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法(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形容词用作一般性动词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 襄王。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 十余年。(《史记 魏公子列传》) 益烈山泽而焚之。(《孟子 许行》)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二、名词用作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动作进行的状态,带有比喻的 意义: 豕人立而啼。(《左传 庄公八 年》) 其后秦稍蚕食魏。(《史记 魏公 子列传》)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 谊《过秦论》)
三、使动用法:
动词、形容词、名词后面带宾语,主 语使宾语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状、成为名词 所代表的事物,这种用法就叫使动用 法。 特点是:动作行为不是主语实施的, 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 行的。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并不施行 作为谓语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 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 作。
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用如 动词。 (儒者)不耕而食,不蚕而衣。(《盐铁 论》)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大楚兴,陈胜王。 同“者”组成“者”字短语的名词用如 动词: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梦溪笔谈 采草药》)
同“所”组成“所”字短语的名词用如 动词: 食吾之所耕,而衣吾之所蚕。(苏洵 《易论》)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 鱼腹中。 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 词就用如动词。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梁惠王 上》) 使武安侯在者,族矣!(《史记》)
3、“日”用在句首,表示追溯往事。 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 田。(《左传 昭公七年》) 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 (《左传 昭公十六年》) 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学,招四方之士。 (《汉书 晁错传》)
4、表示动作行为依据、按照的时间。
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 有余。(《庄子 庚桑楚》) 谨食之,时而献焉。(柳宗元 《捕蛇者说》)
从语法特征看,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的情 况如下:
代词前面的名词往往用作动词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黔之 驴》) 从左右,皆肘之。 副词后边的名词往往用作动词 距关无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范增数目项王。(史记 项羽本纪 鸿门宴) 晋灵公不君。
能愿动词后边的名词往往用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左右欲刃相如。(《史记》) 名词前边有介宾短语作状语,或后边有 介宾短语作补语,这个名词往往用作动 词。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田间将二十万之众,军于历城。
古代汉语语法
第四讲
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定义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 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 即原属甲类的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临时具有了乙类词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 义。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 类活用。
“从左右,皆肘之”
注意区分活用与兼类
所谓“兼类”,就是一个词兼有不同的词类 的语法功能,这些功能的表现,是经常性 的而不是临时的,因而这个词同时兼属不 同的词类。古今汉语都存在词的兼类现象。 活用是临时的偶然的用法,是在一定的条件 下,即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 的某种功能。
5、“时”用在主语前或谓语前,有
“当时”、“那时”的意思。 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权召 瑜还。(《资治通鉴 赤壁之 战》) 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韩 愈《祭十二郎文》)
(三)方位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方向。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 陈涉世家》) 时墨者东郭先生北适中山以干仕(《中 山狼传》)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 政理。(《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
一、名词、形容词用作一般性动词 (一)普通名词用作一般性动词
译为一个相应的动词: 时墨者东郭先生北适中山以干仕, 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 译成一个动宾短语: 许子冠乎? “用+名词+动词” : “囊图书” “用----方式对待”: 魏氏人张仪,材士也,将西游于秦, 愿君之礼貌之也。
在非判断句里,两个连用的名词 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 其中必有一个名词用作动词。 大楚兴,陈胜王。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 分之一,用作动词。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而。(张溥《五人 墓碑记》)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 故天下尽以扁鹊能生死人。 禹无百人之众,而王诸侯。 过洛阳,嫂蛇行匍匐。 礼毕而归之。 予我千金,吾生若。 乃出图书,空囊橐。
成以其小,劣之。 侣鱼虾而友麋鹿。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魏氏不敢东。 晋师军于庐柳。 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二)方位名词用作一般性动词
秦师遂东。 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 (史记 项羽本纪 鸿门宴)
(三)关于名词用作动词的鉴别
由这一名词在具体的上下文中所表示的 意思决定
“范增数目项王”
由这个名词在句中的地位,即在句中的 语法特征决定(名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 和它结合,跟它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等等)。
2、表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 孙子 吴起列传》) 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 赵 策》)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梦溪笔谈 技艺》)
3、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处所方位:
舜勤民而野死。(《国语 鲁语》)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一)形容词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 齐策》) 左右以君贱之,食以草具。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子 尽心 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 后私仇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1、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 折也。(《庄子 养生主》) 今有人日攘其邻人之鸡者 。 (《孟子 滕文公下》)
2、用在形容词或表示性质变化的动词前面, 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变化。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 河上。
4、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式或工 具。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 上赏。(《战国策 齐策》)
5、表示动作进行的凭借或依据。
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 法当斩。(《史记 陈涉世家》) (将军)复立楚国之社稷,功 宜为王。(同上)
(二)时间名词作状语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鄂侯争之急,辩之疾,故脯鄂侯。(《战 国策 赵策》)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左 传 襄公二十二年》)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 晋世 家》)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四、意动用wenku.baidu.com:
形容词、名词后面带上宾语,表 示主语所代表的人主观上“认为宾语 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这 种用法叫意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带 宾语用如意动,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 所代表的事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 质或状态,或者成为名词所表示的人 或事物。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 微子》) 晋侯饮赵盾酒。(《左传 宣公二年》) 武丁朝诸侯。(《孟子 公孙丑》) “破读”:为了区别及物动词的一般用法 和使动用法,中古以后,人们曾经把用作 使动的某些及物动词改变读音。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 赵策》) 君子正其衣冠。(《论语 尧曰》)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 妇。(《礼记 礼运》)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 天 论》)
“庄公寤生,惊姜氏。”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重为之礼而归之。(《左传》)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 季氏》)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 况石乎?(苏轼《石钟山记》)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练习
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牧,又郊败之。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 之。” 焉用亡郑以陪邻? 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 知其恶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人之父。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渔人甚异之。 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 今来而王不官臣者,人必有以不信伤臣于 王者。 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五、为动用法:
(一)表示“替---作什么”,“帮 (宾语)作什么”。 文嬴请三帅。(《左传 僖公三十三 年》) 夫人将启之。(《左传 隐公元年》) 佗脉之。(《三国志 华佗传》)
(二)表示宾语是动作发生的目的或原 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 可乎?(《史记 陈涉世家》) 予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龚自珍 《病梅馆记》) 舜勤民而野死。(《国语 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