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与黄昏意象相关的练习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四:精做比较鉴赏题提升练(解析版)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诗[宋]黄庭坚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诗首句一个“铺”字,表现出青草茂盛、原野开阔的自然景象,给人和缓舒适的感觉。
B.吕诗次句一个“弄”字,传达出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之感,衬托出乡村深夜的静谧。
C.黄诗首句从远处的“前村”落笔,而一个“过”字使得“牧童骑牛”这一画面具有了动态感。
D.黄诗次句“隔陇闻”以声写人,却有“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极具想象力。
B [B项,“乡村深夜的静谧”错误,应该是“黄昏”时分。
](2)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各尽其妙,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①吕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②黄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表露出诗人清高自适、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解析] 吕诗的三、四两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意思是: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诗句中写牧童放牧归来之事,描写他月夜露天休息的场景,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休息的情景,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黄诗的三、四两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意思是: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诗人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
诗词鉴赏中的常见意象测试卷(附答案)
诗词鉴赏中的常见意象测试卷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的心性。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柳树以折柳表。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之情,由此引发情以及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4、蝉以蝉。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表现自己。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以抒发的感慨。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之所。
7、长亭是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
9、芭蕉常常与特别是相联系。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之音。
11、梅花一种人格的象征。
13、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之事联系在一起。
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4、乌鸦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5、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跟促人纺织,以至等联系了起来。
16、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的感情。
17、关山。
关,;山,。
也指遥远的地方,多与有关,多写之情。
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8、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之音。
19、明月、白云,,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20、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连在一起,暗示,或的变化;暗示、和;还可以象征。
21、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
22、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为“秦晋之好”。
23、彭祖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的象征.24、谢家意义上主要有二:(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
(2)指之事。
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25、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比喻,。
26、婵娟婵娟,,多用于;因人们常喻,故称婵娟。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练习:山水田园类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练习:山水田园类一、【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
②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前半句已经说明了一个原因,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看望知己好友,所以不觉得“蜀道难”;再看诗歌的前部分内容,首联写自己一大早驱车进入五盘岭,然后写自己看到的景色:江水回旋在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的崖石间,太阳还没有出来,峰峦密集好像攒集在一起;烟霭中的山色一片苍翠,高耸的树木下,阴沉幽暗,在松树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座孤单的驿站,江边的回滩上长满了密密的鲜花。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对所观之景的喜爱之情,虽然看到的景奇险,但是觉得富有情趣,所以就不觉得道路艰难了。
二、【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古典诗歌中“黄昏”意象的情感指向
古典诗歌中“黄昏”意象的情感指向大自然中的“黄昏”是一种极其平凡的自然现象,但是,这种平凡的自然现象,一经诗人敏锐的目光捕捉之后,便被赋予了诗人的情感。
达到与诗人自己的心灵高度和谐地统一的境界,这个普通的自然现象也就升格成诗人表达情感志向的媒介。
一、黄昏意象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古典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黄昏意象不是单一的黄昏之景,也不是单纯的以夕阳为写作对象,而是以夕阳暮霭为中心,连接夕阳下、暮霭中的诸多景致一起构成的一种可感的综合的形象,引起读者的想象。
