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三要素
音乐理论中的音乐要素
音乐理论中的音乐要素音乐理论中的音乐要素音乐要素在音乐理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音乐理论当中融入音乐要素的教学可以有效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音乐理论中的音乐要素,一起来看一下吧。
音乐三大要素是节奏、旋律以及和声,在节奏的基础之上赋予一定的情调就会形成旋律。
音乐教学并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并且让学生从学习当中受益。
教师要使学习内容有趣,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体验和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音乐学习当中,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音乐理论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用各种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帮助学生把音乐与人生紧密结合到一起。
在音乐教学当中,不能只是简简单单的欣赏,要能够揭示节拍、节奏、力度、速度、音色以及旋律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感受音乐中最具有表现力和最激动人心的部分,不能枯燥的讲解理论知识,应该让学生体验音乐,把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的理论教学当中,把分散的知识联系到一起,注重艺术的完整性。
一、音乐情感变化中融入音乐要素的变化情绪和情感是密切相关,但是又有区别的心理形式,情绪比情感的范围更加广泛。
每当我们体验到了某种情感的时候,总是会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是这种情绪色彩不像情感那样更加持久,更加稳定。
情感有高、低层次的区别,也有深度和强度之分。
情绪与情感是音乐审美教育中的基本特征,而且,在音乐教育中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
音乐的进行其实就是情感在不断展示以及变化的过程,是音乐要素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音乐是情感的载体,是生动的心理语言,从艺术形式来探讨,音乐的表现力远远高于其它艺术门类,音乐的特殊性就是情感的抒发、撞击、宣泄、交流以及审美。
情境、情趣、情感--音乐教学的三要素
情境、情趣、情感--音乐教学的三要素现代美育提倡有机地把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和道德性融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全面掌握知识、开启智慧、陶冶心灵、培养高尚人格、得到美与善的滋养。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
审美教学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
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艺术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最终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
因此,情境、情趣、情感是音乐教学成功的三要素。
一、情境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由此而知,学生是在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因此,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
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冶性情。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异性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
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象。
比如,组织教学时,教师优雅的仪表,亲切而真诚的问候,清晰简洁的谈话,优美轻盈的背景音乐等,都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和愉快。
使其产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心境,这便是与音乐审美注意相伴随的那种特定情绪。
音乐要素的3点名词解释
音乐要素的3点名词解释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艺术形式之一,它通过声音的组合与排列,传达情感、表达思想、分享体验。
音乐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文化中,而其中的三个重要要素——旋律、节奏和和声,是构成音乐的基础,也是我们对音乐进行解读和欣赏的关键。
旋律,作为音乐的灵魂,是由一系列有机地相连的音符构成的。
它是音乐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主要手段,也是乐曲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旋律既可以是单声部的,也可以是多声部的。
在单声部旋律中,一种乐器或人声承担着主旋律的演奏,而其他乐器或人声则扮演伴奏的角色;而在多声部旋律中,不同的乐器或人声同时演奏出相互独立、协调和谐的旋律线。
无论是哀伤的旋律,还是欢快的旋律,它们都通过音符的音高、音程、音符之间的连贯跳跃或平稳连接等元素来展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骨架,它给音乐带来了有序的时间结构。
节奏通过音符的持续时间、强度和分布来表现,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和节奏的重心。
在一首乐曲中,节奏安排的合理与否,对于乐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比如,快速而有力的节奏通常会给人以兴奋和紧张的感觉,而缓慢而轻柔的节奏则能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受。
