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关于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几点思考
[】时正新.中国的医疗救助及其发展对策 1
[] 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 0, 1). 02 (】
[]张时飞, 2 唐钧.积极推进农村低保 制度建
设 [】 J 红旗文稿,2 0 , 1). 0 6 (2
——厂 f 一 来自套 , 互 衔接 相准 自然增长机制, 使低保标准根据农 民居 民人均收入 、 人均消费支 出和物价指数等 数据 , 适时调整 。 2统分结合 , . 健全农村社会救助的管
理 体 系
和谐社会要求, 贫困人群都能享受到 社会进步的成果 , 因此在农村社会救助各 项 制度 的制 定上 , 要充 分 考 虑制 度 间的相 互配套 , 相互衔接 。要充分考虑救助与 自 救之 间 、 金 救 助 与 政 策 优 惠 、 贫 与 扶 资 扶 志 之 间 、 保 人群 与 其他 保 障 对 象之 间救 低 助制度政策 的配套性 。 4在政 策 监 管 上 … 应 坚 持 权 利 和 责 . 任 相对 应 农村社会救助涉及的保障 内容多、 实 施 部 门 多 、 策层 次多 , 政 因此应 当从 社会 救 助制度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 , 建立起科学、 规范 的管理 机 制 ,实行绩 效评 价和 奖优 罚 劣, 实现政策 制定 与实施监 管双管齐 下 。 三 、 一步 完善 农村 救 助 体 系建 设 进 1 筹规 划 , 善农 村 社 会 救 助 政 策 . 统 完 体 系 是抓 紧 时 间 , 目前 农 村救 助 制度 对 进 行梳 理 , 过 整 合 , 制 度 层 面 搭 建起 通 在 统一协 调、相对 科学规 范 的体系框架 。 建议 国家尽快 制定规 范的文 献; 二是在 确 保 基 本 生 活 救 助 的 同 时 , 结 合 致 贫 应 原 因, 一 步加 大 医疗 、 育 、 房 、 进 教 住 法 律 等 专 项 救 助 工 作 力 度 , 高 救 助 的 针 提
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社会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引言社会救助是一个国家对弱势群体进行帮助和支持的重要机制,旨在减轻贫困和困难群体的压力,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社会救助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改进。
二、问题一:资金分配不公平当前,社会救助资金分配不公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带的救助工作则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资源不均衡,弱势群体在经济援助上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另一方面,救助资金存在使用不透明和不规范的情况,导致一些本应得到救助的人群无法及时获得帮助。
三、问题二:救助标准过低社会救助的标准在一些地区过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特别是在大城市中,生活成本高昂,救助标准却较低,容易导致救助对象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这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甚至有些人可能落入双重贫困的陷阱中,难以摆脱困境。
四、问题三:救助机制不完善当前的社会救助机制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在救助对象的识别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筛选标准不明确的情况,导致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无法得到及时救助。
其次,救助程序繁琐,办事流程不透明,影响了救助对象的合法权益,也使得救助工作变得低效且脱离实际需要。
此外,社会救助的配套服务不足,仅仅提供经济援助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更需要提供培训、医疗等全方位的帮助。
五、问题四:救助管理缺乏监督社会救助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是导致问题和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负责救助工作的部门对于救助资金的使用和分配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督手段,容易导致个别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或滥用职权。
缺乏监督也意味着救助工作缺乏透明度和公信力,给社会公众对救助机制的认可和信任带来困难。
六、问题五:社会救助与就业问题的衔接不足社会救助应该与就业问题的解决相衔接,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帮扶机制。
然而目前的社会救助工作往往只是提供一时的经济援助,缺乏对被救助对象的职业培训和就业安置等持久性帮助。
对现行社会救助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对现行社会救助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救助工作,是党和政府惠济民生的重要途径。
然而,如何去发展好、促进好和实现好社会救助工作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尚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
近年来,九龙坡区民政局率先在全市探索建立了《九龙坡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绩效评估办法(试点)》,创新了全国社会救助保障体系,荣获重庆市民政局2010年社会保障政策创新一等奖。
现以城乡低保为代表的社会救助保障政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城乡低保政策绩效的评估办法、现实价值论述如下:一、城乡低保基本情况九龙坡区坚持以改善民生为主线,把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作为执政为民,为民解困的服务宗旨,坚持民政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认真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民政事业各项工作综合评定,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
目前该区总人口80.62万人(农业20.64万人,城镇居民59.97万人),低保人员共25463人(农村低保8029人、城市低保17434人),占总人口比例3.2%,其中农村低保占农业人口比例为3.9%,城镇低保占城镇居民比例2.91%。
为保障城乡困难群众不因物价上涨而生活受到大的影响,政府利用节日等方式,适时进行了物价上涨补差,低保人均补差水平呈上升趋势。
至2011年春节,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达260余元,人均享受低保全额标准达89.7%;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达120余元,人均享受低保全额标准的80%,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有了一个基本保障。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现时的社会救助政策存在城乡低保标准低于区域GDP经济增速、家庭收入测算不科学和低保对象“福利依赖性”较强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救助工作机制不配套目前,通行的社会救助标准较少考虑到家庭支出等其他因素,救助标准适时调整的动态机制滞后,保障标准与同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不同步的现象。
