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反函数》教案

合集下载

反函数教案

反函数教案

一.课题:反函数二.教学目标:理解反函数的意义,会求一些函数的反函数;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利用)(x f y =与)(1x f y -=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三.教学重点:反函数的求法,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四.教学过程:(一)主要知识:1.反函数存在的条件:从定义域到值域上的一一映射确定的函数才有反函数;2.反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上分别是原函数的值域、定义域,若()y f x =与1()y f x -=互为反函数,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A 、值域为B ,则1[()]()f f x x x B -=∈,1[()]()f f x x x A -=∈;3.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它们的图象关于y x =对称.(二)主要方法:1.求反函数的一般方法:(1)由()y f x =解出1()x f y -=,(2)将1()x f y -=中的,x y 互换位置,得1()y f x -=,(3)求()y f x =的值域得1()y f x -=的定义域.例2.函数11(,)1ax y x x R ax a-=≠-∈+的图象关于y x =对称,求a 的值. 解:由11(,)1ax y x x R ax a -=≠-∈+得1(1)(1)y x y a y -=≠-+,∴11()(1)(1)x f x x a x --=≠-+, 由题知:1()()f x f x -=,11(1)1x ax a x ax --=++,∴1a =. 四)巩固练习:1.设21(01)(){2(10)x x x f x x +≤≤=-≤<,则15()4f -= . 2.设0,1a a >≠,函数l o g a y x =的反函数和1log ay x =的反函数的图象关于( )()A x 轴对称 ()B y 轴对称 ()C y x =轴对称 ()D 原点对称3.已知函数1()()1x f x =+,则1()f x --的图象只可能是 (()A ()B ()C ()D4.若6y ax =-与13y x b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且点(,)b a 在指数函数()f x 的图象上,则()f x = .五.课后作业:《高考A 计划》考点12,智能训练1,2,3,6,10,12,14.。

高中数学反函数教案人教版

高中数学反函数教案人教版

高中数学反函数教案人教版1. 知识与技能:理解反函数的概念,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反函数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反函数概念及求解方法。

3.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反函数的概念,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反函数与原函数之间的关系,正确求解反函数。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设备等。

2. 教学内容:反函数的概念、求反函数的方法、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等。

3. 教学步骤:引入、概念讲解、示范演练、练习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例引入反函数的概念,如f(x) = 2x + 3,问学生如何求出反函数。

2. 概念讲解:解释反函数的概念及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反函数的定义和特点。

3. 示范演练:通过几个具体的例题,向学生展示求反函数的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演示过程,逐步掌握反函数的求解技巧。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检验理解程度。

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反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并对错题进行复习和订正。

2. 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反函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展开,通过引入、讲解、演示和练习等环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反函数概念,掌握反函数的求解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反函数》教学设计

《反函数》教学设计

《反函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反函数一、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如何求函数的反函数。

3.能够应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求反函数的方法。

3.应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引入与概念讲解(20分钟)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如小明走了10公里,再走回来时总用时是2小时,看电影用了3小时,求小明的速度。

从这个问题入手引出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反函数可能的意义。

定义函数:函数是一种映射关系,将一个数域中的数映射到另一个数域中的数。

定义反函数:设有函数y=f(x),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上的任意一个元素x,都存在定义在f(x)的值域上的一个元素y与之对应,使得f(x)=y,且对于f(x)定义域上的任意一个元素x1,x2,有f(x1)=f(x2)必然导致x1=x2,那么我们称函数y=f(x)的反函数为y=f^(-1)(x)。

2.反函数的求解方法(20分钟)根据定义可知,求反函数的关键是找到y和x的对应关系。

将已知函数表示为y=f(x),用x来表示y,即x=f^(-1)(y),解方程f^(-1)(y)=x 即可求得反函数。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演示求反函数的方法:已知y=2x+1,求y=2x+1的反函数。

解:将y=f(x)表示为x=f^(-1)(y),即x=f^(-1)(2x+1)。

交换x和y 得到y=f^(-1)(2y+1)。

将y=f^(-1)(2y+1)视为一个关于y的方程,解方程可得f^(-1)(y)=(y-1)/2通过多个例子让学生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练习。

3.函数与反函数的性质(20分钟)函数和反函数有以下性质:性质1:函数f(x)与它的反函数f^(-1)(x)互为反函数。

性质2:函数f(x)与它的反函数f^(-1)(x)关于直线y=x对称。

性质3:函数f(x)有反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f(x)是一一对应的。

《反函数》教学设计

《反函数》教学设计

《反函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和性质;2.能够找出函数的反函数;3.能够应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反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如何找到一个函数的反函数;3.反函数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反函数的概念,如y=x+3,让学生想一想如何找到这个函数的反函数。

2.概念讲解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反函数的概念,即如果一个函数f(x)和它的反函数f^(-1)(x)满足条件f(f^(-1)(x))=x,则称f^(-1)(x)是f(x)的反函数。

接着,教师讲解反函数的性质,如反函数之间互为倒数、关于y=x对称等。

3.如何找到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教师通过几个例子来展示如何找到一个函数的反函数,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步骤。

例如,对于函数y=2x-1,要找到它的反函数,首先将y=2x-1表示成x=2y-1,然后交换x和y的位置得到y=2x-1,最后将y记为f(x)的反函数即可。

4.反函数的应用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应用反函数解决问题,如求解线性方程组、计算复合函数等。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从高处落下,已知它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为h(t)=4.9t^2,求落地时的时间。

在这个问题中,物体的高度h(t)是时间t的函数,通过找到h(t)的反函数就可以求解出问题中的未知量。

5.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练习应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组讨论或小组合作来解决问题。