正是通过对节奏的巧妙运用,音乐才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作曲家所要传达的情绪与意义。
和声是指不同音符在同一时间内发出,通过音高的纵向层次来形成和谐的音韵效果。
和声在音乐中扮演着搭建声音之间关系的桥梁作用。
它通过音符的音高与音符之间的搭配、音符的音高顺序和形态,使得不同的声部在合适的时机相互呼应、相互结合,形成协调和声的效果。
和声既可以简单明了,也可以复杂多变,它推动着音乐的发展和演进。
不同的和声风格能够赋予不同的音乐作品不同的特色,产生不同的情感共鸣。
当和声构成合理、和谐而美妙时,能够点燃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火花,使人沉醉其中。
总结起来,旋律、节奏和和声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
它们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共同构筑了音乐的结构和内涵。
在我们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旋律带给我们美妙的情感体验,节奏带给我们动感的节奏感,和声则通过其丰富多元的形式给予我们耳目一新的感受。
音乐课堂律动教学应把握的三要素
音乐课堂律动教学应把握的三要素在小学低段音乐课教学中,律动教学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
律动教学对组织教学、歌曲教学、欣赏教学、音乐知识、技能落实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那么,怎样在小学低段音乐课中有效地展开律动教学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三点策略。
一、律动教学要充分体现音乐性律动教学应围绕音乐教学而展开,突出音乐教学为主线。
(一)律动动作的设计要符合音乐性律动动作的设计应在分析教材内容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来进行。
轻快活泼的舞曲,其动作的设计必然要干脆利落,表现出欢快的情绪;柔和优美的抒情曲,其动作就该突出舒展&&民族音乐则应根据不同民族的习俗和风格来设计,借助民间的舞蹈语言来使律动渗透民族特色。
因此,律动动作的设计要围绕音乐展开,各个身体的动作要根据音乐的特性展开。
在学唱歌曲《哈里罗》这一课时,教师采用了走步和拍手的律动形式,这就很符合这首歌曲欢快活泼的音乐特点,学生在律动中体会了歌曲的情绪,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并且能在歌唱中把歌曲表演得很出色;在学唱歌曲《柳树姑娘》这一课中教师采用的是跟着节奏摇身体,能很好地表现歌曲柔和优美的情绪,引导学生在律动中感受音乐。
(二)明晰律动与舞蹈的区别达尔克罗兹在谈到体态律动与健美操、舞蹈的区别时强调指出:体态律动的训练不是模仿动作,它不注重身体姿态或外表形式,而是要将再现音乐所必须的要素融化于我们的身心,要发展音响节奏和身体节奏的通感,要达到能用我们的官能反映我们的情感。
也就是说,舞蹈强调的是肢体动作与线条的美感,是以动作为主,音乐只是辅助作用。
而律动是以音乐为主线的,是为感受音乐服务的,律动强调的是音乐,律动是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学生通过用走路的快慢来表现音乐速度的快慢变化,用身体或者手位的高低变化来表现音乐高低的不同,也可以用跺脚捻指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的节奏,等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音乐小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律动。
律动教学三要素心得体会
一、引言律动教学是一种以音乐为基础,通过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律动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刻体会到了律动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从律动教学的三要素——节奏、旋律、和声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节奏1. 节奏是律动教学的基础节奏是音乐的三要素之一,是律动教学的基础。
在律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感,让他们能够准确地模仿、表现音乐中的节奏。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节奏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2. 节奏训练方法(1)口令法:教师通过口令,引导学生跟随节奏进行拍手、拍腿等动作,从而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2)打击乐器法:利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在演奏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变化。
(3)音乐节奏游戏:通过音乐节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节奏感。
3. 节奏训练心得(1)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节奏训练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循序渐进:节奏训练要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节奏训练与游戏、故事等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旋律1. 旋律是律动教学的灵魂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律动教学的核心。
在律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表现旋律,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2. 旋律训练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聆听不同的旋律,感受旋律的变化,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2)模仿法:引导学生模仿旋律,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创作法:鼓励学生进行旋律创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 旋律训练心得(1)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在旋律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旋律训练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旋律训练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三要素
