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贝类识别
贝类方位辨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贝类的生物特性,特别是其方位辨别能力。
2. 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贝类方位辨别能力的影响。
3. 通过实验验证贝类方位辨别能力的科学原理。
二、实验背景贝类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无脊椎动物,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贝类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其中方位辨别能力是其中之一。
方位辨别能力是指贝类在环境中能够感知并判断自身位置的能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验证贝类的方位辨别能力,并探讨影响其方位辨别能力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牡蛎、扇贝、鲍鱼等贝类,实验箱、坐标纸、光源、温度计、湿度计等。
2. 实验方法:(1)分组:将贝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牡蛎、扇贝、鲍鱼,对照组为其他贝类。
(2)实验设置:在实验箱中设置不同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湿度等。
(3)实验过程:将贝类置于实验箱中,观察其方位辨别能力。
记录贝类在实验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如游动方向、停留位置等。
(4)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方位辨别能力差异,探讨环境因素对贝类方位辨别能力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贝类方位辨别能力差异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贝类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方位辨别能力,而对照组贝类的方位辨别能力相对较弱。
这说明不同种类的贝类在方位辨别能力上存在差异。
2. 环境因素对贝类方位辨别能力的影响(1)光照:在光照条件下,实验组贝类表现出较强的方位辨别能力,而对照组贝类的方位辨别能力较弱。
这表明光照对贝类方位辨别能力有显著影响。
(2)温度: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实验组贝类的方位辨别能力较强,而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贝类的方位辨别能力有所下降。
这说明温度对贝类方位辨别能力有显著影响。
(3)湿度: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实验组贝类的方位辨别能力较强,而湿度过高或过低时,贝类的方位辨别能力有所下降。
这说明湿度对贝类方位辨别能力有显著影响。
五、实验结论1. 贝类具有方位辨别能力,且不同种类的贝类在方位辨别能力上存在差异。
瓣鳃纲的识别—西施舌的识别
06 Part Six 西施舌
西施舌
西施舌
西施舌
形 态 : 西施舌,西施舌又称海蚌 、 贵妃舌,是一种个体较大的蛤蜊 科海产双壳贝类 。 西施舌壳大而薄,呈三角扇形,壳面黄褐色,具有 明亮的光泽,花纹细致。 西 施 舌 肉足发达,风平浪静之时常常伸出 壳外,形如人舌,故而得名。
西施舌
产 地 产 区 : 西施舌产 于 我国沿海一带,四季均可采捕,它们的分布 广泛,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出产,喜欢生活在风平浪静的浅海泥质沙 底,落潮时钻入沙下6~7厘米深处躲藏,涨潮后钻出沙层捕食海藻 及浮游生物。
海洋软体动物识别
瓣鳃纲
海洋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 基础知识
海
洋
瓣鳃纲
软
体
动
腹足纲
物
头足纲
海洋软体动物的主要类群 瓣鳃纲动物的形态特征 腹足纲动物的形态特征 头足 长蛸 真蛸 柔鱼 枪乌贼
鲍鱼 红螺 泥螺 玉螺 田螺
蛤蜊 西施舌 杂色蛤 文蛤 青蛤 贻贝 扇贝 牡蛎 蛏 蚶 中国血蛤 江瑶 蚌
西施舌
加工利用:捕得后入沸水中烫过,取肉,鲜用或晒干。 药用价值: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咸、凉,入肝、脾、胃经,有滋阴生津 ,凉肝明目,清热息风之功。适用于胃热烦渴,肝热目赤及热邪伤阴,虚风 内动等。《本草从新》言其“补阴,益精,润脏腑,止烦渴”。《随息居 饮食谱》言其“开胃,滋液养心,清热息风,凉肝明目”。 地方名吃:福建的名菜“炒西施舌”更是闻名遐迩。不过,由于环境的 不断恶化,西施舌的
思考题
判断题 1.西施舌壳大而薄,呈三角扇形,壳面黄褐色,具有明亮的光泽,花 纹细致,肉足发达。( )
西施舌
收获季节:近年来自然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使这种珍品更加稀少 名贵,目前开发了西施舌人工育苗繁殖技术,福建、浙江、江苏等 省已开展人工养殖。收获期为冬春季。印度半岛、日本也有分布。 经济价值:西施舌斧足发达,肉质白嫩肥厚、脆滑鲜美、香甜爽 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种益生性物质,食后 齿颊流芳,西施舌因而在海味中久负盛名,为珍贵的食用贝类。
常见贝类识别.教学提纲
•
扁玉螺
纲目:玉螺科 产地及产期: 为我国沿海常见的种类,北方多于南方。此外, 在日本北海道南部至九州、朝鲜半岛、菲律宾: 澳大利亚以及印度洋的阿曼湾等地也有分布。埋 于海底砂中生活。在砂中掘路挪进,并在砂中的 蛤蜊类壳上开洞食取其肉。肉供佐膳,青岛菜市 经常有出售。贝壳可供观赏,并可作工艺品。因 其为肉食性种类,故为滩涂养殖贝类之敌害,但 同时也是底栖鱼类的饵料,如马面鲸的胃内发现 扁玉螺的贝壳和庸。 介绍: 贝壳呈半球形,坚厚,背腹扁而宽。壳高3厘米, 宽4.5厘米。螺塔低,体层大。壳顶低小,螺旋 部较短,体螺层宽度突然加大。壳面光滑无肋, 生长纹明显。壳面呈淡黄褐色,壳顶为紫褐色, 基部为白色。壳底有脐眼,上有脐盘遮盖,脐盘 棕色。在每一螺层的缝合线下方有一条彩虹样的 褐色色带。壳口卵圆形,外唇薄,呈弧形;内唇 滑层较厚,中部形成与脐相连接的深褐色胼胝, 其上有一明显的沟痕。脐孔大而深。厣角质,黄 褐色。生态、利用和地理分布:生活于潮间带至 水深50m的沙和泥沙质的海底,通常在低潮区至 10m左右水深处生活。常潜入底内猎取其他贝类 为食。约在8一9月产卵,卵群和细沙粘成围领状。
文蛤
[地方名]花蛤、黄蛤、海蛤。 [形态特征]贝壳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 形,其长度略大于高度,壳质坚厚。两壳大 小相等。壳顶突出,位于背面稍靠前方;两 壳顶紧接,并向腹面微弯。小月面狭长,呈 矛头状。盾面长卵圆形。韧带短粗,褐色, 突出壳面。贝壳表面光滑,被有一层黄褐色 光滑似漆的壳皮;轮脉清晰,由秃顶开始有 锯齿状的褐色带,无放射助。壳内面灰白色, 后部边缘呈紫色。 [产地、产季]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沿海均产,主要产区有辽宁、河北、山东、 江苏沿海。全年均有生产,以5~6月份为盛 产期。 [经济价值]为蛤中上品,素有天下第一鲜的 美称。其肉嫩味鲜,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 蛋白质13.9克、脂肪0.8克。除鲜食外, 还可加工制成于品和罐头食品。活文蛤和冻 鲜文蛤肉均是出口创汇的产品。
常见贝类识别.
