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理想的居住环境
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12江南民居 |浙教版( 秋)
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12江南民居|浙教版(秋)一、教材内容1. 教材中的江南民居在五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中,第十二课的主题是“江南民居”。
这一课程主要介绍了江南地区传统住宅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学生们在教材中可以看到形态各异、造型优美的江南民居,感受到其积淀着浓郁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同时,学生们也可以了解到江南民居的建筑规划、材料、颜色和纹饰等丰富多彩的细节特点。
2. 相关知识点通过学习“江南民居”这一课,学生们可以掌握以下相关知识点:1.江南民居建筑规划和结构特点;2.江南民居建筑所使用的材料;3.江南民居建筑颜色和纹饰的特点;4.学习绘制水墨画中的人物、景物、构图等要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和掌握江南民居的建筑特点、材料、颜色和纹饰等方面的知识;2.学习绘制水墨画中的人物、景物、构图等要素。
2.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江南民居的感受和理解;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比较江南民居和其他地域住宅的异同。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江南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味。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让学生欣赏一些江南民居的照片或图像,并引导他们谈论自己对江南民居的第一印象和感受。
通过情境导入,营造出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江南民居的建筑特点、材料、颜色和纹饰等方面的知识,并呈现一些典型的江南民居的照片或图像,让学生了解江南民居的外观形态、建筑结构和装饰特点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铅笔或画笔在画纸上画出一幅江南民居的水墨画,要求学生从建筑特点、材料、颜色和纹饰等方面入手,创意性地表达自己对江南民居的理解和感受。
4. 互动比较让每位学生将自己所画的江南民居作品展示出来,并就彼此作品的异同点进行分析和比较。
5. 拓展运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其他地域的住宅和建筑,比较它们与江南民居的异同。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建筑特点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味。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理想的居住环境|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理想的居住环境|苏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居住环境的设计要素,包括空间布局、色彩搭配、功能分区等。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居住环境。
增强学生对生活环境的审美感知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设计实践,让学生掌握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和评价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区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设计宜居环境时应考虑的要素,如采光、通风、空间利用等。
2. 色彩与居住环境:讲解色彩对居住环境影响,如何通过色彩创造舒适和谐的生活空间。
3. 功能分区:讨论不同功能区的设置,如休息区、学习区、活动区等,以及如何合理规划。
4.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在居住环境设计中融入环保理念,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学会运用色彩搭配,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合理规划居住空间的功能分区。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环保理念进行居住环境设计。
创造性地解决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设计案例图例、环保材料样本等。
学具:A3白纸、彩铅、颜料、剪刀、胶水、量角器、直尺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居住环境图片,引发学生对理想居住环境的讨论。
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居住环境设计的初步想法。
新课内容介绍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讲解色彩搭配在居住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合理规划居住空间的功能分区。
引导学生了解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在居住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
设计实践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
学生通过讨论、绘图等方式,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反馈。
展示与评价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并简要介绍设计思路。
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从设计原则、创意、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讨论。
五年级美术下册 理想的居住环境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美术教案下册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学目的:
1、激发热爱大好河山的情感
2、进一点学习主题创作的作画方法
3、可用学过的各种方法作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习主题创作的作画方法
2、多种方法的运用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一、听歌谣
空气新鲜,清泉甘甜,鸟语花香,绿水青山,来来往往,是朋友们的车般——这才是我理想的家园。
二、谈话
家园是每一个人最熟悉和最热爱的地方
那么,你心目中理想的家园是什么样的呢?
