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太康县高朗乡党村小学沈刚强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使学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例题根据小猫、小猴等做五角星的个数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学用言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便可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突破方法: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及合情的判断推理能力。

难点:理解词语的含义。

突破方法:把词语放在具体的比较情境中进行理解。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各种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

学法:从多方面进行感知,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抽象出方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两筐苹果图片,让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大家已经懂得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现在老师这里有两筐苹果,你能比较它们的多少吗?该怎么办?

生:小组交流后,发表看法。

师:要比较它们的多少,我们要数出毎筐各有多少个很麻烦。其实我们还可以用语言来描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语言描述: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

设计意图:利用两筐苹果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数量的不同,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师:出示主题图片,让学生观察后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猫折了38个,小猴折了34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具体数上感受数量的不同。

师:如果你是小猫或小猴该怎么说?为什么?

生可能出现一下情况:

小猫:我折的比你多,38>34 ……

小猴:我折的比你少,34<38 ……

师:同学们,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生: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小猫做的比小猴做的多一些,小猴做的比小猫做的少一些。)

师:出示比较过程,引出关键词“多一些、少一些”。提问:谁能用数量具体的比较一下?

生:合作交流后汇报。(小猫做的38个比小猴做的34个多一些,小猴做的34个比小猫做的38个少一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用语言描述,两个数量多少。

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但需要比较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它们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同学们,用这些词语来描述刚才的两筐苹果,你会怎么说?

生:可以说红苹果比青苹果多一些,也可以说青苹果比红苹果少一些。

2、教学“多得多、少得多”

师:小熊和小兔也给我们带来两个数量,让大家比一比。(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可能出现的情况,苹果有50个,梨有18个,苹果比梨多一些。……

师:引导比较38>34,50>18。38和34相差不大,50和18相差很多。

得出:50比18多得多,18比50少得多。

师:如果你是小熊或小兔该怎么说?

生:苹果比梨(多得多),梨比苹果(少得多)。

教师总结:两个数相差的少时,我们就用“多一些或少一些”描述,两个数相差的多时,我们就用“多得多或少得多”描述。

三、学以致用,培养数感

出示下面各题:

1、连一连,根据每一种小动物的数量,把你认为正确的比较结果用线连

起来。

2、

题目中“多得多”什么意思?你认为小明可能拍多少下?让学生自主完成后交流。

3、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请小朋友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描述一下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具体语言环境中应该怎样描述,理解:“贵、便宜”等词语的意思。

板书设计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38比34多一些,34比38少一些。

50比18多得多,18比50少得多。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受年龄的限制,认识事物比较直观。在导入环节,利用两筐苹果图片,让学生直观感觉量的不同。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能在具体环境中把握数量相对的大小关系”,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间的区别放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使其领会知识。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活跃,学习效果好。学生的数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