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39张PPT)(共39张PPT)
知州3的.权地力方。 贫弱。
制钱 谷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握; 设置_转__运__使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 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 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 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 北宋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 • 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又称上军,由各地军队的精壮者
抽调而成。宋太祖为了控制兵权,对禁军进行了改编, 大约一半部署在京师,另一半安置在各地。 • 厢军是地方军,很少进行军事训练,多从事工役和杂役, 因而也称为“役兵”。 • 乡兵,分处在各地,战时征召,闲时务农,类似于民兵 性质。
•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6.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
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D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1.(2016·岳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
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D )
A.刘备 B.元昊 C.忽必烈 D.赵匡胤
2.《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 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
的历史事件是( D)
• 结果: • 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 区
思考:北宋是否完成了国家的全部统一?为什么?
没有完成统一。 原因:北宋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 的分裂局面。但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 还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等少数民族 政权。
制钱 谷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握; 设置_转__运__使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 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 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 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 北宋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和乡兵。 • 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又称上军,由各地军队的精壮者
抽调而成。宋太祖为了控制兵权,对禁军进行了改编, 大约一半部署在京师,另一半安置在各地。 • 厢军是地方军,很少进行军事训练,多从事工役和杂役, 因而也称为“役兵”。 • 乡兵,分处在各地,战时征召,闲时务农,类似于民兵 性质。
•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6.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
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D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1.(2016·岳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
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D )
A.刘备 B.元昊 C.忽必烈 D.赵匡胤
2.《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 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
的历史事件是( D)
• 结果: • 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 区
思考:北宋是否完成了国家的全部统一?为什么?
没有完成统一。 原因:北宋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 的分裂局面。但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 还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等少数民族 政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31张PPT)
在地方
加 强 对 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 设立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收 地 方 的 缴地方官司的财财税权。 控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也造成了地方官 僚臃肿。
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 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相权大大被削弱)
三、重文轻武政策
材料一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 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 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 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 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
A.赵匡胤
B.李世民
C.刘彻
D.嬴政
4.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B ( ) A.削弱相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改革科举制度 D.重文轻武的政策
5.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对如图所示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
)
D
① 发动“陈桥驿兵变” , 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 通过“杯酒释兵权” , 加强了中央集权
赵匡胤与赵普议事图
吾欲息天 下之兵,为国 家长久之计, 其道何如?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同时给出
原因: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建议: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即夺其 权、制钱谷、收精兵。
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军事
上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控 制 对 军 队 的 调 动,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
(地方)
②实施三年 一换的制度, 频繁调动州 ③ 县长官
归纳总结
内容 目的 措施 影响
加强了对军队的 控制,但是消弱 了军队的战斗力。
军事方面 消 除 武 ①解除禁军将领 将 专 权 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的积弊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在中央 削弱宰 相的权 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9张PPT)
皇帝,以树枝指地方。
地 方
那么根据北宋的统治措
地 方
地 方
施,我们可以把北宋政 治的特点概括为:
强干弱枝
中 央
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 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守内虚外
1、(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
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
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 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 将不识兵。
思
皇帝
三步走策略
2. 3. 夺其权 制钱谷 行政权 军权 财权 中书门下 枢密院 三司 (参知政 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三司使) (枢密使) 事、宰相) 增设多重机构(中书门下、枢密 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转 院、三司)分割宰相权利 运使,收缴地方财税归中央
B.实行更戍法 C.设置转运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 A.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
B.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 C.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州的长官 D.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
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重 文 轻 武