物种名称 日本镜文蛤 俗名 日本镜蛤 形态特征 贝壳坚厚,稍扁平,略呈圆形。壳长 稍大 于壳高,壳顶小,位于壳背缘靠 前方,自壳顶至贝壳前端的距离约占 壳长的2/5。壳顶前方 背缘凹陷,后方 背缘近截状。腹缘和前、后缘约呈圆 形。小月面小而深凹,心脏形。分布 范围 海水 潮间带中区的泥沙滩,栖息深度10 厘米; 潮下带的浅海部分也有分布国内 国外分布: 朝鲜, 日本 习性环境 栖所环境 潮间带沙滩、泥滩
• 圆田螺
• 拉丁名: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英文名:mudsnail • 俗名:田螺 • 纲目:田螺科 • 产地及产期: 广泛分布于各地淡水湖泊、水库、 稻田、池塘和沟渠等处。一年四季 均有生产。 • 介绍: 贝壳大,薄而坚.壳高5厘米,宽4厘米, 呈卵圆形。螺旋部短而宽,螺层67层。壳表面、绿褐色或黄褐色。 壳口卵圆形,周围具黑色框边边。 厣角质。
【物种名称】棒锥螺 【科属分类】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中腹足目、锥螺科 外形特征 壳口 外唇很薄,近后缘有浅的V字型缺 口。口盖为多旋性的圆形,比壳口为 小。通常埋栖於海底砂泥中,为滤食 者。足很小,在外套腔左侧的入水部, 有发达的乳状突起。贝壳呈尖锥形, 结实,黄褐色或紫红色。壳顶尖,螺 旋部高,体螺层短。螺层28,每一螺 层的上半部平直,下半部较膨胀。螺 旋部每1螺层有5~7条排列不匀的螺肋, 肋间还夹有细肋。壳口卵圆形。
方斑东凤螺
英文名:Babylonia areolata 俗名:花(甲)螺 产地及产期: 生活在数千米至数10米水深的砂泥质海 底。产于海南岛 三亚、陵水、琼海、文 昌和儋县沿海,见于我国东、南沿海, 斯 里兰卡、日本也有分布。介绍: 蛾螺科,贝壳呈长卵形,壳高62.5mm, 壳宽35.2mm。螺层约8 层。各螺层较 膨圆,在缝合线的紧下方开成1狭而平 坦的肩 部。壳麦生长纹细密,被有黄褐 色壳皮,并具有长方形的紫褐 色斑块。 斑块在体螺层有3横列,以上方的1列最 大。脐孔大 而深。绷带紧绕脐缘。厣角 质。
瓣鳃纲的识别—蛤蜊的识别
思考题
判断题: 1.蛤类滤食性的生活方式,其食物来源主要是海水中的单细胞藻 类,其安全性取决于海水中藻的种类。( ) 2.赤潮对贝类的生命和贝类食品的安全性没有影响( ) 3. 在蛤肝中的提取物,除对肉瘤有抑制作用外,对患白血病的动 物也可延长存活期,说明它有抗白血病作用。 ( )
思考题
• 常见经济蛤类原料有哪些? • 你见过的以蛤为原料的加工产品有哪些? • 蛤类加工食用前应怎样处理? • 简述蛤的经济价值? • 谈谈你对蛤类原料的综合利用价值前景的看法?
蛤蜊——中国蛤蜊 [经济价值]鲜食肉质鲜美,也可制干品或制成罐头
蛤蜊——四角蛤蜊
[形态特征] 贝壳略呈四角形, 极膨胀,质坚厚,球形。顶 部白色,近腹缘黄褐色,壳 面生长纹明显。足部发达, 侧偏呈斧状。
蛤蜊——四角蛤蜊
[产地、产季]我国沿海分布极广,产量大,以辽宁、山东 为最多,在春、秋两季采捕为宜,但繁殖期要禁捕。
蛤的经济价值
蛤类的肉有滋阴、利水的功能,营养成分有Pr、糖、多种Aa,维 生素B族及Ca、P、Fe等无机盐。食用海蛤类,对贫血患者、肝 脏疾病患者有一定疗效。 对蛤组织进行化学提取,提取被称为蛤素,动物实验对小鼠的瘤 和腹水瘤都有抑制作用和缓解作用。
蛤的经济价值
在蛤肝中的提取物,除对肉瘤有抑制作用外,对患白血病的动物 也可延长存活期,说明它有抗白血病作用。 蛤肉和壳都是传统中药材。在现代中药的处方中,蛤粉常用来治 疗水肿、哮喘、慢性气管炎、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胃痛等症。 外用可治疗局部溃疡、火烫伤及外阴炎等。
05 Part Five 蛤蜊
蛤蜊
壳高
前闭壳肌痕
壳顶 铰合齿
后闭壳肌痕
壳长
外套窦
外套痕
蛤蜊
水生野生动植物砗磲识别卡
水生野生动植物砗磲识别卡摘要:I.引言- 介绍水生野生动植物砗磲- 砗磲的生态价值II.砗磲的生物学特征- 砗磲的分类- 砗磲的外形特征- 砗磲的生活习性III.砗磲的生态作用- 砗磲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砗磲对水质的净化作用- 砗磲为其他生物提供生活空间IV.砗磲的保护现状- 砗磲的分布范围- 砗磲面临的威胁- 我国对砗磲的保护措施V.结论- 砗磲的重要性- 呼吁加强砗磲保护正文:I.引言水生野生动植物砗磲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贝类,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
它们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观赏、科研和药用等多种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砗磲的生存环境正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稀物种,我们需要了解砗磲的生物学特征、生态作用以及保护现状。
II.砗磲的生物学特征砗磲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是一种大型海洋贝类。
其壳体通常呈三角形或圆顶形,壳面有放射状的沟槽,壳内软体部分主要包括外套膜、内脏团和鳃。
砗磲的外形独特,生活习性也颇具特点。
它们通常栖息在温暖、清澈的浅海区,以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
III.砗磲的生态作用砗磲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们通过过滤食物颗粒和浮游生物,有助于净化水质。
同时,砗磲的壳体为许多小型海洋生物提供了生活空间,有利于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
此外,砗磲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IV.砗磲的保护现状砗磲分布广泛,但近年来其数量急剧减少。