对特殊个体救助、专项救助的办法机制不健全。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建议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建议摘要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存在许多缺陷,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完善农村社会救助运行中的不足,促进农村社会救助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农村社会救助问题完善建议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一、农村社会救助的概念及现状(一)农村社会救助的概念。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依靠自身努力难以满足其生存基本需求的公民给予的物质帮助和服务。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指国家和集体对农村中无法定义务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因病、因灾、缺少劳动能力等造成生活困难的贫困对象,给予现金物质帮助或者扶持他们的生产,使他们能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项目比较多,主要有五保供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自然灾害救助以及医疗救助等等。
(二)农村社会救助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项目范围不断扩大,我国政府先后制定了大量的关于农村社会救助的法律法规,主要有2003年《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2006年《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2007年《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通知》,以及2011年《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救助项目包括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自然灾害救助以及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等等。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制度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是在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
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随后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要2007年在全国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资金投入和标准也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被覆盖进来。
随着我国农村低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全国农村低保人数2004年到2007年间翻了三番,2009年达4700万人,到2011年底农村低保人数已达5300万。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社会救助是一种重要的公共服务,旨在帮助困难群体脱离困境,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不可忽视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本文将从资金不足、覆盖面狭窄、管理不规范以及信息传递不畅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资金不足社会救助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预算和社会捐赠。
然而,现实情况下往往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首先,国家财政收入有限,各级政府在分配时很难给予充分保障;其次,在大多数情况下,机构或个人对于慈善事业并没有广泛参与感到投入;最后,由于资源有限且投放失衡导致部分地区无法得到及时帮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可以改革税务制度,优化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增加财力来源;其次,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捐款捐物,增加社会支持力度;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激励引导民营企业、跨国公司等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共同承担社会救助责任。
二、覆盖面狭窄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但仍然存在覆盖面狭窄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帮助对象选择上的限制以及精细化管理不够到位。
举例来说,当前我国对城市困难群体和农村贫困户更多关注, 没有给予其他特殊群体足够关怀;同时,由于管理手段相对简单、精细化工作推进缓慢, 救援行动往往无法真正满足各地居民不同程度上的需求。
为解决这些问题有以下几个方向:首先是改革考核评估机制并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在筹划救援计划时需要兼顾各个方面、不忽视弱势群体;其次是需要依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措施,并整合资源来解决具体问题。
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大社会组织的参与度来推动救助工作的广泛开展。
三、管理不规范社会救助机构管理不规范是当前社会救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
这主要表现在机构内部制度建设不完善、专业化水平较低以及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等方面。
缺乏职责明确、流程规范和权责对等性,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和相关援助无序。
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加强对社会救助机构的管理水平培训, 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完善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安全阀”,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1、保障水平较低目前,农村社会保障的待遇标准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
例如,农村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数额有限,无法为老年人提供充足的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和范围也存在一定限制,农民在面对重大疾病时仍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2、覆盖范围不广虽然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在不断扩大,但仍有部分农民没有纳入保障体系。
一些外出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的参保率较低,存在保障“空白区”。
3、制度衔接不畅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项制度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导致部分农民在不同制度之间转移时面临权益受损的问题。
4、资金筹集困难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投入、农民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
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方财政收入有限,农民收入水平不高,集体补助能力较弱,导致资金筹集难度较大。
