本地或远程认证结果控制组播源能否向网络发送组播流,对组播流量丢弃或按流量控制参数转发到网络中。

接入边缘设备或者网络接入服务器检测用户发向网络的IGMP 报文,根据本地或远程认证结果控制用户能否加入组播组,对用户抑制或按流量控制参数从网络接收组播组的流量。

接入网二层交换设备通过IGMP Snooping或IGMP Proxy,或者其他的二层组播控制标准协议,抑制二层网络中的组播泛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收到组播流量。

可控组播的控制模型主要针对组播源数量有限且相对固定的一对多和多对多组播应用,能够满足以下要求:能够严格控制和记录组播源的组播数据发送、流量及目的组地址;能够严格控制和记录具体接收者加入和离开具体组播组;用户接入认证和用户组播认证可捆绑也可分离,以便接入控制和业务控制分离;认证机制严格可靠并能防伪冒;在网络接入层,二层交换设备能够抑制组播报文在二层网络中的泛滥,隔离接收者以保障组播信息安全;接收者终端设备支持IGMP协议,接入设备能够识别IGMP报文;与现有接入、认证和计费设备可以平滑连接。

通过可控组播技术和控制模型,运营商可以实现IP组播业务的运营、管理和监控。

在组播运营中,一般将组播业务作为IP网络的增值业务运营,组播源一般为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建设、维护和管理支持组播的IP网络,并集中管理组播源、接收者用户和组播地址;内容提供商与网络运营商对组播业务的管理和计费达成授权协议。

通过接入边缘设备或者网络接入服务器、认证服务器和网管服务器配合,实现组播源控制、接收者控制和计费数据收集,保证信息安全防止非法组播源;通过状态监控、会话和成员监控、路由和流量监控、协议监控、拓扑和地理位置监控,规划和平衡全网负载和业务,并及时分析、诊断、预防和修复网络错误;通过地址空间监控,合理分配和管理组播地址。

3 关键技术可控组播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组播地址分配、组播源控制、组播流量控制、组播接收者控制、组播安全控制等方面。

3.1 组播地址分配在IGMP v1和v2中,组播地址Gx作为一个组播组的唯一标识(称为任意源组播模式),组播信息流的接收方、发送方之间可以不了解对方的地址,但必须知道组播地址。

用户发送IGMP Join(*,Gx)加入组播组Gx,就能收到组播源发送给Gx的信息流。

在IGMP v3中,组播地址和源地址的组合(Sx,Gx)作为一个组播组的唯一标识(称为源特定组播模式――SSM)。

根据组播应用的情况,目前对IP组播技术需求较多的是组播源数量有限且相对固定的一对多和多对多组播应用,组播源一般是相对固定长期发送组播信息流的内容服务器。

因此在实际的组播业务商业化运营中,一个或一组组播源应当被静态分配一个或多个固定的组播地址,发送特定类型的组播信息流。

对于其它未来可能逐渐广泛的多对多组播应用,组播源也应当是范围和地址可控的。

网络运营商在全网范围内管理组播地址的分配与回收,在一项组播业务申请创建时为其分配特定组播地址,在该业务申请终止时回收所分配的组播地址,保证各种组播信息流不发生冲突。

如果要支持跨运营商域的组播业务,则需要由IANA给网络运营商预先分配组播地址范围,以避免网络运营商之间发生组播地址分配冲突问题。

可供分配的用户组播地址范围见下图所示:尽管目前IETF已给出了动态组播地址分配协议的相关推荐性或试验性标准,但目前跨域组播业务为数极少。

因此,建议网络运营商近期采用静态组播地址分配方法,由人工管理组播地址的分配与回收,保证域内不发生组播地址冲突。

随着组播应用的推广以及标准的不断完善,再考虑动态组播地址分配协议。

IANA将MAC地址范围 01:00:5E:00:00:00 ~ 01:00:5E:7F:FF:FF分配给组播使用,这就要求将28位的IP组播地址空间映射到23位的MAC组播地址空间中,具体的映射方法是将IP 组播地址中的低23位放入MAC组播地址的低23位。