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
针对这一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限制捕捞、设立自然保护区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等。
然而,砗磲保护仍然面临巨大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V.结论砗磲作为一种珍贵的水生野生动植物,对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珍惜这一自然资源,加强保护措施,确保砗磲得到有效管理和恢复。
如何识别新鲜的贝类
如何识别新鲜的贝类贝类作为一种受欢迎的海鲜食材,备受消费者喜爱。
然而,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如何辨别新鲜的贝类却是一项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帮助你快速而准确地识别新鲜的贝类。
1. 观察壳体外观新鲜的贝类壳体外观应该干净光滑,没有裂纹或破损。
观察贝类壳体颜色,通常应为明亮的白色、灰色或棕色,取决于不同的贝类品种。
遇到壳体变色、发黑或变软的情况,这可能是贝类已经腐败的迹象。
2. 水分测试新鲜的贝类通常含有适量的水分,可通过简单的水分测试来判断。
将贝类轻轻放在手心,如果感觉湿滑,而且手上有微湿的感觉,这表明贝类保持了较高的水分含量,是新鲜的。
3. 嗅觉辨识贝类的气味是判断其新鲜程度的重要指标。
新鲜的贝类应该散发出海洋的气息,没有异味或腐蚀味。
如果有刺鼻或臭味,这可能是贝类已经变质了。
4. 活动观察有些贝类,例如蛤蜊或贻贝,会在外界刺激下展开贝壳或触角,这是它们正常的自我保护反应。
因此,观察贝类是否有活动是判断其新鲜程度的重要方法。
如果贝类表现出活跃、运动或有反应,那它们很可能是新鲜的。
5. 新鲜贝类的肉质一般而言,新鲜的贝类肉质应该紧实而且有弹性。
摸一下贝类的肉质,如果感觉坚实、紧致,而且有一定的回弹性,这说明贝类是新鲜的。
相反,如果触摸时感觉肉质松软、无弹性,这可能是贝类已经腐败了。
在购买贝类时,还有一些实用的技巧需要谨记:- 到信誉良好的海产品市场或超市采购,以确保质量可靠。
- 尽量选择当地新鲜的贝类,因为它们更有可能保持其品质。
- 选择厨师推荐的新鲜贝类,他们通常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 如果有条件,选择新鲜贝类的最佳季节购买,以获得最佳的口感和味道。
总结来说,通过观察壳体外观、进行水分测试、嗅觉辨识、活动观察以及触摸贝类肉质的方法,我们可以辨别新鲜的贝类。
同时,还应该在购买时注意选择可靠的销售渠道,并遵循一些实用的购买技巧。
这些方法将帮助您在购买贝类时做出准确的判断,保证您享用到美味又健康的贝类食品。
水产店员的专业知识如何识别各类海鲜
水产店员的专业知识如何识别各类海鲜在如今的社会中,人们对于食物的品质和安全性越来越关注。
尤其是海鲜,作为一种珍贵的食材,它的新鲜度和品质对于消费者来说至关重要。
作为水产店员,掌握各类海鲜的专业知识,能够准确识别各类海鲜的品质和新鲜度,并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海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外观、气味、质地等方面介绍水产店员识别海鲜的专业知识。
一、外观识别外观是识别海鲜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识别各类海鲜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判断:1. 鳞片和外壳鳞片和外壳的光泽度和完整度是判断新鲜度的重要因素。
新鲜的海鲜通常鳞片鲜艳,光泽度高,外壳完整无裂纹。
相反,褪色的鳞片和破损的外壳往往是海鲜不新鲜的表现。
2. 眼睛和鱼腮观察海鲜的眼睛和鱼腮也能判断其新鲜程度。
新鲜的海鲜眼睛充满神采,鱼腮鲜红,如果出现浑浊和衰败的情况则说明海鲜质量较差。
3. 肌肉质地通过观察海鲜的肌肉质地,可以初步判断其新鲜程度。
新鲜的海鲜肉质饱满有弹性,质地细腻。
若肌肉松软无弹性,则说明海鲜质量较差。
二、气味识别气味也是识别海鲜品质和新鲜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闻味可以初步判断海鲜是否新鲜和有无异味。
1. 海鱼新鲜海鱼的气味应该是清淡、海腥味浓,而腐败的海鱼则会有刺鼻的恶臭气味。
2. 虾和蟹类新鲜的虾和蟹类应该有一种淡淡的海洋气味,而腐败的虾和蟹类则会散发出难闻的酸臭味。
3. 贝类对于贝类,新鲜的贝类应该有清甜的香味,而腐败的贝类则会有酸味、腥味或者腐败气味。
三、质地识别质地也是判断海鲜品质和新鲜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海鲜的质地特点:1. 鱼类新鲜的鱼类肉质细腻,有弹性,肌肉光滑。
如果鱼肉松软,表面有明显切口,或者有大量水分渗出,则说明海鲜质量不佳。
2. 虾和蟹类新鲜的虾和蟹类应该有坚实的肉质,肌肉有弹性,肉质饱满。
如果虾和蟹类的肉质变软,或者蟹壳变脆,则可能是不新鲜的表现。
3. 贝类新鲜的贝类贝壳收缩,关紧贝壳时发出清脆的声音,贝肉有弹性。
贝类的形态构造
贝类的生活环境与习性
生活环境
贝类广泛分布于海洋和淡水环境中, 从潮间带到深海都有分布,部分种类 还适应了陆地生活。
习性
贝类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如滤食性 、底栖爬行、寄生等,适应着不同的 生态环境。
贝类的经济价值与用途
经济价值
贝类是重要的水产品之一,部分种类被广泛养殖或捕捞,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 白质来源。
贝类的心脏是一个位于身体中 央的肌肉泵,通过收缩将血液
输送到全身。
血液