因此,黄昏意象的构成就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
例如:①孤鸟寒鸦:“夕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范成大《鹧鸪天》)等等,运用“飞鸟”的形象渲染黄昏时候凄凉的氛围。
②冷风急雨:“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咪梅》);“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戴叔伦《三闾庙》),风雨黄昏本身就会给人一种愁思,加上诗歌意境的点染就显得更有韵味了。
③荒山浮云:“惨日映峰沉,愁云随盖转”(董思恭《感伤》);“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魏夫人《菩萨蛮》);“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长亭怨慢》姜夔),运用大自然中的山、云等自然现象营造一个伤感的氛围。
④破阁残亭:“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落日下的亭台楼阁最具有历史的沧桑之意,也最能勾起读者对历史中人与事的感喟。
⑤江水棹帆:“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棋斜矗”(王安石《金陵怀古》);“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等等,运用江水以及水面上的行船、白帆与黄昏一起构成了苍远辽阔的气势。
当然,黄昏的构成因素还有许多种类的组合。
但是,黄昏这一特定情景下蕴涵着的情调。
极易勾起人情感中的某种潜在因素,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染于作者刻意经营的愁绪离怀,从而达到诗歌欣赏中的共鸣效果。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与象征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与象征阅读测试题及答案:分析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与象征阅读测试题及分析一、测试题1. 下面哪一句诗中使用了意象?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春风吹又生,桃花满天下。
C.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2. 请判断以下诗句中是否使用了象征手法。
春日绿丝帐,障日朱帘卷。
A. 使用了象征手法B. 没有使用象征手法3. 以下哪一句诗句使用了意象,并通过意象传达了某种情感?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C.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 老子在《道德经》中使用了什么象征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A. 儒家的礼教B. 佛家的慈悲C. 道家的无为D. 士人的文雅二、分析1. 第一题的答案是C。
这句诗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中使用了黄河的水流入海,通过意象描绘了壮丽的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无穷的活力。
2. 第二题的答案是A。
诗句中的绿丝帐和朱帘卷使用了象征手法,分别象征着春天和太阳。
通过这种象征手法,诗人描绘了春天阳光明媚的景象,传递了生机勃勃的情感。
3. 第三题的答案是B。
这句诗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句中的夕阳和近黄昏使用了意象,通过意象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美景,并通过这种意象传达了哀思和离别的情感。
4. 第四题的答案是C。
老子在《道德经》中使用了无为的象征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
无为即不主动干预,顺其自然,追求事物的自然状态。
通过无为的象征,老子传达了去除人为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主张。
通过以上测试题及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与象征的运用。
意象和象征是诗歌创作中重要的元素,它们能够通过形象的描绘和隐喻的运用,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在阅读古代诗歌时,我们需要善于理解和解读其中使用的意象和象征,以更好地欣赏和体会诗歌的美。
古典诗词中的黄昏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黄昏意象朱光潜先生说过:“情绪的性质一部分由人的素质决定,另一部分由产生这种情绪的环境决定。
”黄昏,光明与黑暗的临界,白昼与黑夜交接。
“暗香浮动月黄昏”,黄昏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频频亮相,黄昏,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凝聚着万般情感与生命意识的原形意象。
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了这类古典诗词二十多首,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黄昏意象特有的审美内涵。
一、沧桑情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
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诗人在景、物、事的触动之下,感情迸发,灵感骤至。
诗人或喜或悲的内心情感由多个黄昏意象组合展现出来的:“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郑谷的《鹧鸪》让人仿佛置身湖边古庙,聆听鹧鸪哀怨凄恻的鸣叫,形成凄迷感伤的氛围。
“夕阳”作为一种历史见证,并不随时光的流逝、历史的变迁而变更。
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抒写这种感悟。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从一抹夕阳的余辉中去感叹历史的流逝,世事的变迁,体悟人世的沧桑:“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陆游的《咏梅》“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叹恶劣环境中孤苦无依的痛楚。
范仲淹《渔家傲》“长烟落日孤城闭”表现了深沉的孤独感。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漫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先以虚写实,用山间紫气作烘托,燕脂山所生之草在暮云掩映下呈现的色调,给人以庄严、惨烈之感。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以晚景衬离愁,用夸张手法,写辞官离京,十分郁闷的伤怀之意。
诗人李商隐对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它是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面对春光流逝,面对夕阳世界,怀才不遇的诗人深感空度光阴的痛苦。
“一曲新词酒一杯,……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的《浣溪沙》充满着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渴望。
在人生的追求历程中,黄昏夕阳代表的时间意识与诗人的生命意识始终交织在一起。
古典诗词中的“黄昏”意象解析