这样会有32个IP组播地址映射到同一MAC组播地址上。

因此在分配IP组播地址时,还应尽量避免多个IP组播地址映射到相同MAC 组播地址的冲突问题。

3.2 组播源控制组播业务创建前,组播源必须向网络运营商进行组播业务申请,包括申请组播源地址、组播地址、带宽、优先级和组播路由。

组播业务终止后,组播源必须向网络运营商申请回收组播源地址、组播地址、带宽、优先级和组播路由。

组播业务的创建包括组播业务的发布和组播源的授权,组播源应当准备组播信息流发送端和接收端软件,并将接收端软件公布给用户。

组播业务的发布是指将组播地址与业务的对应关系以及业务类型发布给网络用户。

组播业务的发布有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这些对应关系用一个众所周知的组播地址组播出去,用户主机监听这些组播报文;另一种是将这种对应关系发布到一个或多个众所周知的WEB站点上,用户主机到该WEB站点上查询。

从网络资源占用和管理角度,建议采用WEB方式发布,可以将业务分类分级发布给用户,并同时发布各业务对应的用户侧接收软件,便于业务发布的维护和更新。

组播源的认证授权必须保证只有已申请并被授权的组播源才能够发组播报文进入网络。

根据组播源授权方式的不同,组播源的认证授权有以下两种方法:1)静态长期授权:网络管理员为组播源分配源地址、组播地址、带宽、优先级和组播路由之后,通过网管(或组播管理服务器)或命令行在与组播源直接相连的边缘路由器上配置组播ACL和CAR,完成长期性的授权,直到组播源申请终止组播业务时才删除授权。

边缘路由器监测下行来的组播报文,只在本地进行认证。

2)动态认证授权:网络管理员为组播源分配源地址、组播地址、带宽、优先级和组播路由之后,将这些参数作为组播源权限列表配置在认证服务器(或组播管理服务器)上。

边缘路由器监测下行来的组播报文,将组播源地址和组播地址发给认证服务器(或组播管理服务器)进行远程认证。

认证服务器(或组播管理服务器)进行认证后将授权结果发回。

边缘路由器根据授权结果在本设备上配置组播ACL和CAR参数,当检测到组播源停止发送组播报文时删除授权结果。

边缘路由器与认证服务器(或组播管理服务器)之间的认证、授权和计费信息交互可以采用RADIUS或类似功能的协议。

从管理角度,对于组播源数量有限相对固定的一对多和多对多组播应用,静态长期授权方法较为稳定简单。

组播源控制要求所有接入边缘设备和边缘路由器在缺省状态下禁止转发下行来的组播报文,除非符合所配置的组播ACL和CAR参数。

当主机向网络发送组播报文时,第一个接收到该数据的边缘路由器利用组播ACL和CAR对组播报文进行过滤,只有满足通过要求的报文才能被转发到组播分发树。

组播路由配置使组播数据能从组播源经过组播分发树到达组成员,采用不同的组播路由协议有不同的配置命令和方法。

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组播业务,可以配置静态组播分发树,以便严格控制组播包的路径、范围及流量。

当组播源不再发送组播报文且申请释放了组播地址和删除了组播授权时,该项组播业务终止。

3.3 组播流量控制基于组播数据流量较大接收者众多的特点,为避免对网络和单播业务造成冲击,应当采取措施控制网络中的组播流量。

配置组播报文进入网络的优先级,使用网络的DiffServ等QoS转发处理方法;同时在边缘路由器上配置ACL和CAR(包括组播组标识和承诺速率),禁止转发未经授权的组播报文,对组播报文进入网络的流量进行限制;如果实际流量超出承诺速率,边缘路由器根据SLA(业务等级协定)对数据流进行整形或丢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