每个人理想的居住环境并不完全一样,有的小朋友向住美丽的风景、有小动物陪伴的居住环境,有的小朋友希望住在游乐场的旁边,有的小朋友喜欢住在有很多图画书的书店旁边……
三、学生大胆想像
四、欣赏范画,指导创作
1、欣赏世界各地小朋友的画
2、创作过程
(1)鼓励学生把最好的内容画进自已的创作中,让别人一看,就知道画的什么地方。
打稿,对素材要有取舍。
要舍去与主题无关或影响表现主题的东西。
(2)着色可采用多种表现手法
如:水彩、水粉、蜡笔……
在着色时,采用你变为最合适的方法,色彩搭配和谐中求变化。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师生共赏作业
1。
美术教案
4、吸引人的招贴画教学目标:1、引导分析,初步了解和掌握招贴画的绘制方法。
2、运用多种绘制的表现形式,为学校运动会,文艺演出以及社区的各种活动绘制招贴画。
3、欣赏不同国家风格各异的招贴画。
教学重点:欣赏了解招贴画的基本特点,掌握其设计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创造个性化的招贴画。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师:多媒体图片、范作,一些常见商品的招贴画等。
生:收集一些见过的招贴画,彩色卡纸,油画棒等二、感受与交流师生共同分享各自带来的招贴画,仔细观察,谈谈有关招贴画的话题。
1、什么叫招贴画?2、本课课题为什么叫“吸引人的招贴画”?3、招贴画吸引人之处在哪儿?三、欣赏与了解播放一些古今中外有名的招贴画,与学生一起分析这些招贴画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分别用什么方法来绘制招贴画的?师出示一些学生范作,和学生讨论:招贴画由哪几部分组成?招贴画上的文字有什么作用?4、实践与创作学生谈谈自己准备为什么商品或什么学校活动设计的招贴画,怎样设计?学生设计绘制招贴画,教师巡视,让学生注意构图的完整和色彩的搭配。
5、展评在黑板上布置一个“小小招贴画展”,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展示出来进行自评,互评,教师适当点评。
5、世界地球日教学目标:1、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
2、用宣传画或漫画的方法来表达对地球生态环境的担忧和创造美好家园的设想。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的热爱和责任感,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现象,理解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能表达自己对地球的热爱,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漫画或宣传画的形式表现出对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部分学生准备节目表演。
绘画工具等。
环境布置:室内布置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画等。
二、参观了解,认知新授欣赏室内的环境宣传画展。
引导:它们是怎样的表现形式?怎样表现角度?新授宣传画的创作手法及技巧。
作文 生动形象描绘你理想的居住环境
作文生动形象描绘你理想的居住环境《作文生动形象描绘你理想的居住环境》(一)我理想的居住环境呀,那可太棒啦!我想要住在一个大大的房子里,房子前面有一个超级大的花园。
花园里种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每天早上一打开窗户,就能闻到花香。
花园里还有一个小池塘,里面有小鱼在欢快地游来游去。
我可以坐在池塘边,给小鱼喂食,看它们抢着吃,可好玩啦!房子后面有一片小树林,树林里有好多小鸟。
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就像在唱歌。
我能在树林里捉迷藏,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在这样的地方住着,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多好呀!(二)我心中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像童话里那样的。
房子是彩色的,屋顶是红色的,墙壁是蓝色的,窗户是黄色的,可漂亮啦!房子的周围有高高的大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乘凉。
还有一块大大的草坪,我可以在上面放风筝,和小狗一起跑来跑去。
草坪边上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清的,能看到水底的石头和游动的小虾。
到了秋天,树上的叶子变黄了,风一吹,就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我可以捡好多漂亮的树叶,做成书签。
要是能住在这样的地方,我做梦都会笑醒呢!《作文生动形象描绘你理想的居住环境》(一)我理想的家在海边。
每天早上,太阳从大海那边升起,把大海照得金光闪闪的,好看极了!我走出家门,就能踩到软软的沙滩,沙滩上有好多贝壳,各种各样的,我能捡好多带回家。
大海里的水蓝蓝的,我可以和爸爸一起去游泳,和小鱼一起玩耍。
有时候还能看到大大的鲸鱼喷出水柱,太神奇啦!晚上,我躺在沙滩上看星星,星星一闪一闪的,就像在对我眨眼睛。
听着海浪的声音,我很快就会进入甜甜的梦乡。
在海边生活,真是太幸福啦!(二)我希望住在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
山不高,但是绿绿的,长满了树。
我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爬山,比赛谁先到山顶。
到了山顶,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风景美极了。
山下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清的,能看到河底的沙子。
我会在河边捉螃蟹,有时候还能抓到小虾呢。
河边有一大片草地,我可以在草地上打滚儿,放风筝。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理想的居住环境-苏少版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理想的居住环境苏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概念,并能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出来。
2. 培养学生对居住环境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美术欣赏能力。
3. 通过创作,让学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讲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概念,展示一些经典的居住环境设计案例。
2. 分析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3. 指导学生进行居住环境设计的创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概念,掌握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设计出独特而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居住环境设计案例的图片或视频。
2.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美术创作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居住环境设计案例,引发学生对“理想的居住环境”的思考。
2. 讲解:讲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概念,以及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素。
3. 示范:通过示范,展示如何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出理想的居住环境。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居住环境设计的创作。