例如,已知函数y=3x+7,求出它的反函数并计算f(2)的值。

6.练习与拓展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一些拓展题目来挑战学生的思维。

例如,已知函数f(x)=2x^2+3x,求出它的反函数并计算f^(-1)(5)的值。

7.总结与作业教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反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布置相关的作业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手段1.PPT课件:用于呈现反函数的定义、性质及操作步骤等内容;2.教学案例:用于让学生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3.讨论与合作: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高一数学上 第二章 函数:2.4.1反函数优秀教案

高一数学上 第二章 函数:2.4.1反函数优秀教案

反函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反函数的概念;2.使学生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3.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反函数的概念;2.反函数的求法。

教学难点反函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映射: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

函数: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上的映射。

二、引入新课考察确定下列函数的映射, 记函数的定义域为A, 值域为C, 哪些映射的逆对应能构成从C到A的映射?①f(x)=2x;②f(x)=x^2③f(x)=x^2(x≤0)若确定一个函数的从定义域到值域的映射,它的逆对应也是一个映射(称这个映射为原映射的逆映射),则由逆映射所确定的函数称为原来函数的反函数。

三、新授课通过对几个具体函数的研究,了解了什么是反函数,把前面对函数y=2x+1的反函数的研究过程一般化,概括起来就可以得到反函数的定义.由于这个定义比较长,所以我们一起阅读书上相关内容.(板书:(1)反函数的定义)反函数定义:函数y=f(x)(x∈A)中,设它的值域为C,根据这个函数中x、y的关系,用y 把x表示出来,得到x=g(y),如果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x=g(y),x在A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那么x=g(y)就表示y是自变量,x是自变量y的函数,这样的函数x=g(y)(y∈C)叫做函数y=f(x)(x∈A)的反函数。

记作:x= f -1(y)(y∈C)对调其中的字母x, y, 把它改写成:y=f-1(x)(x∈C)四、剖析定义:从定义中得到求反函数的步骤1.反解:既把解析式看作x的方程,求出反函数的解析式;2.互换:将函数写成y=f-1(x)的形式.3.改写:既求出所给函数的值域并把它改换为反函数的定义域;(板书:1.反解2.互换3.改写.)师:反函数的定义着重强调两点:思考:1、哪些函数有反函数?2、单调函数一定有反函数吗?有反函数的函数一定为单调吗?3、函数y= f(x)与y=f-1(x)互为反函数吗?4、x= f -1(y)(y∈C)与y=f-1(x)(x∈C)是同一个函数吗?5、函数y= f(x)与y=f-1(x)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它的反函数的值域、定义域。

高一数学:反 函 数(教学方案)

高一数学:反 函 数(教学方案)

( 数学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高一数学:反函数(教学方案)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高一数学:反函数(教学方案)教材: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教学目标:1.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弄清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关系.2.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3.在尝试、探索求反函数的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认识,总结出求反函数的一般步骤,加深对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4.进一步完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求反函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反函数的概念.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提问①函数的概念②y=f(x)中各变量的意义2.同学们在物理课学过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即s=vt和t= (其中速度v是常量),在s=vt 中位移s是时间t的函数;在t= 中,时间t是位移s的函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t= 是函数s=vt的反函数.什么是反函数,如何求反函数,就是本节课学习的内容.3.板书课题由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展示了教学目标.这样既可以拨去“反函数”这一概念的神秘面纱,也可使学生知道学习这一概念的必要性.二、实例分析,组织探究1.问题组一:(用投影给出函数与;与()的图象)(1)这两组函数的图像有什么关系?这两组函数有什么关系?(生答:与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与()的图象也关于直线y=x对称.是求一个数立方的运算,而是求一个数立方根的运算,它们互为逆运算.同样,与()也互为逆运算.)(2)由,已知y能否求x?(3)是否是一个函数?它与有何关系?(4)与有何联系?2.问题组二:(1)函数y=2x+1(x是自变量)与函数x=2y+1(y是自变量)是否是同一函数?(2)函数 (x是自变量)与函数x=2y+1(y是自变量)是否是同一函数?(3)函数()的定义域与函数()的值域有什么关系?3.渗透反函数的概念.(教师点明这样的函数即互为反函数,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其特点)从学生熟知的函数出发,抽象出反函数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这两组问题,为反函数概念的引出做了铺垫,利用旧知,引出新识,在“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使学生对反函数有一个直观的粗略印象,为进一步抽象反函数的概念奠定基础.三、师生互动,归纳定义1.(根据上述实例,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出反函数的定义)函数y=f(x)(x∈a) 中,设它的值域为 c.我们根据这个函数中x,y的关系,用 y 把 x 表示出来,得到 x = j (y) .如果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x = j (y),x在a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那么, x = j (y)就表示y是自变量,x是自变量 y 的函数.这样的函数 x = j (y)(y ∈c)叫做函数y=f(x)(x∈a)的反函数.记作: .考虑到“用 x表示自变量, y 表示函数”的习惯,将中的x与y对调写成.2.引导分析:1)反函数也是函数;2)对应法则为互逆运算;3)定义中的“如果”意味着对于一个任意的函数y=f(x)来说不一定有反函数;4)函数y=f(x)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函数 x=f (y)的值域、定义域;5)函数y=f(x)与x=f (y)互为反函数;6)要理解好符号f ;7)交换变量x、y的原因.3.两次转换x、y的对应关系(原函数中的自变量x与反函数中的函数值y 是等价的,原函数中的函数值y与反函数中的自变量x是等价的.) 4.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关系函数y=f(x)函数定义域ac值域ca四、应用解题,总结步骤1.(投影例题)【例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y=3x-1 (2)y=x +1【例2】求函数的反函数.(教师板书例题过程后,由学生总结求反函数步骤.)2.总结求函数反函数的步骤:1°由y=f(x)反解出x=f (y).2°把x=f (y)中 x与y 互换得 .3°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 (简记为:反解、互换、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例3】(1)有没有反函数?(2)的反函数是____.(3) (x<0)的反函数是____.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揭示反函数的定义,学生有针对性地体会定义的特点,进而对定义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自己的预设产生矛盾冲突,体会反函数.在剖析定义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函数与方程、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并对数学的符号语言有更好的把握.通过动画演示,表格对照,使学生对反函数定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消化理解.通过对具体例题的讲解分析,在解题的步骤上和方法上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并及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习惯,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题目的设计遵循了从了解到理解,从掌握到应用的不同层次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体现了对定义的反思理解.学生思考练习,师生共同分析纠正.五、巩固强化,评价反馈1.已知函数 y=f(x)存在反函数,求它的反函数 y =f ( x)(1)y=-2x+3(x r) (2)y=-(x r,且x )( 3 ) y= (x r,且x )2.已知函数f(x)= (x r,且x )存在反函数,求f (7)的值.五、反思小结,再度设疑本节课主要研究了反函数的定义,以及反函数的求解步骤.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到底有什么特点呢?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呢?我们将在下节研究.(让学生谈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教师适时点拨)进一步强化反函数的概念,并能正确求出反函数.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落实程度.具体实践中可采取同学板演、分组竞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六、作业习题2.4 第1题,第2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说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概念的形成是螺旋式上升的,一般要经过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本节教案通过一个物理学中的具体实例引入反函数,进而又通过若干函数的图象进一步加以诱导剖析,最终形成概念.反函数的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原因是其本身较为抽象,经过两次代换,又采用了抽象的符号.由于没有一一映射,逆映射等概念的支撑,使学生难以从本质上去把握反函数的概念.为此,我们大胆地使用教材,把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系预先揭示,进而探究原因,寻找规律,程序是从问题出发,研究性质,进而得出概念,这正是数学研究的顺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概念的建立与形成.另外,对概念的剖析以及习题的配备也很精当,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学生多层次需要,起到评价反馈的作用.通过对函数与方程的分析,互逆探索,动画演示,表格对照、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求欲,在探究与剖析的过程中,完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学生自然成为学习的主人.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