贝类的血液通常为蓝色或绿色 ,含有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
走废物。
血管
贝类通过血管输送血液,血管 遍布全身,为身体各部分提供
氧气和营养物质。
呼吸系统
01
02
03
呼吸系统
贝类的呼吸系统包括鳃和 气孔。
鳃
贝类的鳃是用于在水中进 行呼吸的器官,通过鳃过 色
贝类壳的颜色丰富多样,常见的有白色、灰色、黑色、红色 等。颜色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贝类的种类和环境因素。
图案
一些贝类壳上具有独特的图案,如条纹、斑点、网状等。这 些图案不仅具有美观价值,还能帮助贝类伪装和识别同类。
壳的质地与光泽
质地
贝类壳的质地因种类而异,有的光滑如镜,有的粗糙似砂纸。质地会影响贝类的移动速度和保护效果 。
生态环境恶化
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因 素导致贝类栖息地受到破 坏,影响其生存和繁衍。
贝类养殖问题
部分贝类养殖存在水质污 染、疾病和寄生虫传播等 问题,影响贝类质量和生 态安全。
贝类保护的重要性与方法
维持生态平衡
贝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 重要角色,保护贝类有助于维
护生态平衡。
保障食品安全
贝类是人们喜爱的海鲜之一, 保护贝类资源有助于保障食品 安全和可持续供应。
松贝的性状鉴别特征
松贝的性状鉴别特征
松贝(Pinna nobilis)又叫克利蒂贝、鹗贝、神仙贝,是由海
洋勃苓科松贝属的贝类动物,常在暗淡或深色的海水中居住,一般有
数十至数百年的寿命。
松贝拥有独特的形状和特征,与其它海洋生物
相比容易辨识。
松贝的壳非常大,平均半径可达20厘米,长度可达50厘米。
松
贝的壳有特殊的浅色模样,由非常细小的平滑的绿色皮层覆盖,而且
皮层有许多细小的纹路。
壳端有两个称为甲板的凹陷部分,其边缘有
几个弧状的突起,在视觉上被称为长尾节。
表面椭圆形,中心白色,
外层有浅绿色细小纹状,有数十至数百年的使用寿命。
松贝具有极具特色的鳃窝,可以整个紧闭,并带有液体或礼物,
这些礼物可以给敌人带来强烈的臭味,可以帮助保护松贝。
松贝下肢细长,端部有四个可移动的硬质趾甲,可以敏锐地探尺
后被装到壳中,脚是灰蓝色的。
松贝安然美丽,令其拥有令人惊叹的特点。
它们拥有独特的形状
和特征,安然美丽,壳具有浅色模样,壳端有两个甲板,有极具特色
的鳃窝,下肢细长,端部有四个可移动的硬质趾甲等。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轻松识别松贝。
常见贝类识别
物种名称 日本镜文蛤 俗名 日本镜蛤 形态特征
贝壳坚厚,稍扁平,略呈圆形。壳长 稍大 于壳高,壳顶小,位于壳背缘靠
前方,自壳顶至贝壳前端的距离约占 壳长的2/5。壳顶前方 背缘凹陷,后方 背缘近截状。腹缘和前、后缘约呈圆 形。小月面小而深凹,心脏形。分布 范围 海水 潮间带中区的泥沙滩,栖息深度10 厘米; 潮下带的浅海部分也有分布国内 国外分布: 朝鲜, 日本 习性环境 栖所环境 潮间带沙滩、泥滩
红螺
俗名:海螺 产地及产期: 分布广,以渤海湾产量较高。主要产地 有大连、烟台、威海、青岛等地。 介绍: 贝壳大,高达 11厘米,宽 9厘米。壳极 坚厚。壳顶尖细。螺旋部短小,约为壳 高的1/5~l/4。体螺层极膨大,螺层 有6层,每层宽度增加迅速,有发达肩 角。缝合线和生长线明显。壳面粗糙, 具有排列整齐而平的螺旋形肋和细沟纹。 体螺层肩角下还有三四条具有结节突起 的粗肋,尤以基部的一条最粗大。壳口 椭圆形,大而突起,壳口底部有一短而 宽的沟。内唇前厚后薄;外唇边缘具与 螺肋相当的缺刻,内面有与壳面细肋相 当的肋纹。厣角质,椭圆形,核偏一边。 螺面黄褐色`,有棕黑色斑点。壳内面 杏红色,有珍珠光泽。
华贵栉孔扇贝
俗名:干贝蛤、海扇。 产地及产期: 产于我国北部沿海,尤以山东半岛为多。山 东长岛、威海、蓬莱、石岛、文登和辽宁大 连、长山岛等地是主产地。 介绍: 贝壳扇圆形,长7~9厘米,壳高略大于壳长, 薄而轻。两壳大小几乎相等,右壳较平,左 壳较凸。前耳比后耳大。后耳两壳同形,略 成直角等腰三角形。左壳前耳略呈三角形; 右壳前耳略呈长方形,其腹面有一凹陷,与 左壳前耳形成一孔,即为相孔,孔之下缘生 有格状小齿6~10枚。左壳有主要放射肋10 条左右,右壳有主要放射肋20条左右,有小 肋夹杂其间。两壳肋均有不规则的生长棘。 贝壳表面一般为紫褐色、淡褐色、黄褐色、 红褐色、杏黄色、灰白色等。贝壳内面白色, 有与壳面相当的放射肋纹和肋间沟。铰合部 直。后闭壳肌巨大。内韧带发达。
贝类寄生虫的识别与预防
贝类寄生虫的识别与预防贝类是人们饮食中常见的食品之一,但是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某些贝类可能存在寄生虫的问题。
贝类寄生虫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预防措施。
一、贝类寄生虫的种类1. 旋毛虫:旋毛虫是贝类中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其生长在贝类腹部肌肉中。
受到感染的贝类呈现出明显的红色斑点,其口感和营养价值都会下降。
2. 长角动脉吸虫:长角动脉吸虫又称为“血吸虫”,常寄生在蛤蜊、蚶、蛎等贝类中。
食用受寄生虫贝类的人会出现腹泻、腹痛、肝脏疾病等症状。
3. 北极虫:北极虫又称“假血吸虫”,生长在贝类肝脏、肠道中,其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会引起贫血等症状。
二、贝类寄生虫的识别方法1.观察外表:受到寄生虫侵染的贝类通常外表会改变,外壳变形、颜色变深等现象都是不正常的,应予以警惕。
2.闻味儿:正常的贝类在新鲜的时候气味清香,而寄生虫感染的贝类则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应该选择不带异味的贝类进行食用。
3.随便看看:在购买贝类时,我们需要仔细观察贝类表面是否有泥沙等污物,感染寄生虫的贝类通常在外壳上有咯吱咯吱的小洞,而这些小洞就是寄生虫进出贝类的通道。