5、管理服务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和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存在信息化水平低、经办流程繁琐、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和保障待遇的享受。
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1、提高保障水平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需求,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待遇标准。
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财政投入,提高养老金水平;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报销比例和扩大报销范围,减轻农民医疗负担。
2、扩大覆盖范围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积极推动外出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参保。
完善参保政策,降低参保门槛,确保应保尽保,消除保障“空白区”。
3、加强制度衔接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加强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和衔接。
完善转移接续政策,确保农民在不同制度之间转移时的权益不受损。
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几点建议
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点建议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点建议[摘要]社会救助制度在我国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其在保障我国群众的基本⽣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
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包括⽣活社会救助、⽣产社会救助、医疗社会救助、灾害社会救助等,形成了⼀定体系。
由于经济体制改⾰及社会救助本⾝的弊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存在严重不⾜,在分析国内外情况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点建议。
[关键词]社会救助⽣活社会救助专项救助⼀、我国当前的社会救助体系建⽴有效的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改⾰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有助于将改⾰产⽣的社会代价降⾄最低⽔平,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我国社会经济长期以来⼀直处于较低的发展⽔平,依赖政府和社会救助的⼈数众多,再加上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不完善,社会保险缺位,这就⼗分突出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地位和功能。
社会救助制度在保障我国群众的基本⽣活⽅⾯发挥了重⼤作⽤,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因⽽,积极发展社会救助体系是当前摆在我国政府⾯前的⼀项重要任务。
我国的社会救助也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改⾰开放前的社会救助制度是补缺型的,是在政府统⼀包办下的、济贫型的消极社会救助制度。
1978年改⾰开放以来,我国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和完善,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障事业进⾏了根本性的变⾰,社会救助也越来越突显出其重要性,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按照国际经验,对付因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的较⼤规模的贫困问题,最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社会救助。
因此对于正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较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器。
当前,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主要包括⽣活救助、⽣产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和灾害救助等,形成了以⽣活救助为主,其他救助为辅的基本框架。
⼆、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不⾜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社会保障制度正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之中,社会救助体系更是在不断的实际救助⼯作中发展⽽来,难免会存在⼀些弊端。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大, 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和当地群众 生活水平有 能部 门的通 知 、 决定 等实施 , 从 而导致实施过 程 中的 着很大差距 , 实际操作 时的认 定非常 困难 。 如果 掌握 违规现象屡 见不鲜 。 社会救助 是一种无偿援助 , 一旦
不好 , 救 助制 度 的实施就会 偏离 目标 。 面对严 峻的贫 被认定 为救 助对象 ,不需要付 出任何代价 就可获得 ,
提供更 为有效 。社 会救助 资金 属于 国 民收入 再分 配 体系需要构建 一个联结个人 、 家庭 、 社区、 社会 组织 以 形成 的消费基 金 中的社会福利 基金 , 主要 由上级甚 至 及政府 的网络 系统 , 协助解决救助传递过程 中出现的
中央政府负责农 村社会救助资 金供 给是必要 的 , 要加 各种 问题 。社 会救 助 网络的建构 也是一个 救助资 源 强 中央和省一 级 财政在农 村社会 救助 资金供 给上 的 整合 的过程 , 就 个体 问的关 系而言 , 要 考虑到弱势 者 责任 , 减 轻市县级 财政 的资金供 给负担 。 在 规范政府 个人 自助 、 家庭 或家族 间的扶助 以及朋 友 、 邻里 的互 财政资 金的转移 支付 中 , 中央政府 对 中、 西 部地 区应 助 ; 就个 人与组 织间 的关 系而言 , 要 建立社 区组织 对 进行资金 的合 理安排与供给 , 以解决 农村社会救助 资 弱势者 的帮助 、 政府 组织对弱势者 的救助 和非政府 组 金总体性 不足和地 区性差异 问题 。
而越是经济不发达 的地 区贫闲 收入 2 3 0 0元计算 ( 世 界银 行 的贫 网标 准是 1 .2 5 美 到位本 身就十分 困难 , 救助需求越大 , 所需救助 资金 也越多 , 由此 元) , 估计 贫困人数 占农村 人 口的 1 5 %至 1 8 %之 间 , 人 口越多 , 约为 l 亿 人左右 。现 阶段 农村贫 困的主要特征有 : 一 产生恶性循环 , 资金 问题 始终无 法得到彻底解决 。
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助和专 业服 务 等较 为 迫 切 的需 求 , 而对 特 殊 群 体 进
的社会 救助 产生 负面影 响 。实 际上 , 对孤 残 儿 童 、 孤
寡 老人 、 精神 病 人 、 浪 乞讨 人 员 、 疾人 等 特殊 群 流 残 体 而言 , 打破现 有社会 救 助与 社会 福 利 的划 分 , 应 将 其 完全 纳入 社会 救 助 体 系 , 保 其 基 本 生 活 需求 的 确 满足 , 而他们 较高 层次 的 目标 , 可 通过 分类 分 层等 则
措 施加 以实现 。 2 进 一步推 动 城 乡社 会 救 助 一 体化 进 程 , . 确保 公 民基 本 生存权 利保 障 的公平 性 。社会 保 障体 系 为
保 障制 度为 核 心 的社 会 救 助 体 系 , 时社 会 救 助 的 同 管 理体 制和 运 行 机制 日渐 完 善 , 会 救 助 工 作 管 理 社
人 等 特殊群 体 又 纳入 到社 会 福 利 的 范 畴 , 针 对 他 而
助 的 管 理 体 制 和 运 行 机 制 也 日渐 完 善 , 会 救 助 工 作 管 理 和 服 务 水 平 逐 步 提 高 。但 仍 存 在 诸 多 问 题 。要 逐 步 调 整 社