高一数学反函数 教案

高一数学反函数 教案

高一数学反函数一.课题:反函数(1)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反函数的;2.弄清原函数与反函数之间的三要素的关系,特别是它们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 3.会求一些函数的反函数,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了解反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理解互为反函数的对应法则的互逆性; 2.弄清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3.通过求一些函数的反函数,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特殊的对应构成映射,特殊的映射得到函数,映射与函数的联系与区别,函数的三要素。

2.特殊的映射:一一映射()2x f x x →= 2()x g x x →=对于,f g 这两个对应,它们是不是映射?是不是一一映射?是不是函数?那么这两个映射能不能构成B 到A 的映射吗?如果能(显然,只有一一映射才能),那么B 到A 的映射所确定的函数与原函数又有何关系呢?3.引例:在物理上,学过匀速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即s vt =与st v=(其中速度v 是常量)在s vt =中,位移s 是时间t 的函数。

在st v=中,时间t 是位移s 的函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函数st v=是函数s vt =的反函数。

在函数2y x =()R x ∈中,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从函数2y x =中解出x ,就可以得到式子=x 21y )(R y ∈。

这样,对于y 在R 中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 21y ,x 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

这就说明了,可以把y 作为自变量,x 作为y 的函数。

这时,我们就说=x 21y )(R y ∈是函数2y x =()R x ∈的反函数。

由此,我们可给出反函数的定义。

(二)新课讲解1.反函数定义:一般的,函数()()y f x x A =∈中,设它的值域为C 。

我们根据这个函数中,x y 的关系,用y 把x 表示出来,得到()x y ϕ=。

教案设计高中数学《反函数》

教案设计高中数学《反函数》

教案设计高中数学《反函数》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教材内容涉及反函数的概念,反函数的求法。

函数从本质上讲是函数,原函数与反函数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2.本节教材地位与重要性“反函数”一节课是《高中数学》第一册的重要内容。

这一节课与函数的基本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接受、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并学会反函数的求法,又可使学生加深对函数基本概念的理解,还为日后反三角函数的教学做好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3.重点与难点重点:反函数的概念及反函数的求法。

理解反函数概念并求出函数的反函数是高一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建立在对函数概念的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必须使学生对于函数的基本概念有清醒的认识。

难点:反函数概念的接受与理解。

学生对于反函数的来历、反函数与原函数间的关系都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必须使学生认清反函数的实质就是函数这一本质问题,才能使学生接受概念并对反函数的存在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中复习函数概念,进而引出反函数概念,就是为突破难点做准备。

4.课时安排本节内容将安排1课时时间完成教学。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并能判定一个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2掌握反函数的求法,并能理解原函数和反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推理得出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通过作图,加强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的理解,训练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的观点。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将采取引导发现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电脑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引导发现法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体现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动手操作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进而完成知识的内化,使书本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

反函数教学设计

反函数教学设计

反函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反函数一、教学目标:1.理解反函数的概念,掌握反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求解含有反函数的方程和不等式。

3.能够应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和定义。

2.能够应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教材中有关反函数的知识点、例题和习题。

2.教具:黑板、粉笔、课件、PPT。

四、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1.教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向学生引入反函数的概念:例如:设函数f(x)=2x+3,要求求出它的反函数。

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接下来,教师解释反函数的概念和意义:反函数是指一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互换,在数学中亦称为“倒数”。

Step 2 反函数的定义和性质1.教师向学生介绍反函数的定义:设函数f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对于B中的任意y值,如果存在一个实数x∈A,使得f(x)=y成立,则称g(y)=x是f的反函数。

2.教师教授并讲解反函数的性质:(1)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如果g是f的反函数,那么f是g的反函数。