• 晚唐·马戴《落日怅望》: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一何滞,辞家归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临水不感照,恐惊平昔颜。
• 诗人眺望落日秋山,用夸张手法写到孤云和归鸟 片刻之间就能飞驰千里回到自己的栖息地,进而联想 到自身,一人离家在外,久滞不归,试问此时此刻的 诗人又怎能不触景生情?这里的孤云、归鸟、斜阳、 乔木、秋山、清水在诗人眼中已经蒙上了一层淡淡的 哀愁,是诗人思乡愁绪的情感寄托。
心理。漂泊江湖的游子在外面披霜戴雪,经历过羁旅 途中的风风雨雨,几番彻骨之后,他们都或多或少地 表现出思乡的情绪,而以夕阳为背景的黄昏景色就是 他们较常写到的。
马致远《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这首小令是黄昏意象堆积的特例,全诗只有二十八 个字,却写出了多种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 涯,这一系列带有悲冷色彩的黄昏意象把孤寂凄苦的 羁旅愁思渲染得幽眇无边,扣人心弦,引人遐想,让 人回肠荡气,具有无尽的感人魅力。
•
黄昏日暮始终是怀人的最好时机,在黄昏的触动下, 中国多少诗人都萌发出了怀人思亲的种子。
• 胧月黄昏亭榭。„„幽怨几时休,泪还流。 • ——朱敦儒《昭君怨·悼亡妻》 • 谁念西风独自凉? •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 ——纳兰性德《浣溪沙》
• 思乡:“思乡”是中国古代游子普遍存在的一种微妙
对黄昏的由衷赞叹又是通过描写各种自然意象表现出来的:林壑、 云霞、芰荷、蒲稗、春风、幽幌,清林、孤烟、落日„„这一系 列黄昏意象正是诗人表现内心愉悦的情感寄托。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1.【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答案】(1)A(2)B(3)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此题从选项设置来看,分别是从词语、诗句、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分析判断。
例如诗歌中的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已经表明了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往昔的回忆。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在夜晚静思时,看到了什么景物,从而引发了他的思乡之情?答案:床前明月光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诗人在登高望远时,表达了什么哲理?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 杜甫的《春望》中,诗人通过什么景物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二、选择题1.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李清照答案:B2.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辛弃疾B. 苏轼C. 李白D. 王之涣答案:C三、判断题1.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诗人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怀念。
(对/错)答案:对2.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特点。
答案:琵琶女在《琵琶行》中,形象凄美,技艺高超,她的音乐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她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不公。
2. 请简述《诗经》中的《关雎》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深切思念和爱慕之情。
诗中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等自然景物来比喻男女之间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淳朴而真挚的爱情。
五、翻译题1. 将杜甫的《登楼》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在漫长的秋天里,我常常感到悲伤,像是一个过客;在人生的百年岁月中,我常常生病,独自登上高台。
2. 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太阳依偎着山边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六、分析题1. 请分析《诗经》中的《蒹葭》一诗,说明其艺术特色。
答案:《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抒情诗,其艺术特色在于使用了比兴手法,通过描绘蒹葭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诗中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请分析李白的《将进酒》一诗,说明其主题和艺术手法。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写景抒情题材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写景抒情题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海棠歌陆游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①看海棠。
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
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
蜀姬艳妆肯②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
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尔。
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
风雨春残杜鹃哭,夜夜寒衾梦还蜀。
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
【注】南充樊亭:与下文中的“碧鸡坊”均为四川地名。
②肯:相当于“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刚刚来到蜀中的时候,头发还没变成苍白色,在南充的樊亭观赏海棠花。
B.诗人认为“蜀姬”装扮艳美,不肯谦让于人,但在碧鸡海棠面前,她们会黯然失色。
C.诗人以“桃李”“芍药”“杜鹃花”与碧鸡海棠对比,凸显了对碧鸡海棠的赞扬。
D.“何从”两句,写诗人期盼求得“不死方”,以满足自己永远观赏碧鸡海棠之愿。
2.有人认为,本诗十六句,层次清晰。
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
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全诗通过实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大雁、江潮、瘴气、梅花等景象,旨在写“愁”,表达贬谪之伤,全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
B.“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
以情布景,以景衬情,将诗人内心的悲苦愁情表现得委婉含蓄而又深切感人。
C.前两联用“南飞雁”和诗人形成对比。
“南飞雁”到了大庾岭就不再南飞而要往北返回,诗人却还要流放到更荒远的南方。