音乐三要素
音乐的三要素指的是旋律、节奏与和声。
旋律:
又称曲调。
音乐的起伏是按照一定的节奏水平有序地组织起来的,形的表现手段,是音乐的本质,是音乐的决定性因素。
曲调的方向是可变的。
有三个基本方向:水平方向、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
同一音调的进展方向称为水平;从低音到高音,向上;从高音到低音,向下。
曲调发展的常用方式是“谐音重复”、“渐进”和“跳进”。
根据音阶的相邻音调,它被称为进行音,三度的跳跃称为小跳跃,四度以上的跳跃称为大跳跃。
节奏:
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中音的长度和强度。
音乐的节奏常被比作音乐的骨架。
节拍是音乐中拍子和拍子的周期性和规则性的重复。
中国传统音乐称节奏为“板眼”,“板眼”等同于强拍;“眼”等同于亚强拍(中眼)或弱拍。
和声:
和声包括“和弦”和“和声进行”。
和弦通常是三个或更多声音的组合,这些声音根据一定的规则纵向(同时)重叠。
和弦的横向组织就是和声进行。
和声具有明显的强、轻、厚、薄的色彩效果,还具有构成分句、段落和结尾乐的功能。
音乐三要素
音乐三要素纯音的三要素是音量、频率和相位,复合音是三要素是音量、频率和音色,人声三要素是音量、频率和声韵。
从纯音、复合音到人声,三者都拥有自已的三个要素。
音乐中有纯音、有复合音、也有人类特殊的声音。
作为这三种艺术之综合,音乐也应当拥有自已的三要素。
音乐的三个要素是什么?一般认为,音乐的三个要素是旋律、节奏、和弦(和声)。
所谓要素,指的是一个事物离不开的基本元素。
依据这个理念,由于离开了和弦与和声,单声部的音乐仍然是音乐,所以和弦与和声只是音乐的因素之一,而不是三要素之一。
什么是音乐三要素?以上述要素的定义为依据,本书将音乐三要素界定成为旋律、调式和节奏。
这一章的内容,是依据几何学的原理来完成音乐理论的公理化。
与几何学一样,音乐的公理化也是由定义、公理和定理这三部分组合而成。
第一节旋律(一)定义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者是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简要说明。
几何学公理化的第一步,是为点、线、面等23个概念作出明确的定义。
与之相对应,构建音乐旋律理论的第一步,也是为下述一系列概念作出明确的定义。
(1)音名与唱名如同人有名字一样,音乐中的每个音级也有各自的名称,这就是音名。
音乐的基本音名有C、D、E、F、G、B这七个,其它的音名则是以此为基础,进行半音升降与八度循环而成。
音乐中的基本唱名也有七个,简谱中的唱名用1、2、3、4、5、6、7这七个阿拉伯数字来表示。
音名的频率固定不变的,唱名的频率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变换,如何变换可以看给它定的是什么调。
例如:将音名C作为1的唱名,即为C调,C调之中,唱名1的频率就是256赫芝,以此类推,就可以得出其余六个唱名的频率值。
(2)音程音程,是指两个声音在音高上的距离,这个距离的大小是两个音声之间的频率比。
例如,一个声音的音高是100赫芝,另别一个声音的音高是200赫芝,这两个声音的频率比是2,它们之间音程也是2。
音程可以用“度”来表示,即:两个音之间隔几个音,音程就是几度。
上好音乐课的“三要素”
上好音乐课的“三要素”摘要:音乐课负有培养青少年学生高雅审美情趣、优化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要“坚持兴趣第一,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要坚持因材施教,积极实施分层教学与评价;要坚持以人为本,利用音乐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认真上好每一节音乐课,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助推学校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音乐课;教学;三要素中图分类号:g623.71音乐课在中小学里属于“小三门”之一,分量轻,地位低,但是,音乐课负有培养青少年学生高雅审美情趣、优化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因此,作为音乐教师,仍要认真地上好每一节音乐课,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助推学校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
那么,怎样上好音乐课呢?据我的音乐教学体会来说,有如下三个要素必须做到:首先要坚持兴趣第一,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据本人调查统计,学生喜爱音乐的程度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喜欢”,约占50%。
这些学生喜欢听音乐,面也较广,渴望多参与音乐活动。
二是“一般”,约占40%。
这些学生对音乐没有特别的喜欢与否,上课也能跟着,但并不积极。
三是“不喜欢”,约占10%。
这些学生上音乐课时无精打采,疲于应付。
针对这种现状,需要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首要任务,利用学生喜欢看的电视剧主题歌、手机音乐、课内演唱比赛等,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比如,前段时间上演的电视剧《宫》,其主题曲是《爱的供养》,学生们都非常喜欢。
我让学生上网查找曲谱,并下载mp3格式的音乐,然后学唱。
课堂上,学生忘我地演唱,气氛活跃。
学生在课堂中找到兴趣,学习音乐的热情高涨。
其次要坚持因材施教,积极实施分层教学与评价。
每个学生的特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各不相同。
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所有学生都按统一的规定学习,那么目标很难达到,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鉴于此,需要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第一层是对音乐感觉很好的那一部分同学,标准定得高一些,尽量让他们掌握一些发声方法和技巧以及一些感兴趣的乐理知识等,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演出活动。