(2)反函数的图像:反函数f和原函数f关于y=x对称(画图示例)。

(3)复合函数:如果g是f的反函数,则f是g的反函数,即f(g(x))=x,g(f(x))=x。

(4)反函数的导数:如果g是f的反函数,那么f的导函数和g的导函数互为倒数。

Step 3 案例分析1.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已知函数y=3x-5,求它的反函数及其定义域和值域。

然后,教师帮助学生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试着解答案例。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求解方程的方法,解出x关于y的表达式,然后交换x和y,即求得反函数。

Step 4 反函数的应用1.教师给出实际问题:假设一条直线上有两个不同的点A(x₁,y₁)和B(x₂,y₂),分别通过这两个点的直线方程为y=f(x),假设存在一个数x₀满足f(x₀)=y₁,需要学生求出反函数极值。

2.学生先根据问题意图,设短直线通过点B(x₂,y₂),求出短直线的方程,然后列出方程f(g(y))=y的表达式,然后求导,解出f的导数g′(y),找到其最值所在的点y₀。

高中数学反函数教案

高中数学反函数教案

高中数学反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能够求解反函数;2. 掌握反函数的性质和求解方法;3. 能够应用反函数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2. 反函数的求解方法;3. 反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内容1. 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和表示:定义域、值域、映射关系;- 反函数的定义:对任意的y,存在唯一的x,使得f(x)=y,则称y关于x的函数为f的反函数,记为$f^{-1}$(y)。

2. 反函数的求解方法- 交换x和y的位置,并解出y,得到反函数表达式;- 注意判断反函数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3. 反函数的性质- 函数与反函数互为反函数;- 函数与反函数的图像关于y=x对称;- 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原函数的值域相同,反函数的值域与原函数的定义域相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反函数的概念。

2. 讲解:介绍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求解方法和性质,引导学生掌握。

3. 练习:设计反函数的求解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反函数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4. 总结:归纳反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总结学习内容。

五、教学案例已知函数$f(x)=2x+1$,求其反函数。

解:设反函数为$y=f^{-1}(x)$,则有$y=2x+1$,交换x和y的位置可得$x=2y+1$,解出y 得$y=\frac{x-1}{2}$,因此,函数的反函数为$f^{-1}(x)=\frac{x-1}{2}$。

六、课堂练习1. 已知函数$f(x)=3x-2$,求其反函数;2. 若函数$g(x)$的反函数为$h(x)$,求$f(x)=\frac{1}{g(x)}$的反函数。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2. 预习下节课内容,复习反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介绍了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求解方法和性质,通过实例讲解和课堂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反函数的相关知识。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反函数的应用和拓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反函数教案第三课时

反函数教案第三课时

反函数教案第三课时第一篇:反函数教案第三课时高中数学教案第二章函数(第10课时)王新敞课题:2.4.3 反函数(三)教学目的:1.在掌握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初步会求非单调函数在各不同单调区间上的反函数,会利用反函数解决相关综合问题。

2.培养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化归转化能力;3.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体会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较复杂的函数的反函数的求法及其应用教学难点:较复杂的函数的反函数的求法及其应用.。

授课类型:练习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反函数的定义;求反函数的一般步骤分:一解、二换、三注明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有什么关系:函数y=f(x)与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反函数的定义域由原函数的值域得到,而不能由反函数的解析式得到 2.函数y=f(x)、y=f-1(x)、x=f(y)、x=f-1(y)间的关系:y=f(x)与y=f-1(x)、x=f(y)与x=f-1(y)互为反函数;y=f(x)与x=f-1(y)、x=f(y)与y=f-1(x)为同一函数。