三、贝类寄生虫的预防措施1.注意卫生:在食用贝类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勤洗手,避免手部受到细菌感染,导致身体感染寄生虫。
同时,强烈建议大家在工程师制作的贝类专用盘子里装艺鹭贝类。
2.正规购买:我们在购买贝类时,应该选择经过正规检疫的商家或者购买有质量保证的贝类,可有效地避免购买到感染寄生虫的贝类。
3.熟食为上选择:在食用贝类前,我们要先将其彻底烹煮熟透,烹煮时应该加入高温并保持一段时间,以杀灭寄生虫和其他细菌,确保食物安全。
四、结语贝类是一种美味、健康的食品,但是在食用贝类时,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尽可能避免感染寄生虫。
我们要掌握贝类寄生虫的相关知识和识别方法,以及采取预防措施,保障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鲍鱼知识
鲍燕翅参常识1、鲍鱼:鲍鱼非鱼,而是一种贝类,属于软体动物,是腹足纲中的单壳类海产贝类。
因为在单壳表面由大到小排列着7~11个吸水、排泄孔,又称九孔螺。
(1)鲍鱼的来源:鲍鱼生长较慢,长期生长在海底靠礁岩的地方,水质和环境尤为重要,也会决定鲍鱼本身的价值。
(2)产地、品种:在世界上较好的鲍鱼要数日本中东部一带,如青森县的网鲍、岩手县的吉品鲍、青森县的禾麻鲍都产自日本,也是目前最好的鲍鱼。
其次是南非干鲍、澳洲网鲍、中国大连的青边鲍等,是较为常见的几种。
(3)营养价值、功效:含有蛋白质和脂肪、碘、钙、磷维他命A等营养,对人体有滋阴清热、平衡血压、养肝明目、治疗肝肾阴虚等功效。
(4)鲍鱼的大小和识别:鲍鱼的大小是由斤两来计算,而鲜鲍是按着整个鲜活鲍鱼计算斤两,而干鲍是按一斤里面有几个干鲍来确定的,几个干鲍也就叫做几头鲍。
上等的干鲍原来是由它本身中的4---6倍的整个鲜鲍加工晒制成的。
(5)极品鲍的口感和味道:出产于日本岩手县,由制鲍名师平田五郎家族制作。
其外高内低的外形如同元宝,中间有一条明显的线痕,鲍枕边高竖,色泽晶莹美观,口感鲜香爽口耐嚼。
既有强韧性,味道香甜、味香。
(6)南非干鲍的口感和味道:产于南非。
品质仅次于日本三大名鲍,形体也比较大,鲍枕呈珠粒状,外形漂亮。
肉质鲜香耐嚼,但价格明显低于日本名鲍,口感弹性力强,味道浓香、回味无穷。
南非干鲍以红烧烹制为主。
(7)中东鲍:产于中东各国。
形体不大,颜色褐而偏红,鲍边细小,鲍枕扁平,较之日本干鲍,质更硬,鲜香味也较逊色。
(8)罐头鲍:罐头鲍鱼是将鲜活鲍鱼取肉去脏后直接装罐,加入盐水后封罐,再经真空高温杀菌而成。
罐中有汤水,故也称汤鲍。
它的优点是无需涨发,开罐即可食用,方便。
2、鱼翅鱼翅是鲨鱼、鳐鱼和银鲛鱼的鳍。
供食用的鱼翅是鱼鳍中的软骨,俗称翅筋。
这些翅筋待可食用时仍能连成片的称排翅或包翅、鲍翅。
相互之间分散,呈针状的称散翅。
倘鳍中无翅筋,则不能算鱼翅;或是翅筋少、短,则为次等鱼翅。
贝壳的形态特征
贝壳的形态特征
贝壳是一种由钙质或其他矿物质构成的外壳,通常由两个相等的凸壳
体组成。
这些壳体融合在一起以保护贝类的身体和内脏器官。
贝壳的
外观和形态因物种而异,它们通常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可以用于它
们的分类和识别。
在形态学方面,贝壳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 外壳形状:不同种类的贝类具有不同的外壳形态。
例如,扇贝的外
壳通常呈半圆形,而深海螺的外壳则呈螺旋形。
2. 外壳纹理:贝壳通常具有独特的纹理,这些纹理可以用于识别物种。
例如,牡蛎的外壳具有明显的放射纹,而扇贝的外壳则具有类似生长
纹的条纹。
3. 显著的生长线:贝壳的表面通常有许多微小的生长线,这些线表明
了贝壳的生长历史。
通过观察这些线,可以了解贝壳的生长速度和环
境变化。
4. 外壳厚度和硬度:不同种类的贝类具有不同的外壳厚度和硬度。
例如,贻贝的外壳通常比扇贝的外壳更加坚硬和厚实。
5. 色彩:许多贝类的外壳有鲜艳的颜色,如红色、黄色、紫色等,这些颜色可以用于物种的识别。
总之,由于不同种类的贝类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它们的外壳形态、纹理、生长线、硬度、色彩等来进行分类和识别。
这些形态特征是研究贝类的重要指标,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些动物提供了基础。
栉孔扇贝的识别及其分类地位
栉孔扇贝的识别及其分类地位
栉孔扇贝(学名:Chlamys farreri),又称黄色扇贝、中国扇贝,是一种常见的贝类。
它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地区,特别是黄海和东海的海底泥沙中。
栉孔扇贝的识别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外形特征:栉孔扇贝呈扇形,两侧不对称,左侧略为凹陷,右侧呈微弯。
壳面呈黄色或橙黄色,表面覆盖着细小而明显的放射状脊纹。
成年个体通常有10~15条脊纹,而幼年个体可能只有6~8条。
殻長:成年栉孔扇贝的殻長約莫6至8釐米,属于中型扇贝类。
内部结构:栉孔扇贝有两个殻壳,分别为上殻和下殻。
上殻上有一列窗孔,每个窗孔上长着一根细长的鳃。
窗孔和鳃构成了栉孔扇贝的名字来源。
栉孔扇贝的分类地位属于双壳纲(Bivalvia)、真双壳纲(Eumayata)、扇贝目(Pectinidae)、栉扇贝亚科(Chlamydinae)、栉扇贝属(Chlamys)。
栉孔扇贝是一个经济重要的贝类资源,也是中国近海养殖业的重要品种之一。
总结起来,栉孔扇贝是一种呈黄色或橙黄色、扇形的中型扇贝,外表特征包括放射状脊纹和窗孔鳃等。
它属于栉扇贝属,是双壳纲真双壳纲扇贝目的一种。
砗磲
何谓之砗磲砗磲(chē qú),也叫车渠,梵音牟娑落揭拉婆。
《法华经玄赞》卷二(末)云:“车渠梵云牟娑洛揭婆,青白间色。
”《本草纲目》中记载,砗磲有锁心、安神之效,它是海洋贝壳中最大的品类,直径可达1米多。
壳内白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尾端切磨成的珠具车轮沟渠图案,因此而得名为砗磲。