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 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 军队战斗力减弱 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 政支出。
如果以树干指中央或
北宋建立 三要素
时间:
960年
宋太祖
建立者: 赵匡胤(yìn) 都城:
东京(开封)
人教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3张PPT)
皇帝
在中央,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 削弱相权。
•
财政
三司
行政
政事堂
军事
枢密院
参 度盐 户 知 在地方, 支铁 部 政 文臣任州县长官(即知州) 事 (三司使) 使 三年一换、频繁调动;
枢 密 使
各州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措施
制 钱 谷 ︵ 财 政 权 ︶ •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中央中 控税收
3、一位学生在其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出现“守内虚外、 强干弱枝、重文轻武、三冗局面”等语句,这典型反 映了哪一王朝的统治状况?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 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 [ ] A.加强军队建设 B.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D.大力发展经济
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 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 其中有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枢密使35人, 其中文官21人。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 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 两宋卷》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 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 政事。
(3)军事方面:对武将和军队的发展不利。
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这一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 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 ] A.唐高祖、宋太祖 B.唐高宗、宋太宗 C.唐太宗、宋太祖 D.唐太宗、宋真宗 2、《百家姓》是我国影响极深的一种启蒙读书,据考 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赵是一个朝代 国君的姓,理应为首,请问是哪个朝代?[ ] A.明代 B.元代 C.唐代 D.宋代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6张ppt)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重文轻武的政策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 措施:举制。
1、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影响 2、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
3、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的文治局面。
经济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握;设置 上 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朝把中 央集权强 化到前所 未有的程 度,导致 宋朝出现 “积贫积 弱”的局 面
三、重文轻武政策
重用文 臣掌握 军政大 权
宋太祖
宋太宗
继续采取 抑制武将, 提升文官 地位的政 策
文臣统兵的代表:欧阳修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三位皇帝)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建立
陈桥 兵变 黄袍 加身
一、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时 间 • 建立者 •都 城
北 宋 结 束 五 代 十 国 局 面965年
979
北 陈桥驿 东
宋京 966
978
963
年
年
970 年
北宋的统一
方针: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意义: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 裂割据局面。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
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
辽
吐蕃
西夏
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大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9—30页, 找出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 施以及思考带来的影响。
(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找)
资料
宋朝以前,宰相、大臣可以和皇帝对坐议事。 相传,宋太祖有一次上朝,宰相范质等仍坐着 。宋太祖说:“我眼花,你们把文书拿近来让 我看。”范质等起身呈递文书后,回到原处, 发现座位已经被撤走了。从此,宰相、大臣只 能站着同皇帝讲话。
重文轻武的政策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 措施:举制。
1、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影响 2、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
3、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的文治局面。
经济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握;设置 上 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朝把中 央集权强 化到前所 未有的程 度,导致 宋朝出现 “积贫积 弱”的局 面
三、重文轻武政策
重用文 臣掌握 军政大 权
宋太祖
宋太宗
继续采取 抑制武将, 提升文官 地位的政 策
文臣统兵的代表:欧阳修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三位皇帝)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建立
陈桥 兵变 黄袍 加身
一、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时 间 • 建立者 •都 城
北 宋 结 束 五 代 十 国 局 面965年
979
北 陈桥驿 东
宋京 966
978
963
年
年
970 年
北宋的统一
方针: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意义: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 裂割据局面。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
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
辽
吐蕃
西夏
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大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9—30页, 找出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 施以及思考带来的影响。
(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找)
资料
宋朝以前,宰相、大臣可以和皇帝对坐议事。 相传,宋太祖有一次上朝,宰相范质等仍坐着 。宋太祖说:“我眼花,你们把文书拿近来让 我看。”范质等起身呈递文书后,回到原处, 发现座位已经被撤走了。从此,宰相、大臣只 能站着同皇帝讲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25张PPT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 都城:东京(开封) 国号: 宋 史称:北宋
分北 裂宋 局结 面束 ,五 统代 一十 中国 原陈桥驿北 宋 东京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北宋建隆三年至太平兴国四年(962—979 年),宋以先易后难、先南后北方的方针 ,主要包括慕容延钊、李处耘率军平定武 平周保权(963年),同时荆南高继冲主 动投降归顺;王全斌率军平定后蜀孟昶( 965年);宋太祖率军征讨北汉(968年) ;潘美率军平定南汉刘鋹(公元970年) ;曹彬、潘美率军平定南唐李煜(975年 );之后,吴越钱俶、清源军节度使陈洪 进主动投降归顺(978年);宋太宗率军 平定北汉刘继元(979年)。
课堂练习
1、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
A 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是
() A.重文轻武 B.强干弱枝C.重内轻外 D.冗官冗费
D 2.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对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
()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 央集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崇文抑武”策略, 提高了文人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 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问 题 思 考:宋太祖如何 控制军权?