D.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尾联借此典故表达了思乡之情,深化了主旨。
4.请说说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简要分析这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6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艺术(题组训练)(解析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古代诗歌阅读考点16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艺术解析版✬题组训练A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这首诗前六句从多感官角度描写了山间夜景,请简要分析。
【答案】2.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樵人欲归、烟鸟栖定等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觉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听到的。
诗人运用视觉、触觉、听觉等,以寻常山间景物构成了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和描写角度的能力。
首联“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夕阳越过了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从视觉角度描写夕阳西下、群壑昏暝的山间景象。
颔联“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分别从触觉和从听觉角度,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
颈联“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山中砍柴人差不多走尽,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从视觉角度描绘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
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带黄昏时美丽的自然景色。
诗人从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角度,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舍北行饭书触目二首其一陆游晚餐初泼一瓯茶,曳杖闲行兴未涯。
烟树参差墨浓淡,风鸦零乱字横斜。
夕阳偏傍平桥路,寒蝶犹依晚菊花。
堪笑衰翁耐荒寂,短衣沾露未还家。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闲散而游兴浓厚、喜爱荒寂的乡村生活的诗人形象。
诗歌首联交代晚饭之后诗人曳杖闲行,“兴未涯”写出诗人游兴浓厚;中间两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色,无论是烟树、风鸦,还是夕阳、寒蝶、菊花,处处透露出诗人对乡村自然的喜爱,也写出诗人此刻内心的宁静与闲适;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荒寂的乡村生活的热爱。
高考语文专题冲刺 专题12.2 古代诗歌阅读二(含解析)(2021年最新整理)
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冲刺专题12.2 古代诗歌阅读二(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冲刺专题12.2 古代诗歌阅读二(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冲刺专题12.2 古代诗歌阅读二(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12 古代诗歌阅读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行香子赵鼎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
山禽飞去,榕叶生寒。
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注】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
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赵鼎最终绝食而死.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草色芊绵。
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B.“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C.“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D.“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老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老泪凄然”,表现了被贬谪的愁绪。
E.“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1.AE2.作者运用“雨点"“天涯”“山禽”“黄昏"等多种意象,写出了长期贬谪海上的内心孤独和落寞,表达了诗人无比凄凉,以及去国怀乡的复杂情感。
解读原型意象: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切入点--以黄昏、柳树为例
定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 。简 言之 ,它专指一种特 ” ‘ “
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 。 ③ 这样看来 , 原型 意象是文学作 品中出现最早 的 、最原始的一种创作
题 材 或 对 象 , 所 以说 它是 原 型 , 要 是 因 为 它 是 不 之 主
者在阅读鉴赏过程 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
言诗文作 品 , 能对 作品的思想 内容 、 现手法 、 言 表 语
风格简要评析。 《 ” 普通 高中语 文课程标准( 实验 )中 》
的角度发现文学 的历史线索 。原型具有丰 富的心理
蕴涵 , 它常常是人类的有一定普遍性 的 、 相对稳定 的 心理模式 与情绪模式 的符号化 ,同时 当然也受到特
谈到这里 , 们还要提及马致远的散曲名篇《 我 天
感染力。《 诗经原始》 :傍晚怀人 , 云 “ 真情真境 , 描写
如画。 、 晋 唐人田家诸诗, 恐无此真实自然。诗以黄 昏景 ” 物的描写来衬托思妇的愁绪 , 对后人影响很大。许瑶
光《 雪门诗钞 ・ 再读( 诗经 ) 四十二首 》 云 :鸡栖于 亦 “
涵的最佳 自 然意象。 此外 , 黄昏除了具体指一天的 日 落
外, 还有较为抽象的“ “ 之意 , 迟” 晚” 由此引出了“ 岁暮” 意象 。“ 岁暮” 日暮” 是“ 的延展 , I 一 I中的晨 、 、 、 午 暮 夜 与一年 中的春 、 、 、 夏 秋 冬无论在气候特征还是在生命 寓意 、 心理蕴含上都极为相似, 具有同形对应性。 因此 , “ 岁暮” 意象就常常与悲秋意象联系在 一起 。
人 的无意识深处 都沉积着人类 世代经 验的记忆 , 就