二、讲解例题:例1 求函数y=1+x1-x(x≥0,x≠1)的反函数.解:⑴由原函数变形为y-y∵x=1+x,即x=(y-1)/(y+1)--①, x≥0,∴(y-1)/(y+1)≥0,解得y<-1或y≥1,2⑵由①两边平方得x=[(y-1)/(y+1)], 新疆奎屯市一中第 1页(共4页)高中数学教案第二章函数(第10课时)王新敞⑶∴原函数的反函数是f-1;(x)= [(x-1)/(x+1)]2(x<-1或x≥1)说明:原函数的值域是借助于变形中的①式:x≥0而得到的,对于一个比较复杂的函数,求它的值域时要注意题目中的现有条件.⎧x(x<0)例2 设函数y=f(x)=⎨2,求它的反函数.x(x≥0)⎩分析:这里给出了分段函数,即在不同的x范围内有不同的表达式,因此,也应在不同的x范围内求其反函数.解:⑴当x<0时,y=x,其反函数仍是y=x(x<0);⑵当x≥0时,y=x,由y=x(x≥0)得x=为y≥0,∴y=x(x≥0)的反函数是y=⑶由⑴⑵可得f-1222y,又y=x2(x≥0)的值域x(x≥0).⎧x(x<0).(x)=⎨⎩x(x≥0)ax+b3x+1的反函数是y=(x∈R,x≠2),求a,b,cx+cx-2例3 已知函数y=的值.解:⑴由y=3x+12y+1(x≠2)解出x=,x-2y-3∵原函数的值域是y≠3, 3x+12x+1(x≠2)的反函数是y=(x≠3,x∈R).x-2x-3ax+b2x+1⑵由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关系知,y=与y=是同一函数,x-3x+c∴y=∴a=2,b=1,c=-3.例4 若点A(1,2)既在函数f(x)=ax+b的图象上,又在f(x)的反函数的图象上,求a,b的值.分析:求a,b,就要有两个关于a,b的方程,如何寻求?①A(1,2)在f(x)图象上,这是很容易看出来的.②如何用它也在f(x)的反函数的图象上呢?新疆奎屯市一中第 2页(共4页)高中数学教案第二章函数(第10课时)王新敞其一,真求反函数,再把A(1,2)代入.能不能不求反函数?其二,A(1,2)在反函数图象上,则A'(2,1)就应在原函数的图象上,即(a,b)满足y=f(x),则(b,a)应满足y=f-1(x),反之亦然.解:由A(1,2)在f(x)=ax+b上,则有a+b=2--①;由A(1,2)在其反函数图象上,可知A'(2,1)也在函数f(x)=ax+b图象上,∴又有2a+b=1--②,解联立①②的方程组得a=-3,b=7.例5.若f(x+1)=x+2x(x≥0),试求反函数y=f-1(x).分析:当已知函数是一个复合函数时,要求它的反函数,首先要求原来函数解析表达式.解:令x+1=t,则x=t-1,x=(t-1)2,代入所给表达式,得f(t)=(t-1)2+2(t-1)2=t-1,2Θx≥0,∴x+1=t≥1,即原来函数是f(x)=x2-1(x≥1).易求函数f(x)=x-1(x≥1)的反函数是2y=f-1(x)=x+1(x≥0).注:在利用换元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新元(中间变量)的取值范围.三、练习:⎧x2+1(x≥0)1.求函数y=⎨的反函数.x+1(x<0)⎩解:当x≥0时,y≥1,由y=x2+1得x=y-1(y≥1);当x<0时,-1y<1,由y=x+1得x=y-1(y<1).将x,y 对换得y=f⎧x-1(x≥1).(x)=⎨⎩x-1(x<1)说明:求分段函数的反函数,应分别求出各段的反函数,再合成.的值域而得反函数的定义域,这一点绝不能混淆.2.已知函数f(x)=1+2x-3有反函数,且点(a,b)在函数f(x)的图象上,新疆奎屯市一中第 3页(共4页)高中数学教案第二章函数(第10课时)王新敞又在其反函数的图象上,求a,b的值.解:∵点(a,b)在函数f(x)的图象上,∴b=1+2a-3---①, 又点(a,b)在其反函数的图象上,∴点(b,a)在原函数f(x)的图象上,∴有a=1+2b-3---②,联立①②解得a=b=2.四、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分段函数的反函数的求法及含有字母的函数的问题五、课后作业:1.课本P64习题 2.4:3,4.答案:3.⑴y=f-1(x)=x/2,y=2x(x∈[0,+∞)它的定义域为[0,+∞);⑵y=2x(x∈[0,+∞)及其反函数1y=x(x≥0)2的图象如右图所示.y=1x(x≥0)2第3(2)题4.∵y=x/5+b的反函数为y=5x-5b,由已知y=ax+3是y=x/5+b的反函数,∴函数y=x/5+b与函数y=ax+3为同一个函数,由此得a=5且-5b=3.∴a=5,b=-3/5.2.求函数f(x)=x|x|+2x的反函数.(提示:讨论x≥0和x<0两种情况,写成分段函数,分别在两部分内求反函数)答案:f-1⎧⎪-1+1+x(x≥0)(x)=⎨⎪⎩1-1-x(x<0)六、板书设计(略)七、课后记:新疆奎屯市一中第 4页(共4页)第二篇:反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解读反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在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教科书中,1.4反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应该用2课时完成,本文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说明等六个方面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反函数》教案.doc

《反函数》教案.doc

《反函数》教案【课题】反函数【教学目的】了解反函数的概念,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教学重点】反函数的概念以及反函数的求法。

【教学难点】反函数的求法中反函数的定义域的确定。

【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映射?什么叫一一映射?(学生回答,然后用幻灯打出)映射的定义:设A、B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 ,对于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B以及A到B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记作f: A9 B.一一映射的定义:设A、B是两个集合,/: A9B是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如果在这个映射下,对于集合A中的不同元素,在集合B中有不同的象,而且 B 中每一个元素都有原象,那么这个映射叫做A到B上的映射。

2.什么叫函数?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学生回答,然后用幻灯打出) 函数的定义:如果A, B都是非空数集,那么A到B的映射f: A9B就叫做A到B的函数。

记作y =f(x),其中x£A, y£Bo原象的集合A叫做函数y = f (%)的定义域,象的集合C (CGB)叫做函数y=f(x)的值域。

函数符号y=f(x)表示“y是x的函数”,有时简记作函f(X)。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其中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最基本的要素。

3.已知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行驶的路程s与行走的时间的关系为,如果把s看作t的函数,则其定义域为, 值域为。

如果用s来表示t为, t是不是路程s的函数?为什么?( 口答)4,已知函数y = 2% + 6 (xeR)中。

我们从函数y = 2% + 6解出x,就可以得到式子x = 3 (yeR)o判断x是不是y的函数?为什么?(学生练习,老师讲评)二、新课1.分析复习中的过程3,过程4中的两个函数的关系,指出:我们说函数,=上60 是函数s = 60t的反函数,函数x = -|-3 (yeR)是y = 2x +6的反函数。

高中图像数学反函数教案

高中图像数学反函数教案

高中图像数学反函数教案
主题:高中图像数学-反函数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图像表示反函数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引入反函数的概念,例如:f(x)=2x,问学生如何求出f的反函数。

2. 概念解释:解释反函数是指如果一个函数f对应一个数x得到y,那么它的反函数就是将y作为自变量,求出x。

表示为f^-1(y)=x。

3. 图像表示:让学生通过绘制图像来理解反函数的特点,例如:对于函数f(x)=x^2,它的反函数是f^-1(y)=√y,让学生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像,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4. 性质分析:让学生探讨反函数的性质,例如:反函数的图像关于y=x对称,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互换等。

5.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例如:求出函数的反函数、画出反函数的图像等。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对反函数的理解和运用。

延伸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函数,求出它的反函数并画出图像,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评估方法:通过学生的表现和练习情况来评估他们对反函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白板、彩色笔、课本等。