宋太祖杯酒释兵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15张PPT)
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 于 的巩固和 的安定。
活动一
1.看课本总结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哪些?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
军事上: 1、宋太祖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2、控制军队调动,使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3、经常调换将领,定期换防。
政治上:
1、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 2、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知州),实
2、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宋太祖采取的措 施是( C )
A.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B.设置通判 C.设置转运使 D.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3、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 任官职。这些受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 A ) A.科举考试 C.开国功臣 B.皇亲国戚 D.地方推荐
4、下列措施中属于宋太祖削弱相权的措施是
2.重文轻武政策 (1)为了防止唐末以来 专横跋扈的 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 掌握军政 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 地 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 ,也促进 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 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的 。
(2)宋朝的
,扭转了五代
十国时期
的风气,杜绝了武
预习检测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960年,后周大将 在陈桥驿发 动兵变兵变,建立宋朝,以 为都城, 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太祖和 他的后继者依照 的统一方针,领的兵权, 牢牢地控制了军队。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将 兵权和发兵权分离。为防止宰相权利过大,采 取 的办法,削弱相权;派 担 任各地州县长官,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实 施 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还在各州府设置 ,以分知州的权力。还 下令取消 收税的权力,又陆续在地 方设置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共22张PPT)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 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 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 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 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 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 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
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 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 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 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 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予的 “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 挥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 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 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 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 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材料研读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 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 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 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朝的重文轻武,扭转了 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 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和社会的安定。
北宋的建立
北
收回兵权
宋 宋太祖加强 中央:分化相权
的 中央集权
地方上:控制行政权、财权
政 治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重文轻武 重文抑武,文臣统兵
发展科举文教事业
《劝学诗》 ——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8张PPT
多矣。
政府办事效率下降,朝廷财政困难----《包拯集》
材料三:赵宋王宋朝朝是的被重一文而轻再武,政再策而,三扭的转外了族五入代侵十势国力时所期颠尚覆文,但从王朝内部来说, 横亘两宋三百多轻年武始的终风没气有,一杜股绝政了治武势将力跋膨扈胀和到兵足变以政威移胁的赵情宋况皇位的稳固。
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十国(891—979)
前 蜀
后 蜀
吴
南 唐
吴 越
闽
楚
南 汉
南 平
北 汉
960兴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 2、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1、北宋的建立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影响 3、宋朝重文轻武的措施、影响
自主学习
1、北宋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北宋实现 统一的策略。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造就了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 出的文治局面。
(二)重文轻武的利与弊
材料一:长久以来,人们都将宋代称为“弱宋”,总是求和……
军队的战斗力减弱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较之前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
政治特点: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这个时代—— 经济繁荣,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发展,却无力抵挡外敌。 北宋既辉煌过,却又无奈着。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却也是一个糟糕的时代。
国家大计“我”来定
如果你生活在宋代,你会如何治理国家?