砗磲的简介砗磲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生物。
砗磲是稀有的有机宝石、白皙如玉,亦是佛教圣物。
砗磲一名始于汉代,因外壳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状之沟槽,其状如古代车辙,故称车渠。
后人因其坚硬如石,在车渠旁加石字。
砗磲、珍珠、珊瑚、琥珀在西方被誉为四大有机宝石,在佛教中,砗磲与金、银、琉璃、玛瑙、珊瑚、珍珠一起被尊为佛教七宝,在藏传佛教中是高级的圣物。
砗磲是海洋中非常大的贝类,有的甚至已经存在上百年。
在千百年中,砗磲吸收天地精华,所发出的磁场能量比较强,据说有改善失眠的作用。
女性佩戴砗磲饰品还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砗磲的鉴赏砗磲的种类很多,且分属于两个属,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砗磲的种类:番红砗磲:是砗磲中颜色最鲜亮美丽的,也是砗磲中最大的一种。
多分布于我国的南沙群岛。
扇砗磲:厚壳,两壳对称,通常还会有足丝开口。
扇砗磲常栖息于珊瑚残骸上,与黄藻共生,多分布于印度洋。
库氏砗磲: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
贝壳很重,多成三角状,两壳等大但是并不对称。
库氏砗磲生活于热带珊瑚礁地区,喜欢栖息于低潮线附近的珊瑚礁间。
长砗磲:体型比较小,略呈长卵状,前端较尖,壳的前方有中凹,是足丝孔。
长砗磲颜色多种多样,多分布于印度洋。
瓷口砗磲:这种砗磲比较不常见,多是传说,所以外观与栖息地还不清楚。
罗氏砗磲:外壳很单薄,壳齿很尖长,外壳有垂直折曲,有成长好的足丝。
开口能紧紧固定在地上,只分布在马达加斯加与赛舌尔之间的一小片的海域。
鳞林砗磲:就体形比例来说,是砗磲中最重的。
壳极厚,多呈杯碗形状,但其尺寸和重量又远不及巨砗磲,壳顶后方有一大足丝孔。
你收集贝壳有多久了?——贝壳收集教学指导
你收集贝壳有多久了?——贝壳收集教学指导贝壳收集教学指导贝壳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份美好礼物,也是人们自古以来就喜爱的宝物之一。
有的人提起贝壳,可能只会想到某个海滩上捡到的小贝壳,但其实收集贝壳是一项相当广泛和深入的活动,需要我们对贝壳的种类、特征、形态等方面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那么,你收集贝壳有多久了?如果你是初学者,或者仅仅是从事贝壳收集这项活动不长时间,也许你对贝壳的神奇之处还没有完全掌握,并且对于如何正确收集、识别和保护贝壳等方面的知识还有所缺乏。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些贝壳收集的教学指导,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享受贝壳收集的乐趣。
一、贝壳种类介绍我们需要对各种贝壳的种类有所了解。
作为动物界的软体动物,贝壳种类繁多,在全球分布范围极广。
目前,海洋中已知的贝壳种类超过10万个以上,而这还只是目前科学家们所知道的一部分。
大多数的贝壳是由一种称为贝壳的物质组成的,具有美丽、独特的纹理和花纹,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
贝壳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腹足类和双壳类。
其中,腹足类包括各种海螺、海螺类、蛤类等,它们的身体内部有一个叫做“足”的特殊器官,可以帮助它们在海底爬行和移动。
双壳类则包括扇贝、蛤蜊、蛏子等品种,它们的外形像一个开口的盒子,由两块称为“壳”的部分组成,通常可以合拢,保护它们的身体。
二、如何正确收集贝壳贝壳收集是一项有趣的活动,但同时也需要我们注意一些问题,避免对自然界造成伤害。
以下是一些贝壳收集的注意事项:1.在收集贝壳之前,请确保您已经获得了合法的许可证或许可,这些许可证通常由当地海岸警卫队或自然资源部门颁发。
如果没有得到许可证,请不要采摘贝壳。
2.在进行贝壳收集前,请确认您是在一个允许采摘贝壳的地方。
有些海滩可能是保护区或禁止收集贝壳的地方,不遵守这些规定可能会导致种族灭绝,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罚款和监禁。
3.如果想要采集的贝壳是比较稀少的品种,则需要格外小心。
在采集贝壳的时候,您可能会被大礁石或砂质海滩的急流、风浪所冲刷,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情况,时刻保持警觉,避免发生危险事故。
贝壳的形态特征
贝壳的形态特征介绍贝壳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生物外壳,也有一些陆生和淡水的贝壳。
贝壳的形态特征在不同物种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深入探讨贝壳的形态特征及其功能和进化意义。
贝壳的基本结构贝壳主要由钙质和贝壳蛋白构成。
它通常由两部分组成:殼腔和外壳。
殼腔是一个空心腔,贝类动物的身体位于其中。
外壳则是由一层层的钙质盖住整个殼腔,形成了外壳的形状。
贝壳的形态特征贝壳的形态特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外壳的形状外壳形状是贝壳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它可以是圆形、卵形、椭圆形、三角形等。
不同物种的贝壳形状适应了它们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方式。
构造细节贝壳的外壳通常具有各种细节结构,如螺旋纹理、棱角、疣状突起等。
这些细节结构可能与物种的识别、防御或捕食、环境适应等功能有关。
外壳的颜色和图案贝壳的颜色和图案通常具有很高的多样性。