是集体无意识形成的“ 原始心象 ” 。原型常保 留在神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1、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 04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4.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5. 05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吴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7、08【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多角度练习(附答案及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多角度练习(附答案及解析)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
(11分)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①[宋]叶梦得落花已作风前舞。
又送黄昏雨。
晓来庭院半残红。
惟有游丝千丈罥②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
更尽杯中酒。
美人③不用敛蛾眉。
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注]①干誉、才卿,叶梦得友人。
来禽:林檎别名,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
②罥(juàn):缠绕。
③美人:此指陪酒的侍女或歌妓。
(1)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上片写一场风雨过后,落花无数,清晨天气转晴,庭院中半是残花,只有游丝飘荡,写得富有层次,意境凄清迷蒙。
B.上片写景的重点从时间上来看是在清晨,即“晓来”之际,是实写;而前两句是回忆昨日风雨落花的景象,是虚写。
C.“落花”两句用了比拟的修辞,一个“舞”字,写出落花随风飘舞的景象,一个“送”字,赋予落花以人的情态,创意新奇。
D.词的最后两句表面上是在用“我亦多情”劝慰美人不必悲伤,实际上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时内心的伤感与无奈。
E.全词既有“落花、风雨”的哀景,又有“游丝千丈罥晴空”的高旷清新,婉约中有豪放之气,颇得东坡词之妙。
答案:AD解析:A.“游丝”指的是天上的云丝,意境不是凄清迷蒙,千丈云丝飘荡于晴空,高旷明朗。
D.“实际上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时内心的伤感与无奈”错误。
应是写宴终人散,与朋友分别的伤感。
(2)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惜花伤春的情怀。
上片风雨摧残落花,残红满院,透出伤春之情。
②对雨后初晴美景的喜爱。
雨后初晴,天空云丝飘荡,更显晴空辽阔高旷,乐景写乐情。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附练习答案解析)【考点解读】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技巧点拨】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共12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问题:1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
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分)【答案】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
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5.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
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
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
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完整版)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诗歌鉴赏意境例题练习及答案本文主要讲述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其中意象指诗歌中的形象,是诗人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的结合,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而意境则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
意境是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的,具有特定意义,鉴赏意境需要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在于,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而意境则是由意象组成的整体效果。
例如,XXX的《江雪》和XXX的《天净沙·秋思》都是通过意象构建意境的。
《江雪》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XXX”和“雪”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寂静、孤寂的意境。
而《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XXX”、“夕阳”和“断肠人”等意象,则构成了一种萧索悲凉的深秋意境。
在鉴赏意境时,需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即象-境-情。
例如,XXX的《鹿柴》通过“空山”、“人语响”、“返景”和“青苔”等意象,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XXX的《桃花溪》则通过“飞桥”、“野烟”、“XXX”、“渔船”、“桃花”、“流水”和“清溪”等意象,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
总之,意象和意境是诗歌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们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意象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和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体现,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中的重要手段。
而意境则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融合而成的生活图景或艺术氛围。
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
例如,XXX的《天净沙·秋思》通过十一个意象有机组合,表达了一个沦落天涯的孤独旅人的落寞、寂寥、怀乡的情感。
一个优秀的诗人,能够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创造出深刻的艺术形象,营造出不朽的意境。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赏析与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次北固山下》经典语句赏析与阅读等训练(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考点:1.经典语句赏析2.课内阅读题3.课内外结合阅读题【考点解读】一、经典语句赏析全文问题1 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了今天之后,我们有了火车、飞机,有了电话、网络,我们的神州十一号也顺利“上天”了,地球已经变成地球村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信息社会中我们还拥有乡愁吗?答案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放大一点,它同爱国主义是想通的,再放大一点,它同人类的家园也是相通的。