和 转 变 观 念 以树 立 现 代 社 会 救 助理 念 、 极 推 动 社 会 救 助 体 系 的 有 机 整 合 、 力 提 升 社 会 救 助 的 专 业 化 水 平 以 及 积 着
创新 、 发展 与完 善 。
一
每个 国民提 供 同等 的社 会 救 助 权 , 一权 利 对 国 民 这
而言 , 即是 法定权 利 , 只要 国 民的收 入水 平低 于 贫 困
、
调 整和 转变 观念 。 树立 现代 社会 救助 理念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研究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研究【摘要】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其历史演变、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改革与完善方向以及影响因素都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将首先回顾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演变历程,然后分析我国目前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现状,同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接着将提出改革与完善方向,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在将对所得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也会提出政策建议,为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可以为我国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提供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为未来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演变历程、现状、问题、挑战、改革、完善方向、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展望、政策建议、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是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保障农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重要保障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尽管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救助标准不够统一、执行不够到位等。
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制度、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对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演变历程、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改革与完善方向。
通过对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分析,旨在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好的救助服务,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推动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通过分析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演变历程和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把握政策发展的脉络和规律,为未来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支持。
乡村振兴加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乡村振兴加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的重要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然而,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我们也应该充分重视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以解决农村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确保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加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性,提出相应的建设措施。
一、乡村振兴与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紧密关系乡村振兴的核心目标是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而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则是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医疗、教育等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乡村振兴需要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存需求。
许多农村地区受自然灾害、疾病和种种困难的影响,需要得到社会救助的支持。
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生存需要,从而稳定农村社会。
其次,良好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也有助于农村人才的留住和引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才将投身到农村建设中,而一个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将为这些人才提供安全感和保障,吸引他们留在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加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可能会加剧,贫富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
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能够弥补这种不平等,让更多的人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加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措施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有机结合,以下是一些建设措施的建议: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加强对农村社会救助的司法保障,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救助的法规体系,确保农民群众可以依法享受救助待遇。
2. 提高救助标准与覆盖范围。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适当提高农村社会救助的标准,确保其能够覆盖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使他们能够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
3. 健全救助机制与体系。
加强各级农村救助机构的建设,提高其救助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同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救助的信息管理系统,以提高救助的精准性和效率。
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救助的完善和发展