音乐教学中知识点总结
音乐教学中知识点总结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音乐技能和音乐情感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音乐教学涉及到音乐的基本知识、音乐技能、音乐理论、音乐表演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音乐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音乐的基本要素、乐理知识、音乐演奏技巧、音乐表演技巧等方面。
一、音乐的基本要素1. 音乐的音高音高是音乐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决定了音乐中不同音符的高低。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识别不同音高的音符,以及如何正确地演奏这些音符。
2. 音乐的节奏节奏是音乐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它决定了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地演奏不同节奏的音符,以及如何正确地表现音乐的节奏感。
3. 音乐的音色音色是音乐中不同乐器或声音的特点,它决定了音乐的独特魅力。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地表现不同乐器的音色,以及如何正确地选择乐器去表达音乐的情感。
4. 音乐的表现力音乐的表现力是指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意境。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地表现音乐的情感和意境,以及如何通过音乐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二、乐理知识1. 音符与音程音符是音乐中的可视化符号,它代表了不同音高的音符。
音程是指两个音之间的高低关系,它决定了音乐中不同音符之间的关系。
2. 节拍与拍子节拍是音乐中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音乐的节奏感。
拍子是节拍的组合形式,它决定了音乐的节奏结构。
3. 调性与调式调性是音乐中的基本定位,它决定了音乐的音高结构。
调式是调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决定了音乐的基本音阶和和声结构。
4. 节奏型与节奏组合节奏型是音乐中的基本节奏形式,它决定了音乐的基本节奏感。
节奏组合是节奏型的组合形式,它决定了音乐的节奏结构和变化。
5. 曲式与结构曲式是音乐中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决定了音乐的整体结构和发展。
结构是曲式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决定了音乐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三、音乐演奏技巧1. 吹奏技巧吹奏技巧是指演奏风管乐器时所需要掌握的技术和方法。
音乐教学中的要素
音乐教学中的要素音乐是有个中音乐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在每一个音乐作品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这些要素的充分理解可以使学生能够很好地体会音乐和理解音乐。
所以在音乐欣赏课上不能单纯的走马观花式的欣赏,要充分把音乐要素(情感、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音区、和声、复调、曲式结构等)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突出出来,而不是枯燥的用整体的形式去展现音乐,要把音乐要素始终贯穿在音乐欣赏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一、在音乐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去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去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是学生能在音乐作品中找到美。
在通过播放音乐作品来激发学生情感的同时,教师要介绍音乐作品作者的生平简介和创作这个音乐作品是的背景,使得学生能够站在作家的角度上去理解和看待事物,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
经过音乐的熏陶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区分和对待各种思想感情,提高他们区分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例如,让学生欣赏《三个和尚》,把和尚悠然自得喝水所表现的那段旋律和和尚救火时那段紧张的旋律进行比较。
首先教师先播放这两段音乐,然后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如先让学生说出来这两段音乐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绪,通过引导可以让学生说出前者表达的是闲适的感情,后者表达的是紧张的感情。
教师进而问怎么听出来的,学生回答通过节奏的快慢判断出来的。
这样通过让学生对音乐舒缓和紧张而判断作品要表达的情绪,更好的理解感情在作品中的作用。
二、注重旋律节奏因素的作用节奏作为音乐的枝干支撑着整个音乐的顺利进行。
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音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若合理的训练学生的节奏能力的话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例如在欣赏歌曲《郊游》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节拍的形式,让学生通过拍手的频率跟着音乐走,正确引导学生明白音乐中的节奏x x ︳,知道什么是2/4拍和它的强弱规律,教会学生通过节拍的强弱来理解作品。
音乐教学设计知识点汇总
音乐教学设计知识点汇总导言: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旨在汇总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关键知识点,为教师们提供参考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和发展。