反函数可能是一些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需要通过图像来帮助他们理解,同时通过练习来巩固他们的知识。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反函数》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反函数》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建立在对函数概念的真正理解
的基础上,必须使学生对于函数的基本概念有清醒的认
识。反函数概念的接受与理解。
知识目标:1 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并能判定一个函
数是否存在反函数;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掌握反函数的
求法,并能理解原函数和反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观察、分析、抽象、推理得出数学规律
课例研究综 学生的数学意识,通过作图,加强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数

学思想的理解,训练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在所
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反函数》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反函数》

1 本节教材内容涉及反函数的概念,反函数的求
法。函数从本质上讲是函数,原函数与反函数互为反函
数,它们的图象关于直线 y=x 对称。
2、教学重难点:反函数的概念及反函出函数的反函数是高一数学
学生对函数有初步认识,这节课与函数有紧密练 学生学习能
习,通过这节课学习,既可以让学生结束理解函数的概 力分析
念,还可以学会反函数的求法。
教学策略选
引导发现式教学方法。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择与设计
1.新课导入。
2、新知识提炼
教学过程
3、应用拓展 4、课堂练习
5、归纳小结
6、作业
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推理得出数学规律,培养

人教版高一数学反函数 教案

人教版高一数学反函数 教案

高一数学反函数课题:§教材分析:使学生理解反函数的定义,加深对一一映射及其逆映射的认识,使学生初步掌握由原来函数求其反函数的方法,为今后学习与反函数有关的知识打下基础。

课 型:新授课课时计划:本课题共安排3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反函数的概念,会求一些简单的反函数;(2)了解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3)函数性质综合问题的解决;教学重点:(1)反函数的概念;(2)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3)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的综合问题的解决;教学难点:(1)反函数的概念;(2)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3)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的综合问题的解决;教具使用:常规教学教学过程:一、了解反函数的概念,会求一些简单的反函数1.(回顾知识)若函数)x (f 对任意R y ,x ∈,都有)y (f )x (f )y x (f +=+,且当0x >时,都有0)x (f <,2)1(f -=;(1)证明:)x (f 是奇函数;(2)证明:)x (f 在R 上是减函数;(3)求)x (f 在]3,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考虑以下几个具体问题:3.若y=f (x )=2x ,x ∈R ,写出确定此函数的映射。

写出由y 的代数式表示x 的形式。

4.反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式子y=f (x )表示y 是自变量x 的函数,设它的定义域为A ,值域为C ,从式子y=f (x )解出x ,得到式子x=φ(y )。

如果对于y 在C 中的任意一个值,通过式子x=φ(y ),x 在A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x=φ(y )就表示x 是自变量y 的函数,这样的函数x=φ(y ),叫做函数y=f (x )的反函数。

记作y=f -1(x )。

5.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13R x x y ∈-=(2))(1,3R x x y ∈+=(3))0(1≥+=x x y (4))1,(132≠∈-+=x R x x x y二、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1.什么叫反函数?2.如何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3.求出下列函数的反函数:)2x 2(3x 2y ).4()3x (3x 2y ).3()5x ,R x (5x 6x 5y ).2(1x 3y ).1(3≤≤-+=≥-+=≠∈-+=+=4.已知函数x 3x 2)3x(f +=,求)3x (f 1- 5.比较函数3x 2y ,1x 3y -+=+=及其反函数的图象,猜测图象的特征。

反函数教案

反函数教案

§2.4.1 反函数一、 1、教材分析:反函数是新大纲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册第二章第4节的内容,第一课时要弄清反函数的概念,以及其定义域、值域与原函数的联系。

会求一些简单的函数的反函数,并掌握求反函数的步骤。

弄清函数y = f (x ), x = f -1(y ) 与 y = f -1(x )间的区别和联系。

培养学习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习用辩证的观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弄清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的函数的反函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实际问题,在尝试,探索求反函数的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认识,总结出求反函数的一般步骤、加深对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以及有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完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3、教学重点:(1)反函数的概念;(2)反函数的求法。

4、教学难点:反函数的概念的理解。

二、 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1)温故知新师:前几次课我们学习了函数,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函数的概念是什么? 生:有两个非空集合A 、B ,如果确定某个f,任意一个x A ∈,在集合B 中都能找到唯一确定的数y 与它对应,则称f :A →B 的一个函数,记()y f x =,x A ∈。

师:函数的三要素?生: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2)创设情境师:数学中处处存在着互逆现象,像原命题与逆命题等,那么在函数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好我们来看下面的一个情景:炎热的夏季正是荔枝销售的旺季,市场荔枝的单价为3.5元,某客人买了x 斤,问他花了多少钱?生A :y=3.5x ,师:有谁可以补充一下?生:[0,),0x y ∈+∞≥。

师:很好。

这是一个y 关于x 的函数,[0,)x ∈+∞是这个函数的定义域,y ≥0是这个函数的值域。

如果我们知道这位客人付了y 元,那么他买了多少斤?设他买了x 斤,那么大家可以列出他们的关系式吗?生: 3.5y x =,定义域为:y ≥0,值域: [0,)x ∈+∞。

高一数学反函数教案

高一数学反函数教案

一. 教学内容:反函数二. 本周重难点: 1. 重点:反函数的概念,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2. 难点:求反函数的方法,解决有关反函数的问题。