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救助的完善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变革的加速推进,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和社会救助制度的不完善问题愈发凸显。
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利和尊严,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新形势下我国社会救助的完善和发展进行探讨。
一、基本国情和面临的挑战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群体众多,城乡差距明显,社会阶层分化严重。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社会矛盾也在逐渐加剧,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低保群体的生存困难问题日益严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特殊群体(如残疾人、儿童、孤寡老人等)的救助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面对这些挑战,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二、社会救助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主要包括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等多种形式。
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执行力度不够。
由于各级政府之间的协调不力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社会救助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片面性,部分弱势群体的救助需求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保障措施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注重“救急不救穷”,对于一些长期困难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和特殊群体的保障措施相对薄弱,无法实现全面覆盖和全程保障。
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和运作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社会救助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导致资金规模不足以满足社会救助的需求,现有的资金分配和运作机制也存在一些弊端。
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有效运作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权利和尊严。
三、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救助的对策与建议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和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政府需要出台更加全面和明确的社会救助政策和法规,规范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使用和分配机制,明确社会救助的保障范围和标准,加强社会救助的监督和评估体系,从政策层面为社会救助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关于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考
一
、
问题 的提 出
19 9 9年 , 国建立 了城 镇居 民最低 生 活保 障 制度 , 我 这 是我 国社会 救 助 体 系建 设 的重 要里 程碑 。随 后 , 过 1 经 0 多年 的改革 与发展 , 步形成 了 以城 乡居 民最 低生 活保 障 初 制度 为主体 , 以生活救 助 、 教育救 助 、 住房 救助 、 医疗 救助 、 流浪 乞讨人 员救助 为 内容 的社会 救助体 系 , 们共 同构成 它 了我 国社会 救助体 系 的基 本框 架 。 目 , 会救 助体 系 已 前 社 经基本 覆盖 城 乡 。2 1 年 , 级 投 入社 会 救 助 资 金 16 01 各 40 亿元 , 比上 年增 长 2 % 。增 加 投入 的 同时 , 助范 围也 在 0 救 持续 扩大 , 不少 地方 还把 流 动 人 口、 民工 也 纳入 到 社会 农 救助体 系之 内 。从 中可 以看 出, 面对 社会 贫 困 问题 , 社会 救 助 因其救 助方式 的 直接 性 和针 对 性 , 缓 解 贫 困 、 护 在 维 公 平 、 建和谐社 会 、 进 以民生 为 重 点 的社 会建 设 中发 构 推 挥着越 来越 大 的积 极作用 , 解决 困难群众 的生存危 机 有 对 着举 足轻重 的意义 。 当前 , 国经济 社 会发 展进 入 一个 新 的历 史起 点 , 我 在 经济 高速发展 和社 会快速 转型 的过程 中 , 国的社会 救 助 我 体系仍 然面 临着诸 多 问题 , 定程度 上影 响着社 会救 助制 一 度整 体效果 的发挥 。 因此 , 何适应 当前 我 国经济社 会 发 如 展, 进一 步强化社 会 救助 政 策 的部 门衔 接和 制 度衔 接 , 用 综 合 型救 助制 度保 障 国民的基本 生活 , 制度 整合 实 现 通过 社 会救 助城 乡一体 化 , 当前 我 国社 会救助 改革 发展 的一 是 项现 实而 紧迫 的任 务 。
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的几点建议
( 一 ) 对 低 保 福 利 捆 绑 的 认 识
完善 低保 救 助对象 就 业后 低保渐 退 机 制 。除对 有 劳动 能力 的低 保对 象 实行
严 格 的 定 时 复 核 制 度 外 ,可 以 采 取 限
现 有 的低保 政 策容 易形 成 “ 福 利
捆绑 ” 。低 保 制 度 设 计 初 衷 是 为 了 解 决
( 二 )对 低 保 福 利 捆 绑 的 对 策
助 长 了一部 分低 保户 的懒 惰 心理 ,因
此 ,在救 助 政策 的制 定 中 ,要 更 加强 调 注重 救 助对 象个体 能 力 的提高 ,把 更 多 的救 助资 金用 于发 展 和促进 就业
1 . 着力构建相互衔 接协调发展 的社 会 救 助 体 系 。 整 合 现 有 各 项 救 助 制
定程 度 上 出 现 了 “ 福 利依赖” 。
太谷 县现 在正 在 进行 的农 村 低保 专 项 整 治 工 作 ,严 格 按 照政 策办 事 , 把家 庭收 入作 为衡 量 是否 低保 的唯 一
救 助 和专 项救 助 ;低 收 入家 庭享 临 时
救助 的梯 次救 助体 系 ,以避 免低 保福
要健 全 核 对机 构 。成 立各 级 居
民家庭 经 济状 况核 对机 构 ,是 确保 有
—
.
46 — —
人 核对 、有机 构核 对 、有 可 能实 现信
息互 通的基础环节 。
度 ,依然 实 行着 城市 和农 村 的 区别对 待 ,造 成在 救助 标 准 、救助 项 目、配
应 注重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一
户 享受 的待 遇标 准 ,这类 对象 肯定 会
选 择 不 就业 或 者 想 方 设法 隐 瞒收 入 ,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考
差以及无权 、没有发言权 、脆 弱和恐 惧等 。贫 困从表象上 看 数据 ,各级政府虽 目睹了贫 困现象的存在 ,但对贫困人 口的 为经济收入低下 ,但就其实质看 ,是机会和权利 的缺乏 。
人员结构 、贫 困程度和总量状况却 基本 “ 中无底” 心 。许多 人
由于对贫困成因理念 的不 同 ,导致了确定贫 困责任主 体 认为社会救助只是体现 了政府对贫 困群众 的关心 ,是应对 困 的问题。历史进入 2 世纪 ,贫 困加剧的原因不再是社 会财富 难的 临时 举措 。地 方政府 还 未把社 会救 助视 为一 项系 统 工 O 的匮乏 ,而是 由于工业化发 展带来 的社 会财 富的不合理 的 、 程 ,也未能建立一 套科 学化 、规范化 的社 会救助体系 ,即使
不公 平分配 以及社会收入的过度两极化 。2 世纪 3 年代 ,欧 在自然灾 害救 助管理上也存在 很大 I 0 O 随意 陛和不规范 。
美国各国爆发了严重 的经 济危 机 ,导致了大量贫 困现 象的产 生。在传统的济贫手段和新生 的社 会保险都不足于解决 问题
按照 2 1年新扶贫标准 ,即每天 l 01 美元 即年 收入 2 0 30元
活之外 ” 。暇是 “ 地位 说” 。艾尔泽认 为 :“ 困是政治 、经 贫