一、音乐教学设计的三要素在进行音乐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三个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确定教学设计的基础和方向,它包含了音乐教学中所期望达到的学生能力和表现。
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和个体差异,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
1.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设计中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概念。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音乐作品的鉴赏和演奏技巧等。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习水平合理安排,确保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1.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采用的具体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示范教学、讲解教学、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音乐教学设计的步骤音乐教学设计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有序和合理。
以下是常见的音乐教学设计的步骤:2.1 分析教学需求在设计音乐教学时,首先需要分析学生的年级、能力、背景和学习需求。
这有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2 确定教学目标在分析教学需求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明确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清晰、可衡量,并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匹配。
2.3 策划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策划具体的教学内容。
这包括确定所需的音乐作品、教材、学习资源等,以及组织这些内容的顺序和组织方式。
2.4 设计教学活动在策划完教学内容后,教师需要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歌唱、演奏、创作、鉴赏等,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理解能力。
2.5 确定评价方法评价是音乐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评价方法,以评估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音乐教研律动教学三要素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的程序不同,对音乐、律动反应的“潜质”各 不相同,因此,反映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表 现程度。 有的一听到音乐前便知道用什么动作去表现; 有的则要在听完音乐后,才能表现出组合的动 作;而有的只能反复停留在几个简单的动作。 这时教师就要进行个别辅导,恰当地示范和启 迪,帮助他们联想意境、理解音乐,让他们的 创造力得以充分地发挥。
在律动教学中除了让幼儿感受音乐外, 教师适当地对幼儿提示,给予律动的素 材。这样经过日积月累的训练,幼儿就 会更生动、更自然地以身体各部位的韵 律去感受和表现音乐。
二、表现音乐是律动的过程。
律动教学的特点,是把音乐的感受和身 体的运动密切地结合起来,让它产生更好 的教学效果。由于音乐是诉诸于情感的表 演艺术。所以,律动和音乐的语言同是情 感的语言。因此,律动的设计应在分析教 材内容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 特点来设计。
三、培养素质是律动的目的。
研讨题: 3:律动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素质,它包括 哪些?如何培养?
音乐素质——感受音乐的能力,动作表 现能力。 良好素质,是指幼儿对音乐语言的感受、 表现、创作的生理条件和心理结构。律 动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身体的动态来领 会、表达音乐语言。并随韵律进行自我 表现,再现音乐的情绪和意境,使幼儿 在这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音乐文化 艺术的“潜质”。
先让幼儿注意倾听歌词内容“布娃娃,小妹妹, 我的小宝贝,大眼睛,小嘴巴,你看她美不 美?” 幼儿边听边感受自己抱着娃娃亲昵,和娃娃柔 声交谈的切身体验。 在听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 节奏抱娃娃,亲娃娃,指点娃娃的大眼睛,小 嘴巴。 此时教师适当地示范诱导,加上一些自由 发挥的简单动作。让他们进一步投入音乐的意 境。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国家颁布并实施了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定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音乐这一学科也不例外。
其总目标以三个维度表述如下。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2.模仿;3.探究;4.合作;5.综合。
三、知识与技能1.音乐基础知识;2.音乐基本技能;3.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
在这里,音乐课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摆在第一位的。
不同学科,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和内涵是不同的。