【典型例题】[例1]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252-+=x x y (2<x ) (2)x x y +=2(1≥x ) (3)2361x y --=(06≤≤-x )(4)142++=x x y (25-≤≤-x ) 解:(1)由252-+=x x y 得52)2(+=-y x y ∴ 252-+=y y x 又2<x 时,229229)2(2252<-+=-+-=-+=x x x x x y即原函数的值域}2|{<y y(2)x x y +=2(1≥x ) 由x x y +=2得022=--y x x ∴ 41)21(22+=+y x ∵ 1≥x ∴21>+x ∴41212+=+y x ∴21412-+=y x又41)21(22-+=+=x x x y 在[)∞+,1上是增函数 ∴ 值域为[)∞+,2∴ 所求反函数21412-+=x y (2≥x )(3)由2361x y --=得36)1(22=+-x y ∴ 22)1(36--=y x ∵ 06≤≤-x ∴ 2)1(36---=y x又 ]0,6[-∈x 时,2361x y --=为减函数 ∴ 值域为]1,5[--∈y ∴ 所求反函数为2)1(36---=x y (15≤≤-x )(4)由3)2(1422-+=++=x x x y ,有3)2(2+=+y x ∵ 25-≤≤-x ∴ 023≤+≤-x ∴ 32+-=+y x∴ 32+--=y x 又 ]2,5[--∈x 时,3)2(2-+=x y 为减函数 ∴ 值域为]6,3[-[例2] 已知m x y +=21和31-=nx y 互为反函数,求m ,n 的值。

解:由m x y +=21得m y x 22-=∴m x y +=21的反函数是m x y 22-=(R x ∈)∵ m x y 22-=与31-=nx y 表示同一函数 ∴ ⎪⎩⎪⎨⎧-=-=3122m n∴ ⎪⎩⎪⎨⎧==261n m[例3] 已知:23)(-=x x f ,求)]([1x f f-的表达式。

反函数教案设计范文

反函数教案设计范文

反函数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学会求反函数;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和归纳总结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反函数的概念及求解方法;2.教学难点:掌握反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1.引入:老师可以使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如:小明每天花1小时做作业,那么他每天写作业的多少是一个关于时间的函数。

2.向学生提问:如果小明写作业1小时,那么花了多少时间?2.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15分钟)1.通过上面的例子,引导学生总结函数的特点:一个变量的值的变化会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值的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已知小明写作业花了5小时,那么花了多少时间?3.介绍反函数的概念:如果已知函数y=f(x),对于任意的y,存在唯一的x,使得f(x)=y,那么函数g(y)=x就是函数f(x)的反函数。

3.反函数的求解(30分钟)1.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求反函数的方法:将已知的函数方程中的x和y互换位置,然后解出新的方程即可求得反函数。

2.练习:要求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函数方程,求出其反函数。

3.沟通交流:让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求解方法,总结出求反函数的一般步骤。

4.反函数的性质(20分钟)1.引导学生发现反函数与原函数的性质:反函数与原函数是对称的,即对于任意的x,有f(g(x))=x和g(f(x))=x;2.引导学生比较反函数与倒数的概念:反函数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的,与原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均相同;而倒数是在数轴上定义的,它是原函数在其中一点的函数值的倒数。

5.反函数的应用(15分钟)1.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反函数的应用场景,如温度转换、货币兑换等。

2.练习:给出实际问题,要求学生使用反函数解答问题。

高一教案反函数 .doc

高一教案反函数 .doc

1.4 反函数说课人:余礼宝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位置及前后联系本教材是高中第一册第二章函数中第四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单调性之后,提出的又一重要性质——反函数,它是在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来探讨函数定义域与值域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象之间的对称性,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具体应用,又为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间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2.内容结构首先,本节内容,从函数的定义出发,以实例形式分析、研究两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给学生以具体、直观的感觉。

然后,利用函数的定义,归纳总结给出了反函数的定义。

其次,利用反函数的定义,探讨一个函数Y=F(X)是否具有反函数,若有反函数Y=F(X)两者定义域与值域之间的关系,并以图表的形式给出。

使学生明白反函数的定义域是由原函数的值域决定的。

第三,.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反函数的求法。

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两个互为反函数的图象。

通过学生作图,观察比较图象间的关系,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函数Y=F(X)图象与它的反函数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3.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反函数的概念,会求一些函的反函数。

弄清原函数与其反函定义域与值域之间的关系及图象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总结。

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猜想,论证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解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反函数的求法,图象间的对称性是本节的重点。

反函数定义域与值域的对应关系是本节的难点。

5.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二、教学方法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节的教学的重点、难点,我采用如下方法:1. 引入:由具体实例引入(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 是时间T 的函数S=VT ),结合函数的定义,提出问题,并导入新课2.讲授:利用具体实例制成表格。

并由学生填写,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二者的不同点及对应关系,得出反函数的定义。

并对定义作进一步的解释。

高一数学 反函数教案

高一数学 反函数教案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一数学教案:反函数
教材:反函数
目的:在掌握反函数概念的根底上,初步会求非单调函数在各不同单调区间上的反函数;同时掌握互为反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处理教学与测试23课P53
过程:
一、 复习:反函数的概念,求一个反函数的步骤。

二、 例一分别求函数2x 6x y 2
--=在各单调区间上的反函数。

小结:一般,非单调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无反函数,但在其各单调区间上是存在反函数的,关键是求出其单调区间。