它们可以是均匀的颜色,也可以是斑点、条纹、斑纹等。
这些颜色和图案可能有助于物种的伪装、迷惑捕食者、性别识别等。
外壳的硬度和厚度贝壳的硬度和厚度对于保护贝类动物免受捕食者的攻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些贝壳非常坚固,可以抵御攻击和压力,而另一些贝壳较为脆弱。
贝壳形态的功能和进化意义贝壳的形态特征与物种的生活方式、环境适应和进化有密切关系。
保护贝壳的硬度和厚度可以提供生物物理保护,避免贝类动物受到捕食者的攻击。
一些贝壳甚至具有针对捕食者的特殊防御机制,例如尖刺或毒素。
生物识别每个物种的贝壳形态特征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用于物种的鉴别和识别。
这对于生物学研究和分类学具有重要意义。
繁殖和性别识别贝壳的形态特征可以帮助物种进行繁殖和性别识别。
例如,一些贝壳具有特殊的图案或颜色,可能用于吸引异性或判断同异性。
环境适应贝壳形态的差异可以使物种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如沙滩、岩石海岸、珊瑚礁等。
形态适应也可以帮助贝类动物在不同的水深、潮间带和水质条件下生存。
结论贝壳的形态特征是海洋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通过深入了解贝壳的形态特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贝类动物的生态学、进化和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翡翠贻贝
俗名:海红、青口贝 产地及产期: 分布于东海南部和南海沿岸。 介绍: 贝壳较大,壳长达13~14厘米。 壳长,壳长是壳高的2倍。壳顶 位于贝壳的最前端,喙状。背缘 弧形,腹缘直或略凹。壳较薄, 壳面光滑,翠绿色,前半部常呈 绿褐色,生长纹细密,前端具有 隆起肋。壳内面呈瓷白色,或带 青蓝色,有珍珠光泽。铰合齿左 壳2个,右壳1个。足丝细软,淡 黄色。
螺蛳
动物形态 螺壳圆锥形,坚厚,壳高约3厘米,壳 顶尖,螺层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略 大;壳面黄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 生长纹及较粗的螺棱。壳口卵圆形, 边缘完整。厣角质,黄褐色,卵圆形, 平滑,上有同心环状排列的生长纹。 体柔软,头部圆柱形,前端有突出的 口吻;口基部有触角1对,每1触角基 部的外侧,各有隆起的眼1个。足位于 头部下方,形大,跖面宽阔。头和足 能缩入壳内,缩入后,其厣即将螺壳 封闭。 生活于河沟、湖泊、池沼及水田 内;多栖息于腐殖质较多的水底。
•
扁玉螺
纲目:玉螺科 产地及产期: 为我国沿海常见的种类,北方多于南方。此外, 在日本北海道南部至九州、朝鲜半岛、菲律宾: 澳大利亚以及印度洋的阿曼湾等地也有分布。埋 于海底砂中生活。在砂中掘路挪进,并在砂中的 蛤蜊类壳上开洞食取其肉。肉供佐膳,青岛菜市 经常有出售。贝壳可供观赏,并可作工艺品。因 其为肉食性种类,故为滩涂养殖贝类之敌害,但 同时也是底栖鱼类的饵料,如马面鲸的胃内发现 扁玉螺的贝壳和庸。 介绍: 贝壳呈半球形,坚厚,背腹扁而宽。壳高3厘米, 宽4.5厘米。螺塔低,体层大。壳顶低小,螺旋 部较短,体螺层宽度突然加大。壳面光滑无肋, 生长纹明显。壳面呈淡黄褐色,壳顶为紫褐色, 基部为白色。壳底有脐眼,上有脐盘遮盖,脐盘 棕色。在每一螺层的缝合线下方有一条彩虹样的 褐色色带。壳口卵圆形,外唇薄,呈弧形;内唇 滑层较厚,中部形成与脐相连接的深褐色胼胝, 其上有一明显的沟痕。脐孔大而深。厣角质,黄 褐色。生态、利用和地理分布:生活于潮间带至 水深50m的沙和泥沙质的海底,通常在低潮区至 10m左右水深处生活。常潜入底内猎取其他贝类 为食。约在8一9月产卵,卵群和细沙粘成围领状。
• 四角蛤蜊
• •
•
俗名:四角蛤蜊 产地及产期: 我国沿海分布极广,产量大,以辽宁、 山东为最多,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及 浅海沙泥滩中。 介绍: 贝壳坚厚,略成四角形。两壳极膨胀。 壳顶突出,位于背缘中央略靠前方,尖 端向前弯。贝壳具外皮,顶部白色,幼 小个体呈淡紫色,近腹缘为黄褐色,腹 面边缘常有1条很_窄的边缘。生长线 明显粗大,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环纹, 贝壳内面白色,铰合部宽大,左壳具一 个分叉的主齿,右壳具有2个排列成 “八”字形的主齿;两壳前、后侧齿发 达均成片状,左壳单片,一有亮双片。 外韧带小,淡黄色;内韧带大,黄褐色。 闭壳肌痕显明,前闭壳肌痕稍小,呈卵 圆形,后闭壳肌痕稍大,近圆形,外套 痕清楚,接近腹缘。
红螺
俗名:海螺 产地及产期: 分布广,以渤海湾产量较高。主要产地 有大连、烟台、威海、青岛等地。 介绍: 贝壳大,高达 11厘米,宽 9厘米。壳极 坚厚。壳顶尖细。螺旋部短小,约为壳 高的1/5~l/4。体螺层极膨大,螺层 有6层,每层宽度增加迅速,有发达肩 角。缝合线和生长线明显。壳面粗糙, 具有排列整齐而平的螺旋形肋和细沟纹。 体螺层肩角下还有三四条具有结节突起 的粗肋,尤以基部的一条最粗大。壳口 椭圆形,大而突起,壳口底部有一短而 宽的沟。内唇前厚后薄;外唇边缘具与 螺肋相当的缺刻,内面有与壳面细肋相 当的肋纹。厣角质,椭圆形,核偏一边。 螺面黄褐色`,有棕黑色斑点。壳内面 杏红色,有珍珠光泽。
虾夷扇贝
俗名:虾夷扇贝 产地及产期: 原产于日本和朝鲜。现已引进我国,并 已在山东、辽宁等北方沿海进行人工养 殖、增殖生产。 介绍: 贝壳大型。右壳较突,黄白色;左壳稍 平,较右壳稍小,呈紫褐色。壳近圆形。 壳顶位于背侧中央,前后两侧壳耳大小 相等。右壳的前耳有浅的足丝孔。壳表 有15~20条放射肋,右壳肋宽而低矮, 肋间狭;左壳肋较细,肋间较宽。壳顶 下方有三角形的内韧带。