济 、社会和符号 的等 级格 局的一部分 ,穷人就处在这格局 的 计算 ( 界银行 的贫困标准 是 lS 世 2 美元 ) ,估计贫困人数 占农 底部 。贫 困状态在 人口中持续的时间越长 ,这种格局就越稳 村人口的 l%至 1%之 间 ,约 为 l 5 8 亿人左右。现阶段农村贫 困 定 ” 9 7 阿玛 蒂亚 ・ 帮助 设计 的 《 合 国人类 发展报 的主要特征 :一是贫 困人数 的绝对规模还很庞大 ;二是贫困 。19 年 森 联 告》指出 :“ 困不仅仅是缺乏收入的问题 ,它是一种对人类 人口下降速度减缓 ,并 时有 反弹现象 ,三是岔 困人口受教育 贫 发展的权利 、长 寿、知识 、尊严和体面生活标准等多 方面的 程度 低 ,自身发展 空间有限 。另外 ,农村社会 救助对象的甄
我国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概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
但是,目前我国社会救助仍存在一些问题:1. 救助标准低:部分地区的救助标准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无法满足困难群众的基本需求。
2. 救助范围窄:当前救助对象主要是城市贫困人口和特困人员,农村贫困人口和失业人员等其他群体得到的关注较少。
3. 救助方式单一:目前主要采取直接给予物质救助的方式,缺乏对受助人员的培训和帮扶,不能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
4. 救助管理不规范:部分地区存在救助资金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资金流失和浪费。
二、对策建议1. 提高救助标准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线,并将其作为社会救助的底线。
同时,可以探索建立差别化补贴机制,针对特殊群体给予更高的救助标准。
2. 扩大救助范围应当将救助范围扩大到农村贫困人口、失业人员等其他群体,特别是对于一些因疾病、意外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人员,应当及时给予帮助。
3. 多元化救助方式应当采取多种形式的救助方式,包括物质救助、精神慰藉和技能培训等。
同时,可以加强对受助人员的帮扶和引导,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
4. 规范管理机制应当加强对社会救助资金的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资金使用合理、规范、透明。
同时,要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其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具体措施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当适度增加社会救助资金投入,并且将其纳入年度预算计划中。
同时,可以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工作,扩大救助资金来源。
2. 完善社会救助法律法规应当加强社会救助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责和义务,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权益。
同时,要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3.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当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受助人员信息的全面、准确、及时记录和管理。
同时,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的思考
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的思考张喜成(白城市社会保险局,吉林白城137000)}喃要]我国要实现佥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
破解三.农问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个我们不能够绕‘,f二开的话题。
本文试对皱周农垌嘲硷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作一筒单探讨。
一4 5,侈铺毫词】我国;农村;和瑶睬障体系;问题;思考’,麓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全面迈向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
度。
农民的基本生活、医疗等方面有了保障,农村社会才能稳定,小康社会三、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策才蒯顿利实现。
‘㈠着重建立健全三项农村基苯社会保障制度一、我国农村现行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现行的各种保障制度既分散覆盖面又不广泛,有时1)农村^口老龄化严重。
据2005年2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省级候资金也难以得到保证。
应整合各种制度,建立体系明晰、覆盖全体农老龄办主任会议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村人口、资金能够切实得到保证的全新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现阶段,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亿,占总人口的85%。
目前,全应着重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合作医疗制度。
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非常突出。
1)应优先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以保障公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劳动人口减少、社会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客观民基本生存权利为目的的社会救助带崾,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道上进—步加重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
2)农村税费改革遗留问题“安全网”。
制定时应科学确定保障标准,不同地区依据其经济发展水平需要解决。
农村税费改革整体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也带来了—些新可以有所不同。
另外,也要考虑农村生活费低于城市的实际情况,同一问题。
税费改革后,原本就处于“吃饭财政”状态的县乡两级财政实力地区农村标准应适当低于城市标准。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着覆盖面不足、资金来源单一和管理机构不健全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扩大救助覆盖面,增加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并加强管理机构的建设。
这些对策可以有效提升社会救助制度的效率和公平性。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社会救助制度更加完善,为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更全面、及时的支持。
【关键词】我可以为您提供与这篇文章相关的关键词,包括:社会救助制度、覆盖面、资金来源、管理机构、扩大覆盖面、多元化资金来源、加强管理机构建设、总结分析、展望未来。
希望这些关键词能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文章撰写和组织。
如果您需要其他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深厚传统文化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国社会救助制度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