原则:①政策的倾向一定不能走极端;②要综合、 全盘考虑战略问题;③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 合理地实施各种政策,现阶段的改革开放就是成 功的范例;④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现代民族 国家林立、帝国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的时代, 适度的强军政策是绝对需要的。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0张PPT)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措施: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科举取士
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 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 宋真宗:(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 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 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 辈出的文治局面。
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 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消极影响
四、课堂小结
北宋的建立与局部统一
加强兵权(“兵”)
北 宋 的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重点) 政 治
重文轻武
加强行政权(“权”)——中央、 地方 加强财政权(“钱”)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重文抑武,文臣统兵
发展科举文教事业
A)
D.宋神宗
A
5.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C)
6、宋朝形成“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 知”局面,反映( ) B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A.士人 C.农民 B .专制皇权达到顶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1.赵匡胤建立北宋是在(B ) A.10世纪初 B.10世纪中期 C.9世纪初期 D.9世纪中期
课堂练习
2、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 是( A) A.集中军权 B.集中行政权 C.集中财权 D.集中司法权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人教版新版七下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23张)
【微阅读】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北宋谚语 【解读】在宋代,将军们不管立了多大功勋,也难有 文臣那样的风光。说明宋代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图解历史】
人物:__A__ 成就:建立__B__ A._宋__太__祖__ B._北__宋__
【知识构建】
清朝学者赵翼曾写诗评论说:“千秋疑案陈桥驿, 一著黄袍便罢兵。”评价的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北宋 建立后是如何巩固统治的?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建立: (1)建立:960年,_赵__匡__胤__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 宋,以_开__封__为都城。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们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 方针,结束_中__原__和__南__方__的分裂割据局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微点拨】 ☉易混点 北宋政权统一的是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 并未统一全国。 ☉易错点 宋朝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关键点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 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 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微思考】 宋朝科举制度发展的影响? 提示:(1)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2)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3)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 局面。
【重文轻武社会安】 材料三 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以文立国的国策,实 行文人统治。宋太祖把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基本 制度。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实行什么政策?有 什么影响? 提示:重文轻武政策。 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 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 生,有利于政权和社会的安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1张PPT 含)
精兵,则天下自安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矣.
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即夺其政治权、经济权、军事权。
原因
唐末五代,藩镇太重, 1 君弱臣2 强(地方权3力大,
中央势弱)
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 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 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 中央集权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2.“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D )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重文轻武
3.“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说明宋官员的主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 都城。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3.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 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4.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 响的学习,培养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 字元朗。军事家,宋朝开国皇帝。赵 匡胤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掌管 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 胤发动陈桥兵变。恭帝被迫禅位,赵 匡胤登基,建立“北宋”。
宋太宗
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 朝廷授予的“阵图” 行军布阵。(受抑制)
这两位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唐朝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尚武的风气盛行一时, 唐朝中期以来出现了骄兵悍将飞扬跋扈的局面。
北宋科举制的特点
1.程序严格:州试——省试——殿试; 2.提高进士的地位。 3.方法严密:糊名法,防舞弊; 4.录取名额大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18张PPT)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 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 ?……”普曰:“……其故非他,节镇(藩镇)太重,君弱臣 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 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集中 军权
解除 禁军高级将领 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 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 将领 , 割断 将领 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集中 行政 权