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作为地球的一部分,它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
乡愁依然存在我们现代人的心中。
只不过不像古代那样,由于条件的限制,而变得单纯、狭窄而浓厚,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一员,我觉得应该树立“大家乡”意识,树立全球意识,树立人类意识,让乡愁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博大,更加宏伟。
考点建构考题的知识背景——局部与整体问题2 将《次北固山下》与其他描写江南风光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以下是一些可以进行比较阅读的描写江南风光的诗歌:《忆江南》(白居易)、《江南春》(杜牧)、《梦江南》(皇甫松)、《菩萨蛮》(韦庄)。
答案这些诗歌都具有浓郁的江南风情,描写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方面。
与《次北固山下》相比,这些诗歌在表现手法、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例如,《忆江南》通过对江南美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和眷恋之情;《江南春》则通过对江南春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赞美和敬仰之情;《梦江南》则通过对江南女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和人文的深深热爱和向往之情;《菩萨蛮》则通过对江南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考点建构考题的知识背景——题材相同,情感不同(怀念,赞美,向往,思考)问题3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答案“客路”的意思是行客前进的路,可见诗人是一位漂泊他乡的游子。
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愁思;“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稍到远方的太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之与黄昏意象相关的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小重山
赵鼎
漠漠晴霓和雨收。
长波千万里,拍天流。
云帆烟棹去悠悠。
西风里,归兴满沧州。
谩道醉忘忧。
荡高怀远恨,更悲秋。
一眉山色为谁愁。
黄昏也,独自倚危楼。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第二、三句与“唯见长江天际流”都描写了水天相接之景,展现出旷远的意境。
B. 上片第四句紧承其前面两句,转而描写水面的船只,自然而然地引出“归兴满沧州”。
C. 末尾两句描绘了一幅黄昏高楼独倚图,突出了词人的孤独,揭示了词人愁苦的根源。
D. 上片侧重于描写,下片侧重于抒情,上片所写之景起到了为下片抒情做铺垫的作用。
2. “一眉山色为谁愁”一句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是在高楼之上。
主人公在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B. “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C. “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
D. 芭蕉的绿叶展不开丁香的花蕾,指丁香花尚未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
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三、名句默写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黄昏景色和春季景色的语句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 同是描写秋景,张昪描绘的是秋日黄昏,而苏轼在《赤壁赋》中则着力描写月夜秋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________,________”,可谓各尽其妙。
3. 《醉花阴》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
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一人独赏,愁绪顿生,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4. 《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一句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使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和一种静穆悲凉的边塞征戍之苦。
5. 李商隐的《五绝·登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
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劈头怨问苍天,你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
这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6.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清秋时节,楚天辽阔,江水悠长的景象。
答案
一、1.C C项,“揭示了词人愁苦的根源”理解错误。
根据全词内容可知,词人愁苦的根源在于羁旅他乡、思归不得归。
故选C。
2.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比作眉,并将山人格化,生动地表现了山如眉蹙之状;融情于景,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愁苦心境。
二、1.D D项,“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错误,从诗中来看,“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结”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故选D项。
2. ①借景抒情。
诗借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抒发发主人公失望、愁苦的情感。
②比喻(或象征或拟人)。
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哀愁无限。
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又是借物写人,隐喻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三、1.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4. 长烟落日孤城闭
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6.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