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弱势群体生活基本权益而建立的制度体系,对于促进社会平等和公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急需进行改革和完善。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覆盖面不足,仍有一部分弱势群体无法获得有效救助,导致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无法获得保障。
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而且资金来源单一,缺乏可持续性和多元化,容易导致财政压力和救助不足。
社会救助管理机构建设不健全,缺乏专业化和规范化,导致救助程序繁琐、效率低下,影响了救助工作的实效性。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进行改善和完善。
通过扩大救助覆盖面、多元化资金来源、加强管理机构建设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帮助和保障。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社会救助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问题意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在覆盖面上存在不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 2012年12月160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李欢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北京,100070)摘 要:农村社会救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和基础,完善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有助于维持农村社会的稳定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文章以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提出改革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农村社会救助 必要性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12—0160—02 农村社会救助是国家和集体针对农村中的“三无”人员和因灾害和生病等各种因素造成的生活困难的贫困现象,给予的资金、物质以及服务等方面的救助,以使其基本生活得以保障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重视的问题。
目前我国贫困人口的80%集中在农村,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因此农村问题的解决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建设在当前更有其客观必要性。
首先,完善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方面,频繁的自然灾害问题需要社会救助制度。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区域性和季节性强,因灾造成的损失,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然灾害对农村地区的影响远大于城市,但在农村救灾资金的投入还远不能满足需要。
另一方面,缓解农村贫困问题需要社会救助。
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人口素质低,进行开发式扶贫的难度大,而且常常不可避免地产生返贫现象,这些都离不开救济扶持和保障基金的投入。
其次,完善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有助于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社会救助具有覆盖对象的广泛性和保障功能的基础性,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性制度。
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特性以及特殊的国情,在农村迫切需要社会保障而很难很快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只能按照社会保障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当前的实际状况,先易后难,先急后缓,从完善社会救助开始,建设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
最后,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建设是建立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国农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社会稳定关乎着整个政治局势的稳定,只有农民摆脱了贫困,才实现了整个国家摆脱了贫困。
完善的社会救助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促进发展成果的公平分配,缩小社会分配差距,使得在发展进程中利益受损或者受益较小的那部分人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增加其社会认同感。
二、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除新疆以外,各省市都先后建立了农村特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和基本生活定期定量救助制度。
有的地方建立了以农村特困村民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为主,以临时救济、灾害救助、农村特困村民医疗、教育、住房、法律等专项救助制度为辅的救助体系;有的地方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以医疗、住房、教育、应急等专项救助和就业救助为辅,以资金救助、政策扶持、社会帮扶为主要措施的救助体系。
但是,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法制化和规范化程度低在目前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中,除了“五保供养”有行政法规外,其他各项社会救助项目在社会救助的实施过程中基本是依靠一些临时性的政府文件来推动,都没有纳入正规的法律保障程序中。
正因为缺乏明确的法律保障,导致社会救助过程中经常出现政策不能持续的现象。
另外,对于我国目前的家庭收入情况缺乏科学和系统的调查,难以对被救助者的家庭财产和收入状况进行评估,这不仅给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影响实施的效果。
(2)救助水平低,覆盖范围窄根据民政部2011年统计年鉴,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5214万人,相比上年增加了9.54%; 五保集中供养人数177.4万人;五保分散供养人数378.9万人; 传统救济人次数59.5万人; 农村临时救济人次数 613.7万人。
农村社会救助在保障范围和保障标准相对以前年度都在提高,但是从总体来看,这样的覆盖水平相对于我国8亿农民来说,还是比较低的。
(3)社会救助资金管理不完善 由于对救助资金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造成“管理不力,监督无效”的现象。
如:在救济款的分配中,有些地方存在优亲厚友的现象;有些地方挪用救济款,违背专款专用的使用原则;有些地方甚至出现贪污的现象。
(4)资金来源渠道窄,筹集不足分税制财政体制实际运行的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农村社会救助在地方政府事权中的弱势地位导致社会救助资金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和社会资金来源有限。
另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穷落后地区,地方财政资金本来就比较匮乏,救助任务却异常繁重,更难以保证救助资金的到位。
(5)不同项目之间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灾害救助项目比较重视,财政投入比较大,而其他项目,尤其是教育救助制度方面发展缓慢,尽管采取了种种措施,仍存在大量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失学的现象。