结果
中央
削弱 相权 ,设宰相、副宰相若干人,共同议政;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派 文臣 担任州县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思考二:宋朝为什么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探究 (1)原因: ①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禁军统帅,依靠部下将领的拥护,发动 陈桥驿兵变,夺得后周政权,建立宋朝。 ②因为赵匡胤以武力夺位,再加上五代时期,武将夺权的情况特 别多,所以他特别害怕部下掌握兵权的将领效法,不信任武将, 重文轻武,压制武将,防止武将篡位。
(2)影响: ①积极方面: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 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维护了 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方面:兵将分离政策使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 降;政府机构重叠,官吏冗余,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地方 上财政困难;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地方 设置 通判 ,以分知州的权力
设置 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大加强
皇权 大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 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宋朝的相权大幅 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 (共33张PPT)
【小组讨论·重文轻武的影响?】 材料一:北宋的军队数量以及军费开支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小组讨论·重文轻武的影响?】 材料二:国内外学者对宋朝的评价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军事上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 有发兵之权而无握病之重;京师之兵总于 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 维,不得专制。此所以百三十余年无兵变 也。” ——范祖禹《范太史集》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皇 帝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
宋太宗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2.措施
①重用文官
文 臣 统 兵 的 代 表 : 欧 阳 修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具 体 措 施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 军事上 内容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政治上
①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副宰相,多重机构) ②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天下尚未统一; 武将篡位。 ……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小组讨论·重文轻武的影响?】 材料二:国内外学者对宋朝的评价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军事上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 有发兵之权而无握病之重;京师之兵总于 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 维,不得专制。此所以百三十余年无兵变 也。” ——范祖禹《范太史集》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皇 帝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
宋太宗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2.措施
①重用文官
文 臣 统 兵 的 代 表 : 欧 阳 修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具 体 措 施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 军事上 内容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政治上
①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副宰相,多重机构) ②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天下尚未统一; 武将篡位。 ……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2张PPT)
军事上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或边境戍守,有的则要到产粮的地方就 粮,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称为“更戍法”。这种方法名义上是锻炼 士兵吃苦耐劳,实际上是借着士兵的经常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 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官再也不能同士兵结合,在士兵 中建立自己的声望,也就再也不能率兵同朝廷皇帝对抗了
宋朝名臣
范仲淹
包拯
欧阳修
影响
积极 影响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 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 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政治机构臃肿,相互牵制,办事效率下降, 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消极 影响
北宋建立
宋太祖强化 中央集权
局部统一 措施
经济上
①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 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②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太宗时于各路设转运使,其官衙称转 运使司,俗称漕司。转运使除掌握一路 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 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
影 响
北 宋 的 政 治
重文轻武 的政策
加强中央集权
(1)军事 ①②③ (2)政治 ①②③ (3)经济 ①②
作用
措施 ① ②
影响 (积极)① ②
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 A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 A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C 3.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 (3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文教 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_文__治___局面
时空坐标 导航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素养达标 导练
9
3.影响 (1)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 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军队的战斗力减弱;办事效率下降, 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时空坐标 导航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素养达标 导练
10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在边疆战事中,北 宋屡战屡败。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剧烈,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概况:1069年,宋神宗任用__王__安__石__主持变法。
时空坐标 导航
时空坐标 导航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素养达标 导练
6
3.主要措施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 军事 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