语文课标对三维目标的关系是这样表述的:“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数学课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对目标间的关系是这样表述的:“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在音乐课程中,由于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所决定,必须突出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以体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这一特点。
也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它是三维目标中的关键。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我国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与美国教育学者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意领域》一书中提出的“情意领域”相对应。
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涵远远超越了心理学中提出的内涵。
浅谈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三要素
性、 音乐本质 , 依靠 儿童各个发展 阶段确 了学生的主体性 。初 中在音乐学 习指导
方 面 都 相 对 欠 缺 ,造 成 这 方 面 欠 缺 的 原 因 主 要 是 初 中音 乐 教 学 无 升 学 压 力 , 学
三 、音 乐 教学 过 程 中 的学
在 对初 中生进行 的音乐各类课 型的 喜欢程度调 查 中,笔 者发现学生对音 乐
切的音乐经验促其 发展 ,这 同时也 强调 生
定 的音乐知识外 , 还要大 胆创 新 , 努力
探索 , 想办法改 变这一现状 , 让学生 在音 乐教学 中真 正受到教 育 , 接受知 识 , 增强 他们用音 乐去审美 、去陶冶的能力 。由 此 ,笔者真 正感觉到我们农 村初 中音乐 教师 的责任 重大 , 负着既教音乐 , 肩 又育
一
21. ( 0 04 总第 6 3明J
… … _ l_ 一 - _ _ … … … …
…
…
…
…
…
…
一
一
…
…
一
一
…
…
一
…
___来自一_l
_
…
一
…
一
_
l
_
一
…
一
_
_
_
一
一
…
一
…
…
…
浅
笔者在 多年从事农村初 中音乐教学 中, 深刻地认识到 : 教师 、 教材 、 学生是组
成 音 乐 教 学 过 程 的 三 个 基 本 要 素 。初 中
训练为 主 , 掌握基 本节奏和乐理 知识 , 熟
悉掌握划拍方法 ; 八年 级应 以视 唱为主 ,
教 育 是素 质 教育 中的 一个 重 要 组成 部
儿童声乐教学三要素
儿童声乐教学三要素首先,音准是儿童声乐教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要素之一、音准是指唱歌时准确地把握和发出正确的音高。
儿童在发声时,由于声带和口腔的生长和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往往容易出现音准问题。
对于儿童声乐教学来说,正确的指导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教师需要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儿童解释音高的概念,并通过示范和唱后跟唱等方式帮助儿童准确理解和掌握音高。
其次,教师还可以配合一些音高训练的练习,如唱调、唱级和唱乐谱等,帮助儿童培养准确的音准感。
其次,音色是儿童声乐教学中另一个重要的要素。
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和特点,具有个人的独特性。
儿童声音的特点是纯真、清澈和波动频率较高,因此,对于儿童声乐教学来说,教师需要通过科学和合理的方法来培养儿童合理和健康的嗓音,使其具有较好的音色品质。
首先,教师需要指导儿童正确呼吸和发声的方法,使儿童能够充分利用腹式呼吸发声,并通过自然放松和舒展的方法来达到良好的发声状态。
其次,教师还应该组织一些音色训练的练习,如音色感知、音色模仿和音色调整等,帮助儿童发展和塑造优美的音色。
最后,表达是儿童声乐教学的第三要素。
表达是指唱歌时通过声音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儿童是天性直率和率真的群体,因此,他们往往能够直接地表达出他们的情感和感受。
对于儿童声乐教学来说,教师需要引导儿童正确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表现力的展示来准确地表达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和讲解歌曲的内容、情感和要求等,帮助儿童深入理解作品,并通过唱出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感受,使歌曲更具有感染力和传达力。
综上所述,音准、音色和表达是儿童声乐教学中的三个重要要素。
音准帮助儿童掌握和发出正确的音高,音色帮助儿童塑造优美的嗓音质量,表达帮助儿童通过声音准确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教师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和发展这三个要素,使儿童能够全面提高声乐水平,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多的乐趣和快乐。
高一音乐教案:音乐要素
高一音乐教案:音乐要素教案主题:音乐要素教学目标:1. 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弦、节拍和音色。
2. 掌握通过演奏乐器、声乐和创作等方式表达音乐要素的基本技巧。
3. 能够分析和评价音乐作品中的要素运用。
教学内容:1. 旋律:音乐中由连续的音符组成的主要音线。
探索旋律构建的方式和技巧,培养旋律表达的能力。
2. 节奏:音乐中有规律的重复、变化和强调音符的组织形式。
学习不同的节奏型,练习节奏演奏和打击乐表演。
3. 和弦:由多个音符组成的和声组织形式。
了解常见的和弦类型和和声规则,学会伴奏和弹奏和弦。
4. 节拍:音乐中的基本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割时间的方式。
通过乐曲欣赏和打击乐演奏感受节拍的重要性。
5. 音色:乐器或声音的独特音质。
认识不同乐器音色的特点,尝试演奏不同乐器或改变声音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
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向学生介绍音乐要素的概念,并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弦、节拍和音色。
2. 旋律探索:教师介绍旋律的概念,通过示范和让学生跟唱一段简单的旋律,培养学生对旋律表达的感觉和能力。