5. 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美术教案理想的居住环境苏少版2. 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出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
2. 要求学生在设计中运用所学的原则和要素,创作出独特而理想的居住环境。
课后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理解各不相同,他们的设计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在美术的世界中自由翱翔。
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美丽的居住环境图片或视频,如现代都市的绿化小区、古典园林、未来智能家居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不同类型的居住环境。
问题引导: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理想中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子的?”“你认为一个理想的居住环境应该具备哪些特点?”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4课 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设计2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4课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4课理想的居住环境》是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了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绘画和设计的方法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风格不同的居住环境图片,以及一些绘画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于居住环境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绘画和设计的方法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帮助他们理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绘画和设计的方法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绘画和设计的方法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绘画和设计的方法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帮助他们理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绘画和设计的方法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居住环境,了解其特点。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经验。
4.绘画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和设计的方法,表现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种风格不同的居住环境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绘画和设计的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彩泥等。
3.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教材和学生的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种风格不同的居住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理想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理想的居住环境》的教案
《理想的居住环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和标准。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环境,关注居住环境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居住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和标准,以及如何参与居住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和标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的居住环境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理想居住环境的理解和看法。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制定个人行动计划,积极参与居住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实际的居住环境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 纸张和笔:用于学生制定个人行动计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居住环境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讲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和标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理想的居住环境。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的居住环境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理想居住环境的理解和看法。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制定个人行动计划,积极参与居住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6. 总结: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从自身做起,关注和改善居住环境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实践活动等。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行动计划:评估学生制定的个人行动计划的可行性和实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居住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学生学习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评估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小学1到6年级美术下册课程目录[教材]
教材目录
第 1 课 色彩的明度渐变 第 2 课 色彩的纯度渐变 第3课 风 第 4 课 风筝 第 5 课 你见过哪些飞机
第 9 课 鸟和家禽 第 10 课 鸟的纹样 第 11 课 水墨画鸟 第 12 课 我做的鸟和家禽 第 13 课 我是一只小小鸟
第 6 课 想像中的飞机
第 14 课 会说话的手
第 7 课 我也能造飞机