例二求以下函数的反函数: 1.5
23+-=x x y 2。

1122+-=x x y 小结:)(x f y =的值域就是它的反函数)(1x f y -=的定义域。

因此,往往求函数的值域就是转化成求其反函数的定义域。

三、 下面研究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例三P67略
例四P67-68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2.4.1 反函数(一)
教学目的:掌握反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法,会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 教学重点:反函数的定义和求法
教学难点:反函数的定义和求法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材分析:
反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是我们以后进一步研究具体函数类即五大类基本初等函数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反函数是函数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对反函数概念的讨论研究是对函数概念和函数性质在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反函数概念的建立,关键在于让学生能从两个函数关系的角度去认识它,从而深化对函数概念的认识 本节是反函数的第一节课围绕如何理解反函数概念这个重难点展开 由于函数是一种对应关系,这个概念本身不好理解,而反函数又是函数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是两个函数之间的关系所以弄清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关系,是正确理解反函数概念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学设计中,通过对具体例子的求解,不但使学生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步骤,并有意识地阐明函数与反函数的关系深化了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我们知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 是时间t 的函数,即s=vt,其中速度v 是常量,定义域t ≥0,值域s ≥0;反过来,也可以由位移s 和速度v (常量)确定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即v
s t =,这时,位移s 是自变量,时间t 是位移s 的函数,定义域s ≥0,值域t ≥0.
又如,在函数62+=x y 中,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定义域x ∈R ,值域y ∈R. 我们从函数62+=x y 中解出x ,就可以得到式子32-=
y x . 这样,对于y 在R 中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32
-=y x ,x 在R 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 因此,它也确定了一个函数:y 为自变量,x 为y 的函数,定义域是y ∈R ,值域是x ∈R.
综合上述,我们由函数s=vt 得出了函数v
s t =;由函数62+=x y 得出
了函数32
-=y x ,不难看出,这两对函数中,每一对中两函数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①它们的对应法则是互逆的;②它们的定义域和值域相反:即前者的值域是后者的定义域,而前者的定义域是后者的值域. 我们称这样的每一对函数是互为反函数.
二、讲解新课:
反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设函数))((A x x f y ∈=的值域是C ,根据这个函数中x,y 的关系,用y 把x 表示出,得到x=ϕ(y). 若对于y 在C 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x=ϕ(y),x 在A 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那么,x=ϕ(y)就表示y 是自变量,x 是自变量y 的函数,这样的函数x=ϕ(y) (y ∈C)叫做函数))((A x x f y ∈=的反函数,记作)(1y f x -=,习惯上改写成)(1x f y -=
开始的两个例子:s=vt 记为vt t f =)(,则它的反函数就可以写为v
t t f =-)(1,同样62+=x y 记为62)(+=x x f ,则它的反函数为:32
)(1-=-x x f . 探讨1:所有函数都有反函数吗?为什么?
反函数也是函数,因为它符合函数的定义,从反函数的定义可知,对于任意一个函数)(x f y =来说,不一定有反函数,如2x y =,只有“一一映射”确定的函数才有反函数,2x y =,),0[+∞∈x 有反函数是x y =
探讨2:互为反函数定义域、值域的关系
从映射的定义可知,函数)(x f y =是定义域A 到值域C 的映射,而它的反函数)(1x f y -=是集合C 到集合A 的映射,因此,函数)(x f y =的定
义域正好是它的反函数)(1x f
y -=的值域;函数)(x f y =的值域正好是它的反函数)(1x f
y -=的定义域x x f f x x f f ==--)]([,)]([11(如下表):
探讨3:)(1x f y -=的反函数是?
若函数)(x f y =有反函数)(1x f y -=,那么函数)(1x f y -=的反函数就
是)(x f y =,这就是说,函数)(x f y =与)(1x f
y -=互为反函数
三、讲解例题:
例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①)(13R x x y ∈-=; ②)(13R x x y ∈+=; ③)0(1≥+=x x y ; ④)1,(1
32≠∈-+=x R x x x y 且. 解:①由13-=x y 解得3
1+=y x ∴函数)(13R x x y ∈-=的反函数是)(31R x x y ∈+=
, ②由)(13
R x x y ∈+=解得x=31-y , ∴函数)(13
R x x y ∈+=的反函数是)(13R x x y ∈-=
③由y=x +1解得x=2)1(-y , ∵x ≥0,∴y ≥1. ∴函数)0(1≥+=
x x y 的反函数是x=2)1(-y (x ≥1); ④由1
32-+=x x y 解得23-+=y y x ∵x χ{x ∈R|x ≠1},∴y ∈{y ∈R|y ≠2} ∴函数)1,(132≠∈-+=x R x x x y 且的反函数是)2,(2
3≠∈-+=x R x x x y 小结:⑴求反函数的一般步骤分三步,一解、二换、三注明 ⑵反函数的定义域由原来函数的值域得到,而不能由反函数的解析式得到 ⑶求反函数前先判断一下决定这个函数是否有反函数,即判断映射是否是一一映射例2.求函数23-=x y (R x ∈)的反函数,并画出原来的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图像解:由23-=x y 解得3
2+=y x
∴函数)(23R x x y ∈-=的反函数是)(32R x x y ∈+=, 它们的图像为:
例3求函数 211x y --=
(-1<x<0)的反函数 解:∵ -1<x<0 ∴0<2x <1 ∴0<1 -2x < 1
∴ 0 <21x -< 1 ∴0 < y <1 由:211x y --= 解得:22y y x --= (∵ -1< x < 0 ) ∴211x y --=(-1<x < 0)的反函数是:22x x y --=(0<x<1 )
例4 已知)(x f = 2x -2x(x ≥2),求)(1x f -.
解法1:⑴令y=2
x -2x ,解此关于x 的方程得2442y x +±=, ∵x ≥2,∴2
442y x ++=,即x=1+y +1--①, ⑵∵x ≥2,由①式知y +1≥1,∴y ≥0--②,
⑶由①②得)(1x f -=1+x +1(x ≥0,x ∈R );
解法2:⑴令y=2x -2x=2)1(-x -1,∴2)1(-x =1+y ,
∵x ≥2,∴x-1≥1,∴x-1=y +1--①,即x=1+y +1,
⑵∵x ≥2,由①式知y +1≥1,∴y ≥0,
⑶∴函数)(x f = 2x -2x(x ≥2)的反函数是)(1x f -=1+x +1(x ≥0);
说明:二次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反函数可以用求根公式反求x ,也可以用配方法求x ,但开方时必须注意原来函数的定义域.
四、课堂练习:课本P63练习:已知函数)(x f y =,求它的反函数)(1x f
y -= (1) 32+-=x y (x ∈R ) (2)x y 2-
= (x ∈R ,且x ≠0) (3) 4x y = (x ≥0) (4)53+=x x y (x ∈R ,且x ≠3
5-) 五、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反函数的定义及其注意点、求法步骤
六、课后作业:课本第64习题2.4:1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