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在中央,采取_分__化__事__权___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宰相之下又设相 政治 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 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在地方,派_文__臣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政治 在各州府设置_通__判___,以分知州的权力
时空坐标 导航
新知预习 导学
重点直击 导析
素养达标 导练
7
续表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_转__运__使___,把地方财赋收归 经济 中央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8张PPT)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开封
事件:陈桥兵变(黄袍 加身) 意义:结束了中原和南 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实 现局部统一。
北 宋 结 束 五 代 十 国 局 面
965年 灭后蜀
979
陈桥驿
• 方针: •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年 978
北 宋
966
一切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消极作用:战斗力下降减弱。官吏冗余,办事效率低 下,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形成了“冗官”“冗费”“冗兵” 的局面。
北宋的建立
收回兵权 中央:分化相权 地方上:控制行政权、财权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北 宋 的 政 治
宋太祖加强 中央集权
(权力分散,受制约)
。
措施
影响
(权力集中)
(பைடு நூலகம்官之首,权力过大)
节度使 (财权) 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使
州
判 使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 权,控制军队;
2、控制调兵权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 方的联系
加强中央集权
相权
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 办法,削弱相权。
秦汉时----丞相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好社会的安定。 材料二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科技文化: ——《陈寅恪先生文集》 材料三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 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 状态。” 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 材料四、 本朝鉴于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 治局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32张PPT)
宋太宗亲手绘制的《平戎万全阵》
···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六男
经儿
苏轼
勤 若 苏辙
向遂
窗平
前生
读志
曾巩
程颢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影响(作用):
①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积极: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③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兵变 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 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 增加政府收入
经济 均方影①税田积响法极:核 平:实均变土征法地税收,到按一土些地的成多效少,、增好加坏了政府使 隐 增的加官 瞒财国僚 土家和 地政赋大 ,收税地 逃入主 避收。不 赋入能 税 水②最农利后消田法以极鼓失:励败触垦告犯荒终了和。大兴官修僚水利大地主的利益,遭促到进强农业烈发反展对,
镇太盛,加君强弱臣中强。 爱卿可有良策?央集权
宋太祖
臣认为惟收其精兵, 稍夺其权,制其钱 谷,,天下自安。
宰相赵普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军事
(收其兵)
1、解除 禁军将领 的兵权( 杯酒释 兵权 ); 2、控制对军队
的 调动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3、经常调换 军队 将领,定期 换防 ,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中央
分化 ,削弱相权: 1、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
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夺其权1) 2、设立多重
,分割宰相的军政、 大权
公开课人教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共21张PPT)
2、由 政事堂 、 枢密 院 和 三司使 分割宰 相的行政权、军政权和 财政权。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在宋代,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阶层是 [ ]
A.士人(即 读书人) B.农民
C.武将
D.商人
重文轻武政策:
1、 文臣 统兵,抑制武将。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 科举制 。如:提 高进士的地位,增加科举录取人数等。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具体措施有: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 夺其权(行政权):
1、任用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
2、设 通判 ,牵制知州。P30“材料研读”
在
地
• 制钱谷(财政权):
方
设 转运使 ,收缴地方财税归 中央 。P30
• 收精兵(兵权):目的: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P29
唐玄宗统治后期,腐败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北方战乱多
黄巢起义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907亡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十国(891—979)
前 蜀
后 蜀
吴南 唐吴 越源自闽楚南 汉
南 平
北 汉
南方相对安定
960兴
中
宋元史
国 历
史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 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
[]
A.加强军队建设
B.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D.大力发展经济
先
北宋
南
后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在宋代,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阶层是 [ ]
A.士人(即 读书人) B.农民
C.武将
D.商人
重文轻武政策:
1、 文臣 统兵,抑制武将。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 科举制 。如:提 高进士的地位,增加科举录取人数等。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具体措施有: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 夺其权(行政权):
1、任用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
2、设 通判 ,牵制知州。P30“材料研读”
在
地
• 制钱谷(财政权):
方
设 转运使 ,收缴地方财税归 中央 。P30
• 收精兵(兵权):目的: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P29
唐玄宗统治后期,腐败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北方战乱多
黄巢起义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907亡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十国(891—979)
前 蜀
后 蜀
吴南 唐吴 越源自闽楚南 汉
南 平
北 汉
南方相对安定
960兴
中
宋元史
国 历
史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4、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 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
[]
A.加强军队建设
B.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D.大力发展经济
先
北宋
南
后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 (战国)
魏 蜀
吴
618年 618年---907年
581年-589年-
隋唐时期的主要历史特点是什么?