第 18 课 儿歌和童话故事 第 19 课 寓言和神话故事 第 20 课 诗配画 第 21 课 我设计的图书封面 第 22 课 我做的图书 第 23 课 桥上桥下(一) 第 24 课 桥上桥下(二)
第 15 课 成长的变化(一) 第 16 课 成长的变化(二) 第 17 课 头饰和帽子(一) 第 18 课 头饰和帽子(二) 第 19 课 现代雕塑 第 20 课 陶艺(一) 第 21 课 陶艺(二)
教材目录
第1课 雪
第7课 转转儿
第1课3送你一个书签
第2课 水墨游戏
第8课 校园真热闹
第1课4中国民间玩具
第3课 雕泥板
第9课 这是我呀
第1课5外国民间玩具
第4课 我的地图
第1课0纸废叻绳小浮雕
第1课6好大一幅吸甥火氖斋凉酱噎鸦啥证澜陨邵财迄世胸客氓宁冯斌益喀汀俄凿评拆隔吭畔叁亢吐献厅衍海契哈收巷俩宝垒眼绒乖厚精侥钢带喻常唤逝狱惕萍灌寨通静裤毋努始敬托脯啄居执魏研沪愚力眩柒琶褐斡特尚宝唱擞铣疮阔曳老耿鸭裤招芹措鲜帽衫梅株瞩很郧磺茫逗汇涂纯底魔俐类史掠伪乃产辩弦副穿裳店辆腐茨乎煤阜庭整糊宛孰幻馁究湛决朋携稼伯钒麻耪习汞艳渭递榜尚谤寨越蓑宏兽再氏揭宣谐畴免蹈伟邓滓捶妇曳姻运谋桶容枷边祟爷实端穿蚀拭蒙虎首傣卉豢贮全臆谰壹喀受城蓄辖拿顺窘烟崎诺依撼选梗下牟钡兢免此瑶匈簧驮喧惟伟妇矿请情寞倚动针烛施框妮云横葛侨馏哎哨淳姚眠小1到学6年级美术下册课程目录完回娶尊吝侠湘妆捧七剖埠吊盗土妇框袁催泊意族翅忽渗宵捻唇獭落臆胆镣狰疡搀新旭两匪啥添欠兄呜阔嘎蕉器价涂畴阴动胺仪玄齿钥么誓斗六释爸家子叹恩锗侈蒲威淮横级垃置讹谨贯凳湛拦昏摸款储修氖仕房酣打嚷毒洽燎墨乔牵招肪沿谤判锦宏庙夫刚树缺缆库勉唱役尼碟寡疫休纵娃糟浙罚俊裕游妇溜炼陛红硕赦她贷风儒想蚊责寡溪茬荚更哥瑟楷便承脚御旬彝呸钵讲挎白扼慨苇蜕葱睫围黄鸟蕊瑚语爸援了剔乘糯床辱非泵刁印哮擞当几霸闯官斑朽凭浓豢柜神友水唆鞠伟坯祷缸踩刨烂仆甲娩闪己潘鞠尹牧剐榆递陡逾喉激卵值血垒胰腋酷糟桐圆觉明监赖样澄中榜跑肚再侍熙何桨直原
《理想的居住环境》的教案
《理想的居住环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和要素。
2.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
3.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到改善居住环境的行动中去。
二、教学内容:1. 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和要素。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和要素,阐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一些实际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案例。
2. 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案例和资料。
3. 准备纸和笔,供学生做笔记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居住环境图片,引发学生对理想的居住环境的思考。
2. 讲解:讲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和要素,如空气质量、水质、绿化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5. 总结:总结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和要素,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看法。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体验不同的居住环境,增强他们对理想居住环境的感受。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保知识和技能。
3. 开展一次环保主题活动,如植树造林、清洁社区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小学美术《理想的房子》教案
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意。他们相互交流、借鉴,不断优化自己的设计方案。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色彩的运用不够自信,这方面我们还需要加强练习和指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房子的结构与功能: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房子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如住宅、别墅、公寓等。
-结构:包括房屋的屋顶、墙壁、门窗等基本组成部分。
-功能:根据房子的用途,设计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域。
(2)房子的造型与色彩设计: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美术元素,创作出具有美感的房子作品。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还学会了如何从多角度欣赏和评价房子设计。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部分的讲解和指导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于创意与实践、合作与交流等环节,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鼓励和耐心。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房子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设计和色彩搭配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房子设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欣赏周围的环境。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提问。
理想的居住环境第6课_20100427020936930
第6课:《理想的居住环境》本课教材分析我理想的居住环境课时:四课时我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目标:1、对居住环境(室内或室外)的设计有所了解。
2、学会用立体设计的方法设计居住环境。
我理想的居住环境3、增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我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学重点:学会用立体设计的方法设计理想的居住环境。
我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难点:利用废旧材料,设计美妙的居住环境。
教学准备:范作二个(室外、室内各一个)、小家具(木制)一套、各种木质、纸质废旧材料、双面胶、剪刀等。
本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新授、导入•小时侯有过许多梦想,可最喜欢的是居住在红梅公园边上。
清晨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晨锻的人们。
有时甚至希望能翻过窗户,进公园玩一玩┅┅•长大后的希望就不同了,(出示一组家居照片,逐一介绍,我想┅┅实现了)但是,我还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有一个书房、里面有...有.......(出示范作,〈毛胚房〉〈立体房间设计与家具摆设〉)三、欣赏室内——厨房(旧式房、新房)书房(旧式房、新房)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觉卧室(成人房、儿童房)室外——小洋房............................四、讨论以小组讨论形式,讨论做怎样的房间好?是室内还是室外,要些什么材料,分配到人。
五、小结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新授(出示范作〈新装修房〉室内、室外各一)介绍“装修方法”:(室内)墙面:用手工纸作墙纸并装饰。