3. 节奏练习: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的节奏型,让学生用身体打拍子或演奏乐器来练习不同的节奏。
4. 和弦学习:教师演示弹奏常见和弦,并帮助学生理解和弦的概念和组成方式。
5. 节拍体验:通过播放乐曲并教学学生简单的打击乐技巧,让学生感受节拍的重要性和节拍的变化。
6. 音色发现:教师用不同乐器演奏或播放音频,让学生聆听并描述不同乐器或音色的特点。
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教师通过演奏、示范和播放音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音乐要素的运用和表达方式。
2.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伙伴间共同完成练习和创作任务,互相合作和分享经验。
3. 欣赏比较:让学生听取不同风格、不同风格和使用不同要素的音乐作品,比较其表达效果和要素的运用方式。
教学资源:1. 音乐作品音频和视频资源。
2. 乐器和打击乐器。
3. 白板或投影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音乐教学三要素
初中学生对物体发声的现象并不陌生.对于发声的过程及声音的传播特点,只要教师在课前认真准备,做好有关发音及传播的几个演示实验,并在实验中对学生的观察进行指导,并适时通过一些可以亲自动手实践的小实验,进一步增强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是不难归纳出有关发声过程和声音传播特点的。
然而,在有关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的教学中,虽然教学大纲的要求不高,仅要达到了解层次,不求严格的概念定义.但是,由于初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十分薄弱,抽象思维的能力有待逐步培养,导致在应用这三个“概念”进行有关问题的讨论时,无法从现象分析入手抓住本质.再加上少数教学参考资料错解的误导,致使不少学生无法正确地将不同声音现象的主要决定“要素”抓住,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现将教学中常遇到的几个典型体现声音三要素的题例分析如下:
问题1(人教版教科书第33页习题)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沈括的这段记载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分析这道题看似简单,但在没有老师提示的前提下,大多数学生的回答不得要领,往往认为此现象是由大地传声比空气传声的速度快所决定的.可见,如何培养学生由陌生的物理情景,通过分析把握问题中的关键字、词,并由关键的字、词发散和联想到课本知识
的相关内容,从而架起知识与问题间的桥梁,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达,这将是我们初中物理启蒙阶段尤其要注意培养的基本能力。
本题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兴奋点显然应该集中在“箭筒”、“听”等关键字词上,要引起听觉就要有一定的响度和频率(音调)范围要求.马蹄声,其音调范围显然符合听觉要求,不是本题应该注意的焦点,而响度在此至关重要,特别是沉睡中的人要惊醒应有足够的响度,而箭筒在此正是具有增大响度的作用.而“睡在地上”才是利用了大地传声快、声音损失少的特点,因此,我认为《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中对本题的解答是不完全准确的。
问题2用一套相同的玻璃杯,杯里深浅不同地盛上水,按水的多少顺次排列,就可以组成一件乐器,只要拿一只筷子,就可以敲出曲子来,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分析中学生课外辅导系列——广东教育出版社《物理学习辅导》一书对此问题的回答是:杯子发出声音,主要是杯壁的振动,空杯时,整个杯都在振动,发出声音较低.盛上水后,振动范围主要是水面以上的杯壁,发出的音调较高。
装上不同量的水后,整套杯子发出的音调各不相同,就可以组成一件乐器了。
这一回答看似很有道理,但是,只要我们亲手实践就会发现,客观结果恰恰与上述结论相反;空杯音调高,而水装得越多,音调越低.为什么呢?在于上述回答过程没有抓住发声体的振动部分而导致错误的结论.在此种情况下,杯子是作为一个整体发声的,在有
水时,相当于整个杯子变厚,从而发出的声音较低,就像人的声带一样,男生声带比女生厚,从而说话声显得低沉——音调低的道理相同。
此时,我们尤其要区分清楚本题与开水瓶灌水时音调的变化,后一种情况是水面上方空气柱的振动发声,音调随水面的上升而提高。
问题3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量
分析《全国奥林匹克初中竞赛教材》(奥林匹克出版社)的回答是: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音色好时,碗的质量也好。
故选c.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初中物理疑难分析与试题精解》的回答是:两只碗相碰振动发声,它们的振幅是差不多的,所以响度、音量区别不大;好碗、坏碗音色是相差不大的,唯一有较大区别的是振动的频率,即音调。
故选a. 对此问题的讨论,显然要依据乐音的要素来加以判断,“响度”和“音量”在此问题中,已可排除,问题的焦点显然集中在是依据“音调”,还是依据“音色”呢?
在此,只要我们向同学们演示同一型号的碗,因制作过程中工艺水平存在偏差,碗的厚薄一般存在差异,因此,既使是两只完好的碗,我们轻击让其发声,即会发现音调一般亦有高低之分,故我们不能从音调的高低去判断一个碗质量的好坏.而坏碗同好碗相比,
发声明显发沙沉闷,好碗不管音调是高还是低,发声均显得清脆,这正是“音色”的基本特性,可见,本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第一种。
以上三例,是在教学中关于乐音“三要素”的具体事例,但由于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知识,还不善于从客观现象出发进行理性分析,来解释客观现象,还习惯于“等靠要”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从学科特点——物理课的实践特点出发,多动手、多演示、多分析、多思考,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良好习惯,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时,自觉地建立在科学的思维基础上,从而优化思维品质,这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