国家安定统一,经济繁荣, 文化昌盛,民族融合,对外 友好等。隋唐是我国封建社 会发展的繁荣时期。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宋朝的建立 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东京(开封) 建立事件: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 天,与石守信等大 将饮酒,酒兴正浓 时,宋太祖说 : “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 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 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 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 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 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 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 (1)军事方面:
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行政方面: 削弱宰相权力;分割宰 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 (3)地方(财权)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置通判分 知州的权利;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 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相关史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北 宋 的 建 立
周世宗(柴荣) 英年早逝,儿 子恭帝即位仅 7岁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赵匡胤是后周禁军 相关史事 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 960年初,朝廷派他北 上抵抗辽军。军队行 至开封以北的陈桥驿 时,谋士和诸将拿出预 备好的黄龙袍披到赵 匡胤身上,叩头便拜, 口称“万岁”,赵匡胤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就这样当了皇帝。
3、重文轻武的政策
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 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 :“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 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 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权”领兵权;“钱”收税权;“兵”调兵权。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 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重用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 署名方能生效。凡兵民、钱谷、户口、 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 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 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重文轻武的政策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 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 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 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 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 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 ,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960 年 建立者赵匡胤 1、宋朝的建立时间 ___ _____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 (1)军事方面:
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行政方面: 削弱宰相权力;分割宰 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 (3)地方(财权)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置通判分 知州的权利;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 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人科举考试图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 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 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 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 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 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 出的文治局面。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3、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扭转了 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 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 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 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 宋初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 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 止知州职权过重,宋太祖创设“通判” 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 一职。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但 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2、北宋结束五 代十国分裂局面
宋朝建立时,五代 十国的分裂局面已 出现统一趋势。宋 太祖和他的后继者 依照先南后北的统 一方针,陆续消灭 了南方割据政权,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 的分裂割据局面。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3、北宋形势图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 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1、北宋建立于( A、10世纪初期 B、960年 C、11世纪前期
)
2.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 权是( ) A.辽 B.西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后周 D.金
知识拓展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 策,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 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文臣掌兵,不 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 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 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 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 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 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相关史事
宋朝重文轻武,主 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 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 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 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 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 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 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宋朝重文轻武,重用文臣掌握 军政大权。 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2、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宋朝注重发展文 教事业,改革和发 展了科举制。宋朝 时大幅度增加科举 取士名额,提高进 士地位,进士不仅 授官从优,而且升 迁迅速。
魏 蜀
吴
618年 618年---907年
581年-589年-
隋唐时期的主要历史特点是什么?
国家安定统一,经济繁荣, 文化昌盛,民族融合,对外 友好等。隋唐是我国封建社 会发展的繁荣时期。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宋朝的建立 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东京(开封) 建立事件: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 天,与石守信等大 将饮酒,酒兴正浓 时,宋太祖说 : “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 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 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 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 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 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 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 (1)军事方面:
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行政方面: 削弱宰相权力;分割宰 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 (3)地方(财权)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置通判分 知州的权利;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 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相关史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北 宋 的 建 立
周世宗(柴荣) 英年早逝,儿 子恭帝即位仅 7岁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赵匡胤是后周禁军 相关史事 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 960年初,朝廷派他北 上抵抗辽军。军队行 至开封以北的陈桥驿 时,谋士和诸将拿出预 备好的黄龙袍披到赵 匡胤身上,叩头便拜, 口称“万岁”,赵匡胤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就这样当了皇帝。
3、重文轻武的政策
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 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 :“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 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 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权”领兵权;“钱”收税权;“兵”调兵权。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 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重用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 署名方能生效。凡兵民、钱谷、户口、 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 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通判是兼行政与 监察于一身的中央官吏。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重文轻武的政策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 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 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拟制 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 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 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 ,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960 年 建立者赵匡胤 1、宋朝的建立时间 ___ _____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 (1)军事方面:
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行政方面: 削弱宰相权力;分割宰 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 (3)地方(财权)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置通判分 知州的权利;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 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宋人科举考试图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 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 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 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 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 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 出的文治局面。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3、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扭转了 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 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 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 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 宋初为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 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 止知州职权过重,宋太祖创设“通判” 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 一职。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但 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2、北宋结束五 代十国分裂局面
宋朝建立时,五代 十国的分裂局面已 出现统一趋势。宋 太祖和他的后继者 依照先南后北的统 一方针,陆续消灭 了南方割据政权,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 的分裂割据局面。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3、北宋形势图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 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 √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1、北宋建立于( A、10世纪初期 B、960年 C、11世纪前期
)
2.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 权是( ) A.辽 B.西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后周 D.金
知识拓展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 策,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 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文臣掌兵,不 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 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 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 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 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 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相关史事
宋朝重文轻武,主 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 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 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 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 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 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 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宋朝重文轻武,重用文臣掌握 军政大权。 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2、宋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宋朝注重发展文 教事业,改革和发 展了科举制。宋朝 时大幅度增加科举 取士名额,提高进 士地位,进士不仅 授官从优,而且升 迁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