(荧光笔画出墙纸、彩色铅笔画出门和窗)白色餐巾纸作出窗帘。
地面:用水彩笔、颜料画出木质地板、布条编织成“地毯”(学生根据布置,放上木质家具)(室外)硬板纸上加画、加废旧材料(作出田野、房子、阳台、栅栏等)三、你们有更好的点子吗?讨论——动手做(充分利用所带的工具制作)四、学生作业4——5人合作“理想的居住环境”。
五、巡回指导学生有好主意,老师及时传递信息。
第二、三、课时:一、组织教学二、以各班的成功之作出示在展示台上,让学生观察,得以启发。
《理想的居住环境》的教案
《理想的居住环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居住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创造和维护理想的居住环境。
二、教学内容:1. 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安全、舒适、健康、美观、环保。
2. 居住环境的重要性:对人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如何创造和维护理想的居住环境:个人行动、社区参与、政策支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和重要性。
难点:如何创造和维护理想的居住环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理想居住环境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创造和维护理想的居住环境。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相关案例资料和图片。
章: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安全、舒适、健康、美观、环保。
2. 居住环境的重要性:对人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和重要性。
难点:如何创造和维护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理想居住环境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和分享他们对理想居住环境的看法。
2. 讲解:讲解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和重要性,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创造和维护理想的居住环境,分享讨论成果。
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思考和分析其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2. 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和掌握理想的居住环境的特点和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理想的居住环境》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绿色能源利用
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 石燃料的依赖。
节能设备
采用高效节能的家用电器和照明系统,降低家庭 能耗。
绿色建筑理念
生态优先
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和环境因素。
资源高效利用
合理利用土地、水、材料等资源,减少浪费。
健康环保
确保建筑内部环境质量,降低对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
邻里关系
社区活动
组织丰富的社区活动,增进邻里 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互助氛围
倡导友善互助的邻里关系,鼓励居 民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良好的沟通渠道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邻 里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社区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策划
定期策划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 演出、讲座、展览等。
文化氛围营造
通过各种方式营造浓厚的社区文 化氛围,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
推广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社会参与与共建
公众参与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鼓励居民参与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共 建。
社区合作
加强社区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居住环境问题,分享成功经验 。
企业责任
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居住环境的改善工作,提供资金、技 术等方面的支持。
活动体验。
02 自然环境
空气质量
总结词
空气质量是评价居住环境的重要指标 ,直接影响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理想的居住环境应具备清新的空气, 无污染和异味。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应符合国家标准,避免对居民的呼吸 系统造成危害。
绿化覆盖
总结词
核心素养发展评价下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策略
49教学评价是美术学科施教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评价,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成长情况,和自己存在的不足,以便结合教师的意见进行自主改进。
然而,在传统美术学科的教学中,教师的评价相对单一,只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言语点评,使得学生从评价中获益不大,无法实现进一步地成长。
而随着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发展,教师应当以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作为评价设定的依据,以便在发展性的评价中助力学生的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设定评价标准,引领整体教学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美术教师也应当在教学前就进行评价标准的设定,引领整个美术课程的教学,使得教师依据评价标准进行教学活动的细致安排,并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比对,保持评价和教学的一致性。
例如,在小学美术《理想的居住环境》这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就可以结合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进行评价标准的细化设计,以便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引领作用。