(6)城乡之间社会救助资源不平衡社会救助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存在两方面的不平衡:第一,资金投入在城乡之间的差距过大。
1978年国家对城乡投入的救助之比为1.75:1;2001年这一比例扩大到4.6:1,24年的时间差距扩大了2.63倍,明显高于合理救助标准(2.97:1)。
第二,人均受助金额差距偏大。
城镇居民所获得的转移性收入和相对份额,大大高于农村居民。
三、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措施(1)建立健全法制,使救助法制化和规范化为了使农村社会救助的实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应当用法律来规定和明确农村社会救助的内容、标准、对象以及操作程序,使其能够科学、高效地发挥救助作用,完善整个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2)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的标准借鉴国外家庭收入调查的先进经验,建立完备的收入东方企业文化·百家论坛 2012年12月161调查制度。
使真正贫困的需要救助的群体都能得到及时的救助,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逐步地提高救助水平,真正地改善弱势群体的民生状况。
(3)完善资金管理机制,使社会救助规范化针对我国社会救助资金管理和监督不善的现象,必须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一是取消多头管理的模式,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
建立政府统一协调、民政归口主管、部门尽责联动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
二是加强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增值性。
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和贪污。
三是加快基层网络平台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使资金的管理透明化。
(4)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充足的救助资金是有效开展救助的前提和基础。
单一的财政投入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社会救助发展的需要,必须及时拓宽筹资渠道。
一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地方政府应将社会救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的力度;二是政府积极引导、鼓励慈善团体等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并组织、提倡多种形式的帮扶解困活动,激活民间救助资源;三是给救助对象提供技能培训、自谋职业等方面的服务,使其能够自救,从而减轻社会救助的压力。
(5)建立和完善不同地区之间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我国可将现有单一的纵向转移支付模式改为以纵向为主、纵横交错的模式。
通过横向转移,可以均衡地方公共服务能力,同时也便于提高转移支付的透明度。
至于具体的转移支付方式可以借鉴德国的州际转移支付办法,即富裕的州直接向贫困的州进行资金横向转移。
其操作程序是:首先由联邦和州财政部门分别测算出“全国居民平均税收额”和“本州居民平均税收额”,并区分出富裕州和贫困州,然后按照协商确定的平衡程度,计算出各富裕州应向贫困州转移的资金数额,并以划拨的方式通过各州和联邦的财政结算中心完成转移支付。
在我国,则可以以人均GDP 作为测算标准,考虑贫困地区对富裕地区的劳动力输入、承担的义务教育成本等因素,制定一个转移支付系数,并此进行横向转移支付 参考文献: [1] 王焕清 完善农村社套救助体系的财政思考 《财政研究》2005年第11期 [2] 凌文豪 新时期中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1年12月 [3] 李辉婕,吴自明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268~11269 [4] 谈培蕾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立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经济 [5] 王润华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广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三期 [6] 蒯小明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资金不足问题分析 农村经济 2010年第二期 [7] 罗利丽 社会转型视域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考 特区经济 2011年10月 [8] 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1 P139-140(上接163页)型为抵押价值。
在抵押品价值的动态监测阶段的评估,实际上是贷款时评估的延续。
与贷款时的市场价值相比,这一阶段所评估的抵押价值的评估时点是抵押贷款中的某个时间,需要测算了解的是利用同一估值体系,换算成当时的市场参数变化下的资产价值。
其他的条件,并无实质性的变化。
对于该阶段的评估可以再分时间段或者周期,以半年或者一年为一次评估周期。
针对市场上发生的变化对最初评估时参数选取造成变化的因素进行修正,每一周期结束时给出变化之后的评估值。
银行据此判断抵押物的价值变化,当抵押物的价值低于一定的界限时,银行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风险,如合同中约定抵押物价值低于一定值时需要另外增加抵押物或者另提供担保等方式提高银行抵押贷款的安全性。
C .抵押品变现处置评估当债务人不能履行还款义务,债权银行通过依法处置抵押品实现债权权利时,需要的价值是抵押品的“处置变现净值”。
这种处置时的抵押品评估是处置定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这时的评估,应该是清算价值的评估。
因为委托方关注的是抵押物短期内变现所能实现的价值,这种价值相对于公开市场交易的市场价值有较多的限制。
这时,评估人员就要考虑短期处置的折扣率,这个折扣往往使抵押品价值远低于之前两个阶段的估值结果。
总而言之,资产评估在抵押贷款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就是帮助银行正确判断抵押品的价值,保证与抵押品相对应的贷款能够及时收回,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建立动态的评估体系,可以在贷前、贷中、贷后三个阶段对债权的可回收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也是可以使资产评估充分发挥其价值鉴证的职责,将银行在抵押贷款中可能发生的损失降到最低。
(本文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项目组成员:刘旭,李翔,刘辰,周天驰,侯魁。
)参考文献:[1] Measurement and Standards : A Revised Framework [EB/OL]. http :///bcbs/basel3.htm.[2]Fernando Miranda-Mendoza , 2010. An option-theoretic valuation model for residential mortgages with stochastic conditions and discount factors[D]. Iowa State University.[3] 程凤朝.论以资抵债过程中的资产评估问题——从价值类型和评估方法角度的分析[J].中国资产评估,2003(3)[4] 崔宏.基于银行贷款安全目的的抵押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创新[J].金融论坛, 2007.(1)[5] 周建佐.抵押贷款评估假设及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资产评估,2002(4)[6] 刘元庆、刘光平.基于价值分析的银行抵押贷款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J].江淮论坛,2006, (1)[7] 韩国强.房地产抵押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浙江金融,200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