【物种名称】棒锥螺 【科属分类】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中腹足目、锥螺科 外形特征 壳口 外唇很薄,近后缘有浅的V字型缺 口。口盖为多旋性的圆形,比壳口为 小。通常埋栖於海底砂泥中,为滤食 者。足很小,在外套腔左侧的入水部, 有发达的乳状突起。贝壳呈尖锥形, 结实,黄褐色或紫红色。壳顶尖,螺 旋部高,体螺层短。螺层28,每一螺 层的上半部平直,下半部较膨胀。螺 旋部每1螺层有5~7条排列不匀的螺肋, 肋间还夹有细肋。壳口卵圆形。
文蛤
[地方名]花蛤、黄蛤、海蛤。 [形态特征]贝壳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 形,其长度略大于高度,壳质坚厚。两壳大 小相等。壳顶突出,位于背面稍靠前方;两 壳顶紧接,并向腹面微弯。小月面狭长,呈 矛头状。盾面长卵圆形。韧带短粗,褐色, 突出壳面。贝壳表面光滑,被有一层黄褐色 光滑似漆的壳皮;轮脉清晰,由秃顶开始有 锯齿状的褐色带,无放射助。壳内面灰白色, 后部边缘呈紫色。 [产地、产季]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沿海均产,主要产区有辽宁、河北、山东、 江苏沿海。全年均有生产,以5~6月份为盛 产期。 [经济价值]为蛤中上品,素有天下第一鲜的 美称。其肉嫩味鲜,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 蛋白质13.9克、脂肪0.8克。除鲜食外, 还可加工制成于品和罐头食品。活文蛤和冻 鲜文蛤肉均是出口创汇的产品。
• 圆田螺
• 拉丁名: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英文名:mudsnail • 俗名:田螺 • 纲目:田螺科 • 产地及产期: 广泛分布于各地淡水湖泊、水库、 稻田、池塘和沟渠等处。一年四季 均有生产。 • 介绍: 贝壳大,薄而坚.壳高5厘米,宽4厘米, 呈卵圆形。螺旋部短而宽,螺层67层。壳表面、绿褐色或黄褐色。 壳口卵圆形,周围具黑色框边边。 厣角质。
华贵栉孔扇贝
俗名:干贝蛤、海扇。 产地及产期: 产于我国北部沿海,尤以山东半岛为多。山 东长岛、威海、蓬莱、石岛、文登和辽宁大 连、长山岛等地是主产地。 介绍: 贝壳扇圆形,长7~9厘米,壳高略大于壳长, 薄而轻。两壳大小几乎相等,右壳较平,左 壳较凸。前耳比后耳大。后耳两壳同形,略 成直角等腰三角形。左壳前耳略呈三角形; 右壳前耳略呈长方形,其腹面有一凹陷,与 左壳前耳形成一孔,即为相孔,孔之下缘生 有格状小齿6~10枚。左壳有主要放射肋10 条左右,右壳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放射肋20条左右,有小 肋夹杂其间。两壳肋均有不规则的生长棘。 贝壳表面一般为紫褐色、淡褐色、黄褐色、 红褐色、杏黄色、灰白色等。贝壳内面白色, 有与壳面相当的放射肋纹和肋间沟。铰合部 直。后闭壳肌巨大。内韧带发达。
背角无齿蚌
俗名:菜蚌、河蚌、湖蚌、蚌壳、无 齿蚌、圆蚌 形态特征 贝壳大型。壳长可达190mm ,壳高 130mm ,壳宽80mm ,壳质薄,易破 碎,两壳稍膨胀,外形呈稍有角突的 卵圆形。壳长约为壳高的1.5倍,贝壳 两侧不对称。幼体壳面呈黄绿色或黄 褐色,成体蚌的壳面呈黑褐色或黄褐 色。壳内面珍珠层呈淡蓝色、淡紫色 或橙红色,在贝壳腔内常呈灰白色并 长有污点。
银口蝾螺
产地: 生活于低潮线岩礁间。产于海南岛陵 水、三亚沿海,日本、菲律宾也有分 布。 介绍: 壳坚厚。螺层约6层。缝合线深,壳面 密布螺肋。螺层被一角状突起肋分为 上下两部。上部平斜为肩部,下部为 垂直面。体螺层肋上的角状突起最为 发达。生长纹细密,将肋面和肋间割 成覆瓦状鳞片。壳表橙黄色,具紫色 放射色带。壳口圆,内金黄色,外唇 有缺刻,内唇向下方扩张,靥石灰质
长竹蛏 [地方名]竹蛏。 [形态特征]大竹蛏贝壳长,达14厘米, 一般壳长为壳高的4~5倍。亮口缘与 腹缘平行,只在腹缘中部稍向内凹。 壳顶位于壳的最前端,壳前缘截形, 后端圆。两壳合抱呈竹筒状,前后两 端开口。壳质薄脆。壳表光滑,被黄 褐色壳皮,有时有淡红色彩带。生长 线明显,沿后缘及腹缘方向排列。壳 内面白色或稍带紫色,可见淡红色彩 带。铰合部小,两壳各具主齿一枚。 长竹蛙与大竹蛙近似,其主要区别是 贝壳极延长,壳长为壳高的6~7倍, 壳薄,两壳相等。 [产地、产季]南北沿海均有分布,不少 地方已进行人工养殖。 [经济价值]大竹蛏和长竹蛏个体肥大, 足部肌肉特别发达,味极鲜美,入药 有滋补、通乳功效,是我国重要的经 济贝类。
近江牡蛎
俗名:蚝、白蚝、海蛎子、蛎黄、蚵。 产地及产期: 牡蛎为重要海水养殖品种。褶牡蛎和近 江牡蛎我国南北沿海均产;长牡蛎在我 国沿海均有分布,但以广东。福建较多 介绍: 近江牡蛎以有淡水入海的河口生长最繁 盛而得名。贝壳大型,长达24厘米,高 15厘米,质坚厚。体型多变化,有圆形、 卵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等。右壳略扁 平,表面环生薄而平直的鳞片,低齿贝 的鳞片平、薄、脆,高龄口鳞片层层相 叠,坚厚如石。左壳较有壳厚大,鳞片 少。壳面有灰、青、紫、棕黄等颜色。 壳内面白色,边缘为灰紫色。韧带长而 阔。紫黑色。闭壳肌痕大,一般为卵圆 形或肾脏形,位于中部背侧。
物种名称 日本镜文蛤 俗名 日本镜蛤 形态特征 贝壳坚厚,稍扁平,略呈圆形。壳长 稍大 于壳高,壳顶小,位于壳背缘靠 前方,自壳顶至贝壳前端的距离约占 壳长的2/5。壳顶前方 背缘凹陷,后方 背缘近截状。腹缘和前、后缘约呈圆 形。小月面小而深凹,心脏形。分布 范围 海水 潮间带中区的泥沙滩,栖息深度10 厘米; 潮下带的浅海部分也有分布国内 国外分布: 朝鲜, 日本 习性环境 栖所环境 潮间带沙滩、泥滩
方斑东凤螺
英文名:Babylonia areolata 俗名:花(甲)螺 产地及产期: 生活在数千米至数10米水深的砂泥质海 底。产于海南岛 三亚、陵水、琼海、文 昌和儋县沿海,见于我国东、南沿海, 斯 里兰卡、日本也有分布。介绍: 蛾螺科,贝壳呈长卵形,壳高62.5mm, 壳宽35.2mm。螺层约8 层。各螺层较 膨圆,在缝合线的紧下方开成1狭而平 坦的肩 部。壳麦生长纹细密,被有黄褐 色壳皮,并具有长方形的紫褐 色斑块。 斑块在体螺层有3横列,以上方的1列最 大。脐孔大 而深。绷带紧绕脐缘。厣角 质。