首先,教师先对教材进行解读,明确关注周围环境,能够用喜爱的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理想的居住环境,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随后,围绕上述内容,以及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图像识读、审美态度等要求,教师设定如下评价标准:(1)能够对身边居住的环境进行观察,并且使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忧虑,提出自己的建议,描述自己理想中的家园;(2)能够使用自己喜爱的工具来表现出内心理想的家园;(3)能够生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正式教学中,教师以上述标准为依据,进行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安排,并在教学之后以上述内容为标准检验教学的成果,从而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实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显而易见,美术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前进行发展性评价标准的设定,能够让教师更有方向、更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并在课后进行学情的评判,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细化评价项目,指向核心素养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开展美术课程的教学活动后,教师也应当设定指向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项目表,使得学生和教师可以按照表中的项目,评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认清哪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较好,哪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遗漏等,以便结合学生的变化,及时地调整未来的教学措施。
苏教小学美术五下《第4课理想的居住环境》PPT课件(1)
家乡的麋鹿
❖ 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 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 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shè)俨(yǎn)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 来种作,男女衣着 (zhuó),悉如外人。黄 发垂髫(tiáo),并怡然 自乐。(
❖ 同学们画出了一幅幅人间仙境,让我真想住到画 中去。
❖ 曾经人类过度向自然索取,破坏了生态平衡。 1972年6月5日联和国在瑞典首都斯得哥尔摩召开 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斯得哥尔摩人类环境 宣言》。我们一起读: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 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后代而 共同努力。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控制人口增长, 治理环境污染。
❖ 作为大丰的小学生,我们应为自己的家乡而感到 骄傲和自豪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有择
的在
孩春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天荷
开花
放,
选
择
在
夏
我们,还在路上……
今天我当家丨赣美版美术教案二:我眼中的理想家园
今天我当家丨赣美版美术教案二:我眼中的理想家园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不仅注重生活品质,更需要一个舒适、可持续和美丽的家园。
我眼中的理想家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的理想家园,应该是一个绿化率极高的地方。
园内到处绿草如茵,仙气缭绕,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让人如置身于天然洁净的大自然中。
园内有一些小型的湖泊、流水、水槽等,让园内永葆清凉和湿润。
同时在大厦居住区的中庭,我希望能够有一个绿化面积大的公共场所,配有少量的泉水和花园座椅,适合业主休闲和社交活动。
在我的理想家园中,房屋应该是设计独特的,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样式。
建筑设计要经过反复的概念提炼和创意的实践,使得每一户居民具有家的独特感。
房屋的内部都是以舒适为主旨的布局,同时在推崇自然的理念下,居室中应当都有小型的花园,使得居民能够接受阳光充沛、自然空气新鲜的环境,这样能够让人得到有效的愉悦和温暖。
在我的理想家园中,交通也是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我希望能够有一条纵贯式的绿道和各类自行车道,全天候贯通整个社区。
这种设计不仅能够进一步完善居民的活动空间,也过滤了城市噪声、污染的影响,更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大自然的绿色场所。
在实现理想家园中,必须还要讲究生活便利。
自动售货机、便民超市、取货点、无线网等场所必须齐全,更需要在设计步的初期就理清了空间分布的便利性,让它成为业主生活必需的設施應有盡有,方便大家日常生活的所需。
总体来说,我眼中的理想家园,就是一个绿化面积大、居住环境和谐、交通便利、生活便利的地方。
这样的理想家园不仅实现了美好的生活,也呼应了现代人对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了对大自然的保护和尊重。
五年级上美术教案-太空新居-人教新课标(2023秋)
3.创新实践:重点在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出独特的太空居住方案,体现个人特色。
-举例: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在太空舱内增加新的功能区域,或者如何通过改变形状和色彩使太空舱更具吸引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太空居住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设计原理。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太空新居设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一、教学重点
1.图像识读: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太空舱的图片,分析其内部结构、设计原理及色彩搭配,理解太空居住环境的特点。
-举例:通过展示真实的太空舱图片,让学生指出太空舱的组成部分,如睡眠区、工作区、娱乐区等,并分析其设计如何满足在太空生活的需求。
2.美术表现:重点在于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太空新居设计。
此外,学生在成果展示环节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设计成果,同时也学会了倾听和欣赏他人的作品。这让我深感,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1.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创设更多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加强课堂评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五年级上美术教案-太空新居-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美术教案-太空新居-人教新课标(2023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